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报废怎么处理会着火吗
新能源电池报废不会着火,处理方法如下:
1、阶梯利用目前常见的新能源车电池在报废时,通常还有60%以上的储能能力,直接拆解回收太过浪费。这些动力电池可以给不太讲究电池性能的企业使用,比如发电站的储能电池、居民楼的储能电池、应急电源储能等。这种阶梯化的再利用可以使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得到充分利用。
2、拆解回收阶梯利用完之后,就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回收。以前的铅酸电池污染较大,相比之下现在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就要环保许多。其中不含汞、镉、铅等毒害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磷、酸、铁、锂元素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不过三元锂电池的电解液还是有污染的,需要经过多道无害化处理才能排入河流。
新能源车电池报废后会采取阶梯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以下是具体介绍:1.阶梯利用:目前常见的新能源车电池在报废时通常还有60%以上的储能能力如果直接拆解回收太过浪费。这些动力电池可以给不太讲究电池性能的企业使用比如发电站的储能电池、居民楼的储能电池、应急电源储能等。这种阶梯化的再利用可以使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得到充分利用。2.拆解回收:阶梯利用完之后就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回收。以前的铅酸电池污染较大相比之下现在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就要环保许多。其中不含汞、镉、铅等毒害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磷、酸、铁、锂元素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不过三元锂电池的电解液有污染需要经过多道无害化处理才能排入河流。
一般5-6年。
电动 汽车 的动力电池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就不能满足电动车功能了,衰减超过20%就必须退役。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一般磷酸铁锂电池报废期5年、三元锂电池报废期6年。过了这个期限,新能源电动车发生故障的频率会提高,建议及时更换电池,可以解决电池老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存电量变少而且充电慢等。
据研究调查,我国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三元电池循环次数在2500次左右时,电池容量衰减至80%,之后其相对容量将随着循环次数增多呈现快速衰减趋势。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在3500次以上,部分可达到5000次以上,同时容量则随循环次数增多而呈现缓慢衰减趋势。
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数厂商提供的数据是电池的寿命能达到1500-2000次充放电,如果是每天一充的话,那么一年就是365次,从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来看可以使用3-6年。
对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续航寿命,通过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电池的续航寿命是一个循环等于消耗满一次100%电量的过程。就好比,当天使用电池的电量在100%,而我们在使用以后,直到电池处于0%或完全耗尽,充满后,第二天消耗100%电量,就是一个电池循环。
以一辆标注续航为400公里的新能源车算,按照80%的实际续航里程折算,一次行驶320公里,按电池最低的1000次充电循环次数计算,那么电池的寿命足足可以让这种车型在路上跑个32万公里左右。按照一天100公里以内的车程计算,三天充一次电,根据电池的续航寿命来看,理想状态下可以使用个8-10年。
目前,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是梯次利用和回收提取原材料两大方向。前者是将退役动力电池拆解重组后,应用到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后者则是利用技术提取报废电池中的钴、镍等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
关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不同容量区间对应不同应用场景:100%至80%区间满足电动 汽车 动力使用;80%至20%区间可用于梯次利用;容量低于20%则需要进行报废回收处理。
动力蓄电池回收提取原材料,主要通过溶解、萃取、沉淀、电解等多种方式以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的形式分类回收各种有价材料,一般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生物回收三大方法,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化学回收。
【推荐阅读】
2万+月薪的二手车评估师,原来这些企业都在招
新能源 汽车 维修有前途吗?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般5年就会报废,当然也有使用更长时间的记录。同时,新能源汽车对于驾乘人员会有一定的辐射,但这种辐射甚至是低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我们不需要担心这种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多久报废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按目前的资料来看,一般新能源电池用5年左右就报废了。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在新闻上看到所谓的新能源汽车5年报废潮,这讲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的最低寿命。按照这种使用寿命来看,其实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时间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能够将性价比维持到最大化。
新能源汽车其实对驾乘人员肯定存在辐射的,但是这种辐射很低。这种辐射不仅低于国际对于人体辐射危害的标准,同时这种辐射也是低于大家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这种辐射对驾乘人员的安全威胁!其实很多网友关注这一问题也证明自己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我们更加需要相信科学,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话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毕竟很多年轻人在刚出社会的时候并没有多余的资金买同等性能的车子,新能源汽车也就成为了年轻人们第一部汽车的首选,有着这么庞大的使用用户自然也就有着这么多的关注。但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一些不存在的问题,如果真有相应担心的话还是要相信网上的专家评测,毕竟专家评测还是具备一定权威性的。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般是5年左右就报废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对驾乘人员有一定的辐射,但这种辐射甚至低于手机,我们不需要担心新能源汽车对于驾乘人员的安全威胁。
因为首批电动 汽车 的电池技术还不太成熟,因此往往报废周期比较短,私人乘用车动力电池报废周期为5-8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国内累计退役的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而在2021到2025年这五年,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会达到80万吨。
而报废的电池,正是很多人认为电动 汽车 不环保的原因所在,因为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内部都含量大量电解液,这些电解液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没有很好地将报废电池妥善的回收利用,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前些年,经常出现电池回收的小作坊,偷偷倾倒电解液到野外,污染农田和水源的情况。
除了电解液之外,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之中也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比如说三元锂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等重金属,如果泄漏到土地和水源,都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影响可以达到50年,而负极材料的石墨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新能源 汽车 的后污染问题,将比燃油车的尾气排放污染严重得多。
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梯次利用,另外一种就是回收拆解,提取有价金属。
所谓的梯次利用,也就是将报废下来的废电池,用于储能等其他领域,因为这些废电池虽然衰减到了不能在新能源车型上使用,但是依然可以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光发热,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储能系统、通信基站等,再比如老年代步车、电动自行车等对于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的车型上。
但是因为北京储能站爆炸事件影响,国家能源局今年紧急出了一个文件,叫停了大型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目前,回收的动力电池很难再用于储能站,因此在动力电池的回收方面有不小的影响。
而回收拆解,很好理解,就是将废旧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回收,将里面有价值的金属,比如说锂、钴、镍等有价金属,目前全球70%的钴都集中在刚果(金),所以报废动力电池里面的金属,特别是钴金属,是各国都在争夺的稀缺金属。
但是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目前电池回收的体系还不健全,存在很多小作坊式的企业,退役的动力电池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这些小作坊在电池拆解回收的时候,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2018年的数据显示,当年退役的动力电池总量达7.4万吨,但当年全国首批上榜的5家“白名单”企业仅共计回收处理约0.5万吨动力电池,其余6万多吨动力电池“下落不明”,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小作坊,这些电池的回收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有专家表示一块20克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50年左右,而体积更大的动力电池带来的污染可想而知,而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好消息是。日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目标是至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早日完善动力电池的回收监管体系,否则新能源 汽车 的环保,只是一纸空谈。
超20万吨报废电池要无公害化处理后,才不影响环境。
总体来说,如此大量报废电池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保证环境不受污染,这些报废电池肯定要预先处理,然后再做安排,肯定不能直接排放。具体来说,这些报废电池要这样处理才能不影响环境:无公害化处理,直接回收利用,排放到适当环境中。以下笔者将具体介绍这几点:
第一、想要报废电池不影响环境,可以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因为报废电池中很多成分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电池中电解液,其成分全都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想要往环境中排放,必先无公害化处理。无公害化处理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火烧法,用高温把电解液中易挥发元素分离出来后再收集起来回收利用,比如汞元素。另一种是化学法,就是用化学溶液将电解液中有害元素置换出来,从而达到电解液无害化。所以说通过无公害化处理,报废电池就对环境无影响。
第二、想要报废电池不影响环境,可以直接回收利用:比如说报废电池外壳就可以回收利用。将电解液无公害化处理了之后,报废外壳就会被破碎机破碎掉,破碎完毕后会被集中统一运输到冶炼厂。冶炼之后进行循环利用。所以为了避免报废电池不影响环境,也可以直接回收利用。
第三、想要报废电池不影响环境,可以排放到适当环境中:哪怕报废电池经过无公害处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污染性,所以不能排放到海洋或是森林中。公认处理办法是运送到戈壁滩然后挖个深坑掩埋,依靠戈壁滩地热加速分解。所以把废旧电池排放到合适环境,可以减少对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