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哪些举措和成就?
广东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备优势,省内主要研发机构承担的新能源领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同类项目总数的25%左右,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产业化关键技术、大型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地热能高温热泵技术等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技术以外,广东省还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①、风力资源:陆地可开发风能约600万千瓦,加上近海的风电场,风电可开发容量达2000万千瓦,相当于2020年预计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左右。我国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风力发电机组。特点是重量轻,单位面积获能大、可靠性高、装机费用低,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
②、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作为一项低碳能源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及原苏联等国家早在50年代就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和工厂污水,既治理了污染,又获得了能源。广东每年产生稻草、甘蔗渣在1000万~1500万吨之间,还有大量的城市和工业可燃废弃物及稻壳、蔗渣、木薯、速生林等能源作物,直接发电或通过热解气化供热发电,估计目前广东省的生物质能资源达到1000万吨标准煤。利用液化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燃烧替代石油是科学家的长期愿望,80年代在巴西、美国等国家已经实现。我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率,还开展了把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换为优质气体、液化燃料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上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垃圾,均可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转换为电力,还可以直接、间接地转换为液体燃料,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③、太阳能资源:广东属于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而且濒临南海,广东省年均日照在2000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每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的广东地区,广东日照时间长、辐射总量大,而且每年阴天只有60到80天;即使在阴天,太阳能热水器也能吸热,如果阴天的时间长了,还可以配合电能及煤气使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也非常省钱。以三口之家为例,初装费两三千元,但装好后每天至少省电八九度,一年就可省电费1000多元,两三年即可收回成本。国产太阳能热水器平均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约100—150公斤标准煤,被动式太阳房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暖期可节约20—40公斤标煤,太阳灶每台每年可节约柴草500—700公斤,节能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当前广东太阳能利用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前常规能源短缺和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实效。
④、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以广东农村沼气的推广使用,可以直接引发农民的厨房革命,带动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大缓解了农村能源紧张问题,发展农村沼气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促进农村地区脱贫致富,使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薪柴消耗,实现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密结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⑤、海洋能资源:广东的海洋能资源也较丰富。海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主要作为制盐原料和海洋能资源。广东省沿海有27个县市产盐,盐田总面积1.6万多公顷。海洋能资源有潮汐能、潮流能和波浪能等。可开发的潮汐能资源坝址,在大陆沿岸有23处,理论总装机容量为16.29兆瓦,年总发电量为32.24×106千瓦小时;上述这些条件是广东具备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能源局获悉,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了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单。2012年12月芜湖获批试点城市后,安徽合肥、亳州获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马鞍山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获批创建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新能源示范城市是指在城市区域能源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达到较高比例或较大利用规模的城市。据悉,下一步,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安徽能源局将遵循新城、新能源、新生活的发展理念,加强对3城1园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创新支持政策措施,加强新能源规划与城市节能、供热、配网规划的衔接。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建筑中的应用,显著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力争2015年实现芜湖6.5%、合肥6.6%、亳州16.7%、马鞍山示范园区9.4%的规划目标,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
智慧城市建设核心目标之一 · 市民宜居体验
是指城市居民在智慧出行、智慧居家和智慧学习三个方面的良好舒适感受,是基于深厚技术储备、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和开明的思想文化氛围所形成的综合环境。智慧学习是构建技术储备、人才培养、开放思想的根本途径,是持续维持良好综合环境运行的动力来源。
智慧城市建设核心之二 · 城市创新活力
是通过智慧学习构建的创新文化(831635,金鹏信息)、便捷交通和协同机制的智慧环境,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和人才的创新发展,是提高城市创新活力的关键要素。智慧城市的智慧特征呈现在智慧经济、智慧环境和智慧管理,这些都是智慧学习所指向性的内容所在。因此,智慧学习是驱动智慧城市两个核心建设的根本动力所在。
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经济发展,能惠及政府、市民和企业三个主体。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应过多地依赖信息化,更大的影响还在于制度、体制以及模式,技术作为支撑只能发挥辅助作用。
1、最近几年,国内外的汽车厂商纷纷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和出现了非常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当我们说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主要是说这个行业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如果国内的市场上就几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几台新能源车,那这个行业确实不行了;但是结合实际的数据,不难发现由于各地针对于汽油车的限行,以及国家的新基建政策,还有特斯拉进入中国,蔚来、小鹏、威马这类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都可以看出,这个市场只可能变大,而不是变小。
2、有些人说电动车保养周期长的论断,保养周期长并不代表不用保养,相对于燃油车也是一样,厂家建议5000公里保养一次,但是实际上7千到1万公里保养的人也非常多;再有就是有的人又说三电系统坏了没法修,直接返厂换件,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未来车辆过保了,更换三电要自费的时候,试问他自己会花钱因为一个电路板的电阻或者igbt管就换整个控制器吗?
3、说学新能源汽车维修没前途的,并不是觉得新能源汽车不好修,而是因为他对于市场行情和国家政策不懂,和他不会修新能源汽车;
4、新能源这个行业车的量大了的话,不仅可以维修汽车,也可以维修控制器,也可以维修充电桩,未来还有换电站、维修汽车电池等等职位,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想一下,油车你不会修奥迪,但是你会修大众,其实一通百通,但是新能源汽车控制不一定不学就能直接上手;
综上所述,肯定还是有前景的,而且非常有前景。
收录于 知乎圆桌 、 编辑推荐 •9 人赞同
1. 视自家具体情况,如所处城乡的四季天气、屋顶面积、房屋朝向和是否有遮挡等情况,选择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太阳能光伏板,以太阳能来尽可能多地解决用电和/或供热之需;
2. 如果条件允许且合适,选择以可再生能源或者以高能效/低能耗方式为住房进行采暖制冷以及供电的住房,如被动式的节能住房,利用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甚至是冰蓄冷技术进行采暖制冷的楼房,以风光互补方式为居民提供部分用电的小区,等等。此外,如果所处城市开通了绿色电力购买的服务,也可以通过供电单位进行绿色电力采购,使得所用电力更多来自可再生能源;
3. 选择购买高能效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并且仅在必要的时候驾车出行,更多时候如果可能且方便,都应当以公共交通、自行车、甚至是步行外出。电动汽车虽然自身还无法实现以可再生能源驱动(如太阳能驱动),但是其对二次能源电力的利用,使得电网中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电力并通过充电驱动汽车成为了可能;
4. 另外很关键一点,居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基本需要做到的,就是显著提高工作生活中用能的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如选择适合自身合理需求且最高能效的电器、合理出行并尽可能绿色出行等等,如果在满足合理用能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了能耗,才为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了基础;
5. 对于仍然无法避免的化石能源需求或者碳排放,可以通过购买来自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减排核证量进行补偿,抵消掉相应的环境影响,同时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具体说,我认为要分五步走:
一是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相关指标整合到各项规划与政策中去,结合实际情况,探求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的增长率。
二是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
三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充分利用碳减排、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五是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低碳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通过承诺符合国情与实际能力的自愿减排行动,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同时,坚持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大幅度减排,并建立“可计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技术转让与资金支持新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
目前全社会对于低碳发展的热情是有的,不少城市表达了要争做低碳试点城市的强烈愿望。低碳发展对我国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措施有5项:
一是政府主导,摸清家底,立足实情,确立目标,制定规划,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
二是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国家监测考核管理标准,财税、价格等金融政策措施(如开征碳税、试行碳交易等)。
四是立即着手开展行业(工业、建筑、交通)、企业、城市、社区的低碳发展试点。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以推动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大转变。
1. 开发新能源: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比如太阳能不仅占地大,而且只有有阳光时才能得到能量. 风能(超大的风扇) 不仅护理的费用昂贵,而且占地也很大(如果要用风力发电代替全世界的火力发电站,那就要300万个风力发电设备) . 所以人类现在需要找到一个方便,占地小利用率高的新能源.
2.减少碳排放
如果人们将自己的欲望放轻一点,不使用私家车,而乘坐公共交通,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而且可以减少庞大的碳排放. 马路不紧张了,那政府就能更好的发展公共交通,方便生活.展望未来这不是非常好的一种低碳生活吗?
3.植树造林
我们可以伐木可以砍树,但必须有节制.古人曾经也说过我们不能竭泽而渔. 在满足我们欲望的同时,我们也要弥补.人类要自己种植经济林来使用,而不是刮取大自然自己创造的巨木森林.为了人类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大自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愚蠢. 森林是地球的肺一点也不为过,它将二氧化碳变为万物生灵所渴求的氧气.我想人类应该给森林颁发一个感动世界奖才对.
4.责任
哥本哈根,我想所有人多多少少也有耳闻.不过只要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次会议是半失败的,因为它牵扯到那些大国的利益.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压制发展中国家(比如美国,不用嘴说谁都知道美国想压制中国的发展历来如此),硬是将保护环境的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自己却好像没什么错.如果人人都能树立起对环境负责的心,不要存有不关我的事的心态,我想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对于人类这种高智商的动物来说一定不在话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