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石嘴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顺心的悟空
敏感的帽子
2023-02-02 14:25:32

石嘴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最佳答案
含糊的跳跳糖
难过的冬日
2025-07-15 19:07:40

石嘴山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级市。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东屏滔滔黄河水,西依巍巍贺兰山,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

石嘴山市位居黄河中游上段,北依黄河水与内蒙古鄂托克后旗相邻;南连银川平原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兴庆区、贺兰县交界,东西宽约88.8千米,南北长119.5平方千米,位于东经105°58′~106°39′,北纬38°21′~39°25′之间。总面积5310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石嘴山的历史沿革:

1956年,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发石嘴山丰富的煤炭资源。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报请国务院撤县(惠农县)建市。1959年4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撤销惠农县,成立石嘴山市的请示报告》。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等10个乡(镇)划归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其余地区划归平罗县”。1960年3月26日,石嘴山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石嘴山市。

1987年,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划归大武口区管辖;将平罗县的隆湖吊庄乡及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3个村划归大武口区管辖。

2004年2月,国务院批复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撤销石嘴山市陶乐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嘴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水园林·尚工逸城石嘴山

最新回答
凶狠的冷风
冷艳的枕头
2025-07-15 19:07:40

石炭井在秦统一六国前,即长期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之地。而秦朝建立后属北地郡,汉朝时又属廉县。而后自三国至十六国时期,长期被少数民族占领。北魏时属薄骨律镇,西魏时属灵州普乐郡,北周属怀远郡,至隋朝时期归属灵州怀远县。在宋、西夏、元分别统治的时期,同属定州。明朝置“平虏(平罗)守御千户所”,当时石炭井地区有多被称之为“上迭里口”(蒙古语)。清朝时期属平罗所,后又置平罗县。民国时期,该地区挖煤者越来越多,故被民间称之为石炭沟,石炭即为煤之意。1941年宁夏建设厅厅长李翰园视察此地时,更名为“石炭井”。1958年为保证酒钢的煤炭供应,国家开始投资建设石炭井矿区。1959年1月,“代开煤田建井公司”成立,管理石炭井矿区事务。当年5月,宁夏和内蒙古勘清了界限,石炭井地区划归宁夏平罗县辖。[1]11月,在石炭井建立了区一级的县辖镇,辖石炭井、大蹬沟、清水沟和大武口公社。[2]1960年在石炭井设立了大武口矿区,下辖大武口镇,归属平罗县。1968年又设石炭井办事处,隶属大武口镇。1970年10月23日,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撤销石炭井办事处,从大武口划出并建立石炭区,成为当时石嘴山市的两个市辖区之一。1973年更名为石炭井区,当年7月一度属新建立的银北地区管辖。1975年更名为石嘴山三区,1981年经地名普查重新更名为石炭井区。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石炭井区,将原石炭井区行政区划归大武口区。

石炭井地处贺兰山北麓,明代称这里为“上迭里口”,蒙语音译为产石炭的地方。民间称此为石炭沟,1941年改今名。原为平罗县辖地。

1960年7月,在此成立了平罗县大武口镇,驻石炭井。1963年,大武口镇划归石炭井管辖。1968年,大武口镇驻地迁到大武口,石炭井设立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为镇里派出机构。

1970年,石炭井从大武口镇分出,撤销街道办事处,组建为石嘴山市石炭区。1973年6月,石炭区更名为石炭井区。8月,银北地区成立,石炭井区划归银北地区直管。

1975年,银北地区撤销,石炭井区划归石嘴山市管辖,改为石嘴山市第三区。1981年,第三区更名为石炭井区。石炭井区辖新华北街、新华南街、白芨沟、沟口等4个街道。

2000年,石炭井区辖4个街道。总人口:60389人;各街道人口: 1.新华北街街道:21338人;2.新华南街街道:11811人;3.白芨沟街道:19139人;4.沟口街道:8101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96号)调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划归大武口区管辖,更名为石炭井街道办事处。

英勇的夏天
大力的小甜瓜
2025-07-15 19:07:40
汝箕沟煤矿位于贺兰山北段腹地汝箕沟煤田,矿区煤炭开采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821年,迄今已有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本是私营的德昌煤矿,1952年改制为地方国营宁夏第一煤矿,1954年9月正式命名为汝箕沟煤矿。

一百八九十年来,这座百年老矿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从五十年代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矿工聚集于此,在这山沟沟里造出了一座小镇。

我就在这个小镇里长大。

小时候,我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宁夏地图,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地形,黄色是山川,绿色是平原。五岁的我踩在凳子上,用手抚摸着地图,想找到家的位置,找了许久也找不到,父亲把我扛在肩上,我才在最上面找到了“汝箕沟”三个小字。地图上,一条弯弯曲曲的黑白相间的线联系起了汝箕沟和外边的世界,父亲说那代表着铁路。

父亲说,他来到汝箕沟那年,这条铁路还没建成。1963年,西海固的贫瘠让父亲一家食不果腹,为了讨生活,父亲离开了海原老家,坐上了开往汝箕沟的卡车,当了一名矿工。路途遥远而颠簸,领队的老矿工一边安抚着这些年轻工人们,一边讲述了一个关于汝箕沟的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个农夫赶着一头小毛驴进山驮炭,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走乏了便躺在一块石板上打盹儿。朦胧中,见一只獐子慌张地跑来,钻进了他的毛线口袋里。还没等农夫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猎人已经追了上来,猎人问:“老弟,一只獐子从前边跑过来,你看见没有?”农夫想救獐子一命,便指着远处的山沟对猎人说:“刚刚向那边跑去了。”猎人信以为真,便顺着农夫所指的方向追去。

猎人走后,那只獐子爬出口袋,对农夫说:“你救了我的命,要我帮什么忙吗?”于是农夫将来此驮炭又迷失方向的事告诉了獐子。獐子二话没说,爬到坡下,用爪子刨呀刨呀,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便刨出了一个簸箕大的深洞。接着,獐子又从洞里叼出一块块亮晶晶的煤炭,农夫一见,连忙装了满满一口袋,高高兴兴地驮回家去。

打那天起,农夫便经常来这里驮炭,临来时还带一个簸箕端炭用。人们都问他:“这么好的炭你是从哪儿驮来的?”他不知山沟的名字,只知道那个挖煤的洞能擩进去一个簸箕,便随口回道:“擩箕沟。”不知过了多少年的口口相传,这座能挖出好煤炭的山沟便被人们叫成“汝箕沟”了。

汝箕沟出来的煤被称为太西煤,太西煤烧起来无烟,是宁夏的“黑宝”,在国际上更是被称为“煤中之王”。刚到矿上时,父亲的工作是下矿井背煤,身上背着100多斤的袋子,在漆黑的井下缓缓爬行,后背常常被磨出水泡,父亲把水泡戳破了涂上药,用纱布简单覆盖,就又下了矿井。这样背煤的日子直到五年后安装了无极绳绞车才结束。

过了几年,来到汝箕沟的工人越来越多,大家在半山坡上建新房安家,汝箕沟从荒芜的矿场,变成了美丽的富饶小镇。

1982年,母亲带着不满一岁的我和两个姐姐坐上火车走进了汝箕沟。

汝箕沟的天瓦蓝瓦蓝的,四面皆是山,山由颗颗巨石天然聚垒而成,光秃灰黄,只有那些零零落落长在山缝里低矮的山桃树,在春天里发芽,在夏天开花,在秋天里结果,为这茫茫群山增加一抹绿色。

我的家在半山坡上,出了屋门向右边一拐弯便是个下山的斜坡。沟里吃水困难,居民生活用水都是架管从外面引进来的,用水限时限量,母亲每天早上挑着两只桶,挑上满满两桶水,一步步艰难地沿着盘山路回到家,再给我们一家人烧水做饭。

与我们一起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都是善良淳朴的农民矿工,女人们把当矿工的丈夫当做天,丈夫上班前早早做好饭菜,丈夫上班后,便聚在一起唠家常,可眼睛却时刻注意着钟表,算计着男人下班的时间,等时间差不多了,女人们便像燕子般飞回家门。母亲的每一天,就是在照顾孩子与等待丈夫中度过的,她安于这样的日子,也无比珍惜着她眼中的幸福。

矿工是高危职业,坍塌与爆炸像是汝箕沟里人心中紧绷的一根弦,从不敢去提,可却总是扯着人的心。丈夫在矿上工作,对母亲而言,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除去煤矿上的意外,自然灾害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在我六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一声声炸雷在天空响起,天空像被炸开了一个缺口,豆大的雨点瓢泼似的从天上倾覆下来,没多久,整个矿区被淹没在汪洋大海中。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们拼命往山上跑,山石从身边不停滚落。

我们站在山头上,看着矿区的房屋倒下、沟渠被填埋、道路被冲毁,整个矿区残垣断壁,狼藉一片,人们的惊呼声、哭喊声、谩骂声交织在一起。

雨后初晴,母亲带着我们小心翼翼地下了山,我家的房屋因为地势高些,并没受多大损失,父亲还没来得及回家看一眼,就和矿工们一起开始投入到矿区房屋的重建中去了。

深夜里,我躺在炕上睡不着,默默地听着堂屋里父亲和母亲说话。

母亲说,把家里的粮食拿去分给被山洪毁了房屋的工友。

父亲说,他们这次会把防洪沟挖得更深更宽。

我渐渐睡去,山洪虽然刚过,可父亲母亲却让我无比心安。

汝箕沟虽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可我的童年却无比快乐、色彩斑斓。八岁时,我到汝矿小学念一年级,没了母亲的管束,我觉得自己像一匹脱缰的马,整个矿区都将是我驰骋的沙场。

九月是山桃笏成熟的季节,我和三五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摘山桃笏。山桃笏结在布满荆棘的山杏树上,我戴上准备好的手套,可还是被尖锐的树刺扎伤了手。然而手上的疼痛远远也不及对美味山桃笏的渴望。

我们从这个山头翻越到那个山头,再从那个山头攀越到更高的山头,总觉得最高处的树结的果才最多,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到最高处,才发现果子实在少得可怜。

我们把采摘回的山桃笏倒在泥地,用红砖块使劲搓掉外面的一层皮,摊在房前的平地上晒干,然后便是一天一天地数着冬天到来的日子,让母亲把晒干的桃笏炒了,一家人围在炉火旁,听父亲说说矿上的故事,听母亲讲讲有趣的传说,温暖又惬意。

矿区的小街巷总是安安静静的,一到放学时间,这种安静便立即被孩子们的笑声打破。女孩子们跑到小商店里买东西,男孩子们背着书包在路上追逐打闹。我顺着山路一口气爬上学校旁边的那座山,站在顶峰的三脚架旁俯瞰整个矿区,矿区像一座翱翔的飞机,矿部区是机头机身,平三区是左翼,中槽区是右翼,而我就站在机头前的山峰之上。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观察这生我养我的山沟,它这样小,却是我的整个世界。

2001年,我从汝矿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天天在家混日子。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不你跟你大姐一起出去打工,多少能挣点。”我躺在炕上,翻个身,用沉默表示拒绝。从小在汝箕沟矿区长大,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充满未知与恐惧。

父亲见状,叹口气说:“你要实在不愿出去,就去矿上吧……”

我被安排在矿上做了名技术员,并不用下井作业,却总能见到刚从井下上来的矿工兄弟们,一脸乌黑,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几十年过去,汝箕沟煤矿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年产百万吨的大矿,父辈的努力拼搏换来了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可也渐渐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矿区的人变得越来越少,父亲和母亲也在2011时搬到了大武口,街巷变得越来越安静。

2013年,集团公司筹划在汝箕沟煤矿进行露天复采项目,将矿区人员分批次、整建制地向银南各厂矿进行输送。

我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接到了工作调动至盐池的通知。七月盛夏,可汝箕沟的天气却十分凉爽。我收拾好行囊,坐上车,默默地看着扶老携幼居家搬迁的矿工兄弟们,家乡在车窗外倒退,到了县城,工友们也一个个各奔东西,让我的心里生出了不尽的酸楚。

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我小时候想象的那般充满危险,反而更宽广更繁华,街上是形形色色的行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我忘不掉家乡那漫山遍野的山杏花,忘不了那湛蓝的天空和安静的小街。

今年春天,又到了山杏花开的时节,我开着车北上,想去看看那生我养我的故乡,可还未到达目的地,就被一阵阵粉尘模糊了视线。汝箕沟矿区已经被三面围剿,露天开采已到了原来的学校和医院处,整个矿区炮声不断,尘灰飞扬。

微信群里的老乡催促我发山杏花的照片,可是我望着光秃秃的群山,实在是没有拍照的勇气。父亲曾经说过,这个山沟沟能养活五代人,可如今,这里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山杏花和欢笑的孩子们,只剩下机械卡车和轰鸣的炮声。

回去路上,我在微信群里回复道:“不必再看了,山杏花死在了露天矿场……”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记忆中美丽的山杏花了,它连同我儿时最美好的童年,还有吃起来略苦涩却十分清香的山桃笏,一起死在了露天矿场

知性的夏天
要减肥的嚓茶
2025-07-15 19:07:40
石嘴山简介石嘴山市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跨黄河,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邻;西邻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黄河水与内蒙古鄂托克左旗相邻;南连银川平原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兴庆区、贺兰县交界。石嘴山市成立于1960年,现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两区一县,土地总面积5309.5平方公里。总人口744291人,非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8.2%,有汉、回、蒙、满等24个民族,回族人口点20.3%,呈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市府所在地大武口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总面积4703平方千米。总人口744291人(2009年9月)。

市人民政府驻大武口区,邮政编码:753000。代码:640200。电话区号:0952。拼音:Shizuishan Shi。

石嘴山市 面积4703平方千米,人口744291万人(2009年9月)。

石嘴山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

大武口区 面积1007平方千米,人口25.9万人。邮编753000。

惠 农 区 面积1254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邮编753200。

平 罗 县 面积2251.6平方千米,人口29.85万人。邮编753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石嘴山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夏热而短促,春暧而多风,秋凉而短早,冬寒而漫长。年平均气温8.4℃~9.9℃。年最低平均气温-19.4℃~23.2℃,年最高平均气温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较为均匀,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发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南畅北通,西高东低,山川雄健,景色秀丽。贺兰山岩画闪射着先古文明的光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墓夏冢,长城古塔,体现着土地的灵动和文化的灿烂;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呈现出塞上江南的秀丽风光。 著名景点北武当

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是国家2A级景区。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西北贺兰山东麓,朝阳西街起始点。是一处集山、林、庙、地质遗迹、军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内每年9月、10月举办北武当九九重阳登高节、庙会等活动。 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由五个景点组成: 占地1万余亩的人工生态林区-大武口森林公园,它展现了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生态建设的特有风貌。

星海湖 </B>

星海湖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区东部,山水大道穿湖而过。总面积43平方公里,湖水面积20多平方公里。这里曾是明代古沙湖遗址,原为城市边缘的一片湿地。石嘴山人民经过抢救性的治理,把一片泥淖改造成碧波荡漾、鸟翔鱼跃的湖面。景区由百鸟鸣、金西域、南沙海、鹤翔谷、新月海、白鹭洲六个各具特色的景点组成。

大水沟 </B>位于平罗县下庙乡常青村,东至昊王渠外30米,紧临201省道,南至下庙乡暖泉村路口,西至原西轴厂区(含厂区),北至下庙乡与崇岗乡交接处的泄洪沟,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属于山地和洪积扇地。

平罗玉皇阁 </B>国家3A级景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北大街与富民街交汇处。是宁夏最大的道教场所,被称为平地古建筑的奇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介 绍 玉皇阁的台座分为4级,由南向北渐次升高,最高建筑三母殿,距地面26.2米。

森林公园 </B>

石嘴山森林公园位于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西北部,背依贺兰山,怀抱大武口市区,规划建设面积667公顷,按规划将建成融游憩、娱乐、生产、野趣、体育、文化、宗教等活动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它的建成,对大武口市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作用。

石嘴山森林公园于1997年1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平整绿化带132万平方米,清运土方60余万立方米,更换土方2万立方米,种植35万平方米的草坪和3万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个品种、32.1万株树木的栽植任务。先后建成了防风林、中日友好林、名人纪念林、青年志愿林、少年世纪林、军民共建林、警民共建林、沙生植物园等林区,树木成活率达到93.8%以上。几年来,园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非常快,先后完成了全长11.7公里的四级扬水引黄灌溉工程、1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工程、3000米喷灌主管道和20套移动喷灌设施的安装工作,铺设压力管道1500米,新建道路3000米。相继建成并向游人开放了荷花池、主大门、主大门广场、亚热带植物园、文博馆、回归村等景点。其中,亚热带植物园尽现亚热带植物花卉,应有尽有;文博馆收藏历朝各代文物数千件,值得一去。

2000年,石嘴山森林公园绿化投资100万元,在主干道种树1.1万株。重点加大了高大常青树的种植数量,共栽植3米以上高大常青树木4500株,完成造林面积500亩,使栽植地段基本成林,较大地改善了森林公园的园林景观和投资环境。森林公园集观赏、游乐、餐饮、休闲于一体,被游人誉为“戈壁绿洲”、“世外桃源”。

马兰花大草原 </B>是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距首府银川30公里。这里草原面积10万亩。阳春三月,大草原上马兰花争奇斗艳,一派生机。每到秋季,牧草丰盛,牛羊肥壮,正是草原风光最美的季节。从2000年起,当地每年都在此举办“陶乐马兰花生态观光旅游节”。 平罗玉皇阁 平罗玉皇阁位于平罗县城北端,始建于清代光绪元年,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寺院。玉皇阁规模宏伟,造型独特,城隍、观音、玉皇等12个殿堂高低错落、重楼叠阁,殿内塑像更是形神各异、雕工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国家3A级景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北大街与富民街交汇处。是宁夏最大的道教场所,被称为平地古建筑的奇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玉皇阁的台座分为4级,由南向北渐次升高,最高建筑三母殿,距地面26.2米。内有城隍殿、观音殿、娘娘殿、三清殿、无量殿、洞宾殿、三官殿、三母殿,还有文昌阁、关帝阁、钟楼和鼓楼等主体建筑和大量为游客服务的辅助设施。整座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登临三母殿可凭栏西眺巍巍贺兰山,东望滚滚黄河.

景区每年农历四五月间举行的城隍庙会盛大隆重,人们装扮成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等簇拥着被高高抬起端坐在神舆之上的城隍神像巡游,称之为出驾,含惩恶扬善、体察民情之意。

平罗玉皇阁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形式独特、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工艺精美。高楼气势宏伟,小阁玲珑剔透,陪衬有致,竞相蓖美;楼阁山檐深远,檐角翘指苍穹,似雄鹰展翅欲飞;阁内所有殿宇尽为雕梁画栋,或雕刻花卉兽禽,或彩绘山水人物,刀笔洗练,功庇深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体,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寺庙之一。

田州古塔 </B>

距平罗县城20公里的田州塔,俗称姚伏塔,矗立在姚伏镇东一公里外的柳荫丛中。塔呈平面六角形,八层楼阁式砖塔,高38米,塔顶呈六边覆斗状,塔底直径为7.5米,南北各有一门,门墙上有对联,对联书法隽秀有力,对仗工整。

在数百年漫长的岁月里,田州古塔经历了大小百余次地震。后又于清乾隆年间(1783年)重修。1980年平罗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1985年再次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湖 </B>该景区系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为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沙湖旅游区在距银川市西北56公里平罗县境内的西大滩。1990年开发建设,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次左右,已成为祖国西北地区颇负盛名的旅游热点,因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而被选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2007年5月8日,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盛产鱼类、鸟类,这里栖居着白鹤、黑鹤、天鹅等十数种珍鸟奇禽。你可在观鸟塔上遥看群鸟嬉戏的场景,在水边苇杆间、芦丛底部更有鸟巢无数,每年春季,五颜六色鸟蛋散布其间,堪称奇观。

除了品种繁多的鸟类外,沙湖还盛产各种鱼,在湖南岸的水族馆里,可以看到几十种珍稀鱼类,包括北方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鲵)和体围1米多的大鳖。

湖西四周有滑沙、骑驼、骑马、游泳、垂钓、滑翔、沙滩排球、足球等游乐设施,还有旅游飞机空中观光节目。

开放时间:08:00-18:00

位置:位于宁夏平罗县,距银川市区56公里

面积:总面积8.2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

沙湖,南沙北湖。这里是鸟的天堂、鱼的世界、游人的乐园。广阔的沙湖万亩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银色锦缎,初夏,新苇如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华盖,或如屏障,微风吹来,绿影摇曳,婀娜多姿。

沙湖盛产鱼、鸟。游客可在观鸟塔上遥看群鸟嬉戏。白鹤、黑鹳、天鹅等几十种鸟类、数万只在这里栖居,有时象移动的乌云在天空左右盘旋,遮天蔽日。它们的窝巢就筑在水边的苇杆间、芦丛底,每年春季,各种颜色的鸟蛋散布其间,可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处奇观。

沙湖的鱼类与鸟群是大自然生物链上两上相互依偎的环节。小鱼儿是鸟的美食,鸟粪又是良好的鱼饵,肥美的芦根水草和丰富的浮游生物又是鱼、鸟共同的食物。湖水里常年生长着十来种鱼,不仅有鲤、鲢、鳙、鲩、鲫,而且有北方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鲵)和体围1米多的大鳖。在湖南岸的不族馆里,还可以看到几十种珍稀鱼。

由于盛产鱼类,在沙湖的餐馆里,专门设有鱼宴,烹饪沙湖出产的活鱼。每有嘉宾,必以刚刚出水的二三十斤重的鳙鱼上席,鲜嫩可口,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游客如有兴趣,也可以亲自钓鱼、捕鱼。

沙湖南面是一片面积3万亩的沙漠,它和这万亩湖水似乎是天造地设的伴侣,相互偎依,相映成趣,湖水碧波荡漾,沙海金浪起伏。

在银川南门乘开往沙湖的旅游专线车,车费10元,行程约1小时30分。 沙湖自然保护区 湖水如海,柔沙似绸,天水一色,苇丛若画的沙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上,它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以北,距银川市56公里,总面积8.2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

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资源蕴藏量丰富,“沙、水、苇、鸟、山、荷”六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沙湖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属中湿带,沙湖独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西部丝绸之路上埋藏的宝藏,静静地等待人们的发掘。

沙:位于沙湖南端一望无际的沙漠给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觉训练有素的沙漠之舟----骆驼载人进入大漠深处,阵阵悠扬的驼铃声清脆地在空中回荡,使人心神荡漾,如醉如痴。在这里,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寻找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奇。

水:雾海云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镜湖碧水充满着盎然绿色,山绿水绿,构成一幅绿色的水彩画,在这里游泳、荡舟都会时时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

苇:沙湖东北面,芦苇成片成丛,芦苇幽深,游艇在芦苇中穿行,如同迷宫,不时惊起一串鸥鹭,令人兴趣盎然。

鸟:沙湖是鸟的天堂,它水产丰富,无污染,更得到人类的格外关照,位于湖中心的“百鸟乐园”,又称“观鸟台”,是候鸟繁衍,栖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观赏到天鹅、大鸨、中华秋水鸭、海鸥、白鹤、灰鹤等11目24科,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流连,成为沙湖景色一绝。

山:沙湖西眺,巍巍贺兰山山峰高耸,重峦叠嶂,山上山下温差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积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阳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贺兰晴雪”,为宁夏古代八景之一。

荷:集圣洁象征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古代文明中,即已展现芳踪,而沙湖的体现塞外江南景色的万亩荷花苑,其荷花面积,规模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等处荷花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

石嘴山石嘴子公园

石嘴子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黄河边巍然挺立着如嘴巨石,俗称石嘴子,此处即石嘴山地名来历,岁月沧桑,雄风依然。惠农区地处宁夏最北端,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南与平罗县接壤,北与内蒙古乌海市相连,地理位置优越。

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子公园于2006年7月20日开工建设,2007年6月15日竣工。公园沿黄河西岸呈带状分布,南起煤业桥,北至石嘴子,南北长7000米,东西宽50—200米,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公园采用了现代开放式园林的模式进行设计,集防汛、生态、旅游、休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将石嘴子文化和黄河古渡金羊毛文化作为设计的主线,以彰显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石嘴子公园重点围绕“三条主线、三个广场、三个船型码头、六处水面、六个出口”进行建设。“此外,公园内还布局建设了吊桥、曲桥、阁、亭等功能性设施以及船帆、旗杆、花架、榕树等装饰性工程多处。

石嘴山市惠农区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城市聚集功能。石嘴子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而且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快了惠农区城市化进程 【资源状况】矿产资源 石嘴山市曾是资源依托型城市,现已探明有煤炭、硅石、方解石、石灰石、石灰岩、辉绿岩、白砂岩、白云母、粘土、金、铜、铝、铁等十多种矿藏,尤以煤、硅石、粘土等非金属矿藏蕴藏量大。煤炭储量为25亿吨,全国12煤种中该市就有11种;被誉为“太西乌金”的太西煤储量达6.55亿吨,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硅石储量5亿吨,是硅系产品和玻璃工业的优质原料。粘土储量1300万吨,是陶瓷、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料。

土地资源 石嘴山市地处银川平原北部,得黄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沟渠配套,林网交错,现有耕地11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05亩,居宁夏灌区首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112万亩,人均3.94亩,近期可开发利用的土地50万亩,农业开发潜力极大。多年来,石嘴山市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封沙、封滩育林、育草和全民义务植树,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项目、平原绿化项目和现在正在争取的“绿色中国”项目以及兴果富民工程等,使该市农业、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36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过到8.1%。

旅游资源 石嘴山市风景名胜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九曲黄河穿境而过,万仞贺兰山擦边而行。东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雄浑招人青睐;西看,“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名不虚传;南有集大漠雄浑与江南锦秀为一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湖,北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四合木保护旅游区和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园区,中有碧野婆娑的万顷良田。民族风情文化等八大文化由来已久;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北武当庙、平罗玉皇阁、钟鼓楼、田州塔等文物古迹熠熠生辉;大武口森林公园、大武口星海湖(北沙湖)水上公园、惠农万亩枸杞园、万亩红柳园,平罗万亩生态林等争奇夺秀,后来居上。追今访古,怡养性情,石嘴山的旅游景观景点令人留连忘返。

电力资源 现有国电大武口发电厂、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2家国有电力企业和一些地方电力企业,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正在规划建设一批企业自备电厂项目,预计到2008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以上。

有魅力的羽毛
缥缈的歌曲
2025-07-15 19:07:40
是。太西煤所产的城市位于宁夏第二大城市石嘴山,世界上最贵的煤,太西煤,被益为宁夏的黑宝。在国际上称之为煤中之王,只有中国的宁夏和越南有储藏。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汝箕沟矿区,因此地位于太原以西,故称此名。

传统的树叶
勤劳的眼睛
2025-07-15 19:07:40
西北煤矿机械二厂是由原煤炭部直接规划投资建成的矿用带式输送机及煤矿支护设备定点生产厂家,位于"塞上江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脚下。三十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带式输送机、掘进机、综采支架、网格式放顶煤支架、系列调度绞车、回柱绞车、可控软启动、各种减速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二类压力容器、各种工程油缸、水泥制造设备、石油机械生产的重点骨干厂家,自治区大型企业、国家二级企业。

全厂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有职工2387人,工程技术人员200余人。现有资产总额23000万元,生产设备1096台(套),主要生产设备739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511台,(大型58台,精密7台),大型锻压设备13台,设备优良,工艺手段齐全,各类大型工件加工制造实力雄厚,具有年工业产值两亿元,产量1.4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品行销25个省、市及自治区,90多个矿务局、50多个公司、190多个煤矿。

西北煤矿机械二厂积多年设计、制造经验,在软启动、软制动的研制和应用处于国际、国内先进行列。生产的带式输送机具有先进的微机编程、工业电视、数字声响显示控制系统,在大功率、大运量、长距离带式输送机上广泛地配套使用了美国道奇公司生产的cst软启动系统。自行研制的斩波软启动装置,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深受广大用户青睐。

2001年,西北煤矿机械二厂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书。

ZFZ2200(2600)/16/24型放顶煤液压支架

产品简介:该支架采用单摆杆机构,使支架结构简化,重量减轻,并且具有足够的通风断面及行人空间;采用整体顶梁,增加了整体钢件,顶梁、尾梁均设有活动侧护板,可实现全封闭,同时对支架有扶正作用;尾梁设有摆动千斤顶和活动插板,利用千斤顶控制尾梁的摆动量及伸缩量,来改变放顶煤口的大小,增强了放煤效果;顶梁增设防倒千斤顶,前过桥设有两孔,可在20度-35度的倾角下使用,以提高支架的防滑、防倒功能,适应较大倾角;推移千斤顶采用浮动式活塞及推杆机构,使推溜拉架较为平衡且改善了与输送机的联结受力,保护了运输机的安全。支架极大的满足了煤矿的需求,是放顶煤支架中的一项新产品。

本支架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25,煤层厚度为3.5-15m,煤质硬度f=1-3的煤层,可不铺网:煤层倾角20度-35度之间。

老实的鼠标
寂寞的黑猫
2025-07-15 19:07:40

石嘴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级市,石嘴山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介于位于东经105°58′~106°39′,北纬38°21′~39°25′之间,东西宽约88.8公里,南北长119.5公里。石嘴山市 面积5310平方千米,人口745482人(2012年)。石嘴山市是一座新兴城市,号称“塞上煤城”,生产无烟煤而闻名中外。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石嘴山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直属地级市、国家重要煤炭工业城市、宁夏能源重化工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号称“塞上煤城”。石嘴山市是宁夏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

冷傲的雪糕
俊秀的小鸭子
2025-07-15 19:07:40

这是一道“伤疤”!2021年贺兰山煤矿燃烧再次引发大家的热议,一场大火自燃迄今已有300余年 历史 ,仍然没有熄灭,并且火区每年烧损太西煤量约11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总计损失都达上百亿了,可以说真叫人心疼,很多人说为何不将其利用“火力发电”,为什么不用火区浇灭,这不是白白的被浪费了吗?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有办法进行扑灭的话,能利用起来,也不至于等它燃烧300余年都不处理。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办法将其扑灭,要将其扑灭的话,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是不想,可能是真的没有办法,难道水也无法扑灭吗?我们下面就来看看情况。

贺兰山燃烧有多强?

贺兰山是位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除了是我国主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存区域之外,该区域就是我国的主要矿物质分布区。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该地区含有植物青海云杉、山杨、白桦等665种,金钱豹、青羊、石貂、蓝马鸡等180余种动物,所以十分地多。

而矿物质就更多了,整个贺兰山——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矿区,另外还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矿产,包括宁夏“五宝”之一都是在这个区域产出的。而我们看到贺兰山的燃烧,必然就非常担心。如果大火不进行控制的话,未来这些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群体可能会变得更加地少,所以大家问能不能将这个地区的火扑灭掉,也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然而并不是说扑灭就不灭,它燃烧非常地强烈。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汝箕沟矿区28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分布着25处火区,其中有5处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同时大火燃烧的面积已经超过了3.3平方公里,最深达280米。根据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个区域的大火燃烧还在持续地蔓延,以每年14米至16米的速度向周边蔓延。

挺可惜的是,整个区域最优质的太西煤探明储量为5.8亿吨,已经仅剩约2.7亿吨,而且大火还在影响该区域。所以,依照这个趋势,未来将看不到这些优质煤了,根据大火趋势发展的预测数据显示,在50年后,汝箕沟矿区保有的太西煤可能燃烧殆尽。这下大家知道贺兰山煤炭燃烧有多强了吧,我们是一点一点地看到这个区域的煤消失了。

贺兰山煤层如何燃烧起来的?

上面介绍了 ,贺兰山的煤炭比较多,并且是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区域,所以大大小小的煤炭企业,厂房也是多不胜数。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贺兰山区中小煤窑到处乱采,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式,多因工人井下取暖或地面火未熄所致。导致大火持续燃烧了几百年,同时老火区加剧发展,新火区不断产生,也引发了连锁效应的出现。

所以,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自己开采煤炭的时候带来的,但是由于该区域的煤炭特点,例如:太西煤变质程度很高,瓦斯含量大,所以不光是煤在烧,大量瓦斯涌出也参与燃烧,加快了火区燃烧速度。结果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该区域的煤炭层十分地深。

燃烧起来产生的热量也非常巨大,很难有人有办法直接靠近火区,按照人类自己的身体所承受的温度来看,可能在60度的高温左右就难以承受了,大量煤炭的燃烧,在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区域,可能都会明显感觉到大火的烘烤,所以影响非常大。

那为什么不用水浇灭呢?

的确,在大规模煤炭燃烧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污染也非常大,根据数据显示,火区燃烧每年仅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就达1.29万吨和5324吨,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排放量的269倍和24倍。所以人人看到这样的数据,都想将其扑灭,但是能够做到吗?很难做到的,首先在自然的条件下,你说整个贺兰山在300余年的时间之中,没有降雨的话,那肯定是乱说。

天降大雨都无法将其扑灭,我们人类用水还能够扑灭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贺兰山的煤炭层非常深,就算是我们用水去浇灭表面的大火,但是深层次的煤炭燃烧可能还未接触到水源,就已经完全被吸收了,结果大火烘烤之后,下面的火种又会引发表面的碳持续燃烧,所以根本扑灭不了。

完全是没有办法,用水去浇灭肯定科学家们早就考虑过了,要是可行的话,早就实施了,所以明显这样的办法不可行。严格的来说,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进行扑灭,所以还在持续燃烧之中,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1、太西乌金 2、一把持续了300余年的大火

可是,在贺兰山汝箕沟却有个奇特的景象,一到晚上,整座山就是红彤彤的一片。如果走近一点,透过岩石,你甚至可以看到山体内部就像一个燃烧着的锅炉炉膛!

原来,贺兰山的煤炭在燃烧!这种燃烧在行业内称为煤层自燃。

3、地下煤火的危害 4、水能灭掉地下煤火吗? 5、煤炭自燃是世界性难题 6、目前的治理办法

一是 借助北斗定位和遥感技术,画出地下煤火分布图,了解火区范围,建立区域性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随时检测灾害的进程和态势,这样便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抗灾活动。

可以将灭火及开发相结合,谁灭火谁开发(包括采煤基建交通)谁得宜,将火区划分几块几十块分别给民营的企业限期灭火开发!国家给予各种优惠扶持!总比白白烧掉好吧!

贺兰山是位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一座名山,处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与东部的鄂尔多斯高原、黄河河套平原相接,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由于山脉的阻挡,一方面它阻挡了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同时也阻挡了来自湿润的东南季风,因此它既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线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从地质构造上看,贺兰山所处区域,位于东亚大陆主板块、鄂尔多斯断裂块、贺兰山-横山堡断裂线相交界的地方,岩浆层发育不充分,自古以来这里就很少发生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所以地质沉积作用比较明显,为煤炭和其他一些金属矿藏的沉积和发育创造了难得的环境。

从该区煤炭的储量来看,远期理论上可以达到110亿吨,目前已经探明的已经超过了30亿吨。虽然与我国的几大煤炭产区相比,贺兰山的煤炭储量排位不是怎么靠前,不过正是由于区域的沉积条件比较优越,煤炭的品质相对来说要高出不少,特别是这里盛产“太西煤”,以杂质少、热值高、结构紧致等闻名于世。然而,这么优质的煤炭生产地,却长期存在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部分区域的煤层持续发生着燃烧,每年白白损失上百亿元,为什么不想办法将大火扑灭呢?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对世界上闻名的“地狱之门”印象深刻,从上世纪70年代勘探出来后,前苏联就在该区域进行了实质性的钻探,借此想获得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谁曾想在钻探过程中,气田发生了剧烈塌陷,大量天然气被释放了出来,为了避免产生不可控的气体爆炸事故,科学家们将气体进行了点燃,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点火,火苗非但没有像估计的那样烧几个月就完事,反而越烧越旺,燃烧了50多年也没有熄灭。

像煤层燃烧的事件,也不止贺兰山,比较有名的还有:印度切里亚煤田,持续燃烧了100多年,我国新疆的铁列克煤田区也已经燃烧50年。而位于澳大利亚一条公路旁的地下煤区,虽然规模不大,火点较小,但也“默默无闻”地燃烧了好几千年。为什么包括贺兰山煤田这样的煤田和气田,为什么煤层火灾持续那么多年而不会熄灭呢?

大家知道,物质燃烧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达到燃点。对于煤层来说,可燃物就是粉煤或者较小的颗粒,当堆积到一起、煤质较好、能被点燃的物质达到一定规模,就为燃烧提供了物质基础。

对于助燃剂也就是氧气来说,如果煤层具有较多的孔隙或者较大的裂缝,能够与外界保持空气流通,那么氧气就具备了有效的来源,而且在燃烧时也会有足够的补充。而对于燃点来说,当煤层与氧气作用释放的热量得到有效的积累,那么就会推动更大面积的煤层发生温度上升,一旦突破煤炭的燃点(300摄氏度左右),大规模的燃烧就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而且,在煤炭的开发过程中,又有比较大的几率增加上面3个因素的叠加效应。一方面,人类的开采活动,无疑会破坏煤层原有的结构,既产生了更多碎块化、粉碎化的粉煤,同时也会使更多的空气流通进入煤层内部。另一方面,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操作不当或者电路发生故障而产生明火,首先点燃位于煤层上部的煤层气,然后在物质、氧气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推动煤层随之逐渐发生了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燃烧。

从目前来看,贺兰山煤矿发生燃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汝箕沟矿区。大家肯定感到纳闷,为什么不选择用水来扑灭呢?虽然这里年降水量不是很大,但是在每年的夏季雨季,有时也会出现短时的强降水,这种天气状况都无法将煤层的火扑灭,何况用人为的方法抽水来处理呢?我想,之所以很难用水来扑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水和高温的煤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小,而且都是易燃气体,一旦燃烧的煤层上面洒上水,那么在短时间内就会在煤炭的上表层聚集大量的可燃气体,从而引发更为剧烈的燃烧现象,并且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来,非但不会熄灭烧着的煤炭,反而会加剧煤层的燃烧,搞不好还会出现剧烈的爆炸。

第二是煤层的燃烧具有“立体化”效应,即并不是单纯地在一个深度层面进行燃烧,我们在地表看到的,只是不同深度下燃烧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由于暴露在地表了所以才被我们看到,其实下部不同深度的煤层,也都有可能形成燃烧现象或者已经具备燃烧的基础。所以,用水来浇的话,也只能影响表层燃烧的煤层,这里排除浇水释放更多可燃气体的因素,即使应用大量水来浇,将表层火源控制住的话,也在高温的作用下,使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汽,很难深入到煤层的深部,一旦液态水的补充跟不上,下层的燃烧所释放的热量,过不了多久又会将上层的煤层引燃。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下暴雨,也很难将其浇灭的原因之一。

第三,煤层的燃烧覆盖面很广,即使我们在地面上看到了着火点,也远远不是煤层燃烧的全部,地下连接的“燃烧通道”,会因煤层的结构、含煤量的多少、释放的热量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非常复杂,我们很难判断煤层深部火势的走向以及燃烧的分布状态,所以向地表的火源浇水,无异于“管中窥豹”。

所以,对于小型煤矿火灾的控制,一般选择的是减少空气流通、降低与空气接触的程度来实现,比如向煤层中注入大量的氮气或者不可燃的泡沫等,或者注入大量的钝化凝胶,来减少煤炭接触氧气的面积和程度,以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不过,即使应用这样的方法,即使对于小型煤矿来说,所花费的成本也极其高昂,而且还得持续进行监测和深入实施,一旦哪块区域火势没有控制住,很快就会重新蔓延开来。

对于像贺兰山这样的大型煤矿,应用上面的“治本”方案,所花费的成本就会更加高昂,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所有的物资投入、人力成本等加在一起,可能要远远高出被燃烧煤炭的实际经济价值,有点得不偿失,没有找到万全和经济的措施之前,根本无法下手。

说起太西煤,熟悉煤炭的朋友一定非常了解,这是产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汝箕沟矿区的精品无烟煤,其三低(低磷、低灰、低硫)与六高(高发热量、高块煤率、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闻名于世。

汝箕沟矿区 摄影:西部现象

但在产出如此优质煤炭的矿区,却有多个区域烟尘袅袅,熟悉煤层自燃以及当地的朋友都知道,那是汝箕沟煤矿的自燃区域,每年白白烧掉优质太西煤约11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

汝箕沟矿区 摄影:西部现象

汝箕沟矿区的煤层大火究竟有多严重?

在汝箕沟矿区不少看起来像是丹霞地貌的小山,看上去层层叠叠,多种颜色穿插,很像千层饼,但矿区的工作人员一定会警告只可远观,不可靠近。

汝箕沟矿区内,一座约130米高的山体过火自燃后仿佛丹霞地貌,记者刘海 摄

因为这是一座已经彻底被烧毁的“煤灰”山,山体疏松,风吹草动都会掉下不少砂石,非常容易引起塌方,因此这些区域不可靠近,以免发生危险。

由于煤层自燃,山体已经塌方

在汝箕沟煤矿,更多的则是正在冒烟的区域,东一处西一处,甚至在大石头区透过石块的缝隙,还能看到地下熊熊的火光,当然这些山就是人类禁区,如果你不想成为烤鱼的话!真像是西游记中的火焰山。

汝箕沟矿区有多少地区有火灾?

汝箕沟矿区主要由汝箕沟煤矿、白芨沟煤矿等5对矿井组成,总生产能力为年产460万吨,矿区总共有25处火区,其中有5处已经熄灭,4处还未完全熄灭,正在快速蔓延发展的有16处。

其中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二道岭火区火势正在扩大,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二道岭火区连成一片。更严重的是有些地区已经明明已经熄灭,但不久后又冒出了烟尘,这表示地下的大火仍然在蔓延。

大峰矿羊齿采区是汝箕沟矿区最大的火区,这里是太西煤的第二层煤,也是最后的煤层,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据估计这里的火区已经烧掉了35万吨太西煤。汝箕沟矿区2020年开采的煤炭量约160万吨,但整个矿区每年烧掉的煤炭就有115万吨。

按这个速度蔓延下去,据估计主要再过50年,汝箕沟矿区将再无煤炭可采,当然没有煤炭只是一个问题,另一个则是排放出天文数字般的污染毁损土地。

2020年3月,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汝箕沟矿区自燃火区开展大气环境现场监测发现,火区每年排放的颗粒物高达1.29万吨,二氧化硫5324吨。

另一个则是对地面的影响,地下煤矿的自然高温通过地面释放,会导致地面温度上升,土地贫化,植物枯萎死亡,目前火区毁损的土地已达332公顷,在土地上生活的野生动物遭到严重威胁。

为什么不灭火?浇水不行吗?

煤矿着火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煤层都位于地下,即使是露天煤层也就是个露头,位于地下的煤层怎么会烧起来的?又为什么会持续燃烧?助燃的氧气是从哪来的?

关于第一个问题应该很难解答了,因为汝箕沟煤矿的火灾最早始于300多年前的清朝,最大的可能是矿工在井下取暖时忘记灭火或者火势蔓延导致,现在汝箕沟矿区正在燃烧的二十几处火灾中,有的是从露天开始烧入地下,有的则是一直在蔓延。

300多年来,汝箕沟烧掉了数不清的煤炭,总损失可能高达上百亿,而具体数字可能很难估量。

地下煤炭层为什么会持续燃烧?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难理解,但由于露天煤层以及地下坑道的存在,使得氧气补充通道一直得以存在,而且由于山体内部结构复杂,这些通道可能非常隐蔽。

上图是地下煤层烟尘排放以及氧气补充通道,烟尘排放大家都看得到,但氧气补充通道来源却是多样的。另一种则是露天煤层大火转入地下:

比如闪电或者森林大火引发了煤层火灾,露天的煤层烧完后慢慢烧入了内部,而氧气补充也就从最初的烧透的疏松煤灰层进入。最终可能会将整座山烧得松垮,造成地陷甚至垮塌。

如何扑火?浇水可以吗?

灭火当然是浇水了,而且煤层大火就在地下,往下浇水不就对了吗?如果能有水漫金山的技术,显然是可以的,但煤层大火的区域高高低低,明显不太靠谱,那么怎么办?

如果发生在火灾初期,那么处理其实很简单,一般将着火点挖除火灾隔离即可,但到了中后期事情就比较难办了,因为已经彻底处在地下,其氧气补充通道很难查清,直接注水无济于事!

那么只能调查其空气补充通道,然后针对性的注浆灭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泥浆水,用高压泵将泥浆注入地下,阻断其空气补充通道,剩下的煤层大火就会慢慢熄灭。但由于地下大火通路复杂,灭火成本高企,因此很多煤矿直接就放开任其燃烧,比如澳大利亚温根山附近的那座著名的“火焰山”,还成了一个 旅游 景点。

还有的则因为盗采,或者开挖火区内的煤炭,结果给正在熄灭的煤层再次注入氧气,那么大火可能又会复燃,或者因为其他地质变化原因增加了空气通道,再次形成大火,所以煤层大火扑灭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汝箕沟矿区灭火

太西煤的煤炭质量很高,化学活性也高,还有高瓦斯含量,因此煤层大火烧的不只是煤炭,还有涌出的瓦斯(煤层气)燃烧,因此火区蔓延速度很快。

汝箕沟矿区的燃烧面积很大,分布范围很广,当前采取的是剥离+灌浆的方式,结合每处火点的现状、技术、经济等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目前白芨沟煤矿井田范围内的9处火区和贺兰山保护区范围内的5处火区须采取注浆灌浆技术灭火。

而在中槽火区、羊齿火区等6处火区因蓄积能量大、漏风供氧充分、煤层倾角大、已出现大面积明火采取的是将浅表火区剥离+灌浆灭火。

其实剥离就是将可以采的部分煤层采出,隔断火源,但这会伴随着另一个结果,增加供氧通道,打着灭火的旗号盗采等,因此对于汝箕沟矿区的灭火计划,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统筹规划来完成。

是不是可以在火场周围打钻,把煤层中的瓦斯抽出来,用民用烧饭或发电,火即然能燃烧了这么多年,证明煤炭中含有大量的高浓度的瓦斯气体,高浓度瓦斯抽完以后,这个钻孔中的瓦斯含量没有了可以往钻孔内注入高压水,一个方面能使煤层增加含水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别的钻孔瓦斯抽出量,着火的煤场没有了瓦斯注力,大火也就慢慢的能熄灭了。不知道这个办法是不是可行,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方法肯定有我说一个 弄个挡风设置 把风沙挡住 让沙尘暴的沙子都掉落到煤区 扑灭火

利用地探设备先探明地下着火范围,然后在外围一圈钻孔抽取瓦斯并高压注入水,中间着火点利用百米长臂工程车带上高压水枪逐步往地下灭火。

贺兰山煤层裸露在地面的很多,只要温度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自燃(在地表下没氧气,地表就相反了),可以用水灭,但面积那么广自燃发生都是随机的。所以彻底控制和治理太难了。

这个燃烧非常好,理由如下:

1、煤炭是地球温度上升、环境恶化的罪恶之首,本来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全世界已经作出共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炭达峰、炭中和的目标,煤炭将将被清洁能源所代替。因此,这些煤炭早日烧掉早好。

2、这些煤炭之所以燃烧,主要不是因为煤炭本身,而是因为煤炭中释放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不断释放,才引起煤炭不断燃烧。这些天然气如果没有烧掉,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空气爆炸。通过燃烧,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周围民众的生命安全。

洁净的手套
虚拟的天空
2025-07-15 19:07:40
【城市概况】 石嘴山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石嘴山黄河大桥南两公里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最早见于明《嘉靖宁夏新志》。石嘴山市是宁夏重要的工矿城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跨黄河,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邻;西邻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黄河水与内蒙古乌海市相邻;南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兴庆区、贺兰县交界。石嘴山市成立于1960年(1960年4月,在石嘴山组建南街、北街两个城市人民公社,石嘴山镇撤销。不久以2个城市人民公社为基础,成立了石嘴山市第一、第二2个区,区与公社合一。),现辖大武口区、石嘴山区、平罗县两区一县,土地总面积5309.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万多人,建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8.2%,有汉、回、蒙、满等24个民族,回族人口点20.3%,呈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市府所在地大武口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石嘴山市为宁夏第二大城市。市府驻大武口区。

石嘴山市位居黄河中游上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西宽约88.8公里,南北长119.5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5°58′~106°39′,北纬38°21′~39°25′之间。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米~3475.9米之间,按地形地貌可分为贺兰山山地、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鄂尔多斯台地四种类型。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夏热而短促,春暧而多风,秋凉而短早,冬寒而漫长。年平均气温8.4℃~9.9℃。年最低平均气温-19.4℃~23.2℃,年最高平均气温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较为均匀,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发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南畅北通,西高东低,山川雄健,景色秀丽。贺兰山岩画闪射着先古文明的光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墓夏冢,长城古塔,体现着土地的灵动和文化的灿烂;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呈现出塞上江南的秀丽风光。

石嘴山市曾是资源依托型城市,现已探明有煤炭、硅石、方解石、石灰石、石灰岩、辉绿岩、白砂岩、白云母、粘土、金、铜、铝、铁等十多种矿藏,尤以煤、硅石、粘土等非金属矿藏蕴藏量大。煤炭储量为25亿吨,全国12煤种中该市就有11种;被誉为“太西乌金”的太西煤储量达6.55亿吨,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硅石储量5亿吨,是硅系产品和玻璃工业的优质原料。粘土储量1300万吨,是陶瓷、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料。

石嘴山市地处银川平原北部,得黄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沟渠配套,林网交错,现有耕地11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05亩,居宁夏灌区首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112万亩,人均3.94亩,近期可开发利用的土地50万亩,农业开发潜力极大。多年来,石嘴山市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封沙、封滩育林、育草和全民义务植树,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项目、平原绿化项目和现在正在争取的“绿色中国”项目以及兴果富民工程等,使该市农业、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36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过到8.1%。

石嘴山旅游资源独特。兼备江南秀丽的水上景观和塞外豪放的沙漠风景于一体的沙湖,是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还有正在开发建设的大武口森林公园、大武口三湖水上公园以及北武当庙、平罗玉皇阁、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陶乐兵沟汉墓等,逐步成为宁夏乃至西北的旅游热线。石嘴山市风景名胜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九曲黄河穿境而过,万仞贺兰山擦边而行。东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雄浑招人青睐;西看,“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名不虚传;南有集大漠雄浑与江南锦秀为一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湖,北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四合木保护旅游区和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园区,中有碧野婆娑的万顷良田。民族风情文化等八大文化由来已久;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北武当庙、平罗玉皇阁、钟鼓楼、田州塔等文物古迹熠熠生辉;大武口森林公园、大武口星海湖(北沙湖)水上公园、惠农万亩枸杞园、万亩红柳园,平罗万亩生态林等争奇夺秀,后来居上。追今访古,怡养性情,石嘴山的旅游景观景点令人留连忘返。

电力资源,现有国电大武口发电厂和国电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2家国有电力企业和一些地方电力企业,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正在规划建设一批企业自备电厂项目,预计到2008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以上。

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工而兴的城市,建市以来,工业一直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陶瓷、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初步形成了高科技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力及相关产业、机械制造、“清真”品牌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六大特色产业。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在市内落户。原煤、焦炭、煤矿机械、金属镁在自治区占圈套比重;石灰氮、双氰胺产量和质量居亚洲首位,是亚洲师大的炭素生产基地;钽粉、钽丝生产能力和产量居世界前三位。恒力集团、英力特化工、东方钽业三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33.1亿元,流通股市值22.4亿元。电力优势突出,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占自治区的3/5,成为宁夏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

石嘴山市距银川河东机场100公里,60多公里的包兰电气化铁路,74公里的石(嘴山)中(宁)高速公路,69.5公里的109国道和90.3公里的110国道纵贯南北;山水大道、大平、平陶、红礼、姚汝等公路干线横穿东西;平汝和厂矿专用铁路线,以及79条公路支线、3座大型公铁立交桥和1座公路立交桥组成四通八达公(铁)路网;通车里程达1200公里,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框架。黄河航运拥有渡船39艘,浮桥2座,渡口11个,航线144公里;陶乐黄河大桥正在建设之中;石嘴山黄河大桥成为沟通宁蒙两区的跨区交通要塞。邮电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以大武口区为中心,连接广大城乡矿区,网点密布,四通八达的邮电信息网。以程控交换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为主的公用电信网络通达全国及世界各地。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达21万门,电话普及率达25部/百人。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0万户。计算机互联网已进入普通百姓之家。市境内供电、供水充裕,特别是随着市委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以及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武口污水处理厂、大武口第二水厂、石嘴山煤气工程、道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

贺兰山岩画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西夏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大漠文化、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