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近,欧洲绞尽脑汁应对能源危机,他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欧洲为应对能源危机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降低或减少能源成本;二是利用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比如说;风力发电跟核电技术。三是从伊朗等第三方购买天然气。
首先,欧洲各国都先后采取了开源节流的方式来培养节约能源的习惯。法国巴黎打算将埃菲尔铁塔的灯提前一个多小时熄灭。除了法国,西班牙国家对使用空调进行限制。荷兰政府建议居民缩短淋浴的时间。还有一些小国家,提前伐木砍柴,准备烧火取暖。
其次,欧盟一直推崇使用新能源。今年5月,欧盟准备3000亿欧元资金实施新能源计划。预计在2030年,欧盟的可再生能源会增加到45%,还要推进可在是国内能源的投资。欧盟还打算建设氢能源的基础设施。争取早2030年使绿氢的使用量提高到152万吨。荷兰、丹麦、德国等国家建立了海上风电计划。这些国家会在2050年的桩基风电容量10倍以上。
最后因为伊朗现在每天从俄罗斯购买9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伊朗本身也是能源大国,却借助外援。原因在于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再出口,从中赚取差价。在今年7月份,俄罗斯跟音浪达成了天然气协议。两国对天然气出口管道达成了共识。这样的举动对伊朗,俄罗斯抱团取暖,合作共赢。这种行为对欧洲国家也是非常乐意见到的。因为这样避免了欧洲打脸,就可以继续使用天然气。真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目前很多国家狗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天然气是从煤炭和室友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最合适的能源。所以。在以后10年的的时间里,伊朗就占据了天然气市场的话语权。
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此举背后的原因如下。
一、欧洲能源危机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的能源危机不断升级,矿物燃料供应短缺,价格飙升,电力市场几乎失去控制。
英国能源管理部门称,从十月份开始,英国消费者的能源账单上限将上涨80%。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冬季,几百万的英国人将无法负担燃气和电力。与此同时,德国也将征收天然气附加费。
在传统能源“失控”的时代,欧洲国家虽然加速了能源结构的变革,但在短期内,新能源的作用并不大。今年冬季,欧洲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
二、欧洲各国能源负担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27个欧盟国家已经为减少能源危机给消费者和商业带来的冲击拨出了3140亿美元。德国以1002亿欧元排在首位,法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分别为536亿欧元和592亿欧元。另外,英国政府也已经提供了1780亿欧元的援助。
这些支出反应了欧洲各国政府为保护家庭和企业免受天价能源价格影响的努力。自从俄罗斯切断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以来,欧洲的能源价格一直在飙升。但是,即便有这么多的政府救助,欧洲的经济前景仍然很黯淡。
贝莱德的分析师先前曾发出警告,欧洲将于2023年早期进入深度衰退,并预期到年底会萎缩0.9%。同时,在欧洲国家为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欧盟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欧洲,可再生能源以氢、海上风力发电为主,相比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受到了气候的严重影响,安全性相对较差。所以,可再生能源能否成为欧盟的“救星”,还是一个问题。
欧盟提出的紧急干预措施,能够让当地的能源价格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除此之外,也能够平复当地民众的恐慌心理。
由于能源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欧盟的发展,这使得欧盟必须要做出一定的举动来控制能源危机,如果任由能源危机发展下去,那么欧盟必然会出现解体的情况。
一、欧盟提出的紧急干预政策,能够让当地的能源价格得到有效控制。在出现能源紧缺的问题后,欧盟地区的能源价格也开始出现了飞速上涨的趋势。由于能源价格已经超过了普通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才导致很多民众对于能源价格感到非常的不满,在欧盟提出了紧急干预政策后,欧盟地区的能源价格必然会回归到稳定态势。
二、欧盟提出的紧急干预政策,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欧盟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混乱局势,就是能源紧张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当能源紧张问题得到解决后,欧盟地区的乱局自然会恢复平静,当欧盟提出紧急干预政策后,就有望解决欧盟地区目前面临的能源紧张问题。
三、欧盟提出的紧急干预政策,能够有效平复民众的恐慌心理。由于普通的欧洲民众很担心自己买不到可以使用的能源资源,这使得欧盟民众一直保持着非常恐慌的心态。而当欧盟提出了紧急干预政策后,欧盟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得到了有效的平复,只要欧盟后续能够解决能源供应问题,那么欧洲的局势必然会恢复正常化。
我希望欧盟能够尽快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因为能源供应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必然会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欧盟提出紧急干预措施,应对能源价格高涨的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措施实施后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够解决根本性问题。
在9月14号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欧盟委员会在14号的时候提出对欧洲能源市场进行干预,这是紧急干预的一种措施,为了缓解现在能源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因为天然气的价格上限之前就受到关注,并且争议比较大,提议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在就会有相关的措施干预。可以发现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用电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成员国要错峰用电,高峰用电时间段要减少5%的用,电量特别是对于总电力需求比较大的地方来说,电量的减少要达到10%。
其中就包括可再生能源,还有一些低成本的能源,对于价格的控制也有所干预,特别是对炼油部门以及煤炭,天然气是由这些地方的征收税会有所改变,因为欧盟委员会有一些数据表示,通过这几项措施的干预能够筹集,约有1400亿欧元资金。在相关的发布会上也可以看见这些措施对欧洲能源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一些欧洲地区因为能源供应短缺,在能源价格方面要有所回应也要减少电力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有成功的基础。
如果有巨额收益的设置,这就会让利用高等能源公司帮助陷入困境的用户,现在的低价化石燃料已经结束,只有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才能够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有一些危机爆发产生的效应是比较多的,导致欧洲能源出现供应紧张的状况,从而天然气以及电力价格出现飙升,还有今年的夏季水力发电是比较少的给工业,以及消费者带来的负担是更大的,会抑制当地的经济复苏,要找到可代替的能源。
没有解决,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欧盟已经开始从各个渠道获取能源,但是效果似乎并没有太理想。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暴跌20%,打了交易者一个措手不及,在此之前,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单日涨幅逾10%的情况屡见不鲜,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但是现在很多的欧洲居民能源供应依然是不足的。现在也只能解决短期的能源需求。欧盟大部分的能源一直是从俄罗斯购买的,现在俄乌战争依然处于交战当中,再加上因为上一次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已经暂停了对部分欧洲国家出售能源。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欧盟从其他国家调取资源,也只能弥补暂时的空缺。
从地理位置上讲,俄罗斯是离欧盟最近的,所以各种能源输送也是最为便利的。其他大陆能源也是非常充足的。但是有句话叫远水救不了救火。今年的极端天气让欧洲很多水路已经没有办法运输。这也给能源输送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还有疫情不断的反复出现,这一切都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都在面临能源危机,后期大家会不会缩减对能源的出口?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根据以上的情况可以确定。虽然欧洲的天然气出现了暴跌,但是不代表他们的能源就已经非常充足了,也不代表他们现在的能源足够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冬,因为未来的未知数还不确定,再加上欧洲对于能源的需求非常大,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工业国家,他们对能源的需求是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只是经济上的暂时回春。前面都是未知数,没有谁能预料得到最终结果。
据悉,这一报告由德国经济研究所、伊弗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哈雷经济研究所和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经济研究所联合完成,是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报告预测,如果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德国2022年和2023年可能将面临共22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风险,这无疑给欧盟对俄罗斯的第五轮制裁实施带来了压力。最新消息显示,欧盟成员国对于新一轮的对俄石油天然气制裁存在较大分歧。4月11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欧盟成员国当天未能就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实施制裁作出决定,将继续讨论如何实施相关制裁并考量制裁措施对俄经济的影响。
由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很深,德国等部分欧盟成员国在其中显得进退两难。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今欧洲是将‘能源政治化’的问题。尽管制裁将导致能源替代和成本的不经济,甚至短缺问题,但大方向上,欧盟能源仍在朝着‘去俄罗斯化’的路径发展。”
德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疫情叠加地缘冲突,欧洲经济承压不断。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冬季预测报告,预计欧盟和欧元区经济2022年均将实现4.0%的增长,2023年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2.8%和2.7%。
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复苏同样显得困难重重。在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德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原来的4.8%大幅下调为2.7%。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德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四重压力’。”
首先,消费力总体在下降。德国作为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消费力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活跃,而疫情与通胀更是大大制约了德国当下的消费水平。
根据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3月底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受俄乌冲突和高通胀的影响,3月份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5点,环比下降1.8点。该机构指出,4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为-15.5点,环比下降7.0点。
其次,财政政策调整的相对滞后。“身处欧元区之中,德国的财政政策灵活性相对较弱,要面临的不仅是本国经济增速问题,还要考虑到欧洲的债务问题以及欧元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德国需要跟着欧元区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整体发力是比较慢的。”
而且,“地缘政治导致的外需削弱对于德国这一制造业大国而言,影响是突出的”。有数据显示,受国外需求减弱,供应短缺、能源价格飙升,以及地缘冲突的不确定性影响,德国2月季调后制造业订单环比下降2.2%,降幅超过预期。
最后,企业投资力度也在减弱。“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贸然投资。现在的情况是,成本在做加法,市场在做减法,这对企业的挑战会很大。”孙立坚指出。
通胀率站上历史性高位
经济增长承压的同时,德国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通胀问题。
德国联邦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德国3月通胀率升至7.3%,为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值。其中,3月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9.5%,显著高于当月整体通胀率。去除能源价格因素,当月通胀率为3.6%。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2月的进口能源价格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9.5%,其中天然气进口价格同比大涨256.5%,而天然气目前仍是德国工业的最主要能源。
今年3月,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曾介绍,德国已将俄罗斯石油进口份额从35%降至25%,天然气进口份额从55%降至40%,硬煤也从俄乌冲突前的50%降至25%。但他也表示,要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可能还需要等到2024年夏天。
“摆脱”的过程并不容易。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穆勒于近日表示,眼下如果立即对俄罗斯实行能源禁运,仅靠现有的天然气储备和近期购入的液化天然气,德国只能将能源供应维持至夏末秋初。
为应对能源使用出现“红灯”情况,上个月底,德国启动了天然气一级应急预案,具体分为预警、警报和紧急三级。若供应形势恶化至紧急阶段,德国政府将出手干预,优先把天然气分配给家庭和医院等关键机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若真的切断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德国可以考虑从美国等地进行补给,但是短期量不够,需要需求侧控制。而且,天然气等商品的运输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这需要时间与成本的投入,美国主要提供的是液化天然气,相比管道天然气成本也要昂贵得多;另一方面,德国也可以采取其他的能源供给手段,比如煤炭、核电等,但这也与其当初的能源转型相冲突。总体而言,短期内德国面临的能源压力还是非常显著。”
王成强则指出:“在能源‘去俄罗斯化’的过程中,德国正在两方面努力。一是正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二是,优化能源进口来源,寻求挪威、卡塔尔、美国、加拿大等液化天然气的购买替代,尽管这相较于管道天然气价格更高昂。”
其中,有一项能源工程值得注意。2月22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表示,因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立场与行动,德国经济部拟阻止“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获得认证与投产运营。
“北溪-2”是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可绕过乌克兰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与“北溪-1”一起,都是俄罗斯向欧盟国家运输天然气的关键通道。
其中“北溪-2”天然气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原计划是在2021年底前投入运营。但在各种利益冲突的裹挟之下,“北溪-2”迎来被叫停的命运。
王成强就此表示:“从始至终,‘北溪-2’的建设都充满争议。俄罗斯具有横跨亚欧大陆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天然气出口核心国,对欧盟能源供应的影响举足轻重;而考虑到能源安全,欧盟进口天然气的选择更趋于多元化,这涉及到两种路径的博弈问题。至于项目之后的运营与否,取决于地缘矛盾的化解或妥协,但在危机升级的环境中,这显得遥遥无期。”
疫情已导致33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对德国经济造成的阴霾仍未驱散。
今年2月,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1年期间,新冠疫情给德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到3300亿欧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经济总产值的10%。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报告显示,德国7天新冠感染率(每10万人的7天累计新增确诊病例数)在经历3月的高位后,4月已逐渐下滑。但目前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依然在10万例以上。数据显示,当地时间4月13日,德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6303例,累计确诊超2301万例;新增死亡病例361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3万例。
疫苗接种方面,自2020年12月26日以来,76.6%的德国人口至少接种了一次疫苗,76.1%的人接受了完整疗程的疫苗接种,59.0 %接种了加强疫苗。按德国现在超8300万的人口计算,大约还有约1900万人没有接种第一针疫苗。
在此情形下,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试图推进的强制疫苗接种计划依然没有成功。4月7日,德国联邦议院就60岁以上人群强制接种疫苗法案的立法申请进行了投票,但最终该法案未能在联邦议院获得通过。
这也导致了德国一部分新冠疫苗失去“用武之地”。德国卫生部发言人于4月11日日宣布,6月底可能会扔掉约300万剂即将过期的新冠疫苗。而且,由于COVAX(联合国全球疫苗获得机制)目前不接受捐赠,要想捐赠给一些贫穷国家也面临着运输和储存的难题,这300万剂疫苗只能被丢弃。
目前,德国也已经大大放松了防疫措施,比如在戴口罩方面,仅要求人们在医院、护理机构内以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但从近期的消息看来,德国的防疫路线并未稳定。
4月5日,劳特巴赫曾宣布将从5月1日起取消阳性病例为期10天的强制自我隔离,改为“强烈建议”感染者和接触者自愿隔离5天。但第二天,他又表示,此前宣布的自愿隔离措施是“错误的”,德国将继续沿用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政策。
从如今的数据来看,德国疫情的蔓延风险其实仍未受控,而当前的防疫措施能否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真正起效,仍有待观察。
孙立坚认为,疫情对德国经济造成的损伤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地缘政治的影响可能会更持久。当前的经济忧虑更多在于,两个影响因素在同一时期重叠,产生了放大效应
这次能源危机,是因为能源进口的结构问题.
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欧洲已经开始建设浮动码头来接收液化天然气了。能源危机在欧洲愈演愈烈,欧洲的工业巨头们都是叫苦连天。他们的利润被不断的挤压,这也导致他们出来纷纷发声。所以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这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大乐观的情况。
能源危机是因为进口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欧洲能源危机的发生源主要源于能源的进口结构性问题,为了能够将这个问题及时的解决,欧洲已经开始建设浮动码头,用来接收一些液化天然气了。目前的欧洲工业是愁云密布,法国能源和挪威资源巨头都不看好这件事情,因为这很不正常。这有可能破坏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有可能会导致付出的步伐继续拖后。
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巨头叫苦连天
呈线性加深的欧洲能源危机,已经让当地的一些工业巨头的利润被挤压了,所以这也导致了其他的人纷纷站出来说话,他们表示能源危机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如果不好好的解决问题的话,这个能源危机就有可能会破坏这个地区的经济和发展,也会破坏这个地区的复苏。所以欧洲工业将面临着双重危机,感觉挺可怕的。
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这对市场不大乐观
欧洲能源危机的由来和发展主要是相对于这个石油和煤炭还有就是天然气这些都是最顺手的一些方式,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那可能就会遭遇到危机。对于目前的这两个问题去看,他们都觉得不是很乐观,因为他们对于能源危机有着深切的体会。在凛冬将至的同时,对工业冲击这方面确实不大乐观。
1、天然气市场自由化并不是由供应安全驱动的
与推动公平、低价供应相比,能源供应安全完全是次要目标。
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Adi Imsirovic指出,自由化本身并不是由供应安全驱动的,而是由效率和更低的价格推动的。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研究员Ganna Gladkykh表示,与20世纪90年代各国独立的市场、垄断和保护主义能源政策相比,现在欧洲有一个一体化的市场和监管机构、灵活的定价,从这方面而言,欧洲成功了。然而,Gladkykh承认,所谓被认为是成功的事情现在也是导致欧洲目前所面临的能源供应问题因素之一。
2、监管失灵
欧洲国家面临的不是市场失灵,而是监管失灵。
Bros曾参与法国市场的自由化及其与欧洲内部能源市场的整合,他指出,市场需要先自由化,然后再需要将控制权交给完全独立的监管实体。目前,各国只能依靠自己的设备,能够对自己的能源做出各种不同的决定,只要其大致符合欧盟的指导方针。但如果缺少监管,可能就会止步于此。
一些国家更喜欢便宜的天然气而不是多样化的天然气。欧盟能源指令规定,每个国家都应该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其理念是各国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天然气供应,但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由于其廉价而依赖俄罗斯作为主要供应商。Bros认为,做出这一决定时,德国知道,如果出现问题,欧洲其他国家将弥补这一不足。“这不是自由化,这简直是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3、统一战线往往并不那么和谐
还有一个问题是,统一战线往往并不那么和谐。北溪2号是对原北溪管道的扩建,该管道将天然气从俄罗斯输送至欧洲大陆,目的地是德国,这得到了德国和奥地利的支持,但遭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对,包括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最终,这一计划被搁置。
4、未考虑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
当然,其中一个问题似乎不可避免:没有考虑到欧洲以外的任何干扰。“它涵盖了内部的一切,”Gladkykh说,它并没有涵盖所有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包括俄乌冲突和由此引发的经济制裁。
5、可再生能源投资不足
欧洲内部能源市场在确保供应安全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是,可再生能源转变的实际情况比其预测更快,长期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
最后,Gladkykh指出,他不确定是否有任何市场结构能够让欧洲免受类似的外部冲击,尚不清楚这种方式是否能使欧洲各国在即将到来的寒冬中幸存下来。
Gladkykh补充说,德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陷入困境的国家,所有欧洲国家都感到寒意,当形势变得艰难时,各国往往不那么团结。Gladkykh称,
这场危机最终将阻碍欧洲天然气市场自由化和一体化进程,可能导致欧洲统一天然气市场理论的终结
2、RECP有望接力高碳行业产能转移及产业转型过渡。
3、欧洲能源结构正在快速脱碳,碳含量较低的商品将更具竞争力。
4、对标欧洲绿色新政要求欧盟能源独立需要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5、工业领域脱碳需加快绿氢的大面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