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利好哪些板块
通胀受益大的首先是资源类股票,黄金、有色、石油勘探、煤炭等行业会受青睐,其次,与民生相关的商品涨幅会靠前,农产品、农业股也会较受益再者,厂商占有定价优势的领域,如某些医药、制造等也会受益
通货膨胀影响下,对以下几个赛道股票利好:
(1)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和天然气
资源性产品位于产业中上游,下游产业对其有很大的需求,相关上市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垄断力,因此其定价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这些公司将在通胀环境下受益于价格上涨。
从外部经济来看,国际能源和有色金属价格都在上涨。这种涨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通过进口传导到中国。另外,这些资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在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单位生产成本不会增加太多,必然会扩大其单位产品的利润空间。
(2)银行业
银行业提供的资金是很多行业的投入要素,是其他行业的上游。在通货膨胀加剧的背景下,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加息,结果是利差不断扩大,这自然有利于银行。另一方面,随着存贷款利差的不断扩大,银行也有了扩大贷款的动机,贷款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银行。
(3)原料药
在成本驱动的通胀背景下,原料药和石化产品上游农产品大幅上涨,也导致原料药价格明显上涨。然而,原料药行业的市场集中明显高于其上下游,因此原料药制造商可以转嫁上下游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受益于成本驱动的通胀。
(4)烟草高端白酒和葡萄酒
食品制造加工行业是最终消费品。虽然他们有能力将成本转嫁给最终消费者,但由于大多数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产品的价格涨幅往往不如成本高。
然而,高端白酒的市场竞争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他们对市场有很强的垄断性,葡萄酒行业的市场集中也相对较高,所以他们也有产品的定价权,即使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他们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回报。
(5)酒店和旅游
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将长期存在,这决定了生产率差异和通货膨胀将长期存在。然而,生产率差异膨胀将发生在无法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资源受限的产业,产业以及无法交易或转移的服务特征。
基于此,酒店和旅游业将受益于生产率差异通胀。一旦酒店和旅游是最终的服务消费,主要成本就是人工成本,受上游涨价影响较小,但在强大需求的支撑下,其成本转移能力更强。
(6)医疗、文化娱乐、教育
医疗、文化娱乐、教育作为最终的服务消费,对上游价格的依赖性较小,其价格上涨主要是工业化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短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等原因造成的。
因为有大量的需求,这些行业可以通过涨价转嫁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等,从而从通货膨胀中受益。
(7)房地产
虽然大部分人买房是为了住宅消费,但由于消费周期长,一般被视为投资产品。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大量资产价格面临重估,房地产作为投资产品的价值更加突出。
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通货膨胀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对上游产品的价格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在中国需求旺盛、供给有限的背景下,房地产的价格转移能力很强,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完全转移到下游。
(8)奢侈品
奢侈品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人的生存和发展范围,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稀有性的消费品。奢侈品可以存在于各种高端最终消费品行业。国内奢侈品消费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们对珠宝、金银饰品、名表、古玩字画等高档艺术品的需求大幅增加。
行业 行业简要点评 重点个股
农林牧渔 业绩较好,通胀受益;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农产品(000061)、东方海洋(002086)
有色金属 升值利好预期、通胀受益品种。特别是其中的铜、锌等基础品种、黄金、稀有战略金属品种值得关注。 锡业股份(000960)、紫金矿业(601899)
零售行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强劲,行业稳健增长;消费升级;提收入、重民生及促消费的经济政策利好零售行业。 百联股份(600631)
金融保险 在通胀周期下,银行、保险等行业的息差水平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公司业绩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 招商银行(600036)、中国太保(601601)
煤炭资源 通胀的预期是大宗商品上涨的强力推手,资源价格在市场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煤能源(601898)
有色是因为大部分有色股都是自己找矿的,或投资有矿,属于原材料行业,且相对较稀少,所以通胀对其是利好。
注:钢铁所需的矿石很多依赖进口,而有色国内矿石比较多,有色公司自有或合作较容易,受国外的矿价垄断影响较小。
大白话,捞干货!
全面暴涨,经济伤害,生产毁灭,
纸币废除, 历史 上的几个案例
现在的情况是不涨价
关键词:暴涨,生产,废纸,紧缩
第一,恶性通货膨胀来的时候什么都在涨,实际上是物贵人贱
恶性通货膨胀就是全面的物价上涨,而且涨幅非常的大,大宗就更不要说,上游更凶。这个时候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在涨,而且涨得没有边儿,导致你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生产。
这里要区分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往往是因为需求上升,人们有钱了想买,然后导致物价水平持续的缓慢的上升。
这种上升往往是因为技术进步或者生产要素效率提高造成的。是大好事。我们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儿时间,比如刚加入世贸的时候,比如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挣钱比较容易。
逻辑非常简单,你想想,如果东西能够缓慢的上升,那就会造成人们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而这个速度也不至于那么快。
打比方说养猪的人看到猪肉价格每年涨那么5%,那他就会想我应该去建一些猪圈,收一些小猪仔,然后把他们养大,第二年就能回收成本。扩大生产富裕起来。
但恶性通胀就是另一回事。
第二, 历史 上的几个案例,到最后就是经济崩溃。
历史 上比较有名的因为通货膨胀而导致崩溃的国家,比如津巴布韦,比如过去的魏玛共和国,就是这种情况。
之前说过津巴布韦,今天再来说一说当年的魏玛共和国,这个国家是一战以后建立起来的一个所谓民主国家。
但是战后欠了一屁股的外债,而且当时的欧洲国家对于一战后的德国搞得非常的狠,法国人说要让德国人永世不得翻身,但经验告诉我们,物极必反。
德国欠法国的外债还不上,法国人就急了,因为他们也欠美国的钱。于是法国人就找美国人说,能不能把债免去一些,美国人当然不答应了。
那边德国又还不起外债,怎么办呢?法国人打如意算盘,自己去把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给占了,还把德国的伐木区给占了,想着自己干,能挣到钱。
结果由于工资给的太低,德国工人出工不出力,反倒生产下降,法国人把军队派过去自己搞,结果更亏钱。还把生产给搞坏了。
这一下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德国人急着还钱,没办法就只有印钞,但是由于他欠的是外债,印钞是没有用的。
德国的钱本来叫金马克,但是印的太多了,汇率大幅的贬值,相当于印了白印。同时呢,由于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幅上涨,那人们可能等不及东西涨价就赶紧的把钱花出去。
还是以养猪为例,你想想,如果猪肉价格涨的还不太快,那还能等的急,你如果大幅的上涨,原材料也在上涨,盖猪圈的水泥也在上涨,饲料也在上涨,什么都涨,那你根本等不及猪养出来。利润就被成本上升给吞掉了。
那怎么办呢?所有的人都会选择把货币抛掉。赶紧换回物资来。以前我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80年代末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把没有图像,没有声音的电视都给抢光了,就是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个时候你干什么都是不挣钱的,极端的情况下所有的工厂都会破产。生产能力被彻底摧毁了,经济就完蛋了。
第三,现在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通货紧缩,生产过剩。
在古代 社会 往往会爆发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危机,原因很简单,古代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主要是手工生产,产不出来东西。
同时由于生产运输能力的低下,货物的流通,商品交易的规模就更小。
古代 社会 除了城市里边儿,广大的农村zf根本就没有控制力,古代还有这种镖局这种行业,如果你能把一个东西运到城里面儿,基本上就能卖出去。
所以才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因为东西太少了不愁卖,现在你要信,那你就傻了。为啥销售那么挣钱,明白了吧?
王朝末年,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均,权力无限的扩张。导致普通的人根本买不到东西,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了几千年,我们的人均gdp一直就在500美元左右徘徊,直到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开始爆发。
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是手工生产,现在是机器生产,过去是靠人力劳动,现在是靠化石能源。
过去可能你干一天干十天就弄一条裤子出来,你的时间都用来干这了,当然富裕不起来,现在呢?我们提上两桶油,把机器运转起来,一天可以生产1000条裤子。
这生产能力就是天差地别了。过去那种因为通货膨胀严重带来的经济崩溃,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见得就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通货紧缩。
什么意思呢?教科书上的定义是物价水平持续性的下降,比如所有的东西都在缓慢的降价。
有人说这还不是好事儿吗?东西降价我买东西不就便宜了吗?对你微观的个体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宏观上来讲就不是这样了,当所有人对未来形成了东西会降价的预期。
那就是这种想法,我今天不买,明天更便宜,明天不买,后天更便宜,那干脆就不买了,所有的人都会选择持币观望,越来越不买。
如果生产出来东西太多,人们不买,工厂就得关门,工厂关门,人们就更没收入,人们更没深入就更不买,不买东西就更不卖东西,工厂就又更关门。你看这就是个逻辑死循环。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要放水的原因。什么叫放水?增大货币供应量,因为买不起是因为人们手里没钱了。如果你把经济做最简单的分析,供给与需求两端,需求端不行了,那就给他钱。
但是给钱的时候呢,钱会天然寻找大公司,大企业和有钱人,因为有钱人的还款能力更强,更稳定。
但是钱找到有钱人,有钱人又不缺钱,多出来的钱没有办法,他就去购买各种资产炒地皮,炒股票。
于是我们看到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呢也能分到一点残羹,主要是企业继续运转,给穷人发的工资,但是由于竞争性的工资压低了人们的劳动力成本,这个时候人们就是维持个吃饭。
这就是大家在很多电影中看到的情况,比如韩国的那个电影寄生虫,顶级的富豪在首尔江南区拥有豪宅,但是普通人呢也就是挣个吃饭钱,吃不饱也饿不死。
长期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提升劳动生产率,改变我们的经济面貌,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结论。恶性通胀就是什么东西都在涨,而且涨幅非常大,生产根本跟不上,这个时候人们会选择把货币抛掉。囤积物资,甚至就把货币废掉了,以物易物。
历史 上德国在一战后欠下了大量的外债,还不上钱,又由于战争和外族的侵略,把工业能力给搞垮了,生产跟不上,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外债是赖不掉的。
古代 社会 经常爆发通货膨胀,因为生产能力低下,现代 社会 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暴涨,技术进步,交易范围扩大。却又面临新的问题。
东西生产的太多卖不出去,通货紧缩。对待这个问题,现在经济的手段就是放水,持续的拉大贫富差距,增加债务量,维持经济交易,长期需要技术进步,但是这很难。
与通货膨胀的程度和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宗商品 :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细分有原油、煤炭、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石等。
先看看各种原因引发的通货膨胀:
1.和平年代的国家,因为天灾发生了通货膨胀 。非洲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比如:非洲某个地区连续几年发生比较大的干旱,周边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产业是农牧业,粮食、瓜果蔬菜、牛羊猪、奶业、渔业等等,因为歉收严重,政府为了刺激生产,货币超发严重,那么,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大宗商品肯定是物价飞涨,而建筑材料类的大宗商品肯定不会大涨,反而可能因为绝大多数人连生存都困难,根本无暇搞房地产。
2.政局动荡引发的通货膨胀。 这个在非洲地区也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生活、生产、经商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日常生活用品短缺,与打仗相关的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这两类大宗商品肯定是物价飞涨,其它则不一定,甚至可能大幅降价。委内瑞拉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3.全球性的危机。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全世界的生产经营都受到极大影响,而各个方面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各国货币几乎都严重超发,恶性通货膨胀呈现全球化,可以说,所有大宗商品都大幅涨价。
4.全球性的疫情引发的通货膨胀。 比如,当下发生的新冠疫情。以美国为代表的货币超发,特朗普超发3.1万亿、拜登超发1.9万亿美元,全球各个国家为了防止被割韭菜,只好被动的跟着美国超发货币,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大幅涨价。铁矿石更是一马当先,成本15美元一吨,涨到180多美元。
我国没有采取美国那种激进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比较稳健 ,为了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采取了严防死守的经济措施,防止大量的“热钱”流入我国,引发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时,大宗商品一般会有什么表现?暴涨还是暴跌?
一般逻辑肯定是暴涨,但也可能暴跌。
恶性通胀时,大宗商品一般逻辑上暴涨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远远超过了实物交易量,就像是面粉和水的关系,通货膨胀就是面粉少水却很多,导致合出来面坯体积比面粉膨胀很多,同样的面粉加的水越多面坯的体积越大,这就是通货膨胀。
所以,恶性通胀时大宗商品一般逻辑上暴涨。
大宗商品的运行是复杂的,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通胀不必然带来大宗商品暴涨暴跌
任何商品都包含三种价值,一种是使用价值,比如黄金可以用作制造首饰;
另一种是交易价值,比如黄金由于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价格差异,将黄金从低价区购入到高价地区售出赚取差价,这就是交易价值;
最后还有投资价值,比如黄金还可以用于保值增值。
所以大宗商品也要从实际的使用供求关系、市场生产与现存储量的关系、经济好坏引起的人们对大宗商品预期来综合评估,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同一时间的权重大小及组合结果。
最后,大宗商品的预测很难,但我们可以不预测,根据市场上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来观察大宗商品的未来趋势,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钱已经不值钱了,大宗商品全都暴涨。
今年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大年,算不上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原理基本一样。
很多人都知道什么东西会涨,但是一般人根本赚不了这个钱,只有资本家能赚。
通胀期间最赚钱的是煤炭,原油,钢铁,铜,化工原料等。这些东西一般人根本买不了,只有资本家能控制这些资产,通胀期间的优质资产,跟普通人无关。
原材料涨价,最终会传导到产品端,比如大豆涨价,到时候油会涨价,我们去买油就要花更多的钱。同理,生活中的很多商品都会涨,我们就要花费更多的生活成本。
材料通胀的钱我们没有赚到,全被资本家赚走了,而产品通胀的钱我们一分都没少出,通货膨胀就是这么收割普通人的。
通货膨胀之前,往往会有一个通货紧缩的过程,通货紧缩造成了生产资料错配。去年开始的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原油为例,疫情大爆发,各个国家工业不同程度停产,用油量减少,导致油价暴跌。
油价暴跌之后,产油国赚不到钱,他们为了稳住原油价格,于是开始联合起来限产。
当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原来减产的原油依然没有恢复,供小于求,于是原油开始大幅涨价。其余钢铁,煤炭等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疫情导致资源错配。
虽然说一切都会恢复,周期终有尽头,但这个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普通人要被收割无数次。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去年的大放水,放水过量,必定产生通胀。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买不到最优质的资产,连普通的保值型资产也很难买到。
比如一二线城市的房子,高端白酒等等,这些东西虽然能保值,但是一二线城市房子价格太贵,好的白酒也只有供应商能拿到货。
一般人也只能硬扛。
对于比较严重的恶性膨胀,对一般人来说就是灾难。比如曾经的俄罗斯,最严重的时候,工资涨两倍,物价涨五倍,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宁愿信这世上有鬼,也不要信美联储那张嘴。美联储预计今年通胀在2%左右,实际上,钢铁,铜,原油,比去年同期都高了30%到50%。
我国制造业今年预计成本会上升20%,上升2万亿左右,这还是比较小规模的通胀,所以我们的货币政策还是非常谨慎的。
希望这个答复能令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