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大煤炭运输船舶公司是哪家
俄罗斯MSCO签署北极地区最大散运项目
http://www.jctrans.com/ 2018-11-12 国际船舶网
导读: 俄罗斯最大的煤炭公司VostokCoal旗下的散运公司摩尔曼斯克航运(MSCO)日前宣布,与Sibanthracite Overseas AG达成协议,将进行北海航线为期5年的煤炭运输项目。
俄罗斯最大的煤炭公司VostokCoal旗下的散运公司摩尔曼斯克航运(MSCO)日前宣布,与Sibanthracite Overseas AG达成协议,将进行北海航线为期5年的煤炭运输项目。
MSCO表示,该项目将成为北极地区最大的散运项目之一,在泰米尔生产的优质无烟煤将从迪克森港运往欧洲。首批货物将于2019年运输。该项目将使用MSCO的大部分船舶。
据MSCO介绍,这批货物将由其强化冰级船舶提供运输服务。这批船舶可在整个北极地区全年工作。
MSCO表示,此次签署的协议是该公司向俄罗斯煤炭煤炭出口,北海航线货物周转,以及北极地区社会经济领域大型战略项目迈出的重要一步。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海运 航运 港口 集装箱 干散货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2018-11-12)·马士基抢占北极集装箱航运先机
(2018-11-12)·密谋大事?6大航运巨头最近动作频频
(2018-11-12)·正和兴港太仓海运日本航线首班货轮顺利首航
(2018-11-12)·中远海运集团与4家战略客户签署合作协议
(2018-11-12)·俄罗斯MSCO签署北极地区最大散运项目
最新资讯
海运拼箱:锦程物流网11月12日海运拼箱运价
海运整箱:锦程物流网11月12日海运整箱运价
空运运价:锦程物流网11月12日空运运价
海口开通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直航航线
哈牡高铁本月试运行预计于年末正式运营
防城港至东兴高铁项目征地有序推进建设工期3年
德国出口量意外下降
菲律宾进口激增贸易逆差加剧
人物采访 “三最”的目标,我们始终铭记 “三最”的目标,我们...
“客户的满意是我永恒的追求”。我们始终坚持“高新理念、高效运营、优质服... [详细]
抱团发展 谋求共赢 匠心独蕴 精致鹏通
热点专题 2018第九届全球物流企业发展峰会 2018第九届全球物流企...
2018第九届全球物流企业发展峰会于10月19日下午在重庆落下帷幕。会议为期三天,邀请了协会领导、重庆政府代表、... [详细]
上海港拥堵事件引全球..航运联盟动作频频
物流网评 海关改革月,报关报检2合1 海关改革月,报关报检...
8月1日起,全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实施整合申报,报关单、报检单将合并为一张报... [详细]
陷入被收购旋涡的赫伯... 数字化能够给航运业带...
物流工具
口岸杂费世界港口世界货币在线日历海关税率单位换算世界海关危品标志附加费用航运术语
图文天下
美大学生获朝释放画面曝光 已成植物人
美大学生获朝释放画面..中国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X射..
126.俄罗斯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几个世纪前,俄罗斯人即将煤炭用于生产和生活。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时期(1672~1725年)开展了煤田普查与勘探。此间俄罗斯在不同区域组织了地质考察队展开工作。
1721年发现了顿涅茨煤田,1722年发现了库兹涅茨煤田和莫斯科近郊煤田。几乎同时还发现了乌拉尔及其邻近地区的煤田。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在西伯利亚的西部和东部,以及在远东和库页岛上发现了煤田和煤炭资源。
19世纪中叶前,俄罗斯煤田的开发和煤炭工业的规模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为了满足社会对煤炭日益增长的需求,煤炭产量持续增加。1928年俄罗斯境内煤产量为1030万吨,至1940年已为7280万吨。
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年),俄罗斯的煤炭工业开始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至1945年俄罗斯的煤炭产量达到了1.05亿吨。
1950年前,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用截煤机和风镐取代手工劳动,在巷道掘进中用钻孔爆破技术取代手工劳动,并扩大了井下的电机车运输,1950年的煤炭产量为1.6亿吨。1951~1960年间开始在采煤工作中推广采煤机械化,1960年俄罗斯的煤产量为2.94亿吨。
1960年后,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特征是强化采掘作业,其基础是在矿井回采工作面中推广综合机组和在巷道掘进中推广联合掘进机,以及在露天采煤中采用国内外高效率技术。
1988年俄罗斯达到最高煤产量4.254亿吨,其中露天采煤量为2.286亿吨,占53.7%。综合机械化采煤量占81.8%,巷道掘进的机械化装载量占84%,其中50.9%为掘进机掘进。1988年后,由于矿工罢工,恶化了苏联各企事业之间的经济与业务联系,俄罗斯各地区的煤炭产量开始下降,1993年煤产量降到的3.059亿吨。上述原因只是暂时造成煤产量的下降,而致使俄罗斯煤产量下降的长期因素是:第一,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的恶化第二,大量减少新建采煤企业和现有采煤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大量减少新的技术装备和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显著下降。
1991~1992年,俄罗斯煤炭工业产量的下降是与原定计划一致的。1993年的计划采煤总量比1992年降低5.4%,其中井工采煤降低6%,露天采煤降低5%。但1993年实际产煤量比1992年下降9.4%,其中井工采煤量减少9.3%,露天采煤量减少9.5%。
1993年俄罗斯采煤企业采煤2.966亿吨。2000年后,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转好,煤炭年产量增长了11%,达到2.6亿吨。2002年,俄罗斯煤炭供应量为2.344亿吨。2006年俄罗斯煤炭产量达3.085亿吨,同比增加了2.8%。其中由于钢铁企业需求减少,炼焦煤产量下跌0.7%,达7030万吨。而动力煤产量有较大增长2006年俄罗斯出口煤炭8800万吨(2005年出口8020万吨)。俄统计局公布信息,2008年上半年,俄煤炭产量增长6.1%,达1.61亿吨。其中,6月份煤炭开采比上年同期增长5.5%,比当年5月减少0.9%。
预测显示,俄罗斯对煤炭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到2010年煤炭产量有望达到3.43亿吨,到2020年达到4.4亿吨,到2030年为5.25亿吨。
煤炭开采业在远东地区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为70.2%,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煤炭工业遍布远东地区。在滨海边疆区、萨哈共和国和马加丹州,煤炭产量占燃料动力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1.9%、81.6%和73.6%。采煤总量的80%集中在萨哈共和国(雅库特)、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在煤炭开采业中,远东煤炭、滨海煤炭、萨哈林煤炭、雅库特煤炭、东北煤炭等联合公司占有主要地位。还有3个规模不大的露天采煤场,其中两个在萨哈共和国,一个在堪察加州境内。阿穆尔州的滨海边疆区一些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后,储量已接近枯竭,导致远东煤炭产量在1988年达到顶峰后即开始下降。在远东地区,煤炭是发电站、锅炉及民用的主要燃料。在锅炉用燃料的需求量中煤炭占60%,而电站用煤占煤炭总需求量的70%以上。
127.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卢布大幅贬值。俄MDM银行创始人梅利尼琴科和波波夫借此机会大规模低价收购煤、铁、化工企业,从而构筑起MDM集团工业领域的两大支柱企业———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和欧化公司(化肥企业)。目前,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已成为全俄罗斯最大的煤炭企业,供应着全俄31%的煤炭市场和25%的煤炭出口。2006年公司产煤9000万吨,出口2400万吨。
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在远东年采煤能力为800万~1000万吨,主要由哈巴边疆区的乌尔加尔煤炭公司和滨海边疆区的滨海煤炭公司完成。此外,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还是远东多家电力能源企业的最大私人股东,持有滨海边疆区远东能源公司24.82%的股份、萨哈共和国雅库特能源公司25.48%的股份和南雅库特能源公司25.87%的股份。
自2005年起,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开始在哈巴边疆区瓦尼诺港穆奇卡湾实施大型煤炭码头项目。2008年3月,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出资8.4亿卢布收购了东方港20%的股份。
128.滨海煤炭公司
滨海煤炭公司2006年营业额15.5亿卢布,在远东煤炭企业中名列第三,在远东200强企业中位居第93位。截至2007年初公司资产29亿卢布,其中净资产26亿卢布。
公司年采煤能力300万~4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由下属的新矿井露天矿管理局完成,该管理局负责开发滨海边疆区的巴甫洛夫煤田(可采储量1.57亿吨)。此外,公司的东方矿井管理局每年有数十万吨的产量。
滨海煤炭公司同俄统一电力公司分别拥有滨海边疆区大型煤炭电力一体化企业卢泰克公司(全称为卢切格尔燃料能源综合体)43.7%和53.6%的股份。卢泰克公司成立于1997年,为卢切格尔煤炭公司(滨海煤炭全资子公司)和滨海国有地区发电站(远东能源公司子公司)合并的产物。主要开发卢切格尔露天煤矿,并利用自有煤炭进行发电。公司年采煤500万~600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约150万千瓦,供应滨海边疆区60%的电力。
129.乌尔加尔煤炭公司
西伯利亚煤炭公司自2004年开始收购乌尔加尔煤炭公司,目前持股74%。
乌尔加尔煤炭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哈巴区最大的采煤企业。公司2006年收入10亿卢布,在远东煤炭企业中名列第五,在远东2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2位。
乌尔加尔煤炭公司主要开发位于哈巴边疆区西北部上布列雅区的乌尔加尔煤田,该煤田可采储量1.63亿吨。公司年采煤能力200万~300万吨,煤炭产品主要用于供应哈巴、滨海边疆区的热电厂。
公司目前正在实施大规模扩建项目,计划在2008~2012年期间投资44.6亿卢布,到2012年之前将产量提高至每年700万吨。
130.萨哈林煤炭公司
贝加尔煤炭公司(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的前身)于2002年收购萨哈林煤炭公司80%的股份。
萨哈林煤炭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萨哈林州最大的煤炭生产供应商。公司年开采能力约100万吨,占全州煤产量一半以上,保障着萨哈林40%的煤炭供应并出口日韩。旗下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太阳封闭股份公司(开发太阳褐煤田,年产煤能力20万吨,主要供应南萨哈林斯克第一热电厂)、莱蒙托夫股份公司(开发莱蒙托夫煤田,年产煤能力66万吨,主要供应萨哈林国有地区电站)、中央股份公司(开发吉赫梅涅夫褐煤田)、罗帕塔股份公司、帕雅尔科夫煤炭股份公司、诺维科夫股份公司。
131.梅切尔公司
大型矿山冶金企业梅切尔公司(全称车里亚宾斯克钢铁集团)是全俄第五大钢铁生产商和第三大采煤企业,2008年公司市值178亿美元,其创始人和总经理伊戈尔·久津持有73%的股份。
梅切尔公司2007年煤产量2100万吨,主要由旗下的南库兹巴斯煤炭公司完成。2007年俄罗斯联邦资产基金会拍卖萨哈共和国两大煤炭企业———雅库特煤炭公司和埃里加煤炭公司股份,梅切尔公司在拍卖会上击败了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奥罗萨公司,以582亿卢布的出价收购两大企业,从而确立了在远东煤炭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基础设施方面,梅切尔公司持有远东重要港口———特西耶港97%的股份。波西耶特港年吞吐量150万吨,99%的货物为煤炭。
132.雅库特煤炭公司
雅库特煤炭公司组建于1966年,总部位于萨哈共和国涅隆格里市,是远东最大采煤企业和全俄最大的炼焦煤出口商。2006年公司收入160亿卢布,在远东200强企业中排名第四。截至2007年初公司总资产120亿卢布,其中净资产90亿卢布。
雅库特煤炭公司2007年采煤10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的煤炭产品出口亚太地区,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中国,目前正试销印度和巴西。俄国内主要用户为远东能源企业和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的冶金企业。
公司拥有3处煤田:涅隆格里、堪加拉斯和杰巴里基海斯克。3处煤田总储量达2亿吨,以炼焦煤为主,具有灰分低、含硫少、湿度适中、热量高等优良特性。
公司自2002年起进入私有化程序。2005年1月,梅切尔公司在拍卖会上斥资4.11亿美元收购雅库特煤炭25%的股份。2007年10月,梅切尔公司又将剩余的75%股份收至囊中。
133.埃里加煤炭公司
埃里加煤炭公司成立于1998年,拥有远东最大煤田———埃里加煤田西北区块的开发权。埃里加煤田位于萨哈共和国东南部,已探明炼焦煤和燃料煤总储量高达22亿吨,可供开采100年以上,对保障远东煤炭需求和对亚太能源出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公司制订了庞大的开发计划,拟到2020年将产煤能力提高至每年3000万吨,在萨哈共和国、阿穆尔州和哈巴边疆区铺设总长320千米的铁路,建设煤炭码头、选矿厂、热电站等设施。
埃里加煤炭公司原股东为萨哈共和国政府(持股39.4%)、俄罗斯铁路公司(持股29.5%)和东方建筑合同集团(持股28.8%)。在2007年的拍卖会上,梅切尔公司购得萨哈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铁路公司持有的总计68.86%的股份,成为公司最大股东。
134.涅柳恩格里煤炭公司
俄大型矿山冶金企业、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商之一欧亚控股集团于2003年创建涅隆格里煤炭公司,以开发萨哈共和国德尼索夫煤田的部分区块(储量6600万吨)。2005年,欧亚控股又出资3.3亿卢布为涅柳恩格里煤炭购得德尼索夫煤田东部区块的开发权,新购区块B+C1+C2炼焦煤储量高达1.9亿吨。公司自2004年起开发德尼索夫煤田,采、选矿项目总投资达2.4亿美元,目前煤炭年生产能力约300万吨。
2006年涅柳恩格里煤炭公司营业收入20亿卢布,在远东煤炭行业中排名第二位,在远东200强企业中排名第64位。截至2007年初公司资产48亿卢布,其中净资产10.5万卢布(公司注册资本10万卢布,欧亚控股集团主要以短期债务方式对其进行投资)。
135.阿穆尔煤炭公司
阿穆尔煤炭公司是俄罗斯煤炭公司在阿穆尔州的子公司,是阿穆尔州最大采煤企业。公司2006年采煤340万吨,营业额13.6亿卢布,在远东煤炭企业中名列第四位,在远东200强企业中排名第106位。
阿穆尔煤炭公司前身为远东煤炭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32年,是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采矿企业之一,主要开发阿穆尔州莱其哈煤田,1977年曾创下年采煤1400万吨的惊人纪录。2002年初远东煤炭公司开始私有化。2004年,俄罗斯煤炭公司通过子公司阿穆尔煤炭公司以1.8亿卢布收购远东煤炭公司全部股份。
136.艾莱尔股份有限公司
俄韩合资企业艾莱尔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后一家进入远东200强的煤炭企业。公司2006年营业额94亿卢布,在远东200强中排名第174位。
1993年,根据萨哈共和国总统尼古拉耶夫的命令,雅库特煤炭公司和韩国LG公司合资成立了艾莱尔公司。其中雅库特煤炭公司占股58.9%,LG占股34.2%,萨哈共和国资产关系部占股5.9%。自1995年艾莱尔公司相继开始开采楚尔马堪煤田的“伊纳格拉”、“东方”等区块。目前公司拥有煤炭储备约2000万吨,年采煤能力60万吨,出产煤炭中70%用于出口。
137.俄罗斯煤炭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俄罗斯煤炭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46.5%的储量在中部,即库兹巴斯煤田23%的储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尔斯克边疆区,几乎都是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82亿吨),罗斯托夫州(65亿吨)和伊尔库茨克州(55亿吨)。近日俄罗斯政府决定修建一条459千米长的连接库那金罗和克孜勒的“煤炭铁路通道”,以促进俄罗斯重要煤田的战略性发展,打通并建立一条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这条铁路和已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及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已经构成了一条连接亚太地区的运煤通道。铁路修成后,俄罗斯的煤矿便能源源不断地集中运送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煤炭贸易将更加繁荣,该地区的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俄罗斯艾利吉斯塔煤田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炼焦煤的煤田之一,现已探明该煤田储煤量大约为90亿吨。2008年产煤约60万吨,到2010年预计产煤300万吨。预计在4年之内,产煤量将达1350万吨。根据专家的估计,随着艾利吉斯塔煤田的发展和俄罗斯政府宏伟的煤炭铁路计划的实施,俄罗斯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炼焦煤出口国。
138.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煤炭工业
俄罗斯煤炭工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煤炭工业是俄燃料动力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煤炭的采掘量,1994年比1993年减少了3300万吨,下降了11%。例如,罗斯托夫煤炭综合体,在35个企业中有32个企业被迫减少采掘量。远东煤炭股份公司的采掘量减少了27%,萨哈林煤炭股份公司减少了25%,图拉煤炭联合公司减少了1/3。1997年全俄煤炭产量仅为23700万吨,同1994年相比,下降了11.1%,但是,露天产量却增长了61.6%。远东地区的煤炭产量下降幅度最大,1995年的煤炭产量仅为1990年的68%。
139.俄罗斯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
俄罗斯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井工矿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在降低。从1993年至2000年报废生产能力1.6亿吨,而同期投产的生产能力仅3450万吨同时矿山设备损坏程度达到75%。在大量关闭矿井后,对煤炭开采经费未能给予足够补充,使得地区性问题更加尖锐化。由于俄罗斯采矿运输设备老化,煤炭行业的生产潜力年年下降,工矿采矿设备的磨损率达78%,运输设备的磨损率达72%。露天矿采矿运输设备的磨损率达75%~80%,这种更换采矿工艺设备的趋势注定了非盈利矿井的比例由13%增加到22%,1995年在232个生产矿井中仅有16个矿是1970年以后投产的,却有146个矿是1970年以前投产的。1995年俄罗斯仅有15%的煤矿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外类似矿井的水平。俄罗斯大约20%的煤产量产自开采深度大于600米的矿井,80%的产量产自有煤气与瓦斯问题突出的矿井。必须指出,1993~1997年俄罗斯报废采煤生产能力约7800万吨,而投入的采煤生产能力仅为2760万吨。
140.俄罗斯对煤矿的技术改造
俄罗斯根据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在井工矿技术改造方面的建议,主要包括:
(1)在有发展前景的已改造的和较稳定的煤矿区必须改变开拓准备和生产工艺,以保证全面地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
(2)要研制和采用可自动控制某些工序的高效可靠的回采设备,这些设备可用于长250~350米的工作面,20~25千米长的采区,并且日产量为3000~10000吨
(3)采掘工作的集中化。对于年生产能力为150万~200万吨的矿井来说要改为一矿一个工作面的生产工艺,对于更大型的煤矿来说要一个水平一个面或一层煤一个面
(4)在有发展前途的煤矿和保证当地用煤的煤矿,为了开采某些区段,可采用最有发展前途的短壁和房柱式开采工艺,并采用美国和南非所使用的技术设备
(5)为了提高库兹巴斯普罗科彼耶夫斯克—基谢列夫地区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可采用水平分层固体充填开采工艺和水力开采工艺。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第三位。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
俄罗斯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长焰煤到褐煤,各类煤炭均有。其中炼焦煤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也全,可以满足钢铁工业之需。主要的炼焦煤产地有库兹巴斯,伯朝拉,南雅库特和伊尔库茨克火煤田。
俄罗斯煤炭资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欧洲部分储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储量在俄罗斯中部,即库兹巴斯煤田;23%的储量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尔斯克边区,几乎都是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82亿吨),罗斯托夫州(65亿吨)和伊尔库茨克州(55亿吨)。
目前煤炭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等几个大型地理经济区的主要燃料。这些经济区中的个别地区,像远东地区的滨海边区长期以来燃料供应短缺,致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对劳动力就业、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煤炭在这些地区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俄罗斯的地理经济区中仅有7个是煤炭产区,而有5个地区是煤炭主要消费地区。在7个煤炭产区中,像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3个地区实际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给。而其他4个地区,尤其是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需要一部分外运煤炭。这些地区所需的煤炭品种和质量,光靠自产煤量是不够的。因此,俄罗斯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煤炭产量,约4000万吨至5000万吨需要在各地区间相互调配,平均运距达1000公里,最长运距达3000公里。
二、俄煤炭工业现状
1、 俄煤炭工业改革以来的发展状况
俄罗斯煤炭工业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目前,政府资助煤炭工业的联邦预算已由国内总产值的1.4%降到0.13%,企业偿还亏损费用的比重以及与工会达成的税率协议条件执行结果下降了71.4%。近5年采煤工人月效率增长了75%,达到每月127吨,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33.3%。
从1993年起,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市场竞争就已形成,从而保证了有支付能力单位的需求。当时还出现了能够自筹资金的私营煤炭公司。目前的煤炭工业现有72个煤炭生产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个为联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个国营煤炭开采联合企业。
进入2000年后,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转好,使煤炭年产量增长了11%,达到2.6亿吨。同时,煤炭产品的现金结算量也增加了,降低了职工工资的拖欠。从整个煤炭系统来计算,煤炭开采已进入盈利阶段,尽管尚有近50%的公司亏损经营。
上述进展的取得是通过对企业结构的改革实现的,主要是关闭亏损的企业以及实现现有企业的集中化生产。自改革政策出台以来,共停止了170座亏损和特别危险的矿井的开采业务。现有矿井实际上已没有手工劳动的回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工作面的比重已达到95.2%。现在回采工作面的平均日产煤量已超过1200吨,比1993年提高了1.5倍。
目前,俄罗斯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井工矿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在降低。从1993年至2000年报废生产能力1.6亿吨,而同期投产的生产能力仅3450万吨;同时矿山设备损坏程度达到75%。在大量关闭矿井后,对煤炭开采款未能给予足够的补充,使得地区性问题更加尖锐化了。
2、 2002年俄罗斯煤炭工业数字
俄罗斯2002年煤炭总产量为2.534亿吨,其中俄罗斯联邦动力部所属煤矿产煤2.5亿吨,与 2001年同比减少1600万吨煤。所减少的煤炭发生在7个经济区中的5个。东西伯利亚是减产最多的地区,共少产煤炭1500万吨。增产地区为西西伯利亚和远东,分别增长煤炭410万吨和190万吨。
2002年,俄罗斯煤炭供应量为2.344亿吨,与2001年同比减少1760万吨。除了向较远的国外供煤量未减少外,所有市场部门的供煤指标均缩减了。这一年,按营业资料统计,俄罗斯煤炭出口总额为4100万吨,与2001年同比增加650万吨 。俄罗斯进口的煤炭量减少570万吨,总共进口煤炭2080万吨。2002年俄罗斯全部用户用煤 量(含进口煤量)为2.07亿吨,2001年为2.37亿吨。到2003年元月1日发电厂的煤炭库存量 为1740万吨,2002年同比为1910万吨,其中俄罗斯本国的煤炭为1510万吨。
在国内市场所有部门对煤炭需求量急剧减少的条件下,为了稳住煤炭产量,2002年多数煤炭公司采取了保持煤炭批发价格增长的措施。2002年12月烟煤动力公司煤炭价格平均增长率 与2001年12月同比为103~104%。
由于从事采煤的劳动人员减少以及与煤炭批发价(增长107%)相比开采成本超前增长达117%, 使整个部门出现生产亏损额上升。预计总的生产亏损额将达到25亿卢布。其中煤炭生产公司 达到12亿卢布。
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2002年第四季度煤炭生产和需求形势已开始稳定。根据季度总结资料 ,煤炭产量已超过2001年同比水平的150万吨,供给发电厂和出口的煤量已经增加。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工业很不发达,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仅占1/3,而工业部门结构中又以轻工业为主,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3。本来就十分落后的俄国工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战争的破坏,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战争结束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基础上,苏联通过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工业化的总路线的基础就是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这实际上就是偏重于甲类工业,即生产资料生产。 [1]
在这个方针影响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具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具体分为八大工业部门: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2]
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工业的特点是:重工业发展始终占优先地位,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生产集中程度很高,这是俄罗斯生产力布局政策的结果。在工业生产中,俄罗斯把工业部门分成几个综合体来进行计划和组织发展。这几种综合体是:燃料动力综合体、冶金综合体、机器制造综合体、化学森林综合体、建筑综合体、社会综合体和东部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为第一阶段,1994年7月起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阶段私有化时期,经济上彻底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并以国有企业为突破口,通过私有化形式开始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改造。这一阶段实行的是无偿私有化。外国投资者可以参加拍卖、竞卖和投资招标,以及购买私有化证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业企业,其中包括2万个大中企业已转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达75%;农业中私有化企业和个人副业产值已达86%;非国有制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达到4000万。从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阶段私有化计划。这一阶段私有化的特点是从无偿私有化转为有偿私有化,从追求政治目标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投资。 [4]
二、 主要工业部门
1.燃料动力工业
燃料动力工业是建立在俄罗斯本国资源基础上的强大工业部门,俄罗斯的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铀矿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处于前列。燃料动力工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之一,它包括电力工业和燃料工业。
俄罗斯电力工业由热电站、水电站和原子能电站三大系统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力工业的企业数在增加,发电量逐年减少。原子能电站的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间。热电站发电量的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水电站发电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业部门中,电力工业的盈利较高。
俄罗斯燃料工业分为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和煤炭工业。
(1)石油工业
苏联的石油开采重点由西部向东部转移,二次大战后由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转向伏尔加-乌拉尔地区,20世纪70年代又向东转移到西西伯利亚的秋明地区,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萨莫特洛尔油田。秋明地区的石油开采量占全俄总开采量的66%。
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于1995年9月,是国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苏联石油部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该公司1996年拥有石油储量为14.83亿吨,石油产量为1300万吨,石油加工量为450万吨。1995年时雇员人数是6.988万人。公司董事会由总裁董事长、国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长官共12人组成。俄罗斯石油公司设有8家石油生产公司、9家炼油厂、12家油品销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尔汉格尔斯克地质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⑵克拉斯诺达尔石油有机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于1950年,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现有雇员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润滑油厂(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于1925年,现有雇员366人。⑷捷尔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从事与热采有关的各项研究和试验。⑸共青城炼油厂(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于1950年,位于阿穆尔州共青城,现有雇员916人。⑹普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⑺斯塔夫罗波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⑻克拉斯诺达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⑼卡莱姆石油公司。⑽达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萨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气公司。⑿图阿普谢炼油厂。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还有一些对外合作机构,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国外勘探公司、油气计算中心。经营范围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藏普查、勘探、开发、运输及加工;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及其他产品生产;石油、石油产品及其他产品销售;投资活动(包括有价证券业务);对外经贸、进出口业务;完成联邦国家及地区消费者的订货。 [5]
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于1994年4月,经营范围是地球物理勘探、区域性勘探和详查、钻井、开发以及石油天然气供应。公司董事会由董事长、国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员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组成。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公司设有3家子公司:叶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于叶尼塞斯克;叶尼塞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 [6]
(2)天然气工业
全俄共有17个天然气开采区。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地,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92%。天然气工业相对比较稳定。天然气储量集中在乌拉尔的奥伦堡气田和西西伯利亚的马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麦德维热5个大气田。天然气开采工业集中程度高,85%的开采量是由3个大型企业进行的,它们的年开采量都在500亿立方米以上。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苏联解体后在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储量和开采量方面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气公司。年开采量在100亿~500亿立方米的企业有2个,年开采量在10亿~100亿立方米的企业有7个,而年开采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业有16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国内的天然气供应量已占俄罗斯能源总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欧的天然气年出口量约1200亿立方米,外汇收入超过150亿美元,它控制了24%的欧洲天然气市场。此外,向独联体国家每年约出口80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主要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还从事多种经营,包括旅游业、农业、航空以及通讯等业务。俄罗斯的气田和凝析气田均由该公司开采,其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95%以上。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完全实行垄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继承了苏联统一的供气系统,拥有21个天然气生产企业、9个研究所、6个工程局、6家服务公司,直属企业和子公司的职工总计36万人。苏联时期的统一供气系统十分庞大,包括200个气田和凝析气田;22.6万公里的输气干线;407座压气站,总安装功率达5900万千瓦;46座地下气库,总有效容量800亿立方米;4500个配气站;6家天然气加工厂。统一供气系统的调度中心在莫斯科。苏联解体后,统一供气系统照常运行,俄罗斯以外的有关设施,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租用。除独联体各国外,与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约70家公司进行合资经营。 [7]
(3)煤炭工业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第三位,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长焰煤到褐煤,各类煤炭均有。俄罗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矿区、欧洲东北部的伯朝拉煤矿区、东西伯利亚的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矿区和莫斯科郊区矿区。大型炼焦煤基地在库兹涅茨和伯朝拉。较大的露天煤矿基地有乌拉尔的科尔金诺、博戈斯洛斯克、沃尔昌斯克矿区;西伯利亚的坎斯克-阿钦斯克、伊尔库斯克和库兹涅茨克煤田;远东的莱奇哈、萨哈林。在煤炭工业中,大中型煤矿占优势地位。年开采量在10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6个;年产量在100万~500万吨的煤矿有14个;年产量在500万~1000万吨的煤矿有10个;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有9个。 [8]
俄罗斯煤炭资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煤炭产地与大量需求煤炭的工业地区相隔遥远,运输落后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工业的盈利率很低,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曾大力发展露天采煤。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露天采煤量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欧洲部分储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储量在俄罗斯中部,即库兹巴斯煤田;23%的储量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几乎都是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82亿吨),罗斯托夫州(65亿吨)和伊尔库茨克州(55亿吨)。
煤炭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等几个大型地理经济区的主要燃料。这些经济区中的个别地区,像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长期以来燃料供应短缺,致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对劳动力就业、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俄罗斯的地理经济区中仅有7个是煤炭产区,而有5个地区是煤炭主要消费地区。在7个煤炭产区中,像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3个地区实际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给。而其他4个地区,尤其是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需要一部分外运煤炭。这些地区所需的煤炭品种和质量,光靠自产煤量是不够的。因此,每年大约有1/4的煤炭产量,约4000万吨至5000万吨需要在各地区间相互调配,平均运距达1000公里,最长运距达3000公里。俄罗斯煤炭工业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从1993年起,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市场竞争就已形成,从而保证了有支付能力单位的需求。当时还出现了能够自筹资金的私营煤炭公司。
煤炭工业有72个煤炭生产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个为联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个国营煤炭开采联合企业。俄罗斯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井工矿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在降低。据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的数据,未来天然气的价格将不断上升,而煤炭企业经过重组以后,其生产费用会不断下降,因此各地区的煤价应当低于天然气价格。在现阶段,煤炭工业主要的改革任务是,根据增长的需求,制定煤炭工业发展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关闭严重亏损企业和解决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的由国家调控私人煤炭公司的灵活机制。俄罗斯有60%的煤产量来自私人煤炭公司,所以改革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有效地调节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因此,地下资源利用、确保煤炭稳定而充分供应、改进立法和规范权力范围,是国家调控的重点。根据条件修订现有的政策包括: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煤炭企业技术操作和设计定额。在要求俄罗斯动力部对煤炭工业加大调控力度方面包括:干部培训,实施部门和部门间科技发展纲要,支持和发展部门科学研究和设计制造院所的倡议。俄罗斯煤炭工业部门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提高煤炭生产潜力。根据俄罗斯2020年动力战略以及联邦“动力有效经济”的目标规划,到2005年煤炭产量应达到3亿吨,到2020年必须达到4.3亿吨。为完成发展规划所规定的总生产能力,到2005年以前,需投入资金671.4亿卢布(按2001年卢布比价计)。上述资金来源,既靠企业自有资金,又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总额494.2亿卢布,将主要来自企业自有资金(折旧提成和利润),以及来源于引资和银行贷款。
2.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铁矿,黑色冶金是工业的骨干部门。冶金工业分为两大门类: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大型冶金中心在西北区、中央区、乌拉尔、库兹巴斯、伏尔加沿岸和西西伯利亚。大型冶金企业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克里沃罗日、新利别茨克、西西伯利亚、切列波维茨、车里雅宾斯克等。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基地规模最大。在炼钢部门,生产工艺得到某些改进。黑色和有色冶金部门的产品盈利率和资产盈利率均高于整个工业。俄罗斯的有色金属工业有炼铝、镍、铅、锌、铜等工业。在安卡拉有大型炼铝厂。在有色冶金工业中,锡、锑、汞冶炼业不发达,俄罗斯是这些有色金属短缺的国家。
3.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
俄罗斯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布局也在由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俄罗斯的东部地区,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森林资源、食盐和磷灰石等,对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20世纪70~80年代,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起十几座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一般都在600万~1200万吨石油。全俄最大的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为2000万~2200万吨石油。俄罗斯的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分为5个部门:基础化学,产品主要是硫酸、纯碱、烧碱和化肥;化学纤维和纱线;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橡胶和轮胎工业。重点发展化肥、新型结构材料和化学纤维。
4.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
机器制造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它为工业本身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对国民经济的技术现代化起着关键的作用。苏联长期以来一直以超越整个工业部门的速度发展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俄罗斯机器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生产高度集中,并且具有高度垄断性。据官方统计,在整个工业中垄断企业有420个,其中256个在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生产与军事化密切相关,有80%的机器制造企业与军工生产相关。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部门的企业数增加很快。机器制造业的分部门主要为:重型动力和运输机器制造业;电机工业;机床制造和工具工业;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制造业;汽车工业;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制造;家电工业。在整个机器制造业中,俄罗斯把机床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制造业、电机工业和电子工业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部门。俄罗斯消费市场最为畅销的家电产品主要有四类,即电视机、冰箱、录像机和洗衣机。
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俄罗斯家电工业一直处境艰难。从内部因素看,由于资金短缺,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自产家电的综合竞争力弱,在质量、性能、外观上远远落后于同类进口产品。从外部条件看,在实行外贸自由化的同时,政府未采取必要的民族工业保护措施,国外家电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致使本国家电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比较知名的电视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并拥有一批小有影响的国产品牌。例如,莫斯科市《红宝石电视机厂》的“Рубин”;沃龙涅什地区《电信股份公司》的“Рекорд”;圣彼得堡市《彩虹股份公司》的“Радуга”;诺夫哥罗德地区《量子联合生产公司》的“Садко”等。这些品牌电视机一般采用世界流行款式和设计,引进外国的主要部件在俄罗斯进行组装,技术性能和外观造型上均有了很大改观,价格水平也基本与国外同类产品持平。洗衣机生产厂家也基本分布在欧洲部分,例如,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斯维尔德洛夫生产联合公司》、别尔哥罗德州的《斯塔尔奥斯科尔工厂》和基洛夫市的《维斯塔股份公司》。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国产洗衣机品牌有“Вятка-Алена”、“Ока-9”、“Фея”、“Малютка”和“Сибирь”等,以手动、小容量、软塑机壳为主,而半自动、全自动机型比重不足10%。由于价格、性能和质量等原因,这些机器的主要用户是低收入阶层。莫斯科市的大部分俄产洗衣机的平均价格约在30-100美元之间。冰箱企业主要有莫斯科市的《吉尔股份公司》、斯摩棱斯克市的《艾斯别尔戈股份公司》、奥伦堡州的《奥尔斯克机械厂》、利佩茨克地区的《利佩茨克钢铁企业》等。市场上能见到的国产冰箱品牌有“Stinol”、“Зил”、“Саратов”、“Смоленск”、“Орск”和“Ока”等,其售价大致在80~140美元之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俄罗斯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制度,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安全要求,是否持有相应的商检证明。俄罗斯每年都对进口税率进行较大幅度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家电进口税率呈明显攀升趋势。
5.建筑材料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之一。各地区都拥有生产建筑材料的原料,建筑材料工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中央区、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建筑材料工业的下属分部门有:水泥工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件工业、墙材料工业、建筑陶器工业、聚合原料制造的建筑材料、非矿物建筑材料工业和玻璃工业。在水泥生产行业,小企业(年平均生产能力在50万吨以下)较多,有27个,它们占本行业企业数的48%,而生产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13%。大型企业(年平均生产能力在200万吨以上)有10个,占这一行业企业数的17.8%,生产的水泥占总产量的43%。“斯巴斯克水泥厂”是俄罗斯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其他大型水泥厂还有:“矿山工厂水泥厂”、“舒罗夫斯基水泥厂”、“沃尔斯基水泥厂”等。
6.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这一部门也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部门的企业数逐年增加,在私有化过程中,企业数大量增加。这一部门在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4.3%,仅高于轻工业所占的2.5%。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分部门有:森林采伐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和纸浆造纸工业。俄罗斯现有家具生产企业约3500家,其中550家大型企业的产值约占整个国内家具工业产值的80%。本国家具企业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家具生产设备和国内紧缺配件的进口关税偏高,妨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一些国产和进口家具原材料以及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接近进口产品,从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7.轻工业
轻工业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速度缓慢,设备陈旧落后。轻工业部门多为中小企业。轻工业部门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份额最小,在各工业部门中仅占2.5%。轻工业部门分为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皮毛和制鞋工业。据预测2010年俄罗斯轻纺行业发展目标主要是将国产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提高到55%。俄罗斯轻工业有能力在亚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纤面料市场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但服装、针织面料和鞋等产品落后于国外。在国外市场,俄罗斯出口产品主要是匹布。
8.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粮食食品制造业、肉类食品制造业、奶类食品制造业、鱼类制品工业、砂糖和糖果制造业、各种饮料制造业、制油和制盐业等。俄罗斯的面粉工业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区、北高加索区和中央黑土区等粮食主要产区,主要的面粉工业中心有萨拉托夫、车里雅宾斯克和奥伦堡等。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北高加索区、中央黑土区、伏尔加河流域区等向日葵主要生产地区。罐头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中央黑土区、北高加索区等地。其中,水果蔬菜罐头工业集中在北高加索区,肉奶罐头工业集中在西北区、加里宁格勒州、中央区、西伯利亚区等地,鱼罐头工业主要集中在渔业发达的远东区、北方区和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除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设有专门的糖果点心加工企业外,一般的面粉、粮食加工企业也生产糖果糕点。俄罗斯的肉类制品加工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北高加索区、伏尔加河流域区、西西伯利亚区,这些地区约占俄罗斯肉类生产的半数以上。莫斯科、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的肉类加工中心,其加工能力大大超过本地区的原料供应能力,因此,不得不依靠远距离调运牲畜。俄罗斯的制糖工业主要分布在甜菜主要产地北高加索区以及中央黑土区和中央区,主要的制糖中心有沃罗涅日、图拉等。
[1]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集中了苏联纺织工业1/2以上,机械工业1/5。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是苏联重要的加工工业区,精密机械制造、机电、化学和有色冶金等部门均较发达。北方区木材采伐、锯木制材、经济用材运出量和制浆造纸工业均居苏联的首位。乌拉尔区的采煤业居苏联第二位。
[2] 俄罗斯东部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面积为1276.5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领土面积的2/3以上。近年来东部的地位越来越高。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联邦,东西两大部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欧洲部分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产值占全俄罗斯的3/4以上。可是,欧洲部分因其资源有限,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东部地区却拥有各种各样蕴藏量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里的工业基础薄弱,部门单一,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种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状况,俄罗斯实行了工业东移政策,称之为“纲领性政策”。俄罗斯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增强。东部地区在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保障出口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将是“亚太时代”的21世纪,俄罗斯更为重视其东方的发展。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3] 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4] 崔启明:《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载于《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1期。
[5]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sygfgs.htm.
[6]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dxblysytrqgfgs.htm.
[7]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trqgygfgs.htm.
[8] 参见 欧亚研究网。
据央视新闻消息,从当地时间11日开始,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正式生效。
今年4月,欧盟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煤炭禁运。欧盟最初提出给成员国90天过渡期,在德国等国要求下延长至120天。这意味着,过渡期已于当地时间8月10日午夜期满结束,禁运从11日开始正式生效。对俄煤炭禁运是欧盟第五轮对俄制裁系列措施之一,也是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
据悉,2021年欧盟进口煤炭约1.1亿吨,其中约5100万吨进口自俄罗斯。欧盟每年进口的煤炭45%来自俄罗斯,总值大约40亿欧元。
相比于石油和天然气,欧盟进口的俄产煤炭金额低得多。目前,欧盟正加大力度从南非等国采购煤炭,希望弥补市场空缺。不过,欧盟内部普遍认为,尽管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煤炭,但成本将上涨;对俄煤炭禁运还意味着欧盟地区将面对电价上涨。
全球煤炭消费有望增至80亿吨,持平历史纪录
在俄罗斯能源遭到欧美日等国的抵制后,全球对煤炭和天然气的争夺日趋激烈,发电企业也在积极囤积燃料,全球煤炭消费增加。
数据显示,7月俄罗斯海运煤出口量环比下降6.19%,同比下降3.14%。其中向欧洲、韩国等地出口量均明显下降,向中国出口量同比增加14.65%,占比32%。已有印尼出口商开始向欧洲发运煤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买家均对印尼煤有采购意向。
随着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欧洲积极从全球各地采购煤炭来取代俄煤进口,需求激增推动欧洲煤炭市场价格一路上行。截至7月末,欧洲ARA港动力煤现货价/澳洲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分别为362美元/吨和421美元/吨,相比年初分别上涨142%和141%。
开源证券表示,欧盟对俄煤禁令即将生效,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进口的缩减也正逐步实施,油气替代性需求也转向煤炭,海外煤价或将被继续推升。
国泰君安也认为国际煤价或将再度上行。其表示,减排大背景下全球多年缺乏煤炭资本开支,能源制裁使本就偏紧的供需雪上加霜。测算替代叠加转移需求有望提高全球煤炭消费量的2.5%,除中国市场外有5.5%的提升。
近期,国际能源署在《7月煤炭市场报告》中称,根据目前的经济和市场趋势,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将在2021年增长6%的基础上继续增长0.7%,届时全球煤炭消费量将达到80亿吨,与2013年创下的年度纪录相当。
煤炭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高增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家煤炭上市公司预告或公告中报业绩。以区间中值计算,17股净利润同比翻倍,占比近六成。
在4家千亿市值巨头中,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在去年同期净利润超60亿元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近200%;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4家上市公司均在业绩预告中提及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此外,山煤国际、冀中能源、神火股份等一众百亿市值煤炭股,均有净利润同比增逾200%的亮眼表现。
七月以来,煤炭股跌多涨少。华阳股份涨幅居首,累计上涨37.68%;其后神火股份、国际实业双双涨逾20%。19股跌超5%,靖远煤电、兰花科创、昊华能源、晋控煤业、山煤国际累计跌幅均在10%以上。
机构关注度方面,7股评级机构逾10家,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评级机构逾15家。
数据宝统计,多家煤炭上市公司具备欧洲出口业务。山煤国际拥有煤炭进出口专营权,公司主要产品为原煤及洗精煤,主要用于配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安泰集团涉及欧洲市场以出口西欧地区为主,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独立焦化龙头企业山西焦化其主产品冶金焦炭出口国为德国、荷兰等。(数据宝 张智博)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世界煤炭可开采量最大的10个煤矿
1 美国罗切斯特煤矿(North Antelope Rochelle)
位于怀俄明州粉河盆地的罗切斯特煤矿是目前世界上可开采量最大的煤矿,属于露天矿。据估计,到2012年12月为止,该矿可采煤炭超过23亿吨,由皮博迪能源公司所有。
罗切斯特煤矿所产的煤被称为美国最清洁的煤,煤炭的平均热量为每磅8800英热单位,而硫分含量低于0.2%。
2 中国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哈尔乌素煤矿是世界第二大煤矿,预计可开采量超过17亿吨。
哈尔乌素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东部,占地62平方千米,由神华集团所有。
哈尔乌素煤矿的原煤年产能约为2000万吨,可采年限为75年。
3 中国黑岱沟露天煤矿
黑岱沟煤矿也是一个露天矿,该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煤田中部,隶属于神华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设计开采范围为42.36平方千米,可采原煤储量14.98亿吨,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服务年限75年。
4 莫桑比克莫阿蒂泽煤矿(Moatize)
莫阿蒂泽煤矿位于莫桑比克的太特省,是目前世界第四大煤矿。截至2012年12月,预计可采煤炭储量接近15亿吨。
该煤炭隶属于巴西矿产公司淡水河谷。2011年7月开始产煤。
莫阿蒂泽煤矿的设计年产能为1100万吨,包括850万吨炼焦煤和250万吨动力煤,不过要到2015年,才能达到设计年产能。
5 美国黑雷露天煤矿(Black Thunder)
黑雷露天煤矿位于怀俄明州粉河盆地。该露天矿设计开采范围为144.5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12月,该矿预计可采煤炭储量为14.7亿吨,隶属于阿奇煤炭公司。
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该矿至少可以服役至2021年。
6 澳大利亚风景煤矿(Peak Downs)
风景煤矿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部的博文盆地。截至2013年6月,该矿可采煤炭储量为10.6亿吨。
风景煤矿隶属于必和必拓三菱联合集团,是一个露天矿,1972年开始产煤。
风景煤矿生产的煤炭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输到海伊岬煤炭码头,然后通过海运的方式销售到世界各地。
7 澳大利亚太亚瑟煤矿(Mt Arthur)
太亚瑟煤矿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猎人谷地区。截至2013年6月,该矿可采煤炭储量为10.49亿吨(其中5.85亿吨已证实,4.64亿吨待证实)。
该煤矿隶属于必和必拓集团,于1968年开始产煤。
8 美国科巴洛煤矿(Coballo)
科巴洛煤矿位于怀俄明州粉河盆地。截至2012年12月,该矿的可开采煤炭储量为8.52亿吨。
科巴洛煤矿由皮博迪能源公司所有,自1978年开始产煤。该矿是一个露天矿,有两个煤层。
9 俄罗斯拉斯帕达斯卡雅煤矿
拉斯帕达斯卡雅煤矿位于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矿,预计可采煤炭储量为7.82亿吨。
拉斯帕达斯卡雅煤矿有两个井工矿和一个露天矿。该煤矿隶属于拉斯帕达斯卡雅公司,于1970年开始产煤,所产煤炭全部为炼焦煤。
10 哥伦比亚塞雷洪煤矿(Cerrejon)
位于哥伦比亚瓜希拉半岛的塞雷洪煤矿是世界第十大煤矿。截至2013年6月,该矿预计可采煤炭储量为7.54亿吨(其中6.61亿吨已证实,9320万吨待证实)。
塞雷洪煤矿由英美资源集团、必和必拓集团和嘉能可斯特拉塔公司联合所有,各占33.3%的股份。该矿是一个露天矿,1985年开始产煤。
俄罗斯金融的优势及劣势
话说,自从乌克兰危机以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急转直下,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罗斯采取了苏联解体以后最狠的制裁,即便是有心里准备,俄罗斯的经济还是受到极大影响,卢布创纪录贬值,此后五年GDP平均增长只有1.2%,其中2015年更是负增长。
这一次俄罗斯真正意识到了经济、金融制裁带来的危害,因此这些年来除了增加自己的金融硬实力(外汇储备提高到了6300亿美元水平,占2021年GDP36%)以外,就是改变过度依赖欧洲的经济模式,因此在能源、金属、农场各类大宗商品领域加大与东方的接触,尤其是中国,现如今已经是我国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国。
但是要论到最狠的,而且是最直接的,就是“去美元化”,要知道在以前俄罗斯的经济几乎与美元密不可分,因此在克里米亚危机来临以后俄罗斯被全方位重创,要不是本世纪以来十几年的底子在,早就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了。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俄罗斯政府“去美元化”比较成功,美债只剩24亿美元,相比于2013年底的1386亿美元缩减了近58倍,最终结果是俄罗斯央行的资产结构中美元从排名第一到现在的第三,不及欧元和黄金。
为了避免“去美元化”风险,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前年的时候非美元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50%,其中欧元和人民币是俄罗斯的首要选择。
不过在整个俄罗斯的银行系统中,美元资产的比例还是很大的,根据俄央行的数据,对外资产和负债中有1700亿美元是以美元持有了,虽然相比于2002年八成和2014年的七成已经少了很多,但这个规模还是不小的。
这里主要是俄民众和企业为了海外业务或突发情况而存储的,例如许多俄罗斯人喜欢将美元与其他货币一起持有,以对冲卢布贬值或通胀上升。
再看乌克兰危机
自从去年美国渲染乌克兰危机以后,俄罗斯再度面临制裁的风险,现如今俄罗斯已经先发制人,美国随机也宣布了制裁措施并计划再度扩大,于俄罗斯而言其他方面的制裁相对好过一些,但金融制裁必然会更加头疼。
我们先看一下美国国会为俄罗斯准备的“菜单”:
Ⅰ. 对俄罗斯金融机构的制裁。至少选择三家俄罗斯金融机构为对象,并且主要目标是俄罗斯政府拥有或运营的银行。
Ⅱ. 对俄罗斯采掘业的制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生产;煤炭开采、开采和生产;矿物提取和加工。不过鉴于拜登政府对这种可能扰乱全球能源供应的全面制裁表示担忧,这项规定可能会被修订。
Ⅲ. 对俄罗斯领导人的制裁。包括俄总统和总理在内的12名官员以及其他高级武装部队和政府官员,制裁包括银行资产、签证禁令等。
Ⅳ. 与俄罗斯债务有关的禁令。禁止美国人在俄罗斯主权债务中的所有交易,包括俄罗斯政府的债券。此外,美政府处理俄罗斯政府“拥有或控制的不少于10家实体”债务的非美国人士的银行资产和旅行禁令。
Ⅴ. 关于向受制裁的俄罗斯金融机构提供专门金融信息服务的制裁。阻止俄罗斯金融机构使用SWIFT消息系统,甚至将受制裁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消息系统中删除。
Ⅵ. 对北溪-2管道的制裁。对参与北溪-2管道规划、建设或运营的人员或后续实体实施资产冻结和旅行禁令。
从美国上的这么多“菜”来看,俄罗斯经济命脉——资源受到重创的概率不大,石油、天然气、煤炭以至于铝、铜、钴等其他资源类商品,美国不可能下狠手,因为欧洲肯定不同意。
石油天然气自不必多说,就说煤炭,尽管现在欧盟在逐渐淘汰,但需要的时间至少也在10年往上,而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几乎所有的低硫含量 PCI(喷煤)和 60% 的高能动力煤。
美国肯定是取代不了,因为质量太差,而且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环境污染,澳大利亚也不行,PCI基本供应不了。
俄罗斯面对金融制裁的手段
危机当下,俄罗斯财政部表态说如果美国打击俄罗斯金融业,俄将确保包括外币在内的所有银行负债都能得到兑现。此外,为应对美国官员几年前首次提出的对美元交易可能实施的制裁,俄罗斯的顶级银行互相之间开设了代理账户,允许在国内转移美元,只要有一家主要银行不受制裁影响即可。
金融制裁来临,俄罗斯的6300亿美元足以应对国内银行资产问题,但是卢布贬值压力又来了,外汇储备还要继续消耗。
想当初2014年俄罗斯花了800多亿美元才让卢布汇率稳定下来,即便如此还是贬值了134%,现在通胀问题还没有解决,再来一次卢布大贬值,俄罗斯国内经济肯定扛不住。
要知道去年大宗商品涨价,俄罗斯即便盆满钵满财政盈余也只有67亿美元,要知道俄罗斯近十年来,只有2018-2021这四年有财政盈余,所以这些钱肯定不够稳定经济,只能发债应对,但是风险如此高的情况下俄罗斯债券恐怕无人问津。
所以,如果美国金融全方位制裁来临,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可能要腰斩才能勉强守得住,更何况即便在资源方面美国、欧盟不会乱来,但不代表不出牌,所以今年俄罗斯的出口创收很可能达不到2021年的水平。
最终结果,大概率风险——卢布贬值继续,可能再出现 历史 新低,突破100有可能,但幅度不会过大,俄罗斯多年积累的财富(外储)会被大幅度消耗。
再看中国
众所周知,在2月冬奥会开幕之前,俄罗斯来了趟北京,然后与中国签了个近1200亿美元的大单,并且是非美元结算。
并且就在上周五俄罗斯能源部长对外称,要与中国签一个煤炭供应合同,规模为1亿吨,虽然现在没有完全落地,但是结算货币大概率是人民币,既能获取外汇收益,同时也增加了人民币在俄罗斯的资产占比。
目前看来,俄罗斯已经多渠道发力,资源类产品完全向中国倾斜,这是最稳的操作。
另外一方面,在俄罗斯面临被SWIFT排除在外的风险越来越大时,加大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合作能够进一步降低经济风险,毕竟自己搞的支付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对接和认可,只有和我国联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结算难题。
尽管昨夜惊魂,美国已经出拳,但是欧盟还没有,毕竟顾虑较多,但是欧洲的英国肯定会跟随,因此俄罗斯要顶住各种制裁,必须要有硬实力,说白就是钱,最多最稳最长的来源只有向中国靠拢。
暂时没有正式开采的。
中国能源巨头神华集团昨天(2014年4月7日)与蒙古方面签署了一条跨境铁路的建设协议。这条铁路虽然只有18公里,但它将把蒙古境内的世界最大未开采煤矿接入中国铁路网。这意味着神华集团对该煤矿10余年的追逐获得重要进展,也是中国煤企海外布局的重要一步。
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铁路将连通蒙古塔本陶勒盖煤矿和中国包头
中蒙签署跨境铁路协议
嘎舒苏海图中蒙合资铁路公司协议7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签署。两国将修建中国甘其毛都至蒙古国嘎舒苏海图18公里口岸铁路,世界最大的未开采塔本陶勒盖煤矿向中国出口将更为便捷。
合资公司由中国神华、蒙古国额尔德斯-塔本陶勒盖公司(ETT公司)、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ER公司)以及塔本陶勒盖公司(TT公司)共同出资,神华占49%,其他三家蒙古国公司占51%。2013年10月,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6个月后协议得以签署。
额尔德斯-塔本陶勒盖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段铁路有助于降低煤炭运输成本,由现在的每吨8美元降至2美元。神华总裁凌文说,借助跨境铁路,蒙古国煤炭运往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将更为快捷。
神华已追逐蒙古煤矿10余年
蒙古塔本陶勒盖煤矿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未开采煤矿,探明储量约64亿吨,主要为钢铁冶炼所需的焦煤。其距离中国边境约270公里,也是全球剩余不多的与中国邻近的大型优质焦煤资源之一。
中国神华集团对本陶勒盖煤矿开发权的竞争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2011年,神华集团曾和俄罗斯、日韩等多方竞标蒙古国内的塔本陶勒盖煤矿项目西部Tsankhi区块开发权,不过因蒙古国内态度变化等原因,神华集团意愿落空。
此后,神华集团转而寻求与蒙古国内煤炭企业合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官方网站2013年11月1日发布的消息显示,神华集团已经与蒙古国企业签署 (铁路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和促进煤炭贸易谅解备忘录。
与神华建立合作关系的3家蒙古企业即为前面提到的蒙古国额尔登塔本陶勒盖公司、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塔本陶勒盖公司。
扩展资料
塔本陶勒盖煤矿,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位于蒙古国,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400平方公里,煤层厚度190米,共16层,该煤矿属优质炼焦用煤,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上的紧缺煤种。初步探明的焦煤储量约为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动力煤46亿吨,价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
中国并不缺少煤炭资源,但由于炼焦的质量差别很大,尤其在优质焦煤这块,中国仍然依赖进口。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曾是中国的焦煤主要进口来源,2009年,澳大利亚所产焦煤高达中国进口焦煤市场的67%,随着蒙古国的煤炭开发力度加强,中国从该国的焦煤进口量也逐年加大。
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焦煤进口来源国,中国去年前11个月从蒙古进口炼焦煤1677.8万吨,占同期总进口量的36%。中国焦煤每年消费5亿吨,2011年进口4465万吨,2012年前11个月4597万吨。陶勒盖主要项目还处在建设期,去年向中国出口的焦煤量约200万吨,所占比重并不大。
参考资料来源:塔本陶勒盖煤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