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有哪些独有的技术?
作为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江淮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经过了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已经系统掌握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以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等关键技术,形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纯电技术平台。而且江淮汽车还在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独立液冷循环的新一代电池智能温控技术,可确保车辆电池始终处于10-35摄氏度的工作环境,提高用车安全的同时,大大延长了电池寿命。而其创新成果蜂窝电池,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可做到电芯单体之间电隔离和热隔离,有效避免因电池失效导致的车辆起火,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选择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用于代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很多的新型品牌都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使得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而江淮汽车作为老牌国内厂商,自然也不甘落后,那么江淮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呢?
江淮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外观
外观上,iEV6E造型个性,上挑的车顶设计配合着一些细节的点缀,使得整辆小车显得充满活力由于轴距较短,这就使得车辆的后排空间较为紧张,虽然是四门车,但后排座位建议只是在应急情况下坐坐人,久坐肯定是不适宜的。
江淮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内饰
内饰方面,主体为黑白两色,大大降低了内饰的塑料感,织物材质座椅厚度足够,包裹感也较好,配有多功能方向盘以及一块7英寸的触控显示屏,融合了GPS、倒车影像等功能,同时也支持科技感十足的人机对话、手机远程操控的模式,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配备了ABS、EBD及前排安全气囊,驾驶环境较为舒心,安全也有保障。
江淮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动力
动力方面,iEV6E续航里程约为170公里,足以应对日常城市代步,搭载一台永磁发电机,输出功率较大,变速箱只有三档,操作十分简便。采用的磷酸锂电池,在快充模式下仅需一个小时就能将电量充至80%。驾驶中,iEV6E提供了三种模式,应对不同电量下的情况,基本不存在换挡顿挫,起步加速都较为平顺,驾驶舒适性较高,但由于未采用后独立悬挂,遇到比较颠簸的路面,车辆驾驶就没那没愉快了。
11月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增资相关事宜已经通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备案。据了解,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将增至73.56亿元。原本江淮大众50:50的股本结构正式被打破,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淮大众 75%股权,并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这标志着江淮大众合资合作进入深水区。
在进一步增加股比后,大众集团将授予江淮大众4至5个大众品牌纯电动汽车产品。若条件允许,大众集团还或将大众品牌旗下中型、中大型燃油车引入江淮大众。
大众集团的股比提升,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面则是江淮汽车在新能源产业的“江河日下”。
-1-
2014年,江淮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江淮新能源早早就吃上了“皇粮”。
彼时,一辆江淮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在9万元左右。这意味着,销售2000辆新能源汽车,就将会为江淮带来18亿元的收入,这无疑对其业绩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早在2015年,江淮汽车就推出了新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占总产销量的30%以上。
尽管在战略上备受重视,但实际销量却差强人意。
2017年,江淮新能源累计销量新车2.82万辆,同比增长53.%。相较之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共售出11.36万辆,其中仅E5一款车型就卖出22,423辆。
2018年,江淮新能源销售新车63,671辆,同比大幅增长125.28%,超额完成了5万辆的销量目标。
但销量攀升的背后,是无法掩盖的品质问题。
据汽车投诉网的资料显示,江淮新能源汽车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以 iEV车型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电瓶故障、车辆故障灯亮、无法启动、刹车失灵、无法提速、差速器异响、空调故障、电路故障等等问题。甚至有的新车还未出首保,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控部分已经出现问题。
更令消费者无法忍受的是,江淮的iEV车型还曾发生过多起自燃事件。如北京三里屯iEV5纯电动汽车着火自燃,深圳iEV5电动汽车充电发生自燃等,但厂家始终没有对外公布自燃事故原因,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2018年期间,江淮汽车及其子公司合计收到各类政府补贴高达87.18亿元,仅2018年江淮就至少拿到了6轮相关部门的补助,总金额约为11.06亿人民币。
高额的补贴并没有为江淮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保障,反而在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后,其新能源板块业绩彻底开始下滑。
就如同业内一位资深人士所说的,“江淮汽车曾是最有上涨空间的一位,亦是现在下滑最严重的一位。”
-2-
俗话说,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如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2019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新车总交付量为423万辆,市场份额接近20%,而所有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仅为39%。大众依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中国建立了成熟且稳定的合资联盟,击败了竞争对手并领跑。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供应链和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改变,大众需要建立另一套联盟体系。
( 大众MEB纯电平台 )
按照规划,大众在2028年前将推出70款新能源汽车,预计基于电动汽车平台PPE和MEB生产的新车产量将达到2,200万辆。同时,其计划2028年在中国生产1,160万辆纯电动汽车。
如此看来,除了一汽和上汽外,大众还需要一个“推手”。
单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大众真没有充足的理由去选择江淮。
其一,江淮在三电核心技术的积累并不深厚,且不说与比亚迪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还达不到吉利和长城的水平。其二,江淮的业绩不佳,且已连续多年亏损。2017年和2018年,江淮分别亏损1.9亿和6.3亿;2019年,虽然江淮扭亏为盈,但盈利仅为1.3亿,且建立在政府11亿扶持资金的基础之上。因此,怎么看江淮也不像是新能源领域的优质合作对象。
选择江淮,除了应对德国国内高层的请求,赢得赞赏和青睐外,按照大众起初的计划,合资公司可以利用江淮在新能源领域现有的经验和技术,导入相对廉价的西雅特车型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针对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此外,南北大众受制于之前的业绩包袱,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发展战略上较为保守,转化速度较慢。同时,如何平衡两家的利益也是一个颇为繁杂的过程。因此选择与江淮合作,大众不但可以利用后者的技术积累和营销渠道,寻找额外的第三条道路,而且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换句话说,就是打破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提升国内合作伙伴的竞争积极性,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当然,大众的心思还不止于此。
靠商用车发家的江淮汽车,尽管在乘用车市场表现不佳,但其却拥有完整的商用车产品线,从轻卡、重卡到轻客、重客,其产品在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大众商用车的超强实力也是人尽皆知。在大型重卡领域,曼恩(MAN)和斯堪尼亚两家品牌表现不凡;其轻型商用车在欧洲市场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
一个是乘、商皆能的跨国汽车品牌,一个是靠商用车发家的自主品牌,从目前政策可行性与双方的需求来看,商用车领域具有不错的合作空间。
在乘用车市场早已打得热火朝天的当下,大众牵手江淮在商用车领域展开合作,不失为一种差异化发展策略,这或将助力江淮商用车再上一个新高度。
当然,这一切合作的前提还是要看江淮大众的效果。
-3-
在华晨宝马股比调整,特斯拉上海独资建厂的大背景下,大众希望能够调整在华合资车企的股比,甚至独资建厂。
只是,上汽奥迪项目闹得沸沸扬扬,暴露出大众在两家合资车企的车型分配和利益协调已经是困难重重,这在大众全球电动汽车全面进攻的计划面前无疑是尴尬的。
因此,对于大众汽车来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来一个“三车战略”又何尝不可?
只是有心人却担忧,江淮股份的占比减少,会不会步华晨的后尘?毕竟后者最终不但没换来技术,而且还丢了市场。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江淮大众的合作还是有所成效的。
在2020北京国际车展上,首次亮相的思皓X8就是双方合资合作后的第一个品牌。
尽管思皓X8是一款燃油车,但却是江淮乘用车全面应用德国VDA质量管理体系,并投入2亿元升级生产线,以保证产品品质达到大众全球质量标准的产品。
早在2018年,在大众VDA管理体系的指导下,江淮汽车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每个环节都严格与全球最先进的生产标准接轨。
据了解,其生产线铺装了国内首台2500T伺服压力机的全自动化冲压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170台Fanuc机器人,在焊装生产线上实现高柔性、高控制、高速自动化生产;32台ABB静电喷涂机器人的配备,实现了整车喷漆的高精度与高效率;所有关键节点的“电拧紧”控制,实现了实时监控、数据追踪,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信息的可回溯性。
(2500T伺服压力机的全自动化冲压线)
比如,汽车每一颗螺丝的力矩都是不同的,这些数据都会被长期保存,以供后期车辆升级或者有问题发生时有据可查。再比如发动机内的螺丝,通常在上紧后还需要转动90度或者更多,它们是被禁止重复利用的。
除了在整车耐久性验证、全面系统的整车性能验证、充分可靠的零部件试验、严控车体精度、关键焊点管控、面漆特性等方面比江淮原有的标准更严格外,大众汽车还在车身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技术以及车身调校等方面给予江淮汽车在技术上的支持。
从2019年开始,江淮推出与大众共线生产的一系列产品,凭借着“德系”品质和焕新的产品形象,重新收获了口碑与销量。
在大众光环和“德系”品质的双重助力下,思皓X8无疑是江淮乘用车实现转型升级的最好“跳板”。未来,嘉悦A5、嘉悦X4、嘉悦X7等车型都将过渡至思皓品牌旗下,悬挂思皓标识。
届时,思浩品牌的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将共享模块化平台,而整合后的产品矩阵不但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符合江淮、大众双方的预期。
对于当下的江淮汽车而言,大众所占股比的上升弊大于利,显然是可以接受的。
写在最后:
不管大众股比如何变化,江淮汽车更多的是应该在赚钱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只有自己真正站起来了,才能够走出往日的颓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否则,不管是江淮还是华晨,都将是同样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许多使用者反应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众多车主对江淮新能源汽车的投诉案例主要涉及"电瓶故障、车辆故障灯亮、无法启动、刹车失灵、无法提速、差速器异响、空调故障、电路故障"等故障。
这些问题的出现正好暴露了江淮新能源在产品研发领域的技术缺失,对于各个细分环节的管控和监测能力不足,对于产品的充电系统、电池组控温技术、主动均衡策略、电池组的健康管理策略、SOC电池剩余电量纠错能力、电池组控温元件以及密封性能的安装设计试验等环节。
江淮新能源汽车研发现状
江淮新能源的车型采用比克的18650电池。和特斯拉的相同。这种电池组的排列顺序以及控温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江淮新能源在这方面对于电池组的控制只停留在表面,对于电池组的整体控温技术,控温预警、碰撞挤压变形后的热失控隔离,都需要进行深入研发设计。
而江淮新能源的几次燃烧事故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充电机的充放电时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压控制,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单体电池门限值的设定和监测技术,都将需要细化,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设计。
JAC新能源iev6e怎么样?
外观上延续了青春版的活力与清新,车头微微向前延伸,车尾整体圆润,在张扬中不失礼仪。侧面的线条配合后翼子板自然前倾,简单却舒适。动力可观,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170公里,最长续航205公里。配备JAC iEV6E的电机最大功率为45kW。最高时速可达102公里/小时,采用容量为22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入门级 纯电动 汽车,该车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而不是江淮其他产品提供的三元锂电池,使用寿命更长。充电方面,iEV6E提供慢充和快充两种充电模式。充电到80%电量时,慢充需要7小时,快充只需要1小时。此外,这款车型的电池还配备了智能维修功能。静置超过60小时后,车辆会自动检测电池的健康状态,并根据测试结果自动给电池充电。从配置来看,江淮iev6e真的不良心,外观也没有小蚂蚁那么可爱小巧。另外,江淮在新能源微型车领域的投入不深,使得今天的销量惨淡,而且越来越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真的没有只想着赚钱不做实事的汽车的空间。如果江淮新能源不提升质量,结局真的很难说。
JAC新能源汽车iev6e参数介绍
以下为JAC新能源汽车iev6e参数介绍级别:Mini-car动力类型:纯电动电机总功率:45总电机扭矩:150变速箱:1速单速变速箱最大续航里程:310电机类型:永磁同步储能类型:磷酸铁锂电池
以上就是江淮新能源iev6e的介绍。虽然很少有人知道江淮汽车,但它的价格实惠,质量也可以接受。刚刚兴起,所以也加强了各方面的努力,希望江淮汽车能做出更满意的车。
特斯拉(Tesla)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普及的引领者!二、比亚迪(BYD)
比亚迪(BYD)创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知名品牌,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主要有:唐、宋、元、秦、E5、E6等。
三、北汽新能源
,目前量产纯电动车型有:EX系列、EU系列、EC系列、EV系列、旗下ARCFOX品牌的LITE等。
四、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总部位于杭州,国际知名品牌,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有:帝豪GSe、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E PHEV等。
五、江淮新能源
江淮新能源2002年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六、奇瑞新能源
,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有:eQ、QQ3、eQ1小蚂蚁、艾瑞泽3、艾瑞泽5e、艾瑞泽7等。
七、蔚来汽车(NIO)
蔚来汽车由知名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于2014年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打造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品牌”,目前量产纯电动车型有:ES8、ES6两款车型。
八、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两度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成为中国品牌汽车行业领跑者,目前量产新能源车型有:逸动EV、逸动PHEV、CS75 PHEV、奔奔mini-e等。
长安汽车
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九、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目前量产纯电动车型有:小鹏G3。
小鹏汽车
新能源汽车品牌
1、在启动驱动电机前,系好安全带,检查档位是否处于N档,首先应踩住制动踏板,扭动钥匙开关。2、汽车启动后应踩住制动踏板,将N档转换成D档(前进挡),如果是后退将N档转换成R档即可。3、放下手刹,控制好车子行驶速度,行驶需观察视镜,这样汽车就能启动了。如果当驾驶员换挡操作失误时,组合仪表显示的当前挡位符号闪烁。如果驾驶员换挡操作失误,可以重新换回到“N”挡来消除故障。
2002年,江淮汽车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线探索,先后研发铅酸版电动中巴、弱混BSG、中混ISG,历经千百次的研讨和验证,于2009年明确提出以“纯电动”为主攻方向,从此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