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曹妃甸煤炭码头信息和华电在曹妃甸煤炭码头三期工程信息
华能曹妃甸煤码头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该项目总投资约535100万元,建设2个10万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吨级船舶设计)、2个7万吨级和1个5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码头长1428米,设计年装船能力5000万吨
国家发改委核准了曹妃甸煤码头三期工程,由河北华电曹妃甸储运有限公司建设,总经理郭建民,新建2个10万吨级、2个7万吨级、1个5万吨级煤炭装船码头,码头长1470米,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总投资52.6亿,工程计划于2012年7月开工,2014年底建成投产。华能国际旗下56%的电厂位于我国华东,华能集团也在着手在曹妃甸建设5000万吨级煤码头,以保证华能电厂的用煤需求。此外,曹妃甸港后续煤码头的建设,北京铁路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主导的5000万吨级煤码头也将陆续建设,2016年之前,曹妃甸煤码头将建设7个5000万吨级煤码头,设计能力达3.5亿吨,将取代秦皇岛港,成为我国最大的干散货码头。
此外,年煤炭流转规模达到5000万吨的世界一流数字化动力煤储配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它的来煤、储煤和装船系统都将完工,达到营运条件。曹妃甸煤储基由开滦集团控股并牵头建设,其它5方包括唐山曹妃甸港、大唐发电、河北港口集团、泰德煤网、鄂尔多斯联创集团;开滦国家级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发,项目由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和唐山曹妃甸动力煤储配基地共同组成。其中,曹妃甸动力煤储配基地位于曹妃甸港一号港池西侧,与煤炭码头二、三期相邻,占地面积1481亩,吞吐量为5000万吨/年,一次性最大存量可达416万吨,项目一期吞吐量2500万吨/年,一次性最大存量208万吨。主要包括铁路来煤接卸系统、筛分系统、储存系统、配煤系统、装船系统、地销及铁路返装系统、辅助设施。配套另建400万吨/年的选煤厂一座。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位于唐山海港开发区、京唐港第四港池北,排灌渠东侧。占吞吐量2000万吨/年,一次性最大存量100万吨,预留动力煤1000万吨/年用地。包括火车装卸车系统、船运来煤接卸系统、汽车装卸车系统、储存系统、配煤系统、装船系统、生产辅助设施。
2022年曹妃甸大项目是:
1、为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曹妃甸加快“公转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配置岸线资源、积极承接秦港煤炭转移、加快港口转型、整合、升级,实现曹妃甸港口高质量发展。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0万标箱。
2、港口功能的完善,离不开项目建设。曹妃甸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华能煤码头6号泊位、首衡港口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全力保障新天LNG接收站配套码头10月底前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该区LNG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同时,积极协调上级铁路局等部门,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增强港口辐射能力,加快推进曹南站扩能改造、港前物流站、汉曹铁路等项目开工,完善国际班列、航线运行和内陆港布局,推进港口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3、推进港区各板块业务整合,既是顺应大形势的题中之意,又是解决各板块内部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为此,曹妃甸重点推动钢材件杂、煤炭、矿石、集装箱等板块合作。
其中,通过设立钢材板块集中结算收付管理中心,以冻结资金、限定拨款金额、船舶调度限制等形式,促使相关港口企业统一价格体系;督导相关煤码头依托客户资源,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实现统一定价,统筹发展;支持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集装箱航线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开展集装箱市场培育。
4、贸易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体现。为加快推进港口转型,曹妃甸加密集装箱班列航线和频次,吸引更多企业来曹开展业务,特别是发挥好18个内陆港作用,增加腹地货源,常态化运营中欧国际班列,构建以内陆港为节点、海铁多式联运为脉络的双源钟摆式运输体系,形成西北乃至蒙古国、俄罗斯大宗货物下水和日韩生活用品集装箱上水重来重回的运输格局。
5、与此同时,启动邮轮母港建设,发展邮轮经济,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海上通道、文旅融合的重要节点,并推动贸易板块回归,依托港口等资源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来曹注册公司、开展贸易。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南堡地区曹妃甸岛,一个距离海岸18千米的带状小沙洲,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东距京唐港33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北伦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港区自然条件优越,岛前西南及南侧水深条件良好,距岸600米处即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历史的长期自然作用,赋予曹妃甸港区得天独厚的近岸深水优势,岛前10米等深线距0米等深线200-500米,甸前500米水深就达20-30米,且25米水深水域直通渤海海峡,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黄海。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30米水深岸线长达6公里之多,且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曹妃甸港区规划岸线122公里,可建设428个适合不同功能需要的泊位。
2014年交通运输部又对曹妃甸港区规划进行调整,规划码头岸线124.9公里,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34个。 曹妃甸平均标高为2.0米以上,最高处为3.0米以上,距现有陆岸约17公里,中间大面积浅滩标高0.6-2.7米。港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好,开发建设的工程量较小。
为充分利用难得的深水岸线资源,推进唐山经济布局向沿海转移,从1994年起,唐山提出在曹妃甸建设深水泊位和开发邻临港工业区。2004年底,曹妃甸港区建设被国家列入《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这一工程得到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并被列为河北省“一号工程”。按照曹妃甸港区总体规划,这里将建设25万-40万吨级矿石码头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5万━10万吨级煤炭码头16座等。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已于2005年12月16日正式开港对外通航。16日上午,唐山港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迎来了两艘渤海湾目前为止吨位最大的货轮,这标志着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实现国际通航。
2008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曹妃甸港区作为我国能源、矿石等大宗原燃料的集疏港。《规划》对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天津港的港口功能划分予以明确:曹妃甸港区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原燃料的集疏港;天津港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国内北方航运中心。
一是港口资源优势。曹妃甸拥有69.5公里的可利用岸线,不冻不淤,而且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有一条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深槽,最深处达-36米,为渤海最深点。曹妃甸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7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早在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把深邃的目光投向曹妃甸,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兹所计划之港,位于直隶湾(渤海湾)最近深水之一点。——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路”。在孙中山先生精心绘制的北方大港规划蓝图上,也明确地标出了曹妃甸的位置。目前,曹妃甸的港口岸线可规划泊位260多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超过5亿吨。 2010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062亿吨,增长42.1%,成为国内第10个吞吐量突破2亿吨的大港。其中,曹妃甸港区吞吐量1.3亿吨,增长84.4%;京唐港区吞吐量1.2亿吨,增长14.0%。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钢材增长89.9%,煤炭增长75.4%,铁矿石增长5.6%,集装箱增长14.6%。业务范围涵盖煤炭、矿石、石油、钢铁、鲜活水产进出口等多个领域。
基于此,我国着手开辟第三条“北煤南运”大通道。据了解,目前迁曹铁路征地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已经结束,工程建设将于近期全面展开,预计明年6月底前全线运营。迁曹铁路从中国煤炭运输专线-大秦铁路迁安接轨,实现曹妃甸港、京唐港两大港口与大秦、京秦、京山(北京至山海关)等国家铁路干线的连接,成为港口连接内陆的纽带。该段铁路全长大约200公里,全线位于河北省境内,是北煤南运的重要工程。迁曹铁路建成后将为大秦线煤炭运输提供一条便捷的出海通路,充分发挥大秦线运煤大通道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大秦线远期实现4亿吨运量提供有力的疏运保证。 与时同时,曹妃甸港煤炭码头也在紧张建设之中,第一期工程按5000万吨能力建设,争取到2007年年底前建成投产,并抓紧实施二期工程,尽快形成1亿吨能力。到2010年,我国第三条“北煤南运”通道将达到2亿吨运输能力。
基于此,我国着手开辟第三条“北煤南运”大通道。据了解,目前迁曹铁路征地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已经结束,工程建设将于近期全面展开,预计明年6月底前全线运营。迁曹铁路从中国煤炭运输专线-大秦铁路迁安接轨,实现曹妃甸港、京唐港两大港口与大秦、京秦、京山(北京至山海关)等国家铁路干线的连接,成为港口连接内陆的纽带。该段铁路全长大约200公里,全线位于河北省境内,是北煤南运的重要工程。迁曹铁路建成后将为大秦线煤炭运输提供一条便捷的出海通路,充分发挥大秦线运煤大通道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大秦线远期实现4亿吨运量提供有力的疏运保证。 与时同时,曹妃甸港煤炭码头也在紧张建设之中,第一期工程按5000万吨能力建设,争取到2007年年底前建成投产,并抓紧实施二期工程,尽快形成1亿吨能力。到2010年,我国第三条“北煤南运”通道将达到2亿吨运输能力。(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02/content_3298853.htm
北煤南运 coal transport from north area to south area
中国北方地区生产的煤炭向南方,主要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运输,是中国煤炭运输长期存在的主流向。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华北地区是煤炭主要产区,煤炭生产大于消费,是煤炭输出区。华东和华南地区煤炭消费大于生产,是煤炭输入区。这种煤炭产消分布格局决定了华北地区,特别是山西、陕西北部和内蒙西部煤炭,向华东和华南地区,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运输。
北煤南运运量大、运距长,主要采用铁路、海运和内河水路运输。京沪、京九、京广、焦枝等铁路、沿海、长江和京杭运河水路运输线都是北煤南运的主要线路。
西煤东运 coal transport from west area to east area
中国西部地区煤炭向东部沿海地区运送。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是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大,外运量多,2000年经铁路和公路向东部地区运输约2.5亿多吨。“三西”煤炭东运主要由铁路运输,并且集中在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上。
北通道有大秦、丰沙大、京原三条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55%,除供应京、津、冀地区外,大部分在秦皇岛港运海运,并有一定数量运往东北地区。新建的神木-黄骅铁路也是西煤东运的主要线路,煤炭在黄骅港转海运。
中通道有石太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25%,大部分经石德铁路转青岛港海运。
南通道有太焦、邯长、侯月和南同蒲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20%,经新菏兖日铁路从日照港转海运。
西气东输 natural gas transport from west area to east area
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西气东输包括:陕西省靖边天然气向北京、天津输送;青海省涩北天然气向西宁、兰州输送;川渝地区忠县天然气向武汉输送;新疆天然气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输送,这是西气东输的主流。当前所谓西气东输工程是指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至长江三角洲及上海天然气管道建设。这项工程穿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微、江苏,到达上海,延至杭州主干管线,全长4000km,管径1016mm,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最终年输气量200亿立方米。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于2000年8月23日批准西气东输工程立项;2001年12 月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部分区段开工。 2002年7月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线开工。管道建设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年底将建成陕西靖边至上海段,长1516km,先利用陕、甘、宁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启动上海市场;2004年建成新疆轮南至靖边段,长2484km,管道全线贯通,2005年开始供气,确保稳定供气30年。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天然气资源量8.3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的22%,盆地北部是天然气密集带,资源量超过3万亿立方米,具有建成世界大气区的潜力,现已累计探测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已占年供气120亿立方米、稳产30年所需储量7200亿立方米的69%,还将加紧勘察增加地质储量。因此,启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天然气资源量是有保障的。
根据市场需求并考虑到管道建设过程,西气东输管道供气量预计2004年为28亿立方米,2005年80亿立方米,2006年100亿立方米,2007年120亿立方米。
http://www.chinaenergy.gov.cn/news.php?id=1824
河北港口集团 现有总资产570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参股投资企业42家,业务涉及港口经营、港口物流、港机制造、港口建设、港口服务、港口地产、资源开发和资本运作等多个领域。
港口经营。河北港口集团现有生产泊位64个(含2个试运行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3.095亿吨,主要布局在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区、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
秦皇岛港由河北港口集团控股的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口,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干散货港。秦皇岛港分为东、西两大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炭码头。西港区以杂货、集装箱装卸运输为主,拥有装备先进的杂货和集装箱码头。 秦皇岛港现有生产泊位50个(含2个试运行泊位),最大可接卸15万吨级船舶,年设计通过能力2.26亿吨。其中,煤炭年设计通过能力1.9455亿吨,杂货年设计通过能力1480万吨,石油化工品年设计通过能力1700万吨,集装箱年设计通过能力75万标准箱。
河北港口集团在曹妃甸港区控股开发建设和经营现代化矿石码头,共计6个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6550万吨。其中,矿石码头一期工程包括2个25万吨级矿石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3000万吨;矿石码头二期工程包括2个25万吨级矿石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3200万吨,2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350万吨,均由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使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港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矿石中转港。正在建设的曹妃甸煤炭码头二期工程,计划建设5个5-10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由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曹妃甸煤炭港务公司建设。此外,集团参股建设的曹妃甸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8月8日正式通航,建有5个煤炭专用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
河北港口集团主导开发的黄骅港综合港区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开航。黄骅港综合港区地处渤海西岸,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公里、沧州市区约90公里,毗邻京津,背靠大西北,是河北省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新兴港口,是冀中南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黄骅港综合港区一期工程于2010年8月投入试生产,共有2个通用散杂货泊位、2个通用散货泊位和4个多用途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800万吨,其中,2个多用途泊位已开通集装箱航线,年设计通过能力90万标准箱。水工结构具备靠泊10万吨级船舶条件。
河北港口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生态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先后建成亚洲最大的秦皇岛港煤码头防风网工程、煤炭堆场与装卸机械单机洒水除尘系统等现代化环保设施,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实现了企业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港口物流。以港口为依托,向两端延伸,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以货流为依托,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叠加资金流开展金融物流服务等。
投资金融板块。通过参股上下游企业延长港口产业链条,促进物流服务开展;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为其他业务提供金融服务。
综合服务板块。为港口经营提供建设、疏浚、设备技术维护、提供专业化装卸设备;利用比较完善的港口后勤综合服务专业队伍和设施,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生活服务、通勤保障、机关事务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地产开发。集团设立全资子公司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港区改造、园区物流地产开发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