左手江淮右手蔚来,安徽省将成为新能源领头羊?
安徽省的汽车工业起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晚,毕竟早在1968年4月,江淮汽车制造厂就成功试制成功了一辆2.5吨的载货汽车,只是来到了改革开放这个合资与进口车横行的年代,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大众、丰田、本田等舶来品大赚销量和口碑,而安徽的造车工业则似乎有点掉队了,毕竟自力更生难度更高。
数据显示,虽然安徽也加入了长三角经济圈,但它的汽车工业产销规模要弱于周边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于品牌溢价较低的现状,只能力拼中低端市场,盈利水平着实不高。
期望实现整体转型,从农业大省升级为工业大省的任务,让安徽一届又一届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平地而起,机会终于来了。
大众与江淮联姻 博弈还将继续
其实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的方式,来盘活国有车企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链,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资虽然贵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钱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带给江淮更多的经验,也没有提升企业的抉择效率和执行效率,毕竟央企本身就以稳与慢出名,央企与国企的组合,对扩大规模提升行业形象有极大裨益,但对安徽急需的对机制和治理机构的整改并没有预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资成为了另一个解法。这一次,培养了上海现代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大众汽车决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且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取了关键的管理权。
瞬间咸鱼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众还一度进入了“分手剧本”,坊间传闻两者在产品层面停滞不前,甚至江淮大众的研发中心除了一个奠基仪式,其他毫无进展。彼时大众挥舞着西雅特,时而向前一步时而向后一步,撩拨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江淮也没安好心,他们虽说是准备与大众联手在新能源车市布局,实质上还是窥探着大众手头拥有的燃油车资源,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说不定江淮大众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对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达品牌开心地将之收入囊中,当时直接动摇了江淮大众的根本……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这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毕竟此前大众一直有一个梦想,想要调整各家合资公司的股比,上汽大众中外股比为50:50,一汽大众中外股比为60:40,而此次虽然在最弱的江淮大众上成功实现了目标,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比态度。
毕竟先得做出成绩,说话声音才能更响亮。
而对于安徽的工业布局来说,损失掉控股权也没啥,毕竟此前江淮大众就属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而让大众控股之后,起码大众会更加上心,投资有了,新车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众MEB电动平台,以及电动车工厂和研发中心,要知道当初为了给桑塔纳做配套,养活了多少配件厂,而一旦设想中的5年内推出5款纯电动车真能实现,那么无疑安徽的汽车工业将会获得一次难得的超车机遇和挑战。
捡漏蔚来 并获得重要话语权
根据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销12万辆,已经占据了全国10%的比重,并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还算不错,但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领头羊,所以当蔚来出现困境时,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新创的公司没有融到200亿人民币的能力,可能比较难开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发出一句感叹:“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融资速度是造车新势力的命门所在,只有拿到钱才有接下来的研发、建厂、量产、铺设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新势力的理念可能会与传统造车企业不同,但最终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颠覆动力科技,但不能颠覆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融完市场上的钱,让对手无钱可融。在这场速度竞争中,我只要比对手多融到钱,对手就会因为资金流断裂而进入安乐死,博郡汽车是这样,拜腾汽车也是这样。
蔚来原计划在上海建厂,据称地址都去考察过无数次,但特斯拉这个“小三”出现后,“未婚妻”蔚来直接被一脚踢开,也间接导致了蔚来接下来的融资计划难产,起码得想个法子把这事儿给圆回去。
在危难时刻,安徽国资委挑中了蔚来,这个时间点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来的计划,京沪两地是唯一的选择,这两个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实力强,并且一旦与城市发展绑定,售价明显偏高的蔚来也能够从政府采购中得到一些分润,并且京沪本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就明显更好,牌照问题卡住了不少想要拥有一台车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明显优于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穷水尽,蔚来是绝对不会将基本盘从这两个城市撤走的。
但没办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即便是来到合肥这个省会城市。但这可能是唯一能够融到的救命钱,人穷则志短,不得不低头。
那么对于安徽来说,将蔚来收入囊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中国唯一一个在定位上可以与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说一个国产品牌将最便宜的车卖到30万以上,大家都会觉得这绝对是自杀行为,但蔚来通过疯狂的烧钱,让市场接受了35万起的ES6以及46万起的ES8,这与一众围绕20万左右的消费市场做文章的造车新势力门,成功拉开了差距。
同时,蔚来已经具备了黏性非常强的粉丝群体,同时由于蔚来一贯注重服务的传统,已购车用户也愿意将车型推荐给身边好友。根据李斌自己的话来说,从去年9月开始,蔚来ES6已经连续8个月蝉联了电动SUV销量排行榜冠军,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436辆,其中ES6为2685辆,ES8交付751台,从而让它的累计销量达到了42342辆,其中10429辆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话,蔚来是活下去了。同时,由于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蔚来也开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钱砸出了一个高端品牌,但中后期继续砸钱意义不大,而是应该专注于精细化服务上,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要求也没那么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于奥迪、雷克萨斯就已经超乎他们想象了。当然,蔚来在服务上的花费依然是在烧钱,但速度相比过往要慢了一些,目标是从过往每年每单亏损4000多元,能够控制到只亏损1000多元,这个差额如果能实现的话已经足够让穷怕了的安徽投资人满意,而如果真的像规划那样,在第二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而且在年底达到两位数,安徽就是真正捡了一个大漏。
更何况,按照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的协议,蔚来来到安徽之后,会将中国总部设立于此,并“建立总部管理、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让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讯飞、京东方、江淮大众、国轩高科等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合作。
写在最后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产业链也需要足够的购买力支撑,毕竟大家都喜欢支持本土企业。
安徽2018年GDP为37114亿元,总量全国第11名,人均则位列全国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势头相当不错,特别是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之后,它可以承接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产业转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政府采购机会,这对于蔚来或者江淮大众来说,也有着光明的前景。
当一系列基础夯实之后,安徽将真正在新能源市场上提速,它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不好说,但我觉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昨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新势力。总投资100亿元的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新站区。该项目将在合肥建设集采购、RD、销售为一体的国家总部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50亿元,建设涵盖电池组、电控系统、变速箱、轮电机/高速电机生产及整车装配的生产基地,建设德电新能源汽车开发研究院。预计项目一期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二期将建设轻量化底盘和开放式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链。年前,项目公司“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由北斗德电电动车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恒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共同发起。预计该项目将于2015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
易车讯 6月22日,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于其MEB工厂的全新车身车间下线,标志着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试制生产取得重要进展。大众安徽正在全速推进生产工作,预量产车将于今年下线,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投产。
今年2月,大众安徽宣布其MEB工厂全新车身车间完成建筑施工,同时还表示车身车间内的各项设备将于三月份开始安装,车身车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此外,工厂还有总装车间和喷涂车间,预计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建成。
大众安徽MEB工厂车身车间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首次采用了“In-line measurement 2025”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所有白车身的生产线在线测量,从而提升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精度。此外,车身车间共有约900个机器人,并在50个机器人工站采用前沿的视觉补焊技术,这在集团位于中国的MEB工厂中亦尚属首次。
另外,根据此前获得的消息,大众安徽正在扩展现有研发设施,以提升本土研发能力,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级研发测试场聚焦车辆硬件的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以及软件应用的开发,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相关测试。
根据易车App“热度榜”显示的数据,大众·新能源在新能源品牌中热度排名第58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10月22日,合肥市政府召开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多个议题。市长凌云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合肥市要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并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合肥造、合肥产、合肥用。
消息介绍,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公司氢燃料电池叉车已经量产,但该业务还在培养期。电动叉车销量占比大概在46%。”安徽合力董事长杨安国在业绩说明会上如此向投资者表示,作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领军企业,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市场服务、产业规模、科学管理和组织活力等方面不断巩固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主要经营指标连续三十一年领跑行业。
就在此次业绩说明会的前10天,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会议联合调研了安徽合力,他们关心的重点也在于公司的“锂电叉车与氢燃料叉车”。
目前,安徽合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叉车生产、科研和出口基地,是全国同行业中首先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公司主导产品是“合力、HELI”牌系列叉车,拥有24个吨位级(覆盖 0.2-46吨)、500多个品种、1700多种型号。
WIND数据显示,1996年2021年,安徽合力的营业收入从4.35亿元增长至154.17亿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5.34%;归母净利润从0.40亿元增长至6.34亿元,CAGR为11.69%。
但是,尽管去年营收增长较大,安徽合力的业绩却同比下滑了。
安徽合力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34亿元,同比下降13.40%,这是公司过去5年来业绩首次同比下滑,上一次业绩同比下降是2016年。
在安徽合力的2021年财报中,有一个数据曾令投资者担忧,就是公司的存货达到22.26亿元,同比增长36.33%。
对此,安徽合力副总会计师郭兴东在3月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存货水平随着销量的增长也同步保持增长,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作为工业企业,保持盈利能力是非常累的,尤其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下,更是困难重重。”
不过,在3月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杨安国对安徽合力的发展依旧信心十足,他表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合力自己,战胜自己就是能够赢得市场。”
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车辆行业的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台大关,全年实现销量109.94万台,同比增长 37.38%。其中,从车型结构来看,锂电叉车总销售量为33万台,同比增长106%。
安徽合力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生产销售的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主要包括锂电、氢燃料电池及铅酸蓄电池等系列产品。报告期内,安徽合力共计上市新产品车型362款,其中电动新能源系列产品52款,持续推进锂电、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系列产品研发上市进程。
“公司在2017年开始规模化生产上市锂电叉车产品,车辆的锂电化基本上已形成趋势,由于充放电次数三倍于铅酸蓄电池,且可以实现安全快速充电,故配置锂电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在3月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安徽合力董秘张孟青向投资者介绍,公司目前具有全面提供锂电产品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了保证电芯供应链的安全,合力的电池电芯由多家优秀供应商提供。”
安徽合力董秘张孟青向投资者表示,安徽合力的锂电平衡重式叉车2021年销量约1.2万台,占电平衡重叉车接近一半。“锂电叉车在部分场景下替代内燃叉车的趋势是可见的。”
在燃料电池叉车方面,安徽合力完成了2-10吨氢燃料电池叉车研发工作,并与合作伙伴制定了200台氢燃料电池叉车批量化市场应用计划。
张孟青透露,安徽合力的燃料电池系统是通过采购后集成的;下游的主要客户目前主要是示范应用项目。燃料电池叉车是氢能应用中较易实现的场景之一,在北美等市场已有广泛深入的市场化应用。“未来随着产业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氢燃料电池叉车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月21日,杨安国在业绩说明会上向投资者表示,安徽合力目前全球排名第七,排名第一的是丰田和林德,“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五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电动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研发和布局,加速创新驱动,逐步构建发展新生态,筑牢整机、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物流四大产业板块,加快合力高质量发展步伐。以 Handling(搬运)、Electric(电动化)、Logistics(物流)、Intelligent(智能化)为目标,努力为不同客户、不同生态、不同场景提供系统性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成为全球一流工业车辆及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
安徽合力的回复是“2021年原材料的涨价确实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较大压力,公司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一是加大创新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公司将持续加快高端车、新能源车的上市步伐;二是加强费用控制等方式缓解成本上升压力;三是适时调整价格策略;四是深入推进业务链发展,提高服务性收入;五是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探索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级市场的股价似乎也反映了安徽合力的困境,自2021年12月9日创出13.85元之后,该公司股价就一路跌至2022年3月16日的9.25元,公司市值从102.51亿跌至68.47亿,三个多月时间公司市值蒸发了34亿。
3月21日,安徽合力以上涨1.26%报收10.45元,公司市值反弹至77.35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不过也有一些在国内的诈骗团伙被缉拿归案的,早前安徽六安检察院就依法对以张某、卢某为首的13人诈骗团伙进行逮捕,据了解,该诈骗团伙通过构建虚假新能源投资APP,大肆宣传投资项目,诱导超150位受害人进行投资。
团伙原本打算积累到一定金额后直接跑路,结果诈骗金额达到30余万元时就被警察给“一锅端”了,后来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判定该作案团伙以新能源投资为诱饵,诱导他人投资,非法集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涉嫌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该团伙的诈骗金额为30余万元,达到了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因此团伙成员将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关于新能源投资诈骗平台的最新进展,其实国家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致力于宣传反诈骗,并且大力整治网络环境和通讯环境,虽然如今的新能源投资诈骗平台对比之前已经少了很多,但有人因为新能源投资APP而上当受骗的案件还是时有发生。
归根结底,预防诈骗的根本还是要依靠自身的防骗意识,我们之所以会被诈骗,是因为诈骗分子善于利用人性,总会打着低风险高回报的幌子,诱骗受害者。但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宣称的风险越低回报越高,被诈骗的可能性往往也就越大。
安徽鸿创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7月29日,注册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世纪大道801号昭阳工业园标准化厂房5、6#,法定代表人为王忠良。是合法正规的企业,是靠谱的。
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及控制系统、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智能互联系统、工业及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汽车电子相关产品领域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相关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和限定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安徽鸿创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