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机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
中科检测是中科院旗下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科检测生态环境事业部专注EHS(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检测技术、技术咨询服务,致力于打造成全国性、品牌化的EHS综合服务咨询技术中心,国内环境相关技术服务发展引擎和技术服务平台中心。中科检测依托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技术优势,团队实力,获得水、气、声、土、固废等环境类资质2500余项,开展日常环保检测,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污染源调查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废危废鉴别,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检测,其中危废鉴别服务及污染场地调查服务,是典型代表核心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环境检测机构
广州能源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178
广州地热能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 2
广州海洋能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 3
广州生物质能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 11
广州清洁能源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 41
广州能源工程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 10
广州可再生能源公司人气排名 排名第 18
广州研究院/研究所人气排名 排名第 319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定位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工程科学领域的高技术研究,并以后续能源中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研究方向,兼顾发展节能与能源环境技术,发挥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
截至2014年9月,研究所有在职职工408人,其中科技人员301人,高级职称141人。有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心1个。有在学研究生169人(其中硕士生106人、博士生63人)。
本院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水工实验所,几经变迁,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多家单位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本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优势明显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截止2011年底,全院共有职工1411人,其中院本部1159人,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137人,天津水利电力机电所115人,拥有中科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79人。现有13个非营利研究所、5个科技企业、1个综合事业部和1个后勤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6个部级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水文学与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防洪抗旱与减灾、水土保持与江湖治理、农村与牧区水利、水利史、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抗震、机电、自动化、工程监测与检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信息化技术等多个学科方向。具有工程咨询甲级资格证书(水利工程、水电)、水文与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证书、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格证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甲级资质(岩土类、混凝土工程类、量测类)、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甲级资质证书、工程勘察甲级证书、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证书、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甲级资质(工程建设类、非工程建设类),以及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监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资质,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被遴选为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机构以及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和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单位。
本院拥有1个国际中心为挂靠本院的中美节水灌溉联合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中心分别为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中心;6个部级中心分别为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中心、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研究中心、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和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重点实验室,另有18个院级专业实验室,配备大型高速水流减压箱、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离心模拟试验机、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水质色谱-质谱联机仪等许多在规模和性能方面均位于国内外前列的重要仪器设备,以及一大批自主开发的水利水电计算机软件和大型高性能的并行计算平台,为科学研究创造了优良的科研基础条件。
多年来,本院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科研工作。全院各类科研合同额逐年稳步增长,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2011年,通过验收鉴定成果318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出版专著38部,发表学术论文778篇,撰写各类科研报告728份;获得专利授权公告45项。
量风力发电方面的研究和咨询项目,完成了10多个省(区)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研究和100多个风电场接入系统分析项目。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开展风电机组特性检测的机构之一。2008年9月,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认可资质,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国际互认可资质的风电检测机构。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二十余个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检测项目。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内最早进行风电场功率预测与调度控制技术研究的单位,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经在吉林、江苏、甘肃以及西北网省电力调度中心成功投入运行。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风能资源评估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国外知名机构,如丹麦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丹麦EMD公司、挪威WindSim公司以及德国Decon公司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选派多名技术人员赴国外学习、培训,建立了国内风能资源评估的专业团队。目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丹麦EMD公司和挪威WindSim公司在中国区域的技术支持中心。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大规模光伏并网系统研究的单位,目前已经完成西藏阿里地区10MWp光伏电站建设技术专题研究、石林66MWp光伏电站试验示范项目接入系统专题研究、石林100MWp光伏发电科研示范项目工程接入系统专题研究等项目。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着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中德政府技术合作项目——“风电研究与培训”、中德政府技术合作项目——“风能环境研究及培训中心”、中丹政府技术合作项目——“风能开发”,中国
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建立风力发电机组检测中心”。通过执行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风电研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 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风力发电接入电网的系统分析 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系统分析 区域电网新能源发电接入能力及发展规划 风电场控制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风能资源分析与风电场微观选址 风电机组特性测试 风电场并网特性测试 光伏电站并网特性测试 风电场运行情况后期评估
具体园区可从官网查询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200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5年进入中科院清洁能源特色研究所培育阶段,2017年参与筹建中科院清洁能源创新研究院和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广州能源所定位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相关战略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方法研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提供能源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