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有哪些技术要求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接入电网后需要进行协调配合,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一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要求电网不断提高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电网调度需要统筹全网各类发电资源,使全网的功率供给与需求达到实时动态平衡,并满足安全运行标准;电网规划需要进行网架优化工作,通过确定合理的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网架结构和送端电源结构,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输电环节需要采用高压交/直流送出技术,提升电网的输送能力,降低输送功率损耗。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风能、太阳能并网带来的安全稳定风险,需要新能源发电具备基本的接入与控制要求。智能电网对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在接入电网之后的有功功率控制、功率预测、无功功率、电压调节、低电压穿越、运行频率、电能质量、模型和参数、通信与信号和接入电网测试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用以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标准化接入、间
歇式电源发电功率精确预测以及运行控制技术等问题,以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在汽车不使用时,首先,应对锂电池定期进行电量检查,避免其处于亏电或放电的状态,定期做好充电工作,保障锂电池能处在电量充足的良好状态。其次,应将日常养护重视起来,当锂电池闲置时,应保障电池处在关闭状态。最后,在汽车不使用时,应保障车内灯光、空调等用电设备关闭。
在诊断锂电池的故障时,一般利用电子检测设备,如万用表等进行检测,对锂电池的电流及电压做测试,检测其有关参数是否正常。当发现参数异常时,应及时做对应的维修工作,必要时可对锂电池进行更换。若锂电池出现了控制器故障,则应在断电的前提下开展诊断及维修。
检修人员要对检修周期合理制定,一般每三个月对电池做一次完善检测。在维修控制器时,首先不能随意更改其接线,其次要及时清理表面灰尘,例如以高压气体、纯净水做冲洗,而在纯净水冲洗时,应保障水流为单向方向。
在该系统的故障诊断中,主要使用方式有仪器诊断及感官诊断。在仪器诊断中,一般需利用汽车内仪表盘,通过对仪表盘的观察掌握汽车的故障信息,再及时对故障做判断。
在感官诊断中,可利用人体感官做判断,例如以耳朵倾听汽车的异响状况,以眼睛观察汽车电路的破损状况等。在故障排查中,感官判断能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检修人员掌握故障位置,为后续维修打好基础。
在维修电动机系统的故障时,诊断的准确性是重要的维修基础。而机械故障是电动机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如铁芯故障、轴承故障等。在维修养护上述故障时,首先应将日常保养重视起来,定期进行润滑剂的添加;其次应对铁芯、轴承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当发现其出现严重磨损时,应将其及时更换。
当发动机无法启动时,在故障诊断中应首先检查启动装置,检查其是否出现导线松动等问题,再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
一般最为常见的是火力发电站,主要的能源来自煤炭或者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煤油柴油等,无论是煤炭还是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总有一天这些能源会用完,所以我们需要开发新的能源来用作发电。
目前发展的最为迅猛的新能源发电是光伏发电,随着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地升级,各种原材料和设备成本日益下降,光伏发电形势越来越好,整个行业都有突飞猛进的势头。
水力发电和风能发电都表现不错,不过水利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并不是什么位置都可以开发,水利发电站需要大江大河等水利资源,风力发电站表现不稳定,首先不是什么地方都有风能,其次风力发电站占地面积大,而且发电并不稳定,如果风停了就无法发电了。
地热能发电站还是非常有潜力的,需要寻找更多地热田资源,找到一些高温高压的地热水资源用在发电上更加有效率,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地热水资源温度比较低,无法用作发电,主要还是青海西藏等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高温高压地热水资源,不过这些地区比较偏远,并入电网的成本较高,再加上目前对地热能发电的扶持力度不太大,所以发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
新能源研究所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属从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新能源发电接入系统运行、规划和控制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是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管理和规划的技术支撑单位。目前新能源所下设六个专业研究室,并主要承担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张北建立“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的工作。
新能源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
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风力发电接入电网的系统分析
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系统分析
区域电网新能源发电接入能力及发展规划
风电场控制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风能资源分析与风电场微观选址
风电机组特性测试
风电场并网特性测试
光伏电站并网特性测试
风电场运行情况后期评估
新能源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晶澳科技(002459)、金风科技(002202)、爱旭股份(600732)、通威股份(600438)等。
本文核心数据:能源消费结构、新能源技术的“碳减排”贡献度
1、实现“双碳”目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关键
当前,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019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占我国CO2排放量的比重合计达90%以上。因此,如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至2035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将下降至60%至2060年,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将下降至81%。而以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将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60年的81.
2、新能源发电技术:有潜力实现50%的“碳减排”
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电成本的下降,据高盛预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有潜力促进中国约50%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去碳化”,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最重要的技术。
在发展重点方面,根据《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及相关规划,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重点,其中,有2项风电技术入选《目录》,有3项太阳能发电技术入选《目录》,每项技术的节能、碳减排效益如下:
3、新能源企业技术实践情况
而在技术实践方面,我国代表性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研发,将新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项目中:
4、“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中,风电和光伏技术是中国能源消费转型的重点。“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电及利用技术的重点如下:
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如下:
在电池方面:
极端工况的模拟给测试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如过压、过流、超温等,可能导致电池爆炸。SOC估算算法的验证需要较长时间,真正的电池组充放电测试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工作条件难度:
很难模拟具体的工作条件,比如平衡功能测试中制造电芯之间的微小SOC差异,电池热平衡测试中制造电芯与电池仓之间的微小温差。
电气控制系统:
不同于汽车中一般的电子控制系统,MCU还具有控制频率高、输入信号频率高的特点。一般要求采集频率大于1000倍信号频率,信号模拟输出频率大于100倍信号频率。
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几类型?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种类型: 纯电动 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HEV/P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汽车(如超级电容、飞轮等高效储能装置)。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包括环保、噪音低、加速快。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如下:
环境保护:
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低噪音:
电机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水平远低于传统内燃机。
加速:
电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都能输出最大扭矩,所以起步加速非常迅速。然而,传统汽车直到2000转才能输出最大扭矩。
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是什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