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BBA为什么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

魁梧的黑米
成就的蓝天
2023-02-02 20:48:42

BBA为什么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

最佳答案
无语的自行车
平常的鸡
2025-07-25 10:23:23

其实bba研制新能源汽车也是形势所迫。由于政策的关系,我国现在开始对于电动汽车进行大力的推进,所以以后在道路上跑的都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且有可能还是无人驾驶的,所以这一方面对于Bba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迫使其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而且他对这一方面并不是非常的内行,所以现在也要开始着重研究,毕竟来说是一个新的东西研究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主要还是电瓶以及电机这些东西还是比较麻烦的续航能力等等。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那么就要开始加紧研究了,因为他已经落后了。

最新回答
现代的歌曲
尊敬的小土豆
2025-07-25 10:23:23

不知仍有多少读者记得,笔者曾经撰写一篇关于特斯拉对传统车厂所带来的影响文章,文中提及特斯拉的诞生推动不少传统车厂对新能源的研发过程,同时亦反应时代变迁令大排量自吸引擎逐渐隐退,车厂转而研究小排量引擎搭配涡轮增压所压榨的动力输出。

而这些“轮回”似乎仅是反应近年来传统车厂的科技进展;我们的未来或许并不如此。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当初落后于特斯拉的“BBA”似乎亦逐渐跟上步伐,三家豪华品牌曾经妄想将特斯拉打败,然而未曾将敌人击退便开始相自火拼,原因很简单;特斯拉已在新能源领域中占有不少地位,与其将它打倒,倒不如将其余两者解决,毕竟柿子都挑软的捏嘛。

若数三家豪华车厂中产品线最为“落后”必然是BMW i家族,虽说BMW i计划在2011年便开始实施,于2013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i3,次年推出品牌第二款纯电跑车i8,此后该计划便没有诞生出其他车型。

虽说在2015年推出iPerformance系列首款车型BMW X5 xDrive40e,2016年推出BMW 225xe ActiveTourer、BMW 330e iPerformance与BMW 740e iPerformance共四款插电车型,但实际却并不是来自BMW i系列家族的作品,而是可悲的“油改电”车型。

而BMW直至2017年才意识到自己身处困境,所以在2017年与2018年法兰克福车展中推出i家族第三、第四位成员i Vision Efficient Dynamics与iNext Concept,然而这两位成员仅仅是展示BMW对未来遐想的概念车型尚未实施市售计划。

BMW的新能源反击战就像一把游乐园水枪,妄想能用微不足道的力气击倒时代的巨轮。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BMW正等待下一个轮回的诞生。

说起奥迪e-tron计划,其实从2009年便已开始实施,相比于宝马i计划更早三年开展。当时在德国车展中展示一款奥迪R8 e-tron概念车领先不少传统车厂对手,随后在2010年宛如开启狂暴模式般推出e-tron Detroit、A1 e-tron、e-tron Spyder共三款纯电概念车型,2013年至2015年推出A3 Sportback e-tron plug-in hybrid与R8 e-tron两款市售车型。

遗憾的是,当时消费者并未意识到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所以尽管奥迪e-tron计划已脱离生根发芽阶段,但仍未能成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直至2018年该计划才迎来真正的“春天”,推出该系列真正的首款车型奥迪e-tron,而奥迪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反击战亦逐渐看见胜利的曙光。按照计划推算,今年或许是奥迪迎来爆发的一年,因为将有e-tron Sportback、e-tron GT、Q4 e-tron共三款车型诞生。

而这三款车型分别占领着SUV、轿跑、跑车三大领域之中,奥迪曾经幻想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胜利亦即将成为事实。然而,时代的轮回似乎又想再次推翻现实,未来的胜利或许并不是如奥迪想象般容易。

若数“BBA”在新能源领域之中年资最短的必定是奔驰EQ计划,该计划诞生于2016年,而2016年亦同样是电气化时代爆发的一年,奔驰的计划恰好迎来时代的浪潮随即一涌而上。

经历三年的产品研发,奔驰EQ系列首款车型EQC诞生。而为何选择一款SUV作为产品线的首发车型呢?原因很简单,EQC作为一款SUV能够提供充足的研发空间与技术试验,并且目前消费者心中的SUV热潮仍未减退,奔驰选择将EQC作为首发车型亦是保守之作。

不仅如此,EQC作为该计划中的“试水”车型是为了引出该计划的其余车型,按照奔驰新能源的计划推算,今年将推出EQV与EQA两款车型,2021年推出EQB、EQS和EQE三款车型,该计划的实施一直持续至2025年,奔驰EQ家族才补齐全员。

虽说时代的浪潮将奔驰轻松推上顶端,奔驰亦做好充足准备迎接电气化的到来。但奔驰深知自己不过是恰好跟上时代步伐,倘若车坛迎来下一轮回之时,仍单凭运气便会跌入深渊从而一蹶不振。

上述提及,BMW在电气化领域的进展落后于其余两家对手,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中BMW展示自家首款氢能源车型i Hydrogen Next,并且该款车型已拥有足够的技术底蕴进行量产,或许氢能源领域才是BMW真正实现领先对手的地方。

反观于奥迪与奔驰两家车厂,似乎并未跟上时代步伐。虽说奥迪,当时采用一款A7进行技术试验。并且于2016年推出h-tron概念车型,似乎已做好充足准备迎接氢能源到来,可是在推出概念车过后奥迪的h-tron计划又随即变得悄然无息。

与奥迪相同的是,奔驰在2002年便已着手研发氢能源技术,当时在A-Class与B-Class身上作技术开发并且成功推出市场。遗憾的是,在2010年推出B-Class F-CELL后,奔驰的氢能源计划又变得悄无声息,直至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中才推出第三款车型GLC F-CELL,但不知是否如EQ系列般拥有其他家族成员。

综合三家车厂推出氢能源车型的产品规划发现三款产品皆为“油改氢”车型,或许它们并未拥有真正的技术令氢能源更好的使用于汽车之中,而该三款车型仅是它们作为对该领域的“试水”产品,不然为何会如此保守地开发产品。

其实氢能源车型已不是车坛新鲜事,丰田的Mirai已推出市场接近一年,在市场与消费者皆获得良好的口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电气化亦逐渐淘汰转而使用氢能源进行驱动汽车。不知特斯拉在未来是否仍坚守着电气化领域的发展,但似乎时代的轮回并不如其所愿般发展,倘若氢能源真能实现代替燃油、电力等方式推动汽车发展,那将会诞生出多少如“特斯拉”、“蔚来”等相同的新兴汽车品牌呢?氢能源发展看似很远,但实际已在我们身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清脆的背包
复杂的白云
2025-07-25 10:23:23

随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各大厂商也是纷纷投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挑头者"特斯拉也是成为了业界标杆,BBA三大厂商作为全球豪华品牌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乎三大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纷纷亮相,开始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图片来源网络

宝马iX3

虽然说宝马早在几年前就发售了纯电的i3车型,但是由于i3的各个方面都未能迎合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导致i3的销量一直不佳,但是宝马最近发布了全新的纯电车型,宝马iX3,外观方面宝马iX3仍然采用了天使眼,双肾式格栅(封闭),尾部大灯也采用了宝马X系列的设计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由于iX3目前仍属于概念车型,所以实车发布会的外观是否会有改变还是个未知数,目前iX3的内饰仍未公布,内饰效果如何还是得等发售后才能知道。

奔驰EQC

作为奔驰首款量产的电动车型,EQC这个外观有点难以启齿,虽然夜间LOGO上方会有一条光带,与大灯呼应,贯穿式的尾灯也是显得科技范十足,但是这个前脸无论怎么看也和美搭不上边。

图片来源网络

奔驰EQC的内饰依旧采用了家族化设计,双12.5英寸的中控大屏也是将奔驰豪华的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不过在氛围上EQC做了全新的调整,整个内饰的搭配显得要更年轻了不少。

奥迪e-tron

奥迪e-tron的外观可谓是最亮眼的存在了,多幅式LED日间行车灯显得科技范十足,对得起灯厂这个称号,21寸的轮毂视觉效果也是非常的不错,贯穿式的尾灯也是沿用了奥迪家族化的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

要说起奥迪e-tron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车头两侧的虚拟外后视镜了,用小型摄像头代替反光镜,并将虚拟外后视镜的图像显示在车内的仪表盘和车门之间的显示屏上,这一点更是显得逼格满满。

激情的大白
羞涩的鞋垫
2025-07-25 10:23:23

随着2021年上海车展的到来,作为豪华品牌“三剑客”的BBA车系又将迎来一次面对面的硬钢。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BBA的“战场”也将由原来的燃油车市场转向新能源的舞台。为此,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奔驰、宝马以及奥迪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重磅纯电动车型。当然,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自然不能错过这场精彩好戏,那么接下来就跟随小编的脚步,看看BBA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中又为我们制造了哪些惊喜吧。

奥迪Q2 E-tron

说起奥迪电动车系列,相信了解奥迪的人绝对不会陌生。早在上一年的广州车展上,作为奥迪首款纯电动车的E-tron就已经上市,但近70万的起售价却让很多热爱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在今年的上海车展,奥迪也带来了一款更加贴合年轻消费者的纯电动车——Q2 E-tron。

作为一款改款车型,Q2 E-tron自然继承了不少奥迪的身上的优良传统。首先就外观来说,Q2 E-tron高度还原了燃油版的外形,在采用家族化设计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张经典的“大嘴”。但毕竟这是一款纯电动车,所以半封闭式进气格栅在奥迪Q2 E-tron上自然不会缺席。并且紧凑型SUV的身材使得Q2 E-tron看上去更加实用,也让车辆整体定位更加趋向于年轻化。

走入车内,Q2 E-tron的内饰基本沿用了燃油版的设计,在这辆车的内饰中你基本上找不到一条曲线,同时也让Q2 E-trond座舱看上去科幻感十足。以黑色为主的设计基调也让整个内饰充满了些许冷酷,不过我想这就是奥迪Q2 E-tron想要表达的意境,科技与时代的结合,才是奥迪Q2 E-tron想要的。

在动力方面,奥迪Q2 E-tron搭载的是大众旗下的EBD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36马力(100千瓦),而最大扭矩也达到了290牛·米。并且全系标配了一套三元锂电池组,在WLTP标准下奥迪Q2 E-tron的续航里程为334公里。

奔驰EQB

在过去的2020年,是奔驰电动化改革的元年。在这一年,奔驰在中国正式发布了EQ车系,并且旗下的EQC也于2020年底正式上市。在奔驰的规划中,EQ系列作为奔驰燃油车的补充,也将在未来发布包括EQS、EQE等更多纯电动车,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而在今年的上海车展,奔驰也带来了EQ旗下的第三款车系——EQB。

从外观上看,由于EQB在定位上属于燃油车GLB的补充车型,所以在整体的外观上延续了GLB的外观设计。但毕竟是EQ系列中的全新车型,EQB在中网部分也延续了EQ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将大灯与中网相连接,让整个车头看上去更具整体性。而一条贯穿车头的LED灯带则成为了EQB前脸上的点睛之笔,在夜晚点亮后也更具辨识度。

内饰方面,奔驰EQB在内饰的设计上依旧采用了奔驰的家族化风格,很大程度还原了燃油版GLB的内饰设计。只不过EQB在方向盘上采用了更加运动化的平底方向盘,并且在握感方面也更加舒适。

动力部分,奔驰EQB将于先前发布的EQA共享动力总成。据奔驰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奔驰EQB的电动机功率预计可达272匹马力,扭矩为500牛·米。同时将搭载60千瓦时的电池组,在NEPC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左右。(数据暂定)

宝马iX

作为宝马电动化改革最为重要的一步,i系列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宝马对于未来的愿景。当然,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宝马也将推出全新重磅新能源车iX。相比于之前宝马iX3“油改电”的设计理念,iX则是以一个全新的姿态亮相新能源市场。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iX在市场定位以及外观设计都将更加前沿。

从外观上来看,宝马iX高度还原了iNEXT概念车的设计。而两颗大大的“鼻孔”让整个车头显得十分夸张。当然,这种被宝马称之为“双肾式”的进气格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车头的威慑力,加上一副有点“凶神恶煞”的双眸,让这辆iX看上去个性十足。

作为一款新能源车,宝马iX并没有一昧地追求个性与前卫,反而在细节方面也进行了浅蓝色的点缀,以彰显其作为纯电动车的身份。当然,从斜后方的视角看过去,这辆iX似乎褪去了车头的凶煞,反而显得更加沉稳。

如果说外观的设计已经能把你震住了,那么iX在内饰部分才是宝马颠覆过去的开始。如果此时将方向盘上的车标盖住,我想你一定猜不出这是一辆什么车,因为它完全脱离了宝马过去对于内饰的设计思路。

当走入车内,一股来自德意志的极简主义风格便扑面而来,车内物理按键被大量减少,剩下的就是一块横跨整个中控台的悬浮式双连屏。并且方向盘也采用了不规则的多边形设计,而根据小编在现场的体验来看,全新的方向盘样式在握感方面与传统方向盘并没有太大区别。

在动力方面,据宝马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这款iX将搭载宝马最新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并且采用双电机驱动的方式,最高马力可达503匹。在功率方面分两个版本,分别为总输出功率为370千瓦时的xDrive50版本,此版本搭载了容量为100千瓦的电池包,在WLTP工况下续航为400km;而另外一款xDrive40版本的输出功率则为240千瓦时,搭载了一款70千瓦的小号电池,在WLTP工况下的续航同样为400km。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在豪华品牌中,BBA的竞争关系就犹如亲兄弟打架一般,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a href="ht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全民舆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耍酷的白昼
小巧的砖头
2025-07-25 10:23:23
编者按:新能源 汽车 市场盘子小,玩家多,大家还都想搞品牌高端化,成为中国BBA。从近期的销量数据上看,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两极分化愈发明显、政策也在引导车企生产更加亲民的产品。我们的市场似乎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中高端品牌。

最近新能源 汽车 品牌中高端化趋势明显,东风成立H事业部、北汽ARCFOX推出首款中高端SUV、上汽R标重新设计推进品牌向上等信息纷至沓来。一时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品牌似乎都开始积极地“向上 探索 ”了。

但这种“向上”真的是一种正确的方向吗?市场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 · 市场向两极分化 中端市场表现一般 ]

先来了解一下市场上的数据。我们统计了2020年市场累计销量TOP20的产品,并对他们按照售价划分整合,进行了市场占比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2020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主要产品销售的价格区间在30万元以上和10-15万元,二者相加占比接近70%。15-30万元区间市场占比相当有限(13.33%),10万元以下的产品也表现一般(15.10%)。

多说一句,根据2019年乘联会销量统计看,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06.02万辆,占2019年 汽车 市场的5%(2019年全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110.7万辆)。整个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体量也还是相对较小的。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在有限的需求量中,新能源 汽车 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正在向两极分化。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是哪两极分化,这样的分化又意味着什么。

[ · 电动车保值率有限 理性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

一极是向下分化,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便宜的、家用的新能源 汽车 (大胆地讲就是15万元以下产品)。如今距离“十城千辆计划”已过去11年,电动 汽车 产品也更加成熟。但因为技术原因,新能源 汽车 电池衰减速度快、产品保值率低等因素导致一般消费者对于购买电动车这一“大件”预算有限。

A级轿车主要受众除了限号限购城市的消费者,还有一部分在网约车、出行市场。而A00级产品则因为价格低、使用成本低,成为下沉市场有“省钱”需求的消费者的宠儿。

结合上图4月新能源 汽车 销量排行榜,曾经排行榜上的A级车常客们基本都“销声匿迹”,留在榜上的是微型车与取而代之的蔚来、理想等高端产品。此外,根据2020年4月搜狐 汽车 线上购车节“车主选车意愿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近半数消费者都在关注10-20万元的产品。家用、便宜,才是这部分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

举个例子,通过部分A级车价格与销量对比看,不管产品最高价格多少,只要最低价格够低,销量表现就不错。售价不到15万元的“后浪”全新秦EV销量一路走高,将“前浪”秦Pro EV结结实实地拍在了沙滩上;同样号称中高端A+级产品的几何A和Aion S,销量也是天差地别。实惠便宜,才符合多数消费者购车的心理。这不,BEIJING EU5自上市以来销量就十分坚挺,除了出行市场外,这款产品价格低,续航够也是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点。

[ · 追逐极致产品体验 30万元+成为主流消费市场且向头部聚集趋势明显 ]

另一极则是追求极致体验与享受的向上分化。 汽车 在有些时候也被称为成年人的大玩具,有时候也被当做彰显 社会 地位、财富的工具。在这一区间销量表现优异的特斯拉、蔚来和宝马在高端品牌则或多或少都具备前两种特质中的一种,且有非常明确的品牌标签。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无论是 科技 实力、续航里程还是驾驶体验都十分出色;蔚来则在打造豪华产品的同时增强了品牌的服务元素,其营造的NIO生态圈被很多“精英阶层”所推崇,NIO HOUSE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至于宝马(主要在插混市场)的品牌价值如何想来我们更不必多言了。这几个高端品牌的产品都已经有了大量的受众与好评,虽然价格高,但产品也得到了不少好评。

这些价格30万元以上产品相比我们平时常见的电动 汽车 的品质更好、 科技 感更强、提供的驾驶乐趣也更多。上图部分定位高端车产品的销量在告诉我们:这个市场的蛋糕已经被少数几个品牌分的差不多了。在市场向上的分化趋势中,我们却没有看到自主品牌脱颖而出。自主品牌从下向上发力,目前打造的高端品牌产品价格则基本都定位在25-35万元区间,这些产品虽然也带有很多动力强劲、 科技 配置丰富的标签,但销量上终究与特斯拉、蔚来和宝马等品牌有一定差距。怎么“虎口夺食”,也是自主品牌高端化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小结: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向性价比与极致的产品体验这两极逐步分化,这样的分化意味着本身专注性价比的自主品牌由下向上发力很难达到理想预期。

[ · 屋漏偏逢连夜雨 政府政策也不支持车企过度追求高端化 ]

与此同时,4月23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最新一版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其中明确规定对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 汽车 产品将不予补贴(换电产品除外)。很多人认为这一政策是为了“打击特斯拉”,但搜狐 汽车 ·E电园认为,这一政策更像是给国产品牌们传递一个信号: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一般消费者买得起的电动车上。

政策调控放出的信号影响的不是在30万元价格上下徘徊的特斯拉(特斯拉随着逐步完成国产化,价格下调空间也会不断增大,简配、后期选装也是多种应对手段),而是价格超过30万元且降价空间有限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旗下走向高端化的品牌与产品,其中在售的包括广汽新能源Aion LX,比亚迪唐EV和广汽蔚来HYCAN 007等车型。政策也会影响BEJING ARCFOX、东风H等高端品牌未来的规划与布局。

小结: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走向新能源 汽车 市场正面临:市场需求有限、消费者购车意愿两极分化、自身高端化与现有高端品牌竞争难度大、政府政策向平民车引导倾斜等多方面阻碍。

写在最后:

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发展了十年,特斯拉一来却将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战斗力可见一斑。Model 3正不断向30万元内降价;而自主品牌则从A级、A00级车的基本盘开始,积极向高端领域布局,小鹏P7、比亚迪汉、ARCFOX αT等产品正摩拳擦掌,冲击20-30万元+的市场。

但笔者认为,20-30万元市场并不是接下来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新蓝海,自主品牌也很难在本就需求有限的市场里击败特斯拉。从上文的数据中我们看到:消费者或是更关注家用车,或是更关注极致的产品体验。20-30万元区间的国产新能源 汽车 能否满足人们“玩车”的需求,与特斯拉分庭抗礼,我们不如冷眼且看。

前路漫漫,在您看来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上的车企们又有谁能成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中的BBA呢?

落后的巨人
爱听歌的眼睛
2025-07-25 10:23:23
我统一认为蔚来的底气来自于自研,能在新能源市场高端品牌站稳脚跟,甚至对标BBA,都离不开蔚来坚持自研创新。从首创的Nomi到自研高性能电机,智能电动车常说的“三智三电”,还专门成立了独立的研发公司—XPT蔚来驱动科技,蔚来始终以全栈自研作为破局突围的利器。

缥缈的硬币
尊敬的电话
2025-07-25 10:23:23

传统燃油汽车巨头们的新能源转型在加速。本月初,宝马i系列第四款量产车——全新纯电动SUV BMW iX全球首秀。这也是继大众在国内发布ID系列电动车型后,本月又一款传统车企推出的重磅电动新车。

BMW iX是宝马早在2018年就发布的Version iNEXT概念车的量产版本,从“NEXT”的名字上就能看出,它承载了宝马对自身转型下一阶段的殷切希望。

但看完当天直播后,邦老师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的确,iX是一辆大家“从未见过的船新”宝马电动车,亮相的一刻甚至能让你盯着屏幕犹豫一秒钟,确认一下眼前的到底是概念车还是量产车。

而在激进夸张的外表之下,再仔细看看iX已公布的信息,不免又让人有些心理落差:中控大触摸屏、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系统、600公里+续航里程,以及变得更大的“双肾”格栅前脸……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一切都似乎似曾相识。

也许是宝马多年对iNEXT的大力宣传,太过于吊人胃口,短短几分钟直播结束后,让人不禁再次盯着屏幕犹豫一秒钟:就这?

在没有更多的信息之前,我们尚不清楚iX还藏着哪些宝马未曾揭示的“黑科技”。不过,当我们把目光放到更大的宝马集团电动转型战略上,也许能解答为何传统车企总是显得保守。

即使强如宝马,在电动转型上面临的挑战,远非人们想象中“分分钟造出特斯拉”那样容易。

■ 宝马的转型:务实的“油电兼容”

对宝马来说,电动化从来就不是什么新课题。要知道,早在2007年宝马就启动了新能源车型计划“Project i”,并孕育了后来被人们熟知的宝马i3和i8。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即使具备不少今天依然相当超前的设计,两款i系新能源产品并没有让宝马取得太多的先发优势。

一方面,两款车型的市场表现只能用“叫好不叫座”形容:截止目前,宝马i3累计销量约为20万辆,宝马i8?累计销量约为8万辆。要知道,特斯拉Model 3一款车型去年全球的销量就达到了30万。

另一方面,经历了内部管理层交替,宝马i系列核心团队人员也发生了动荡。其中不少人后来还一度顶着宝马i系的品牌光环混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中,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于是,在今年3月,宝马用更加务实的态度宣布了自身新能源转型的下一步——用“油电共线”生产从燃油到插电混动、电动等不同动力的车型,并将这种方式称为“尊重消费者对不同动力车型选择的权力”。

虽然这样的宣传口径听上合情合理,但宝马还是难免遭受了外界对“油改电”的质疑。近年来,舆论已经形成了 “油改电”平台相比纯电平台在续航里程、车内空间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刻板印象。无论是从性能参数上,还是实际销量表现上,似乎传统车企目前的“油改电”产品都有那么一股试水的味道。而宝马却想把这个路线贯彻到底,不免会让人产生一些疑问。

但从宝马自身乃至整个市场的趋势来看,这个转型的故事虽然显得不够性感,却无比的务实和稳妥。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风浪,并不仅仅只是特斯拉这条鲶鱼搅动的,而是各国政府政策在背后推波助澜。

在中国,是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补贴和双积分政策用“胡萝卜”在刺激。在欧洲,是严格的欧盟碳排放罚款的“大棒”在挥舞。

2020年欧盟开始执行最严碳排放政策,要求在欧盟国家销售的95%的新车,碳排放须从2019年的122克/公里下降到95克/公里,超出部分每克需要缴纳罚金95欧元。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团队的分析,这意味着今年欧盟国家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必须达到187万辆。否则每减少10万辆,所有车企就得共同缴纳10亿欧元罚款,相当于每卖一辆新能源车能抵扣1万欧元的罚款。

这其中的逻辑就和当年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刚出台时,某些本土车企大上快上油改电,争取补贴红利一样。对于宝马来说,从零开发纯电平台在时间上显然来不及,要想减轻排放罚款,先把插电混动产品做出来无疑是明智之举。

事实上,宝马在去年就推出了5款新能源车型,让在售的新能源车型数量达到了12款,其中除了i3和 MINI BEV(没错,其实海外已经有纯电动的MINI在卖了),其他的都是插电混动车型。

而在市场表现上来看,实际购车的消费者也挺认可宝马的品牌。2019年,宝马在全球共销售了14.5万辆新能源产品,位列车企销量第五名。今年前三季度,宝马累计交付的新能源车也达到了11.6万辆,同比增长20%。

生产效率上快速灵活,在销量表现上也成绩不错,还能有效减轻碳排放压力,宝马选择“油电兼容”的模式就显得顺理成章。根据宝马的规划,到2022年,其德国工厂将全部开始生产纯电动车型;到2023年,宝马新能源产品阵容将扩大至25款,超过一半是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计划在全球累计交付新能源车达到700万辆。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明确表示,考虑到目前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份额依然低于10%,采用这样的路线“在2025年前的转型阶段,将有助于宝马处于有利地位”。

当然,在宝马集团内部也并不是没有不同声音。去年夏天就有宝马内部员工建议研发全新纯电平台的消息传出。近期,又有媒体报道称宝马将设立一个新的部门,打造纯电平台,并将在2025年后开始投产新车型。

无论传言是否为真,目前看来起码在未来五年内,宝马将会保持“油电兼容”的路线。刚刚亮相的宝马iX后续应该也会推出更多动力版本的车型。

相比之下,宝马的老对手们,在纯电动平台迈出的步子要更大一些。

■?奥迪和奔驰的选择:纯电平台在路上

虽然在宣传上显得低调不少,背靠大众爸爸的奥迪其实算的上BBA三强中在电动转型上最为迅速和坚定的。

在其他车企还在精打细算的时候,奥迪说,“我全都要”。

在奥迪的计划中,到2025年的新能源车型将达到30款,其中纯电车型占到20款,并期待到那时新能源销量占到奥迪品牌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达到80万辆。

为了支撑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奥迪将用四个不同的平台“多点开花”:

1、 MLB evo平台:奥迪为了迅速推出新能源产品,基于原有的MLB evo燃油平台打造了首款纯电动量产车奥迪e-tron。这也是基于MLB evo平台唯一的纯电动车。由于并非纯电动平台,未来奥迪很可能继续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出更多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2、 J1平台:这是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另一个由燃油车平台演变来的电动平台。保时捷Taycan是目前这个平台打造的唯一车型。即使依然是从燃油平台改造,J1 平台上不乏如800伏高电压系统等创新亮点,这也使其将承担高性能电动车平台的使命。另一款纯电高性能跑车,奥迪e-tron GT将基于J1平台打造,或将在明年投入量产。

3、 MEB平台:这个平台大家也非常熟悉了,本月大受关注的大众ID.4就是MEB平台的产物。在奥迪的规划中,将用MEB平台打造Q4 e-tron等中小型走量车型。

4、 PPE平台:与MEB相对,该平台定位于生产中大型电动车,也是奥迪和保时捷合作开发的,在性能上与J1平台有不少相通之处。在10月份,奥迪刚刚与一汽签约将在长春建设基于PPE平台的新能源工厂,预计2024年投产。

经历了EQC的试水之后,奔驰似乎也明白了纯电动平台的重要性。在今年10月的投资人会议上,奔驰宣布了接下来的电动化转型的战略。

简单概括就是,两个纯电平台加所有子品牌拥抱电动化。

首先,在推出EQC后,奔驰还将继续在燃油平台基础上打造EQA和EQB,并计划在今明两年内上市。

2021年,奔驰将推出由EVA平台打造的首款大型纯电车型EQS。新车WLTP续航里程预计将超过700公里,配备 500 kW 快充,将在德中美三国投产。EVA平台将是奔驰未来用于开发大型电动车的纯电专属平台,随后将延伸出EQE、EQS?SUV和EQE SUV等纯电动车型。

2025年起,奔驰将推出专为紧凑级及中型车设计的MMA模块化电动平台。该平台打造的产品将对标Model 3这个级别的产品,也就是说承担更多走量的电动车型。

此外,自2021年起,除了EQ车型,AMG、迈巴赫以及独立出来的奔驰G级都将有电动版本的车型推出。

由此可见,一个多点开花,一个从上到下,奥迪和奔驰都做出了开发纯电动平台的选择。而宝马为何选择了“按兵不动”,坚持平台动力兼容化战略呢?

说白了,还是算账的问题。

■ 成本忧虑和稳健转型

事实证明,另起炉灶做纯电平台确实是一件挺烧钱的事情。

有报道指出根据宝马内部估算,投资、研发全新的纯电动平台加上建设新的工厂,大约需要花费10亿欧元。而改造现有平台和工厂,生产多种动力车型,只需要300万欧元。

而事实上,需要的资金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有资料显示,大众研发MEB平台总共花费了大约70亿欧元,在上海安亭建立的MEB工厂耗资也达到了170亿元人民币。此外,大众还明确表示在未来四年将携手国内合资公司,共同在电动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人民币。

根据媒体估算,而如果宝马按照类似的成本,如果在2025年达到生产30万辆纯电动车产能的目标,可能需要投入近90亿欧元的资金。而收回这些成本,需要宝马累计销售超过400万辆纯电动车。

而在过去12年间,特斯拉的总销售刚刚超过了100万。即使是宝马,估计卖400万台纯电动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相比分别背靠大众和戴姆勒,更容易实现纯电平台规模效应的奥迪和奔驰,宝马显然需要更加谨慎,先用“油电兼容”的发展路径应对未来五年的市场变化,会更加稳妥和灵活。

一方面,宝马显然对传承自i系列电动研发经验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充满自信,而在营销上延续i系列的品牌遗产也比竞争对手启动新的电动品牌要讨巧许多。

另一方面,从更大的行业趋势上来看,也不是所有的车企都一致笃定未来的动力路线就是纯电动。以丰田为代表的企业,采取了多种路线并举,除了纯电动还在氢能源等领域进行研发。而宝马,显然也属于这一类。

而现在,无论是iX还是已经在国内开始预售的宝马iX3,都还没有与消费者真正见面。一方面面对特斯拉等新兴电动产品的现实竞争,一方面老对手们的纯电平台产品也在路上,宝马未来五年中电动智能化的“下一代”产品究竟能不能打,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限的棒棒糖
年轻的电源
2025-07-25 10:23:23

 BBA“滞销”!啥原因造成的?该摸着比亚迪过河了?现在BBA在国内的日子已经没有这么好过了,具2022年上半年多家媒体的报道,奔驰,宝马,奥迪的在华销量分别是,35.58万,37.87万,31.7万辆,下滑的幅度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左右,一改昔日高歌猛进的势头,下滑都非常的严重。同比比亚迪差远了,比亚迪在国内的销量已经秒杀BBA。

  第一,其实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就是,BBA的竞争力已经下降了,很多消费者对BBA有了新的认知和看法,觉得他不值这个价。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各大自媒体平台对BBA的讲解,很多消费者对意识到了BBA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为有一点,BBA其实海内外是区别对待的。他们在国外的车,配置会更高,价格又相对便宜很多。但是进口进来中国就加价卖车,在功能上和用料上各种减配。这方面的话,也造成了他们的销量的下滑,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的话,随着国产车的进步。我们国产车其实跟BBA差距也没有这么大了,无论是用料还是汽车上的三大件,我们国产车也不差。特别是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这些一线车企,不断的研发,不断的改进。现在很多国人购车选择都是选择国产车。这个可以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特别是吉利和比亚迪销量都是非常ok的。相信过几年国内,国产的车肯定会占比更大,外企的车企没有多少好日子了。

第三的话,最近几年因为能源的稀缺,汽油价格越来越高,现在各大车企都是在研究新能源的车。但是BBA在新能源车的领域中不是他们的特张,虽然他们也很早就布局了新能源车,但是效果不是很好。BBA卖出的新能源车,在销量中占比百分之10都不到,要是他们在新能源领域上突破不了的话,以后日子会更难过。反观比亚迪就不一样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上做的就非常好了,供不应求,最近出的新车。所以BBA也要学习比亚迪才有出路,在新能源领域的话比亚迪才是大哥。

烂漫的向日葵
陶醉的日记本
2025-07-25 10:23:23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一场突然来袭的疫情让各大 汽车 厂商防不胜防。但我国 汽车 市场的恢复能力很强,很快便恢复到了疫情来袭前的热度。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4月份开始,我国 汽车 的产销量不断回暖,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更历创新高。2020年全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

步入2021年,各大 汽车 厂商都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有了更大的期待。在国内新势力节节高升的同时,传统的 汽车 厂商也在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中,国内传统一线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今天买车君就为大家盘点一下,BBA三者在2021年的新能源车规划。

奔驰

EQA、EQB等

1月20日,奔驰官方正式通过云发布的方式正式发布了奔驰首款紧凑型纯电SUV——EQA。据悉,奔驰EQA未来将会在中德两国共同投产,预计将在今年年内正式上市。

梅赛德斯-奔驰 EQA基于MEA EVA II平台打造,外观采用了奔驰EQ家族的设计语言。前中网采用了黑色面板的封闭式前格栅,两侧的LED大灯棱角分明,整体外观与奔驰的另一款SUV GLA接近。新车的尾灯同样采用了家族式的扁圆设计,拉伸了视觉宽度。

内饰方面同样延续了GLA家族的整体设计和布局。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触摸屏采用了联屏式设计, 科技 感十分出色。奔驰标志性的三连式空调出风口同样没有缺席,凸显出整个内饰的豪华感。值得一提的是,背光饰板首次出现在了EQA上,更加彰显了新能源车的身份。

作为一款新能源车,奔驰EQA当然也不会缺少智能配置。新车拥有多项专为EQ电动车开发的专属功能,并配备EQ专属功能的MBUX人际智能交互系统、EV优化路径规划功能和气候预控制功能等,为用户提供最优路线规划。

动力方面,新车将先期推出EQA 250车型,电池容量66.5千瓦时,最大功率140kW,NEDC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486km,从10%电量充至80%仅需要30分钟。未来,奔驰还会在中国国内推出搭载前后双电机、续航里程超过500km的国产车型。

奔驰EQA的正式推出,不仅预示着奔驰正式开启了2021的“EQ”之年,更能大大提高奔驰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知名度。

宝马

iX、i4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共交付约3万辆BMW新能源 汽车 ,累计在华销售新能源 汽车 近9万台。目前,宝马iX3已在中国沈阳投产,并出口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BMW iX和BMW i4等将正式投入市场,并继续加强宝马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产品攻势。2023年时,宝马集团将向全球市场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约有一半为纯电动车。

2020年11月11日,宝马旗下的概念车iNEXT的量产版车型iX正式完成了线上首发,预计将在今年正式上市。宝马iX基于宝马全新第五代eDrive平台开发,并使用了很多新能源车独有的专属设计,包括封闭式的超大双肾格栅、格栅附近还安装了不少摄像头、雷达等配件,用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得益于一体式车顶和溜背式的造型,新车的风阻系数仅有0.25cd,这对整车续航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动力方面,宝马iX将采用双电机动力布局,匹配100kW·h的电池组容量,提供370kW的充电功率。据悉,宝马iX可在40分钟内将10%的电量充至80%,也可以选择快充十分钟使车辆增加120km的续航里程。

除了纯电动中大型SUV iX外,宝马在2021年可能还会推出纯电四门轿跑宝马i4,紧凑型纯电动轿车宝马3系 EV(名称未确认)等。在宝马旗下高性能操控基因的加持下,“带电”的宝马势必会有更加激进的动力和更加优秀的操控,买车君表示很期待了。

奥迪

国产e-tron、e-tron Sportback

作为奥迪在豪华车市场布局的首款中型SUV,奥迪e-tron是奥迪电气化技术的集大成者。今年3月,奥迪e-tron就将以CKD(散件进口国内组装)的形式在国内市场。目前,进口版本的奥迪e-tron的售价相比豪华品牌对手并不占优势。相信在国产以后,制造成本能下调,从而降低奥迪e-tron的售价,增加产品竞争力。

奥迪e-tron采用了奥迪品牌的电气化家族设计语言,八边形设计的镀铬格栅拉伸了车头的视觉宽度,搭配全新设计的矩阵式LED前大灯,前脸显得非常霸气。尾部的贯穿式尾灯设计同样迎合了时代潮流,而“一汽奥迪”和“50 quattro”的字样则证实了它作为国产奥迪的身份。

内饰方面同样延续了进口版e-tron的风格,全液晶仪表盘和双中控触控屏幕的设计令整个虚拟座舱的 科技 感满满,e-tron专属的内饰材质、缝线图案和色彩组合则流露出奥迪品牌独具韵味的豪华设计感。

而动力方面,国产版e-tron将搭载交流异步电机,其中前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15kW,峰值扭矩226N·m;后电机的最大功率为172kW,峰值扭矩为314N·m。另外,国产版e-tron还将配备三元锂电池组,最大续航里程为465km,相比目前在售的进口版少了5km。

值得一提的是,奥迪e-tron的轿跑版本——e-tron Sportback将会与国产e-tron同期上市。据悉,e-tron Sportback先期将采用进口形式引进国内,后期同样会采用CKD的形式在国内生产上市。

毫无疑问的是,2021年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已蓄势待发,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销量日益火爆。如小鹏、蔚来等国内新势力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成为了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一场仗。消费者们如果觉得新势力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高,不妨考虑一下上述提到的几款BBA车型。

积极的山水
想人陪的可乐
2025-07-25 10:23:23

比亚迪比较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均是一个影响力都非常大的品牌,如今比亚迪已成为了全球四大车企之一,仅次于大众汽车,市值排名全球第四。

比亚迪品牌旗下的很多车型质量都非常好,例如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今年11月销量过万,至今仍有几万的订单没有交付。在国民心中,比亚迪就是我们中国的第一新能源汽车牌子。

新能源汽车

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