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伶俐的草丛
害怕的手套
2023-02-02 14:27:20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最佳答案
孝顺的犀牛
机智的香烟
2025-07-15 19:31:59

新能源汽车有以下这些品牌:

1、特斯拉: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只制造纯电动车,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特斯拉Tesla汽车集独特的造型、高效的加速、良好的操控性能与先进的技术为一身,从而使其成为公路上最快且最为节省燃料的车子;

2、比亚迪: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新能源汽车品牌;

3、吉利汽车: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如今吉利汽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旗下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市场一致肯定;

4、奇瑞汽车: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8日,注册资本41亿元。公司跳出传统汽车能源动力,大力推进研发新能源汽车,旗下S18是目前中国第一款以微型车为平台的电动汽车。据业内人士介绍,该车的单次充电范围可达12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城市的使用需求;

5、长安汽车: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汽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行业领先水平。2007年,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在长安成功点火,中国第一辆产业化混合动力轿车杰勋下线。

最新回答
开朗的猫咪
老迟到的台灯
2025-07-15 19:31:59

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有哪些?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未来一种趋势,特斯拉做了很多年,现在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领头羊。我们国家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出台相关产业规划。我们来看看A股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前排公司!

谁是老大,大家心里还不清楚嘛,先让我比亚迪来跟大家讲讲,到底谁是老大。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

基本面:新能源车行业绝对龙头,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9.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约19.5%(第一);17年10月,其北美电动大巴工厂竣工并全面投产占地面积近4.1万平方米;18年7月,子公司中标逾55亿元纯电动客车招标项目。我自产电池,有“刀片电池”完美通过动力电池安全领域最严酷的针刺测试,拥有其他动力电池无法企及的安全性。今年上半年营收超605个亿,同时净利润超16个亿,毛利率超19%,这个成绩相对牛吧。

技术面:整体走势看,趋势上涨。最近平台突破不断创出新高,而且连连拉升。请大家关注支持我,为我点赞!不然我老大位置不保

比亚迪

比亚迪你牛什么牛,看我走势你比得上吗

大家好,我是长城汽车,连续8年保持全国SUV销量前三、自主品牌SUV销量第一。

基本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SUV和皮卡制造企业之一。目前,旗下拥有哈弗、WEY、长城皮卡、欧拉四个品牌,并与宝马合作,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产品涵盖SUV、轿车、皮卡三大品类,动力包括传统动力、纯电动以及插电混动,具备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我不仅销量高,还自己做电池,已建成氢能技术中心,具备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的测试、试制,以及整车集成与测试能力。上半年营收超359亿元,净利润超11亿元,毛利率达到14%,就说牛不牛。

技术面:最近走势连创新高,涨停颇多,另外在于我的持续给力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我会继续加油的,请大家关注支持我,为我点赞!我要做老大

长城汽车

你们两个都让让,我长安还没有说话呢。

大家好,我是长安汽车,研发实力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的国产汽车集团。

基本面:新能源方面,自主创新七合一系统总成,即第三代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性能提升70%,达行业领先水平。CS75PLUS荣获2019国际CMF设计至尊金奖,荣获2019年度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测评和中国汽车健康指数VOC/VOI板块测评双料冠军。蓝鲸NE平台化产品最高热效率40%,多项指标行业领先,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公司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公司,与宁德时代将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展开合作。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27.82亿元,净利润26.02亿元,同比增长216.17%,不错。

斯文的画笔
高挑的毛衣
2025-07-15 19:31:59
LG新能源(南京)是LG新能源投资锂电事业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投资最多的制造基地,项目一工厂已于2019年11月在滨江开发区实现量产。此次竣工投产的LG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二工厂总投资13亿美元,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主要供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LG新能源(南京)在江宁滨江建成的第二个工厂。

围绕LG新能源项目,上下游6家相关配套企业当天集中签约。一个以LG新能源为核心,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关键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配套产业链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为滨江开发区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活动现场,一个由LG新能源、滨江开发区管委会与华能国际电力共同签订的三方再生能源供应合作协议引人关注。据介绍,LG新能源的主要客户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知名企业,这些客户要求LG新能源在生产电池时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为此,三方携手打造华能滨江综合能源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将通过组建微电网为包括LG新能源在内的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绿电”。

南京和LG集团的合作枝繁叶茂,以1995年乐金熊猫落户南京为起点,LG集团打破了“在全球单一城市一般只设一个项目”的惯例,26年来持续不断地投资南京,迄今已在南京兴办了10家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是在宁最大的韩资企业,近期有望成为南京第一家产值过千亿元的外资企业集团。

酷酷的心锁
眼睛大的路灯
2025-07-15 19:31:59

[汽车之家 行业]?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 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

『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

『广汽新能源Aion LX Fuel 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 LX Fuel 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

■ 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

『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

■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 李争光)

英勇的手套
玩命的柠檬
2025-07-15 19:31:59

[汽车之家 行业]? 电动车一直被看作是节能减排的代表。不过,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实现零排放,但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电池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电动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环保。日前,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表示,未来其电动汽车将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池。

据外媒信息显示,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Oliver Zipse)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提及,宝马已经与电池制造商签订协议,相关供应商将仅使用绿色能源生产新一代电池以供宝马使用。

2019年宝马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三星SDI订购了价值超过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1亿元)的电池。宝马与宁德时代的电池订单为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8亿元),合同期限从2020年到2031年;与三星SDI订单为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9亿元),合同供货时间为2021年到2031年。

宝马电动化进程发展很快。2020年宝马将推出宝马iX3,并计划明年推出iNEXT和宝马i4。根据规划,到2023年宝马集团新能源产品线计划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为此,宁德时代正在德国爱尔福特建立电池生产厂,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能60GWh。

宝马方面表示,随着宝马电动汽车产销量的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将在未来十年减少约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一个拥有超过100万居民的城市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信息来源:Reuters;编译/汽车之家 李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