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宇通客车年报:资产负债率收窄,逆市经营稳健

单纯的电灯胆
愤怒的月亮
2023-02-02 11:20:28

宇通客车年报:资产负债率收窄,逆市经营稳健

最佳答案
花痴的香烟
欢呼的小笼包
2025-07-12 17:29:27

3月30日盘后,宇通客车(SH.600066)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宇通客车2019年营收约304.79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下滑3.99%。其中,宇通客车核心营收业务——客车产品营收约279.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09%。

利润方面,宇通客车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4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下滑15.70%。

报告指出,宇通客车2019年营收及净利润双降,包含了2019年客车行业7米及以上客车市场整体下滑,以及2019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标准进一步下调等的政策与需求原因。而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宇通客车在5米以上公交客车、5米以上座位客车、5米以上校车三个细分市场中成功卫冕销量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告显示,宇通客车2019年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宇通客车资产总计约366.19亿元人民币,负债合计189.54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51.76%,较去年同期下降2.7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之余,宇通客车截至2019年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53.4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涨107.16%。

宇通客车2019年年度报告还宣布,公司2019年拟执行“每10股分配10元”的利润分配预案,分红总额约22.14亿元人民币,分红率为114.11%。年报发布后次日(3月31日),宇通客车在股票市场中表现抢眼,以每股13.69元的成绩收盘,涨幅达到4.90%,同日上证指数微涨0.11%。

客车销售逆市中找出路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2019年全国5米以上客车年销量为190862辆,同比下滑7.85%。

其中,5米以上公交客车、5米以上座位客车、5米以上校车的2019年整体行业销量分别较2018年下滑9.12%、4.20%、28.23%。

对于整体客车市场下行,宇通客车在报告中归因于公交客车在2015至2018年因新能源化提前透支需求,客运受高铁、私家车的替代竞争,校车使用率低令市场降温等三方面因素。

虽然2019年整体客车市场萎缩,但宇通客车依然在各细分市场保持绝对领先。在5米以上公交客车细分市场,宇通客车以22292辆的年销量处于榜首,约为第二名的2.5倍,市场份额达到26.63%。

而在5米以上座位客车细分市场,宇通客车年销量为25771辆,同样处于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达到32.35%。

最后,在5米以上校车细分市场,宇通客车更是以6076辆的成绩抢占52.79%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市场霸主。

需要指出的是,宇通客车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采用与上述数据不同的统计维度,报告显示2019年7米以上的公交客车、座位客车以及校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3%、48.7%、56.8%。

虽然国内客车市场下行,宇通客车2019年在海外市场实现了客车销售营收上涨。报告显示,宇通客车2019年海外销售营收约41.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3.47%。

据悉,宇通客车2019年在海外市场共销售客车7045辆,在不少国家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例如,在英国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6日,宇通客车向英国经销商佩利肯工程公司交付第500辆出口英国的客车,成为英国旅游市场占有率的第三位,仅次于奔驰及沃尔沃。

以技术升级应对新能源补贴退坡

据2019年3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客车补贴标准进一步下降。

其中,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类纯电动客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中央财政补贴标准分别为500元/kWh、900元/kWh、600元/kWh。相比2018年,上述三类新能源客车的中央财政补贴标准退坡幅度均超过了100%。

据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宇通客车新能源汽车销售营收约144.17亿元人民币,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约22.91亿元人民币,补贴占比约15.89%,较2018年下降8.9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年报中特别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为国家对消费者的补贴,由汽车生产企业统一申报,国家财政代替消费者支付给汽车生产企业,减少了消费者实际承担的购车成本。因此该款项为正常的销售收入,并非政府补助。

在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新能源公交车市场需求被提前透支的环境下,宇通客车2019年的新能源产品产销组成已有改变。

据年报显示,宇通客车2019年纯电动、插电式两类新能源车的产量有所降低,降幅分别达到9.49%以及63.15%。而当下享受政策倾斜,且市场前景被看高的燃料电池型新能源车,宇通客车2019年产、销量分别同比提高278.68%以及321.82%。

据悉,在2019年年中,宇通客车发布了氢燃料电池客车F8,该车拥有10分钟快速充氢时间、最高500公里续航、零下18°C启动等技术亮点。

据工信部日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用化应用将成为未来重要目标,这恰恰与宇通客车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发展趋势相吻合。

2020重点:开拓新市场

据宇通汽车在年报中预期,客车市场持续下行的背景加上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冲击,2020年座位客车、公交、校车三大市场将延续2019年的下滑趋势。因此,开拓新市场成为了宇通客车2020年的首要任务。

除了上文提到前景广阔的燃料电池型新能源车,以客车为基本车型的各种专业改装车(例如机场摆渡车、卫生医疗车、通讯指挥车、房车等)或将成为宇通客车的关键增长点。

以房车为例,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2016-2025年)》指出,房车旅游产业将成为全国各地的重点发展旅游项目,包括吉林、辽宁、四川、宁夏、云南、贵州、重庆、西藏、青海、福建、广东等全国23个省市均先后提出具体发展规划。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房车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房车保有量约108000量,比2018年同比增长36.7%,处于连年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在房车市场中宇通客车布局C型房车、B型房车、拖挂房车等多款车型,其中尤其是符合国六标准的宇通C310房车,一经推出便引起行业高度关注。

除了房车,宇通客车在年报中还预期2020年医疗救护市场将会出现“补缺型”增长。据悉,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宇通客车生产的负压救护车需求量大增,产能一直处于高负荷水平。

面对短期内难以扭转的客车市场,以及受疫情影响前景不明朗的经济大环境,宇通客车需要新的增长点带来活力。所幸,宇通客车截至2019年末收窄的资产负债率以及充沛的账上现金,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

宇通客车的2020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回答
文艺的裙子
感性的帆布鞋
2025-07-12 17:29:27

如今当全球汽车企业产、销盘踞低位,收入、盈利不断承压,比亚迪在保证营收的同时,似乎正展现出不同的经营思路。

4月21日,比亚迪发布2019年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4亿元,公司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41亿,同比增长17.71%,较去年同期增长的22.18亿现金流,成为上市车企中为数不多现金流正增长的之一。

比亚迪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集团将继续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通过比亚迪近来的经营活动与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分拆业务已经成为比亚迪新的经营策略之一,简单来说,比亚迪准备对外销售更多的汽车零部件。

在汽车预言家看来,从某种方面而言,比亚迪2019年度对于营收背后的调整、集团内部经营策略的变化以及人才制度的倾向等方面,是更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

1

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保持第一

根据2019年报显示,比亚迪2019年全品牌销量为46.1万辆,受整体车市下行影响,同比减少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万辆,同比下滑7.39%;燃油车销量23.2万辆,同比下滑15.02%。相比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略有下降,但销量结构仍然保持平稳,新能源、燃油接近50:50。

拆分来看,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量为228072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145653辆,根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数据推算,每卖出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比亚迪。

2019年6月底“补贴过渡期”结束,很多车企在第二季度争相卖车,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第三季度的销量,但可以发现,比亚迪在下半年仍然保持了较好势头,实现平稳发展。因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占率继续位列第一。

2

年度营收保持稳定 汽车业务占五成

比亚迪2019 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277.39 亿元,同比下滑1.78%。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达到632.6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49.53%,相比2018年760亿营收有所下滑。对此,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汽车及相关产品营业收入下降16.76%由车市下滑以及补贴退坡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等两大版块效益明显提升。

根据2019年财报,上半年汽车及关产品业务收入为322.38亿元,下半年为310.27亿元。很多行业人士认为,补贴退坡透支了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消费被提前释放。

汽车预言家通过对比亚迪财报不同季度的梳理发现,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7万辆,在第三季度中,燃油车成为销量结构的主角,约6.08万辆,增长3%。但整体看,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上半年与下半年营收几乎持平,在第四季度中比亚迪车型逐渐显现出销量韧性。

3

汽车业务盈利能力恢复

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4亿元,同比下降41.93%,而这一数字,也是比亚迪过去5年净利润新低,其2015年至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50亿元、41亿元、28亿元。

比亚迪方面称,这主要为行业及政策变化影响和研发费用上升所致。财报显示,2018年比亚迪补贴款23.32亿,而2019年下降至17.07亿。2019年,比亚迪研发费用为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

通过产品来看,汽车及相关产品盈利能力有所恢复,毛利率同比提升2.10%至21.88%,汽车业务毛利贡献138.46 亿元。

4

研发看重长线投入

财报显示,2019年研发费用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在业内人士看来,研发费用会影响当期利润,对于业绩提升的利好存在滞后体现的态势,但长期来看,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维持技术优势、巩固龙头地位。

当期研发投入84.21亿元,其中包括资本化投入27.96亿元,占投入比例33.15%,相比上年降低8.4%。一般来讲,资本化研发投入被看做长期研发,区别于研发费用的“一次性支出”,资本化投入会计入资产资本,通过折旧摊销在使用期内扣除。

根据研报显示,中长期投入将提升聚焦新能源汽车业务,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和半导体等已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4月22日,比亚迪在电话会议上对外透露,2020、2021年比亚迪新车型产品将全部装载刀片电池。

5

现金流增22亿 连续三年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41亿,较去年同期增加22.18亿,同比增长17.71%,持续三年保持净流入。同时,货币资金余额126.50亿,维持较高水平,现金相对充裕。

对此,比亚迪表示,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主要受益于集团现金流管理良好、进一步加快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后续亦将持续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在行业人士看来,较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使得比亚迪更有效地应对新冠肺炎对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带来的经营压力。

6

8556万薪酬 技术岗高于管理岗

在10余家上市整车企业2019年报中,比亚迪以8556万的管理层报缴总额再度蝉联车企之首,成为民营车企中高管薪酬最高的企业。毫无疑问,车企高管薪酬既能从侧面反应汽车企业的财务和管理状况,也能反映出汽车市场资本、人才的变动及趋势。

财报显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为税前年薪为53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高级副总裁、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税前年薪为1056万元,副总裁罗红斌、副总裁任林分别为721万、704万。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罗红斌为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任林为轻轨研究院院长。可以发现,在比亚迪高管薪资结构中,技术类人员薪资占比更多。

廉玉波曾表示:“比亚迪已经形成了工程师文化,在比亚迪中,工程师地位最高、待遇最好。”截至2019年报告期末,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已经增长至35788人,同比增长15.11%,占集团人数总量15.62%。

7

开放供销体系 培育300亿市值子公司

财报显示,经营策略方面,比亚迪将继续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积极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深化业务供应链市场化进程。因此,比亚迪近期的动作引人关注:一是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宣传;二是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完成新能源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业务分拆,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对外销售,加速市场化;三是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内部重组。

可以发现,比亚迪正在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在分析人士看来,此种举措将打开利润与估值空间,释放子公司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比亚迪曾表示,计划在2022年底前将旗下电池业务分拆上市。

目前,比亚迪财报将产品和服务划分业务单元,共分为三个报告分部。根据财报中“报告分部的财务信息”一项,“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收入包括对外交易收入与分部间交易收入(对内交易收入)。2019年财报中,上述对外、对内板块的销售额分别为105.06亿元和120.13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加17.39%、减少27.68%。

通过变动比例来看,该板块对外业务正在增长,这也印证了比亚迪希望从内销转外供的经营目标。此外,同动力电池业务相比,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的规模较小。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半导体业务主要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业务。4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通过下属子公司间的股权转让、业务划转完成对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已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内部重组,比亚迪微电子受让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广东比亚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收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光电、LED光源和LED应用相关业务。比亚迪半导体拟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照此说法,比亚迪半导体将形成多元化股东结构,寻求独立上市。

金融机构花旗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若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独立上市,或将大力提高现在上市公司的现金状况,并为电池业务的IPO奠定基础。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乘用车电气化的市场空间约600亿,若比亚迪半导体能做到15%全球市占率,对应100亿营收,其拆分上市的市值约3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爱听歌的鸡翅
故意的小懒虫
2025-07-12 17:29:27

比亚迪股价近期大幅上涨,动态市盈率都超过900了,大部分朋友都认为这个股价已经高了,可比亚迪被中信建投认为是1.5万亿目标市值,意味着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有没有被高估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说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佼佼者--比亚迪。

在开始看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整合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戳链接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进入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车型携带着比亚迪全新技术陆续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在提高,引领电动车领域行业的发展的地位是更改不了的,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杀出重围,快速飞升。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在成本上也更加有优势。目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次于CATL(宁德时代)。得益于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方面有优势,在成本方面也有优势,如今全球电动化为主流,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停进取,拿下更多市场占有率,加强核心竞争力。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被不停退进,尽可能的促使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能理解为,比亚迪凭借产业链进行绝妙布局,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控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起到了带头作用。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现在看来,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结合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关于汽车电动化发展非常迅速,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希望超出百分之五十。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发生,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完成了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革新,正在重塑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即将来临。

受文章篇幅的限制,好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我在分析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就能了解:【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在行业发展情况这么可观的情况下,有可能迎来繁荣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倘若你们想更加确切地清楚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优秀的投顾帮你判断,看下现在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高还是低:【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靓丽的花卷
孤独的香菇
2025-07-12 17:29:27

2022年3月31日,五菱 汽车 (0305.HK)公布2021年业绩,2021年实现收入144.09亿元,同比减少6.3%;归母净利润亏损2414.8万元,亏损较2020年收窄27.7%。

4月25日,五菱 汽车 公布完整年报,从五菱 汽车 过去这一年的表现来看,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绩,属于意料之内。但是公司在零部件、整车及动力系统三大业务布局日臻完善,潜力逐渐显现。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度景气之下,五菱 汽车 既有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的加持,又有新客户的不断涌现,目前加大研发力度为未来谋篇布局,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加速外拓绘电车蓝图。

研发费用翻番 原材料涨价、缺芯等致收入小幅下降

对于收入小幅下降,五菱 汽车 解释称,主要是由于 汽车 动力系统分部及商用整车分部的收入减少。

分业务来看,2021年五菱 汽车 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商用整车、 汽车 动力系统收入占比分别为49.37%、31.16%和19.15%,基本保持稳定。 汽车 动力系统营业额为人民币27.59亿元,较2020年下降11.4%;商用整车业务营业额为44.90亿元,下降11.9%。

占比最高的 汽车 零部件业务营收保持稳定,营收为71.14亿元,同比略微减少0.5%。这主要是因为2021年原材料(钢材等)持续高企,加上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及主要客户减产。

从盈利角度看,五菱 汽车 目前最主要的 汽车 零部件业务经营溢利大幅增长236.3%至8855.9万元。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新产品的推出和新客户的开发。据了解,2021年五菱 汽车 研发推出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产品,并拓展了长城 汽车 、北汽福田、奇瑞、东风小康等外部市场以及伊朗、意大利等海外市场零部件产品。当然,也包括了“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车桥产品。

商用整车和 汽车 动力系统业务都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半导体供应趋紧的影响。2021年五菱 汽车 出售约98000辆专用 汽车 ,较2020年减少14.8%,经营溢利为1815.6万元,下降82.5%; 汽车 动力系统分部年内售出发动机总数约205000台,同比减少约12%,录得经营亏损7369.60万元。

盈利能力承压在行业中是普遍现象。2021年即使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龙头的盈利能力也因为成本上升而有所削弱,五菱 汽车 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多少在市场预期之中。如果不考虑供应链因素的扰动,五菱 汽车 的业绩或将更加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 汽车 2021年加大了研发力度,也对利润造成了一定压力。2021年年内由于推出若干新产品,公司研发开支4.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研发费相比2020年增加约2亿元,并主要用于新能源车产品的开发。

聚焦新能源 加速外拓新客户

汽车 零部件是五菱 汽车 的核心业务模块,在2021年, 汽车 零部件业务加速外拓,新客户快速起量。据了解,2021年五菱 汽车 向长城、北汽福田、奇瑞、东风小康等主机厂供应零部件收入占分部总收入的25%。换言之,五菱 汽车 在保持上汽通用五菱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地位的同时拓展外部市场,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逐渐改变客户单一的局面。

凭借着较为丰富的业界经验,五菱 汽车 零部件分部擅长设计开发产品,目前正转向商用车和乘用车细分市场,2021年其研发推出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包括MPV、SUV、皮卡以及新能源 汽车 等车型配套,现已搭载在售价在20万+乘用车上。

新能源领域是五菱 汽车 零部件业务分部关注的重点。年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五菱 汽车 零部件分部已开发并投产微型商用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电驱动桥,得到了主要客户上汽通用五菱及长城 汽车 、北汽福田及重庆瑞驰等 汽车 制造商的认可,定点接洽新能源车主机厂持续增长。2022年,五菱 汽车 也将进一步完善电桥产品组合,进一步获取售价30万+乘用车市场零部件配套业务。2022年,主要为长城 汽车 配套零部件产品的湖北荆门零部件基地将正式运营投产。

汽车 动力系统业务方面,五菱 汽车 在紧抓国六产品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了上汽大通、东风 汽车 、长安 汽车 等客户的配套车型,上汽通用五菱以外的外部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进一步增至52.9%。随着客户新能源车新品推出加快,五菱 汽车 的混合动力系统产品在2021年上半年已成功承接上汽通用五菱、江淮 汽车 等多款混动车型,将在2022年下半年批量上市,形成新增长源。在2021年4月19日,其自主研发的“菱擎”前置后驱混合动力系统正式发布,能够实现油耗降低30%以上,拟搭载于五菱新能源在研新车型G200产品首发上市。

2022年,五菱 汽车 将聚焦混动,对混动的核心部件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技术改造,同时新建混合动力总成三合一/四合一装配及测试生产线,2022年将形成年产 10万台套混动总成批量生产能力。

在整车业务方面,2021五菱 汽车 渠道铺陈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 汽车 销售体系营销力成熟,2021年营销渠道网点建设累计达120家以上,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公司新能源物流车产品自2020年上市以来,销量倍增,共售出新能源车超10000辆,同比大幅增长113%,市占率为11%(微面及微卡细分市场),创 历史 新高。

在海外拓展方面,五菱 汽车 成功拓展了欧洲、非洲、东南亚及北美等海外市场。特别是与日本ASF、美国ELMS等行业大客户开展ODM合作,2021年对美国市场出口近千台新能源物流车,公司以国际化商业物流标准,高要求推动产品研发升级,解决同城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菱 汽车 管理层对商用整车分部的业务前景毫不动摇,认为亏损状况是暂时的,主要是由于半导体供应短缺影响以及额外研发成本影响,2022年将稳固现有市场,提升品质,丰富不同座位及长度车型,转型发展电动车型,匹配发展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技术。

参与重组五菱新能源

不难发现,对于五菱 汽车 而言,无论是零部件、动力系统还是整车,新能源 汽车 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关键词。事实上,新能源 汽车 代表着五菱 汽车 的成长性所在,其在新能源 汽车 方面已经初步描摹出一幅蓝图。

2021年12月1日,五菱 汽车 发布参与重组五菱新能源的自愿性公告,将分期入股五菱新能源 汽车 公司,这将是五菱 汽车 战略性融入全球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变革的重要步骤。按照约定,2023年6月30日之前,五菱 汽车 可选择进一步认购五菱新能源的新股本权益,将其持股比例增至50%以上。时隔近四个月的时间,五菱 汽车 于2022年3月31日再次发布重组公告,五菱 汽车 、广西 汽车 、五菱工业及五菱新能源订立增资协议,五菱 汽车 及旗下五菱工业分别有意向五菱新能源出资3.06亿元、3亿元。根据意向书所约定,广西 汽车 及五菱新能源已订立第一期注资合约,据此广西 汽车 将向五菱新能源出资人民币16亿元。增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将由广西 汽车 、五菱 汽车 及五菱工业分别拥有70%、13.37%及13.13%之股权。

选择分期进入,而不是一次到位,此举或是母公司对五菱 汽车 的保护。众所周知,造车是重资产行业,五菱 汽车 巧妙借助控股股东广西 汽车 集团的力量发展新能源车产业,可视新能源车业务发展情况,以更加客观、更加理性的态度做出更高质量的投资决策。

五菱新能源出表后将以联营公司的身份使用权益法核算。五菱 汽车 预计,增资及出售事项将确认收益净额5700万元。重组后,一方面原于五菱工业在新能源车方面的研发支出将转移至五菱新能源,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五菱工业将有更多资金投入开发更具价值含量的新能源零部件产品及开拓更多新能源主机厂客户,有利于增强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盈利预期有望提升。另一方面,五菱 汽车 得以深度绑定五菱新能源,不仅能获取五菱新能源稳定的零部件业务量,更能享受到整合市场资源形成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红利。

另外,重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业可分别专注于各自优势领域专业化发展,又能产生良好协同效应。五菱新能源将在新能源 汽车 制造及销售等业务上更聚焦于客户的需求,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或将拥有积极、乐观的销量。同时,五菱工业将作为五菱新能源战略重点供应商,为五菱新能源提供新能源车零部件产品,可为业绩带来稳定增长点。

五菱 汽车 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领域之外,不断开拓出海业务。据相关人士透露,五菱 汽车 来自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的订单将逐步增加,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订单争取在2022年实现出口业务新突破。此外,2022年1月,借助RCEP有利条件,五菱 汽车 母公司广西 汽车 集团与日本ASF公司携手合作开发纯电动物流车,合作金额达2.1亿元,计划在今年12月实现量产,并朝着2030年实现10万辆的目标迈进。值得一提的是,重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车的出口业务仍保留在五菱工业公司,未来海外市场的出口增量将并在上市公司报表内,或将形成稳定的价值增量。

从国内市场来看,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全年渗透率已经达到15.5%,而新能源商用车的全年渗透率只有3.9%,电动化空间巨大,尤其以轻微客车型为代表的新能源轻型物流车,在政策及市场双轮驱动下将迈入高速增长期。

背靠大客户,五菱 汽车 业绩有充分保障。五菱 汽车 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是A00级新能源重要的玩家。截至2021年末,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EV全年销量累计426452台,宏光MINIEV12月还以55729台的销量再创中国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纪录,蝉联16个月中国新能源销冠。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7.4%。

在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渗透率逐月提升之际,五菱 汽车 有望牢牢抓住这一 历史 机遇。

(CIS)

无语的雪糕
美好的花瓣
2025-07-12 17:29:27

自2021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板块持续攀升,虽然当中有调整,可以仍旧不能阻止整个板块的攀升。

当今国内自主品牌已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这也就是说明未来中长期新能源汽车仍是最好的赛道。作为汽车领域的头部公司--长城汽车,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

在开始分析长城汽车前,我把整理好的汽车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

宝藏资料:汽车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长城汽车公司诞生于1985年,是一家具备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实力的汽车及配件生产制造企业,在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拥有自主配套能力。

有了长时间的发展,哈佛、WEY、长城皮卡、欧拉和坦克都是属于公司旗下的五个整车品牌,SUV、轿车、皮卡是产品的三大品类。

将长城汽车经过简单介绍以后,我们再来一起了解一下该公司有什么投资亮点?有投资的价值吗?

亮点一:产品优势

在五个整车品牌里,长城汽车旗下的SUV、皮卡两大品类始终在市场位居前列。经典车型持续销量高,消费者都很喜欢。

另外公司还积极利用新品牌创造新的车型,同时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矩阵,对提高抗风险能力有用。而且频繁地发布新车除了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之外,还可以提高产品成为爆款的几率,未来能够促进公司的发展速度。

亮点二:研发优势

长城汽车设立的研发中心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等六个国家建成,吸引各个国家的研究型人才,构建对欧洲、亚洲、北美等区域的全球化研发布局进行了覆盖。

此外,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在研发方面投入18.58亿元,相比往年同一时间,达到了52.27%的增长比率,为公司接下来的研发奠定了结实的经济基础。

亮点三:市场优势

从国内来阐述,长城汽车旗下的各个品牌服务网点已网遍全国各地,县级市场销售服务网点覆盖份额高达80%,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服务。

并在海外,公司设立了3个全工艺整车工厂和5个KD工厂,同时正在稳步推进南美、欧洲等地的整车项目,目前为止海外市场不仅有哈佛、皮卡、欧拉三大品牌,其他车型预计也会陆续规划海外业务。正是因为拥有了更多海外市场,所以强有力的支撑了公司的营收。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长城汽车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长城汽车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在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以这样的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在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会超越燃油车市场,可看出来新能源汽车拥有的发展潜力是很可观的。

再加上国内主要城市逐渐实施皮卡解禁政策,这将标志着皮卡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因此我觉得长城汽车的上升空间还很大,未来可期。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长城汽车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长城汽车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长城汽车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2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