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用什么原理发电啊
煤利用能量转化的原理发电。
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三大主要用途:动力煤、炼焦煤、煤化工用煤,主要包括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加氢液化用煤等。
(1)发电用煤:中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3%。
(6)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扩展资料
中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中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53%),主焦煤(占5.26%),瘦煤(占4.01%),其他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
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3%),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 (词语释义)
煤炭是现今的主要能源,全球约40%的电能都是来自于煤炭火力发电。煤炭是由史前植物被埋进地产下产生的,数百万年过后,地壳运动中腐烂的植物就变成了可燃烧的煤块。
第一、大多数煤层存储于在其他的岩石的缝隙中,矿工在岩石之间不同的位置打孔,然后混合硝酸铵和柴油,还有适量的爆炸性液体注入孔内,然后用泥土堵住孔来承受爆炸力,这样可以引导爆炸点侧面的冲击力,以保证同时水平且垂直的冲断岩石层。工作人员在每个孔洞中放置雷管,然后用引线把所有的雷管连接起来,之后用电荷将其引爆,当然会设置爆炸延迟,使得每个雷管先后爆炸,这样持续性爆炸比同时爆炸具有更强大的威力。爆炸使得岩层断裂。
第二、一位露出煤层矿工使用巨大的挖土机清理掉碎石泥土后,就露出了固态且坚硬的煤层。从矿井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出煤层上覆盖有多少岩石。前端装载机把煤矿装进运煤车,一辆运煤车一次性可将220吨煤炭从矿井运输到仓库,这样煤炭就可以送至。附近的发电厂,当一家公司准备开采煤矿时,是先要清理表面植被和土壤层,作为开垦土地的一部分,公司会将表层土储存起来,直到煤矿开采结束,再用表面土和岩石重新填埋矿井,然后种上植被。
第三、发电厂坐落在人工湖旁边,这样方便取水,用以加热,形成蒸汽发电。煤矿送进发电厂以后,压碎器将其打碎成棒球大小的煤块,将不同级别的煤炭混合,可以加大热能产出煤炭,经过传送带至运送室内仓库,此时的煤炭就可以进入锅炉了。同时巨大的吸力泵从湖中取水,熔炉把里面的水加热到537摄氏度,远超过沸点的温度,把水换成高压蒸汽,蒸汽进入旋转的涡轮机,让线圈旋转产生电能,留在涡轮机中的蒸汽温度不到50度,并且被压缩至真空状态。
第四、然后经过装满水的冷却冷凝器,水吸收了残留的热量,蒸汽变成了液体的水一变再次利用,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发电厂将废气注入含有石灰的容器,用于中和硫化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水蒸汽会。排出外面。从涡轮发电机延伸出电缆,可以把电送到室外的变压器,室外的变压器对其加高变压,以减少传送的电能损耗。此时,煤炭中的热量就可以通过变压器传送到千家万户。
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包括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及其辅助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在所有发电方式中,火力发电是历史最久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由于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类正尽力开发核能发电、核聚变发电以及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等,以求最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问题。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瓦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电厂是日本的鹿儿岛火电厂,容量为4400兆瓦。但机组过大又带来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
火力发电按其作用分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按原动机分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柴油机发电。按所用燃料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火力发电应尽量靠近燃料基地进行。在大城市和工业区则应实施热电联供。
火力发电系统主要由燃烧系统(以锅炉为核心)、汽水系统(主要由各类泵、给水加热器、凝汽器、管道、水冷壁等组成)、电气系统(以汽轮发电机、主变压器等为主)、控制系统等组成。前二者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电气系统实现由热能、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变;控制系统保证各系统安全、合理、经济运行。
火力发电的重要问题是提高热效率,办法是提高锅炉的参数(蒸汽的压强和温度)。90年代,世界最好的火电厂能把40%左右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大型供热电厂的热能利用率也只能达到60%~70%。此外,火力发电大量燃煤、燃油,造成环境污染,也成为日益引人关注的问题。
热电厂为火力发电厂,采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利用皮带传送技术,向锅炉输送经处理过的煤粉,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经一次加热之后,水蒸汽进入高压缸。为了提高热效率,应对水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水蒸汽进入中压缸。通过利用中压缸的蒸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从中压缸引出进入对称的低压缸。已经作过功的蒸汽一部分从中间段抽出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其余部分流经凝汽器水冷,成为40度左右的饱和水作为再利用水。4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凝结水泵,经过低压加热器到除氧器中,此时为16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利用给水泵送入高压加热器中,其中高压加热器利用再加热蒸汽作为加热燃料,最后流入锅炉进行再次利用。以上就是一次生产流程。
利用燃料(煤)发热,加热水,形成高温高压过热蒸汽,推动气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子(电磁场)旋转,定子线圈切割磁力线,发出电能,再利用升压变压器,升到系统电压,与系统并网,向外输送电能。
通过煤炭燃烧,加热水,使水变成水蒸汽,利用机器将高压蒸汽喷出,使机器叶片转动(像蒸汽机那样),叶片另一端接上导线并闭合电路;
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然后就会形成交流电,这样煤炭的化学能就转化为电能了,火力发电也是这种原理。
电能既是一种经济、 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 它同样具有产品的若干特征,如可被测 量、预估、保证或改善。
扩展资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内能、原子能(原子能发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
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它可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作远距离的传输。
中国现在发电装机量比例:煤电73%、水电14.6%、核电2.4%、气电2.3%、其他7.7%)用电器是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它与电源连接后可将电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
煤作为一种燃料,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冶金等工业。煤炭热量高,标准煤的发热量为7000大卡/千克。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火力发电(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是指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产生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继而发电的一种发电方式.燃料化学能→ 蒸汽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燃料(煤)发热,加热水,形成高温高压过热蒸汽,推动气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子(电磁场)旋转,定子线圈切割磁力线,发出电能,再利用升压变压器,升到系统电压,与系统并网,向外输送电能。
煤炭在锅炉内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水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然后蒸汽沿管道进入汽轮机中不断膨胀做功,冲击汽轮机转子高速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在汽轮机中做完功的蒸汽排入冷汽器中并凝结成水,然后被凝结水泵送入除氧器。水在除氧器中被来自抽气管的汽轮机抽汽加热并除去所含气体,最后又被给水泵进一步升压送回锅炉中重复参加上述循环过程,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变压器升压后输入电网。火力发电中存在着三种型式的能量转换过程:在锅炉中煤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在汽轮机中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被称为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机,而锅炉则是三大主机中最基本的能量转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