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行山西境内的煤的用途
改革开放前,外通铁路很少,所以在石太线上的阳泉就被我国最大城市上海市所选中,成为上海及附近城镇民用煤的用煤基地。因为阳泉是我国数得上的优质无烟煤的产地,那时800万上海人的民用煤全由阳泉提供。为此,上海进驻阳泉整整一个运输队,负责将各坑口的煤向火车站拉运,成专列地向上海发送。除此之外,煤矿建设、矿工开支,上海也承担一部分(可能是间接的),另外上海的轻工业产品也大量供应阳泉。那时十分紧俏的结婚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阳泉供应比太原还充足。所以普通老百姓就托亲戚朋友到阳泉去买。那时我国只有上海产手表,凤凰、永久牌自行车比天津产的飞鸽牌更吃香。那时人们推崇上海货,有的新娘结婚指名要上海自行车。当然相应的上海产水果糖、香烟,乃至海产品鱼虾,也直接供应阳泉。当时我们出差路过阳泉经常特意下车去购买些副食品。
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生产大步快上,南方缺煤省对煤的需求剧增。山西省最南的大型煤矿基地——晋城的煤就变得吃香起来,尤其是太焦铁路修通,晋城的煤源源不断地向南方输送。但在太焦铁路未通之时,晋城产煤运不出去,那时坑口电站成为热门。所以浙江省直接到晋城开办火力发电厂,通过高压线向浙江送电。更有温州一带的民办企业家,直接带着资金来晋城开煤矿,组织车队向浙江送煤。
在这一地理优势(与南方近几百千米)的刺激下,晋城经济迅速上升,与朔州一样,升格成立地级市,其发展速度远远胜过原有的晋中、长治乃至运城,比偏远的吕梁、忻州发展得更快。
可以说晋城、朔州两个市是以煤起家的。朔州有美国人投资的山西省第一个大型露天煤矿而发家,而晋城则是在缺煤的浙江省推动下快速崛起的。
阳泉的煤,可以说与太行大断裂的关系不是十分亲密,而晋城煤就直接受太行大断裂所控制。煤田顺北东方向断裂排列,煤质为优质的无烟煤,人们昵称它为“香煤”。其实它根本没有香味,只因含硫量特低,所以燃烧时没有一般煤燃烧时产生的煤气味,故称“香煤”。这和优质井水一样,我们把并没有甜味的淡水叫甜水,是相对苦味的苦水而言的。
阳泉和晋城的无烟煤,今天已列入我国特殊、稀缺煤种名录。晋城已成为超过阳泉的我国无烟煤最大产区,其年产量已占该煤种全国年产量的一半还多。
煤矿运输队的主要任务是运出煤,其次是将废矸石运出地面,将材料设备运到并下使用地点,以及运送人员上、下班等。
煤矿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品种多、巷道狭窄、运距长短不一、线路复杂、可见距离短,因而作业复杂、维护检修困难、安全要求高。在有瓦斯和煤尘、矿尘爆炸危险的矿井,运输作业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的规定。
扩展资料
运输系统:
主要包括:矿物储仓的自动装载设备、列车、线路和井底车场。运送材料时一般不设专用装卸设备,运送人员的线路中应设安全停靠站。
在自动化运输系统中装设信号、集中、闭塞装置。井底车场内一般装设矿车推车机、阻车器等。用于萁斗提升的井底车场装设卸载站。固定车箱式矿车用翻车机卸载,自卸式矿车借助卸载曲轨卸载。
斜井运输 可用带式输送机、矿用卡车或其他适用设备(见矿井提升,钢丝绳运输)。前者由装载设备、带式输送机和卸载设备组成,运送矿石的应配破碎设备,以控制块度不大于300mm。
向上运输最大倾角一般不超过18μ。斜井内还应装设钢丝绳提升设备,供人员上下和运输器材用。矿用卡车可将矿石直接由采掘工作面运出地面。
和顺县位于晋中地区东部,太行山之巅,清漳河上游。石拐就在清漳河西源的源头处。“石拐会议”是第129师实行战略转变、进入太行山开辟根据地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具体部署了第129师今后的行动任务,就是迅速地化整为零,组成工作队或游击支队,分散到各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石拐会议”结束后,第129师师部移驻辽县,并在距县城不远的西河头村举办了游击训练班。刘伯承师长亲自为学员编写了教材,系统的讲授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技术。训练班每期长则1个月,短则十几天,时间不长,但效果很好,培训了一大批部队干部和地方干部。
陈锡联所率领的769团,按照上级部署,迅速在太行山北部地区展开了工作。副团长汪乃贵带领了一支12人的工作团,到昔阳西寨地区活动。以第769团3营的两个连为基础,组织起了一支四五百人的武装,昔(阳)和(顺)游击大队,积极开展破路、袭敌等斗争。
1营营长孔庆德带领两个连到平定、井陉地区,很快建立起了这两个县的抗日政府,在不到1星期时间内,就发展起一支800多人的游击队。
2营由谭德仁营长带领,到冀西赞皇、元氏、临城地区一带,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和各种抗日群众组织,很快打开了局面。
3营郑国仲营长和教导员潘寿财,带领该营两个连到和顺及昔阳以南地区活动。教导员潘寿财还参加了和顺县委的工作。他们抓紧对基层旧政权的改造,并将由顽固派掌握的保安团枪支转移到抗日人民手中,壮大了自己力量。
全团在部队展开的同时,还抽调出了大批干部分散到各地发动群众。此时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阎锡山任命的地方官吏弃职而逃,国民党地方政权土崩瓦解。日寇占领了主要县城和交通要道,拉拢汉奸拼凑伪政权, 社会 秩序混乱不堪,当地老百姓深受日寇和国民党溃军的严重摧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769团每到一地,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设法从敌占区搞来粮食、衣物,分给最困难的贫雇农,部队还冒着严挖煤,给群众“雪里送炭”。八路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和国民党溃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民群众看到八路军创建敌后根据地,坚持抗战,收复国土的决心。太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局面很快形成。
晋中地区多麻雀,特别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无所不至。当地百姓就把“石拐会议”以后,八路军分兵发动群众,太行山区抗日武装力量处处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形象地比喻为“麻雀满天飞”。
769团时聚时散,神出鬼没,一旦发现有利时机,就立刻集中兵力打击进犯的敌人,把开展游击战争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以游击战争的胜利鼓舞人民斗志,壮大抗日力量,推动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从1937年11月到开始,769团适时集中兵力连续出击,夜袭正太路敌头泉、微水、狼峪等火车站,焚毁车站房屋设备捣毁治西镇伪警察局,生擒伪警察局正副局长,在当地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宣判,就地枪决,并将伪警察局抢来的牲畜、粮食、财物等发还原主设伏于平定以东柏本井公路两侧,击毁敌 汽车 6辆,击毙日军冈田部队第8联队30余人,缴获军用物资一批。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与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20余次战斗,取得了歼敌数百人的战果。
1938年2月中旬,日本华北方面军为了配合津浦方向行动,以第14、第29、第108、第100师团4个师团3万余人在黄河东岸及山西省南部地区发动攻势作战,企图占领临汾、运城等地。
129师为了牵制敌向晋南进攻,刘邓首长决心集中兵力,消灭驻在井陉的日军。
井陉,是冀西重镇,与山西接壤,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有日军重兵把守,不宜强攻。位于井陉之西的旧关,是日军重要据点,驻有200多日军。从地形上看旧关、井陉像是两只筐,而连接这两只“筐”的井(陉)平(定)公路,则像是一条扁担,扁担的中间位置,就是地形险要的长生口。因此刘师长决定:以769团佯攻旧关,诱使井陉日军出援以第386旅设伏于长生口,歼灭出援之敌。
786团虽说担当的是佯攻的任务,但是团长陈锡联知道,要按真打来做准备。因为要诱敌出窝钻套,必须把它打疼、打苦,隔靴搔痒不行。
为了能够真正的调动敌人,刘伯承专门叮嘱陈锡联,怎么打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动旧关日军与外部联系的电话线。因为电话线可是握在我们手中的“鱼饵”。
2月22日凌晨4点,趁着茫茫夜色,忍受着刺骨的寒风,769团隐蔽接近,然后突然发起冲锋,经过激烈的战斗,一举攻入了旧关镇,毙伤敌40余人,并将日军碉堡严密包围。正在做梦的日军,遭到咱们的袭击后乱作一团,他们拼命给井陉日军打电话告急,请求增援。
一切都在刘帅的意料之中,鬼子正朝着咱们给他挖的坑准备跳下去。驻井陉的日军,果然中计了,他们迅速集合,出动数百人,乘车增援旧关。
增援旧关的日军,很快就进入了长生口769团设下埋伏的地点,埋伏在道路两侧的第386旅第771团和第772团,突然发起攻击。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击毙日军西部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炸毁 汽车 5辆,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2挺,步枪0余枝。残敌窜回并陉。769团完成吸引敌军的任务,并给敌军以重创后,主动撤出战斗。
旧关战斗之后,769团跟随129师主力南下,集结于邯(郸)长(治)大道以北的襄垣、武乡地区,寻机破袭邯长路和歼灭日军。
邯长大道,东起平汉铁路线上的河北邯郸,西至山西的长治,中经武安、涉县、黎城、潞城等地,全长约150公里,横贯太行山脉,与长(治)临(汾)公路相连。
邯长大道是日军连接平汉铁路与同蒲铁路的重要交通线,而黎城则是这条运输线上的兵站集结要地。刘邓首长决心以攻点打援的战法袭击黎城,吸引潞城之敌来援而伏击歼灭他们。强袭黎城,相机打击涉县可能增援之敌的任务就交给了769团。兄弟部队负责设伏袭击日军。
769团受领任务之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行动。陈锡联率全团翻过两座大山,午夜时分抵达黎城近郊。
陈锡联命令部队就地隐蔽,他换了便衣到城边去观察地形,返回后把各营营长召集到团指挥所布置任务。
1营对黎城之敌实施强袭2、3营和团迫击炮连在黎城以东的东西黄须地区设伏,准备打击由涉县增援的日军。
3月16日凌晨3点半,战斗开始了。1营开始攻城。几分钟内部队便突入城里。进去以后突然发现敌情有变:原侦察黎城守敌约300人,谁知前一天又有敌步、骑、炮、装甲部队1200人开来,两股敌入合计1500余人,大大超出了估计。
陈锡联面对敌情变化,命令部队继续按预定计划进行。因为当时是深夜,敌军一时摸不清情况,不敢匆忙应战。1营的主要任务是袭扰,调动潞城、涉县之敌出援,所以必须把动静搞大才能达到目的。
陈锡联果然没有算错,一切都不出他的所料,敌人遇到1营的猛烈攻击之后,一面固守碉堡和房屋内不敢出击,一面请求潞城、涉县日军赶快增援。
天刚刚蒙蒙亮,涉县数百日军,就乘坐着 汽车 赶来增援了,他们气势汹汹的刚走到东、西黄须地区时,就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769团的2、3营主力迎头拦住,刚刚接火,狡猾的日军就发现我军部队攻势甚猛,立刻不顾一切的仓皇逃窜回涉县。
上午9点左右,由潞城出援的1500余日军,在进到神头村时,被预先埋伏在那里的386旅三面猛击,结果日军大部被歼,只剩下少数残敌退回潞城。
1938年3月下旬,日军进入晋东南和吕梁山区,继续向晋西黄河各渡口猛犯。日军战线拉长,运输补给任务繁重。为扰乱敌人的进攻计划,刘邓首长决心在敌人重要运输补给线一一邯(郸)长(治)公路再搞一次大的伏击,以迟滞其行动。伏击地点就选在了黎城县东阳关镇和涉县之间的响堂铺一带。
响堂铺,是邯长大道上的一个小村镇,属涉县管辖。这一段公路嵌在峡谷之中,弯弯曲曲,长约30华里。公路以南是高山峻岭,多悬崖峭壁,海拔有1400多米不易禁登,公路以北为起伏高地,多谷口雨裂,便于隐蔽和出击,峡谷底部是河滩,射击区域开阔,是理想的伏击战场。
3月21日,刘伯承师长去八路军总部开会,并出席国共两军在沁县小东岭联合召开的东路军将领会议。这样,响堂铺战斗就由徐向前副师长直接指挥。
伏击战的具体部署,769团主力(2、3营的6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同第771团为第一梯队,埋伏在公路以北的后宽漳至杨家山一带山区,769团在左,771团在右,两个团各派出一个连,到公路以南的山脚下埋伏,以防敌人横窜。
772团为第二梯队,集结于马家拐,阻击可能由黎城、东阳关镇方向来援之敌,掩护伏击部队右后方的安全。769团1营的4个连队前伸至桩树岭至河南店之间,阻击可能由涉县来援之敌另以1个连至杨家山东北的王堡村,保障769团的左后方安全。
3月30日黄昏,徐向前副师长带领着769团,由黎城县的庙上村、马家峪地区出发,沿着陡峭崎岖的山间小道疾行几十里,于午夜前悄悄进人响堂铺东北杨家山预伏地区。此时的太行山区,春寒料峭,冷风刺骨,指战员们急行军时汗水浸湿了内衣,深夜寒风袭来,身上一阵阵冰凉。但是战士们毫无怨言,心中充满着如火的激情,期盼着与日寇的一场搏杀!
天刚拂晓,772团突然来报,东阳关镇日军出动几百人,直向该团阵地方向前进。该团将这一意外情况上报徐副师长,请示是否转移阵地。
徐向前经过冷静地分析,判断东阳关镇敌人只有150人,不会出动几百人,而我军昨天夜晚的行动又很隐蔽,敌人不可能知晓,估计情报有误。他果断地命令第772团继续隐蔽待命,派一个营到庙上村以东加强警戒,保护伏击部队右后方安全,并令772团火速查明敌情报来。
徐副师长命令769团团长陈锡联:“你们仍应集中注意力准备打击敌人的运输队,即使有几百日军绕到你们后面,你和第771团团长徐深吉各给我1个连,我来掩护你们,待消灭敌人的运输队以后,向南撤出。”
早上7时多,第772团报告:经査证,前来进攻的敌人数量有误,已被击退,撤回东阳关镇,敌人没有发现我军伏击企图。
这算是战前的一个小插曲。如果不是徐向前33的处乱不惊,冷静处置,响堂铺伏击战恐怕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8时,日军第14师团辎重部队森木、山田两个 汽车 中队及掩护部队40余人,由黎城经东阳关镇进人响堂铺地区。
日军的 汽车 开到碎石路上,不得不减慢速度。于是日军的200余辆 汽车 ,就足足拉了有10华里,活像一条缓缓蠕动着的长蛇。
9点左右,日军车队进入了伏击地域。按照分工,769团的任务是打“蛇头”。右翼第771团放过前面100余辆,使其进入伏击地带。
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攻击开始了,所有的伏击部队一起开火,长达10余里的山沟里,机关枪、步枪、手榴弹声,响成一片,迫击炮弹划着一道道弧线飞向敌人,转眼间,日军的整个车队全部湮没在硝烟和尘土之中。
769团特务连,首先击毁了敌人的先头车辆,堵死了敌军去路。敌军车队后尾则被771团斩断,退路也被堵住。陷入绝境的敌入惊恐万状,竟相逃命,慌不择路,车辆互相碰撞,有的滚下山沟,有的撞上山崖,乱作一团。车上护送的敌兵,有的随车摔死,有的被击毙。残敌跳下 汽车 ,躲在车下顽抗。
此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伏击部队呐喊着冲上了公路与日军展开了拼杀。特务连连长朱作昭带领全连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5班长袁开忠与敌人肉搏,用手卡敌人的脖子,用嘴咬敌人的耳朵。
就在此时,有一股日军向公路一侧小高地奔去,企图抢占有利地形,9连长刘海山带领两个排迅猛扑过去,先敌占领山头,组织猛烈火力将敌压回公路。
伏击部队仅用了2个小时,就将敌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全部歼灭,焚毁 汽车 180余辆,缴获各种枪130余枝,机枪10余挺,迫击炮4门,还有大量弹药物资。10余华里长的山谷公路变成了一条熊熊燃烧的火龙。
战斗进行最激烈的时候,涉县的日军乘坐了6辆 汽车 倾巢出援。他们刚走到椿树岭,就被769团1营给打退了,还击毁了日军 汽车 1辆。黎城和东阳关镇的日军,也出动了步、骑兵400余人前去支援,企图解响堂铺敌人之危,结果也被772团击溃。此战过后,769团新7连,也全部改换成了日式装备。
3次伏击战,一次比次打得大,一次比一次打得好。战斗特点虽各有不同,但是取胜经验却异曲同工。这就是刘师长所说:选中敌人的要害环节很狠打击。几次伏击战,都是“围点打援”,其要害环节在“我们要打敌人不能独立坚守,必须求助外来援兵的目标,这就是古人所说“攻其所必救”。
八路军一次次的伏击作战,破坏了敌人的运输补给,扰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战士气。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达布察克路南侧食品加工厂2号商业房(一区) 简介: 乌审旗浩通煤炭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8月16日...
乌审旗鑫煤森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的地址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蒙大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河园...
地址(在哪里):乌审旗大牛地恒业煤炭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大2线呼吉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