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矿业集团怎么样?待遇好吗?好进吗?本科生,文职类工作。 龙口这个城市怎么样?
( ⊙ o ⊙ )啊!悄悄的告诉你,我就是龙矿员工,龙矿集团,龙口市最大国企,在龙口排在南山集团之后,利税大户,现在年销售收入120亿,利税N多亿,现在正在整理财务,将和山东除兖矿以外的5家煤矿集团合并,成立山东能源集团,届时组建资产超千亿的BOSS级国有煤炭企业。龙矿在龙口本地有梁家煤矿,洼里煤矿,北皂煤矿3家,又在山西购买了大恒煤矿,盘道煤矿。现在龙口本地的3家矿井基本快资源见底了,山西2家煤矿资源丰富。同时还在内蒙等地积极探索新的煤炭资源。龙矿集团除煤炭外,还在发电、油页岩炼油、配煤等众多领域业绩突出,成果显著。待遇方面,2011年元月进行了工资改革,大幅提高了新员工的工资待遇,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普通工人的工资。应聘方面:除电工、挖煤等急需的工种外,其他文职类一般不好进(说白了,龙矿如果真想招本科生、研究生,完全可以到各大高校去,保证一招一大堆)我想如果你还不明白的话,我可以给你举下我身边的例子:中科院研究生,在我们这干着技校生一样的工作,享受着不如他们的待遇,最后离职了。文职类一般都是有背JING的女生做在办公室里做的,我们这些男的一般都是有点背JING,大部分还是背影的,出着汗,留着血,潜下心干活的。不要强调你是本科生,我也是全日制统招一本毕业的,而且我们这1/3以上的都是本科毕业,照样和技校生一起流汗干活的。NB的都在办公室里坐着。不多说了,你也应该明白了。最后说句:龙口是个好地方,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南山集团>龙矿集团>龙口港>丛林集团>隆基集团、兴民车轮、道恩集团……很多好企业、好工作等着你,希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能成为你以后的家!
龙口市是物产丰饶的【资源之城】,自然资源种类很多,历史上素有“莱子古国金黄县”的美誉。
【自然资源】-【矿产】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
龙口境内建有全国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滨【煤炭】基地,褐煤总储量26亿吨,年开采量400多万吨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沿海大陆架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属"富集型"油区,在渤海中部发现的蓬莱19-3油田,距龙口仅48海里,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0亿吨,可采储量约为6亿吨距龙口市96公里的渤南油气田位于渤海湾南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5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为108亿立方米,2010年中海石油公司从渤中28-1到山东龙口的陆地终端铺设一条天然气海底管线,通过渤南这条管线向山东供气5亿立方米/年。
境内【煤炭】储量26亿吨,年产原煤600多万吨,是国内唯一的滨海煤炭基地、山东省首个国家煤炭储备基地,配送能力可保障胶东半岛半数以上的用煤。沿海大陆架下蕴藏着数十亿吨石油资源和22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为半岛地区提供4以亿立方米的清洁能源。境内黄金、花岗岩等矿产储量丰富。
更多信息:请参考百度百科-《龙口》和龙口市政府网的《龙口概况》。
海底煤矿如何形成和构造?内外来驱动!!!驱动因素有三:首先,是驱动石油爆炸。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航天能源等新能源的驱动力的增加,化石燃料等能源实际上从经济性上来讲也许不是太大,虽然对经济大体上有一些促进作用,但对我们的生活情况来讲却没有更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我们大部分城市都处于封闭区域或是对于外界依赖性很强的情况,化石燃料等能源如何驱动对于城市来讲依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的升级,消费的升级,为城市空间建设提供能源。就目前一些城市的远洋能源电力安排,在政府的领导与部分公司的领导的配合之下,形成了海底电力网与陆地电力网两个平台,海底电力网从西南海岸到东北海岸进行长距离的能源供应建设,而陆地电力网由于对于目前逐步步入生产性的海洋工业的能源依赖性,必须要有端到端的能源输送和管控方案。
这就形成海底煤矿,在陆地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驱动。
而陆地的驱动力就是消费升级,工业升级,化石燃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在化石燃料等能源走向替代的情况下,海洋工业也需要发展。目前国内很多沿海城市大规模的煤炭去产能,不仅导致很多海边的城市发展缓慢,而且没有足够的能源生产基地,而新兴的太阳能发电厂的构成大部分在海下,辐射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安全性不高。
一个就是需要通过海底电力网进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路由。海底电力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海底电力线,连接水流这个整体可以进行能源生产和消费,另一个是海底电力站,从深海的变电站进行电力生产,由变电站运转。
通过海底电力线,最远可以连接到海底能源的主要生产地,这样的组合或许可以规模化的做到海底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路由,这个也正是蓝星海洋版图深度解读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海底煤矿如何形成?外力驱动!!!海底煤矿如何形成?外力驱动!!!海底煤矿如何形成?外力驱动!!!“内因大于外因”!!!。
陈平1 姜明丽2 孙明明2 张心彬2
(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地质矿产处 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作者简介:陈平,1964年生,女,山东邹平人,主要从事地质技术和管理工作。
摘要 根据以往研究资料,概述了山东省煤层气的分布特点及影响煤层气含量较低的主要地质因素,重点对煤层气含量较高的黄河北煤层气预测区、淄博煤田煤层气预测区、章丘煤田煤层气预测区、阳谷—郡城—曹县一带的煤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山东省今后开发煤层气的地区和方向。
关键词 山东省 煤层气 资源状况 前景分析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CBM Resources Condit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Chen Ping1,Jiang Mingli2,Sun Mingming2,Zhang Xinbin2
(1.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Coal Geology,Tai'an 271000;2.Shan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logical&Engineering Survey,Tai'an 271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acquired information of CBM resources of Shandong Province,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BM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primary geological influenc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low contents of CBM,and mainly analyzed the CBM prediction areas of Huanghebei coalfield,Zibo coalfield,Zhangqiu coalfield and coalfields around Yanggu,Juancheng and Caoxian with high contents of CBM.Finally,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possible regions and directions of CBM develop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Shandong Province;CBM;resources conditions;prospective analysis
1 山东省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据以往有关研究资料,全省地下有煤赋存的地域广阔,约为48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第三次煤田预测与评价研究,全省-2000m以浅含煤面积约1.6×104km2,煤炭资源总量约696×108t。其中已做过地质勘查工作的含煤区面积6844km2,地质勘探储量291.71×108t;预测区面积 9588km2,预测储量 405.21×108t,预测储量中可靠储量334.3×108t,占 82.5%,可能储量 47.25×108t,占 11.7%,推断储量 23.66×108t,占5.8%。
2 煤系地层
我省煤系时代有:石炭二叠纪、早中侏罗世、古近纪和第四纪。其中以石炭二叠纪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计有储量655.73×108t,占总储量的94.1%;古近纪煤系分布局限,储量不大,主要分布于黄县、昌邑、潍坊、昌乐等地,计有储量39.34×108t,占总储量的5.6%,其中已探明并正在开发的黄县和昌乐五图两处。早、中侏罗世煤系分布零星,仅坊子-淄博一带有发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只有坊子煤田,储量1.85×108t,占总储量的0.3%。第四纪泥炭在鲁东半岛和鲁西有局部零星分布,规模较小,第二次煤田预测储量只有0.01×108t。
3 煤类
全省煤炭类型比较齐全,但烟煤多,非烟煤少。烟煤中以气煤肥煤为主,且主要分布于鲁中、鲁西南地区。全省还有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此外尚有天然焦和泥炭。其中预测储量烟煤占81.6%,无烟煤占7.2%,褐煤、长焰煤占6.9%,其他为天然焦或混合煤类。即变质煤和高变质煤较少,而中等变质居多。
4 煤层气(瓦斯)分布情况
煤层气属典型的自生自储天然气储层,山东省煤田虽多,但煤层气的赋存情况却不尽相同。
山东省主要为石炭-二叠纪、早-中侏罗纪和古近纪3个大的聚煤期,煤田较多、分布广,煤炭资源较丰富,几乎在山东所有煤田中都发育有煤层气。由于历经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地质时期,使煤系地层承受了长期沉积间断和剥蚀作用,使山东大多数石炭-二叠纪煤田以孔隙大的砂岩(山西组顶板)和灰岩(太原组顶板)为顶板的煤层气中,煤层气极易逸散,因此鲁中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田中的煤层气含量低;只有以泥岩为煤层顶板或厚大的新生代地层为盖层的煤田时,其煤层中的甲烷气才能得到最多的保存,才能形成具有工业利用的煤层气。具有这样煤气气藏条件的煤田主要分布在:①鲁西隆起北缘、齐广断裂以南的在平-齐河-章丘-淄博一带;②济阳拗陷东部的东营、惠民和沾化凹陷内;③鲁西隆起西缘的阳谷-鄄城-曹县一带的煤田。
总体上来看,在全省范围内煤层气含量普遍较低,仅黄河北煤田、阳谷-鄄城-曹县煤田、章丘-淄博和滕县煤田许楼井田煤层气含量较高。
4.1 黄河北煤层气预测区
黄河北煤田煤层气预测区位于鲁西断块隆起西北边缘,刘集断裂东北侧,齐(河)-广(饶)断裂带的东南侧,其范围与该煤田分布范围一致,面积约2200km2。地跨东阿、长清、齐河、历城、高唐、禹城、济阳七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0'00〞~117°20'00〞,北纬36°25'00〞~36°50'00〞。其中沿黄河分布的旦镇、赵官镇、长清、袁庄、济西、齐东六个井田已进行煤田勘查,控制面积209.2km2,探明储量11.6×108t。
该煤田各煤层含气量由勘探区浅部向深部逐渐增高。据此将该煤田的煤层气含量从平面上划分四个区带,由南部露头到北部的齐广断裂带依次为:低含量区,煤层气含量小于4m3/t;中等含量区,煤层气含量在4~8m3/t之间;较高含量区,煤层气含量在8~16m3/t;高含量区,煤层气含量大于16m3/t(见表1)。
表1 黄河北煤田煤层气资源量估算结果
从该煤田煤层气资源量的初步估算可知,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649×108m3,表明该煤田煤层气资源潜力很大。
从资源量构成上看,在煤田勘探区内预测资源量较小,估算约70.20×108m3,这主要与甲烷风化带内煤层气含量较低有关。而该煤田煤层气资源主要由北部煤田预测区内深部推测的资源量为主,估算煤层气资源量为1578.87×108m3,这表明黄河北煤田今后煤层气勘查与开发的地质优选区域,应在煤田北部的含煤预测区。
4.2 淄博煤田煤层气预测区
淄博煤田煤层气预测区位于淄博市境内,东跨青州市。煤田西以禹王山断层与章丘煤田为界,东为西营-高柳断层,南起煤系底界露头,北到齐广断裂带南侧,面积约1500km2。其中已进行煤田勘查面积近800km2,预测含煤面积795km2。
资源量类别的划分,将煤田南部和中部已进行煤田普查勘探的区域划分为预测资源量;将西部、北部预测区划为推测资源量。(淄博煤田煤层气资源估算结果见表2)
从表2 可看出,该煤田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04.94×108m3,表明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从煤层气资源量分类预测看,该煤田已进行煤田勘探的区域,其预测资源量较少,约32.24×108m3,主要是由于勘探区总面积相对较小(268.7km2),且采用煤炭保有储量进行估算的。煤层气含量最高的西部与北部预测区(包括6个含煤预测区),煤层气资源较丰富,是今后煤层气勘查的最佳地质选区,具较好的开发前景。
4.3 章丘煤田煤层气预测区
位于鲁西断块隆起北缘,地跨历城、章丘、淄川、邹平四县区,预测区主要在章丘煤田范围内,南起煤系底界露头区,北至齐广断裂南侧,东至禹王山断层,西至卧牛山断层。东西长73km,南北宽14.5km,-2000m以浅预测含煤面积1101.7km2,该煤田预测有效含煤面积828.3km2。
表2 淄博煤田煤层气资源估算结果表
计算过程中剔除了历城区、郭店区等天然焦分布区。根据煤田研究程度将煤层气资源量划分为预测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二类。(估算结果见表3)
从该煤田煤层气资源量估算结果可知,煤层气资源量为171.52×108m3。从资源量构成看,煤层气预测资源量较小,约3.43×108m3,这是由于东部煤矿规模较小,受煤资源量的限制所造成的;而北部煤系地层分布较广,煤层埋藏较深,煤层气储存条件较好,加之预测区内的枣园、绣惠以北有深部隐伏岩体侵入,其煤层受岩浆热变质作用,且范围较大,成气条件有利。据上述,认为北部预测区为章丘煤田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最佳选区,具有开发利用的前景。
4.4 阳谷-鄄城-曹县一带的煤田
曹县位于鲁西南平原区.该区全部为第四系覆盖,区内的含煤(气)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其含煤段为中石炭统木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山西组含煤2~6层.其中3煤是本地区分布范围广、厚度最大的煤层.厚约5~7m,为煤层气的开采层,煤层的埋藏深度在1000m以下。
该区煤种以肥煤为主,从含煤段地层的岩性看兼有气煤和焦煤。[4]煤层的气含量平均为13m3/t。从含煤段上部以泥岩为主,砂岩、砂砾岩较少,含煤段底部砂岩致密,G层铝上矿分布普遍,说明含煤段J页底板的封闭条件较好。就煤层气保存而言,处于水动力承压区的煤层,煤层气含量最高;邻近汇水区的煤层,煤层气含量较高;处于泄水区的煤层,煤层气含量较低,即承压区是煤层气保存最有利的地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区为深层地下水的高承压区,由于压力大,煤层气的吸附量也大。本区煤的裂隙和孔隙十分发育,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大。每吨煤内表面积高达1亿~4亿m2,岩石的覆盖压力和地层水的液柱压力封闭煤基质中所吸附的甲烷形成煤层气藏。
表3 章丘煤田煤层气资源量预测表
[4]根据1998年山东省物化探查院对曹县420km2范围内煤层气资源的普查结果,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为420×108m3,其中有利区块面积为130km2,煤炭资源量约为(15~18)×108t,煤层气资源量约为(200~230)×108m3,按30%的因收率考虑.则有利区块内可采储量约为(60~69)×108m3。煤阶适中,以肥煤为主煤储层的物性条件好显示了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
5 结论
黄河北煤田煤层气在浅部含量较低,但深部含量高,最高可达16.689mL/g.daf,在煤田深部预测区煤层埋藏深,据区域资料分析也会受岩浆岩侵入影响,煤的变质程度高,煤层气含量会高于赵官镇和长清井田的深部,有利于开发利用。淄博矿区南定煤矿、岭子矿一井矿井瓦斯涌出量分别为21.88、13.84m3/t,淄博煤田宋桥井田甲烷含量也较高,最高甲烷含量为11.794mL/g.daf,而且深部预测以贫煤、无烟煤为主。因此,淄博煤田深部预测区可作为今后开展煤层气工作的重点区。另外在惠民凹陷南斜坡齐广断层的上升盘施工的济古1号孔,在孔深602m时,揭露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发现4层煤层,厚度4.8m,在没有采取任何工艺措施的情况下日产煤层气115m3。
在今后煤田勘探工作中,同时应注意煤层气勘探工作,特别是在汶上-宁阳煤田、阳谷-在平和滕东预测区更应注意煤层气勘探工作。因在这些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之上石盒子组保存较好,且上覆地层均有沉积,印支运动以前第一次煤化作用生成的大量煤层气有利于保存,并且有第二次煤化作用生气的地质背景。此外,在坊子煤田的北部、西部预测区也应注意煤层气的勘探工作。
因此,可将黄河北、章丘、淄博煤田的深部及曹县以北地区作为今后勘探开发的目标区。开发这一目标区的煤层气可解决济南、章丘、淄博等地市的工业和民用燃料问题,进而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献水,谢波等.2002,3.山东省煤炭资源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R].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223~234
[2]李锋,孔庆友.2002.山东地勘读本[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杜,215~219
[3]范士彦,武旭仁,郭剑平.2001.6.山东省黄河北煤田煤层气资源评价[J].中国地质.28~30
[4]王永忠,周少东,件思红.2005,5.曹县地区煤层气开发[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卷(3)].196~200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冀中、河南、鲁西、两淮、云贵等。
一、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主要负担向华东、华北、东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
二、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负担向京津冀、中南、华东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负担向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供给煤炭。
三、云贵基地负担向西南、中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华亭)、宁东基地负担向西北、华东、中南供给煤炭。
扩展资料: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联营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我国煤矿主要分布在以下省市:
山西省:大同、阳泉、太原、吕梁、长治、晋城、忻州、朔州、临汾
黑龙江省: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密山
山东省:济宁、枣庄、泰安、龙口、菏泽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盟
陕西省:榆林、铜川、神木
辽宁省:阜新、抚顺、调兵山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
江苏省:徐州
四川省:攀枝花
贵州省:六盘水
安徽省:淮北、淮南、蒙城、涡阳
河南省:平顶山 郑州、焦作、许昌、三门峡、永城
河北省:开滦、峰峰、井陉、邯郸、张家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吐哈、库拜、伊犁
甘肃省:窑街、靖远、华亭
云南省:曲靖、昭通、文山、保山、开远、丽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展改革委批复神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
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
山东省作为矿业大省,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大大滞后于矿山开发建设步伐,因此,随着矿山开发强度的加大,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将越发突出。
(一)需处理的矿山“三废”不断增加,治理工作量大
1.废气排放量大
全省矿业活动产生的废气中粉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据“山东省环境统计报表”统计资料分析,1996年至2001年,全省矿山废气排放总量由3149亿m3增至5873亿m3,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6.38万t增至36.99万t,粉尘排放总量由29.88万t增至72.79万t。1996~2000年间废气排放年增长率为16.9%,按此增长比例预测,截至2010年废气排放量将增长至28027亿m3。
2.废水排放量将缓慢减少,但需处理量仍然很大
据调查,“九五”期间山东省矿山废水年产量相对稳定,而年排放量呈缓慢下降的态势,年下降率为1.0%,主要由于矿山企业加大废水处理力度,废水综合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的缘故。2005年,全省各类矿山废水年排放量为48670万m3,按1%的下降率推算,至2020年矿山年排放量为41859万m3。与此同时,废水处理量将明显增长,需要大力增加处理设施和资金投入。
3.废渣、尾矿排放量与堆存量将逐年增长
废渣、尾矿年排放量会随着矿山开采量的增大而增加,全省矿渣、尾矿年综合开发利用率远低于其产出量,故其累计堆存量逐年增加。现状年利用率为46%,现积存总量达到76378.72万t。以目前年处理能力,仅处理现有堆存量,需用28年的时间。故应加强矿渣、尾矿资源化研究,并从政策和经济手段上鼓励对其进行综合利用。
(二)矿区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防治难度增大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全省矿山采掘工程将向纵深发展,开采规模、强度不断增大,产生的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量、技术难度和费用等相应增大。
1.采空塌陷
a.煤矿采空塌陷
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是在鲁中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龙口煤田。就目前地面塌陷情况分析,山东采煤地面塌陷基本分两种情况:
1)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内,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会产生重大损害
2)兖州、滕州、肥城、龙口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深重经济负担。
根据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煤田,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采煤地面塌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地面塌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陷基本属于第二种情况,故其地面塌陷规模和危害程度将是十分突出的。
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全省采煤地面塌陷面积年均增长20.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煤地面塌陷面积392.625km2为基础),2005年和2010年全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据调查,截止到2002年,济宁市采煤地面塌陷面积累计达127.96km2,2005年新增塌陷面积36.5km2。肥城煤田塌陷面积已达54.36km2,4个乡镇近10万人受害,良田失耕,而该煤田塌陷面积仍以1.3~1.5km2/a速度递增。
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煤田、黄河北煤田及聊城煤田。此处煤田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煤层埋深大,但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地面塌陷危害。
采用采煤塌陷系数法,对2010年地面塌陷面积作出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S为预测采空塌陷面积(hm2)a为采空塌陷系数(hm2/万t)T为规划年产量(万t)。
塌陷系数,就是每万t煤量出现的塌陷面积。根据省压煤搬迁办公室调查研究成果(表9-4),整理计算出全省煤矿开采地面塌陷系数为0.24hm2/万t,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则2010年地面塌陷面积为2160hm2。
表9-4 山东省主要煤矿采煤塌陷系数统计表 单位:hm2/万t
b.铁矿采空塌陷
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3处。据2002年调查,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于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地面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
c.金矿采空塌陷
据金矿开发规划,近期(截至2010年)采金地面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地面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
d.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
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亦会愈加突出。
2.岩溶塌陷
因矿山开发排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区和“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9912.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m2,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252.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
3.崩塌、滑坡、渣石流
胶东地区金矿采空区及石材开采引起的岩体开裂、崩塌、滑坡、金矿毛石、尾矿不合理堆放引发的渣石流,以及鲁中南地区石材开采引发的岩体开裂、崩塌、渣石流等,因多位于山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潜在危害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逐渐增大,故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
4.水土流失
山东省矿山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为小型露天采石、粘土矿山。此类矿山开发生产的废渣遍及各矿区,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不仅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而且加重了矿区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5.水环境污染
水环境污染主要因矿渣、尾矿和矿山排水而起。据分析,随着人们对矿渣、尾矿及矿坑排水资源化意识的逐步加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矿渣、尾矿及矿坑排水综合利用率将会越来越高,采矿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少。但是,在淄博孝妇河流域煤矿区及招远金矿区,目前及未来一些年,矿区水环境污染仍十分突出。这由其特定的地质和自然、社会环境所决定。淄博矿区已发现矿坑水对奥灰水的“串层”污染现象,是由大型矿山闭坑引起的,预测随着淄博煤炭资源的枯竭,大多数矿井闭坑期的到来,矿坑水水位将因矿山停排地下水而大幅度回升,对周围地下水,尤其是对作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主要供水水源的奥灰水,存在大范围“串层”污染的隐患。
6.矿山排水与地下水供水矛盾
此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与未来一定时期内主要发生在鲁中南地区,尤以淄博、莱芜煤、铁矿区最为突出,这与采矿区大量抽排地下水及当地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大量需水有关,随着未来对地下水需求和矿山排水量的逐渐增大,矿山排水与地下水供水之间的矛盾会愈加突出。若矿山企业能够充分认识矿山排水也是水资源,对其综合处理,分类利用,则可缓解此类矛盾。
7.占压土地
前已述及,占压土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矿区,但以煤矿区最为突出。大量的矸石土、尾矿随意堆放,在目前情况下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随着废渣资源化的研究发展,废渣综合利用率将显著提高,加上政府对废渣资源化给予大力政策扶持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占压土地问题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二、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一)评估原则及主要参考因子
根据山东省不同矿区地质环境的特征,以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发育现状及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为依据,以采矿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主,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突出重点为评估原则。
1)已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三废”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压占与破坏土地的面积和类型、造成的危害与经济损失
2)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
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矿山企业规模与经济形式
4)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区位条件。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估的实质是对现在和未来矿山工程、矿业活动与环境质量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在选择评估方法上充分考虑了影响全省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的众多因素,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二)评估方法
1.专家打分法
它是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地质环境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对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2.因子得分法
(1)单元网格划分
根据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图,将各重点矿区按图面坐标网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对调查区进行剖分,每个单元面积为2km×2km。
(2)单元信息的提取及数字化
根据部分网格与已数字化的矿区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并将灾害划为A(高易发区)、B(中易发区)、C(低易发区)、D(不易发区)4级,分别取值为4,3,2,1。然后,将多种灾害进行叠加,当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发生重叠时,则取值为5。根据上述标准,对矿区所属单元进行了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和数字化。
(3)矿区地质灾害评价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及野外调查资料,将矿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固体废弃物危害性等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数字化叠加分析,单元信息叠加(G)满足下列公式: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G为单元信息叠加数值G滑为滑坡灾害数值G崩为崩塌灾害数值G泥为泥石流灾害数值G塌为采空塌陷灾害数值G裂为地裂缝灾害数值G弃为固体废弃物数值G沉为地面沉降数值G房为房屋裂缝数值。
将上述综合信息叠加按数值表示,并在计算机生成等值线,可定量化地综合反映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其中,等值线≥6为地质灾害易发区3~6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3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3.袭扰系数法
参照2001年3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的袭扰系数评价方法,将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密度和规模作为指标,计算袭扰系数R值,计算公式为
(1)崩塌、滑坡、泥石流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2)采空塌陷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R为袭扰系数a为灾害个数密度系数b为面积密度系数c为体积密度系数。
根据地质环境现状,将重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进行数字化,点密度系数a值,面积密度系数b值,体积密度系数c值,按严重、中等、轻微、未破坏四级依次为4,3,2,1,见表9-5。
表9-5 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数字化取值
以袭扰系数R值为依据进行划分:
R≥12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重
3<R<12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一般
R≤3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较轻。
三、矿区地质环境综合分区
目前,山东省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矿种是煤、铁、金、其次是石膏、滑石等,比较突出的灾种是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矿坑突水、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矿区水资源危机及渣石流等重力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发达的盆地、谷地、山前倾斜平原及滨海地带。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性。按上述方法对全省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共分3级:不良区(矿区地质环境质量差,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一般区(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地质环境破坏程度一般)、较好区(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地质灾害发育少,地质环境破坏较轻)。
(一)地质环境综合评估不良区
1.肥城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突水不良区
肥城是省内煤炭主要分布区之一,肥城煤田开采历史较长,采空区面积52.34km2,地面塌陷面积累计已达54.36km2,沉陷区积水现象十分普遍,季节性(雨季)积水面积20km2以上,地面变形剧烈,故大量良田无法正常耕作。绝大部分矿井都转入煤层薄、含硫高、突水威胁严重的下组煤生产。区内矿坑突水严重,煤矸石堆存量大,矿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2.宁阳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该矿区开采历史较长,地面沉陷面积6.2km2,地面塌陷和地裂缝较重,受影响村庄16个,房屋开裂1.2万间,矿坑突水较重,煤矸石、矿渣占地严重。
3.济宁-兖州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已达127.96km2,最深达9.2m。地形起伏较大,各塌陷区多为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盆地。塌陷区累计积水面积达20km2,平均积水深度4m,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煤矸石、塌陷区占压良田较重。
4.枣-滕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突水不良区
(1)滕南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突水不良区
该煤田煤层厚、埋藏浅,开采强度大,采空塌陷面积较大,累计塌陷面积20.32km2,年地面塌陷面积呈上升趋势,矿坑突水较重,塌陷及矿渣占地较重。
(2)官桥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采矿历史悠久,属衰老煤矿区,地面塌陷较重,现采空塌陷面积约6.5km2。矸石、矿渣占地严重,矿坑突水较重。
(3)枣陶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采矿历史悠久,属衰老煤矿区,采空区较大,采空塌陷面积45km2,采空塌陷较重,塌陷区集水较重,矿渣占地严重,矿坑突水较重。
5.峄城底阁石膏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峄城底阁石膏矿区地面塌陷较重,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矿区多数矿山已有近20年的开采历史,采空塌陷面积1.72km2,塌陷严重,破坏地表建筑,塌陷地及矿渣占地严重、春秋季扬尘较重。
6.莱芜马庄、张家洼铁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地面塌陷严重,破坏地表建筑,部分塌陷区长年积水,尾矿库、矿渣占地严重且影响矿区环境,矿坑排水量大,自然的地下水动力场遭到破坏。
7.新泰-蒙阴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新泰煤矿区采空区面积104.12km2,已沉陷面积达67.4km2,地面变形严重,全区12个乡镇(包括办事处)72个村庄的近30余万间房屋发生不同程度开裂(部分倒塌),受影响居民3万余户,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蒙阴洪沟煤矿区内地面塌陷、地裂缝严重,累计地面塌陷坑200余个,对房屋等地表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具突发性矿坑突水较重,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8.平邑石膏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平邑石膏矿采空塌陷面积0.038km2,地面塌陷较重,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矿渣占地及扬尘较重。
9.淄博中南部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水串层污染不良区
区内采空区面积70km2,地面塌陷相对较重,矿坑突水严重,煤矸石、废渣占地较重,煤矸石自燃、扬尘影响大气环境,煤矸石山重力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矿坑水串层污染严重,地下水疏干严重影响水资源,地表水环境污染较重。
10.招远金矿区地面塌陷及崩塌、渣石流不良区
区内金矿矿山企业众多,采空面积大,地面塌陷坑点多面广,发育有地裂缝。崩、滑、流等重力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影响交通及破坏地表设施,矿渣及尾矿占地、扬尘等严重影响区内环境,区内水环境质量较差。
11.龙口煤矿区地面塌陷及海水入侵不良区
区内煤矿采空塌陷面积大,矿坑突水较重,矿渣占用土地,海水入侵较重,地下水质量较差,沿海地貌景观受到较重影响。
(二)地质环境综合评估一般区
1.章丘煤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采空区面积较大,地面塌陷相对较轻,煤矸石存量大,占地较重,矿坑排水量大,自然水动力场遭到破坏。
2.坊子煤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煤矿开采历史较长,采空区面积大,地面塌陷严重,塌陷面积30.93km2,对土地及地表设施造成破坏,矸石废土无序堆放,占压土地,影响城区环境,局部存在重力地质灾害。
3.罗庄煤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矿山开发历史较长,地面塌陷面积较广,对房屋等地面建筑造成破坏,煤矸石存量大,占用及破坏土地。矿坑突水时有发生。
4.平度-莱州滑石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1)平度-莱州滑石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地面塌陷较重,废渣土无序堆放,占用土地,对地貌景观造成破坏。
(2)莱州滑石矿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地面塌陷较重,形成多个塌陷坑及多条地裂缝,造成房屋开裂、农田被毁、废渣随意堆放及扬尘,影响区内地貌景观和大气环境。
(3)栖霞滑石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地面塌陷及地裂缝较发育,破坏土地及地表设施,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5.牟平-乳山金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1)牟平金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地表塌陷、地裂缝较重,破坏土地及地表设施,严重影响土地复垦,废渣及洗冶废水影响水环境。
(2)乳山金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地面塌陷时有发生,对地表设施及地貌景观造成破坏,废石渣、废液、尾矿库对区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三)地质环境综合评估较好区
一般分布于不良区、一般区外围或矿山开发强度较低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较好的区域。
四、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根据矿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危害程度,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全省矿区划分为三大防治区:重点防治区(Ⅰ),次重点防治区(Ⅱ),一般防治区(Ⅲ)(图9-6表9-6)。
表9-6 山东省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
1.矿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
主要分布于鲁北、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南的中心城市及其外围、胶东半岛北部,按灾种及危险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9个亚区。
(1)肥城采煤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1)
主要为肥城矿区,今后矿井生产向深部延伸,底板含水层富水性减弱,矿井防治水工程应采取局部注浆和疏水降压相结合的治水方案加强塌陷区监测,土地复垦等矿区综合治理工作。
(2)兖州—枣滕采煤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2)
积极探讨并充分利用采煤新技术,以减少地面塌陷危害,同时开展地表沉陷位移观测研究工作,建立塌陷预测预警系统,进行矿区综合恢复和治理。进一步查清威胁采矿安全的地下水、地表水和“老窿水”通道,预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3)济南—淄博矿区矿坑排水、水污染为主重点防治亚区(Ⅰ3)
图9-6 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
注浆堵水在该区地下水治理中有较成功的经验,今后应加强矿坑排水综合利用。淄博矿区大部分面临闭坑,应继续排水,防止对奥灰水的“串层污染”。
(4)莱芜岩溶塌陷及矿坑排水重点防治亚区(Ⅰ4)
合理安排区域地下水开采,鼓励用水单位使用矿坑排水,以减少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加强铁矿开采治理地下水的研究。
(5)大汶口—新蒙采煤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5)
加强矿区地下水治理对策研究,对主要进水通道进行注浆改造,以减少矿坑排水量。同时加强矿坑排水综合利用和塌陷区土地复垦。
(6)临沂采煤塌陷、岩溶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6)
对已转入深部开采的国营大矿,应特别注意矿区地下水治理和矿坑水综合利用。加强乡镇和个体矿山的管理,注重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
(7)潍坊采煤塌陷重点防治亚区(Ⅰ7)
加强对乡镇和个体矿山的管理,以减轻地面塌陷危害。坊子煤矿矿坑水水质较好,希望能充分利用,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8)胶北采金(煤)塌陷及重力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亚区(Ⅰ8)
对采空塌陷的主要制造者———乡镇和个体矿山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强塌陷区综合治理。对潜在重力地质灾害发生地段进行标注,并加强监测,防患未然。
(9)东营—滨州油气开发区地面沉降及散落油污染重点防治亚区(Ⅰ9)
集约开采和利用,以减轻落地油造成的局部污染。加强研究采油与油区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工作。
2.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
主要分布于鲁西南、鲁中、鲁西北、胶东四大矿业经济区的众多矿区(重点防治区外围)。在大规模开发前,应加强科学开采方式的研究和应用,探讨巨厚煤层异向开采新技术的可行性,减轻未来开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近期,完成全部重点矿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防体系。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避让。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完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实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开展预测预警系统和综合防治工程研究,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工作。
建立平邑县石膏矿采空塌陷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示范区。
中远期,健全并完善矿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继续实行并完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在深入开展预测预警系统和综合防治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启动综合防治工程。不断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的准确率。
3.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
主要分布于鲁东的胶莱盆地,鲁西南平原和鲁北平原南部的部分地区。由于局部地区地下蕴藏着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或油气资源、部分地区蕴藏较丰富的中深层淡水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其开发势在必行,故仍潜在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第四系塌陷等地质灾害,仍应密切关注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特别是新上大、中型建设项目亦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