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逊克县穷吗

昏睡的汉堡
心灵美的丝袜
2023-02-02 14:42:23

逊克县穷吗

最佳答案
笑点低的发箍
无奈的花瓣
2025-07-15 23:58:34

逊克县不穷,下面是逊克县的经济发展介绍:

2020年,逊克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8亿元,较2015年增加11.7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万元,增加1.6万元,年均增长8.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2015年增长71.7%,年均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年均增长4.0%。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23.9%,年均增长2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0%,年均增长4.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万元、1.8万元,较2015年增加0.7万元、0.6万元,年均分别增长6.3%、8.4%。

逊克县的渔牧业发展:

2020年,逊克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1.6万亩,与上年持平,根据黑龙江省调查总队粮食调查反馈数据,2017年逊克县粮食总产量达到7.26亿斤,比上年下降9.8%。

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46.2万亩,比上年增长21.4%,大豆产量3.75亿斤,比上年增长37.9%玉米播种面积23.8万亩,比上年下降52.8%,玉米产量2.29亿斤,比上年下降42.2%,水稻播种面积1.4万亩,比上年增长2.2%,水稻产量0.1亿斤,与上年持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逊克县

最新回答
幽默的火龙果
玩命的哑铃
2025-07-15 23:58:34

逊克农场始建于一九五零年代,1968年6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一师第四团,1976年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改为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旧称库尔滨农场)。农场占地面积607393亩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2万公顷,草原1万公顷,林地24万公顷。全场人口2.3万余人,农场拥有现代化大型农业机具2437台/件,年产粮豆12万吨,年创产值3亿元。

逊克农场 是黑龙江垦区大型农场之一,位于黑龙江中游,小兴安岭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7°34′-129°03′,北纬48°58′-49°35′。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农场总占地面积2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2万公顷,草原1万公顷,林地2.4万公顷,水面0.5万公顷,其它13.4万公顷。全场总人口2.3万余人,农场拥有现代化大型农机具2437台(件),农机总动力达3.6万千瓦。年产粮豆12万吨,年创产值3亿元。经过多年生态环境建设,现得到国家农业部认证有机高油大豆0.3万公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0.7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农场林木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有蕨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松子等山产品和老山芹,刺嫩芽、柳蒿芽、穿地龙、灵芝、五味子等中草药,共计300余种,总产超过1200吨。农场境内拥有良好的养殖条件,水系发达,共有九条河流从辖区流过。全场肉牛存栏2.58万头,羊19.69万只,生猪存栏2.42万头。

积极的水壶
苹果帆布鞋
2025-07-15 23:58:34

黑河矿产资源经济亚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隶属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在大兴安岭的南东、小兴安岭的西北部,东南与伊春、绥化市接壤,西南与齐齐哈尔市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西北部与漠河矿产资源经济区相接,东北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黑龙江相对。辖嫩江、孙吴、逊克县部分地区,北安、五大连池二市和爱辉区共六个行政区。中心城市为黑河市。

1.铜、钼多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黑河市共有7处大型矿床,包括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钼)矿床、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东安岩金矿床、争光岩金矿床、三道湾子岩金矿床等重要矿产地,其中大多宝山矿铜储量达304.28万吨,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铜矿。

铜、钼、伴生金、银等主要分布于嫩江北部,铁与铅锌钨钼等主要集中于翠宏山一带,岩金分布于东安、争光、三道湾子等地。从储量分布看铜主要集中在多宝山、铜山矿床,铅、锌、钨集中于翠宏山矿床,钼储量集中于翠宏山、铜山、多宝山矿床,岩金储量主要分布于东安、争光、三道湾子等矿床中;银集中多宝山矿床。铜一直是我国的紧缺矿种,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铜矿石。据统计,黑龙江省对铜的需求量大约每年6~7万吨,而多宝山、铜山等矿床铜的利用率目前仅为0.1%,因此多宝山矿区铜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缓解铜资源供应紧张的现状,促进地方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钼矿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4处,分布于铁力市二股东山和鹿鸣一带。鹿鸣钼铜矿床正在勘探中,前期求得资源量约11.767万吨,估算潜在资源储量超过20万吨。霍吉河钼矿探明储量超过10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兴安岭林场的翠岭钼铜矿床与鹿鸣矿床相似,未列入2008年储量表,估算潜在资源量超过2万吨。其他钼资源量均为伴生矿产,包括二股东山铁多金属矿床(钼伴生矿,资源储量1744吨)、二股西山铁多金属矿床(伴生钼797吨)和徐老九沟铅锌矿床(伴生钼资源储量2760吨)等。

2.地域优势

黑河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边境城市,地理位置属于大兴安岭的东端、小兴安岭的北部,小兴安岭犹如一道天然绿色屏障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市。黑河市东南与伊春市和绥化市接壤,西南同齐齐哈尔市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和呼玛县相连,其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隔黑龙江相望。

黑河市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的与俄联邦主体首府相对应的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开放最早的中国边境城市,这为黑河市的矿业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地域优势。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一直贯彻国家“必须加强利用国外资源工作力度”指示,遵循“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积极寻找紧缺矿种的国外资源、优势矿种的国外市场等。黑河市作为一个开放的边境城市,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在利用国外资源、开发国外市场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便利。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诸州的矿产勘查开发部门之间具有密切的合作传统,双方曾就黑河经济区的资源勘查、开发进行过多次交流与合作,俄科学院远东地质研究所、构造所及阿穆尔州、赤塔州地矿局研究人员和专家先后多次到多宝山铜山铜矿、三道湾子岩金、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区等进行考察。黑河市矿产资源开发的地域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南北连通的要道,西南同齐齐哈尔市毗邻。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黑河经济区的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而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金属产品,如钼、铜等金属产品,从而为黑河市的建设发展,特别是矿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黑河市地处大小兴安岭腹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黑河经济区的发展创造契机。

综上可见,黑河经济区建设具备极好的地理优势,可以同时享受到八大经济区建设中的两个政策优势。

3.矿业政策优势

国家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优先发展能源工业政策,黑龙江省重点开展“八大经济区”规划建设、“十大工程”推进措施及大力发展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指导战略等,都将更加有力地促进黑河经济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进程,实现黑河市矿业经济的率先突破。加之黑河市具有的良好的钼铜多金属源禀赋优势和地域开发优势,在各级政府的各项矿业政策的指导下,黑河市钼铜多金属资源产业发展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是重要的基础保障。国家鼓励勘查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铜等金属资源短缺尤为严重。为此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开展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与重要资源储备战略,表明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程度在大幅度提高。2004年起,国家开始讨论、拟建“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大兴安岭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前景潜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同时就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过科学论证。黑河市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的规划中,处于“梨子山—鄂伦春铁锌钨金铬铅成矿带”内。许多典型矿床如多宝山、翠宏山、三矿沟、霍吉河、东安等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4.产业集群式开发的原则

(1)黑河市钼铜多金属资源产业规划必须坚持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以矿山的开发建设为先导,以矿产品的深加工为延伸,形成采—选—冶—加—销的产业链条,建成钼铜多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2)钼铜多金属资源产业发展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相对优势的矿产资源为基础,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矿产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及矿业持续发展能力。重视矿产开采、选矿、冶炼新工艺的应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提升钼铜多金属矿产品在黑龙江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3)整合矿山资源,调控矿山开采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多宝山、翠宏山、鹿鸣、五道岭、弓棚子等主要矿床的勘查、开发力度。调整优化矿产品结构。调整采、选、冶、产品精深加工等生产环节的资源配置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研发新产品,努力调整衰退产业。重点是新产品的研发,增强精、深、细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鼓励开展《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的矿产项目,禁止《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中的矿产项目。淘汰落后的原字号产品,努力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

(4)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在大力开发岩金、钼、铜的同时,加强对伴生的低品位金、钼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巩固内产,鼓励外购,引入可采选15%~20%超贫铁矿的先进技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延长铁矿山的服务年限;积极研究开采鹿鸣钼铜矿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稳定多宝山铜钼矿的矿精粉生产能力。引进、推广应用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改变矿山采选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降低开采贫化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钼铜多金属矿山的采矿机械化程度,淘汰落后采矿方法、设备。

(5)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引进先进的矿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推进高科技含量钼铜多金属加工业的发展,增加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巩固优质钼铜多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加强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大弃小的短期行为,走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健康发展的矿业经营之路。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得到加强,提高矿山复垦水平,达标率在70%以上,严格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通过重点工程治理,全面推进“绿色矿业”建设,为“生态省”、“生态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预防监测与保护的动态信息管理体系。

5.铜、钼多金属开发产业集群基地建设

以钼、铜、金、铅、锌、铁等矿产资源开发及产品深加工为主要产业,形成相互协调的产业链;根据钼铜多金属矿业发展需要,近期优先发展的资源产业主要是钼铜多金属和岩金开采及冶炼、加工产业。在黑河市设立钼、铜等金属高新技术研发加工基地。黑河市的研发中心以铜、金加工产业及相关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建设,以培育和发展钼铜等金属深加工为特色的骨干企业为主要任务,努力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鼓励和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进、基础功能完备、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钼铜金金属加工企业,发挥高新技术集聚效应,带动黑河矿产资源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优先发展钼、铜金属加工产业,以黑河市的对俄外向型经济建设为重点,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推动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强和促进优势资源的快速开发利用,将黑河矿产资源经济亚区中的重点矿种确定为优先开发、重点扶持的矿业基地,资源储量规模略小,或资源远景尚未查明的矿产地集中区确定为矿业区。在以黑河市中心城市为依托,规划建设3个铜、钼多金属矿业基地和1个矿业开发区和技术研发中心。

(1)多宝山-争光铜钼金产业基地

多宝山-争光铜钼金基地由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三矿沟铜矿、小多宝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等五个矿山组成。

多宝山地区现有资源储量:铜363.7万吨、伴生金84.31吨、伴生银1320吨、伴生钼13.8万吨、伴生铼98吨、伴生硒1427吨、伴生锌3.6万吨。以开采铜和加工铜产品为主,以伴生的金属矿产综合利用为辅,引进先进的采矿、选矿、冶炼、产品加工工艺和管理,提高矿山的利用价值和发挥整体效益,将该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在采选铜的同时,对伴生资源量较大的钼、金、银、铼、硒、锌等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矿山的利用价值,形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矿山。其中,多宝山矿床综合回收金、银、钼、铼、硒;铜山矿床综合回收金、银、钼、铼、锌;三矿沟矿床主要回收金、银、铁。另外,对尾矿中未进行回收的钯、铂、铱、锇等资源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便于今后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回收。

采选联合企业:包括多宝山铜矿山、铜山铜矿山。

多宝山矿业:多宝山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4平方千米之内,由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矿山采矿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首期设计规模为年采矿石750万吨,2008年完成矿山基本建设,2009年达产;二期设计规模为年采矿石900万吨,2010年达产。矿山服务年限70年。矿山选场采用浮游选矿法工艺选矿,规划分两期建设,首期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矿石750万吨,2008年完成选厂基本建设,2009年投产,年产铜精矿8.2万吨;二期增加处理矿石900万吨,2009年完成选厂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达产,年产铜精矿10.3万吨;到2010年,年处理矿石总量达到1650万吨,年产铜精矿18.5万吨。

铜山矿业:规划铜山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2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矿山采矿规模为200万吨,2008年完成矿山基本建设,2009年达产,矿山服务年限70年。铜山采用浮游选矿法工艺选矿,选矿厂年处理矿石200万吨,2008年完成选厂建设,2009年投产,年产铜精矿2.4万吨。

采矿企业:由三矿沟矿山、小多宝山铜矿山组成。

三矿沟铜矿山:处于开发末期,资源储量已接近枯竭,不再进行改扩建。

小多宝山矿山:规划小多宝山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0.3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和矿山管理部。采矿规模15万吨,矿山服务年限10年,矿石运往多宝山选矿厂。

冶炼企业:规划建设统一的铜冶炼厂,设在多宝山矿业工业园区。到2010年底,年冶炼铜精矿20.9万吨。规划冶炼厂占地面积控制在0.5平方千米之内。

辅助设施规划建设:包括水源地工程、引水工程、输变电工程。水源地建在泥鳅河中游二坎村附近。引水工程主要是由二坎河水库引水至多宝山矿业工业园区—铜山矿区—多宝山矿区,供四个矿山和多宝山矿业工业园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地工程占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内。规划输电线路一条,由黑宝山至铜山、多宝山。

产业经济效益概算:到2010年底总投资21.1亿元。预期年产值37.36亿元,年总利税4.48亿元。

成本:全部建设完成需要投入资金共计38亿元,其中多宝山矿山为30.6亿元、铜山矿山为6.4亿元、小多宝山矿山为1亿元。资金主要投放于矿山基本建设、设备安装、选矿厂、尾矿库、水源地与引水工程、输电线路及变电所、污水处理、矿山管理、职工生活区及矿山内道路建设等各个方面。矿山与工厂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外部环境建设由政府筹集资金解决。

此外,为保证矿山持续稳定的正常生产,还需在多宝山、铜山、小多宝山、三矿沟一带进一步加强铜矿资源的寻找,扩大本区的铜资源储量,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奠定资源储量基础。对多宝山、铜山两个矿山的低级别资源量地段进行系统勘查,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为矿山的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储量和储量。勘查期为2007~2010年,拟投入资金0.7亿元。

收益:到2010年,预期年产值将达到铜业经济年总产值37.36亿元,其中包加工附加值4亿元(铜产品加工总量将达到年产铜量的40%左右),预期年总利税4.48亿元。

争光金矿区现有岩金资源储量10吨,预测资源量50吨。

①规划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冶炼厂、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

②矿山采场规划建设:年采矿石15万吨;矿山服务年限20年。

③建设选矿厂规划建设:年处理矿石15万吨。2008年完成矿山基本建设,2009年达产。

④资源产业经济效益概算:矿山建设总投资1.6亿元,主要用于采场、选矿厂、尾矿库等的建设。矿山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外部环境建设由政府筹集资金解决。达产后预期年产黄金600千克,年产值0.9亿元,年利税0.108亿元。

⑤在多宝山、铜山、小多宝山、三矿沟、争光一带进一步加强金矿资源的寻找,扩大本区的金资源储量,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奠定资源储量基础。对矿山的低级资源量地段进行勘探,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为矿山的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储量和储量。勘查期为2007~2010年,拟投入资金0.3亿元。

(2)三道湾子-付地营子铜金产业区

三道弯子-付地营子铜金基地由三道弯子金矿、付地营子铜矿二个矿山组成。

三道弯子金矿山现有岩金资源储量4300千克,预测资源量5000千克;银资源量14.2吨。

规划三道湾子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冶炼厂、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

采矿:规划建设矿山一处,年采矿石15万吨;建设选矿厂一处,年处理矿石15万吨,矿山服务年限8年。2007年完成矿山与选矿厂基本建设与设备安装调试,2008年投产。

矿产勘查:在三道湾子矿区北部(北大沟)和上马厂一带进一步开展岩金资源的勘查,扩大矿区周边的资源储量,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奠定资源储量基础。对矿山的低级资源量地段进行勘探,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为矿山的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储量和储量。勘查期为2007~2010年,拟投入资金3000万元。

资源产业经济效益概算:概算矿山建设总投资1.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采场、选矿厂、尾矿库及其他辅助设施等。融资渠道:矿山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外部环境由政府筹措资金解决。预期达产后年产黄金840千克,预期年产值1.26亿元,年利税1512万元。

付地营子铜矿原有铜资源储量1.59万吨,锌1.46万吨、银11吨、金353千克。目前,龙珠矿业已对其进行开发,在开采铜的同时对锌和部分硫进行了综合回收。资源储量表中现有铜资源储量1.1万吨,但矿山实际的剩余资源量仅1000余吨,锌与铜的资源量同比例减少,按目前的开采规模,2~3年之内即将闭坑,属于危机矿山。该矿床的开发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大资源寻找的力度。在矿区的周边继续寻找铜矿体,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同时在矿区附近寻找岩金资源,以利于在矿山铜资源发生危机时,向开发岩金资源转型。二是研究尾矿回收利用技术与流程,加强尾矿资源的利用。规划投入铜、岩金资源勘查费用2000万元,投入尾矿选矿流程500万元。到2010年,矿山主导产品产值保持现有1800万元的水平,综合回收金和银,按金、银潜在价值的30%计算,三年时间回收完毕,每年回收金银产值可达1000万元,年总产值将达到2800万元,实现年利税216万元。

糟糕的小馒头
热心的钥匙
2025-07-15 23:58:34

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458-8852686,公司邮箱agoyj@126.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8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4条。

公司介绍:

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是2005-05-16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克林乡。

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宪仓,注册资本45,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顺利的翅膀
曾经的花卷
2025-07-15 23:58:34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夏季能种墨西哥玉米。

墨西哥玉米,一般指墨西哥野玉米。

墨西哥野玉米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最适抽芽温度15℃,生长最适温度20至35℃,能耐受40℃高温,不耐霜冻,气温降至10℃停止生长,0℃时植株枯黄死掉。在年降水量800毫米地区生长良好,生长期需水量大,但不耐水淹。耐旱性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肥喜水,适宜在水肥条件好的土壤生长。

墨西哥野玉米,是禾本科类蜀黎属植物。

一年生高大草本。秆多分蘗,直立,高2至3米,实心。叶舌截形,顶端其不规则齿裂;叶片宽大,长约0.5米,宽达8厘米。花序单性;雌花序腋生,雌小糠长约7.5毫米,着生于肥厚序轴之凹穴内而呈圆柱状雌花序,全部为数枚苞鞘所包藏,雄花序组成大型顶生圆锥花序,雄小穗长约8毫米,孪生于延续的序轴的一侧;第一颖具10多条脉纹,顶端尖;第二颖有5脉;鳞被2枚,顶端截形有齿,具数脉。花果期秋冬季。

墨西哥野玉米干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粗蛋白质含量10.43%,粗脂肪含量3.31%,粗纤维含量26.85%。鲜草叶长茎脆,草质柔软,适合饲喂所有家畜家禽及草鱼。可解决伏天优质青饲料的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可作为秋季制作青贮饲料的原料,制作的青贮饲料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墨西哥野玉米鲜草的质地松脆,青香可口,消化率高,可青刈后直接饲喂,也可晒干或制作青贮饲料饲喂。墨西哥玉米因适口性好、叶多、茎嫩,可用于饲喂肉牛、奶牛、羊、鹿等草食家畜,也可以饲喂鹅、兔、鸵鸟和鱼等。

高大的鸭子
顺心的钢笔
2025-07-15 23:58:34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对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关系谈起。中国最大的边境贸易伙伴是俄罗斯,针对俄罗斯的口岸主要是黑河.满洲里.逊克等。其他的像越南.蒙古都是零散的一些口岸没有太集中的。以下是转载的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固有的政治、经济格局被打破,世界新的政治格局虽尚未形成,但世界政治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区域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毗邻国家的关系也已由过去的以地缘政治为主,转变为以地缘经济为主,并以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形成了两者互动的局面。

中国22800公里的内陆边界线,自东北鸭绿江口至北部湾北仑河河口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等15个国家接壤[3]。周边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沿边境地区口岸体系的形成。继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周边国家也相应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周边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制定对外经贸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条件对中国边境口岸的设置均有一定影响。

1.2 中国内陆沿边地区条件分析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相呼应,已形成“海陆同开,东西互济,南北共兴”的格局[3]。勿庸置疑,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沿边带状口岸体系的形成。

从城镇体系形成的角度看,边境地区口岸最初由主要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边境隘口、渡口和集镇逐渐向从事小额贸易、地方政府贸易,至国贸的有计划的口岸体系方向发展,乃至向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国际贸易领域扩展,与邻国合作共建跨国自由经济区。

2 中国沿边带状口岸体系现状分析

2.1 边境口岸的分布状况

中国内陆九省区构成有机带状边境口岸体系的整体,即地处边境,有接壤邻国,沿边界线内部几乎环抱我国整个东北、西北和西南带状边境地区。在内陆边界线上,有国家一类口岸数十个,包括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内河航运口岸[5](见表1)。

表1 中国沿边带状口岸体系——一类口岸 口岸

省区

公路口岸 铁路口岸 水运口岸

辽宁省 丹东 丹东 丹东

东 吉林省 开山屯、南坪、三合、临江、珲春、圈河 集安、图们、珲春 大安港

北 黑龙江省 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 绥芬河 黑河、逊克、同江、漠河、

区 饶河、抚远、萝北、嘉荫、

内蒙古 满洲里、甘其毛道 满洲里 孙吴、呼玛室韦、黑头山

内蒙古 二连浩特、啊日哈沙特、珠恩嘎达布其 二连浩特

西 甘肃 马鬃山

北 新疆 老爷庙、乌拉斯台、塔克什肯、红山嘴 阿拉山口

区 口岸、阿黑土别克、吉木乃、巴克图、

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木扎尔特口岸、

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口岸、红旗拉

甫口岸、都拉塔

西藏 普兰、吉隆、日屋

西 云南 瑞丽、畹町、河口、磨憨、金水河、天 河口 思茅、景洪

南 保、猴桥

区 广西 友谊关、水口、东兴 凭祥

此外,还设置若干个二类口岸,这些口岸的分布与边界走向一致,因边界走向不同,各省区口岸体系分布形态、格局各异,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的分布成倒放的“V ”形“雁阵”式格局,即以抚远为“雁头”顶点,漠河、东宁口岸为“两翼端点”的格局,新疆、云南的口岸则近似于“C”形格局,西藏口岸呈“一”字形格局。

中国毗邻有15个国家,因而形成许多不同国别的口岸,这些不同国别的口岸往往成对出现,相对应的口岸即有距离上的差别又有数量上的差别,其规模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1)从中外对应口岸距离远近来看,新疆、内蒙古、 西藏三省区的口岸与邻国对应口岸相距数十至数百公里, 如中蒙边界的老爷庙口岸距蒙方布尔嘎斯台口岸223公里,而凭祥口岸、黑河口岸与其相对应的口岸则距离最近,仅数百到2000米。

(2)因国别而异,形成不同数量的中外对应口岸,中俄、中蒙、中哈、 中朝口岸数量较多;中巴、中吉、中塔、中老口岸各一对;中尼、中印口岸有两对;中越口岸数量居中。

(3)从规模上看,边界线两侧对应口岸的合作规模也是不同的。 一些主要的口岸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不仅铁路过境运输不断,而且均实现了公路过境运输,还实现了国贸、边贸、劳务、过客旅游、转口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口岸业务。一些边境口岸城镇如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被中央和地方给予许多优惠政策,被批为沿边开放城市,并相应地设立了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

从地貌类型条件来看,沿边地区的口岸有处于高山隘口处如吐尔尕特口岸;有的处于山间盆地如瑞丽、塔克什肯;有的仅次于河谷平原如霍尔果斯口岸。

2.2 边境口岸的特征

对邻国的强烈依赖性。双边互补互惠性,例如:西南中缅边境的中国口岸,面对的是经济落后发展中国家缅甸,出口商品大多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则主要是我国紧缺的原料初级产品,相比之下,我国是处在经济的高位;与云南中缅边境口岸进出口商品的取向相反,我国东部沿海水运和航空口岸则主要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主要是高价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则主要是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相比之下,我国处在经济的低位。内陆边境口岸比沿海水运口岸投资少、易开发、见效快。与邻国边境口岸的有严格的对应性,而海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则没有对应性。具有多种贸易功能,毗邻国家通过边境口岸进行边境商品贸易、边境服务贸易等国际边境经济合作活动,其内容之丰富,交换之广泛,联系之密切,参与人数之多是沿海口岸所不能相比的。进出口商品传递快,交通运费低廉。毗邻国家边境口岸,因彼此距离近,例如,黑河口岸码头距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仅2.5公里,使经过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交货迅速,传递快且运费较低 2.3 边境口岸的职能

边境口岸的职能多种多样,主要有:对外贸易职能包括现汇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技术贸易及服务贸易等职能[6];对外运输职能即担负进出口商品及过境人员的运输任务;管理职能包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对出入境客、货流及运输工具行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和对口岸自身机构如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的管理等;服务职能包括口岸各种基础设施如仓贮、邮电、通讯、银行、保险等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业务等。

2.4 边境口岸与腹地的经济联系

边境口岸的腹地是指与边境口岸保持密切联系的经济辐射地。腹地与边境口岸的关系实质上是区域与枢纽的关系,口岸的实际价值取决于它们与腹地的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疏密程度又与地理距离、运输方式及其能力相关。一般说来,地处经济重心地理或交运干线上的口岸功能最强,腹地系统经济实力越强,口岸城镇的发展潜力越大;腹地系统的中心城市越发达,其作用范围越大,对口岸城镇的带动能力也越强;口岸城镇距腹地系统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越容易接收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目前,中国沿边地区边境口岸在其腹地系统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且距离较近的中心城市。例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边境口岸的建设和发展。

从宏观上看,对边境口岸产生影响的腹地系统应由国内外两大腹地区域系统构成。与中国边境口岸相对应的境外口岸与境外腹地系统的构成,在理论应与我国腹地系统相对应,依层次包括邻国边境口岸城镇所在地区级区域构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镇所在省(州、边区)构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经济区或大区(如俄罗斯远东经济区)以及全国范围构成的远域腹地系统等。

3 边境口岸体系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边境口岸的设立,带动了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前发展,然而这种口岸超常规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政策环境,采取特定的贸易形式与方式等有利的国际地缘经济环境下实现的。以中俄边境口岸的吞吐能力为例,黑龙江省边境口岸从1988年到199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0倍,1993年达到21亿美元,该指标使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国对(苏)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国各省边贸之首[7]。产生这种形势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是80年代中苏刚刚恢复边境贸易,口岸体系初步完善,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的独立,因其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消费品严重短缺,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相对过剩。中俄双方都存在外汇短缺、两国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以特定的易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中国以其商品优势即以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换取俄方生产资料,形成了高额差价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较利益。然而时过境迁,中俄边境贸易获得的高额差价的特定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俄方可供易货的长线商品货源急剧减少,加之其它条件与因素的变化使中俄边境贸易1994年出现急剧滑坡,边境口岸的发展受到限制[8]。这种状况迫使我们思考制约中国边境口岸体系发展完善的复杂区域经济因素,既有境内区域经济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中外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

3.1 制约边境口岸发展的境外因素

(1)边境贸易风险性的存在使边境口岸的发展受限。独联体国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使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边境贸易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对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某些限制边境贸易的政策或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边境贸易的利润减少到所剩无几,从而限制口岸的完善与发展。

(2)周边的政治经济环境对沿边口岸的发展直接影响也很大。 如东北地区的沿边口岸的发展受俄罗斯、朝鲜、蒙古国的影响。俄罗斯的政治形势不够稳定,而远东又是俄经济的后进地区,原有的边境管理体制变化缓慢,因而,在边境口岸的建设方面缺乏规范化。朝鲜的罗津——先锋地区早已开辟为自由经济贸易区,为对外开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来经济的严重衰退和朝鲜半岛的形势仍不明朗,影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蒙古国东北地区基本未开发,因而口岸的经贸活动还很有限[9]。

3.2 制约边境口岸发展的境内因素

盲目开放新口岸,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受国内对外开放大环境的影响在边境地区形成了沿边开放热潮,许多新口岸应运而生,各种商品竞相出口或进口,从而使沿边口岸数量猛增,仅东北地区就达到40多个口岸,分散了建设资金,且各口岸相互争腹地争货源,严重影响了口岸的整体效益。此外,口岸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等因素也成为制约条件。

3.3 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

双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提高关税税率等严重制约了口岸的发展,珲春口岸禁止进口整车与钢铁和禁止出口粮食等限制了口岸规模的扩大。另外一些毗邻国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生产要素禀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边界线两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影响了口岸的规模和职能(见表2)。

表2 东北边境毗邻地区资源要素及产品优势互补简表 输出方 中国东北 朝鲜 俄罗斯远东 蒙古

吸纳方

中国东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鲜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罗斯远东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资料来源:袁树人,黄岩君,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东北产业开发前景,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

表中符号为:A1资本,A2高技术,A3冶金、机械、化工产品等,B1劳动力,B2能源与矿物原料,B3建材与木材,B4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纺织工业产品,B5鲜活农畜产品,B6粮食。

从表2 中可以看出:赋存的资源要素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工农业产品在本区可大体分为两类。其中,A类属于资本和高技术资源要素及其工业制成品;B类包括劳动力和依托劳动力以及矿、林、草、土等自然资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级产品。在东北边境毗邻的国家地区中,这两大类的资源要素及其产品的赋存就总体而言,均相当丰富。各类资源要素的赋存及其比较优势分布在各国各地区极不平衡,B类资源集中于朝鲜、蒙古,而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两种资源均丰富,但俄远东以A类资源占优势、中国东北以轻工业及粮食资源占优势。形成了东北边境两侧资源赋存的互补性[4]。

在政治、经济及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组建跨国边境自由经贸区,把边境地区经济纳入双向循环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亚太地区,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6]。但在某些边境地区, 可利用边境两侧互补的生产要素组建次区域性或双边跨国边境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成长三角为多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发展模式。图们江三角地区的合作正在积极的酝酿中。在西南地区由中、泰、老、缅四国的结合部构成的“金四角”跨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也正在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中国与邻国的沿边对外开放,为中国边境口岸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边境口岸的形成、发展与不断完善,推动了内陆边境地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振兴。通过边境口岸体系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密切了中国与邻国的地缘经济联系,无疑会促进中国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怕孤独的花卷
慈祥的银耳汤
2025-07-15 23:58:34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矿产资源种类较全,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而且优势矿产资源明显。

根据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全省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与全国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同类矿产相比,居全国前10位的有51种,其中石油、石墨、颜料用黄黏土、矽线石、水泥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矿产在全国占有资源优势,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2008年黑龙江省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序如表6-3所示。

表6-3 2008年黑龙江省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的排序

续表

续表

续表

(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9)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能源矿产地位显著,重要矿产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四大煤田,占全省总储量的90%以上。砂金矿沿黑龙江流域分布,开采历史悠久,曾有“金镶边”美称。石墨、硅线石集中分布于东部的鸡西和萝北。

(2)中小型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嫩江县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床共伴生有钼、金、银、铂、钯、锇、铱、铼、硒等,还有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铁力市二股铁多金属矿、宾县弓棚子铜锌钨矿等均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散元素矿产共伴生矿床。

(3)地勘工作薄弱,研究程度低,找矿潜力大。黑龙江省属掩盖—半掩盖地区,植被发育,第四系覆盖厚,1∶20万和1∶5万区调精度低。全国每万平方千米有26个探明储量的矿区,而黑龙江省仅15个。

因此,加大矿产资源勘探投入,加大非金属矿种的开发力度,是形成新财源的生长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