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乌鲁木齐煤田在哪里

眯眯眼的毛巾
幽默的镜子
2023-02-02 11:39:37

乌鲁木齐煤田在哪里?

最佳答案
傻傻的板栗
完美的唇彩
2025-07-13 10:50:56

乌鲁木齐煤田

乌鲁木齐煤田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侏罗纪煤田。它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鼽平面呈长条状,东西长约400km,乌鲁木齐市居煤田中部偏东。下分五个煤产地,自东而西依次为水西沟、社康、乌鲁木齐、玛纳斯、四苏木。煤田东部的乌鲁木齐煤产地为当前主要生产矿区所在。

地质构造

煤田处于准噶尔中生代、新生代盆地南——西向线状挠曲及褶曲发育,褶曲轴面向南南东倾斜,局部地层直立或倒转,中、小型断裂构造中等至简单。煤系属中、下侏罗统,下部为早侏罗世八道湾组,由陆相砂岩、泥岩夹煤层组成,厚1000m左右,含煤层10~19层,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10.70~16.41m;中部为早侏罗世三工河组,主要由陆相砂岩、粉砂岩组成,仅局部含煤,一般无开采价值,厚500m左右;上部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由砂岩、泥岩夹煤层的陆相岩组组成,含煤层28~39层,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97.88~134.70m。煤层多为中厚一厚煤层,但普遍发育1~3层特厚煤层,厚度可达30~50m。煤层以乌鲁木齐煤产地最发育,向东、西两侧延伸含煤性逐渐变差。

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量约100Gt,已探明煤炭储量约4Gt。大部分煤种为长焰煤,部分为弱粘煤或不粘煤,局部有少量气煤;煤一般为低灰分、低硫分,少数属中等灰分,是一种比较优良的燃料用煤。煤田南侧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内夹有5~23层油页岩,总厚度34~66m,有开发利用前景。

开采条件

煤田的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密度高达60Mt/km2,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煤层虽多属急倾斜至倾斜煤层,但煤层厚度大,构造尚较简单,顶板比较稳定,开发条件甚好,部分区段的浅部尚可进行露天开采。矿井水大多属裂隙充水,且主要由地表水顺煤层走向补给,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瓦斯含量不高,一般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有一定的爆炸危险,九道湾矿曾发生过煤尘爆炸。煤的自然发火现象普遍,现有生产井浅部基本上皆有火区存在。

开发概况

乌鲁木齐煤田所产煤炭基本上供应.地或邻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区内主要有乌鲁木齐;务局,下辖五个煤矿,年产量约2Mt 地方营及乡镇煤矿1985年底的年产能力为3.54Mt。

据 百度百科

最新回答
轻松的夏天
顺心的宝贝
2025-07-13 10:50:56

如果用我国各省区煤炭资源在全国煤炭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新疆的煤炭资源是最多的。新疆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量大、面广、质好、单层厚度大、品种牌号齐全等。

(一)新疆煤炭资源量位居各省区之首

新疆地域辽阔,煤炭资源丰富。已发现大大小小的含煤盆地有 27 个,含煤岩系分布面积约 31 万平方千米。全疆预测 2000 米以浅煤炭资源量 2.19 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发现煤矿产地 187 处,其中大型煤矿 20 处,中型煤矿 57 处。已探明储量 345 亿吨,在全国居第五位。煤层多、厚度大,煤层单层最大厚度达 146.95 米。煤层相当部分出露地表或埋藏较浅,不少矿区可露天开采。煤的品种、牌号齐全,煤质优良。

根据新疆煤炭资源赋存和区域地质特征,区内划分为阿勒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和昆仑 5 个含煤区,进一步划分出 27 个含煤盆地,57 个煤田(煤产地或煤矿点)。在 27 个含煤盆地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含煤盆地、准噶尔界山山间盆地、吐哈含煤盆地、伊犁含煤盆地,其他含煤盆地资源量较少。由于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等盆地中心地带煤层埋藏深,埋藏深度超过了 3000 米,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不具备开采价值,含煤盆地的资源只预测到 2000米以浅。预测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含煤盆地和天山山间含煤盆地内,塔里木盆地北缘也有部分分布,其他地区量少。

在 57 个煤田(煤产地)和煤矿点中,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准南煤田、哈密煤田、托克逊煤田、托里-和什托洛盖煤田、库车-拜城煤田等主要煤田内。

预测资源量超过 100 亿的煤田有: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准南煤田、哈密煤田、鄯善煤田、达坂城煤田、三塘湖煤田、罗布泊煤田、库米什煤田、昭苏-特克斯煤田、泥勒克煤田、焉耆煤田、喀姆斯特煤田、淖毛湖煤田、巴里坤煤田、野马泉煤田、后峡煤田、托克逊煤田、和布克塞尔煤田、托里-和什托洛盖煤田、库车-拜城煤田等 24 个,约占预测资源量的 98%,其中预测资源量超过 1000 亿吨的煤田有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等 5 个,约占预测资源总量的 60%。

含煤地层以侏罗系中、下统陆相含煤建造为主,特别是在北疆和东疆分布面积广、含煤性好,其煤炭资源量约占资源总量的 99.9%,其中中侏罗统的煤炭资源量占 73.2%。如果把侏罗系覆盖层掀开来看,新疆侏罗系的煤层就是一个煤的海洋。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仅在个别点上有分布,而且面积小,厚度薄而不稳定,含煤性差,不成规模。

(二)新疆主要煤田的含煤特征

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位于哈密南部,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煤 20余层,平均煤层总厚 75 米。煤种以长焰煤、褐煤为主。煤层埋深在 1000 米以浅,构造以宽缓的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5°~ 35°。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已具备开发条件。

沙尔湖煤田:位于哈密西南部,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煤 20 余层,煤层总厚 180 余米。煤种以长焰煤、褐煤为主。戈壁沙漠地貌,煤层埋深在 1000 米以浅,构造以宽缓的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5°~ 45°。干旱缺水,水文地质简单。

三塘湖煤田:位于巴里坤县北,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为八道湾组,含煤3 ~ 7 层,煤层厚度 20 余米。煤种为长焰煤。戈壁沙漠地貌,煤层埋深 0 ~ 2000 米,构造以宽缓的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5°~ 35°。干旱缺水,水文地质简单。

淖毛湖煤田:位于伊吾县东部,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三工河组,含煤 9层,煤层厚度 17 ~ 35 米。煤种为长焰煤。戈壁沙漠地貌,煤层局部出露地表,深部超过 1000米。构造以宽缓的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15°~ 35°。干旱缺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哈密煤田:位于哈密西部,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含煤 2 ~ 4 层,煤层总厚 15 米。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戈壁沙漠地貌,煤层埋深在1000米以浅,地质构造为一复式向斜构造。发育次一级背向斜构造,向斜宽缓,地层倾角 5°~ 25°。断层稀少,水文地质由简单至较复杂。

准东煤田:位于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磊县境内,主要包括老君庙、北塔山、火烧山、滴水泉、吉木萨尔等矿区,地表全为戈壁沙丘。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含煤 1 ~ 16 层,煤层总厚 60 余米。八道湾组含煤 1 ~ 4 层,煤层厚度 5 ~ 7 米。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埋深在 1000 米以浅,构造以宽缓的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5°~ 40°。开采技术条件好,可供建设大型煤矿的后备资源。

库车-拜城煤田:位于库车、拜城县城北部,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克孜勒努尔组,下统杨霞组、塔里其克组,含煤 5 ~ 16 层,煤层总厚 8 ~ 55 米。煤种为瘦煤、焦煤、气肥煤、长焰煤、不黏结煤等。水文地质由简单至较复杂,煤层由东向西,倾角由缓倾斜变为急倾斜。各矿区煤层赋存浅、开采技术条件好。

准南煤田:东起吉木萨尔县水西沟,西至乌苏县四棵树,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含煤 40 余层,煤层总厚 50 余米,局部可达 100 多米。煤种为气煤、长焰煤、不黏结煤等。下统八道湾组,含可采煤层 10 余层,煤层总厚度 8 ~ 68 米,煤种为焦煤、气肥煤、气煤等。低山丘陵地貌,煤层埋深较浅,部分出露地表,深部超过 1000 米。构造以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5°~ 40°。煤层倾角东西两头缓中间陡,开采技术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

伊宁煤田:位于伊宁市北部和南部察布查尔,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含 12 ~ 15 层,煤层总厚 40 余米。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等。地质构造为一北西西向展布的复向斜构造和开阔的不对称复向斜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可供建设大型煤矿的后备资源。

尼勒克煤田:位于伊宁市东部的喀什河谷地带,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 22 层,煤层厚度 33 ~ 101 米,可采煤层 11 层,厚度 40 ~ 59 米。煤质为低硫、低磷、低灰的不黏结煤、气煤等。构造以背斜、向斜为主,两翼煤层倾角一般为 45°~ 75°。断层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开采技术条件好。

托里煤田:位于托里县及额敏县境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 33 层,厚度为 15 ~ 36 米,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等。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12°~ 33°。断层较少。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

和什托洛盖煤田:位于和布克塞尔县和什托洛盖镇东,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可采煤层 12 层,平均煤层厚 10 米。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等。构造位置处于和什托洛盖盆地中段北侧,地层平缓,南倾单斜构造,倾角 9°~ 22°,断层较少。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

托克逊煤田:位于托克逊县西部,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层数最多可达 30 层,可采煤层 1 ~ 8 层,煤层总厚为 9 ~ 12 米,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等。构造为一宽缓的背斜、向斜构造,地层倾角 15°~ 45°,断层较少。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

艾维尔沟煤田:位于乌鲁木齐东南,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层数最多可达 32 层,可采煤层 1 ~ 8 层,可采总厚 9 ~ 22 米,煤种为瘦煤、焦煤、气肥煤、长焰煤、不黏结煤等。总体为南倾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20°~ 70°,西陡东缓,断层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吐鲁番煤田:位于吐鲁番市东,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八道湾组,含煤 9 层可采 8 层,平均可采厚 51.1 米。地质构造为不对称的东西向向斜,北翼地层陡立,南翼缓倾斜,煤层倾角20°~80°,断层不发育。煤种为长焰煤、不黏结煤等。水文地质条件由简单至较复杂。

(三)新疆煤质分布特征

新疆煤质种类较齐全,多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黏结煤和弱黏结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以及褐煤仅在部分矿点有分布。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含煤地层中,中低变质的烟煤分布在侏罗系含煤地层中。褐煤仅在克拉玛依、和什托洛盖、大南湖煤田等侏罗系中有发现。炼焦用煤在艾维尔沟、阜康、库车、拜城、他什店、尼勒克、巴里坤、哈密野马泉等地有分布,其他地区均以长焰煤、不黏结煤、弱黏结煤居多。其中,可供炼焦的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占预测资源总量不到 20%,炼焦用煤相对较少。

侏罗系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型居多,成条带状分布。显微煤岩组分多以亮暗煤和暗亮煤为主,有机组分中以镜质组和丝质组为主,半镜质组和稳定组分较少。镜质组最大反向率一般在 0.4% ~ 0.7% 之间。煤中的无机质组分和矿物质以粘土类和黄铁矿居多,多以条带状和侵染状散布于煤层中。

石炭纪、二叠纪的煤层为富灰-中灰、特低硫-低硫煤。侏罗纪的煤层多为中灰-低灰、中硫-特低硫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

风中的小懒虫
爱撒娇的保温杯
2025-07-13 10:50:56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新4279 Au乌鲁木齐县天格尔金矿

新4280 Au望峰金矿

新4281 Au(砂)后峡砂金矿

新4282 Cu达坂城区达坂城1846高地南东铜矿

新4283 Cu达坂城区拜什乌依力克铜矿

新4284 Cu达坂城区达坂城北苇草沟铜矿

新4285 Cu达坂城区塔尔沟铜矿

新4286 Cu达坂城区杏树沟(沟口)铜矿

新4287 Cu达坂城区杏子沟铜矿

新4288 Cu达坂城区达坂城铜矿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新4289 Cu达坂城区凤凰泉铜矿

新4290 Cu白杨沟铜矿

新4291 Cu冰草沟铜矿

新4292 Cu柴窝堡介石克铜矿

新4293 Cu柴窝堡苇草湖铜矿

新4294 Cu柴窝堡西庙儿沟铜矿

新4295 Cu大板河西沟铜矿

新4296 Cu哈他昂铜矿

新4297 Cu介石克铜矿

新4298 Cu孔雀山铜矿

新4299 Cu庙尔沟铜矿

新4300 Cu南山天格尔-布尔津沟铜矿

新4301 Cu铜沟铜矿

新4302 Cu苇草沟铜矿

新4303 Cu西庙尔沟铜矿

新4304 Cu-Zn 达坂城区铜沟铜锌矿

新4305 Fe米东区(米泉)白杨河铁矿

新4306 Fe米东区(米泉)碱泉子铁矿

新4307 Fe米东区(米泉)沙沟铁矿

新4308 Fe米东区(米泉)铁厂沟-碱泉子铁矿

新4309 Fe1080.5高地铁矿

新4310 Fe大甫沟铁矿

新4311 Fe大河沿铁矿

新4312 Fe大西沟上游铁矿

新4313 Fe郝家沟铁矿

新4314 Fe兄弟泉铁矿

新4315 Mn白杨沟锰矿

新4316 Mn哈他昂锰矿

新4317 地热乌鲁木齐水磨沟热矿水地热

新4318 地下水达坂城区洼地潜水与自流水水源地

新4319 地下水 头屯河区钢铁集团公司地下水

新4320 地下水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仓房沟水源地

新4321 地下水 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供水水源地

新4322 地下水 乌鲁木齐县西山地下水水源地

新4323 地下水 八家户地段水源地

新4324 地下水 柴窝堡湖西水源地

新4325 地下水 二工-三工地区水源地

新4326 地下水 二宫水源地

新4327 地下水 三甬碑水源地

新4328 地下水 红山嘴-鲤鱼山水源地

新4329 地下水 乌拉泊水源地

新4330 地下水乌鲁木齐河-米东区白杨河供水水源地

新4331 地下水 燕尔窝水源地

新4332 地下水 乌鲁木齐西站地下水水源地

新4333 灰岩达坂城区科克萨特石灰岩矿

新4334 灰岩达坂城区托盖索洛石灰岩矿

新4335 灰岩达坂城区鱼儿沟灰岩矿

新4336 灰岩东山区井沟石灰岩矿

新4337 灰岩东山区石人子沟石灰岩矿

新4338 灰岩阿赫石萨特石灰岩矿

新4339 灰岩艾维尔沟电石用灰岩矿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新4340 灰岩艾维尔沟水泥用石灰岩矿

新4341 灰岩艾维尔沟制灰用石灰岩矿

新4342 灰岩白杨沟东段水泥用灰岩矿

新4343 灰岩白杨沟水泥用石灰岩矿

新4344 灰岩后峡德正石灰岩矿

新4345 灰岩科克萨特石灰岩矿

新4346 灰岩硫磺沟二号桥石灰岩矿

新4347 灰岩柳树沟水泥用石灰岩矿

新4348 灰岩米东区大东沟水泥用灰岩矿

新4349 灰岩米东区石缝沟石灰岩矿

新4350 灰岩米东区顺鑫石灰岩矿

新4351 灰岩天山牧场窝尔图石灰岩矿

新4352 灰岩铁列布拉克灰岩

新4353 辉绿岩乌鲁木齐县柳树沟铸石用辉绿岩矿

新4354 辉绿岩 达轮胎沟辉绿岩矿

新4355 辉绿岩 天山牧场西辉绿岩矿

新4356 火山灰 浅水河火山灰矿

新4357 矿泉水 水磨沟地区矿泉水

新4358 磷冰草沟磷矿

新4359 芒硝-石盐 达坂城区达坂城东盐湖芒硝-石盐矿

新4360 煤达坂城区八家户煤矿

新4361 煤达坂城区二道沟平硐煤矿

新4362 煤达坂城区二一三○平硐煤矿

新4363 煤达坂城区南山平硐煤矿

新4364 煤达坂城区七一平硐煤矿

新4365 煤达坂城区一九三○平硐煤矿

新4366 煤米东区白杨沟乡煤矿

新4367 煤米东区白杨沟乡二号井煤矿

新4368 煤米东区白杨沟乡煤炭公司煤矿

新4369 煤米东区东戈壁农场煤矿

新4370 煤米东区三道坝联办煤矿

新4371 煤米东区五一农场煤矿

新4372 煤米东区县二轻局煤矿

新4373 煤米东区县煤炭公司直属煤矿

新4374 煤米东区县炭厂知青露天煤矿

新4375 煤米东区小红沟煤矿

新4376 煤米东区一0一团东山煤矿

新4377 煤米东区一0一团西山煤矿

新4378 煤米东区长山子煤矿

新4379 煤米东区古牧地镇中洪沟炭厂煤矿

新4380 煤水磨沟区六道湾煤矿

新4381 煤水磨沟区六道湾耐火材料厂煤矿

新4382 煤乌鲁木齐煤矿

新4383 煤乌鲁木齐县干沟乡一号井煤矿

新4384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二煤矿

新4385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六十户乡二煤矿

新4386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六十户乡三煤矿

新4387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六十户乡一煤矿

新4388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四十户乡八道湾煤矿

新4389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煤矿

新4390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乡煤矿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新4391 煤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巴不开炭厂煤矿

新4392 煤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沙沟炭厂煤矿

新4393 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煤矿

新4394 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建工局煤矿

新4395 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联办煤矿

新4396 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镇农机站煤矿

新4397 煤乌鲁木齐县大湾乡炭厂煤矿

新4398 煤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金星煤矿

新4399 煤乌鲁木齐县东沟乡二煤矿

新4400 煤乌鲁木齐县东沟乡联办二煤矿

新4401 煤乌鲁木齐县二宫乡煤矿

新4402 煤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农机站煤矿

新4403 煤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农修厂煤矿

新4404 煤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企管站煤矿

新4405 煤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二煤矿

新4406 煤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三煤矿

新4407 煤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一煤矿

新4408 煤乌鲁木齐县托星乡煤矿

新4409 煤乌鲁木齐县西沟乡煤矿

新4410 煤乌鲁木齐县西沟乡二煤矿

新4411 煤乌鲁木齐县永平乡白土窑煤矿

新4412 煤乌鲁木齐县永平乡炭厂煤矿

新4413 煤乌鲁木齐县崖子牧场煤矿

新4414 煤乌鲁木齐县一○五团煤矿

新4415 煤乌鲁木齐县煤矿

新4416 煤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青格达湖乡联办煤矿

新4417 煤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沙沟三号井煤矿

新4418 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东沟乡三号井煤矿

新4419 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西沟乡一号井煤矿

新4420 煤艾维尔沟煤矿

新4421 煤巴波萨依煤矿

新4422 煤达坂城顺达煤矿

新4423 煤大甫沟煤矿

新4424 煤东沟乡煤矿

新4425 煤后峡马圈子沟煤矿

新4426 煤胡迪亚于孜煤矿

新4427 煤碱沟煤矿

新4428 煤九道湾煤矿

新4429 煤老君庙煤矿

新4430 煤硫磺沟煤矿

新4431 煤马家庄煤矿

新4432 煤庙尔沟煤矿

新4433 煤南山后峡煤矿

新4434 煤浅水河煤矿

新4435 煤水西沟乡煤矿

新4436 煤四道岔煤矿

新4437 煤松树头煤矿

新4438 煤通沟煤矿

新4439 煤头屯河区煤矿

新4440 煤头屯河上游煤矿

新4441 煤头屯河中游东岸煤矿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新4442 煤乌河-白杨河煤矿

新4443 煤西部西山煤矿

新4444 煤鱼尔沟煤矿

新4445 煤桌子山煤田煤矿

新4446 煤大洪沟煤矿

新4447 煤后峡跃进钢铁厂煤矿

新4448 煤芦草沟煤矿

新4449 煤苇湖梁煤矿

新4450 煤西山农场煤矿

新4451 煤小红沟煤矿

新4452 煤一○二团煤矿

新4453 煤一○三团煤矿

新4454 煤一○四团煤矿

新4455 煤一○四团焦炭厂煤矿

新4456 煤(腐殖酸)二十里店腐殖酸用风化煤矿(腐殖酸)

新4457 煤(腐殖酸)后峡桑萨依风化煤矿(腐殖酸)

新4458 耐火黏土 浅水河水泥配料用耐火黏土矿

新4459 泥岩(水泥配料用)达坂城区东白杨沟水泥用页岩矿

新4460 泥岩(水泥配料用)沙依巴克区妖魔山水泥配料页(砂)岩矿

新4461 砂岩(建筑用)乌鲁木齐县开祥石材厂建筑用砂岩矿

新4462 石膏达坂城区后沟石膏矿

新4463 石膏达坂城区顺达石膏矿

新4464 石盐-芒硝(液)达坂城区达坂城东石盐芒硝矿(液体)

新4465 石英岩 乌鲁木齐县浅水河石英砂岩矿

新4466 石英岩乌鲁木齐县浅水河西125号石英砂岩矿点

新4467 石英岩乌鲁木齐县萨尔乔克牧场大白山石英砂岩矿

新4468 石英岩乌鲁木齐县西山水泉沟83号石英砂岩矿

新4469 石英岩乌鲁木齐县西山小泉沟61号石英砂岩矿

新4470 陶(瓷)土 浅水河东陶瓷黏土矿

新4471 陶粒页岩 葛家沟陶粒页岩矿

新4472 玄武岩 达坂城区柴窝铺乡玄武岩矿

新4473 玄武岩 柳树沟道渣石玄武岩矿

新4474 玄武岩 乌拉泊建筑用玄武岩矿

新4475 油气柴窝堡盆地油气田

新4476 油页岩 芦草沟油页岩矿

新4477 油页岩 米东区油页岩矿

新4478 油页岩 水磨沟油页岩矿

新4479 油页岩 雅玛里克山油页岩矿

新4480 矿泉水五家渠市蔡家湖C1自流井饮用天然矿泉水

新4481 矿泉水五家渠市01自流井天然矿泉水水源地

健忘的棒棒糖
沉静的龙猫
2025-07-13 10:50:56

准噶尔盆地含煤岩系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盆地南缘玛纳斯、乌鲁木齐、阜康一线八道湾组含煤10余层,煤层厚度大,单层厚达29.0 m,为低灰、低硫煤。头屯河以东含煤8~55层,厚9.6~52.8 m,以西含煤3~7层,厚4~6.8 m,至四棵树一带含煤6~7层,厚8.6 m。西山窑组含煤数十层,煤层厚达75.0~218.6 m。下部大槽煤段含煤层数少,煤层厚度大,单层厚46~64.0 m,为低灰、低硫煤。上部小槽煤段含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小,单层厚1.0~3.0 m,为中灰、中高硫煤。乌鲁木齐、玛纳斯、清水河含煤好,层数多,含煤20~40层、21~49层、24~34层,乌鲁木齐厚36.2~182.8 m,可采煤11~35层,厚34.1~151.9 m;玛纳斯厚26.1~57.2 m,可采煤11~23层,厚23.2~51.8 m;清水河厚55.1 m,可采煤17~21 m,厚50.34 m。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乌尔禾一带,八道湾组含煤5~10层,可采煤4~7层,厚5~19.6 m,其它地区1~4层,厚1.6~5.7 m。西山窑组含煤5~8层,厚9.4~26.0 m。在克拉玛依以东的油气钻井中钻遇煤层总厚约40.0 m,可采煤层5~12层。盆地东部和东北缘,八道湾组在丘河—火烧山一带含煤1~15层,厚1.8~16.3 m,其它地区含煤1~4层,厚0.98~7.2 m。西山窑组在将军庙以东含煤3~17层,厚15.6~65.9 m,可采煤3~14层;以西含煤1~7层,厚4~47.5 m,均为可采煤。

八道湾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半暗煤次之,暗淡煤较少。宏观煤岩成分以光亮煤为主,夹较多镜煤条带和少量暗煤和丝炭。西山窑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和半暗煤为主,光亮煤和暗淡煤次之。宏观煤岩成分以光亮煤和丝炭为主,夹较多的暗煤条带及少量镜煤线理。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稳定组分较低。镜质组中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质组中丝质体、半丝质体为主。八道湾组煤岩镜质体反射率为0.4%~0.91%,为长焰煤和气煤,亦有褐煤及肥煤。煤质测定灰分产率为3%~34%,属中灰煤,亦有低灰煤及少量高灰煤。西山窑组镜质体反射率为0.42%~0.96%,为长焰煤和气煤,褐煤为次及少量肥煤。灰分产率为1%~27%,属低灰煤、特低灰煤,亦有中灰及高灰煤。根据煤层气风化带下限煤层气甲烷浓度对应的平均含气量,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风化带平均深度为400 m,煤层平均埋深为426 m,平均含气量为6.36 m3/t;盆地西缘、东缘煤层气风化带平均深度为500 m和550 m,平均含气量为4.0 m3/t。煤层兰氏体积平均为13.24 m3/t,兰氏压力平均为1.56 MPa。随煤阶增高,低煤阶煤层兰氏体积增大,兰氏压力亦随之增大。煤岩组分变化吸附参数亦随之变化,镜质组含量增加,煤层兰氏体积增大,兰氏压力减小;惰质组含量增加,煤层兰氏体积减小,兰氏压力增大;稳定组分含量增加,煤层兰氏体积减小,兰氏压力亦减小。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均属低煤阶煤层,具有高孔容、高孔容中值孔径、高孔隙度特征,随惰质组含量增加而增大。煤层渗透性好,吸附能力强,而高煤阶煤层吸附能力虽强但渗透性往往变差。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具有较好的储盖组合条件,八道湾组下部含煤段与西山窑组上部含煤段都具有匹配良好的封盖层。从全盆地而言,盆地南缘封盖条件较好,西北缘与东缘为次,东部隆起区封盖条件较差。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研究程度很低,缺乏可供资源评价的基本参数。中国矿业大学对盆地煤层气资源量初步测算,煤层埋深2000 m以浅总资源量为22133.87×108 m3,平均资源丰度1.5×108 m3/km2。并将资源量划分为四级:推定资源量为3367.62×108 m3,占总资源量15.21%,其中八道湾组为700.41×108 m3,西山窑组为2667.21×108 m3;推断资源量为5475.36×108 m3,占总资源量24.74%,其中八道湾组为108.55×108 m3,西山窑组为5366.81×108 m3;预测资源量为5483.42×108 m3,占总资源量24.77%,其中八道湾组为4032.46×108 m3,西山窑组为3628.28×108 m3;潜在资源量为7807.47×108 m3,占总资源量35.27%,其中八道湾组为4179.19×108 m3,西山窑组为3628.28×108 m3。

鉴于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对整个盆地还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价,盆地南缘是较有利的可行选区值得进一步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侏罗纪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含煤岩系发育稳定,主要为气煤,次为长焰煤。八道湾组含煤10余层,平均厚度10.69 m。西山窑组含煤56层,可采煤达48层,累厚达179.52 m,单层最大厚度46.43 m。煤层含气量高,煤田钻孔实测含气量1000 m以浅为9 m3/t,资源丰度高达6×108 m3,是煤层气勘探可选区之一。

已有资料表明,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发育、保存良好的大型含煤盆地。盆地具有较好的成煤条件,在早、中侏罗世沉积期,具有利于古植物繁衍的古气候,形成了丰富的成煤有机物质,并且具有利于成煤有机物质聚集的沉积凹地和沉积相带。从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建造分析,自晚二叠世盆地转入陆内坳陷阶段后,为侏罗纪陆相含煤盆地形成准备了古构造条件,早、中侏罗世继承了华力西晚期、印支期陆内坳陷的特征,形成了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含煤沉积。八道湾组沉积后,连续沉积了三工河组湖泊相为主的细碎屑岩沉积,三工河组沉积层的覆盖是八道湾组含煤岩系深埋保存的有利条件。西山窑组沉积后直至第三纪,含煤岩系上覆的岩层虽然也有沉积间断,但总体上是连续沉积,是成煤有机物质深埋成煤、成烃和含煤岩系保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侏罗至白垩纪盆地处于拉张、挤压作用的过渡期,盆地构型仍以前陆拗陷型为主,侏罗纪沉积范围较三叠纪扩大,白垩纪较侏罗纪有所萎缩,第三纪应力转化为以挤压应力为主时前陆盆地范围更为扩展。含煤岩系上覆沉积建造的叠置对其改造变形都有影响,但准噶尔盆地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后,盆地整体构型保存较为完好,未因后期构造变动变形而解体,仍然保持了一个大型含煤盆地的轮廓,这对煤层气藏的成生与保存都是有利的。当然,准噶尔盆地含煤岩系上叠沉积盖层较厚,较深部位可达8000~9000 m,深埋的煤岩变质程度较高,含煤岩系埋深使勘探力所不及等都是不利因素。

参见《中国煤层气盆地图集》“准噶尔盆地地质图”、“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早期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中期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晚期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三工河期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西山窑期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头屯河-喀拉扎期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厚度图”、“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煤层厚度图”、“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厚度图”、“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厚度图”、“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厚度图”、“准噶尔盆地下侏罗—下白垩统厚度图”、“准噶尔盆地中生界有机质变质程度图”。

务实的大雁
痴情的绿草
2025-07-13 10:50:56

李瑞明 尹淮新

(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 乌鲁木齐 830009)

作者简介:李瑞明,高级工程师,煤田地质专业,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总工程师,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山路71号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邮政编码830009.电子信箱:lrm950@126.com。

摘要 乌鲁木齐河东、河西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产地之一,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具有煤层气资源丰度大的特点,煤层属低阶煤,其含气量较好,渗透性高,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关键词 准南煤田 储层条件 煤层气资源 勘探开发前景

Resource Assessment of CBM in Hedong and Hexi Coalmines of Urumuqi,South Zhungar Coal Field

Li Ruiming,Yin Huaixin

(Team No.156 of Xinjiang Bureau of Coal Geology,Urumuqi 830009)

Abstract:Hedong and Hexi coalmines of Urumuqi are important coal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There are a number of thick coal seams with high CBM concentration and low coal rank and high permeability in these areas.Therefore,the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interesting.

Keywords:South Zhungar coalfield;reservoir condition;CBM resource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前言

研究区位于北天山博格多山北麓,行政区划属阜康市、米泉市、乌鲁木齐县、昌吉市管辖,本次研究以乌鲁木齐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产地之一,乌鲁木齐河东、河西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多为低山丘陵黄土地形,交通条件便利,都乌输气管道从区内通过,距乌鲁木齐市不足10km,煤层赋存条件好,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

1 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位于天山-兴蒙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下的二级构造单元天山褶皱带北部中央部位。

该褶皱带北以准噶尔坳陷接壤,南以博罗科努-阿其库都克超岩石圈断裂为界,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200km,这是自早古生代开始,历经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的断裂、褶皱及山间盆地。其断裂主要为压性,褶皱均以复背斜形式展现,东部构造形迹呈波浪起伏。

1.2 地层

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侏罗系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1.3 构造

1.3.1 断裂构造

整个研究区断层较为发育,现对区域性断裂由西至东简述如下:

(1)F1推覆断裂(阜康逆掩断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为一区域性控煤构造,控制煤系地层的北部边界,区内长度 70km,断面南倾,具犁式构造特征。地表倾角较大,约45°~55°,深部渐缓,约18°~40°,走向近于东西,具波状起伏该断层对乌鲁木齐河东区煤系地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2)F4推覆断裂(妖魔山逆掩断裂)。分布于研究区南部,为一区域性控煤构造,控制煤系地层的南部边界,区内长度70km,走向近于东西,断面南倾,倾角较大,约65°,断距由西向东逐渐增大。上盘为二叠系地层,下盘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及第四系砾石层。

(3)F2逆掩断裂(碗窑沟逆掩断裂)。是本区较大的断裂之一,区内长度68km,发育在七道湾背斜北翼并切割北翼西山窑组地层,对43、45号煤层破坏较严重。断层走向50°~70°,断层东起69线,西延至乌鲁木齐河西头屯河勘探区北部,断层北倾,倾角一般72°~85°,西部断距大,最大垂直断距达500m,9 线以东主要切割43、45号煤层,9线以西切割西山窑组大部分煤层。

1.3.2 褶皱

(1)头屯河向斜。位于乌鲁木齐河西区头屯河勘探区北部,区内长度26km,轴向北东东,轴面北倾,轴部地层为白垩系、第三系地层,两翼地层为侏罗系地层,北翼陡,南翼缓。

(2)小渠子—桌子山背斜。位于乌鲁木齐河西区南部,区内长度 22km,轴向北东东,轴面北倾,轴部地层为侏罗系三工河地层,两翼地层为侏罗系地层,北翼25°~45°,南翼20°~35°。

(3)七道湾背斜。位于乌鲁木齐河东区,分布于七道湾以东,向东延至69线,区内长度33km,轴向北东东,轴面南倾,倾角76°~88°,向西倾伏,背斜北翼被 F2断层切割,断层北盘(即上盘)由西山窑组、头屯河组地层构成单斜构造(北单斜),地层倾角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

(4)八道湾向斜。位于七道湾背斜以南,区内长度41km,轴向北东东60°,轴面南倾,两翼地层由西向东分别为西山窑组、八道湾组构成,南翼地层陡(55°~80°),北翼缓(30°~65°)。

1.4 地质发展史

华力西构造运动时期,北天山带产生了大型的地槽沉降,接受了泥盆系(D)、石炭系(C)和二叠系(P)的地层沉积,准噶尔坳陷基底已成形。印支构造运动爆发,北天山一带回返隆起成陆,但各地升降不一。奇台、乌鲁木齐至乌苏一带处于准噶尔地块南缘,受其向南俯冲影响,产生了大规模的沉降运动,接受了地层沉积,此时地壳沉降幅度较大,气候炎热,沉积以河流相及湖泊相为主,岩性为黄绿色、灰-灰白色、红色的砂砾岩、泥岩及砂质泥岩。

早-中侏罗世时,受燕山运动的作用,本区地壳进一步沉降。此时气候温湿,蕨类、新芦木类等大型乔木茂密生长,沉积环境以河流相及泥岩及泥岩沼泽相为主,地壳沉降幅度与泥岩的形成与保存基本适应,便形成了大面积的含煤建造,待侏罗纪晚期,气候开始变得干燥炎热,沉积由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转变,形成了一套砖红色,灰色的泥岩、砂砾岩及砂岩。

整套地层与下伏三叠系地层整合接触。

燕山运动晚期即白垩纪(K),地壳继续下沉,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形成一套棕红、棕褐色、灰白色的泥岩、砂岩及砾岩,晚期地壳略有抬起,导致地层倾斜,遭受风化剥蚀。与下伏的侏罗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第三纪时,随着喜山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博格多复背斜由南向北运移,对本区产生西偏北向挤压力,北部有准噶尔地块向南俯冲,该区地层随即产生了一系列北偏东向褶皱,如M3、M7。这和区域性构造极为相似。地层处于准噶尔深断裂的一盘,断盘上致使中新生代地层出露于地表,遭受风化剥蚀。

2 煤层特征

2.1 煤层特征

2.1.1 西山窑组煤层

主要分布于头屯河勘探区、西山-老君庙勘探区、乌鲁木齐-白杨河勘探区、白杨河-水磨河勘探区。分别叙述如下:

(1)头屯河勘探区。西山窑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 3~18层。煤层总厚8.36~49.14m。煤层平均总厚为32.19m。含煤系数为8%。其中可采煤层2~4层,总厚6.97~45.24m,平均总厚为29.68m。全区主要可采煤层(组)有2、4~5、7和9~15号煤层,其中9~15号煤层在33勘探线以西分为9~10、14~15号两个可采煤层。

(2)西山-老君庙勘探区、乌鲁木齐-白杨河勘探区。西山窑组煤层分布于八道湾向斜南翼、北翼及北单斜。其分布特征、空间变化简述如下:区内含煤32个层(组),煤层(组)总厚338.65~414.01m,总有益厚135.60~147.43m,含煤系数16%,可采煤层(组)有2~3、4~6、6~9、13、14、15~17、18~19、20~22、25、26、27、28、31、32、33、34~36、37~39、41、42~43、45号等,计 12~20个层(组),总厚317.49~372.64m,可采总厚102.26~127.80m。

2.1.2 八道湾组煤层

乌鲁木齐河西区、河东区均有分布,现分述如下:

(1)乌鲁木齐河西区。大浦沟勘探区含煤 15层,煤层总厚平均47.27m,可采总厚平均21.87m,可采煤层有1、2、3、7、8、9、11、12,计8层,其中 A8 煤层最稳定,相当于河东区八道湾组14~15号煤层,稳定厚度6~7m,向东变厚并分叉。整个煤层沿走向由西向东具有变厚的趋势,沿倾向由浅向深变薄。含煤地层分布范围小,煤层厚度变化大,受构造破坏严重。

(2)乌鲁木齐河东区。分布于八道湾向斜南翼、北翼、七道湾背斜北翼,区内含煤33个层(组),煤层(组)总厚31.04~42.5m,总有益厚18.21~29.77m,含煤系数10.53%,可采煤层(组)有1、2、3~5、7~9、10~13、14~15、19~21、33等,计8个层(组),可采总厚14.89~22.83m。

煤层沿走向由西向东,层数增多,厚度增大。41 线以西为薄煤层及煤线,以东煤层逐渐变厚,在53~64线为富煤带。沿倾向煤层逐渐变厚。

2.2 煤岩、煤质特征

研究区煤层较多,面积较大,平面分为乌鲁木齐河东、西两区,煤层分属于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现将煤岩、煤质特征总结如下:

2.2.1 煤岩

宏观煤岩组分:西山窑组上部煤层和八道湾组煤层,以亮煤为主,镜煤、丝炭、暗煤次之,而西山窑组下部煤层丝炭含量相对较高,煤层中的丝炭层透镜状分布,局部厚度达10mm左右。

宏观煤岩类型:八道湾组煤层半亮煤占52.82%~55.23%,光亮煤占 13.94%~42.66%,半暗煤占4.51%~30.84%,暗淡煤含量甚微。均以半亮煤为主。

西山窑组下部主力煤层半亮煤占10.20%~63.35%,半暗煤占11.15%~61.22%,暗淡煤占8.10%~28.57%,光亮煤占0%~17.40%,故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西山窑组上部煤层平均光泽较亮。

2.2.2 煤体结构

河东碱沟煤矿为原生结构,六道湾煤矿为碎裂结构-糜棱结构,米泉为碎裂结构煤层;河西头屯河为原生结构,大浦沟为碎裂结构煤层。

2.2.3 煤质特征

八道湾组原煤灰分西区平均值一般为10.09%~22.46%,属低-中灰煤,东区原煤分一般平均值为12.23%~20.18%,属低-中灰煤,而 16~21号煤层为 27.94%~28.10%,富灰煤。煤的发热量(Qb,daf)均大于33MJ/kg,均属高发热的煤。总之八道湾组煤层,在横向上西区煤的灰分产率,硫磷含量比东区相对略低,纵向上下部煤层的灰分产率,硫磷含量比上部煤层略低。

西山窑组原煤灰分,东区一般平均值为11.65%~21.84%,属低-中灰煤,西区的老君-西山,一般平均值为8.00%~26.37%,属特低灰-中灰煤,头屯河一般平均值为9.01%~28.59%,属低-富灰煤。总之西山窑组各煤层的灰分产率,硫、磷含量的变化,在横向上整体看,相对东区高,西区略低,从某个区内分析,东区为由丁向东逐渐变高,而西区则由东向西逐渐变高,在纵向上上部煤层相对高,下部煤层低。

2.3 煤变质特征

煤的变质是煤在湿度、压力作用下以及随着作用时间的增长,煤发生质的变化,煤变质的实质是煤在热的作用下,煤分子发生裂解和聚合,芳香族稠环层在聚合作用下不断堆彻增大,在压力作用下煤分子从无序向有序化排列聚合和有序化使煤变质增高,使煤的反射率增高,该区煤变质指标如下:

2.3.1 碳元素

研究区煤的碳含量平均值一般为77.40%~85.02%,横向上东区由东向西递增,而西区则由西向东递增,纵向上下部煤层碳含量相对较高,上部煤层碳含量略低,如东区西山窑组煤层,45号煤层碳(Cdaf)为82.74%,而2~3号煤层碳(Cdaf)为78.31%。

2.3.2 煤类的分布

研究区的煤,根据煤质化验指标,对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属低变质烟煤,煤类分别为长焰煤、弱粘煤、气煤,西山窑组各煤层,在横向上,由东向西依次为东区为长焰煤-弱粘煤,西区的老君庙-西山为弱粘煤-气煤,而西端头屯河为不粘煤-长焰煤,故有中部气煤-弱粘煤,向东西两侧为弱粘煤-长焰煤展布。纵向上东区:下部煤层为弱粘煤,上部煤层为长焰煤,西区:老君庙-西山,下部煤层为弱粘煤-气煤,上部煤层为气煤-长焰煤,故煤类有下高上低之趋势,八道湾组各煤层东西区均为气煤。

2.3.3 煤的反射率

八道湾组煤层镜煤反射率:东区平均值为 0.601%~0.620%,煤变质阶段属(Ⅰ-Ⅱ),西区平均值为0.68%,煤变质阶段属(Ⅱ)。

西山窑组煤层镜质组反射率:东区平均值为 0.527%~0.655%,六道湾煤矿为0.68%,煤质变阶段属(Ⅰ-Ⅱ),西区头屯河平均值为0.413%~0.569%,煤变质阶段属(0~Ⅰ),故研究区煤的反射率在横向上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在纵向上下部八道湾组煤层相对较高,上部西山窑组煤层较低。

根据研究区煤层的上述分析指标,说明研究区的煤,煤变质的热源主要来源于煤系之下的深部,且与现今的埋深无关,加之八道湾组煤层与西山窑组煤层接受热源有差异,煤变质程度亦有所不同,故研究区煤的变质基本符合希尔特深成变质之规律。

3 煤储层特征

3.1 煤层气含量

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施工一口煤层气参数井获得含气量为:41号煤为 7~9m3/t,一般不超过10m3/t;43号煤为10~12m3/t,一般不超过15m3/t;45号煤为6~8m3/t,一般不超过10m3/t。

3.2 煤的吸附性

由测试得知,本区煤的平衡水分4.30%~8.71%,VL为12.36~26.51m3/g,PL为2.82~5.76MPa,可见煤的吸附性能与煤级密切相关,煤级高则兰格缨尔体积大,头屯河矿煤层变质程度最低,兰格缨尔体积最小。

3.3 煤的渗透性

新疆煤田地质局156 队施工一口煤层气参数井获得渗透率为:41号煤为13.51mD;43号煤为2.7mD;45号煤为2.8mD。

3.4 煤储层压力

一般用压力梯度去衡量储层压力的大小,为了在储层评价中统一方法和原则,将储层压力划分为三种类型。正常储层压力应等于9.5~10.0kPa/m,即基本上等于静水压力梯度;大于10.0kPa/m为高压储层,小于9.5kPa/m为低压储层。

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施工一口煤层气参数井获得压力梯度:41号煤为0.85MPa/100m;43号煤为0.84MPa/100m;45号煤为0.90MPa/100m。

4 水文地条件

区内水文地质研究说明,研究区煤层裂隙发育,属于富水性极弱的承压含水层,直接出露于地表的煤层,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的补给,在煤层的一定深度内形成迳流水。季节性形成的迳流水位不同,引起煤储层压力变化,煤层气解吸-扩散-运移-水溶气-迳流的逸散模式,对煤层气开发稍嫌不利。

5 煤层气资源量预测

研究区煤层气总资源量是1309.754524×108m3。其储量可成为一个大型气田,潜在的资源量有85.015556×108m3,远景资源量有1224.738968×108m3。不同深度煤层气资源量风化带~600m 最小,1000m~1500m 最大。研究区内煤层气资源丰度为 0.88×108m3/km2~17.94×108m3/km2,向斜南翼最大。其中 3个区块的资源丰度大于13×108m3/km2,这样的资源丰度在国内是极少见的,说明本区煤层气赋存条件比较好。资源丰度明显比我国东部和南部煤层气田大,这与煤层厚度大有关。

6 结论

研究区煤层气总资源量、煤层气含量、煤层气资源丰度、煤储层条件、煤储层压力、煤层气保存条件、水文地条件在全国属中上水平,在低阶地区属最好的,潜在的资源量有85.01×108m3,远景资源量有1224.73×108m3。为煤层气开发赢得有利条件,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回报。

通过综合地质评价,确定向斜北翼为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北单斜、向斜南翼、大浦沟井田为较有利区。

乌鲁木齐河东河西矿区邻进乌鲁木齐市区,交通便利,施工、开采条件优越,开发成功后,利用成本会相应降低,直接应用于城市入民生活、城市工业建设,非常便捷。

参考文献

[1]吴传荣,张慧,李远虑等.1995.西北早-中侏罗世煤岩煤质与煤变质研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杜

[2]李瑞明.2000.准南煤田白杨河-四工河普查区下侏罗系统八道湾组上部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第四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3]徐进,敬益武.2001.准南煤田白杨河-四工河普查区构造特征分析,中国煤田地质,第4期

[4]王俊民,张桂云.2002.新疆煤层气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新疆地质,第20卷

[5]陈忠民.2002.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

[6]张新民,钟玲文,朱兆英等.1988.新疆乌鲁木齐矿区煤层甲烷赋存条件及资源评价

[7]李瑞明等.2002.新疆乌鲁木齐河东、河西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缥缈的汉堡
酷炫的小熊猫
2025-07-13 10:50:56

第一节 资源现状

一、含煤地层及煤层和煤质

新疆含煤地层有中石炭统黑山头组,上二叠统扎河坝组,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哈玛沟组,康苏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塔什店组、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杨叶组)、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遍布全疆各煤盆地。塔里奇克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黑山头组,扎河坝组出露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富蕴县一带,为局部含煤地层,但煤质变质程度高,黑山头组属贫煤—无烟煤阶段,扎河坝组属瘦煤—焦煤阶段。

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分布于区内各煤田,分布广、面积大。八道湾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采煤层3~7 层,可采总厚4.07~13.8米;准东煤田含可采煤层8层,总厚25 米;准南煤田含可采煤层5~25 层,总厚9~48.5 米;吐—哈煤田含可采煤层1~18层,总厚6~31.2米,伊犁煤田含可采煤层4~7层,总厚9~48.5米;塔什店煤田(哈玛沟组)含可采煤层5~8 层,总厚8~10.9米;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5层,总厚0.8~9.03米。

本组煤种较齐全,以长焰煤、不粘煤、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次之。

西山窑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采煤层12~16 层,总厚8~25.1米;准东煤田含可采煤层2~14 层,总厚5.97~76 米;准南煤田含可采煤层3~55 层,总厚8.8~134.7 米;吐—哈煤田含可采煤层3~25米,总厚14.73~85.75米;伊犁煤田含可采煤层3~12层,总厚8~25.1 米;塔什店煤田含可采煤层6~13 层,平均总厚11米,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1层,平均总厚11.88米;

本组煤种以低灰、低硫长焰煤、不粘煤、气煤和贫煤为主,局部为瘦煤、焦煤和肥煤。

塔里奇克组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13层,可采总厚1~33.7米,为低灰、低硫、肥煤和瘦煤。

二、资源储量

(一)查明资源储量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05 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23.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3.79 亿吨,资源量889.25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资源10%,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储量中,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约占已查明储量的91%,其次为气煤、肥煤和焦煤约占8%,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储量很少。

2005年全区上储量表的煤产地 319 处,其中,大型矿区45处,中型15处,小型259处。

查明储量中大于100亿吨的煤田有4 个,即:准南煤田西段、准东窑头泉、大南湖和沙尔湖。

50~100吨的煤田7 个:乌鲁木齐煤田、吐鲁番七泉湖煤田、艾丁湖煤田、克尔碱煤田、阜康三工河煤田、和什托洛盖煤田、三道岭煤田。

5亿~10亿吨煤矿区6个:乌鲁木齐芦草沟矿区、铁厂沟矿区、艾维尔沟矿区、库仑铁布克矿区、俄霍布拉克矿区、伊北煤矿区。

(二)保有资源储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08.2 亿吨,其中,储量55.29亿吨,基础储量122.39亿吨,资源量885.82 亿吨,各煤田保有储量详见表4-3-1。

表4-3-1 2003年新疆主要煤田保有储量表 单位:亿吨

从表4-3-1 可知,保有储量最多的是吐哈煤田(45.9%),其次是准南煤田(28.61%),两处合计与全区煤炭储量的74.51%,如果再加上准东煤田(13.84%),达到88.35%。三处煤田集中了全区煤炭储量的88.35%,可见新疆煤炭资源储量的高度集中。

保有储量中,主要煤炭种类是长焰煤占71.74%,其次是不粘煤占18%,气煤6.5%,这3种煤占了总量的96.2%,剩余的其他煤种总共才占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详见表4-3-2。

表4-3-2 2005年新疆保有储量各煤种比例表

(三)煤炭资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全疆14 个地(州、市)中有13 个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尔塔拉州为无煤区。但储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丰,南、北边远地区煤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和阿勒泰地区缺煤。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共占全区保有储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储量为143.81 亿吨,沙尔湖煤田224.57亿吨,准南煤田西段157.5 亿吨,奇台窝头泉煤田132.68亿吨,都是百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州三地州只有全区煤炭保有储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区保有储量的0.05%,详见表4-3-3。

表4-3-3 2005年新疆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地域分布表 单位:万吨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从1995 年的煤炭生产量2545.2 万吨,发展到2005 年的3942.29 万吨。而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9 万吨/年以下矿井,矿山企业逐年减少,从1995 年的973 个矿山企业,减少到2005 年的586 个,详见表4-3-4。

表4-3-4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一览表

煤炭是自治区固体矿石产量最多的矿种,2005 年生产煤炭3942.29万吨,占全区固体矿石产量45.51%;实现工业产值26.93亿元.煤炭产品13 种,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气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风化煤、未分牌号煤等。

自治区3个国有重点煤矿:乌鲁木齐矿务局、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2003 年分别生产原煤 412.48 万吨、382.8 万吨、97.94 万吨。总产量为 893.22 万吨,占自治区原煤产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共计生产原煤1364.36 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48.21%。

2003年原煤生产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塔城、阿克苏、伊犁、吐鲁番8 个地(州、市)煤炭产量占全区原煤产量的96.8%。其中,原煤产量在500 万吨以上的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州;300~500 万吨的有哈密、塔城、阿克苏地区,100 万~300万吨的有伊犁州直属,详见表4-3-5。

表4-3-5 2003年各地(州、市)原煤开发利用情况表

第三节 资源优势及开发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资源优势

(1)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储量丰富、远景可观、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查明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预测量18182.3 亿吨,占全国资源预测量的40.5%,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准噶尔煤盆地煤炭资源量7600亿吨,吐哈煤盆地资源量5100亿吨,都属世界级资源量5000亿吨以上的10个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种类齐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优良煤质、浅变质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实施煤炭洁净技术的理想煤质。

(3)大型煤田多,储量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如哈密的煤换电工程,就是依托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设的。

(4)煤层多,煤层稳定,煤层厚度大,几个主要煤田的煤层总厚度一般都有几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变动小,煤层产状平缓,有利开发利用。

(6)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7)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兰新、北疆、南疆三条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外部建设条件好。

二、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

新疆是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远景储量居全国第1 位。煤种齐全,配套性好,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一)准东煤田

主要含煤岩组是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煤层间距小,煤层属稳定—较稳定型。煤层结构较简单,产状较缓,埋藏浅。煤质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预测资源量3747.6亿吨。

其中探明保有资源储量达13.84 亿吨。区内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于开发。

(二)准南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有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两个含煤组,煤层多,厚度大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层间距小,保有资源储量达274.30亿吨,预测资源量1831.45亿吨。

煤质较多,煤种齐全,配套性好。这一地区又是新疆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交通方便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煤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今后环保型洁净煤开发的优选基地。

(三)和什托洛盖煤田

该煤田范围内,是新疆北部地区煤炭的主产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统西山窑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60.54 亿吨,预测资源量1019.43亿吨。是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应基地。开发以民用和动力为主。

(四)吐哈煤田

煤炭丰富,探明储量较多,含煤以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级和中统西山窑组为主,煤层多,厚度大而稳定,结构较简单,探明保有资源储量440.16亿吨,预测资源量为5305亿吨。

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煤层埋藏浅,易采,交通方便,是新疆进入内地的门户,为以后环保型洁净煤的良好开发基地。

(五)伊犁煤田

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保有资源储量23.24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4773亿吨。

煤层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属优质动力、民用煤更适宜开发环保型洁净煤。

伊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在煤炭开发上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的需求外还可西出国境走向国际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六)库拜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16.37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358.7亿吨。

煤质好,煤种较全,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有气、肥、焦瘦等各种煤类型,最适宜做炼焦及动力、化工、民用等多种用途,区内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七)焉耆煤田

该区内亦有较多的预测远景资源量达594.1亿吨,保有资源量为8.36万吨。属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煤,煤种以长焰煤、气煤为主。

煤田含煤岩系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煤层多,煤层厚度较薄,可采层数较少。

该煤田位于新兴石油工业城库尔勒市的北侧,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开发环保型洁净煤的有利地区。

(八)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处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缘和南缘还分布有一些构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乌恰县托云盆地,阿克陶—叶城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区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鲁—吾鲁克赛、且末—若羌县江格沙依—艾西山间小盆地等。但这些小盆地成煤环境差,煤层少,极不稳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属缺煤地区,可采煤量很小,形不成规模,是煤炭开发利用困难地区,新疆各地区煤田预测储量,详见表4-3-6、表4-3-7。

表4-3-6 新疆各地(州、市)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表 单位:亿吨

表4-3-7 新疆各煤田(煤矿区)预测储量表 单位:亿吨

第四节 煤炭供需形势与资源配置

一、供需形势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增长,2001 年世界产煤45.64亿吨,比上年增长0.31 亿吨。2001 年我国原煤产量11.06 亿吨,从国外进口原煤249 万吨,出口原煤9012 万吨,原煤消费量为12.62亿吨,保持了煤炭的产需平衡。

新疆是我国原煤生产的重要省区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产量以3.5%的增长率稳定增长。2003 年生产原煤3482.9 万吨,工业产值278632.0万元,其中,区内销售2884.9 万吨,调出自治区235.2万吨。消费量3129.7万吨,从区外购进235.2 万吨,进口0.4万吨,保持了产需平衡。

(一)煤炭需求情况

我区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发电煤消费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业用煤。后者消费量波动不大,而前者常常是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增减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地主要火力发电装备的用煤增长情况,详见表4-3-8。

表4-3-8 火力发电用煤增长情况表

(二)自治区煤炭消费量与产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我区煤炭产需平衡的状况,这里只对煤炭的产量作了预测,同时对各时段的煤炭储量需求也进行了预测。

2003年新疆煤炭产量3482.9 万吨,以此为基数,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增长指标6.7%测算,对煤炭储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数0.4测算。

(三)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

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采用6.7%的增长率与可预见用煤增长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二、煤炭资源配置

依据上述煤炭产量预测结果,以2003 年矿产储量表中的煤炭基础储量为依据进行配置,以减量法计算剩余储量和保证年限。

(一)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

自治区“十一五”和“十二五”3个时段的煤炭预测产量分别是:19633.4万吨、27176.4 万吨;对煤炭储量的需求量分别是49084万吨、67941万吨。以此进行资源配置后,还有剩余煤炭基础储量867747万吨,资源量8816310万吨,详见表4-3-9。

表4-3-9 新疆煤炭资源配置表

剩余基础储量还能保证2015 年之后有140 年的服务年限,剩余资源量的保证年限更长。这说明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二)各地区煤炭资源配置

全区12个产煤地区,煤炭资源丰、缺不均,相差悬殊,但都能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正常增长的配置需求,详见表4-3-10,如果要有重要煤炭建设项目,则应视各地的剩余储量多少进行配置。

根据各地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煤炭储量配置后,剩余储量的多少,以2015年的煤炭预测产量为基数,在不考虑增长因素的情况下,测算了2015 年之后保有煤炭储量(不含资源量)对生产保证年限,其结果以吐鲁番地区最长,为166年,和田地区最短,为17年,这大致说明了各地煤炭资源的丰、缺程度,更表明了各地区保有基础储量和生产规模的适应情况,详见表4-3-11。保证年限短的应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升煤炭资源量的级别,以保证有足够的煤炭基础储量,满足煤炭生产对资源的需求,或加强普查找矿,发现新的煤炭资源。保证年限长的、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应加大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表4-3-10 各地区煤炭资源配置表 单位:万吨

续表

续表

表4-3-11 2015年资源量各地区煤炭剩余资源储量表 单位:万吨

三、煤层气资源

(一)资源现状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一种高效洁净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状况,而且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安全条件。我国煤层气甲烷含量大于等于4立方米/吨,据预测,全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4.34 万亿立方米。新疆煤层气资源22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状态,可分3种形式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吸附气是其最主要的存储状态,约占煤层气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游离气,而溶解气只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

煤层气含气性一般用含气量,甲烷浓度,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加以评价。全国平均含气量介于4.0~27.1 立方米/吨之间,平均9.76 立方米/吨,煤层平均甲烷浓度 83.3%~97.0%,平均90.6%,资源丰度为0.06~8.77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均为1.15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

煤储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率、渗透性、吸附—解吸性能和储层压力等。这些特征直接控制煤储层的含气性,影响煤储层渗透性能和煤层气的开采潜力。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矿区,主要由侏罗纪的低—中变质阶段烟煤为主,总含气量较低。

(二)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前景

煤层气资源在全国来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对资源的研究程度还是矿区的工程程度都很低,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后,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全国客观的评价。

对我们新疆来说,煤层气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样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工作,首先就要加强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选择较有利的生、储聚气区开展煤层气的资源评价,重点对煤储层特征、渗透率、含气量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低渗透率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工艺研究,选择最有利地段,做煤层气地面开采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椐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参数,比较有利于开发的地区应具备如下条件:

(1)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分布面积大,煤层总厚度达8米以上,单层厚度2米以上,厚度稳定。

(2)煤层含气量达到 8 立方米/吨以上,渗透率 0.1 米/天以上。

(3)煤层埋深以300~1000 米为宜,煤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存储条件好。

(4)距城市较近,便于利用。

根据以上条件,综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后认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宁煤田、库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规模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盖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着比较好的生、储煤层气条件的地区。这些煤盆地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层多,单层厚度大,煤层稳定和较稳定,且分布范围广阔,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以上,在这样广大范围的煤盆地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乃至数个气量丰富、储存较好,适宜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段,这些煤盆地的煤变质程度较低属中—低变质阶段,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生气能力较差,但吸附能力较强,地质构造多数较简单,断层少,产状较平缓,易于煤层气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层气生、储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