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史上最大订单,特斯拉市值首破万亿美元,买家究竟有何背景?
特斯拉签下了历史上最大的电车订单,市场价值高达万亿元,买家就是美国鼎鼎大名的汽车租赁巨头赫兹公司。赫兹是全球著名的汽车租赁公司,在世界各地有超八千多间租车门店,拥有多种款式的车型,正因为最大程度的帮助到客户,合理的运营和优质的服务让赫兹公司可以大规模、稳定的发展。
一、赫兹公司向特斯拉签订新能源汽车订单,创造特斯拉订单新历史美国著名的汽车租赁赫兹公司向特斯拉签订了十万辆Model 3新能源汽车订单,这也是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最大订单,此次合作给特斯拉公司带来了42亿美元的收入,让特斯拉当地股份上涨,突破万亿美元的大关。随着股票上涨,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个人财富飙升至将近三千亿美元,成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榜首。
二、马斯克个人财富将创历史新高,创造财富神话随着之后的股市行情,特斯拉的股份持续增长趋势,股票不断的上涨,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将会不断创新。马斯克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在个人平台上面发文庆祝,并表示新能源汽车都是按原价卖给赫兹公司,没有打一点折扣。要知道与对方签约大订单一般会有相应的优惠价,从这件事可以年出马斯克的确非常会做生意。
三、赫兹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汽车租赁公司,实力非常雄厚这次的合作是双方互赢的关系,赫兹公司在全世界拥有七十多万辆汽车,从这次订单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将会站总车队中的20%。如今赫兹公司已经在开放Model 3新能源车的租赁,但是租赁价格在每天650元人民币,与其它相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贵出许多,已经是豪车的租赁价格,相信会为赫兹公司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赫兹公司这次花重金与特斯拉交易,不仅仅因为豪车的租赁价格高昂,最主要是因为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更加强劲的配套充电体系。现在汽车发展逐渐趋向于电气化发展,对于电动车来说,无论是续航能力、快速充电等配套的充电设置是时下最关注的事情,而特斯拉独有的充电桩已经覆盖整个欧洲六百多个充电点,对于赫兹公司的租赁业务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题记:在30·60的号角下,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且富有绝对想象空间的新能源大时代,这其中既有浮沉十年走向平价的光伏,也有逐步大放异彩的锂电池、储能以及被寄予厚望的氢能,它们将共同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的星辰大海。
同样是新能源,上述几个行业,既有共性与融合,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与特点。本文作者试图从技术路线、发展路径、潜力空间、数据测算等多个维度就新能源涉及的多个行业进行剖析。
2021年宁德时代(CATL)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攀升,比亚迪刀片电池批量供应,刀片一出安天下。预计前五大:宁德时代(CATL)、LG、松下、比亚迪、三星会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5%以上,前十名占据95%的份额。锂电池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又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锂电池行业竞争比光伏更加惨烈,光伏设备投资也会面临技术路线和成本之争,但是一般不会清零。而锂电如果没有合适的客户和过硬的产品,极有可能面临设备投资打水漂,这方面已经有案例出现。
本质上光伏产品及组件相对标准化同质化,一线品牌和一般产品差异不大,很难卖出产品溢价;而锂电池涉及到电化学,易学难精,一线产品往往比一般产品溢价5%以上,有些细分产品甚至会更极端;导致有效优质产能严重不够,差的产品即使低价也无人问津。
关于磷酸铁锂和三元: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因为它比较便宜。随着充电桩越来越多,电动 汽车 的续航里程就不需要那么长。“没开过电动车的人比较焦虑,真正开过的人就不大焦虑,所以应该来说磷酸铁锂比例会逐渐的增加,三元占比会减少。”
随着磷酸铁锂占有率提高,现阶段再布局锂电池首先得明确产品定位,确保产品有市场机会,市场得精准细分,专注做好一款磷酸铁锂动力电芯兼顾储能可能有大的市场机会。
磷酸铁锂的巨大想象空间不仅体现在对续航要求较低的乘用车上,更大空间在对寿命要求更高的商用车领域,储能领域。
电池是能源的储存介质,大能源领域本质是成本为王,效率优先;光伏、锂电概莫如是。
像早年的光伏领域,2016年前都是成本更低的多晶硅片电池占据主流,一度市占率超过85%。在光伏巨头隆基持续产业投入的影响下,金刚线切割硅片工艺异军突起,彻底打破单晶硅片成本瓶颈,2020年单晶市占率超过85%。在下一代大硅片,薄片化工艺趋势下,N型单晶topcon工艺将引领下一代光伏技术变革,单晶将淘汰掉多晶硅片;N型topcon电池与HJT电池之争,同样基于成本考虑,topcon将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主流;
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1、即使量产情况下,设备投资HJT是topcon的2倍左右,而且老产线没有办法改造,所有产线得重置,这是所有巨头们最头疼的;2、HJT及topcon效率相当,在叠加钙钛矿方面机会均等(钙钛矿市场机会尚未出现),需处决于钙钛矿的成本和方案;3、耗材成本HJT的银浆远远高于topcon,topcon浆料未来有可能全面使用更低成本浆料,成本差距会更加巨大。
电动车领域的电池情况稍微温和些,三元和铁锂,不存在谁淘汰谁,基于用户多元化选择。
三元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低温性能更好,将在部分高端车型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而磷酸铁锂以低成本长寿命等特性快速抢占其他其他市场,尤其以电动重卡,工程机械,储能领域最为瞩目。
2021年将是大力出奇迹的一年,电动车及动力电池领域将迎来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行业巨擘疯狂布局奠定江湖地位的一年;之前的各种预测都有可能出现极大偏差。半年前笔者曾做过一个预测,回头看行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新能源替代的脚步,正以大家难以估量的速度在加速替代;我们通常会高估1-2年的变化,而低估未来10年的变化,确实替代的速度将更加猛烈。
2021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大概率超过350gwh,比2020年增长150%,全球电动车2021年出货量达到600万辆以上,中国市场有机会成倍增长到250万台,发展势不可挡。笔者之前调研到部分厂家出货量甚至增长3-500%,磷酸铁锂用量接近60%,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可能持续一段时间。锂电前5名,甚至前10名都在疯狂布局产能。
2025年,全球电动车占有率超过35%,达到3000万辆,按平均60度/车计算,电池用量达到1800gwh,C公司产能可能达到1000gwh,巨头正式步入TWH时代。储能及商用车领域用量估计超过500gwh,三元与磷酸铁锂的比例可能接近35:65,磷酸铁锂将占据市场绝对主流。
展望2030年,全球电动车出货量会整体超过90% ,达到9000万辆,动力电池用量超过6000gwh,0.6元/kwh,则动力电池市场为3.6万亿人民币,燃油车无限接近禁售,算上储能市场锂电池的出货量极有可能接近1万亿美元。
2030年,以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颠覆整个传统能源生产的格局!
全面颠覆传统能源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低成本光伏+低成本储能,综合成本低于火电。光伏的系统成本已经降到3元/W,部分分布式电站已经降到2.35元/W的成本,遥想2007年系统成本达到60元/W,13年时间,成本降到5%;很快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降到1元/wh以下,充放次数可以达到10000次。
2025年光伏系统成本到2元/W,摊到25年折旧加财务成本,1500小时/年发电小时数,度电成本0.1元每度电以内;储能系统成本低于1元/WH,充放次数10000次,按15年折旧,度电存储成本低于0.1元每度,;光伏+储能系统成本0.2元/kw,2030年成本有望降到0.15元每度电以内,成本远低于化石能源。
2020年全球用电量约30万亿度,随着电动化的迅速发展,则2030年全 社会 用电量将达到50万亿度。2030年大概率发生事件,光伏+储能可以占领全球电力市场30%,约15万亿度电。按全球范围发电条件来看,平均1250小时的年发电量可以期待,1GW(100万千瓦)装机量约12.5亿度电。
则15万亿度电,需要总装机量12000GW,地面装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预测光伏地面系统成本2025年2元/W(组件1元/W);2030年1.8元/W(组件0.8元/W),光伏市场未来需求10年需求,12000*18-=216000亿,21.6万亿人民币。
204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达到70万亿度,2040年占领全球电力市场60%,约42万亿度电,需要总装机量33600GW,2030-2040年得新增21600GW光伏装机量,地面装机新增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
成本方面,2035年1.6元/W(组件0.7元/W),2040年1.5元/W(组件0.6元/W),整体光伏市场21600*15=32.4万亿人民币,进入平稳发展期。
2021-2030将是光伏行业的白金十年。
2030年,15万亿度电约需要60%储能,9万亿度电储能,平均每天充放1.2次计算,工作按300天计算,需要7.5万亿kwh储能,需要250亿kwh储能装机量,约25000GWH。
储能市场按照均价0.8元/kwh计算,市场总量20万亿,跟光伏市场相当并驾齐驱。
2040年,42万亿度电约需要60%储能,25.2万亿度电储能。平均每天充放1.2次计算,工作按300天计算,需要21万亿kwh储能,需要700亿kwh储能装机量,约70000GWH;新增45000gwh。
储能市场按照均价0.65元/kwh计算,市场总量29.25万亿,跟光伏市场体量相当。
未来十年毫无疑问是光伏和储能最为辉煌的十年,诞生的机会不可估量。
隆基股份与朱雀投资布局氢燃料,光伏龙头布局氢燃料,给了大家很多想象空间,光伏+氢能战略浮出水面,利用越来越廉价的光伏发电来制备储存氢气,既解决了光伏发展的天花板,也生产出大量可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日本最近投产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制氢项目,国内领先企业阳光电源,隆基抓紧产业布局。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同样在加快光伏+储能+制氢的产业布局。
实际上最近中东的光伏招标电价以及达到1.04美分/kwh,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中东地区的光伏+储能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2美分/kwh,那中国鄂尔多斯高原,青海格尔木地区2025年光伏+储能成本将达到2.5美分/kwh,折合0.1625元/kwh,光储联合制氢将大行其道,电解水制氢的直接能源成本将低于10元/KG。
氢能市场将异军突起,氢能来源广泛,燃烧性能好且零排放,有望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 75%。氢气燃烧性能良好,且安全无毒。氢气空气混合时可燃范围大,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而且燃烧速度快。
同时氢气燃烧时主要生成水和少量氨气,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与其他燃料相比更清洁。同时氢气导热性能、发热值高。氢气的导热系数高出一般气体导热系数的10倍左右,是良好的传热载体。
氢的发热值 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 3 倍,远高于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的发热值。氢的获取途径多、热值高、燃烧性能好、清洁低碳,更重要的是反应后生成的水,又可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出氢,实现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
作为燃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用于氢燃料电池或者直接燃烧;供热:钢铁水泥造纸氨气应用或者建筑行业直接供热;作为冶金及钢铁行业还原剂还有石化行业的原材料。水泥行业燃烧大量的天然气和煤炭,为了碳减排,需要氢气来中和二氧化碳生产甲醇。
现阶段大量氢气来源于煤制氢及天然气制氢,即所谓的灰氢,随着风光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及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的快速下降,未来2-3年,绿氢的制备成本可以到10元每公斤,不用储存加压,纯化直接用于石化行业作为原料,水泥行业,冶金钢铁等行业,需求将暴增。
煤制氢成本约7元每公斤,天然气制氢约10元每公斤,则绿氢的制备成本接近天然气制氢,考虑到未来的碳税和碳交易收益,绿氢将极大的替代现有的煤制氢以及天然气制氢。
2500万吨的氢气存量空间将形成一定替代,新增场景体现在陆地交通运输场景,海上货运、邮轮、飞机、水泥、冶金等领域将全面采用氢气。
氢气用途展望:低成本氢气除氢燃料电池车辆使用,石油化工,炼钢等都将得到更大规模使用。
工业副产氢的热值价值相当于12元/KG,理论上氢气终端销售价格在当下这个是底线价格,按氢燃料电池用于交通行业,16度电/kg氢气的水平,则氢气转化为电能的价格为每度电0.75元,这个是极限假设的价格。
如果绿氢的价格可以低于12元/Kg,需要考虑制氢设备的折旧和效率,需要光伏风电的价格低于0.15元/kwh,则氢气可以掺杂在天然气管道中,掺杂比例在5-10%,对管道的影响会比较少。可以考虑在天然气管道的周边建设大规模的风光互补电站来来联合制氢。
这个场景12元/公斤的氢气如果用在电动车上,通过储能、运输、加注到车端成本则可能接近30元每公斤,成本偏高。而直接用于石化,钢铁则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也可以考虑用在水泥行业碳捕捉,将二氧化碳+氢气,制取甲醇。石化,钢铁,水泥行业如果大规模推广氢气应用,需求量将不低于1亿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更是惊人,极大加快推动碳中和。
按照现阶段城市氢气补贴后的价格一般高于30元/KG,换算成度电成本接近2元/度电,远远高于现在的工业电价:谷电约0.3元/度电,平电约0.6元/度电,峰值约电价1.2元/度。氢燃料电池的使用成本会一直高于锂电,乘用车用氢燃料电池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那么,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的使用应该在广阔的长途运输,商用大卡车,远洋货轮,该场景需要能量密度较高的氢燃料。
以商用车领域为例:然而续航超过300公里的49吨牵引车,配置6组氢瓶+110kw燃料电池系统+130kwh锂电,整个系统约2.5吨,比传统天然气车及柴油车的质量多1吨左右。解决方案是氢瓶减重,用全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最终必须满足成本低于化石能源,才有机会普及。目前来看任重道远,而跟纯电动拼使用成本尚不具备优势,只能拼场景;如果能够得到15元/KG的绿色氢气,长途货运,远洋货轮,炼钢这些场景则可以大规模应用氢气。
光照条件充足的中东地区,可利用光伏+储能+制氢,考虑到光伏和储能成本接近2美分/kwh,在中东地区制氢将变得实际可行。
用高能量密度氢气来储存新能源以替代石油资源,将是沙特及中东地区最大的机会。如果沙特建设庞大的光伏电站约3000GW,占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年发电量可以达到6.3万亿度,考虑到全天候制氢,则60%需要通过锂电储能,其中6万亿度电用来电解水制取氢气,产生1亿吨氢气,10元每公斤的氢气通过海运将占领全球市场,每年收入1万亿人民币,与沙特现阶段的石油规模相当。
电解海水制氢还可得到副产品氘氚,又是人类终极能源核聚变的主要原材料,实现商用航天的关键。
全球大规模光伏发电成本最低为沙特等中东地区,沙特土地面积超过190万平方公里,有大量的土地建设光伏系统。传统石油巨头可全面转型为新能源巨头,以提供高能量密度的氢气为主,2025年沙特光伏成本降到0.8美分/kwh,折合人民币约5.2分/kwh。沙特氢气能源成本低于5元人民币每公斤,全部成本将低于7元/KG,运往全球价格约12元/KG,全球终端销售价格约12-15元人民币每公斤。
低于15元/KG的氢气,在长途货运,远洋航海,炼钢,石化,建材等都将占有一席之地。考虑沙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亚非欧板块中心,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往欧美,马六甲海峡运往亚太地区都将具有成本优势。
笔者2018年造访日本,曾与软银孙正义的高参岛聪先生交流,岛聪提及:孙正义曾经构想在沙特建设全球最大的光伏基地,再找中国最好的光伏及锂电技术去沙特联合设厂,打造光伏+锂电的黄金能源组合。生产全世界最便宜的电力通过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建设涵盖中亚、东北亚的电力网络,经过伊朗,中亚,中国,将清洁的电力输送给日本,因为日本的平均电价超过0.2美金/kwh。不得不佩服孙的雄才伟略,异想天开。
光伏电站易建,不过经过这么多国家建电力网络难度就大了,而光伏储能制氢则就变得更容易实现了,然后通过远洋运输更有可落地性。
很多人会问,中国会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沙特吗?中国不一定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沙特,倒可以成为产业输出方;沙特源于独到的地理位置,如果和中国联手有机会在未来的五十年,仍然成为全球的新能源中心。
在于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光伏技术领先全球,光伏技术具有标准化,可复制的特点。而且形成了独立的装备能力和材料开发能力,行业内又有普遍后进入者优势,可后发制人。
那么就可以在中东地区发展光伏+锂电储能产业,低成本足以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同样中国的锂电技术具有跟光伏类似的特点。沙特可以和中国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光伏及锂电储能产业,中国通过技术输出在沙特建设全球最大的光伏基地和光伏储能电站,沙特利用强大的资本实力实现从石油到新能源的转型。
沙特的光伏产品可以行销全球,光伏产生的电可以销售到欧洲及非洲、印度等亚洲缺电国家。光伏制氢可以远销亚洲,欧美,沙特有机会成为新的全球能源中心。
阿联酋三个国有实体组成了阿布扎比氢能联盟,将富含化石燃料的酋长国定位于未来绿氢气的主要出口国,海湾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替代燃料的重要性,氢能的开发在下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从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成为最大的氢气出口国,这样的机会将刺激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沙特王国已经计划在特大未来城市中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由光伏和风能联合制氢工厂,整个城市将是绿色电力,沙特也想实现氢气出口国的伟大的计划,他们认为沙特将成为氢气的全球领导者,给沙特下一个50年机会。
当然全世界其他的地方,尤其是光照和风电特别发达的地区,例如澳大利亚也在计划发展氢气,宣布要投资1500亿美金用于绿色氢气的制造;中国的西北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联合制氢。沙特有全球最好的光伏资源,全球的光照时间最长,最长时间甚至可以达到一年2800个小时;如果可以全力以赴的发展绿色的氢气,将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气的制造基地,同时成本可以做到全球最低。
总之,平价的新能源将在下个十年惠及全球,实现大部分国家的能源独立、自由和平。
作者简介:陈方明,易津资本&博雷顿 科技 创始人,博雷顿 科技 正成为电动工程机械、重卡及相关领域配套储能的领军企业。作为有超过十年风险投资经验的专家,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做了深厚布局。
他着眼于高精尖技术,聚焦新能源领域的硬 科技 ,投资过常州聚和、拉普拉斯、凯世通、南通天盛、杭州瞩日及量孚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其中量孚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公司,其利用独特工艺,一步法合成磷酸铁锂,有望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降低20%。
陈方明是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创立的博雷顿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市重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高端装备首台套、交通部国家级行业研究中心、上海市专精特新项目等一系列名号和荣誉。
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全新换电品牌EVOGO应声发布,宁德时代正式进军换电市场。据悉,此次宁德时代推出包括换电块、快换站等换电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其有意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卖水人”。
换电模式发展受困
“宁王”进军换电赛道
事实上,从充电到换电,新能源 汽车 补能技术路径的马拉松早已开启。纵观换电市场,目前大体可分为国家队(国家电投)、私营换电服务商(奥动新能源)、新能源车企(蔚来)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四大类。
然而,目前换电行业缺乏行业标准,企业各自为政。以《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为例,规定的电池型号就多达145种。此外,换电类型还包括侧面换电、分箱换电、底盘换电等。由此可见,车企间要实现换电,不管从电池型号还是换电类型上,都具有鸿沟需要跨越。
据了解,截至目前,蔚来、北汽、上汽荣威、吉利枫叶、长安、一汽奔腾等车企已推出换电乘用车型。其中,蔚来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其余车企则主要向出租车运营公司提供服务。如此,谁率先成为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卖水人”,还扑朔迷离。
众所周知,换电方案解决的是新能源车续航和充电时长的问题,通过车电分离,消费者可选择租赁电池,进一步节约购车成本。
同时,政策层面暖风劲吹。早在2020年11月份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就提到,要求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和标准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对此,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认为,随着宁德时代等龙头电池厂的加入,叠加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望推动电池标准化。
“宁德时代入局的背后,剑指仍待挖掘的千亿元级规模换电蓝海市场。” 张秀阳认为,宁德时代覆盖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是其进军换电领域的坚实后盾,可以让动力电池的换电运营、保养以及回收利用等更容易在统一标准下高效运行。
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换电赛道“卖水人”花落谁家?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30・60”大背景下,换电成为推动新能源 汽车 全场景普及的必然形式。在政策、资本、自身产品力提升基础上,2022年有望成为换电行业高速发展元年;基于2025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780万辆,换电车型占比有望达30%的行业预判,2025年国内换电站将达2.2万座,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2631亿元,换电站设备市场有望达693亿元。
正因如此,换电市场也吸引了诸多玩家。除宁德时代外,目前国内换电领域中包括山东威达、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换电设备生产商;奥动新能源、伯坦 科技 、时空电动等中游运营端;以及蔚来、吉利等车企和电网企业、能源类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0年底,北京等一线城市换电站的平均利用率仅为20%左右。而在车辆匹配的前提下,单一换电站的利用率达到60%至70%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与此同时,换电模式没有主机厂的支持也终究无法推广。周尔双表示,主机厂面临丧失核心技术风险,因此阻碍换电模式进一步推广。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年产量逐年上升,突破200万辆。从销量来看,2020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324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欧洲市场占比第一,为43.06%;中国市场约占41.27%,排名第二。分产品来看,纯电动和插混动力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占比合计在99%以上。
1、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升级时期,全球产量呈上升趋势
新能源汽车早在19世纪就已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它曾大获成功,但是好景不长,到19世纪20年代,由于大油田的不断发现降低了汽油的价格,以及内燃机的技术进展,汽油车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
而当时的电动车速度低、续航里程短又价格昂贵,遭到了淘汰。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一些电动车问世,但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和续航能力的短板,电动车一直未能达到商用规模。
直到20世纪末期,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加深,人们才再次将目光转向节能环保的电动车。进入21世纪发展电动汽车己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重点,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升级时期。
全球新能源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宣布将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并且在2050年全面停止使用燃油车,欧洲出台最严格碳排放政策,政策倒逼大车企转向电动化。2018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增速发展,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217万辆,2020年产量约为255万辆。
注:2020数据为前瞻结合历年发展情况及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2、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上升,欧洲市场占比第一
根据EV Sales数据,2019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22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近10%。据EV Sales初步估算,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24万辆,其中欧洲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欧洲以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速度较慢,但仍然保持显著增长趋势。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块市场蛋糕,全球各地区纷纷发力,依据各国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及产业链现状推动发展。从区域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0年被欧洲取代。
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的43.06%;中国大约占41.27%;美国占比10.12%;日本占比0.96%。
注:内圈为2020年区域竞争格局,外圈为2019年区域竞争格局。
3、纯电动和插混动力为主要产品,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较小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来看,纯电动和插混动力仍然占据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截至2020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占比约6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约32%;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足1%。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