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落地:首设电耗目标 销量占比目标从25%调低至20%
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推广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相比征求意见稿下调了5个百分点。“这个目标较征求意见稿的25%水平更稳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市场进入低迷期后,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此外,《规划》还将公共领域的新能源 汽车 应用比例从100%下调至80%,并且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智能网联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的目标。
在调低多项推广目标值的同时,《规划》也提升了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多个领域的发展力度,这直接反映在“发展愿景”的内容调整上。相比征求意见稿,终版《规划》将原来位于章节细则中的“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提列至“发展愿景”中,这被认为更加注重纯电动车型的节能水平;与此同时,《规划》“发展愿景”还新增了“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等内容。
相比征求意见稿,终版《规划》在多处都进一步强调了安全性,例如在“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的细则中,新提出”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检测和维修保养检测“,以及”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新能源 汽车 安全召回管理“。此外,《规划》还首次强调了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安全,提出”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提升(加氢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
重视氢燃料电池 汽车 安全性的背后,这个产业即将开启规模化发展。事实上,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从去年至今迎来了多项利好政策,对应的示范应用推广政策也已出台,此次其在《规划》中的战略地位也有着明显升级。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章节中,终版《规划》新提出突破氢燃料电池 汽车 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并且在“推动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融合发展”中,新增了氢能体系,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 汽车 商业化示范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新提出“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细则也更为具体,提出“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其中,对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充换电网络模式,《规划》给出了不同的方案:对于居民区充电服务,提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对于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提出“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
在智能 汽车 应用领域,《规划》取消了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的“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服务”,首次强调“自动代客泊车技术”,提出“支持以智能网联 汽车 为载体的城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快速公交系统(BRT)、自动代客泊车和特定场景示范应用“,这一调整也被认为更加切合实际。
此外,在前几年全国各地新能源造车热之后,《规划》首次提及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 汽车 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在资本渐归理性后,目前已经有多家新造车企业面临破产清算。对此,《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
新能源汽车用户一般会在电量剩余30%以下的时候进行充电,而有家用充电桩和单位停车场的用户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会随时充。
而在充电次数上,对于每天开车的用户来说,每周充1-2次的用户占比39.3%,每周充3-5次的用户占比28.7%,而每天都充的用户占比31.9%。此外从用户反馈来看,在限牌城市里,新能源用户主要依赖于家里固定充电桩,而非限牌城市的新能源用户还会主要采取家中扯线充电的方式补给电量。
新能源汽车充电注意事项
各位车主要掌握正确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的随加随走不同,纯电动汽车补充能源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以特斯拉model S车型为例,它如果选择家庭充电桩充电,则需要近8小时的时间才能够从冲满电量,而选择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话也需要1个小时之久。
电池不宜过充、过放。电池过度充电和放电都会降低其使用寿命。了解锂电池特性的人都明白它有一个禁区,那就是不能“过度放电”,虽然电池组都设计了保护系统,但如果你经常把车子开到“亮红灯”的情况,是肯定会影响电池组寿命的。并且充满电后需立即停止充电,道理呢与手机充电其实是一样的。
保时捷新能源车型占比例上升25%,可以说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或者说传统的燃油汽车终究会被淘汰,至于说这种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什么能源的,现在还说不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传统的能源结构已经受到了挑战,现在已经不是那么稳定了。
燃油汽车使用成本越来越高,自己记得燃油比较便宜的时候,92号汽油价格就是在4块钱左右,但现在92号汽油已经涨到了7块2,这个上涨比例高达80%。如果一辆汽车正常耗油量我们算8个油的话,那就是现在跑100公里,汽车差不多要使用将近60块钱的油污,不包括汽车其他部分的损耗,这个消耗量太大了,而且汽车的耗油量里面8个油的耗油量已经不算高了,好多排量大一点的达到12个乃至数20个月都是完全可能的。
燃油汽车之后出现了一种改装的,当然这种改装是要经过被焊的,就是你可以花几千块钱改气,改成特定的这些燃气可以代替燃油,成本会更低,差不多能便宜50%~60%。那就是说跑1公里汽油要6毛钱左右,然后用燃气去跑基本上是两毛钱到三毛钱,而且这种改装技术是比较成熟的,现在大部分城市都有很多跑出租车的司机,估计都会进行这样的改装,因为这样会造成成本下降,补充也方便。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就是因为现在基础设施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因为新能源汽车它冲的速度再怎么快,它毕竟是需要充电的时间的,不像是燃油汽车,加个油,这一个汽车油箱加满的情况下跑个500公里左右完全没问题,只需要三分钟。但是充电的汽车不可能这么快,而且现在充电桩也没有那么普及,虽然充电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逐渐解决了,新能源汽车肯定会更加普及的。
降电耗、布局充电网络上升到新高度。
文丨彭苏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终于印发。
11月2日傍晚,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对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进行了最后定调: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发展新能源汽车仍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不过,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目标有所调低——根据意见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为25%。
从新车销量占比目标及其变动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趋于稳妥。不过比例的改变更多只是对规模盲目追求的调整。实际上,从终版规划中不难看出,此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追求质量上的突破。
智库君注意到,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在产业发展愿景中,除了提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规模之外,还特别提出了技术及应用领域的具体指标,例如,此前只是出现在细分类目中的纯电乘用车平均电耗,以及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等等。
从25%重回20%
产业规划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展望是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
10月上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宣布,已通过新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不过那次并未公布产业规模的相关指标。直到11月2日规划全文公布,“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才浮出水面。
这也是终版规划最显而易见的一处变动。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这一比例是25%。不过,彼时的讨论并不在于25%,而是在于比例本身。
11月2日晚间,上海某车企一位内部人士对智库君表示,结合此前规划发布的过程,以及上一轮产业规划实施的成果来看,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目标重回20%并不意外。
新车销量占比是反复斟酌的数字。据智库君了解,从去年2月规划启动制定开始,便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与调整,在年底意见稿发布之前的更早一个版本的内部文件中,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的规划便是20%。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已经暗示,意见稿中25%的目标或有调整。
根据路线图2.0,产业界的专家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20%左右。这甚至已经是对原来目标调整后的结果——此前的技术路线图认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更低,为15%-20%(20%是上限)。
路线图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文件,但其研究是支撑政府科技和产业相关规划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而路线图2.0的最大特征就是更改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较为激进的预期。其明确,我国不会像多个成熟汽车市场一样,设置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唯新能源汽车”,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才要占到总体销量的50%以上。
2025年的销量占比从25%重回20%,最新产业规划同样设置了相对稳妥的目标。这与新规划本身的制定思路也是一致的。此前意见稿发布之时,业内便发现,规划不再像之前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样,设置具体的销量目标,而只是划定了一条销量比例的“线”,这本身是对前几年盲目追求规模的反思。
“保守点,也有利于超额完成任务。”上述车企内部人士对智库君表示。
从规模到质量
放宽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要求降低。
规划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愿景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较为显著的有两点,一是特别提出“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二是强调充换电服务的便利性显著提高。这两点此前都曾出现在征求意见稿的正文中,不过没有上升到发展愿景的总领高度。
不难发现,这是对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对纯电汽车的电耗标准提出要求,并且是全规划唯一出现的具体数值指标,意在切实提升纯电汽车的技术及节能水平。
而要求充换电服务的便利性提高,更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核心就是基础设施。”有从事汽车销售多年的业内人士对智库君表示,只有基础设施建好了,新能源汽车才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充换电网络的发展,终版规划也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部分,规划专门划分了不同场景,对充换电技术的选择进行了引导,并补充要“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
在细分场景中,规划提出,居民区充电服务应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而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则应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此外,规划也同样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同时新型技术中还增加了一条“无线充电”。
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充换电设施布局已经在业内展开。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智库君此前了解到,不少车企开始探索多场景补能方式,围绕电力获得性和用户加电体验进行布局,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家充桩和公用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