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特斯拉和比亚迪怎么选

长情的铃铛
舒适的火
2023-02-02 17:53:53

特斯拉和比亚迪怎么选

最佳答案
活力的墨镜
香蕉保温杯
2025-07-20 14:31:23

特斯拉和比亚迪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

一、电池比拼:

比亚迪公司最开始并不是做汽车产品的,而是一家专业电池企业。后来为了发展壮大,这才在2003年的时候选择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凭借着之前在电池上的研发和努力,比亚迪在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后,也有着非常强大的技术优势。

毕竟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就在于电池。只有电池的质量过硬,车子的整体质量才能好。就目前来看,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比亚迪专利的刀片电池,不仅蓄电能力更强,而且安全性更高。

二、电机搭载比拼:

目前比亚迪推出的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产品,所搭载的电机都是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这种电机不仅体积更小,而且用起来更加灵活,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给电池。也正是因此,比亚迪汉才能有更长的续航能力。

相比较之下,特斯拉选择的是交流异步电机。目前特斯拉并没有实现电机的自主研发,因此其所使用的电机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台湾福田进购的。不过进购的终究比不上自主研发的,无法与自身的车型设计完美匹配。

三、自发电控比拼:

虽然电池和电机都是从外面采购的,但是特斯拉的电控技术确实自主研发的。目前特斯拉的bms电控技术,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内都非常有名。特斯拉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知名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主要就是凭借着其自主研发的bms电控技术。

最新回答
内向的绿茶
敏感的面包
2025-07-20 14:31:23

特斯拉进入中国时,比亚迪有新能源!

1.特斯拉进入中国,首先得打赢比亚迪? 比亚迪是中国传统汽车公司,但是以生产新能源汽车为主。2022年,比亚迪完成了超过186万的新能源车销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顶级选手,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在销量上超越特斯拉的131万,问鼎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从第一辆到第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用时半年。

3.比亚迪汽车踏准了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未来比亚迪不仅将以技术创新持续引领汽车产业变革,还将继续助力绿色低碳循环。

4.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系列有两种,一是纯电EV系列:汉EV、海豚、海豹、元PLUS、元Pro、唐EV、比亚迪e2、比亚迪e3、秦ProEV、秦PLUSEV、宋PLUSEV、比亚迪D1;二是插电混动DM系列:宋PLUSDM-i、宋ProDM-i、宋MAXDM-i、汉DM-i/DM-p、秦PLUSDM-i、驱逐舰05、唐DM-i/DM-p;通过不同的定位,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争夺下沉的细分市场。

活泼的小蜜蜂
含糊的雪糕
2025-07-20 14:31:23

比亚迪在新能源销量一骑绝尘,很多人仍觉得比亚迪和特斯拉有差距的原因:因为如今顾客的汽车基础知识非常有限。有大部分的人连涡轮增压器,自吸发动机的区别彻底还不知道。也有变速器什么叫更加好的,啥事前轮驱动,后轮驱动,汽车底盘,悬挂系统这个东西所有还不知道。她们买车一味的便是追求完美知名品牌,或是跟风买一些销售量相对较高的。

互联网上边特斯拉汽车疯狂营销推广,而比亚迪汽车一直各种各样网站被黑,那样顾客一定是更多侧重于前面一种。实际上品牌效用比我们想像之中的是会大许多的,一些豪华车品牌它存有股权溢价。特斯拉汽车这个人就是奢华新能源品牌,而比亚迪汽车就不一样了,他最开始是中低端汽油车,再从中低端新能源技术。不论是企业形象力或是知名品牌幅度上边,根本没有方法跟特斯拉汽车去对比。大伙儿花二三十万去买一辆纯电动车,假如说不要看知名品牌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是从充电电池出身的,比亚迪的发生确实让许多适用国产汽车的用户特别激动。刀片电池的应用提升了商品抗压强度,但刀头电池的容量似乎有些落伍,这也会导致很多消费者挑选特斯拉的车。

比亚迪汽车欠缺竞争优势,比亚迪汽车往往败给特斯拉汽车,是由于和特斯拉汽车对比,比亚迪汽车没有完全核心竞争优势。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新能源车与与众不同的传统式汽油车“运输队”对比,并不是那么大之间的差距,在驾驶体验上,因为电机性能平稳,驾驶体验同样且单一,没法区别,但在续航力层面,做为业内没法摆脱的充电电池短板,续航力基本一致。当驾驶感受和续航同质化比较严重时,则意味着新能源车公司若想迅猛发展,务必有着自己的“秘制绝招”,即竞争优势。

隐形的抽屉
狂野的黑米
2025-07-20 14:31:23

严格来说,特斯拉并不是一个传统车企,特斯拉是一个以互联网思维进军 汽车 界的跨界车企,而其所生产的 汽车 型号也仅限于纯电 汽车 。

而比亚迪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车企,其拥有比较完备的生产线,从燃油车到插电混动、油电混动、纯电 汽车 技术、芯片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比亚迪都有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但是,比亚迪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在国内是比不上特斯拉的, 那就是品牌逼格,国人信奉的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崇尚外国品牌。而比亚迪在这方面吃了很多亏。

中国不缺乏电机技术,实际上特斯拉所采用的是三相四极交流异步感应电机,而比亚迪则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很难评价这两个电机的优劣,总体上交流异步感应电机的优势在于高转速运转效率比较高,高速行驶时动力充沛, 汽车 的极速比较高,但是交流异步感应电机的电磁转化效率比较低。

而比亚迪则一直使用永磁同步电机技术,其特点是体积小,电磁转化效率高,但是高转速运转效率较低,而永磁体在高温下也容易失去磁性,因此相对而言,比亚迪就必须想办法解决电机散热的问题。而永磁体所使用的稀土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总体上成本相对较高。

这方面是比亚迪的传统优势项目,比亚迪多年来在电池技术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在经过刀片电池封装技术进行封装后,可以达到和三元锂电池相媲美的能量密度。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轻松的通过针刺实验,碰撞以后不产生明火,安全性更高,当然,并不是说比亚迪就没有三元锂电池技术。

而特斯拉自己没有 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早期LG、松下都是特斯拉的电池供货商,现在则与宁德时代合作。主要使用三元锂电池,不过近期推出的车型也才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只不过由于特斯拉没有刀片电池封装技术,能量密度较低。

作为一个互联网跨界车企,软件是特斯拉特斯拉传统的优势项目,特斯拉凭借着其Autopilot、FSD等辅助功能,在当今的量产车市场碾压了所有的对手,经过多年发展,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已经实现了 自动巡航、自动转向、自动辅助变道、自动泊车、召唤 、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功能,最新升级的FSD技术, 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召唤、红绿灯识别、停车标志识别、 交通信号灯提示、监测限速标志 等。这套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通过摄像头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培训,全世界几十万辆特斯拉每天都会形成海量数据,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达到48亿公里,可以帮助特斯拉完善其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目前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可以达到L2+级别。当然,受限于成本,特斯拉并没有采用激光雷达。这也导致其识别精准度产生问题。

而比亚迪则自动驾驶方面起步较晚,差距也比较明显,其最新推出了自主开发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弯道速度控制系统、前向碰撞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行人识别/保护系统等。还可以实现智能领航系统等更高级别的功能。总体上来看,这些系统的推出,使比亚迪的相关车型达到了L2+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能力,但是,必须客观的认识到,比亚迪的这个l2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和特斯拉的还有很大的差距,毕竟相对行驶的里程有天壤之别。

总体上来看比亚迪作为一个传统车企,其技术比较全面,电池技术是其优势,自动驾驶软件相对较弱,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但是差距一直存在,不过,可以遇见的是,随着华为低成本激光雷达、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出,给比亚迪另一个一个选择,如果能够强强联合的话,中国未来的新能源市场真没有特斯拉什么事了。期待两个车企能早日有格局的进行合作。

比亚迪是造车的,是私企。特斯拉是美国国防部的,是制造间谍工具的,这就是差距。

你要问清楚哪方面的?三电技术说比亚迪秒了特斯拉不为过,但是自动驾驶好像是比亚迪的弱项,这个应该是比不过特斯拉的。

现在看,特斯拉除了初期成功地装出了B格外,所谓电机,电池,自动系统就是个碴!几个摄相头充高 科技 !宰中国富人一刀刀肥肉!态度傲慢视人命于草芥!现在降价收割百姓看样子不成了!

差了一个华为的距离,前两天差点被李宁填了,幸亏用力过猛。

差在独立品牌,比亚迪品牌调性不高,高端人群不会买。比亚迪整车外观内饰设计不行,大胆一点,毕竟买新能源车年轻人多。其他不觉得比特斯拉差,自动驾驶还说不准,有这功能国家还没有允许更高自动驾驶使用,只有拿来吹牛可以

我个人认为,差距在营销。一家是学科教授,一家是职业中专

先不说差距,我来说一点差别。特斯拉包括马斯克的space x非常善于利用成熟的民用供应链方案来降低成本。比如电池用的是跟你笔记本电脑同款的电芯(不过现在也有用车用电池),车载操作系统基于linux开发,自动驾驶坚持用普通摄像头方案(像素低于大多数人的手机)。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最近被广泛质疑的,特斯拉用的是集中式控制芯片。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大CPU控制车上多个系统,而传统车企各个子系统都是单独控制单元,比如车门有自己的CPU控制,防抱死系统也有自己的CPU,等等。特斯拉这么做的好处就是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减少了成本,并且节省了空间。但缺点就是容错性较差,控制单元满载或者出错会导致某些系统故障或失控。而比亚迪目前基本还是用传统车企的方案。

再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问题是现在哪个自动驾驶靠谱?

其实这不是差距的问题,而是发展方形,特斯拉主打的是智能的口号,电池并没有那么先进,比亚迪主打的是续航的实用性。

重要的老师
义气的水壶
2025-07-20 14:31:23

从每个月的销量看来,比亚迪是国内唯一一个月销量持续攀升的品牌,因此我认为比亚迪才是新能源一哥。同时比亚迪与特斯拉相比,在汽车制造领域,无论是新能源领域还是纯电还差两开花的品牌都有供不应求的现象,特斯拉则是完全的纯电动车,而且在未来特斯拉也不会推出任何形式的混动车型。

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势力,都在争相推出电动汽车。 在汽车产业,特斯拉是最早开始做电动车的车企,而比亚迪则是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目前,比亚迪已成为全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

比亚迪拥有自己的电池厂。

对于一个车企来说,供应链至关重要。毕竟没有供应链不可能快速成长。虽然马斯克多次宣称想要让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但一直以来都是采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虽然他自己确实是在做电池的,但其供应链大多都来自于本土企业。而比亚迪就不一样了,它有自己的电池厂。 

特斯拉的毛利率远高于比亚迪。

特斯拉一季度汽车毛利率高达32.9%,而比亚迪一季度未知。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毛利率要比燃油车更高。比亚迪汽车板块的毛利率要比燃油车更高了约10%。但是仔细看后发现,比亚迪纯电动车的毛利率要高于燃油车的毛利率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特斯拉是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公司,在纯电动汽车的占比中已经高达53%。

比亚迪作为“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更受欢迎。

我认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爱国之心是产品得以销售的主要原因,特斯拉在全球攻城略地,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自主品牌再一次打响了,品牌向上的战鼓,对于比亚迪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更是在筹划自己的高端品牌。因此我认为比亚迪与特斯拉相比双方不相伯仲,但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特斯拉是难以领先比亚迪的。

顺利的哈密瓜,数据线
清爽的服饰
2025-07-20 14:31:23

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比亚迪179054辆,特斯拉499550辆。单从销量数据来说,国内很多人会觉得比亚迪和特斯拉相比,差距太远了,但作为国产新能源造车的先驱,比亚迪的实力一点都不简单。下面由我来和和大家谈一谈!

比亚迪跟特斯拉电机对比

新能源车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对比,到底哪个更强?特斯拉用的是交流电机,而比亚迪采用的是永磁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技术,比永磁直流电机要成熟一些,它的优点是马力大、功率高,运行也更为持久,但是它消耗的电量比永磁直流电机大,并且提速的性能也没有永磁直流电机快。永磁直流电机,它的优点是电机的结构简单,耗电量小,重量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维护,缺点是该电机的功率还不够大,马力不够足!

在电机方面比亚迪和特斯拉是各有千秋。

比亚迪跟特斯拉电池技术对比

事实上,比亚迪在刀片电池技术上,遥遥领先于特斯拉。

比亚迪在做新能源 汽车 之前,就是电池大王,在全球都是富有盛名的,如今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更是实现了国产新能源电池从0到1的突破。但很多人还是觉得特斯拉电池更好,或许是因为品牌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一直都没有能够实现电池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如今依然要靠宁德时代、LG这些电池供应商。

特斯拉目前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而比亚迪使用的则是自主研发的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组合。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磷酸铁锂电池要比三元锂电池要更加的环保。但是三元锂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更为成熟,所以特斯拉的车辆的续航能力,车辆的加速能力要比比亚迪更好一些。

比亚迪跟特斯拉系统对比

如果单是比硬件,不比软件,比亚迪是碾压特斯拉的。但对于软件系统来说,特斯拉显然甩了比亚迪一大截,就算比亚迪研发芯片为苹果代工,系统选择和华为鸿蒙合作,短时间内也不是特斯拉的对手。

比亚迪跟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对比

无人驾驶技术,比亚迪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特斯拉完胜比亚迪。

我认为,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还是不够完善,我还是宁愿相信自己的驾驶能力,可能网上关于无人驾驶的负面新闻看多了,怕了,怕了!

比亚迪跟特斯拉品牌知名度对比

国人的普遍好面子,宁愿选择30万的特斯拉都不会高看20万国产的比亚迪一眼,并不是因为咱们国产车性能有多差,而是因为开比亚迪出去会让人没面子。

至于未来比亚迪能否打破国内新能源 汽车 一超多强的局面,还要看能否继续推出革命性的技术产品。最近发布了新的超级缓冲系统,据说可以突破1000公里,对于旅程焦虑的电动车主来说可能比较欣慰。燃油 汽车 领域由于发动机技术壁垒,我们没有办法弯道超车,但新能源不一样,我们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车企成长起来,相信领先世界的那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