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如何进一步完善能源安全应急机制,确保能源供应?
一、成立能源安全应急调度组
在完善能源安全上,必须要成立相关的领导组织,由单位的大领导牵头成立,各单位的领导成员是成员,在面对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极端天气的时候,要第一时间来到单位或者事发现场。保障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防止因为能源问题产生的断电、断水等相关的问题。并且这些成员要经常学习一些简单的应急能源安全相关的知识内容,保障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才行。
二、配备值班人员
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好是每天都要配备值班值宿人员,尤其是现在很多地区在面对极端天气的时候都会提前给出预警,那么在预警之后的值班值宿人员就必须要到场。甚至带班的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也要多留几人,避免因为有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导致人手不够产生的二次伤害。并且在配备值班人员的前提下,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可以将手机关机,手机必须是24小时开机的状态,做到随叫随到,令行禁止才可以。这样的话就可以提前规避风险。
三、提前防范
现在大部分的地区的极端天气都是暴雨、霜冻等等,在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影响无非也就是断电!那么针对这种应急的问题,各单位必须要保证能源的使用,必须配备发电机。并且根据当地受灾的情况可将多余的发电机运送至其他地区,保障当地的居民可以用上电,用上水。
能源的供应是基础,但其实打这场“仗”更多的是速度和效率,在马上要到来的极端天气进行预警防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群众受到损失,还可以降低不小的风险,所以在平常也可以通过手机等多媒体传播消息,预防灾害。
四川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响应,涉及到了电力、成品油、煤炭、天然气这四个方面措施。这些措施都体现一个宗旨,便是以民为本,优先保障民生,而后才是工厂和企业。除此之外,为了更好了解突发事件,还启动了应急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流程。
受到气候环境影响,四川今年遭遇历史同期最高温度,历史同期最少降雨量,以及历史同期电力最大负荷。“三高”之下,使得四川当下面临局势非常严峻,为了更好保安全、保民生,以及保重点,决定启动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响应,时间为8月21日00:00。针对一级响应,所做出措施包含了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生活能源保障,涉及电能和天然气高温炎热外加干旱天气,使得四川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严重干旱情况。面对高温炎热天气,空调是消暑降温必备佳品。为了不让居民用电紧张,启动了应急发电车,所发电量优先供应城乡居民使用。
对于天然气这一必备能源来讲,也同样如此,优先供应居民生活使用。除了居民以外,重点行业也在保供范围内。
二、煤炭、成品油保障措施除了电能和天然气外,煤炭和成品油也在保障措施内,结合全省力量,最好资源调度工作,保障企业能够正常生产。如果出现资源不足情况,则会从别的地方调取资源,满足当地对资源需求。
整个保障级别,从中央到地方、再从重点到一般;安全和生产二者相比,将安全放在了首位,民生同生产相比,民生也排在了前面。
天灾虽然无情,但我们人间却有爱,只要统筹调度得当,大家一起共克时艰,终能够战胜高温天气,迎来雨水充沛、秋高气爽好日子。
南方的天气持续高温,热的都受不了了,为了缓解高温天气,待的不适,不惜人工降雨。而在东北,却有另外一番景象,东北极速降温,马上就要过冬。昨天给远在内蒙古的弟弟打电话,他们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棉裤随时做好过冬的准备。东北地区的人民特别重视防寒保暖,因为他们那边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所以必须把冬季能源看做重中之重。你知道东北为了冬季能源保暖做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吗?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一.可以考虑把炕烧起来!
想到东北的寒冬,自然也会联想起来一种东北特有的保暖方式,那就是烧土炕。我觉得土炕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造,烧起来的土坑可以让整个屋子的温度升上去,让东北人民不至于在严寒的冬天无法度过。
二.抓紧准备过冬的寒服。
不管出台的有多少应对寒冬的针对措施,首先要紧的还是准备好过冬的寒服。弟弟说东北人穿的棉袄比普通的棉袄要厚一倍,这是因为那边的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如果穿的衣服不够厚,出去都直打哆嗦。
三.不限制东北百姓用电,给他们提供保暖。
我们知道,国家出台了限电限水的政策。但是对于东北百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限制东北的企业和单位用电,但是不限制东北的百姓用电。如果不能保证东北百姓正常,目前那么就无法抵御严寒。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大部分的东北百姓了,还能谁无图抗,但现在的年轻人都用的是暖气或者是空调。所以在冬天对电脑需求量是很大的,为了保护东北人民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满足民用用电的需求。希望东北地区的人民尽快做好防寒的准备!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世界一些工业化国家都在采取节能措施,联合热电(又称“同时发热发电”)就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普通发电厂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的能源都作为热白白浪费掉了。联合热电就要将这部分热用来发电或者为工业和家庭供热,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初级能源。
例: “原煤气化发电”
2、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被称作“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对环境危害较少因此又叫做“绿色能源”。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达到15%~20%。
3、开发核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的替代能源有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等。据今年7~8月份的美国《未来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预计,到2010年,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将占到全部能源需求的30%。目前,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核能。核能有两种:裂变核能和聚变核能。可开发的核裂变燃料资源可使用上千年,核聚变资源可使用几亿年,这能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使得经济休克。很多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通常就是由能源危机引起的。事实上,电力的生产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未来可替代的能源
很多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以致于使世界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性而迅速消耗殆尽,他们主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研究经费用于对能源/燃料替代用品的研究,目前主要的替代能源有:燃料电池、甲醇、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等。但是迄今为止只有水力发电和核能有明显的功效。参看未来能源开发。 1、太阳能
智利开始加强太阳能利用,一些楼房、学校和工厂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目前,智利太阳能设备主要从以色列、美国、中国和巴西进口,只有14%的设备由智利生产,根据估计,60%的太阳能被用来调节游泳池温度,其他则用于家庭和工业用热水。
2、液化气
智利第二大区的国家环境委员会通过国家铜公司和Suez Energy电力公司共同提交的“北部地区液化气”计划,该计划具体内容是建立一个海上基站,用于卸载、储存和重新气化液化气,以便供应北部电力系统(SING)发电厂所需燃料。这项计划需要5.1亿美元的投资额。根据该计划,通过此基站运送的天然气将能够发110万千瓦的电力,根据与北部各铜矿签署的合同,将提供4.5万千瓦的电力,于2009年年底开始运行。
3、风能和生物能
智利政府积极推动其他非常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智非常规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为32.7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量的2.6%,主要是风能和生物能发电。2008年将有8个风电站(装机量40.6万千瓦)和4个生物能电站(装机量3.96万千瓦)投入运营。
4、地热
根据智利国家石油公司研究,智利拥有335万千瓦的地热,如果能够全部开发将改变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对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作用不大的状况。但利用地热资源也遭到了很多非议,如智利第三大区居民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抗议北部地热公司在当地建立地热厂,认为将严重影响当地的旅游业。
智利国家石油公司自2000年开始进行地热开发后,目前已分别与意大利电力公司(Enel)及智利国家铜公司联合成立了国家地热公司(ENG)和北部地热公司。智利卢克希科(Luksic)财团所属的安托法加斯塔矿业公司(Antofagasta Minerals)(智利最大的本土私人矿业公司)将与智利国家石油公司将签订合同,联合组建一家公司进行地热勘探开采,安托法加斯塔矿业公司将占该公司 60%的产权,国家石油占40%。
法律分析:补助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一次性充电补贴:1.纯电动乘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分别给予一次性充电补贴5000元、1000元。2.纯电动专用车、货车。对载重3吨及以下轻型、微型货车,并取得我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营运许可的,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6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充电补贴。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第三条 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落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缺陷调查及主动召回。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门行政处理处罚的,明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不主动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门责令召回的,视程度予以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暂缓或取消财政补贴等措施。推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机制,强化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运营、报废等全流程监管,对于起火、重大安全事故等情况,开展跨部门联合调查。进一步加强购置补贴审核,提高重点关注企业现场审核比例。落实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车积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车积分交易制度,承接购置补贴有序退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