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70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生产项目落户南充
2014年12月31日,南充新能源商用车RD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生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该项目成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中国的首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也是中国产品谱最广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总投资70亿元,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建设周期24个月,总面积1000亩。改造内容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发动机加工、电控等主要生产工艺,以及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试验场等配套设施,打造年产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5万台燃气发动机的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16亿元,税收15亿元。目前,南充市政府正全力打造位于城南的中国西部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新城,努力打造技术领先、特色鲜明、辐射面积大、竞争力强的清洁能源汽车特别是商用车产业中心。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落户南充,对推动南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相关阅读:幕后英雄——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
吉利新建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总投资326亿元,包括整车生产基地、变速箱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总部大楼。项目一期预计2018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吉利控股集团拟在长兴投资建设全新的全球小型汽车新能源模块平台,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动力系统,其中224亿元投资用于建设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工厂项目,另有102亿元投资用于实现年产60万辆变速器装配线项目。该项目是继2017年7月Xi安新能源项目建成后,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又一次布局。根据此前的报道,吉利的目标是到2020年销售180万辆新能源汽车。
吉利,这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骄傲。成立于1999年,吉利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旗下拥有博瑞、领克、几何等自主品牌,同时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还拥有上海嘉定汽车项目(嘉定基地)。2007年4月27日,吉利与沃尔沃在中国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浙江吉利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6月8日在中国正式成立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吉利品牌)。目前已经拥有领克品牌和XC60两款车型。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拥有的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劣势呢?
领克汽车是吉利旗下高端子品牌,旗下车型采用了沃尔沃的Drive-E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使用博格华纳 PHEV技术的新能源汽车。2018年领克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4.3万辆,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排名第二。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车包括比亚迪唐 DM、特斯拉 Model Y等都是使用的 PHEV技术。目前领克品牌在售车型有三款: EV、 PHEV和 PHEV插电混动,售价区间为22.48-27.58万元,目前三款车都已经开始接受预定了。作为吉利旗下唯一一个纯电动汽车品牌,领克是其核心技术所在,同时作为一个高端子品牌,目前领克还是以Drive-E系列车型为主。
几何 A定位紧凑型纯电 SUV,新车的外观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设计。在这个领域中也算是比较有个性风格的。前脸采用封闭式的设计,并且配备贯穿式的 LED大灯,并且内部有高精度的点阵式排列,看起来十分大气且科技感十足。车身尺寸为4750/1900/1460 mm,轴距为2700 mm。内饰设计上采用了纯电动车特有的几何风格,并且使用了大量绿色元素来装饰。同时采用了贯穿式的中控屏设计,中央为一块7英寸的液晶仪表+8英寸的中控大屏组合,内部采用了中控触摸屏+实体按键组合设计的中控屏显示效果更好,更具科技感;全系标配10.1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8英寸中控大屏组合。动力上搭载了来自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 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410 km,最高车速155 km/h。
博瑞在2020年8月30日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中型 SUV,官方售价区间为14.99-19.99万元。这款车采用三元锂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其 NEDC续航里程为301 km (NEDC工况), 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420 km (NEDC工况)。
在旗下吉利品牌中的帝豪、博越老车型系列已经趋于成熟,星越、icon、星瑞等新车型有序推出,持续保持市场热度;领克汽车在销量、车型、品牌等实现快速成长的基础下,吉利汽车再次开启了自身汽车帝国的扩张之路。
其实早在10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开始,吉利就加快了汽车帝国的构建速度,收购触手从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到英国跑车品牌Lotus,再到马来西亚的宝腾、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太力等,以及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收购smart品牌50%的股权,几年一购的步伐从未停歇。吉利早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全球性汽车集团,这个庞大的汽车帝国也早已初具规模。而低价接盘和资源整合正是吉利的拿手好戏,“买买买”模式也成了吉利发展壮大的一大法宝。
但吉利显然还并未满足,在过去的2020年中,吉利再次开启了并购模式。2020年4月底,吉利正式托管了猎豹汽车的长沙工厂,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随后又在2020年12月左右,力帆破产重组后,成为了其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人。
2021年1月份,吉利再次100%并购控股了山东唐骏欧铃,同时还接盘了国金汽车,将以原国金汽车生产厂地、设备、资质为基础,落地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同样是在2021年1月份,吉利还宣布跟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成为百度电动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一系列的操作或许会被不少消费者质疑,手握沃尔沃、smart、宝腾、路特斯等品牌的吉利汽车为何要接盘猎豹、力帆、国金等车企?难道是为了汽车帝国早日成行下的盲目扩张?再者说,即便是收购,放着刚刚破产且同在浙江的众泰不收,却大老远跑到重庆瞄上力帆,很不划算。
虽然吉利有着优良的收购传统,但吉利选择接盘这些车企并不是花钱做慈善,其每一步的背后都有长远的考量和深思熟虑。而吉利在2020年所落下的这些棋子,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布局新能源市场,并对西南市场进行重新布局。
如果说宝腾是吉利在东南亚的筹码,伦敦出租和路特斯是吉利在英国的门脸,沃尔沃和Smart是吉利在欧洲市场的形象敲门砖。那么,收购力帆就是吉利对国内大西南市场的重新布局。收购力帆,不仅让吉利借助力帆在重庆的影响力,进一步打开西南市场的销量,也让吉利再次凭借这一基础,在汽车金融、科技出行等领域在重庆进行接连布局,方便吉利后续向整个西南地区扩散发展,占领地理优势位置。
事实也证明,吉利控股集团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等项目陆续落地两江新区,就是吉利将触手伸向重庆乃至川渝地区的标志。同理,对长沙猎豹工厂的托管,并购控股山东唐骏欧铃、接盘山东国金汽车,也均是吉利对全国各区域市场的深度耕耘和布局。
当然,光起到区域布局的作用远远不够,吉利对这些车企的收购更大的作用将显现在新能源市场。
在新能源市场上,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备受消费者青睐,销量表现也持续走高;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纷纷加码新能源市场,推出了智己(上汽)、埃安(广汽)、岚图(东风)等品牌发力高端新能源市场。而吉利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几何汽车却一直不温不火,推出的几何A、几何C车型在销量表现上始终不尽人意;吉利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始终未成气候。其跟沃尔沃共同打造的极星汽车虽然定位高端新能源品牌,但目前首款车型依旧迟迟未上市。
但新能源市场是汽车的未来,吉利要想缔造汽车帝国,在未来走得更远,那么新能源就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换电站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7月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将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企业研发换电模式车型;11月2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由此可见,换电模式的风口已然到来。
吉利在蓄力新能源市场布局上,瞄准了政策支持下的新风口—换电模式,这也是其接手力帆的一大重要因素。今年9月,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在重庆亮相,并将以重庆为中心,同步向浙江、山东等地辐射布局,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和省际、高速路网等。
力帆在换电领域曾有过不少布局,早在2018年力帆就对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等项目进行了布局,且力帆旗下的分时租赁汽车公司“盼达出行”也拥有一些换电站资产,而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以及壳资源刚好可为吉利所用。1月25日,成功重整后的力帆以“力帆科技”之名再次出发,首款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新车型也正式导入。
对于唐骏和国金两家车企的接盘,同样在为新能源铺路。
国金汽车的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2020年12月30日,吉利在山东淄博举行了首款换电车型枫叶80V的下线仪式,这款换电式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在山东淄博的生产基地就是国金的基地。在收购唐骏汽车后,吉利也进入了高端轻卡市场,淄博和吉利签署的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主要生产吉利新能源中高端皮卡、高端越野车、城市轻卡商用车系列。
淄博作为吉利在全球唯一同时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城市,随着换电车型投产及换电站的运营,将为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推动力。
不久前宣布跟百度联合造车,也被外界视为资源互补,百度借助吉利的生产线、造车资质等,而吉利则吸收百度突出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更好地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加码。
另外就是在吉利缺失的微型电动车市场,也有了新眉目。Smart给自己的新定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城市版特斯拉,也就是更适合在城市穿梭的电动车。而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能为Smart提供培土,再加上吉利成熟的渠道和资源支持,Smart很快就站上了电动化的快车道。目前Smart已确认,其首款SUV将于2022年亮相。该车定位为小型纯电动SUV,基于吉利SEA平台打造。
或许对吉利来说,像路特斯、Smatr、宝腾等品牌并不能在未来创造盈利,甚至是沃尔沃等品牌也并不能为其带来多少盈利,但对于长远目标全球化的吉利来说,能起到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作用。就像大众旗下的布加迪、兰博基尼、宾利等品牌,哪个不是亏损得一塌糊涂,但大众为何一直不肯放手?因为对于大众来说,它们就是国际化的象征,能提升品牌形象。
而吉利就是想要当中国的大众,打造像大众一样的汽车帝国。
结合吉利目前的品牌结构布局和野心来看,未来或将推出一个或收购一个更高端、豪华的品牌。眼下在吉利集团中,吉利品牌就像是捷达品牌,主打中低端和性价比;而主打中高端的领克则相当于大众,负责跟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较量;极星未来的产品将直接竞争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们;而吉利在豪华市场需要打造一个更高端的品牌来起到大众-奥迪、丰田-雷克萨斯那样的作用,占据豪华市场。在沃尔沃和极星的经验下,这一高端品牌对吉利来说并非难事。
写在最后:不管是对沃尔沃、路特斯、smart等品牌收购的全球化考量,还是对力帆、国金等车企新能源市场和国内具体区域的加强,都在一步步扩大着吉利的汽车帝国版图。吉利或许也没想回避,其就是要当中国的大众,成为全球汽车中的巨头。不患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有“兼济天下”之气量,纵使吉利眼下面临着新能源市场失意、吉利品牌新车型增长乏力等困惑,但在吉利汽车的布局规划中,这些问题在未来都将得到化解。
吉利汽车是由浙江吉利股控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总部在浙江省杭州市。
拓展资料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在临海建立了吉利汽车轿车开发中心和试验中心;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经典车型研发中心;在宁波建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立了电子电气研究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旗下拥有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汽车品牌,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300万辆,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于1986年,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
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
吉利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
截至2013年,吉利共有慈溪、临海、宁波、上海、湘潭、济南、成都等9个生产基地,合计60万的产能。
2013年4月18日吉利集团与宝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宝鸡新建基地,投资72亿元,年产整车20万辆。
2014年12月31日,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投资签约。
投资70亿元,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基地和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
2014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发布全新品牌战略。
取消现有全球鹰,帝豪,英伦品牌,回归一个吉利,并采用全新LOGO。
易车讯 2020年4月27日,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长沙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吉利集团将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并致力打造吉利中部区域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基地。
受国内汽车行业深度调整、新产品推出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长丰集团下属猎豹汽车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根据协议,吉利集团将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充分发挥产品、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提升猎豹汽车公司整体竞争力,发挥1+1>2的效应。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会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行,并共同见证签约。
李书福表示,将积极帮助长丰猎豹这一湖南本土汽车品牌早日摆脱困境、实现新的发展;同时怀揣新的梦想,在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