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韩城:新能源助力“煤城”绿色转型

自由的百合
贤惠的蜗牛
2023-02-02 13:14:30

韩城:新能源助力“煤城”绿色转型

最佳答案
机智的水杯
冷酷的飞机
2025-07-17 03:22:36

近日,由陕西大运石化集团发起的三秦LNG新能源汽车发展论坛在韩城举行。刚刚生产的陕汽重卡天然气汽车团队正式亮相,立即引起了业界的特别关注。随着煤层气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韩城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韩城建成陕西省首个LNG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园区。前不久,省政府提出,未来五年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陕西新的支柱产业。目前,韩城地区已形成大规模煤化工产业集群。焦化企业排放的富余气体经过净化和超低温处理后,形成液化天然气,效率高、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长期关注车用清洁燃料发展的陕西大云石化集团,今年投资1亿多元在韩城建设LNG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园,与龙门煤化工公司签订25万吨LNG独家协议,订购陕汽重卡天然气汽车120辆,向CIMC安瑞科、荆门鸿图等公司订购了60辆LNG运输罐,并组建了以LNG为燃料的重型卡车车队,向全国各地输送车用清洁燃料。

最新回答
专注的自行车
霸气的老师
2025-07-17 03:22:36

原油没有了,一些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里的设备将无法运行,汽柴油车子将会停滞不前工作中,食材、日常生活用品等将无法正常送至人们手上,从而带来的是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煤碳没有了,一大部分地域将断电,一大部分工业工厂将终止生产制造。煤碳的缺失造成的后果将远远地比较严重于原油。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比传统能源,像太阳能发电、风力、水可等新能源技术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并且他们造成的环境污染很小,发了电的水可以正常启动,太阳能发电、风力等也不会在使用后留有污染物质,除机器设备之外。世界上的化石能源越来越低,我国都是相对来说依靠进口的,我国每天都要国外进口几亿元的原油,现阶段当前国际形势也很不稳定,所以需要发展趋势新能源技术。

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以前为了能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定义抛到脑后,现在再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很吃力,汽车尾气污染是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所以中国从现在起从车辆动刀,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下一代日常生活更加美好!化石能源总会有耗尽的一天,到那时再想发展趋势新能源技术已经晚了。新能源车与此同时寄托了汽车企业弯道超越的希望,千万别像汽油车一样只有借鉴学习外资公司。近期冬天来了,各地的雾霾污染较往年更加严重了,为了能后代子孙可以看一下蓝天白云草地,少吸雾霾天气,发展趋势新能源技术也刻不容缓。

完成碳达峰、碳排放交易是社会经济一场普遍而深刻的系统化转型。“碳排放交易”代表着一个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发展时期完毕,一个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时期逐渐。可再生资源将从电力能源翠绿色低碳转型的新生力量成长为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到“十四五”末,预估风景水等可再生资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加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上下,在一次能源消费增加量中的比重将高于50%。必须全力搭建新型电力系统,给予灵便调节能力,使新能源技术能够更好地集中处理。增加基础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尤其要发挥大电网网络资源互肋的作用。政府部门、专家教授、公司领导者陆续为这个目标而迅速行动,新政策出台、投身于科学研究、项目投资合理布局。

发展趋势新能源技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备传统能源无法替代的优点。一是清理环境保护。风力,水可、太阳能发电、核技术和动力电池等,都具有整洁、零污染的或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合乎社会发展发展的需要。二是传统式能总会有匮乏的一天。例如煤碳、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终会有开选用完的日子,一定要寻找代替品。三是新能源技术取之不尽,并且更为方便快捷。风力、水可、太阳能发电等来自于自然界,周而复始用之不尽;核技术、电动汽车电池等具有功率大的、效率高,大大减少使用过程中繁杂阶段,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四是新能源技术是衡量我国科技水平发展实力的关键标示。新能源开发技术可以推动国防安全民用型等很多顶尖行业的发展,造成很好的国防和经济收益。

震动的秋天
轻松的镜子
2025-07-17 03:22:36
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对绿色转型有什么积极影响?

近些年,我国能源战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第一动力功效,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有力支撑服务了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7月27日国信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近些年能源发展建设相关情况。

01加快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

近些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加快清洁低碳转型。据资料显示,2014年至今,我国企业国民生产总值耗能累计减少20%,以年平均约2.9%的能源消费提高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煤炭消费比例也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是在历史上降低最快的阶段。此外,可再生能源交易比例同时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加量的60%之上。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碳达峰、碳排放交易的决策部署,国家能源局紧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促进能源翠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厅长章建华表明,在发展非化石能源层面,上年我国可再生资源攒机增强了约1.3亿千瓦时,上年10月超过10亿千瓦时价位。

今年上半年新增加攒机又超出5000亿千瓦,预估到2025年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上下。与此同时提升终端设备用能的清洁取代,现阶段华北地区清洁取暖总面积突破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取代散煤超出1.5亿多吨,对减少PM2.5浓度值、改善空气质量的增长率超出1/3。

上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发挥特长尽快完成耗能“双控开关”向碳排放量总产量和抗压强度“双控开关”变化。这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全方位翠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重大制度设计。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厅长李福龙强调,这一变化一方面更明显地突显操纵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政策利好,有益于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资源进一步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有益于统筹发展和节能减排,综合能源问题和转型发展,“可以说,这一变化促使能源消费总量的延展性更大了,碳减排措施的精准性更强了。”

02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为实现能源长久的安全可靠供应,我国能源发展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问题的前提条件下,深入推进能源翠绿色低碳转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是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主力能源,但是它存有不确定性大、不可以持续平稳出力的特点。

对于此事,章建华表明,为保障能源问题供应,能源发展改革创新要平衡好发展趋势与安全、稳定增长与调结构,着眼于我国能源我国基本国情,解决好发展与节能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内与中远期的关系。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供应总产量也将稳步增长,所以要综合好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新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相辅相成和合理配置。能源消费总量中,愈来愈多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靠谱供应层面,不可再生能源要发挥基本性缓冲作用。”

章建华还指出,要大力开展能源深化改革,完善融入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融入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系统建设,大力开展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改革创新,利用市场化方法完成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减少的与此同时,维持能源问题供应能力不降低。与此同时提升能源法制建设,完善能源领域法律法规体系,为建设能源大国搭建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在当前国际形势对能源市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我国能源业自始至终保障能源问题、能源稳价放到各项工作的第一位,持续加大能源领域的有效投资幅度,提升能源产供储销服务体系,强化措施提升能源提供水平,有力有效支撑点社会经济发展。”李福龙说。

03增强能源技术创新能力

能源问题新战略明确提出至今,能源业充分运用自主创新在能源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了能源转型发展动力。

据了解,在能源装备技术方面,我国设立了完备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取得成功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亿千瓦水电机组,具有较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系列产品风电机组生产制造水平,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数次更新世界记录。

在能源科技创新层面,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系统掌握具备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性,全球首台135亿千瓦煤电机组资金投入运作,具备彻底自主知识产权的5亿千瓦气轮机完成超负荷平稳运作。

新式储能是促进新能源经营规模综合利用、搭建新型电力系统、助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武器装备,现如今,新式储能的市场需求经营规模平稳扩张,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在基本呈现。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厅长何洋表明,现阶段,新式储能的技术实力和装机规模在稳步增长,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创建;新式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断拓展,“新能源+储能”“互联网+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层出不穷。

以上便是能源高质量发展对绿色转型的影响,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顺心的刺猬
虚幻的御姐
2025-07-17 03:22:36

今年一季度,在我国翠绿色低碳商品消费增长迅速,新能源车、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各自增长140.8%和24.3%。清洁能源消费占有率再次提高,天燃气、水核风景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升高,企业GDP能耗再次降低,万余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减少2.3%。电力能源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脚步加速。“一季度新能源车、太阳能电池板增长速度醒目。”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觉得,一季度,在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有序推进,电力能源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脚步加速,新能源技术要求扩张,传统产业环保节能降碳更新改造规定提升,将推动相关行业增长。计算说明,新能源技术每投入100亿人民币,可提高社会发展总产出约300亿至400亿元。近年来,在我国能源生产维持整体平稳。一季度,电力工程、供热生产和供货业、天然气生产和供货业维持迅速增长。基本计算,矿产业、电力工程供热和燃气行业增长总计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约1.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能力同期相比增长3.1%,在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期相比增长8.3%,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发电能力增长2.1个百分点。新能源车是全球汽车工业绿色发展理念、低碳转型的关键方位。一季度,在我国新能源车持续迅速增长趋势,变成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电动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规模层面,一季度新能源车产供销各自进行129.3万台和125.7万台,同期相比均增长1.4倍,市场渗透率达19.3%,同期相比增长11.4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度提升5.9个百分点。

从市场格局看,国产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量同期相比均增长1.5倍,高过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在汽车总交易量中,国产品牌占艾力克75.1%,比往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在推进工业生产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言人、运行监测融洽局长罗俊杰表明,通过实施工业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和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计划(2022—2025年),研究部署我国工业生产能耗等级、水效提升行动方案,适用关键高耗能行业公司生态化技术创新,前两个月规上企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减少7.4%。

体贴的黑裤
深情的高跟鞋
2025-07-17 03:22:36
一是做优做强清洁能源产业,推进水风光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有序开发多类型清洁能源,全面提升稳定保供、协同互补和自我调节能力。二是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大力发展晶硅光伏产业,持续做强能源装备产业,构建多元协同储能体系,完善清洁能源输配体系,更好服务清洁能源生产、输配和供应。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促进锂电材料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东数西算”、绿色化工等产业创新发展,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清洁能源就地转化和价值放大。同时,聚焦资源环境、研究开发、人才培育、财政金融等制定支持政策,以产业链思维、生态圈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四川实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积极的音响
陶醉的河马
2025-07-17 03:22:36
“中联重科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就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对人体 健康 与 社会 危害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目标,实现企业与客户、 社会 与环境共创价值、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中联重科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付玲介绍。她透露,中联重科建立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等全面的绿色发展路径,实现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当日首次亮相的新品包括纯电动泵车、60米级别的混合动力泵车、118吨非公路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等,覆盖起重机、泵车、搅拌车、高空作业平台、应急装备、挖掘机械、矿机、重型底盘等8大系列,产品采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多类新能源组合。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能源装备,其显著的优势便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但工程机械新能源产品则因其“块头大”、动力需求大、应用工况复杂等特点需攻克多个难题。“我们通过创新研发,新能源产品实现了从高空作业平台‘小个头’到矿用设备‘大块头’的全覆盖。”该负责人说。

以ZT118EV自卸车为例,该产品是中联重科打造的非公路纯电动宽体自卸车,载重量75吨,是全球最大吨位纯电动宽体自卸车,整车采用无动力中断双电机串联驱动,峰值功率高达620千瓦,动力强劲,最高车速50公里/小时,最大爬坡度36%。全车线控,可搭载无人驾驶技术实现矿区场景下装、运、卸全流程自主作业,有效助力绿色智慧矿山建设。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9年4月,中联重科率先行业发布了锂电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并实现量产。随后,新能源产品覆盖剪叉、曲臂式、直臂式全系列超20款。今年以来,公司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产品销售额占比约60%。

在活动现场,中联重科打造的碳纤维臂架泵车亮相。据了解,中联重科通过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臂架设计、制造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的作业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还通过创新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混合结构,使其轻量化性能进一步提升;此外还深度结合轻量化与智能化,实现了“骨头里面装神经”。

“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混合结构技术后,臂架泵车的臂架减重达35%。整车是44吨级的产品,但得益于轻量化技术加持,其最大布料高度达63米,是同吨位级别最长臂架泵车。”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说。

“中联重科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新技术另一个突破是,在结构中加入了芯片传感器,进行轻量化与智能化的深度结合,在‘骨头里面装神经’,可以对产品进行整体 健康 监测,为客户提供预测性服务。”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斌介绍。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祁俊表示,此次中联重科率先发布系列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的新产品,标志着中联重科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标准、绿色体系方面的 探索 实践已经走在行业前列。希望公司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引领行业的绿色转型,为“美丽中国”奉献更多的精品,带动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