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如何让植物变成煤炭

热情的西装
含糊的蜜粉
2023-02-02 16:08:37

植物是怎么变成煤炭的?

最佳答案
落寞的宝马
高贵的煎蛋
2025-07-18 20:54:07

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苏铁、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抚顺和云南的小龙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和原始的被子植物。

在地质历史上,沼泽森林覆盖了大片土地,包括菌类、蕨类、灌木、乔木等植物。但在不同时代海平面常有变化。当水面升高时,植物因被淹而死亡。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积物覆盖而不透氧气,植物就不会被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地层。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环境中,这一有机层最后会转变为煤层。因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

煤炭

最新回答
单薄的大树
妩媚的白羊
2025-07-18 20:54:07

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长满了各种高达的树木(可高达30米以上)。当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被水淹没了,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渐渐形成了泥炭层,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 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泥炭层受到地热的作用变成了褐煤。 褐煤进一步变化,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

苗条的人生
柔弱的往事
2025-07-18 20:54:07
你好,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堆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请采纳

雪白的钢笔
小巧的航空
2025-07-18 20:54:07

原来,在地质历史期间,某些时期的环境对煤的形成非常有利。在这些时期中,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地面到处繁殖着茂密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水草以及浮游生物等等。由于后来的地壳变动,这些植物就一批一批地被埋在地面的低凹地区、沼泽或海洋的边缘地带。这些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长期地受着压力、地心热力细菌的作用,原来所含的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挥发物质等都慢慢地跑掉了,所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炭”(这种作用一般称为“碳化作用”)。这样就最先形成泥炭,随后泥炭被埋藏得越来越深,受到压力和温度的作用,碳质的比例继续增高,就逐渐变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简单的说来,煤就是经过这样的碳化作用以及凝胶作用变来的。

由于各地地壳运动特点不同,有的地区地壳下降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大体相当,保持均衡,就可能形成较厚的煤层;有的地方地壳沉降速度变化很大;则可能形成许多薄的煤层。可见,煤的成因还和一个煤矿的煤层厚薄、煤层多少有关系呢!

煤形成以后,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还继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变动和变化。如地壳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被掩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去了,因此至今还沉睡在地下未被人们发现;而另一些煤层埋藏得比较浅,而且经过后来的风化、侵蚀作用而露出地表,我们根据这些露出在地表的“煤苗子”,就比较容易找到煤矿。

煤既是动力燃料,又是化工和制焦炼铁的原料,素有“工业粮食”之称。众所周知,工业界和民间常用煤做燃料以获取热量或提供动力,世界历史上,揭开工业文明篇章的瓦特蒸汽机就是由煤驱动的。此外,还可把燃煤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而长途输运,火力发电占我国电力结构的比重很大,也是世界电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和西南。北方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河南、河北、山东、苏北、两淮、东北、宁夏。其中华北各区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山西省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3,号称我国的“煤海”。江南八省区的煤炭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很少一部分。

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他各省区都有煤炭分布,因而各地均有煤矿。目前我国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煤矿主要是: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辽宁的抚顺、阜新,河北的开滦、峰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南的平顶山,安徽的淮北、淮南,江苏的徐州等12个煤炭基地,它们全都分布在北方。

快乐的电话
小巧的彩虹
2025-07-18 20:54:07
植物变成煤,得深埋地下还得达到一定厚度千万年,才可能形成煤!要现在埋了我们都看不到!但要变成炭呢?一会功夫,点着了的都成了炭!当然变成煤还是有种最简捷办法,变成钱或直接找煤老板倒一下!

单身的面包
谦让的咖啡
2025-07-18 20:54:07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冰川过程可能有助于成煤植物遗体汇集和保存。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搞怪的山水
犹豫的书本
2025-07-18 20:54:07
植物→泥炭(腐泥)→褐煤→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两个阶段 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植物→泥炭(腐泥) 煤化作用 成岩作用:泥炭→褐煤; 变质作用:褐煤→烟煤、无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