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060年在我国全面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生活将
碳中和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如下:
交通出行方面:
地面交通:交通产业整体重构,所有的燃油汽车将全部退出,道路上100%都为新能源汽车。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全面普及,城市道路不再拥挤,交通效率达到最优。
航空航运:全面使用氢能和生物质能,替代现有化石燃料。
生态环境方面: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雾霾不再肆虐。
植被覆盖:森林碳汇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最大可达到28%。
环保制度:环保政策趋于更为严格,企业环保合规成本高。
生物多样性: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投资就业方面:
产业变革:落后产能退出,污染严重的碳密集型产业不复存在,低碳产业蓬勃发展。
投资偏好:大量投资从化石燃料密集型资产转向可再生能源相关资产,技术创新投资比重提升。
就业机会: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机会大量涌现,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人数将超过1000万。
能源结构方面:
能源结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将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预计未来化石能源占比仅9%。
能源消费:各行业电气化率达到最高,用清洁的电满足自身能源需求。
能源需求:随着能源结构改变,我国将不再严重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进口,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彻底提升。
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氢燃料被业界称为“终极能源”,具有环保性能佳、转化效率高、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近段时间来,“碳中和”概念板块聚集了持续的关注度。从钢铁、有色、水泥到环保,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焦点。
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在推进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电力、工业、交通和重点制造业的国企、央企是落实减排的主力军,而互联网巨头们也不可或缺。
双碳目标:
双碳目标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指的是: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节能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包括提高能效和减少能源需求。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可有效减少碳排放。低碳能源主要是天然气,非碳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降低高碳能源和碳排放的主力。
我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短线机会的把握上,部分电力股冲得太猛了,一时半会不好下手,现在的主力都是这个手法,直接高举高打,低位不给你从容上车的机会,拉高之后逼迫让你追高,一旦追高的人多了,就开始割韭菜。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本质需求。我国发展依赖国外石化能源,必须解决掐脖子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绿色能源。新能源 汽车 替代燃油车;扶持太阳能、水电、风电、核电占发电量的比重;淘汰高能耗落后产能,发展新基建;走螺旋式提升、绿色低碳环保高质量发展道路。
接下来的机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少量滞涨个股可能会被资金发掘,有交易性机会,选股有难度,原则上还是从滞涨的个股选择,二是短线急跌回调的再涨机会,部分强势股出现一旦出现急跌,就会产生交易性机会。
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成难度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是气候变化成为主流科学界的共识,更是大国担当的庄严承诺。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首先,欧盟CO2排放达峰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中国CO2排放达峰时间表是人为设定的。欧盟大部分国家是在90年代初,甚至有些国家是在70年代后期或80年代时就已达峰,平均达峰时间是在90年代,并且是通过事后计算才知道的。达峰后,欧盟的CO2排放有漫长的平台期,是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0年左右,接近20多年。
有些国家的平台期达到30年,之后才开始快速下降,这一趋势下欧盟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CO2排放达峰时间表是人为设定的,目前CO2排放仍在爬坡,没有看到峰顶。
各地对达峰概念的理解不一,现在仍处于研究阶段,很多地方把达峰安排为努力爬坡,而不是尽早达峰,尽可能把排放量基础做大,利用所谓的发展空间。显然我国CO2达峰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其次,在碳中和问题上,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和达峰时间间隔约为65-70年,个别国家是80年左右,而我们只有约30多年的时间。达峰后,我们几乎没有平台缓冲期,就要快速下降。
如:五中全会确定了2030年前CO2排放达峰,2035年就需要稳中有降,2035年到2060年只剩25年,要在这25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我们没有平台期的缓冲就需要下降,而且是快速下降。在缺乏足够时间的条件下我们如何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未来应该考虑的重要话题。
第三,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相比,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7%,是所有工业大国中最高的。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石油高30%,比天然气高70%,能源系统产生的碳排放71.7%来自煤炭使用。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付出艰苦努力。
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路径。据测算,2060年实现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需要将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控制在40.2亿吨以内。因此,2021年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风电、光伏和核电在电力装机和发电量中的合计占比有望逐年提高。
根据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测算,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和核电的合计发电量占比将超过26%。另外,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占总发电装机量比重将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