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新能源汽车是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不需要加油,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可能没有普通汽车久,那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
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1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以下车型代表:
1、卡罗拉双擎;
2、本田CR-V 锐·混动;
3、蒙迪欧混动;
4、凯美瑞双擎;
5、雅阁锐·混动;
6、蔚来 ET7;
7、赛力斯SF5远征版;
目前,在纯电动车行业中,实现了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车型主要是蔚来 ET7;而其它车型都是混动或增程的技术达到1000公里的续航。
其实,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技术难度非常大;造价也高,实用性不是很多,开车1000公里的场景很少,频率也很低;目前,大部分高续航的电动车普遍在600-700公里左右。
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2蔚来ET7。
作为蔚来首款纯电轿车,ET7并没有完全采用此前概念车ET Preview的设计,而是保留了许多家族式特征。前脸在X-bar设计语言中融入了高性能自动驾驶传感器,并且取消了大尺寸的六边形格栅,转而采用了封闭式设计,使得前脸看上去更加简洁,同时助力降低风阻系数。
续航方面,新车搭载70kWh电池时NEDC续航超500km,搭载100kWh电池包时续航超700km。并且还可以选购全新150kWh电池系统,新电池采用最先进的量产固态电池技术,实现50%的能量密度提升,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创新,实现了36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NEDC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
续航10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31、极氪001
作为吉利旗下的全新新能源品牌,极氪的到来相当引人注目,其产品聚焦高端。首款车型极氪001其实就是此前领克ZERO概念车的量产版,整个设计基本保留了领克元素,定位中大型车,但又有跨界车的感觉,整体的运动感、时尚感都营造得不错。这款车官方给到的峰值动力参数达到了400kW、768N·m,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
2、长安福特Mustang Mach-E
这款长安福特的.Mustang Mach-E与海外版基本保持了一致,轴距上有12mm的加长(轴距为2984mm),整体内饰选择了扁平化的处理,显得更有科技感。当然它也搭载了福特近期普遍推广的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系统和SYNC+智行信息娱乐系统,具备L2级自动驾驶能力,算是一大看点。
3、大众ID.6系列车型
大众ID.6和ID.4一样,这两款车也是大众MEB电动平台的产物。其实在这两款车上,我们能看到一些ID.4的影子,不过可能因为尺寸的影响,它更能给人稳健的感觉,更像有大众燃油车那味儿了。
4、ARCFOX(极狐)αS HBT
从外部来说,这款车的颜值是到位的,不过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内在。3颗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硬件下了血本,搭配352Tops的华为芯片,整车的自动驾驶等级已经达到了L3级,官方还给出承诺,后续迭代还会不断提升它的自动驾驶能力。
至于电动车最受关注的续航方面,这款车在NEDC工况下续航超过了700km,320kW的最大功率,4.3秒的零百加速在性能层面也很有实力,本次上海车展,也是它的首次亮相,目前华为商城已开启预定。
5、广汽埃安 Y
作为广汽埃安旗下的第四款产品,Aion Y瞄准了紧凑级SUV。相比其他产品,新车车直接将目光放在Z世代的身上,力图用外观、操控和科技,笼络年轻消费者。从产品定位来看,AION Y要比AION V略低。从预售价来看,AION Y定价范围相比目前在售的广汽GE3明显降低,价格下探至10-15万元级别,也可以进一步理顺与AION V的定位关系。
河北万通技工学校是经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一所以汽车类专业为特色、涵计算机类、电商类、城轨类、形象设计类等专业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坐落于京畿重地一石家庄,学校与比亚迪、长城、上汽大众、京东、百度等多家企业相伴。学校以“国际标准、贴近市场、服务创就业”为原则,采用“目标激励式五段教学法”“360智能一体化”“项目工单式”“6S标池管理”等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训实战,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以致用。开设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师、汽车智能检测与维修、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电子商务、形象设计等五大热门专业,同时涵盖汽车新能源、汽车快修快保、汽车美容、饭金喷漆、焊工、电工等二十余种短期创、就业类专业的技工类学校。
别说新能源汽车了,现在的燃油车报废期限都加长了,有的甚至私家车都没有报废期限了。以前的时候私家车的报废时间是16年,后来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增加,报废的期限也随之而增加了,有些车增加到了20年,后来索性就没有了具体的报废时间,报废时间是根据汽车的排放来决定的,那么理论上来说的话,新能源汽车它是没有具体的报废期限的,因为它本身就没有排放,所以说现在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一般没有报废的时间你可以一直开。
一、能一直开的新能源汽车现在的私家车报废的标准就是汽车的排放,新能源汽车没有排放,那就不必进行报废,这个想法是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相对来说,技术要求的并不高,比如说它没有发动机,而是用了电池跟电机来代替它的动力。
技术方面相比一些百年的车企,技术壁垒是比较好突破的,而且它还属于0排放,所以说新能源的报废期限基本上是没有的,大家可以去放心购买,就算是新能源汽车电机损坏,又或者是电池不耐用馈电,我们都可以去更换相对应的零部件,不必更换新能源汽车本身。
二、新能源汽车的升级现在有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芯片非常先进,后续的升级就和手机和电脑是一样的,需要升级包进行升级,这就增加了很多可玩性,就算现在的汽车实现的自动驾驶技术不先进。
随着以后升级包的升级,早晚有一天能达到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这就有助于车内有一个非常好的芯片。它可以支持我们不断地去升级,它本身的算力也可以达得到,就能让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持续地更新,所以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如果没有报废期限的话,也是属于很正常的,技术可以源源不断地升级。
三、未来汽车的猜想既然以后的汽车不必再担心报废的烦恼,那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汽车以后的发展,会使OTA为主的升级包为仅存的升级空间,购买一辆车之后只是外观的不同,使用的车机系统或者芯片根据车企的不同而分类,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只需要买一辆车,后续的OTA升级才是我们需要购买的,比如说我们的汽车想听音乐,就需要购买相应的升级包,想开通自动驾驶功能,也需要购买相应的升级包才可以。
其实某些车企现在已经开始了,一个自动驾驶的OTA的升级包就价值好几万,很有可能这种方式以后就是捆绑的方式,毕竟新能源汽车也不报废了。车企还想赚钱也就只有在车机系统上下功夫了,那么其实一个系统的升级包,我觉得车企赚得更多,如果在升级一些配套的加装硬件,这才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目前燃油版的小型私家车,只要是检测线能过,汽车就能一直开!我也有幸见过一些20年以上的奔驰宝马,开起来还是很飒,新能源汽车虽然也是刚融入生活,说它报废还是早得很,但是趋势就是这样,大家可以放心购买新能源汽车,就算最后实在不喜欢,不管多少钱当二手车卖掉也是没问题的,以上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自主品牌苦合资久矣。
但2021年开始,情况起了变化。
一方面,合资品牌占尽优势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开始从“存量”走向“减量”阶段,同时多个自主头部品牌开始上探且取得不错成功,市占率出现此消彼长。
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则迎来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长机会,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长期深耕新能源的品牌迎来快速增长,而转型不利的合资品牌却没有能力分享这块新市场蛋糕。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比亚迪以491,245辆的成绩稳居新能源销量榜首,达到特斯拉近两倍的水平,不过今年之前比亚迪还是个在市场存在感并不强的品牌。
而“专注”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合资品牌几乎毫无存在感,唯一两个TOP 15合资车企一汽-大众、上汽-大众,1-11月累计销量还不足比亚迪的四分之一。
通过当前新能源市场格局,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每一次行业技术变革背后,都会让整个市场迎来重新洗牌,并诞生新的巨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比亚迪将成为“头号玩家”,和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大众品牌市场地位相当甚至会更高。
1、 新能源转型不利+传统燃油车内卷,大众告别“品牌强盛时代”
谈比亚迪之前,不妨先看看大众品牌。
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化至今,大众品牌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大众、丰田、本田为代表的的合资品牌更是长期压制着一众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在50%以上。
其中,大众品牌更是“稳如老狗”,一直是国内市场最大赢家,市占率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从2015年乘用车市场进入2000万辆+时代后,大众品牌市占率便长期维持在13%-14%左右的水平,大众品牌更是在中国市场创下了317万辆的惊人成绩。
但新能源转型不利,传统燃油车市场面临着一线自主品牌冲击、合资内耗以及豪华品牌降维打击。
严重挫伤了大众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2020年,大众品牌更是首次跌破300万辆大关,仅售285.1万辆。今年前三季度看,大众品牌(不含捷达)市占率已经跌至11.9%,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而对应到具体的合资车企身上,情况则更为糟糕。
由于主品牌大众表现不佳,2021年1-11月份,上汽大众累计批售销量仅110万辆,全年预计在125-128万辆之间,而2017、2018、2019三年间上汽大众曾连续突破200万辆大关。
一汽-大众方面,剔除奥迪、捷达后,大众品牌同样也出现了销量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在增长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市场,大众品牌竞争力与其在燃油车市场的竞争力则大相径庭。
前三季度,在4款ID.系列电动车同时在售的情况下,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仅为6.96万辆,市占率不足4%,甚至不足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销量增速也只有同期整体新能源市场增速的一半,远低于预期水平。
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下滑,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市场双线哑火,两个利空因素之下,就不难理解大众品牌市占率显著下滑了。
与此同时,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导致合资品牌加速内卷,以及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但大众品牌却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很难对大众品牌抱有乐观心态。
从上帝视角看,大众正在告别长达过去30年之久的“品牌强盛时代”,逐步走向品牌衰退期。
2、 比亚迪成为新能源市场执牛耳者,明年最高挑战150万辆
了解了大众品牌的浮沉,也许我们会唏嘘,在汽车行业变革的暗流涌动下,纵使强如大众的品牌,也会成为时代的背景板。
反观比亚迪,则走了一条和大众截然相反的路线。
传统燃油车市场,比亚迪长期存在感不强,截止目前也仅推出F3一款可称为“爆款”的车型,而这款山寨风格极为浓厚的车型也曾一度让比亚迪品牌“毁誉参半”,大众品牌则长期稳居行业NO.1,并推出了至少10款燃油车常青树。
不过在体量快速提升的新能源市场,则出现了两极反转。
比亚迪打造了汉EV/DMp、宋PLUS DMi/EV、秦PLUS DMi/EV、元Pro、海豚等多个爆款车型,这些车型也成为各自所在细分市场的爆款产品。而大众品牌方面,无论是提早布局的PHEV车型,还是寄予厚望的MEB平台ID.系列车型,市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2021年1-11月份累计销量达到491,245辆,其中11月单月更是暴涨247%至90,142辆,达到市场二三四名之和,DMi+DMp系列更是占了整个插电混动市场半壁江山。
从市占率角度看,比亚迪1-11月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19.5%,11月单月占有率更是高达23.8%。这样的市占率数据,已经明显超过近年来大众品牌的市占率水平。
根据比亚迪的规划,今年全年其将实现60万辆的新能源销量。
按美国著名分析师Harry S. Dent, Jr的说法: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兴产业一旦越过10%这一阀值,发展速度将加快,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
而最近几个月的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远超10%,甚至多次达到20%的“繁荣值”。
中汽协认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也在沟通会上表示:“变革的时代真的很难看清楚,现在来看2022年和2021年如果保持一样的增长速度(2021年月均渗透率增加1.3个pct),2022年全年整体渗透率应该在25-27%,对应销量应该在500-550万辆。”
这种行业趋势下,左手DMi+DMp,右手BEV,插电混动、纯电动双线并举且持续丰富产品线的比亚迪,无疑将在相当长期间内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最大赢家。
目前,比亚迪已经公布了极为激进的2022年目标,新能源保守销量110-120万辆,乐观目标销量更是达到150万辆。
这样的目标也意味着,明年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25%左右。也就是国内市场每卖出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挂“BYD”LOGO的。
3、 “顺势而为”成就今天的比亚迪
某种程度上,比亚迪和大众这样极为戏剧性的反转剧情,也许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从一开始,玩电池出身的王传福似乎没想着靠燃油车在市场立足。
毕竟想要在对手熟悉的领域打败对手是几乎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也就解释了,今天不少自主品牌在性价比、造型设计等各方面碾压合资竞品的情况下,依旧无法获得预期的市场表现。
早在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时,比亚迪就已经开始了DM双模电动车的研发立项,并最终于2008年12月15日推出首款插电混动车型F3DM双模电动车。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事,“股神”巴菲特的希尔伯克哈撒韦在2008年时以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并于2010年亲临深圳为比亚迪站台,王传福也被巴菲特搭档查理·芒格评价为“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
随后,比亚迪又在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e6,这款车补贴前售价高达36.98万,显然这样的价格然很难获得私人消费市场(今天去深圳出差时,依旧可以打到e6出租车)。
不过,当时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市场接受度等,都决定了这两款的“超前”技术理念产品不可能在那个阶段获得成功。
比亚迪可谓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件正确的事”。不过比亚迪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并于近年来推出刀片电池、e平台3.0等新技术。
与此同时,市场在那个阶段“亏欠”比亚迪的,也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对比亚迪进行“补偿”。现在来看,“某个阶段”就是从2021年起到后面的若干年。
只是没有人会想到,这种补偿将是无比的丰厚,让比亚迪能够有机会在明年成为全球首个在单一市场迈过100万辆大关的新能源品牌,这将是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毕竟拥有万亿市值的特斯拉至今也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明年也没有可能。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感慨2008年两位大洋彼岸的“股神”眼光足够超前,用18亿的投资赚了数百亿。
但对每个普通的我们来说,现在选择和比亚迪(002594.SZ)做“时间的朋友”,似乎也为时不晚。
新能源车的虚电是指电池一直都处于半激活状态既半充电状态,简单理解电池的显示电量显示很高,实际比较低,不是电池真实的电量。可以充满电,或者更换电池即可。
新能源行业前景可期。一方面,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不可逆的过程。目前,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渗透率仍较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大。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明确了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比重应提升至15%。
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力量,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有望达80%。能源结构转型将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中国制造2025核心产业,国家对此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经过多年支持和发展,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的龙头公司,如今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全球已具有绝对优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的占比也非常高,行业加速替代的趋势已经形成。
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显著
但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进场布局也并非易事。新能源涉及细分领域多且产业链长,又由于是新兴成长行业,业绩波动难免较大,所以投资者不妨借助专业投资者优势,通过主题基金进行配置。建信新能源行业基金聚焦新能源行业。
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核电等不同新能源行业。在细分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该基金也将充分发挥主动投资优势,通过对不同板块成长阶段和政策周期差异的理解和把握,积极寻找优质龙头标的,力争获取超额投资收益。为给投资者带去更佳回报,该基金采取双基金经理制,由陶灿和田元泉共同管理。
1.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也就是常说的“三电”系统。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充电速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不久以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开始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电动汽车的连续续驶里程从300公里迈进了现在的500公里时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元锂电池。
2.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可靠数据,全球前10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占7家。电机主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和负载能力。电机一般可分为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我国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体积更小的永磁同步电机。目前,中国有五个电机品牌跻身世界前十。
3.电控系统与电机和电池神经中枢相连,主要对整车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反馈调整各项技术参数。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机管理系统。北京新能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超级EMD3.0电控技术,可检测全部260个部位数据,实时监控电池,安全保护电池充放电过程,充电异常自动预警和低温预热,可实现环境正常开机和35度以下零充电。
4.比亚迪去年分销的IGBT4.0是电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动汽车动力的释放速度:直接控制直流和交流转换,同时进行交流电机变频控制,决定驱动系统转矩(直接影响汽车加速能力)、最大输出功率(直接影响汽车最高速度)等。比亚迪IGBT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芯”。其研发的成功打破了欧洲和日本在该芯片上的垄断,有效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整车能耗。
综上所述,新能源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在主要的新能源中,风能、太阳能取之不尽,但这种能源也受风速不稳定、太阳日照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困扰,导致电力不稳定.核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对于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1、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组,目前都采用市面上较为流行的锂电池组。锂电池优势是储电多、放电大、寿命长、无污染等,但是虽然寿命长,可随着使用和时间的流逝,功效还是会减弱的。
2、由于电池的质量以及个人驾驶习惯的不同,所以不能全部根据厂家标准来判定,还要自己掌握一个判定更换电池组的标准。打个比方,平时充电1小时即可充满,但这一次只充了30分钟电量就满了,可以判定电池组的容量变小了,应该去检查或者更换了。
3、有的时候通过充电时间来判定也不准确,最准确的方法就是通过行车里程来判断。如果平时充满电可以开300公里,如果这一次充满后只能开150公里,很可能就是电池容量不足,需要检查或者更换电池了。
4、目前市场上汽车厂家对锂电池组的质保期,都设置在10年20万公里。也就是说,只要10年或者20万公里内电池组出现问题了,厂家是可以按照质保规定给你维修的。
5、通过这个参数,可以推断,锂电池组的最长寿命应该是大于等于10年的,当然为了用车方便10左右基本上就需要更换了。
扩展资料:
纯电动汽车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1、纯电动汽车,相对燃油汽车而言,主要差别(异)在于四大部件,驱动电机,调速控制器、动力电池、车载充电器。相对于加油站而言,它由公用超快充电站。
2、纯电动汽车之品质差异取决于这四大部件,其价值高低也取决于这四大部件的品质。纯电动汽车的用途也在四大部件的选用配置直接相关。
3、纯电动汽车时速快慢,和启动速度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性能,其续行里程之长短取决于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之大小。
4、车载动力电池之重量取决于选用何种动力电池如铅酸、锌碳、锂电池等,它们体积,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环寿命都各异。这取决于制造商对整车档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场界定、市场细分。
5、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有直流有刷、无刷、有永磁、电磁之分,再有交流步进电机等,它们的选用也与整车配置、用途、档次有关。
6、另外驱动电机之调速控制也分有级调速和无级调速,有采用电子调速控制器和不用调速控制器之分。电动机有轮毂电机、内转子电机、有单电机驱动、多电机驱动和组合电机驱动等。
7、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8、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使用价格比汽车贵,有些价格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参考资料:电动汽车_百度百科
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国家的政策是利好的,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是给予很大帮扶的看,学习新能源技术以后就业前景是很广阔的,不过这个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需要去专业的汽修学校学习更稳妥些。
新能源是近几年比较火热的汽修专业,因为它相对传统汽修,维修过程更加具有技术性,且干净,适合想要做高端汽修行业的学生。
汽车新能源维修发展空间大、利润高、就业率好。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汽修知识、通过实训,学到真的本可以领。可以去4S店当技师,积累经验以后,还自己创业当老板。虽然很多城市都限号,但是毕竟有车还是方便的,所以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辆私家车。就算车辆越来越环保,但是车辆维修还是有相当大的空间。新能源技术是很有前景的,也是新兴技术,以后会有更多的潜力,是个不错的专业
很多人在买电动汽车之前,都担心“电池”寿命的问题,我们在后台也经常收到此类咨询,比如电池的耐久性怎么样?更换电池的费用是不是很贵?
我们都知道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品控、产品质量这些内在因素;使用环境、个人驾驶习惯这些外在因素,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不能一概而论。
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比较长,可以 循环充放2000次左右。(PS:这里的循环充放指的是电池从零充到百分之百,如果充电只充了一半,就相当于消耗了半次寿命。)
就拿一辆续驶里程为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来说(PS:400公里续航里程已经大家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最低标准),磷酸铁锂电池完全充放电可以行驶80万公里。但由于电池里面的活性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衰减,再加上实际行驶里程肯定会 与官方公布的有些于出入,所以我们 打个8折扣除使用期间的衰减, 打个8折扣除官方公布续航里程比实际里程多的部分 。
那么,2000次完全充放电可以让电动汽车实际行驶51.2万公里。对于家庭用车而言,一般每年行驶的里程数是1-2万公里。按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的话, 可以使用25年。
三元锂电池循环充放次数没有磷酸铁锂电池那么多,一般是在 1000次左右。按照上方计算方法,三元锂电池1000次完全充放电,可以让电动汽车实际行驶25.6万公里,一年行驶2万公里的话,可以 使用12年。
这时候肯定有小伙伴困惑了:新能源电池那么贵,一个要几万、十几万,有的甚至几十万,那当电池”退役“之后,更换划算吗?说实话,这就需要大家 到时候算一笔经济账了。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提升,电池的成本肯定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