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你知道世界上的5大煤田分布地区吗

缓慢的银耳汤
雪白的树叶
2023-02-02 21:53:26

你知道世界上的5大煤田分布地区吗?

最佳答案
风趣的跳跳糖
标致的大神
2025-07-27 21:52:30

五.俄罗斯&顿巴斯煤田

地处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境内的顿巴斯煤田是全世界采煤时间最为悠久的几大煤田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前苏联最主要的资源基地之一,顿巴斯煤田不仅要一边开采煤炭供给给苏联,还要一边出口到欧洲地区,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采量就已达到顶峰。如今,顿巴斯的煤田面积已达60000平方公里,预测储量达2400亿吨,探明储量约748亿吨。

四.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田

地处美国东部,属美国分布最广的煤田,它位于美国九个州之中,煤田在佐治亚、马里兰、田纳西、弗吉尼亚、亚拉巴马、俄亥俄、肯塔基、宾夕法尼亚、西弗吉尼亚均有分布,这片煤田面积达18万平方千米,预测储量达3100亿吨,探明储量936亿吨。

三.美国&波德河煤田

地处美国怀俄明州东部部,是世界上探明储量已开发最多的煤田。它的面积可达3.1万平方千米,预测储量7000亿吨,探明储量约1200亿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煤层属于可露天开采的煤田,因煤层分布集中,且埋藏浅,厚度大等。

二.俄罗斯&新库兹涅茨克煤田

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克麦罗沃州,发现于17世纪20年代,到了30年代才开始开发,这片主要用于俄罗斯炼焦煤基地的煤田也一度成为俄罗斯煤产量达40%以上的产煤大区。直到今天,新库兹涅茨克煤田面积已达26000平方千米,预测储量达6420亿吨,探明储量约1160亿吨。

一.东胜煤田

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是中国已探最大煤田,它全称神府-东胜煤田,包括分布在陕西榆林境内5个区县的神府煤田。据悉,整片煤田面积达23000平方千米,预测储量可达6700亿吨,探明储量2400亿吨。同时,作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它所产出的煤比美国和俄罗斯的各大煤田都要优质,发热量更是可达30兆焦每千克,优秀!

最新回答
坚强的书本
快乐的书包
2025-07-27 21:52:30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是:

(一)满足经济现代化装备的需要

(二)一些工业品取代农牧产品(如合成纤维)

(三)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对工业品的需要

(四)发达国家比值下降,但绝对量却不断增加,利用其资金与技术优势,转到国外设厂等。

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进展迅猛,在发达国家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占工业的70%左右)。80年代以来,重化工业比值有所萎缩,轻纺工业发展较快(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轻重比值大致为1∶2。

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70年代以来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尖端技术工业猛增,比重上升,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一次向外转移。目前发展中国家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次为资源密集型,而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总之这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战后世界工业生产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大型化、系列化是战后工业分布规模的主导方向。根据地域发展条件,以一二个工业部门为主导,多发展成综合性联合生产基地,是工业地域部门结构的特点。

(二)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地域集中有所加强,形成世界性大工业地带,如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工业地带等。发展中国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点状分布,如各国首都多发展成为最大的工业城。世界工业生产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扩展,是世界工业空间运动的趋势。

[编辑本段]世界能源

世界能源与经济发展

回顾人类开发的历史,能源的需求总是随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同时能源的供应状况又反过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正是由于能源提供了高效的动力,才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新飞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表明:能源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是同步增长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互相促进,否则会给生产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一般说来,能源消费量的高低又与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如1988年世界人口平均能源消费量为1371公斤(折成石油),发达国家高于平均值,而发展中国家却低于平均值。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袭来,曾引起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普遍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这个侧面反证能源生产的发展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升降呈正相关。

现代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及趋势

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的数量愈来愈大,且增长迅速。无论就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或人均消费量均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势头。如1850~1950年期间,能源消费量从1亿吨增加到25亿吨,1980年又比1950年增加2.8倍,1988年超过100亿吨(标准燃料)。1850年~1950年人均消费从115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进入80年代后超过2000公斤。预测2000年世界能源供应总量146.6~181.7亿吨(标准燃料)。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迅速增长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1)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能源需求量增加;(2)人口增加也是影响世界能源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工业结构加快向重化工业转换,特别是能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使能源消费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工业也有较大发展,这更加大了能源消费量。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经济服务化方向发展,以及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等等,可能会使一些国家的能源需求量的增长放慢。当然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还会在大幅度增加。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能源消费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正酝酿走向第四阶段。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不发达,木柴等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被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18世纪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大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之后电力开始进入社会各领域,蒸汽机和火电站(烧煤)发展迅速,对煤炭需求量骤增,到20世纪初达95%,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进入了能源的“煤炭时代”,完成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第一次重大改革。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煤炭还占消费总量的1/2以上。早在20世纪初内燃机问世,汽车、飞机制造业兴起,各工业部门和运输业相继采用石油为燃料的动力装置,在一些新型军事装置广泛应用石油为动力,致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60年代初石油(气)的产量与消费量超过煤炭,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结构迅速转换的主要原因:一是石油产量的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特大油田不断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勘探能力的提高,使大陆架的海底石油的开发成为可能。新油田多分布在以西亚地区为代表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适应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采石油,增加出口换取外汇收入。因此石油产量迅速增加。二是石油自身条件优越,可燃性强,单位热量高(比煤炭约高1倍),利用价值大;石油开采条件好,费用低,按热量计算,石油成本只等于煤炭的1/3;又便于运输,陆上的管道与海上的油轮,既方便又便宜。这些都为满足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国际石油垄断组织为了从亚非拉地区掠夺大量廉价石油,控制石油贸易,压低石油价格,只等于煤炭的1/2。于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弃煤用油。从而加速了石油取代煤炭的进程。当然煤炭开采条件日益恶化也是一个因素。

影响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一是取决于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能源资源条件。如50年代中期,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以石油为首位能源的国家。日本能源贫乏,60年中期实现转换。而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展迟缓,到60年代、70年初,(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才相继以石油为主要能源。至今有些国家仍以煤炭为主,如中国(81.2%)、波兰(80.2%)、印度(67.9%)等。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

60年代以来总的特点是煤炭基本呈下降趋势,石油(气)在70年代中达到高峰(占近70%)。近年,煤炭略有回升从1975年的29%上升到1989年的32.9%,石油从46%降至38.6%(1990),天然气、水电、核能一直持续缓增。其主要原因:70年代中后期两次石油危机,两伊战争等国际市场石油供应锐减,许多国家为摆脱危机,加速发展新能源,重新启用煤炭和节能等措施。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矿物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为基础的持久能源系统,预计彻底转换需半个到一个世纪。在转换的过渡时期仍以油(气)为主,煤炭和核能、新能源可望有所提高,将是能源的“多极化时代”。

世界煤炭工业

煤炭是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主要能源之一,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是最重要的能源,被誉为“黑色的金子”。

(一)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地球上含煤地层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5%。全球含煤地层含煤密度每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200万吨。按探明储量世界煤炭资源的储量、密度,北半球高于南半球,特别是高度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中纬度地带,合占世界煤炭资源的96%。形成世界著名的两大蕴藏带: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煤田延伸到俄罗斯煤田、哈萨克煤田(卡拉干达)和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波兰和捷克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区,再向西到英国中部;二是北美洲的中部。而南半球含煤率低,仅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发现较大煤田。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发现煤炭资源,共有大小煤田2370多个。硬煤探明储量以中国、美国、独联体最为丰富,合占60%,次为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波兰和德国等,以上共占95%。

(二)世界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特点煤炭工业是较古老的工业部门。从19世纪中期以来,煤炭产量增长迅速。按产量增长变化可分为4大阶段。

(1)1860~1913年世界煤炭生产大发展时期。1913年煤炭产量11亿吨,比1860年增加7倍。从而进入了能源“煤炭时代”。此时在英国英格兰中部、德国鲁尔区、美国阿巴拉契亚区,沙俄乌克兰等地,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大工业基地。

(2)1914~1950年稳定增长时期。煤炭产量比1913年增长39.8%,达18.18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费的62.3%。

(3)1951~1974年煤炭生产萧条时期。20多年间煤炭产量只增加12.2%。生产停滞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入50年代,石油发展迅速,60年代初发生了能源消费结构的第二次大变革,结束了以煤炭生产的“黄金时代”。二是煤炭开发历史久,开采条件恶化,投资大,效益低。为此,一些传统煤炭生产国弃煤开油,致使世界煤炭工业走向萧条。

(4)1974~1990年转为缓增时期。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为摆脱石油危机,寄希望于煤炭,于是出现了转机。1989年世界煤炭产量达48.8亿吨,比1976年增加50%。21世纪前夕,世界能源面临新的变革,预计煤炭产量会有所增加。

煤炭生产分布的特点:

(1)煤炭生产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分布不均衡。

(2)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二战前,煤炭生产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苏联,合占总产量的3/4。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发展迅速,相继跃居世界前列,成为生产大国。中国1950年只产4300万吨,1989年已过10亿吨大关,成为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

(3)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和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4)以采煤业为中心进行工业成组布局,形成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炭—火电,煤炭—化学—火电,煤炭—选煤—焦化—火电—钢铁—建材以及矿区经济综合发展等地域类型。

(三)世界煤炭消费与贸易地理世界煤炭消费量与生产量基本吻合,两者相伴涨落;同时也随着其它能源,特别是石油消费量的增减而变动。目前世界煤炭年消费总量为30多亿吨。

煤炭消费与生产已基本一致。煤炭自身的特点决定以就近消费为主,故多内销。煤炭国际贸易量较小,长期以来维持在2亿吨左右,近年超过了3亿吨。

煤炭消费以工业用煤为主,多占80%~90%,特别集中在发电与炼焦,合占总消费量的80%。长期在煤炭贸易结构中炼焦多于动力煤,近几年钢铁产量下降,炼焦煤需求减少,使动力煤超过炼焦煤。进入80年代,澳大利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次为美国、加拿大,三国合占出口量的80%。近年中国的出口量也名列前茅。日本是最大进口国(占世界的27.7%),次为西欧各国和韩国,基本在发达国家间进行。海陆运输各占贸易量的1/2。

世界石油工业

石油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基础最重要的能源。60年代中期取代煤炭登上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冠军。70年代,世界石油年贸易量为15亿吨,约占世界总贸易量的1/5,占海上商品吨位的53%;油轮占商船吨位的40%。作为燃料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铁路、汽车、轮船、飞机)以及军事和国防建设,同时成为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石油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业部门结构的转换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以及地域经济的开发。虽然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80年代的油价下跌,海湾战争,以及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能源的开发,多极化能源消费构成的形成等等各种冲击,但到本世纪末,石油仍是重要能源。

(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利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扩大,其探明可采储量受资源的发现和开发状况所制约。近40年来,世界各地竞相找油,50~60年代是世界“石油大发现”时期,探明储量从104亿吨增到720亿吨,净增6倍。70年代以来进入稳定增长期,1990年底达1365亿吨。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特点分布集中是最大特点。具体表现:

(1)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现油田多集中在东半球,现已占80%以上。

(2)地区分布不均衡。过去欧美地区占80%,从50年代开始向亚非拉地区转移,现已占70%以上,波斯湾沿岸几乎富集了60%,享有“世界石油宝库”称号。过去中国被认为是贫油国,现已是世界大储油国之一。60年代以来,非洲相继发现一批油田,70年代拉丁美洲产量也有较大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储油区。东欧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阿塞拜疆。西欧是新崛起的油田区,储量不大而意义重大。北美洲的储量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世界上拥30亿吨以上储量的国家共11个。其次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60~70年代以来,随着开发技术的改进,海洋石油资源贮量丰富,加速了重点转移,几乎所有的大陆架成为勘探、开发石油的场所。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

(二)世界石油生产与地域分布特点人类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早于煤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做为商品性的现代化生产,始于1857年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接着美国、以及(前)苏联、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先后开采石油。到194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2.6亿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迅速。50~70年代一直是上升趋势,1960年、1969年、1978年分别突破10亿吨、20亿吨、30亿吨,1979年创历史最高水平(31.2亿吨),约等于战前的12倍,每年以8.6%的速度增长,是“石油的黄金时代”。80年代出现了下降的总趋势。

战后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的特点与储量地域分布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得到扩展,但仍高度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战前主要集中在美国、(前)苏联和委内瑞拉三国,合占90%以上,其中美国约占70%(1937年)。50年代初西亚超过前苏联和委内瑞拉,成为第二大产油区;1965年产油超过4亿吨,占世界的27.9%,又跃过美国,成为最大产油区。同年非洲产量达1亿吨(占7.4%)。70~80年代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的发展,使亚太地区石油产量骤增。西亚的腾飞,非洲的崛起与亚太地区的发展是影响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近些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石油产量下降、波动,曾退居东欧、北美之后。1990年中东占世界总产量的26.8%,又成为最大产区。依次为东欧、北美、拉美、亚太、非洲。随着秋明油田的开发,(前)苏联石油产量明显增加,197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年产量超过一亿吨还有美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墨西哥、中国、委内瑞拉和伊拉克等,8国合占1990年世界总产量的62.8%。说明集中程度也有下降。

70年代以来,海洋石油产量增加较快,现已占总产量的27.2%。波斯湾、墨西哥湾、马拉开波湖、几内亚湾、中国沿海、欧洲北海、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近海,都是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海域。

(三)世界炼油工业发展与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炼油能力增长迅速。50~60年代是大发展时期,与产量增长基本吻合。从70年代开始,世界炼油能力脱离石油产量自行增长,出现了逆差。如1980年炼油能力达40亿吨,而产量不足30亿吨。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消费国竞相建厂。目前世界炼油能力与产量情况有三种类型:发展中的石油生产大国炼油能力小于产量;发达的石油消费大国炼油能力多大于产量;中国与俄罗斯基本持平。

目前世界石油加工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分布极不平衡,高度集中在大消费区。北美、东欧、西欧和日本分别占总炼油能力的23.6%、20.3%、19.3%和6.6%,合占70%;依次为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而西亚和非洲仅占5.5%和3.5%。

(四)世界石油贸易与运输世界石油的储、产、销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导致国际石油的流动加剧。国际石油贸易中以原油为主(占4/5),油品为辅。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贸易量高达12~17亿吨,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50~60%。1990年国际贸易量15.51亿吨,占总产量的49.3%。原油贸易具有地域广,运距长的特点。西亚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区,曾占出口总量的60%。70年代,非洲发展成为第二大出口区。原苏联石油产量增加后,自给有余也成为出口区之一。东南亚、中国、英国都有部分出口。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多元化出口地域结构特点。西欧、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三大原油进口区。在工业发达国家中,除挪威、加拿大和英国自给有余外,都需大量进口。这种贸易格局暂时不会改变。

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1973年海运原油18.4亿吨(历史最高记录),占海上货运量的1/2以上。近年略减少。以波斯湾为中心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输往世界各地,称为“石油海峡”。其次以波斯湾为中心,由油田到油港形成输油管道网络。

世界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是转化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现代工农交各业发展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发电量持续上升,特别是60年代以来因为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电量增长迅猛。1990年世界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为24.6亿千瓦,发电量110170亿度,比1950年增加11.5倍多。

电力工业结构特点与变化趋势50年代初火水发电比重为6∶4,之后火电发展快于水电, 60年代变成7∶3,70年代火电、水电核电之比为74.6∶23.7∶1.6。石油危机袭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核电比重上升较快,199O年变为64.6∶18.9∶16.8。由于各国能源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大致形成几种类型。煤炭丰富的地区,多以火电为主,如波兰(占97.3%)、澳大利亚(87.2%)、南非(96.2%)等;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以水电为主,如巴西(96.6%)、加拿大(66.3%)等;能源贫乏的国家,多以进口石油为燃料的火电为主,如日本(61.8%)、意大利(71%),或大力发展核能,如法国(占70.4%)、瑞典(50.9%)等。

世界电力工业分布特点高度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约占世界发电量的90%以上。特别是美、俄、日、德、加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1.5%,其电力却占53%。近年中国发展迅速,1990年末装机容量达1.35亿千瓦,居世界第四位。大火电中心建在煤炭丰富产地,往往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俄罗斯的库兹巴斯、乌克兰的顿巴斯、中国的山西省、辽中南工业地区等为典型代表。且广泛分布着坑口电站。电站建在消费地和港口区的以日本和意大利最为典型。

水力发电是潜力大的能源,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2.6亿千瓦,现只开发4.92亿千瓦,发电约2万亿度。世界各国开发利用程度不一,多集中在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巴西等,约占世界水力发电的1/2。水力资源6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开发较迟。近些年,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等水电发展迅速。世界装机容量在3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站分布在巴西的巴拉那河、委内瑞拉的卡罗尼河、美国的哥伦比亚河、俄罗斯的安加拉—叶尼塞河、加拿大圣劳伦斯河等12座。世界水电向大中型、梯级开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从接近用电中心向边远地区布局的趋势正在发展。

核电站始建于5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1990年占总发电量的16.8%。预计本世纪末将达到30%。现有30多个国家建成424座,正在建设中的有173座。美国、法国、俄罗斯、瑞典、德国、日本等较为发达。核电站多分布在海边、江滨、湖畔以及缺能源消费区。

[编辑本段]世界钢铁工业

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产量有限,生产国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1937年总产量1.1亿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和西欧共占总产量的3/4,再加上原苏联则达87.5 %。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发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发展与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各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迅猛地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

钢铁产量与钢铁生产国明显增加,钢铁工业地域东移。50~6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只产1.89亿吨,而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7.4亿吨(历史最高记录),其间净增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同期,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世界不同经济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造船、汽车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扩大了钢铁需求量,钢铁工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计划经济国家为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战败国要恢复发展经济;西方老钢铁生产国要维持其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都相继扩大生产设备。其次,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料、燃料不仅供给充足,且价格低廉,大大加快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步伐。还有生产技术的变革,如顶吹转炉与电炉炼钢的广泛应用等都是促使产量激增的重要因素。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致使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或下降。目前产量维持在6.7~9亿吨。

世界钢铁工业地域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打破了过去高度垄断局面,工业地域自西向东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到198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期,原苏联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超过美国,登上“冠军”宝座。进入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日益壮大,产量成倍增长。亚洲的中国、印度、朝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1982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四钢铁生产大国,1990年生产6400多万吨。拉美的巴西年产2600多万吨,居第6位。阿根廷、墨西哥产量增长也较快。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几乎是空白,近年埃及、阿尔及利亚都有发展。实际上又呈现出由“北”向“南”扩展的新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钢铁工业明显走向大型化、现代化。它适应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经济效益高。目前设备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有50多家,占世界钢铁厂生产能力的1/2以上。

世界钢铁工业空间结构变化的特点

从内陆资源指向型向临海消费地指向型布局是总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钢铁工业布局多属内陆资源指向型。在煤炭炼铁时代,工厂向大煤田、大铁矿集中,煤铁复合区是最理想的区位。随着冶炼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铁焦化的下降,则又多由就煤而转向就铁布局。于是形成三种钢铁工业地域类型区:在煤田区建钢铁联合企业,以德国鲁尔区、乌克兰顿巴斯区,美国匹兹堡区等为代表;在铁矿区形成钢铁工业基地,以法国洛林区,俄罗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我国的包钢、马钢、武钢等为代表,介于煤铁资源运输结节点(钟摆式),以美国五大湖沿岸钢铁工业基地为代表。

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向消费区布局成为主导方向。新厂多建在工业中心,形成钢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分析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布局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如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运输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海上运输的发展,运输工具的革新,新资源来源地出现等。以铁矿石生产为例,战前开采加工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几个国家。60年代后,在南三大洲相继发现大型铁矿区。如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跃居世界的二、三位,并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铁矿石出口区。还有委内瑞拉、秘鲁、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以及加拿大、印度等都有出口。老的铁矿石产地产量减少,自给率下降,如法国原为净出口国,目前1/3靠进口,使钢铁工业与铁矿石生产地域脱节,而靠进口原料、燃料和钢铁厂多趋向消费区。其次是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就地生产,就地消费,既节约时间又减少运费,可以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最高。日本走出一条无资源国家靠进原料、燃料在消费区建大厂的成功之路。

钢铁工业日益向沿海、河、湖发展

世界汽车工业地域的分布

世界造船工业的发展

务实的枕头
土豪的大叔
2025-07-27 21:52:30
哈萨克斯坦煤炭不可以出口中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9月发布的,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发布煤炭出口临时禁令。工业部在发布的消息中写到,哈萨克斯坦工业部与地方政府一同制定了这一文件,目的是完成2022到2023年采暖季任务,并防止国内煤炭短缺。工业部实施该限制的原因是用于居民和公共服务事业部门的煤炭通过汽车运输到周边地区,在邻国出现转售情况。

无聊的小伙
野性的芝麻
2025-07-27 21:52:30

这两个地区的工业机械业和制造业都非常的发达,如果乌克兰失去这两个地区的话,就会马上变成一个农业国家。

第一,这两个地区的人口非常多。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虽然总面积只占乌克兰的1/10,但是它们的人口总和却达到了700万左右,是乌克兰总人口的20%。

这两个地区的人口虽然比较多,但是这些人里面说乌克兰语的相对比较少,说俄罗斯语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多。那里的人都非常喜欢俄罗斯,这个地区跟俄罗斯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好。

第二,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顿巴斯地区虽然隶属于乌克兰,但是这个地区直接跟俄罗斯接壤。而且顿巴斯距离乌克兰的首都只有400公里,距离俄罗斯的首都也只有700公里的距离,它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俄罗斯将这块地区收入囊中的话,那么俄罗斯就可以通过顿巴斯地区直接控制乌克兰。这一地区对于乌克兰和俄罗斯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区。

乌克兰在背弃俄罗斯之后转身投入了美国的怀抱,而它跟俄罗斯之间的屏障就是顿巴斯地区。

如果这两个地区脱离乌克兰的统治,它们将会成为俄罗斯跟北约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可以为俄罗斯的独立和发展提供很多的便利。

第三,工业和制造业都非常发达。

众所周知,乌克兰是一个著名的工业国家,然而乌克兰的工业分布却并不均衡,出现了东重西轻的情况。这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以及发电业都集中在了东部的顿巴斯地区,而其他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

苏联时期这两个地区开采出来的煤炭可以供苏联所有工厂使用,也就是说这两个地区的煤炭储存量是非常大的,它们是世界上五大煤矿之一。

无聊的抽屉
失眠的大船
2025-07-27 21:52:30
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国(60.3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开采的丰富矿产有80多种,主要有煤、铁、锰、镍、钛、铀、汞、石墨、耐火粘土、石材等,分布在中国7000多个地区,其中已开发地区4000多个。锰矿超过21亿吨,居世界第一。铁矿石储量约275亿吨;煤、燃料矿石、粘土、地蜡和石墨也很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截至2017年1月1日,天然气储量为1.104万亿立方米,其中80%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黑海沿岸。其50%的天然气消耗和90%的石油消耗依赖进口。乌克兰煤炭储量为341.5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3.8%,居世界第七位,其中硬煤178.8亿吨,褐煤162.7亿吨。乌克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主要煤田:东部的顿巴斯煤田、西部的利沃-汪妮煤田和中部的第聂伯煤田。乌克兰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全国煤炭储量约340亿吨,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顿巴斯煤田、西部的沃利-瓦伦煤田和中部的第聂伯煤田。最大的是顿巴斯煤田,生产无烟煤和焦煤,占乌克兰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煤田位于乌克兰东部“独立”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共和国,是二战期间著名的顿巴斯战役的遗址。边肖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边肖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可以多跟我评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多和我互动。如果你喜欢作者,也可以关注我。你的表扬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你。

包括煤、铁矿石、石墨、石头、汞齐和钛矿,这些都是乌克兰可以开采的丰富矿产。主要分布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黑海沿岸、东部的顿巴斯煤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共和国,都可以开采矿产。

这些丰富的矿产主要有煤、石墨、耐火粘土、锰、铁、钛、石头和耐火粘土。这些地雷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顿巴斯、第聂伯河、顿涅茨克等地。

这些可开采的矿山有煤、铁矿石、锰矿、镍矿、钛矿和汞矿。主要分布区有尼科波尔矿区和查图拉矿区。

锰矿、石材、石墨、煤矿、铁矿石等。大部分分布在东部的顿巴斯煤田和西部的第聂伯河。

魁梧的绿草
友好的狗
2025-07-27 21:52:30

顿巴斯问题由来已久,有其历史渊源。简述如下:

如今的顿巴斯是一个工业和矿业地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基本上无人居住。沿着中世纪“罗斯”(Rus)南部边界的草原地带(尚未被划分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称为“荒野”(Wild Fields)。它是游牧民族的家园,农民们在艰难的条件下才向南迁移。13世纪后,荒野之地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大约四百年后,一些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民开始逐渐在后来的顿巴斯定居下来。在19世纪,当顿巴斯的煤矿成为工业的必需品时,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正是在那时,许多城市建立起来,没有这些城市,今天的顿巴斯是无法想象的。

1869年,英国实业家约翰•休斯(John Hughes)在尤佐夫卡村周围建起了一座工厂——它后来又有了几个名字,包括Stalino,直到1961年,一位当地人把它改名为顿涅茨克。

顿巴斯地区

顿巴斯地区,位于乌克兰东部顿河下游西侧,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乌克兰卢甘斯克州。

截止2022年2月22日,顿涅茨克州面积26900平方公里,卢甘斯克州面积26684平方公里,而自行宣布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控制了包括该州最大城市顿涅茨克在内的7853平方公里土地,控制区内人口约187万,占顿涅茨克州总人口的50%以上。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面积8377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苏联解体后被归入乌克兰。该地区是乌克兰最大煤炭基地,也是前苏联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之一。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顿巴斯地区

知性的小懒虫
落寞的百合
2025-07-27 21:52:30
2020年11月25日,印尼煤矿企业协会(APBI)与中国煤炭运输和配送公司(CCTDA)通过视频会议,以谅解备忘录(MoU)的方式签署了有关印尼向中国出口煤炭的合作协议。 在协议中,双方同意从2021年开始启动煤炭采购合同,合同期限3年,中方采购金额为20.6万亿印尼盾(合计14.6亿美元)。

除此之外,此次会议还讨论了2021年印尼对中国的煤炭出口总量问题。印尼煤矿企业协会强调,中印尼双方每年都将核定印尼煤炭的出口目标数量,并建立一个可以定期进行谈判的价格指数,作为从印尼到中国的煤炭进口价格的参考。 我们也希望该协议确定印尼将向中国大规模出口煤炭,使煤炭行业从业者受益,从而有效促进印尼国民经济复苏。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想问,我们国家不是有煤炭吗?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来进口煤炭呢?这主要是因为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全球煤炭需求增大。对于中国来说煤炭量消耗大。仅仅依靠国内的煤炭难以满足日常需求。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中国煤炭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内需求的变 化将对亚太煤炭市场乃至整个世界市场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除此之外,政策和市场也是推动中国向煤炭净进口转化的主要因素,在政策上能源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能源工作,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立足 国内、多元发展、国际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国家也是出台一系列措施 “控制出口,鼓励进口”就是贯彻这一重大战略在煤炭贸易领域的重要体现。

回答于 2020-12-12

抢首赞

智慧汽车,智能出行,AITO,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值得一看的纯电动汽车相关信息推荐

智能增程,手表控车,HUAWEI SOUND营造豪车级的音乐厅式沉浸体验,超强动力,百公里加速仅4.4秒,极致驾驶体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路特斯纯电超跑SUV ELETRE 现已全球上市

值得一看的路特斯相关信息推荐

颠覆成为寻常,极限尽在掌控,路特斯Eletre掌风驭电呼唤你对驭风驰骋的渴望,现已开启定购。

武汉路特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告

煤制品-淘宝热卖好物汇集,品牌众多,放心购!

煤制品-购物上淘宝,品类集结,热卖好物!海量优质商品,轻松畅购!尽享优惠,买东西上淘宝,一站轻松购!

广告

印尼宣布禁止煤炭出口 1 个月,对于中国的煤炭供应影响大吗?

印尼宣布禁止煤炭出口一个月,对于中国的煤炭供应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们国家本身就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仅是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就达到了39.2亿吨,在2021年煤炭产量还在稳步提高,所以我们国家对于进口煤炭并不存在任何依赖的问题。 只要是认真学习过地理课的同学就知道,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都有,品类齐全,尤其是煤炭,基本上每个县或者是市都有资源分布,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就拿我的家乡,重庆市开州区来说吧,辖区内,温泉镇,大进镇,和谦镇,长沙镇,临江镇,南门镇,岳溪镇,高桥镇,正坝镇,紫水乡,都有煤矿分布,因为国家提倡青山绿水的政策,所以很多小煤矿被关闭了,原来的一些大煤矿,也有不少关停,现存的还有川心煤矿,和谦一煤厂,正坝里边还有一个煤矿,经常有运煤车在跑。随便走到一个大山里,就有过去挖煤的矿洞。 所以咱们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煤炭,目前中国的煤炭主产区集中在山西,内蒙,因为国家的能源政策是能买就买,尽量节约开采,所以任然会进口部分煤炭,进口煤炭并不是说中国缺少煤炭,而是买煤炭可以起到储备自己的煤炭,达到尽量少开采的目的。先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不明其中的原因,还以为我们中国缺少煤炭和铁矿石,故意想要卡咱们脖子,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印尼这次又搞这种把戏,真可谓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驶过也如然! 中国的煤炭消耗主要是在火力发电上面,现在国家的大型能源战略是,发展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减少火电,研发改进核电,以后将会逐渐降低煤炭的消耗,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就目前的情况,中国每个月从印尼进口的煤炭在2000万吨左右,主要是用来发电,从印尼进口的煤炭占了煤炭总消耗量的6%,然而我们国家自己的煤炭储备量在一亿吨左右,即便短时间不从印尼进口煤炭,自己储备的煤炭也完全能填补这6%的空缺,再加之本国的煤炭企业加大生产力是完全可以填补这么一点煤炭差额的。印尼宣布禁止煤炭出口的几个后果一、原进口印尼煤炭的企业将会寻求新的供货渠道 印尼宣布禁止煤炭出口一个月,将会对本国的煤炭出口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他们将会失去中国市场。原来进口印尼煤炭的电力企业,很快就会寻求新的进货渠道。二、导致印尼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印尼政府禁止煤炭出口,只会导致本国的经济雪上加霜,过不了多久政府就会扛不住,本来印尼的经济形势就很严峻,如此一来,煤炭出口被禁止后,失去了中国市场,将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新的买家。三、印尼禁止煤炭出口意图逼迫中国提升进口煤炭价格 印尼之所以突然宣布禁止煤炭出口的原因是,中国不买澳大利亚的煤炭后,印尼便大量出口煤炭到中国,在赚了很多钱以后,就有些膨胀,有些飘飘然了,便想要坐地起价,狠赚中国一笔,然而他们地理课显然没有认真学习,目前我们国家的煤炭企业已经加大产能,很快就能填补印尼煤炭的空缺,那时候印尼将会失去中国市场。印尼宣布禁止出口煤炭一个月,对于中国的煤炭供应丝毫没有影响,只会使得中国煤炭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填补市场空缺。

擒拿小杨

14点赞1评论

更多专家

印尼:中国将从印尼大规模采购煤炭,为何需要进口煤炭?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职场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印尼禁止煤炭出口对山煤国际有何影响

投资建议:尤为利好拥有海外煤炭资源,且销往日本、韩国的兖矿能源。坚守核心资产,看好高长协占比、高分红煤企的估值修复,重点推荐: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值得期待,重点推荐电投能源(绿电)、华阳股份(储能)、淮北矿业(新材料、绿电),兖矿能源(新材料、绿电)。积极布局山西国改,重点推荐有资产注入预期的晋控煤业。【摘要】印尼禁止煤炭出口对山煤国际有何影响【提问】若印尼禁止煤炭出口,将影响我国动力煤有效供应的5.3%,且考虑到目前澳煤依然受限,其他国家进口体量有限,因此短期内该缺口难以通过其他国家进行弥补,若印尼出口禁令长期持续或将造成我国动力煤市场重回供需平衡甚至略偏紧局面。【回答】谢谢!【提问】不客气,麻烦给个赞非常感谢[比心]【回答】那对国内动力煤企业是正面影响?【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