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的人员构成
====== 实验室领导班子组成 ======
姓 名 性别 职 称 实验室任职 工作单位
骆仲泱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主任 浙江大学
周俊虎 男 教授、博导 副主任 浙江大学
施正伦 男 研究员 副主任 浙江大学
程 军 男 副教授 外事秘书 浙江大学
刘建忠 男 教授、博导 科研秘书 浙江大学
周劲松 男 教授、博导 学术秘书 浙江大学
====== 第二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姓 名 性别 职 称 专业 工作单位
黄其励(主任委员) 男 院士、博导 动力工程 东北电力公司
倪明江(副主任委员) 男 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导 委员 浙江大学
岑可法 男 院士、博导 工程热物理 浙江大学
包信和 男 研究员、博导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陈勇 男 研究员、博导 热能工程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
樊建人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工程热物理 浙江大学
郭烈锦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动力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郭庆祥 男 教授、博导 有机化学 中国科技大学
骆仲泱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工程热物理 浙江大学
王洋 男 研究员、博导 煤炭化学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姚强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热能工程 清华大学
章明川 男 教授、博导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郑楚光 男 教授、博导 动力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 第二届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
姓 名 性别 职称、职务 专业 工作单位
Ronald K. Hanson 男 美国工程院院士 燃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Fransson, Torsten Henry 男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能源动力 瑞典皇家工学院
Tomas Kaberger 男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瑞典能源署署长 可再生能源 Lund University
Nickolas J. Themelis 男 美国工程院院士 废弃物能源 Columbia University
Lars Eric Marcus Aldén 男 瑞典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燃烧物理 Lund University
Dawid Y.S.Lou 男 教授、系主任 动力工程 美国Nebraska大学
Joachim Werther 男 教授、所长 多相流 Technical University Hamburg-Harburg
Robert E. Hall 男 空气废物管理处处长 污染物控制 美国环保署(EPA)
Alfons Georges Buekens 男 教授 污染物控制 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
Benjamin Jurcik 男 Air Liquide R&D Scientific Director 化学工程 Air Liquide Laboratories
Choi Sangmin 男 教授、韩国燃烧学会主席 燃烧学 韩国高等工业科技大学(KAIST)
Gérard Grehan 男 教授、实验室主任 光学物理 法国应用科学院鲁昂分院
G. C. Dismukes 男 教授 氢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 第一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 ======
姓 名 性别 职 称 学术委员会任职 工作单位
岑可法 男 院士、博导 主任 浙江大学
黄其励 男 院士、博导 副主任 东北电力公司
郑楚光 男 教授、博导 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
陈昌和 男 教授、博导 委员 清华大学
陈勇 男 研究员、博导 委员 中国科学院
郭烈锦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
章明川 男 教授、博导 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
陈义良 男 教授、博导 委员 中国科技大学
李大冀 男 教授、博导 委员 东南大学
王洋 男 研究员、博导 委员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于遵宏 男 教授、博导 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
倪明江 男 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导 委员 浙江大学
骆仲泱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委员 浙江大学
严建华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委员 浙江大学
樊建人 男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委员 浙江大学
====== 第一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组成 ======
姓 名 性别 职 称 学术委员会任职 工作单位
P. Basu 男 教授、博导 顾问 加拿大新斯科舍工业大学
谷口博 男 教授、博导 顾问 日本北海道工业大学
向哲愚 男 博士 顾问 美国能源部
C.K.Lee 男 教授 顾问 加拿大国家煤与矿物资源研究所
Dawid Y.S.Lou 男 教授 顾问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Nebraska大学
J.R.Howard 男 教授 顾问 英国伯明翰大学
固定研究人员
岑可法院士 倪明江教授 骆仲泱教授 严建华教授 樊建人教授
高翔教授 池涌教授 周俊虎教授 施正伦研究员 周昊教授 方梦祥教授 周劲松教授 程乐鸣教授
王勤辉教授 陈光明教授 吴祖成教授 邱利民教授 金滔教授 刘建忠教授 蒋旭光教授 李晓东教授
马增益教授 赵虹教授 杨家林研究员 黄镇宇教授 王树荣教授 王飞教授 甘智华副教授 王勤副教授
余春江副教授 周志军副教授 程军副教授 金余其副教授 王智化副教授 邱坤赞副教授 翁善勇副教授
蒲兴国高工 谷月玲高工 郑航高工 金军高工 施正展工程师 陈玲红工程师 杨卫娟副教授 朱艳群助研
陈彤副研究员 陆胜勇副教授 罗坤副教授 黄群星副教授 成少安教授
你好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什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学习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原理、动力电池与电机驱动技术、汽车营销、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利用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和工具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需要的生产装配与调试、性能检测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技术管理工作,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基本知识、数学基本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就业及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 (2)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电器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构造等。 (3)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及电控标准、电动汽车检修等专业技能。
2、能力要求 (1)具有识读电气原理图和机械装配图的能力。 (2)具有熟练使用电工仪器仪表及电工工具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的能力。 (4)具有从事汽车行业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的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业面向与主要职业岗位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群 企业的基本员工,从事汽车定损、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修理、汽车销售等相关工作。 2、发展岗位群 企业技术员、工程师、销售主管、部门经理。
主要岗位描述: 1、汽车修理技工 从事汽车故障、检测、修理、保养的技术管理人员。 2、汽车定损技工 培养掌握现代汽车事故评估与理赔、汽车整车鉴定与估损、汽车保险、汽车金融知识、具有汽车事故查勘与评估、定损与理赔能力的服务技术人才。 3、汽车销售技工 客户开发、客户跟踪、销售导购、销售洽谈、销售成交等基本过程,还可能涉及到汽车保险、上牌、装潢、交车、理赔、年检等业务的技术人才。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是英国老牌名校之一,全球百强名校,英国著名的6所“红砖大学”之一。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列世界第82位,在2017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第16位!那么留学伯明翰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怎么样?我们今天一起走进伯明翰大学。
院校介绍
作为英国第一所获得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的大学,伯明翰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而享誉全球,被公认为是英国最杰出的10所研究型大学之一。
迄今为止,伯明翰大学已培养出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位英国首相,使其在欧洲乃至全球都享有极高声誉。伯明翰大学,素来是英国最受学生欢迎的世界著名大学,同时也是入学竞争最为激烈的英国大学。
伯明翰大学在2013/14QS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居英国第10位,世界第62位,2013/14THE TIMES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居英国第23位,世界第153位,2013/14ARWU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居英国第10-14位,世界第101-150位。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列世界第82位,在2017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第16位!
伯明翰大学景观设计专业
英国伯明翰大学景观设计专业,Landscape Studies MA 园林景观设计 硕士;
伯明翰大学是英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高等学府之一,其历史最早可溯到1843年,位于第二大城市伯明翰。
BCU拥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约25,000名学生,6大学院,300多种课程。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开设课程具被极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多项专业获得世界级领先水平,诸多专业被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QAA) 评为优秀。
伯明翰大学共有25,000多名在校学生。大学提供语言,预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层次的教育,其专业设置广泛,教学质量出色。
以上就是伯明翰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介绍,大家看完小编的介绍,觉得伯明翰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怎么样呢?伯明翰大学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和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都是伯明翰大学的杰出校友。迄今为止,伯明翰大学已培养出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位英国首相。想要留学该院校的同学可要抓紧了哦!
本文版权属于美行思远(www.mxsyzen.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伯明翰大学新加坡排名
新加坡管理学院合作课程英国伯明翰大学,qs全球排名第91;
新加坡管理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成立于1964年11月28日,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成员组织,其使命是开发新加坡的人力资源。新加坡管理学院(SIM)是新加坡领先的专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培训机构。40多年来,新加坡管理学院为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加坡管理学院通过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际知名大学和学院的合作,提供广泛优质的学术课程。学院为14,000多名注册学生提供50多门课程,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学位和证书级别的各种学术课程。
伯明翰大学新加坡sim合作专业
1.新加坡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士。新加坡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士(荣誉学位)的合作方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学生需要学习24个月,开学时间为每年的7月(具体每月开学时间请咨询我们的留学顾问)。新加坡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士(荣誉学位)注册费需要240.75新元,约合人民币1156元,学费需要32100新元,约合人民币154080元。新加坡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理学士(荣誉)证书由英国伯明翰大学颁发。
2.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理学硕士。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理学硕士的合作单位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学生需要学习12个月,开学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0月(具体每月开学时间请咨询我们的留学顾问)。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理学硕士注册费240.75新元,约合人民币1156元,学费26964新元,约合人民币129427元。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理学硕士证书由英国伯明翰大学颁发。在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理学硕士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以致用,发展自己的领导力,学习如何整合潜在的商业机会。
这场火灾最早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周五(30日)早晨,一个13吨的锂电池起火,火势随后蔓延至临近的电池组,当地消防部门前后共花费3天时间才将大火扑灭。
要知道,锂在常温下遇见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在点燃条件下又能和CO2反应,所以锂电池一旦自燃,用水和灭火器是扑不灭的。
因此,当地消防部门采取了等待电池燃烧殆尽的策略,并称,“锂电池火灾比普通火灾的持续时间长得多,因为锂电池会在分解时产生氧气不断复燃,消防员只能尽可能地消除它们内部的热量。”
“维多利亚州大电池”(Victorian Big Battery)项目是该国最大的储能项目,由法国电力生产商、可再生能源巨头Neoen SA与特斯拉共同开发。据悉,该项目共拥有210个电池组,可为电网储存高达450兆瓦时的能量,目标是在2030年为维多利亚州实现50%的可再生能源。
事实上,随着清洁能源的兴起,全球锂电池储能装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快速铺开。根据研究和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的数据,整个2020年,全球部署的储能设施共计增长了62%。该机构预计,未来10年整个市场还将增长27倍。
在此过程中,锂电池火灾实际上并不少见。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全球总共发生了38起大型锂离子电池火灾事件。
例如,2020年9月,利物浦的锂离子电池发生火灾。2019年在亚利桑那州,一场电网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火灾将一名消防队员抛到了“20多米”的地方,导致其脑部受伤,肋骨骨折。
纽卡斯尔大学教授Paul Christensen指出,“锂离子电池对地球的脱碳至关重要,但锂电储能项目对 社会 的渗透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与之相关的风险和危害的了解。随着个人和家庭越来越多地安装锂离子电池来储存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这类风险只会持续增加。”
但就目前而言,锂离子电池的“利”似乎仍然大于“弊”。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研究员Gavin Harper总结道:“至关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扼杀新创新,因为我们必须迅速脱碳,但与此同时,在大规模部署新技术时,我们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01. 2015TIMES 英国大学运动科学专业排名 第1
02. 2015TIMES 英国大学物理和天文专业排名 第2
03. 2015TIMES 英国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排名 第2
04. 2015TIMES 英国大学美国学专业排名第3
05. 2015TIMES英国大学音乐专业排名 第4
06. 2015TIMES英国大学中东和非洲学专业排名 第4
07. 2015TIMES 英国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排名 第4
08. 2015TIMES 英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 第5
09. 2015TIMES 英国大学戏剧舞蹈动画专业排名 第5
10. 2015TIMES 英国大学意大利语专业排名第5
11. 2015TIMES 英国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排名 第5
12. 2015TIMES 英国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 第6
13. 2015TIMES 英国大学俄语和东欧语专业排名 第6
14. 2015TIMES 英国大学社会工作学专业排名第7
15. 2015TIMES 英国大学宗教学专业排名 第7
16. 2015TIMES 英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排名 第8
17. 2015TIMES 英国大学德语专业排名 第8
18. 2015TIMES 英国大学艺术建筑设计史专业排名 第8
19. 2015TIMES 英国大学古典文学与古代史专业排名 第9
20. 2015TIMES 英国大学材料科学专业排名 第10
21. 2015TIMES 英国大学牙科学专业排名 第12
22. 2015TIMES 英国大学电气及电子工程专业排名 第13
23. 2015TIMES 英国大学医学专业排名 第13
24. 2015TIMES 英国大学数学专业排名 第14
25. 2015TIMES 英国大学哲学专业排名 第14
26. 2015TIMES 英国大学考古学专业排名第15
27. 2015TIMES 英国大学地质学专业排名 第16
28. 2015TIMES 英国大学化学专业排名第16
29. 2015TIMES 英国大学社会学专业排名 第16
30. 2015TIMES 英国大学社会政策专业排名第17
31. 2015TIMES 英国大学商学专业排名 第17
32. 2015TIMES 英国大学教育学专业排名 第17
33. 2015TIMES 英国大学理疗专业排名第17
34. 2015TIMES 英国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第17
35. 2015TIMES 英国大学政治学专业排名第18
36. 2015TIMES 英国大学伊比利亚语专业排名 第21
37. 2015TIMES 英国大学护理专业排名 第23
38. 2015TIMES 英国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排名 第24
39. 2015TIMES 英国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排名 第24
40. 2015TIMES 英国大学地理和环境科学专业排名 第24
41. 2015TIMES 英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第25
42. 2015TIMES 英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排名 第26
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考古学排名50-100 。 专业排名数据为2016TIMES英国大学专业排名,优势专业 专业名称英国排名中东和非洲研究(Middle Eastern and African Studies)1酒店管理(Hospitality, Leisure, Recreation and Tourism)1戏剧舞蹈与电影学(Drama, Dance and Cinematics)1美国研究(American studies)2物理疗法(Physiotherapy)2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3运动科学(Sport Science)3俄语及东欧语言(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Languages)4材料技术(Material Technology)4教育学(Education)4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4哲学(Philosophy)5人类学(Anthropology)5物理和天文专业(Physics and Astronomy)6社会工作学(Social Work)7心理学(Psychology)8法语(French)8护理学(Nursing)8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9英语学(English)9宗教学(Theology and Religious Studies)9牙科学(Dentistry)9城市规划(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nd Landscape)10生物学(Biological Sciences)11电子电气工程(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13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16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17地理与环境科学(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18化学(Chemistry)18考古学(Archaelogy)19经济学(Economics)19
CCUS团队
煤炭能源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CO2等温室气体。煤炭能源低碳转化与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这些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再利用或者封存于地下。因此,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个集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研究于一体的新的温室气体控制方向。低碳能源研究院CCUS团队整合了学校水文地质、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电力工程等学科的优势研究资源,引进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优秀博士。团队首席专家有秦勇教授、冯启言教授等。团队依托“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封存重点实验室”,重点对煤层储存CO2的机理、能力评估和储存技术、煤炭燃烧前CO2的捕集与提纯技术、CO2资源化再利用技术、CO2地质封存安全监测技术以及CO2捕集与封存的经济、管理与政策等方向开展研究。
煤地下气化研发团队
煤地下气化研究在中国矿业大学已有近30年历史。先后在江苏徐州,河北唐山、山东新汶、内蒙乌兰察布、甘肃华亭等地进行了大量半工业、工业试验。取得了井式“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地下导控气化新技术、深冷空分制氧系统制备地下气化剂新技术、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等。2010年5月我校在甘肃华庭进行的“矿区难采煤气化绿色低碳开采与绿色煤电产业化”示范试验,成功点火运行。日产气量16万标准立方米/天,空气煤气热值平均5.45兆焦耳/标准立方米, 水煤气热值10.26 兆焦耳/标准立方米。尤其是在地下气化炉的燃烧可测可控性、产气优质稳定性、气流的畅通性和炉体的密闭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角度,将我国数千亿吨经济不可采的以及大量滞留的煤炭采用地下气化方法变成煤气,然后发电或者化工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碳能源低碳转化途径。为此,研究院整合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优势研究资源,引进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优秀博士形成了“煤地下气化研发团队”。首席专家是王作棠教授。团队重点对煤地下燃烧的催化剂与抑制剂的研发、导控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燃烧控制机理、多联产技术、工业设计等开展重点攻关。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煤炭地下导控气化绿色开采新理论与工艺;
2、基于“三下一上”滞留煤条带充填气化开采的岩层控制理论及技术;
3、煤炭地下导控气化过程测控技术研究;
4、煤炭地下导控气化工程技术装备研究;
5、煤炭地下导控气化工程技术经济研究;
6、煤气甲烷化与发电的能源化工多联产新技术。
碳资源高效利用研发团队
随着新的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发,从长远看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逐渐减少。煤炭的能源属性弱化的同时,其资源属性将强化。碳资源高效低碳利用研发团队整合学校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和有关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引进了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及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团队首席专家是魏贤勇教授。团队致力于用可分离和非破坏性或轻度破坏性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重质碳资源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在此基础上开发温和条件下重质碳资源中有机质的定向转化和反应混合物精细分离的新工艺,以期实现重质碳资源中有机质的高附加值利用,形成相关技术的产业链。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煤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分析和定向转化
2. 煤焦油、煤液化重质油和残渣及重质石油的精细分离
3. 沥青基高性能炭材料的制备和功能性大分子的合成
4. 生物质的温和解聚和高附加值利用
5. 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生物质能研发团队
尽管我国人多地少,发展生物质能受到一些限制,但是我国土地农业利用率高,每年生产大量农作物副产品如秸秆等是生物质能的主要原料。目前国际生物质能研究的热点是:具有可选性和总体效益的高级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的开发、生物燃料在燃烧与热力过程中的转化机理、生物燃料的理化特性对可靠性的影响、生物质能转换设备、可靠与低成本的能源作物、新的生物制炼技术、新一代交通使用的生物燃料等。低碳能源研究院生物质能研发团队整合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等的相关优势资源,引进日本、挪威等国家高级专业人才。首席专家是宗志敏教授。主要在生物质的温和解聚和高附加值利用、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
碳足迹调查、监测与评价研发团队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通常也被称为“碳耗用量”,是一个用于描述某个特定活动或机构产生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术语,它是评价部门、行业或企业、个体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个国际通用指标。其中的“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的越多,排放二氧化碳也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由此可见,碳足迹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煤炭生产的碳足迹应该如何科学测算?碳足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研究院的碳足迹调查、监测与评价研发团队主要研究煤炭开采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扰动的碳足迹当量计算方法;煤炭开采中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方法;煤炭加工中碳足迹计算方法;碳足迹监测技术等。团队首席专家是张绍良教授。
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研发团队
这里的低浓度瓦斯主要是指矿井风排瓦斯。瓦斯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因此将这些低浓度瓦斯收集、提纯并利用起来,对减少煤矿的碳足迹作用十分明显。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研发团队整合安全工程、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化学工程、电力工程等优势研究资源,针对乏风瓦斯的采集、提纯、运输和综合利用等的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研究。该团队正在组建中。
新能源研究所
新能源研究所由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热能、电子、光学等学科共同组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纯多晶硅材料、高效多晶硅材料、光伏能源关键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生物质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等。研究所与德国RWE公司、乌泊塔尔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伯明翰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研究所目前承担“973”、“863”、“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课题多项,同时为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节能减排研究所
节能减排研究所由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安全、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地球物理、电气工程、采矿工程等学科共同组建。主要研究方向为煤层气抽采与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矸石充填采煤技术、呆滞煤炭资源再开采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等。研究所与德国RWE能源公司、波鸿工业技术大学、DMT公司,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邦科学研究组织(CSIRO)、西澳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肯塔基大学,波兰煤炭科学院、西里西亚工业大学保持着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研究所目前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矿区生态环境研究所
矿区态环境研究所由环境、测绘、采矿、地质、岩土工程、资源与城乡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管理等学科共同组建,主要从事矿区矿山生态遥感监测技术与理论、矿山生态风险评价、矿山生态演替过程模拟和演替规律、矿山生态修复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政策以及矿山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研究所为矿山企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研究所与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大学、莱布尼兹生态环境研究所,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保持亲密合作关系。研究所目前正在承担国家“863”、“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面向江苏省燃煤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所需的重大高新技术需求,针对燃烧前CO2捕集、分离与提纯以及CO2在地质环境储存的重大地质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大力推进条件建设和能力建设,使重点实验室总体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形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能力。搭建高起点的CCS研究与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建设一支在国内同学科领域具有强大学术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
CCS技术体系十分庞大,牵涉到物理、化学、地学、工程等众多领域,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研发优势,在燃烧前捕集和地质储存两大领域、三大方向重点攻关。
(1)煤基CO2燃烧前捕集关键技术体系
煤基CO2燃烧前的捕集思路是通过煤的气化生成H2和CO2,H2直接用于燃烧,CO2则捕集起来,所以重点实验室将通过煤基分解化学过程、合成气体理化性状等的基础研究,重点研发低温煤脱硫、降灰和气化一体化集成工艺,达到提高煤热值利用率、获得较高纯度CO2的目标;同时重点研发低温制冷捕集CO2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捕集技术方案。
(2)CO2地质储存关键技术体系
CO2地质储存的关键技术包括处置场所的地质评价、处置量评估、CO2注入技术以及深部含水层/煤层/油田处置CO2的多物理过程的模拟等。该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形成一套地质处置场所评价指标体系、CO2储存量估算标准与规范、CO2灌注井施工技术、管道、井孔及设备防腐技术、防堵防垢技术、灌注关键技术及相关参数等;开发深部含水层/煤层/油田处置CO2的多物理过程的模拟系统和地下CO2环境演化模拟系统。
(3)CO2地质储存状态监测技术体系
该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将地震法、电磁法、电阻率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遥感技术结合起来用于CO2的稳定性探测,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