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能源一条街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凤起路169号。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极星汽车(PSNY)、四威科技(01202)、盛新锂能(002240)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价值链分布
——全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供给规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48.5万辆,同比增长近110%,延续增长态势。
——全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规模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28万辆,同比增长近110%。
——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分布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根据新能源汽车各产业链环节的毛利率状况可知,目前,上游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材料及下游换电设备利润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换电设备的代表性上市公司毛利率高达22-41%、电池代表性上市企业毛利率更是达到22%-25%另一方面,上游车身及附件、下游汽车金融以及汽车维修等环节的毛利水平较低、附加值较低。
注:上述毛利率区间以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2015-2021年毛利率填列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汽车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新支柱。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状图谱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其中,在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以及充电及后市场维修等市场环节均有企业布局: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地图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宁波市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的企业主要分布于宁波市中心辖区,如鄞州区、海曙区和北仑区等区域。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载体图谱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吉利、上汽大众等知名车企坐落于此。宁波市依托前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依托北仑汽车智造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将杭州湾南岸打造成集汽车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技术创新、检测测试、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022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飞猛进
近年来,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根据宁波市统计年鉴数据,2020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足0.5万辆。2022年上半年,宁波新能源汽车产量突飞猛进,产量达4.81万辆,同比增长605%。截至2022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5.75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15%。
——新增注册企业波动增长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近年来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历年新注册企业数量也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11月15日,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注册企业超7000家,其中2022年新注册企业数量创历史高峰,2022年1月1日-11月15日,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册企业数量为1830家,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热潮未减。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宁波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至2025年,宁波市产业集群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全面构建,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打造成为竞争性企业相互合作、集群创新迸发、组织高度结网、集群与城市共生的国际知名汽车产业集群,跻身全球汽车产业集群第一方阵,成为我国迈入世界汽车强国之列的一张名片。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池两库两平台两清单两报告)》。
日前,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对556户家庭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意向调研。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单次充满电费用在60元-80元之间。按单次充电可行驶300公里计算,每公里的费用在0.2元左右,而普通燃油车每公里的油费支出在0.6元左右。
因此,相较于普通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单公里费用颇具“吸粉力”。但宁波充电桩的布局是否有“固粉力”,甚至成为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助力”呢?
63%的车主认为充电便利
去年4月,市民杨辉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的日常生活轨迹就穿梭在家、自己公司、老婆公司和孩子学校之间,每天行驶距离一般在50公里以上,充满一次电大约能坚持四五天。
他居住的小区在鄞州潘火一带,下楼就有慢充桩,最近的快充桩离小区也不过2公里。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去附近的快充桩充电,像康城喜满庭酒店、红星美凯龙、宜家、浙江万里学院、方圆中心等,都是他平时常去的快充点。
“我现在最喜欢去的还是酒店,因为可以在大堂里等,环境比较好。去其他地方,一般我会在车里等个50分钟,把电充到90%左右。一是因为最后10%会充得比较慢,二是因为这些地方针对新能源车充电一般1小时内免停车费。”
另外,因为工作需要,杨辉也常开车去慈溪、余姚等地,周末也会开车150多公里回台州老家。“一般只要车有60%的电,从宁波开到台州基本没问题,而且现在高速服务区里都有快充桩。另外,我在台州的家离市政府很近,那里也有快充桩。我还把买车送的充电桩装在了台州老家,所以充电,我基本没有感到什么难度。”
在杨辉能同时享受到新能源车单公里费用的实惠和充电的便利背后,是一组数据。
记者从市能源局了解到,到2020年年底,我市已累计建成公用和专用充电站点超过900个,有公用和专用充电桩8100多个(其中快充桩4280个、慢充桩3820个)、私人桩32600个。另外,全市有42个加油站配建了充电桩,宁波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在2016年已实现全覆盖。全市的车桩比为6:7,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为0.6公里,完成了2017年《宁波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提到的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的目标。而在2015年年底,我市只有充换电站11座、充电桩79个。
当前,宁波有15家企业在建设运营充电桩,其信息数据接入市级平台,包括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宁波永耀电力、宁波绿捷新能源、宁波特来电新能源、宁波星充新能源、宁波云充新能源、浙江卓一、小桔等。截至今年3月24日,接入充电设施总功率约62万千瓦,日充电量约为63万千瓦时。
这次调研还显示,在宁波,63%的新能源汽车车主认为充电很方便,不存在充电问题;29.6%的车主表示充电比较方便,偶尔出现充电问题;7.4%的车主表示充电不方便。
而从换车或购车意向看,21.2%的受访者表示下一辆汽车更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比选择燃油车的高1.1个百分点;另有58.7%的受访者表示两者均可。家庭购车意向方面,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了传统燃油车。
充电桩推广阻力还不小
“虽然我家附近充电还是比较方便的,但如果能在自家车位上装个私人的充电桩,当然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在小区里装充电桩还有不少限制。”杨辉说。
调研也显示,在反馈“偶尔出现充电问题”和“充电不方便”的受访车主中,谈到的主要原因从高到低分别为:公共充电桩数量少,缺乏固定停车位导致无法安装充电桩,普通燃油车占据带充电桩的停车位,居住小区不允许加装个人充电桩导致充电不方便,占比分别为70%、50%、40%和40%。
除了老旧小区电力条件难以满足充电桩建设、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用未能得到法律法规监管等,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同样也感受到了一些充电桩推广的阻力。
宁波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从2016年起进军宁波市场,是当前我市的头部充电桩运营商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刘世奇说,首先,虽然推广新能源车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利之举,建设充电桩又是推广新能源车的必要保障,政府也大力倡导,但在建设场地的获取中,依旧困难重重,不少小区、商场、办公楼等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放出场地资源;其次,不少公共停车场虽已装上充电桩,却没有切实执行充电停车免2小时停车费等必要措施,这也让一些现有充电桩无法发挥出最大价值;再次,当前城市充电运营门槛缺失,一些运营商趁风口杀进充电市场,赚一波快钱后悄悄撤出,留下不少“僵尸站”,不能提供充电服务却又占用场地资源;另外,一些汇聚充电桩信息的聚合型APP,为了积累客户数据信息并借此获利,肆意压低充电价格,扰乱市场;此外还有转供电加价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从制度法规上进行规范。
“当前,按功率算,我们公司的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在8%-10%左右,其实并不十分理想,比较理想的利用率应该在15%左右。”刘世奇说。
国家免征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的延续,意味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目前看来,已经对终端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刺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