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新势力造车首撞:成绩优秀,小鹏G3碰撞测试解析
昨天,C-ISAI中保研公布了小鹏G3的碰撞结果——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均获得优秀(G)的评价,耐撞性及维修经济性指数获得较差(P)的评价。
注:C-ISAI的评价体系是“G”优秀,“A”良好,“M”一般,“P”较差
此次碰撞的小鹏G3是2020款520长续航智享版,补贴后官方指导价17.98万元。接下来,我们就逐项来分析一下,小鹏G3的真实表现。
■ 首先了解一下C-ISAI的评测标准
首先,与我们熟知的C-NCAP不同,因为C-ISAI的利益方是保险公司,所以他们引入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这一参数,试验方法是“低速结构碰撞”。
第二个参数是“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试验方法是“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
第三个参数是“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试验方法是“行人保护”。
第四个参数是“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试验方法是“FCW/AEB”。
这里多说一句,C-ISAI与C-NCAP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正面100%重叠刚性壁碰撞试验”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碰撞试验” ,却多出了“正面25%偏置碰撞”、“车顶强度”、“低速结构碰撞”三个实验项目。
■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因为C-ISAI在这一项里引入了“正面25%偏置碰撞”,导致很多车型在这里折戟,比如前不久的帕萨特。既然大家关注度最高,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聊。
小鹏G3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的成绩是“A”。扣分项是“假人头部和颈部伤害”和“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前者的成绩是“A”,后者的成绩是“M”。
从C-ISAI公布的评测详情中,我们看到“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成绩为“M”的原因是正面头部保护仅具备局部的正面安全气囊作用,且由于未安装侧面头部保护安全气囊,头部横向位移过度,还有就是乘员前倾过度这三个原因。
说人话就是,碰撞中假人的头部碰到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后,又滑向了气囊的边缘,与A柱内侧接触,且在随后的惯性力量中,假人的头部又反向撞上了车门边缘。这一系列的动作,造成了以上几个结果,从视频中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接下来是“侧面碰撞”,小鹏G3的总成绩是“A”。丢分的原因在“乘员防护”和“驾驶员防护”两项,都是“头部运动保护不够”,只得到了“M”的评价。我猜测,这同上文“正面25%偏置碰撞”丢分原因一样,后期改款增加“头部安全气帘”会改善很多。
至于其他项,比如“车顶强度”、“座椅/头枕”,小鹏G3都得了“G”优秀的评价。尤其是“车顶强度”一项,小鹏G3载荷质量比达到了4.45。这相当于承受住了4.45个自身的重量的挤压,即便放在美国IIHS的评价结果里(实际上就是同一个),都是超过了优秀的标准。
■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也叫行人保护,由“头型试验”和“腿型试验”的结果判定。其中“头型试验”满分24分,“腿型试验”满分6分。小鹏G3最终的得分是20.241分,得分率67%,最终评价是“G”优秀。其中,头型试验得分14.241分,腿型试验得分6分。
这里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头型试验”。测试时,若厂家提供预测数据,则采用网格点法进行评定;具体方法是,将头型试验区域分为若干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最高得分1.000分,最低0.000分。
若厂家未提供预测数据,则采用均分区域法,每一个区域最高得分4.000分,最低0.000分,得到百分比后,乘以24,即为头型试验得分。
■ 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这一项指数其实着重考察的是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这一点的确是小鹏G3的强项。被测试的2020款520长续航智享版配备了刹车辅助、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全速域自适应续航、前后雷达、并线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系统、疲劳驾驶提示、自动泊车入位、倒车车侧预警系统等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配置。
通过C-ISAI公布的结果,我们看到小鹏G3在“FCW”项得了0分,“AEB”却得了满分5分的成绩。什么是“FCW”,什么又是“AEB”呢?
FCW指的是前方碰撞预警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碰撞预警”,通过提示音或者震动,来提醒驾驶者,是否与前车有发生碰撞的可能。但是要注意,这个功能本身是不会帮助驾驶者去刹车的。
想要主动刹车,就得具备AEB功能。AEB是指自动紧急刹车,当车辆判断出与前车可能会发生碰撞时,AEB自动启动,帮助车辆制动。
有意思的是,通常具备AEB功能的车子,多数会同时配备FCW功能;但配备FCW功能的不一定配备AEB功能。也希望小鹏G3在下一次改款,或者换代的时候,能够弥补这个遗憾。
■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
这一项正是C-ISAI与C-NCAP的根本差异所在,C-ISAI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为保险行业服务——收集各车的碰撞结果,为保险公司定价提供数据支持。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一项评价低的车型,未来发生事故后,修车更贵。目前C-ISAI有记录的32款车型中,多达21款车型在这一项得分为“P”较差。根据国内媒体报道,小鹏G3低速结构正面碰撞维修花费,合计人民币27933.04元;低俗结构追尾碰撞维修花费,合计人民币6360.04元。(数据来源:车评酷)
■ 一点儿遗憾
其实不仅是小鹏G3的遗憾,更是C-ISAI、C-NCAP这些碰撞测试机构的遗憾。那就是,目前尚没有针对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完整测试项目。仅有的测试项目,只是作为观察辅助作用,并不算入最终的成绩。此次碰撞中,小鹏G3的电解液泄露、REESS安全、防触电保护等系统均满足要求。
■ 邦点评
作为C-ISAI测试过的第一辆纯电动车,也是造车新势力的首款车。小鹏G3在关乎驾驶员和乘员的测试项目上,拿到了整体“G”优秀的评价,我们必须要点个赞!其实,在研发之处,小鹏G3就非常重视车辆碰撞安全,甚至交付之前内部还撞过63辆工程车。正是如此,在C-NCAP的碰撞中,小鹏G3也拿到了五星的评级。
最后,邦老师希望更多的车企将自家的新能源车拿出来“撞一撞”,证明自己的实力,打消老百姓的疑虑;也希望行业内的大神们早日出台针对新能源车的碰撞规则。另外,听说C0ISAI下一辆要碰撞的纯电动车是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你们期待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哪吒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以三头六臂著称,刚出生三天就法力高强,脚踏水晶宫,捉住东海蛟龙抽筋揭鳞做绦子,后降伏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最终成为天庭的天神。这是《西游记》中的哪吒,你知道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款车也叫哪吒。哪吒汽车是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创立于2018年,旗下有哪吒V、哪吒NO1、 哪吒U三个系列车型,全系产品均为纯电动汽车,官方指导价格从5.99万元至19.98万元之间(补贴后),这个价格区间也是国内家用车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牌都在这个价格区间内投放了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车企们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拼价格、拼性能、拼配置,拼服务,在这场群雄争霸的斗争中,我们作为消费者,可以从众多的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以最低的价格享受最好的服务,这才是最大的福利。
今天我们对哪吒系列中价格最高的哪吒520U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测试和体验,看看这款要闹海的小哪吒能否给我们带来惊喜。
哪吒520U车身长度4530mm,宽1860mm,高1628mm,轴距2770mm,这个数据在A级车型中已经位居前列,甚至直逼更高一级的车型,长轴距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为后排乘客提供了较为宽裕的腿部空间,由于电池组抬高了车内地板,对于身材高大的人来说,头部空间略显局促。好在哪吒520U配置超大全景天窗,有效地减轻了空间压抑感。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低噪音是纯电动汽车天生的优势。胎噪和风噪是电车行驶中的主要噪声来源。哪吒520U行驶中的静音效果让我们感到意外,这可能得益于它低至0.3Cd的风阻系数。手机中那首熟悉的《怒放的生命》通过车内音响系统播放出来带着一股浓浓的丹麦声,仔细一看才知道,这车配置的是尊宝(JAMO)音响,这个被称为丹麦国宝级音响品牌的装备为哪吒520U增分不少。
驾驶舱内的整体感觉跟这个价位的其它纯电车型差不多,仪表台上方的智能机器人“小You”略显突兀,感觉特别像以前我自己给车加装的电子狗或是可视倒车屏。
哪吒520U的可视化透明A柱还是头一回见到,通过在A柱上安装的柔性屏将车外画面显示在A柱区域,理论上可以减少驾驶者盲区,提高安全性。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总是忍不住偷瞄两眼,反倒分散了注意力,感觉这项功能的新奇有趣性要大于它的实用性,但确实是给我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体验。(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外观可以看出,爱玛520的车身十分小巧,甚至要比五菱宏光MINI还要小很多。前脸采用的是新能源车型中最常见的封闭式设计,熏黑的大灯内部装配了圆形的LED光源,搭配下包围处横向的镀铬饰条,看上去有着不错的精致感。
这辆爱玛520更像是一台三蹦子的升级产品,能够满足“老百姓”们的短途出行需求。虽然这台车不能上绿牌,但是随着低速电动乘用车标准的落地,这类小车在三四线城市或许还有一定的潜力。
输入输出功能测试;
显示功能;
通讯功能;
控制导引功能测试;
数据记录一致性功能测试;
过流保护功能,剩余电流保护功能,急停功能试验;
新能源充电桩测试标准:
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33002-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NB/T33003-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NB/T33008.1-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NB/T33008.2-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Q/GDW1233-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
Q/GDW1235-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协议
Q/GDW 1591-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Q/GDW1485-2014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Q/GDW1592-2014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如下:
1、安全性能:
过充电、过放电、短路、挤压、针刺、重物冲击、跌落、热滥用、低气压、海水浸泡、洗涤、外部火烧。
2、电性能:
容量、倍率放电、内阻、循环寿命、加速老化、SOC标定、贮存性能、荷电保持能力、能量效率。
3、环境可性能:
温度循环、温度冲击、恒定湿热、机械振动、机械冲击、绝缘性测试。
介绍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
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这一概念里,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整车测试评价的主要内容:
1、整车性能
动力性:动力性影响因素分解,估算整车最大功率需求,为加速踏板控制特性评价提供输入,评价整车低速高负荷工况动力输出及响应能力,整车热平衡及热害测试的工况输入。
2、经济性
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影响因素分解(能量管理、功率分配、再生制动、电池输出能力、子系统工作点、道路阻力等对能耗及续驶里程的影响)。
等速能耗/法规工况经济性指标分解,动力系统各主要部件能量流,高温热管理、低温冷启动,热管理系统能效占比,动力系统工况适应性、环境适应性。
3、制动性
制动性能、效能主观评价,制动性能、效能客观评价,为制动控制策略解析提供一定的输入,再生制动用于评价在特定工况(单次工况、循环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节能效果,量化指标包括制动能量回收率和节能贡献度。
4、NVH性能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NVH,档位、模式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高速状态电机啸叫、乘员舱语音清晰度、驾乘舒适性。
5、EMC性能
不同频频率范围,样车的电场发射强度,不同频频率范围,样车的磁场发射强度。
6、电性能
整车电平衡及用电量,静态电流,线束系统与接地,控制器能耗,高压电性能。
扩展资料:
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即针对新能源汽车(BEV、REEV、PH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利用先进的总线解析和传感器技术,在室外实际道路和室内硬件台架环境中,根据国内外标准法规和其他测试规范,就其性能、策略、功能等进行测试和评价。
从车辆操作界面、人机交互和操作安全等方面分析对标车辆的特征及亮点,为车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控制策略对标分析提供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