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价比高的新能源车买哪款合适?
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诸多,不同车型也是应有尽有,给用户们带来了充足的选择余地。对于现在不少年轻用户来讲,即使选择再多,也非常注重实际的性价比,因此,宝骏KiWi EV成为了很多购车用户们的新选择,这款车上市以来߅,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用户口碑和销量成绩。从价格来讲,目前宝骏KiWi EV官方指导价为7.78万-8.68万,共有五款不同配置车型可以选择,这样的入手门槛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讲都不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在续航方面,宝骏KiWi EV满电状态下的续航为305公里,无论是家用还是日常通勤需求都是能够完全满足的。另外,在智能配置方面,宝骏KiWi EV全系标配了宝骏车联网系统,支持免唤醒语音交互,支持手机远程查看和控制车辆,给用户们带来了充足的用车便利性,大大增加了用车的幸福感。
近日,数十款新能源车宣布提价,其中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更是上涨了上万元,之所以这款系能源车的涨价幅度最高,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特斯拉Model 3是外国品牌;2、国产特斯拉Model 3有提高;3、品牌溢价。
1、特斯拉Model 3是外国品牌首先,不管是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还是进口的特斯拉Model 3,这款新能源车的品牌都是来自美国的特斯拉,所以即便是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也会出现大量的税费,所以国内买车选择特斯拉Model 3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旦国际局势出现任何情况,进口的品牌都会出现价格波动,而这一次特斯拉Model 3的涨价就是铁证。
2、国产特斯拉Model 3有提高其次,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会提高价格,也是因为在配置上有一定程度的升级。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在动力方面会提高,而且在配置和内饰方面也会有一些变化,特斯拉此前也声明了此次涨价一定是“物超所值”,而不是单纯的加价不加量,不过具体升级如何还需要等新款的特斯拉Model 3发布以后才知道。
3、品牌溢价最后,上面提到了特斯拉Model 3是来自美国的品牌特斯拉,特斯拉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火爆的新能源车品牌,所以特斯拉需要保证自家的独特地位,在价格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涨幅,这也是为了让品牌保持高格调,用行业内的话来说就是品牌溢价,是一个大品牌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现象。
1、极氪001
作为吉利旗下的全新新能源品牌,极氪的到来相当引人注目,其产品聚焦高端。首款车型极氪001其实就是此前领克ZERO概念车的量产版。
2、长安福特Mustang Mach-E
这款长安福特的Mustang Mach-E与海外版基本保持了一致,轴距上有12mm的加长(轴距为2984mm)。
3、大众ID.6系列车型
大众ID.6和ID.4一样,这两款车也是大众MEB电动平台的产物。其实在这两款车上,我们能看到一些ID.4的影子。
4、ARCFOX(极狐)αS HBT
从外部来说,这款车的颜值是到位的,不过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内在。3颗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硬件下了血本。
5、广汽埃安 Y
作为广汽埃安旗下的第四款产品,Aion Y瞄准了紧凑级SUV。相比其他产品,新车车直接将目光放在Z世代的身上,力图用外观、操控和科技,笼络年轻消费者。
国产新能源汽车:汉、蔚来ES8、小鹏汽车P7、欧拉好猫、Aion LX、 唐新能源、 蔚来ES6、 小鹏汽车G3、 几何A、 宏光MINIEV。
1、汉
比亚迪汉定位为品牌旗舰轿车,分别有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DM版本,两者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EV版本采用全封闭格栅,更符合纯电动汽车设计,线条凌厉,而DM版本则采用家族龙脸面谱。动力必定也是比亚迪汉的最大亮点,混合动力DM版本由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百公里综合油耗可达1.4L,官方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性能十分强劲。
2、蔚来ES8
蔚来ES8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家用SUV,580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在这么多电动车里算是很高了,而且性能也非常强悍,百公里加速只要4.4秒。作为家用车,蔚来ES8主打豪华感和舒适性,与传统豪华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ES8的体积太大吨位太重,所以能耗偏高,所以有时候纯电车也不一定就是节能的。
3、小鹏汽车P7
定位中型纯电动汽车的小鹏p7整体外观设计比较前卫,前脸采用封闭式中网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型一样,保持简约的设计风格。小鹏p7的内饰依旧和外观一样简洁,整体营造出更具家、更前卫的座舱氛围。最长续航里程达到706km,国内目前的顶尖水准,车主反馈实测可以达到600多公里。
4、欧拉好猫
从欧拉好猫身上看得出来,欧拉这次打造的是一款更全面的电动车,不再只是满足于“凑合着用”的电动车,但好猫的价位其实所面临的挑战也挺大的,如纯电高尔夫、思铭X-NV等等,所以就看这只好猫是不是只换了一身外衣、卖得更贵的黑猫白猫了,是的话可就不是一只抓住老鼠的“好猫”了。
5、Aion LX
埃安LX是广汽埃安基于GEP2.0全铝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旗舰车型,其采用前后集成式双“三合一”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钢铝混合轻量化车身以及超低风阻设计等。其零百加速时间最快为3.9秒。特别是80版本车型,主打长续航,拥有650km的官方综合续航里程,与之带来的是与同级车型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新能源车型火爆市场绝非偶然,一方面是国家政策逐步向电动化汽车靠拢,另一方面,电动车的驾驶的体验感和科技智能更是甩开燃油车好几条街。但很多消费者入手新能源车型还是有一定顾虑的,那么今天让我们说说在国产的混动车中,你觉得哪个品牌的性价比最高?
1.星越L混动
1.5T发动机的功率可以达到150马力。官方数据显示节油率40%,热效率接近43.23%,加速时间仅需7.9秒。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油耗表现还是续航里程都可以和合资车相提并论。同样,进入车内时,会以白色和蓝色作为基调,能够有效体现未来感。同时会加入大面积的皮质面料,所以整车的豪华感相当突出。这种模式很有竞争力,加入混动模式后显然会有更好的竞争力。
2.比亚迪秦PLUS
作为新能源龙头,比亚迪今年动作很大。除了新旗舰汉的到来,延续汉设计语言的秦PLUS也开始预售,目前该车预售价格区间为1078-1478万元。该车前脸采用点阵式镀铬进气格栅设计,顶部有一条极具质感的装饰条连接两侧大灯。中间的秦字代表了最新的比亚迪王朝系列设计语言。同时,该车车顶采用了后滑设计,整车看起来颇具运动感。动力方面,秦PLUS目前正在开启由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用于预售车型。发动机最大功率110马力,电机最大功率有132千瓦和145千瓦两种。
3.荣威ei6 MAX
荣威近年推出的车型也尽可能的年轻运动,荣威ei6 MAX的设计语言就是家族最新的运动元素。前脸进气格栅采用倒梯形轮廓,内中网采用黑色菱形设计。同时,两侧的大灯通过贯穿的镀铬饰条连接在一起。虽然整个车头有很多设计元素,但整个车呈现出一种综合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车身加入了一些清脆的黄绿色点缀,进一步凸显新能源身份。动力方面,该车整个动力系统与上面提到的MG 6新能源一致。是由1.5T发动机和电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最大功率224kW,峰值扭矩480N·m,当然纯电续航也是70km。
国产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可能性不高。这段时间虽然特斯拉的口碑不太好,但其价格却越调越高,国产版model 3价格上涨了一千元,这个消息还是让不少车主感到吃惊的,要知道model 3国产之后,一直都是降价,这次还是首次出现涨价的现象。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汇率的变动,特斯拉要维持其公司的利润率,所以必须上调价格,来平衡掉汇率的变化。但对于国产电动汽车品牌来说,应该不会跟随特斯拉涨价,因为他们的品牌溢价不如特斯拉,一旦涨价可能就会影响到销量。
而且model 3也确实有涨价的资本,因为其销量在中国市场一直都很高,而且价格也确实有优势,所以即便上调一千元,影响也不大。但对于国产造车新势力们而言,他们的价格已经不低了,而且品牌影响力也不及特斯拉,一旦涨价,很难保证其销量。
有业内人士指出,涨价不单单是汇率原因,成本上涨也是原因之一,从年初开始,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上涨,其中动力电池价格上涨最快,特斯拉本身利润就不高,只能通过涨价来抵消成本的上涨。
参考资料:
据悉,这是特斯拉国产Model 3第一次涨价,也是国产特斯拉车型第二次涨价。今年3月24日,国产Model Y全系上调了8000元。
就在昨日,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和长续航版,以及Model Y长续航版的起售价均上调了500美元。据统计,近两个月内特斯拉四次对Model 3 标准续航升级版和长续航版进行涨价,迄今已上涨2000美元。而Model Y长续航版的起售价也上调了三次,至今已涨价1500美元。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1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全年354.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的好成绩开启了新的销量增速元年。而2022年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业内就屡次传来终端新能源汽车车企上调旗下车型的消息,这似乎展示了一个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全线涨价的信号:
1)上周末,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比亚迪汽车表示,将对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
2)造车新势力中在2021年稳住月销量破万辆的小鹏(涨价幅度在4300元至5900元),以及才崭露头角的哪吒(涨价幅度在2000元至5000元)、零跑(最低配车型涨价幅度在8000元-9000元)和极星(涨价幅度在5千元左右)等车企也进行了提价;
3)正在进行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如广汽(旗下埃安LX涨价了4000元)和大众(ID系列涨价5400元)也明显上调了价格;
4)更不用说,在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特斯拉就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
终端车企为何集体开始进行涨价?
认为,由于涨价的车企旗下车型的设计、配置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并不算优化了配置,所以车企提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两点——补贴退坡和上游涨价,分别为大家拆分来看各自因素在涨价幅度中的影响占比。
正如不少终端车企在宣布涨价的同时给出的解释,2021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次退坡的确给新能源汽车车企造成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宣布提价的车企旗下的车型多集中在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前者退坡幅度达到5400元,后者补贴减少了2000元,对比来看,比亚迪由于是纯电动和插混销量双驱动,所以为满足各个车型,所以公布的涨价波段较大,而造车新势力和其他传统车型涨价幅度则基本上都是对照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理想、蔚来等公司,以及开发了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上汽通用五菱,小蚂蚁的奇瑞、好猫系列的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目前却没有涨价公告,主要原因就在于售价高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以及续航标准本身就不达标的车型如A00系车型,以及部分A0系车型本来就不在补贴范围内,所以不受影响。
第二个原因则是2021年全年上游原材料大涨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成本压力,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成本占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40%,这就直接导致了动力电池自身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势必将引导着终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的大幅增长。在2021年之前,终端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不管是产业链地位上还是话语权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成本方面有着要求,能够压低零部件供应商的毛利率,即使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在过去几年中也接受每年10%左右的成本降幅。
但是这个降价趋势在2021年迎来了改变,动力电池最为主流的两大路线中,磷酸铁锂(动力型)的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4万元/吨涨到年末的11.1万元/吨,涨幅高达177.5%;而三元材料最常用的三种型号523型,622型和811型的价格分别从年初的12.35万元/吨、14.55万元/吨和17万元/吨涨至年末的24.8万元/吨、26.6万元/吨和27.6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00%、83%和62%。这也使得2021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以今年较火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正常来说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200-2500吨左右,一辆新能源汽车以50KWH带电量来看,1GWH动力电池可以满足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所以一辆车将消耗0.11吨至0.125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根据其高达177.5%涨幅的计算,每辆车成本或将上升7千元左右,当然这项成本和此前的补贴退坡导致的成本上升不同,补贴退坡的降低成本将由终端车企全部承担,而这项成本无法全额传导,动力电池厂商以及上游原材料厂商都需要共同承担,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动力电池厂商迟迟不涨价的原因,几乎都是自己承担。
终端车企涨价后,影响又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终端车企集体涨价最为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回调,2021年除了春节扰动的2月,自二季度以来就一直处于月销量持续高增长的趋势,全年更是创下销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6倍的历史新高记录,渗透率也接近15%。
而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建立在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渐认可上面,尤其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尚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里程焦虑和安全隐患依旧存在,所以本身依靠较低价位、较高智能化和绿牌这三驾马车来提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加价,毫无疑问会对终端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在部分车企的订单数量上有所体现。而进一步的数据证明将在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来之后进行验证,还会继续紧跟新能源汽车各大车企每月产量、销量、订单等数据情况,并及时和大家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混合动力车型也有望迎来一波高景气度,在2021年的销量上已经有些许端倪,此前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偏好指引,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以及混合动力车型产品本身的技术复杂性,混合动力车型不管是HEV还是PHEV的销量与整体增速都远低于纯电动车型,终端车企也并未将其作为重点研发方向,而在2021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9.8万辆和6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62.4%和121.6%, 其中的佼佼者比亚迪的插电混动的销量更是达到272,935,同比增长467.62%,远超纯电动144.95%的增速。
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后,混合动力车型受到的影响也是明显较纯电动要小,近期提价的车型也多为纯电动,插电混动即使有所提价,在涨价幅度和绝对值方面也是远远小于纯电动,叠加由于技术革新,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混合动力车型能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和补能的问题,混合动力车型或将有望成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黑马。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2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小鹏、哪吒、广汽埃安、零跑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官宣上调旗下部分车型价格,而此前“按兵不动”的比亚迪最近也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
根据发布的声明来看,由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退坡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比亚迪将对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此次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当然,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补贴退坡也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涨价的主要原因。
前面也提到,在比亚迪宣布涨价之前已经有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在补贴政策颁布的当天即对外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相比之下,此番比亚迪起步1000,上限7000的涨价幅度也还算良心。
作为国内新能源的领军车企,比亚迪新能源产品涨价其实是迟早的事,且不说此番价格上调是行业与政策的大环境所致,所有新能源品牌无一例外都选择涨价;再加上如今新能源汽车所需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上涨,在过去一年来,动力电池成本暴涨,例如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锂等金属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到2021年底,523三元电池成本由每瓦时0.52元涨至0.77元,上涨高达48.1%;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则由0.47元涨至0.66元,上涨40.4%;还不止动力电池成本的增加,如今全球依然处于芯片短缺的局面,按照现在的形势看,短时间内“缺芯”的问题无法得到缓解,选择涨价或许也是新能源车企解决供应需求矛盾的一种措施。
那么减少的补贴谁来承担?显然车企不会愿意自掏腰包,而最终所有的非要都转接给消费者自己承担了。但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事实上去年4月下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通知中就有明确提及新能源产品有涨价的趋势,换句话说,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加价方式不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加价并不属于市场人为行为,而是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不过,一边是国补退坡,另一边新能源车型的保费也开始提高,目前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由12家保险公司公司挂牌发起,按照新能源的专属车险上市后各类汽车品牌和车型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保费上涨的情况,最为夸张的是,特斯拉的保费达到1.8万,翻了两倍之多,光是这高昂的保费就劝退了不少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
随着补贴政策进入最后一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新能源产品未来将不再有外部的大力扶持,需要靠行业本身打入市场。不过,如今新能源产品的原材料价格疯涨,芯片短缺危机也还未解除,新能源车还能延续此前的销量增长势头?还真不好说。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3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其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1、 小鹏汽车P7
官方指导价 : 22.99-40.99万
级别 : 中型轿车
定位中型纯电动汽车的小鹏p7整体外观设计比较前卫,前脸采用封闭式中网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型一样,保持简约的设计风格。小鹏p7的内饰依旧和外观一样简洁,整体营造出更具家、更前卫的座舱氛围。最长续航里程达到706km,国内目前的顶尖水准,车主反馈实测可以达到600多公里。
2、 唐新能源
官方指导价 : 23.68-35.99万
级别 : 中型SUV
30万内加速最快、最强豪华感SUV这些标签对于新款比亚迪唐新能源来说一点都不夸张,对于新款唐新能源来说,什么悬架质感、转向手感都是次要的,只要你上了车,充好电,它就是一台无情的加速机器,只管加速就好。
3、 蔚来ES6
官方指导价 : 35.80-54.80万
级别 : 中型SUV
蔚来ES6是一款中型纯电SUV,相比ES8来说它的价格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感官方面,ES6的外观内饰都很有档次感,空间的表现也很不错。驾驶方面,蔚来ES6的感受会比较模糊,介于运动和舒适之间,这一方面仍需改善。
续航方面比不上ES8,但也已经不差,430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足够在城市中行驶,5点多秒的百公里加速动力性能也很强悍。
4、 小鹏汽车G3
官方指导价 : 14.38-25.78万
级别 : 紧凑型SUV
作为小鹏汽车的第一款上市车型,小鹏G3具有很多比较前卫的智能型的理念。它的外形比较时尚,配置水平非常高,最重要是价格低,获得了不少年轻互联网消费者的青睐。小鹏G3的搭载了145千瓦的前置电机,能够提供300牛米的扭矩,最高365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完全能够满足城市用车的需求。
5、 欧拉好猫
官方指导价 : 10.39-14.39万
级别 : 小型轿车
从欧拉好猫身上看得出来,欧拉这次打造的是一款更全面的电动车,不再只是满足于“凑合着用”的电动车,但好猫的价位其实所面临的挑战也挺大的,如纯电高尔夫、思铭X-NV等等,所以就看这只好猫是不是只换了一身外衣、卖得更贵的黑猫白猫了,是的话可就不是一直抓住老鼠的“好猫”了。
6、 汉
官方指导价 : 23.00-28.00万
级别 : 中大型轿车
比亚迪汉定位为品牌旗舰轿车,分别有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DM版本,两者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EV版本采用全封闭格栅,更符合纯电动汽车设计,线条凌厉,而DM版本则采用家族龙脸面谱。
动力必定也是比亚迪汉的最大亮点,混合动力DM版本由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百公里综合油耗可达1.4L,官方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性能十分强劲。
7、 蔚来ES8
官方指导价 : 44.80-62.40万
级别 : 中大型SUV
蔚来ES8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家用SUV,580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在这么多电动车里算是很高了,而且性能也非常强悍,百公里加速只要4.4秒。作为家用车,蔚来ES8主打豪华感和舒适性,与传统豪华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ES8的体积太大吨位太重,所以能耗偏高,所以有时候纯电车也不一定就是节能的。
8、 Aion LX
官方指导价 : 22.96-34.96万
级别 : 中型SUV
作为广汽新能源Aion第二款车型,说实话,这款车实属称得上一款精品的电动车,基于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它,在续航、加速、智能化方面均领先于同级,特别是80版本,主打长续航,拥有650km的官方综合续航里程,与之带来的是与同级车型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9、 几何A
官方指导价 : 15.00-25.00万
级别 : 紧凑型轿车
相信很多车友对于几何A已经非常熟悉,作为几何品牌下首款以国际标准打造的量产纯电轿车,目前几何A在补贴后的落地价格在15到19万之间,续航里程标配是410公里,选配电池可以增加到500公里;其次,外观、内饰、科技配置以及行驶品质都可以说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的标杆产品,选它,放心!
10、 宏光MINIEV
官方指导价 : 2.88-3.88万
级别 : 微型轿车
自特斯拉Model 3国产以来,月销过万基本是基本常态,但7月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 EV打破了常局,8月销量突破1.5万辆、9月销量突破2万辆,成绩远超特斯拉,成为新能源销售榜龙头。
当下纯电紧凑型SUV市场,比亚迪元一直都是出于销量冠军的宝座。1-8月间比亚迪新能源在京津冀市场销量数据同比2018年暴增21.2%。在新能源购车指标配额总量下降、多重补贴政策退坡、市场格局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比亚迪新能源仍然能保持两成有余的高增幅,实属难能可贵。这样出色增长成绩,不仅依靠产品矩阵的不断升级,更凭借比亚迪过硬的品牌力和出色口碑。
首先是外观部分,比亚迪元EV535的前后灯组全部升级为星钻电光悬浮LED灯组,不仅在颜值方面有所提升,灯光的光照强度、照射距离、宽度以及使用寿命显上都著提升。近光灯亮度较18款卤素灯提升约70%,整车灯具能耗同比降低约70%。
元EV系列外观部分最有特点的外挂备胎设计得到了延续,在小型纯电动SUV当中,真的很难找出像元EV535这种活力四射个性十足的产品。
内饰部分是元EV535升级的重点,变化程度堪比中期换代。其全新内饰造型将中控台、仪表盘以及换挡区域等各个部分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最新家族元素的使用让整个内饰看起来非常简洁,同时中控平直的线条也让拉宽了车内的横向视觉效果,整体视觉效果极为简单舒展。
比亚迪元EV535的黑科技主要体现在10.1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式大屏上,内部搭载了比亚迪Dilink开放智能网联系统,硬件配置上采用高通骁龙8核CPU,搭配3G RAM和32G ROM,硬件跑分达到8万+。屏幕显示分辨率高达1920*1080,屏幕画质清晰细腻,系统体验流畅顺滑。
另外一项黑科技配置就是全透明的360°全景影像功能,这套全新的360°全景影像系统通过硬件和算法,可以模拟出车辆的周边和底盘下的路面情况,大幅提升行车安全。
动力方面,新车高配版装配了一台最大功率120kW,峰值扭矩28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匹配单速变速箱。动力电池也与老款车型相同,搭载了53.22kWh的三元锂电池,电池组密度达到了160Wh/kg,工信部给出的新车续航里程为410km。新车还提供慢充和快充两种充电方式。
第二款:广汽AION S
广汽AION S是广汽新能源在今年上半年最为火爆的车型,它基于了全新电动平台打造而来,相较于其他的油改电车型而言,它的出现无疑是对油改电车型带来了致命的打击。13.98万到20.58万的售价包含了4款车型,消费者的选择面更广。
从外观来讲,广汽AION S的外观设计十分亮眼,封闭式的中网设计使得其新能源汽车身份很突出,银色装饰线条贯穿整个前脸,看上去质感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广汽AIOB S的LED大灯的样式及日行灯造型辨识度高,并且在顶配车型上还有自适应远近光灯、自动头灯功能。
车身侧面,广汽AION S的车身侧面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贯穿式腰线设计,而是采用了两条平行腰线的设计,不过这两条腰线的设计并不是从同一个地方开始的。上面的腰线是从前翼子板贯穿到前车门,下面一条腰线则是从车尾部分连接到车后门,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十分具有想法,整车的侧面看上去也十分动感。值得一提的是,AION S还拥有0.245Cd的超低风阻系数。
车尾部分则是采用了时下非常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整体看上去非常具有层次感,夜间点亮后的尾灯视觉效果十分出众,尾灯灯组还有特别的纹理设计,整体看上去质感十足。
在内饰方面,广汽AION S并没有采用非常科幻的内饰风格,整体看上去更加趋向于传统燃油车的内饰设计。不过采用了大量的皮革,搪塑,翻毛皮等的材质搭配,整个内饰的质感非常明显,看上去豪华感非常浓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广汽AION S采用的是新的纯电动平台,所以并不会出现油改电车型内部空间尴尬的情况出现,其4768mm的车身长度,轴距达到了2750mm,这个成绩显然是十分亮眼的,甚至跟一些B级车的轴距表现都差不多了。
动力方面则是搭载了宁德时代代号为NCM811的三元锂电池,其电池拥有更高能量密度170Wh/kg,除了最低配的车型续航里程为410Km以外,其余三款车型的NEDC续航达到了510Km。从续航表现来看这款新车的实力还是相当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