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

繁荣的毛巾
激情的帽子
2023-02-02 10:13:25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

最佳答案
独特的烤鸡
雪白的电源
2025-07-11 16:27:11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给公司起个简单,大气,好听的名可以给客户带来良好的印象,一个音律优美的.名字在宣传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看看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1

国际贸易公司取名字大全:

凯立、健梦、仁奇、昌丰、纳义、健星、润运、强健、富宏、蒂祥、东盛、广毅、迅隆、图皓、沃金、朗佑、茂诚、帆晟、河升、朗慕、

健楚、纳茂、霖世、庆仁、喜利、恒宏、弘亮、君儒、霖米、信信、壹田、辉志、兴灿、启特、杭维、勤基、百森、彦仟、达烽、茂云、

泰泰、美朗、盛烽、旺庆、辰善、纳衡、鑫运、衡祥、杰蒂、景鸣、思升、盛源、博普、东聪、丰金、亮海、冠秋、栋宏、泽建、先伟、

田茂、兴仁、隆普、冠福、岩优、先泰、宥炫、品禾、河信、润仟、品博、达河、亿海、优信、先彦、衡威、艾志、杭林、皓亚、衡辰、

迪林、恒欧、光龙、晨特、普伦、帆天、道辉、庆思、思宥、万毅、世邦、田霆、谊世、佰麒、顺瑞、诚诚、特栋、欧旺、麟辰、旺杰、

航冠、明毅、峻乐、永河、和荣、聪丰、智雨、升江、俊朗、联杭、美纳、彬卓、嘉腾、力乐、博彦、宇金、腾沃、玖诺、彦义、力旭、

龙众、麒聪、健海、力鹏、百森、谊裕、林旺、晨凯、西联、悦顺、宇鸣、泽杭、腾明、图彬、万炫、杭岩、兴虹、泓金、誉东、源岩、

仟易、品河、龙宏、桦亿、森林、瑄旭、宏枫、骏彬、秋江、龙航、雨鹏、兆翔。

好听的进出口公司名称:

橙威、邦诺、世聪、彦鸣、卓图、裕瀚、枫清、勤奕、兴灿、健华、弘维、拓琛、力翔、泰邦、江江、扬福、泓正、嘉毅、晟誉、雨基、

利信、坤琛、盈皓、朗鼎、衡凯、德浚、仁兴、智泓、钰林、齐福、嘉佳、奥盟、聪浩、吉辉、泓盛、岩泰、宸振、志森、华齐、乐洋、

盟兴、峻朗、瑞齐、强易、金永、双林、齐亚、熙秋、俊炎、同鸣、乐西、森新、顺炫、凯亚、霆麒、晨安、辉百、仁桦、乐世、强鑫、

熙广、驰栋、西瑞、诚虹、振万、禾途、衡品、盛齐、众立、明江、炎鹏、格安、丰森、泰兴、思嘉、宏鹏、东恒、品华、星誉、艾君、

玮浩、顺腾、蒂云、仁途、冠霆、达简、钰泓、君星、图佰、义汇、欧超、壹祥、海渝、钰景、腾仁、诚毅、卓炎、智枫、创西、壹杰、

雨星、升品、霖雄、易梦、祥江、泰铭、桦图、泰瀚、澄彬、升喜、坤驰、威盛、众泓、鸣唐、驰云、华万、勤帆、兆众、佑智、隆谊、

榕希、帆渝、赛华、聪熙、伦亿、宏谊、诚玮、弘道、米优、普思、秦维、明渝、雨特、仁钰、星东、兆建、百拓、鸿特、伦力、鸣杭、

艾途、佰腾、欧峰、百赛、超伦、谊壹、楚若、伦特、盟庆、龙滨、利实、俊途、伦泰、炫圣、冠易、伟宥、蓝顺、彬源、万福、汇卓。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2

1、迪阳进出口公司

2、家鸣进出口公司

3、彩桥国际进出口公司

4、树泽进出口公司

5、舜馨进出口公司

6、冬厦进出口公司

7、新联进出口公司

8、联华进出口公司

9、泰和进出口公司

10、华翰进出口公司

11、辰冠进出口公司

12、达信进出口公司

13、凯强进出口公司

14、新兴进出口公司

15、海购优品进出口公司

16、同德进出口公司

17、家和优品进出口公司

18、新路进出口公司

19、西塔斯进出口公司

20、思必德进出口公司

21、犇腾进出口公司

22、中宇进出口公司

23、中科进出口公司

24、三利进出口公司

25、哈巴进出口公司

26、晟博进出口公司

27、越豪进出口公司

28、凯琳进出口公司

29、昂鹏进出口公司

30、三凯进出口公司

31、埃里克进出口贸易公司

32、美兰茵进出口贸易公司

33、青风铭进出口贸易公司

34、天成进出口贸易公司

35、希倍进出口贸易公司

36、玫恋进出口贸易公司

37、柏静诗进出口贸易公司

38、爱秀进出口贸易公司

39、都诺进出口贸易公司

40、欧莉进出口贸易公司

41、佐伊进出口贸易公司

42、鑫滢进出口贸易公司

43、阿禾进出口贸易公司

44、依慕进出口贸易公司

45、珅溪厚尊进出口贸易公司

46、嘉伟进出口贸易公司

47、上方进出口公司

48、冬厦进出口公司

49、卓奥思进出口公司

50、三凯进出口公司

51、琦斯伦进出口公司

52、森庆进出口公司

53、汇城进出口公司

54、华奥进出口公司

55、多昂进出口公司

56、中宇进出口公司

57、康众进出口公司

58、哈斯特进出口公司

59、迪阳进出口公司

60、羊羽进出口公司

61、彩桥国际进出口公司

62、思必德进出口公司

63、佳名进出口公司

64、哈巴进出口公司

65、滨晨进出口公司

66、西美进出口公司

67、瑟维斯进出口公司

68、中博进出口公司

69、联华进出口公司

70、凯琳进出口公司

71、方田进出口公司

72、砗汇进出口公司

73、澳爱进出口公司

74、云腾进出口公司

75、达信进出口公司

76、依流进出口公司

进出口贸易公司名字大全3

1、至诺进出口贸易公司

2、申宏进出口贸易公司

3、富海进出口贸易公司

4、东壹国际贸易公司

5、万德进出口贸易公司

6、亚特兰进出口贸易公司

7、福润达进出口贸易公司

8、固得进出口贸易公司

9、莱德进出口贸易公司

10、美伦进出口贸易公司

11、新兴进出口贸易公司

12、励途进出口贸易公司

13、光鹰进出口贸易公司

14、华申进出口贸易公司

15、联和进出口贸易公司

16、佳名进出口贸易公司

17、富承进出口贸易公司

18、联华进出口贸易公司

19、哈斯特进出口贸易公司

20、乾兴进出口贸易公司

21、依流进出口贸易公司

22、佰廷进出口贸易公司

23、新天龙进出口贸易公司

24、世舟进出口贸易公司

25、谊众进出口贸易公司

26、亚东盛进出口贸易公司

27、旭日进出口贸易公司

28、凯圣奥进出口贸易公司

29、鼎能进出口贸易公司

30、德鑫进出口贸易公司

31、鼎冠进出口贸易公司

32、金标进出口贸易公司

33、云科进出口贸易公司

34、美伦进出口贸易公司

35、亚东盛进出口贸易公司

36、滨晨进出口贸易公司

37、中丝进出口贸易公司

38、骐骏进出口贸易公司

39、柏思进出口贸易公司

40、德鑫进出口贸易公司

41、联华进出口贸易公司

42、汉昙国际贸易公司

43、碧诚进出口贸易公司

44、华申进出口贸易公司

45、莱德进出口贸易公司

46、古兰达服装贸易公司

47、正英服装贸易公司

48、森尼尔进出口公司

49、澳爱进出口公司

50、广达进出口公司

51、琦斯伦进出口公司

52、犇腾进出口公司

53、金绳子进出口公司

54、昂鹏进出口公司

55、泉盛昌进出口公司

56、烁芊中巴进出口公司

57、净缘进出口公司

58、显恺进出口公司

59、丘吉尔进出口公司

60、通安进出口公司

61、松涛进出口公司

62、金多米来进出口公司

63、赛冠进出口公司

64、墨珩进出口公司

65、恺帝进出口公司

66、奎利进出口公司

最新回答
简单的宝贝
落后的蛋挞
2025-07-11 16:27:11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都跟解说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解说词起到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那么,怎么去写解说词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兴安岭解说词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兴安岭解说词1

尊敬的客人们:

你们好!

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来到大兴安岭做客!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境内山峦叠嶂,林莽苍苍,雄浑八万里的疆域,一片粗犷,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特色旅游资源,这里有中国最北的界江——黑龙江,沿江顺流而下,可以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这里有最北的村屯——北极村,站在中国的北极点,可以感受极地之高远、神州之广博;这里有最北的寒温带原始森林,置身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之中,可以感受着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留下的“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亿万章”的绝妙意境。

大兴安岭还素有“绿色宝库”的美誉。广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着黑熊、马鹿、狍子、飞龙鸟等300余种异兽珍禽,生长着千余种野生植物,北芪、红景天、草苁蓉等野生中草药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越桔等野生浆果酿造的香醇美味的饮品,木耳、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类和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不断加大林下野生浆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现已开发出蓝莓果酒、饮料、果酱、花青素软胶囊等系列产品五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大兴安岭地区被授予“中国野生蓝莓之乡”称号。

我国的天然野生蓝莓首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大兴安岭蓝莓占全国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的30%。蓝莓生长在北纬52度以北气候寒冷的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根部长年生长在永冻土层中,能抵御零下50℃严冷,素有“紫色黄金”之美誉,具有稀缺性与怪异性。大兴安岭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这一怪异的气候使得其蓝莓果口感好、有机成分含量高,并以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等绝对优势称着于世。

蓝莓为野生浆果中的极品,其营养价值远高于苹果、葡萄、橘子等水果,堪称“世界水果之王”,是近几年世界公认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树品种,风靡欧美各国,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被国际粮食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赞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具有抗衰老、抗疲乏、增强心脏功能、明目、抗癌、抗炎等怪异功能,是50多万大山人的骄傲。

大兴安岭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仍然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夏季,碧水、青山、蓝天和松林,共同汇聚成静谧幽远的天然美景;冬季,万里兴安被皑皑白雪和剔透冰川装扮得分外妖娆;春季,满山遍野的杜娟花开,带来了北国独特的春的气息;秋季,松、杨、柳、桦把莽莽群山装点得五色斑斓,这里一年四季景景可观,沉浸于大自然中您定会流连忘返。在每年的夏至前后,您还可以亲身感受白昼天象,有机会一睹“北极光”的奇异风采。

大兴安岭解说词2

提起内蒙古,人们都知道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草原养育了骁勇的马背上的民族,但很少有人知道那里还有浩瀚无边的大森林,大森林孕育了中国北方的民族。我们呼伦贝尔,不仅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作为内蒙古人,作为呼伦贝尔人,希望大家不仅要关注大草原,也要关注大森林,不仅倡导草原文化,也要研究森林文化,因为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我们行走在大兴安岭之间,不仅对这片森林和这方神奇的土地产生深深的眷恋,可能有的朋友也会从而产生探究猎奇的心理。您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您对自然生态非常关注。

大家都知道,森林有很多生态保护作用,比如,防风固沙、消除污染、保持水源等等。那么幅员辽阔的大兴安岭更是对这一方土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呼伦贝尔草原,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对维护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800多万公顷的森林,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呵护着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一片森林的生态意义,绝不仅限于周围的小范围,尤其像大兴安岭这样的林区,它对全球的生态系统发展变化都存在着深远的影响。现在很多毗邻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大兴安岭,有很多志愿者对大兴安岭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前来植树,由此可见大兴安岭其价值所在。

说及天下名山,大家知道的`有: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泰山天下雄、青城天下幽等等,那么说到大兴安岭,如果也用一个字来形容,可能用“大”字来描述更贴切。幅员之大、包容之大、历史内涵之大、生态作用之大。

大兴安岭地处东北边陲,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主峰索岳尔济山。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大兴安岭中的“兴安”系满语,意为“极寒处”,应为气候寒冷,故有此名。

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樟子松、落叶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树长到60多米,树干仍然笔直。人们又把大兴安岭称作“林海”。

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资源名录)记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施业区内,共有山峰25905座。真所谓山山相连,比肩而立;极目远眺,处处皆山。

大兴安岭的木材及金属矿藏储量几位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较大。已探明储量为334亿吨,远景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

另外就是大兴安岭的历史遗迹,其中南端的火山遗迹随处可见。等等这些都表明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大物博。

大家应该都会唱或者都听过一首关于大兴安岭的歌曲,就是《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说的就是大兴安岭的“高”。这首歌大家都会唱吧,那我们大家先共同唱首歌正好我们走在大兴安岭之间,唱这首歌更有感觉,就像在草原上一定要唱草原歌曲一样,我来给大家开头(这时可以带头唱歌);歌毕,继续讲解:唱了这首歌是不是特别有感觉啊?对了这就是大兴安岭,海拔高度大多在400—1400米之间,基本呈北高南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那么说道大兴安岭的“山”,大兴安岭林区一向有“林海”之称,其实这里也是山的海洋,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资源名录》记载,大兴安岭作业区内,共有山峰25905座,绝大多数的山没有命名,群山起伏,连绵不断。

有山就有水,大兴安岭群山林立,河流密布,以大兴安岭的主脉为界,岭东的河流流入嫩江,叫嫩江水系,岭西的河流流入额尔古纳河叫额尔古纳水系。说到大兴安岭的“水”,就一定要提到大兴安岭的矿泉水,大兴安岭的地下矿泉非常丰富,水质也非常好,其中很多闻名全国,比如阿尔山矿泉水大家是不是有听说过?还有我们一些地方品牌等都含有及丰富的矿物质,对一些心脑血管病和胃肠病、骨质病及关节炎等都有有益作用,土生土长的林区人很多都比较长寿,其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空气比较好,另外就是水质好。

说了这么多关于大兴安岭,我们的旅行车也在大兴安岭中走了这么久,大家看到了很多小房子,是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就是典型的林区人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林业工人的家属。你看他们的房子屋脊都是尖尖的,这种结构的建筑,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冬暖夏凉,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木屑,冬天外面冻不透,里面的暖空气不会很快跑掉,夏季晒不透,里面阴凉,很舒服,像安了空调的房间,另外尖顶的作用是方便积雪滑落,减轻房体的压力。这也是适应北方严寒地区的.建筑物。

说到林业工人,大家一定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其实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在清朝以前是没有伐木工的——现在叫林业工人,最早都叫伐木工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等地实行“四禁”,禁伐木、禁采矿、禁渔猎、禁农牧,总之,什么都不让动。当时的大兴安岭,只有很少的人,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人,大概也就是千八百人这样,因为这些少数民族本身都是以狩猎渔猎为生的,所以只允许他们在大兴安岭一些河流的上游生活。直到清朝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的时候,清政府宣布对东北地区放荒,啥叫放荒呢?就是允许大家来这里开荒啦,于是,大批的内地农民闯入东北地区,也就是常说的“闯关东”,其中呢,一小部分闯关东的人闯进了大兴安岭,开始在这里生活。最早他们进来的时候生活是自给自足的,也就是在深山老林里开垦一块荒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那时候闯关东的人都是生活所迫,万般无奈才跑出来的,当时有句话叫“穷走南,富进京,无奈闯关东”。第二年,额尔古纳河的中下游发现了金矿,大批的淘金者又来了,来那么多人,得生活啊,盖屋、生火做饭取暖等等,于是开始伐木。但是这个时候的木材还没有成为商品,所以伐木的人也不能叫工人呢。

直到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在此基础上又签了一个《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根据条约规定,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取得了筑路权,而且还取得了铁路两侧的林木采伐权,也就是可以“合理合法”的伐木了——当然,这里的合理合法都是带引号的——用于修路、出售、建房子等,于是乎,大量的砍伐森林一发而不可收拾。1931年日本侵华,32年日本人又把大兴安岭给占了,又一次的掠夺性开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林区解放,大兴安岭被采伐的木材达到15000多万立方米。那时候的伐木工分几个部分,一种是闯关东的,一种是所谓的大公司招来的还有就是抓来的劳工。他们生活很苦,朝不保夕,赚的钱也是被层层盘剥最后到自己手里也所剩无几。只能一年周而复始的干活儿才能活命。这就是第一代务林人,进入了这片原始森林,也算是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山鼻祖。

真正林区创业的人,应该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家开始管理大兴安岭林区开始,1948年成立内蒙古林务局,新一代务林人翻身做主人,走上开发创业之路。直到1952年,国家成立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从此开始对大兴安岭有计划的开发建设,由此各路人马汇集大兴安岭林区,有老一代的伐木工、转业军人、从关内招过来的农民、还有本地原来没有从事林业生产的人员,轰轰烈烈的林区建设从此开始。这一代从事林业生产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家林业工人。

最开始开发建设林区,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工棚子、地窨子,吃的是水煮冻白菜,穿的非常单薄,被汗打湿的衣服只能到晚上才能大家围坐在大火盆旁脱了烤干,当时的工人都是男人,反正也没有女人,也无所谓,只有稍微有个一官半职的人才能穿的起白茬皮袄(啥叫“白茬皮袄”啊?就是兽皮简单的熟一下缝成的衣服,有羊皮,狗皮、袍子皮灯)、食堂的大师傅和伙食管理员才能吃的好一点,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以至于那时候女孩子嫁人如果能找上食堂的大师傅那是无比荣光的事。至少首先能吃饱肚皮啊。

时间进入21世纪,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生产发展,林区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上一代务林人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埋下了生态恶化的隐患,1998年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从此大兴安岭林区的建设重点转移到生态保护上来,计划采伐木材。实施天保工程的10多年来,森林覆盖率慢慢增长,林业工人也慢慢转型,开始由原来的开采变成营林育林,各林业局号召大家发展养殖业带动经济,比如:狐狸雪貂、野猪、野果、野山菌等等养殖加工业。另外就是随着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向往,来林区旅游的朋友越来越多,这也不同程度的增长了当地人的收入。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代的林区人已经依靠这片森林开始了全新的生存方式。

大兴安岭解说词3

来到大兴安岭,首先看到的是一条一条的岭。这些岭的样式不一,有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再四处望望,这里一片绿色。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林海”。

地上开着各种野花,找来许多小蝴蝶。花丛里还隐藏着一些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的红豆酒酒是用这种野果酿成的。

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山洞,叫做嘎仙洞。198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这座山洞正是鲜卑拓跋氏先祖的旧墟石室。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公元443年,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等人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出发,历时四个多月来到嘎仙洞祭祖,并将祝文刻于洞内石壁之上。正是这篇石刻祝文,为后人打开了拓跋鲜卑氏族祖先居地的千古之谜。

大兴安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遍地的宝藏,有丰富的资源,值得人们观光、考察。

冷酷的音响
眼睛大的钢笔
2025-07-11 16:27:11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被誉为金鸡冠上的 “绿宝石”。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特色旅游资源,这里有中国最北的界江--黑龙江,沿江顺流而下,可以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这里有最北的村屯-北极村,站在中国的北极点,可以感受极地之高远、神州之广博;这里有最北的寒温带原始森林,置身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之中,可以感受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留下的 “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亿万章”的绝妙意境。

大兴安岭是一个孕育远古文明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五个少数民族和魏、清两个王朝的发祥地,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历史的长河把祖先创业的足迹沉淀,“嘎仙洞”记录鲜卑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胭脂沟”讲述淘金者昨日的艰辛,“雅克萨古战场”仿佛硝烟未散,“黄金古驿站”马蹄声声好象就在耳边……“一人、一马、一杆枪”的鄂伦春游猎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民俗风情。

大兴安岭由于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仍然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夏季,碧水、青山、蓝天和松林,共同汇聚成静谧幽远的天然美景;冬季,万里兴安被皑皑白雪和剔透冰川装扮得分外妖娆;春季,满山遍野的杜娟花开,带来了北国独特的春的气息;秋季,松、杨、柳、桦把莽莽群山装点得五色斑斓,这里一年四季景景可观,沉浸于大自然中您定会流连忘返。在每年的夏至前后,您还可以亲身感受白昼天象,有机会一睹 “北极光” 的奇异风采。

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的美誉。广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着黑熊、马鹿、狍子、飞龙鸟等 300余种异兽珍禽,生长着千逾种野生植物,北芪、红景天、草苁蓉等野生中草药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越桔、都柿等野生浆果酿造的香醇美味的饮品,木耳、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类和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凭借国家实施“天保”工程、西部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东风,大兴安岭突出“生态旅游”的总体定位,发挥本态自然、高寒冰雪、迤逦界江、神奇天象等旅游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现已开通直达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等主要大中城市的旅客列车和至省城的空中航线,贯穿首府城市加格达奇至北极村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全线通车,漠河机场也将明年竣工。星级宾馆和各类家庭宾馆遍布全区。方位游、冰雪游、界江游、驾车游、避暑游、风情游、狩猎游和会议旅游等项目连同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兴安岭北极光节”吸引四海宾朋,云集八方游客。

2004年,我们以迎接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周年为契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此诚挚欢迎国内外资本投资林区旅游及各项事业。北极夏至节、冰雪节、冬泳挑战赛、中俄界江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挑战赛、兴安杜鹃花观赏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收等各项旅游载体活动将推动这里的旅游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水刚刚退去,人们正从忧思中醒来。随着大水的消退,除了那些深受大水蹂躏的灾民们,对这场大水怀有切肤之痛,在心灵中刻下抹不掉的记忆外,还有抗洪英雄们的业绩,也在公众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为何那泥沙俱下的大水大有吞没山谷、淹没平川之势?那置人于没顶之灾的大水何时还将卷土重来?似乎更多的人无暇思索这些沉重的话题,转眼间便陷入被各种欲望和利益所纠缠的日常生活中。

这一次,人们用“百年一遇”这一宏大词语,描述这场大水,形容其来势之猛,水量之大,灾祸之深。人们接受了这一现实,认可了这一推断,无意之中也将祸根归咎于那循环往复的气候轮回。“百年一遇”是个长时段。果真如此,就将这场不期而遇的大水推托给了历史。历史是过去时,也是由众多的手臂托举过的一片天地。通常说来,那是无人为其承担责任的、仅供现今参照的、由大大小小事件构成的时间系列。

大水到底缘何而来?

谈到那令人猜不透摸不准的大水施虐的缘由,人们大概只是记起一些陌生的名词,什么“厄尔尼诺”,什么“拉尼娜”,这些以“圣婴”之类神奇传说命名的异常气候现象。当然还有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季风雨频繁一类专业术语。但无论怎么熟记这些新名词,它还是那么陌生而遥远,似乎那是纯粹的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现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并无直接的关联。

还是看看中国北方一度平稳、恬静的嫩江之水。

嫩江之水源自大兴安岭,源自那曾一度茂密的崇山峻岭。

今日的大兴安岭,完全有理由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它沉默已久,忍耐已久,应该说在万般无奈之中显示了某种主宰的力量。或许在山洪逼近的那一时刻,人们才不得不放远目光,从咆哮的嫩江之水上溯其源头,远眺那崇山峻岭。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一日之间变得如此陌生?或许在性命攸关的瞬间人们才想到,那衰败的山野中袒露的不是扭曲、破损的形象?明眼人发现,那一形象显而易见地表露着无奈与苦痛。此时此刻,人们或多或少总该意识到在偌大的地域,在整个中国北方大地,惟有它顽强地支撑着生态环境的命脉。

这是条定律,随着大水的怒涛浮出水面。

应该说,远在太古之初,由于地壳与地核的强大作用而形成的持续亿万年的造山运动,使原本贫瘠无物、砾石遍野,更与漫漫黄沙相伴,如同月球一般蛮荒的洼凸之地,缓缓隆起,再隆起。其间经历了无数次震荡、断裂、倾覆、还有无数次的衰亡。当它以北方高原的雄浑气势挺立之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它竟成为鄂霍次克海、南太平洋湿润季风东进北上的屏障。由此而产生的对气团的阻滞作用,使这如今被称为大兴安岭的绵延山地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滋生了一层薄薄的绿色植被,恰如少女柔嫩的肌肤。对动物群体、植物群落来说,这是再生性生命之源。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日里,大片的森林出现了,一条条河流诞生了,连那大兴安岭西侧绵亘不见尽头的荒漠也因它的新生而披上了绿装,进而有幸被后人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一片绿色的净土”。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达到了完美。这以大兴安岭为母体的生态环境,自我塑造,自成一体,慷慨地为松嫩平原浇灌雨水,还将连绵的雨露倾洒在呼伦贝尔高原,使其千百年来绿草如茵,生机盎然。森林--草原--丘陵--平原,在这里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为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联盟。

这是由森林和草原构成的生态屏障,真可谓浑然天成,其相互作用、其整体感、其附着于地面的表层性、其作用于气候的立体性,还有在人类这一“天敌”(就目前这一时态而论,就一些人所持有的战胜大自然这一观点和随意蹂躏自然环境的心态而论)面前表现的脆弱性(薄薄的植物表层用以遮盖河谷上条条块块的黑土、还有遍野的砾石和无边际的黄沙),生活在这一生态屏障地带以及那些千里之外享受这一福祉的人们,远远未能理解和感悟。无论人们怎样揣摩、如何估价,这一生态屏障营造的生态效应仍然超出他们的想象。

大兴安岭至此获取了生命,雄据于中国最北端,占据寒温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广袤与博大,生活在公元一九九八年的人们无从想象,难以望其项背。原初的大兴安岭东接小兴安岭,南抵数千里之外的古长城脚下,那是一条在中国北方横贯南北,纵横东西的绿色长龙。那曾是何等壮观的景象,长龙舞动,满目绿色,一派生机。

可叹的是,历史并未给我们留下有关大兴安岭被肢解和腰斩的文字记载,当代人误以为视野中蜷缩在中国北方一隅的大兴安岭,仍维系着原初的概貌。历史并非如此。依照大兴安岭自身的生命历程来说,它过早地消瘦了、萎缩了、衰老了……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它退缩为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河水系等几条河流的发源地;沦为被现代人仅以木材蓄积量估算其价值的残存林木的寄生之地。

如今,惟有一张由不同色块相区分的平面地图,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在漫漫长夜中迫使大兴安岭森林远远地消退的,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炊烟;而紧跟大兴安岭退却脚步逼近的,却是荒漠与流沙,还有其身后仓促撇下的一条条干涸的河床与枯萎的溪流。这并非夸大其辞,任何一位登上古长城向北方眺望的细心人都将发现,收入其眼帘的只有光秃秃的山岭和令人不寒而栗的森林远退、风沙逼近的景象。

谈到人类活动的炊烟,在这里可以提出一个反问: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最北端竟然幸运地留下如此偌大的“绿色城堡”?难道这里果真渺无人烟,难道这里不是扎赉诺尔人、室韦部族、东胡人、鲜卑拓拔部落的发祥之地?难道这里不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久居的故乡?历史无法更改。大兴安岭确实是中国北方民族生长的摇篮,从那远古开始,这里一度炊烟缭绕,马蹄哒哒……但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早期居民们,以其俭朴的、尚不具有破坏力的生存方式,无意识之中遵循了山地生存的自然定律。那是一条被现代人所忽略和轻视的、古人却以心灵感悟了的自然定律。这一条定律,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他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中做了精辟的论述:“山地往往人口过剩,或者对它的财富来说,至少是人口过多。在山区‘人口的最佳密度’很快就达到并且超过。因此,山区必须周期性地向平原倾泻它过多的人口。”看来,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早期居民们这样做了,室韦部族这样做了,东胡人也这样做了,他们选取不同方位向大兴安岭两侧运动、迁徙;而智慧的拓拔鲜卑部落则以清醒的意识告别森林腹地,向内陆平原挺进,落脚于中原。这是明智之举。在那漫长年岁月中,经过那流水般的迁徙与漫长的沉寂之后,大兴安岭平静了、歇息了、复原了,也许以百年为一个时段。或许可以说,这是默默无语的大兴安岭向早期居民们提示的应遵循的生存前提,是无字的契约。而我们的先人领悟了,行动了。就在先人们的无意识动作之中,遗赠给我们后人的并非是第二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和绿洲,是满目的葱茏碧绿、是洁净的空气,还有充沛的水源。无论怎么说,我们应该感恩戴德,我们是这笔自然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带有几分清醒更带有几分糊涂的获益者。

还是拉近我们的视点,看看大兴安岭近百年来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无疑,这是一个沉痛的时期。大兴安岭在这一时段忍受的痛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这一期间它承受了外侮的疯狂掠夺,至今人们还可从中东铁路的遗迹旁,找寻到当年沙俄、日寇盗伐的一棵棵半人高的残留木桩以及铁路两旁一座座剃得溜光的山岭。那是一个凶残的岁月,贪婪的胃口与侵略者的疯狂主宰了世纪之初。大兴安岭伤痕累累,好在那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

近五十年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切特别值得认真思考。这一期间,大兴安岭有幸与一个新生的共和国相伴,这在它生命中是一段绝无仅有的经历。这一历史时期政治上的开创性、发展经济的急迫性,人们谈得太多,公众早已耳熟能详。由此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舆论力量,以致人们一度在环境开发领域以合法而不合理的方式无休止地拓荒、砍伐,将征服大自然视为最大荣耀。发展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大旗,遮掩了决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忽略,遮掩了因某些机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时期,大兴安岭付出的太多了(应该说3/5的可利用资源已被消耗殆尽),它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

简括起来说,数十年间,当一亿多立方米的成品材源源不断地运出林区之日,大体上意味着两倍于这个数字的林木消失了。其中部分原因是落后的、以损耗资源为代价的采伐作业和低水平的资源管理状态;加上百万之众的常住人口拥聚在这个被漫漫长冬所笼罩的寒冷地带,造成了大量的木材被日常生活所消耗。至于六十年代末,突然涌入大兴安岭东麓的数十万移民,他们凿地为屋,砍木为柴,漫山开荒,更为这里带来了无法缓解的人口与环境双重压力。

在这不太长的时间里,大兴安岭的有林地骤减,森林郁闭度锐减,疏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逐年萎缩。面对这一状况,人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从七十年代起,这一不良态势延顺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人们似乎并不关心生态环境变化所必然产生的后作用。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生产者,对生态屏障地带开发面向未来的生态农业,缺少必要的准备。而对那古老的、一直以灭绝天然植被为前提的山地农业及其潜在的破坏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难以消解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农作物产品的价格上扬,八十年代初骤然兴起一股开荒热,其狂热、其急迫感,令人想起当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狂潮。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大兴安岭东麓嫩江上游的水源地带、大兴安岭西侧具有重要屏障作用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草原上具有固沙作用的河谷地带,开始了大面积、无规则的毁灭天然植被的行动,一时狼烟四起,满目疮痍。以致有一天,关心这一生态屏障的外国友人,从卫星资料上发现条条块块的黑色污点,惊叹道:呼伦贝尔草原怎么了?

几乎退回到了跑马占荒的年代。祖先遗赠给后人的生态屏障,一时竟成了弄权者和资本占有者的跑马场。弄权人的涂鸦之作--那些写有个人姓氏的白纸黑字,取代了威严的法令法规,而法令法规成了凌空飘荡的装饰气球。陡坡地上有人在开荒;疏林地上有人在开荒;沙质地上有人在开荒;护河岸的草甸上也有人在开荒……自然有人会问,那些资源管理机构处于休眠状态,还是陷入了同谋的洞穴?

生态环境变化的后作用,早已逼近。短短的数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湿度衰减,风速增大,火灾变得频繁;大兴安岭东麓连续多年持续干旱,冰雹与霜冻不期而至;大兴安岭西侧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连续三年出现了沙尘暴;呼伦贝尔草原连续多年冬季少雪、夏季少雨,致使西部区域逐年退化;从大兴安岭腹地起源的伊敏河水(额尔古纳河上游支流),在流经呼伦贝尔草原东侧与海拉尔河交汇处,1998年早春出现了断流。应该记住,自古以来这里一直雨量充沛、是河流纵横的水源充裕之地!

以大兴安岭为主体的生态屏障系统受到侵蚀,自我调节能力衰减,气候的紊乱已经变得十分明显,无需专家向人们阐释。

谈到这里,可以肯定地说,那连绵的大雨在变得光秃和裸露的嫩江水系河源地带,裹挟着千百万吨泥土和沙石奔腾而下,顷刻间吞噬人类的家园,就是必然无疑的事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1998年盛夏的大水,是我们自己漫不经心撒下的“种子”,也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沉重的“收获”。

《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作者的告诫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作为个人变得更负责任,必须用严厉的眼光检查我们自己身上的哪些思想习惯和行为反映着--而且也导致了--这场严重的危机。”

当我们怨恨无情的洪水之时,更应该深刻地反省我们自己,反思我们那并不光彩的过去、反思我们头脑中隐含着愚昧的观念、反思我们一贯对大自然采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还有我们那与长远利益相矛盾、相冲突的行为。一句话,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大自然、加倍地爱护大自然。

早在1939年,法国历史学家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北方,欧亚大陆纵向的草原地带是直接连接于西伯利亚气候支配下的北极森林区域,这个地带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以至于蒙古和满洲的北方边境。在它的中部有三个正在沙漠化的中心地区渐渐地变成了不毛之地:在河中地区(乌浒河外地)的克齐尔库姆沙漠与在阿姆河南的哈拉库姆沙漠;在塔里木河所环绕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是戈壁沙漠,这是一片从西南伸展到东北的广大的地带,它在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接,一直伸展到满洲边境的内兴安岭。就在那里,三个大沙漠像癌扩散似地在蚕食着草原地带,它们从原始史时期起就没有停止过向后者的蚕食。”

这是历史学家的告诫。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同那漫无边际的沙漠,两者只有一步之隔,这是无法更改的地质构造。也可以说,人们引以为荣的大草原,不过是大片沙漠上的一块绿洲。这也是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缩影。既然边远的生态屏障地带面临如此危机,那些生态环境衰败的区域面临的困境就无须赘述了。

记得负责森林工业的某位官员曾说过一句活:

“眼下,爷还活不好,管得了孙子吗?”

这句话听起来真让人心惊胆战。

大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动作?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作为决策者,有必要反省以往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人口压力、寻求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进行审度和均衡把握。那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急功近利的行为,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真是一种罪孽。作为决策者,有必要将生态屏障地带列为生态战略区域予以特殊保护,在这一影响全局和事关未来的战略区域,无疑要以生态效应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同时作为重要参照系,作为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去奋斗、去实现。而每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亟需树立全新的、面向未来的生态环境价值观,用通俗一点的话说,从自身做起,爱护每一棵树木,珍惜每一片绿色的植被,将其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未来,我们的明天,已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子孙的命运,也将由我们的行为来决定。

这场大水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在以往的教训中汲取必不可少的生态智慧。

痴情的月饼
风中的朋友
2025-07-11 16:27:11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地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边境线长791.5公里,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7.8%,林区内野生动植物繁多。有330种野生动物,生产的黑木耳、猴头、蘑菇、松茸、红豆、刺玫果等山特产品倍受青睐。药用植物250多种,名贵水产品有水獭、水貂、鳇鱼、大马哈等。

大兴安岭的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黑龙江源头蔚为壮观。沿着两岸风光旋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在黑龙江上游戈还可领略异国风情。位于祖国最北部的漠河村,是世人向往的“北极村”,夏至前后可领略“不夜”美景,一睹北极光的奇异风采。呼中区的自然保护区内,展现着原始森林的风韵。自加格达奇西4.5公里处,有鲜卑祖先最初住过的旧墟石窟——嗄仙洞,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本地区还有古人类遗址和城堡,中俄雅克萨战争的古战场等。大兴安岭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优势,有漠河,呼玛两个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对俄贸易幅射面可达400余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地区交通便利,嫩江铁路贯通全区,铁路客车可直达哈尔滨、天津、北京,公路遍布城乡。

邮电通信已实现长途电信传输数字化市内电话程控化,全地区850公里光缆连通三县,四区和四个林业局及42个乡镇林场,并建成了具有异地寻呼功能的无线寻呼系统和900兆赫移动电话可与省内和省外部分城市自动漫游。形成了有线无线互补,空中、地面并举的大容量高速度、高性能立体交叉网手段,四通八达的通信网。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被誉为金鸡冠上的 “绿宝石”。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特色旅游资源,这里有中国最北的界江--黑龙江,沿江顺流而下,可以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这里有最北的村屯-北极村,站在中国的北极点,可以感受极地之高远、神州之广博;这里有最北的寒温带原始森林,置身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之中,可以感受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留下的 “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亿万章”的绝妙意境。

大兴安岭是一个孕育远古文明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五个少数民族和魏、清两个王朝的发祥地,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历史的长河把祖先创业的足迹沉淀,“嘎仙洞”记录鲜卑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胭脂沟”讲述淘金者昨日的艰辛,“雅克萨古战场”仿佛硝烟未散,“黄金古驿站”马蹄声声好象就在耳边……“一人、一马、一杆枪”的鄂伦春游猎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民俗风情。

大兴安岭由于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仍然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夏季,碧水、青山、蓝天和松林,共同汇聚成静谧幽远的天然美景;冬季,万里兴安被皑皑白雪和剔透冰川装扮得分外妖娆;春季,满山遍野的杜娟花开,带来了北国独特的春的气息;秋季,松、杨、柳、桦把莽莽群山装点得五色斑斓,这里一年四季景景可观,沉浸于大自然中您定会流连忘返。在每年的夏至前后,您还可以亲身感受白昼天象,有机会一睹 “北极光” 的奇异风采。

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的美誉。广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着黑熊、马鹿、狍子、飞龙鸟等 300余种异兽珍禽,生长着千逾种野生植物,北芪、红景天、草苁蓉等野生中草药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越桔、都柿等野生浆果酿造的香醇美味的饮品,木耳、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类和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凭借国家实施“天保”工程、西部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东风,大兴安岭突出“生态旅游”的总体定位,发挥本态自然、高寒冰雪、迤逦界江、神奇天象等旅游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现已开通直达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等主要大中城市的旅客列车和至省城的空中航线,贯穿首府城市加格达奇至北极村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全线通车,漠河机场也将明年竣工。星级宾馆和各类家庭宾馆遍布全区。方位游、冰雪游、界江游、驾车游、避暑游、风情游、狩猎游和会议旅游等项目连同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兴安岭北极光节”吸引四海宾朋,云集八方游客。

2004年,我们以迎接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周年为契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此诚挚欢迎国内外资本投资林区旅游及各项事业。北极夏至节、冰雪节、冬泳挑战赛、中俄界江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挑战赛、兴安杜鹃花观赏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收等各项旅游载体活动将推动这里的旅游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水刚刚退去,人们正从忧思中醒来。随着大水的消退,除了那些深受大水蹂躏的灾民们,对这场大水怀有切肤之痛,在心灵中刻下抹不掉的记忆外,还有抗洪英雄们的业绩,也在公众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为何那泥沙俱下的大水大有吞没山谷、淹没平川之势?那置人于没顶之灾的大水何时还将卷土重来?似乎更多的人无暇思索这些沉重的话题,转眼间便陷入被各种欲望和利益所纠缠的日常生活中。

这一次,人们用“百年一遇”这一宏大词语,描述这场大水,形容其来势之猛,水量之大,灾祸之深。人们接受了这一现实,认可了这一推断,无意之中也将祸根归咎于那循环往复的气候轮回。“百年一遇”是个长时段。果真如此,就将这场不期而遇的大水推托给了历史。历史是过去时,也是由众多的手臂托举过的一片天地。通常说来,那是无人为其承担责任的、仅供现今参照的、由大大小小事件构成的时间系列。

大水到底缘何而来?

谈到那令人猜不透摸不准的大水施虐的缘由,人们大概只是记起一些陌生的名词,什么“厄尔尼诺”,什么“拉尼娜”,这些以“圣婴”之类神奇传说命名的异常气候现象。当然还有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季风雨频繁一类专业术语。但无论怎么熟记这些新名词,它还是那么陌生而遥远,似乎那是纯粹的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现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并无直接的关联。

还是看看中国北方一度平稳、恬静的嫩江之水。

嫩江之水源自大兴安岭,源自那曾一度茂密的崇山峻岭。

今日的大兴安岭,完全有理由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它沉默已久,忍耐已久,应该说在万般无奈之中显示了某种主宰的力量。或许在山洪逼近的那一时刻,人们才不得不放远目光,从咆哮的嫩江之水上溯其源头,远眺那崇山峻岭。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一日之间变得如此陌生?或许在性命攸关的瞬间人们才想到,那衰败的山野中袒露的不是扭曲、破损的形象?明眼人发现,那一形象显而易见地表露着无奈与苦痛。此时此刻,人们或多或少总该意识到在偌大的地域,在整个中国北方大地,惟有它顽强地支撑着生态环境的命脉。

这是条定律,随着大水的怒涛浮出水面。

应该说,远在太古之初,由于地壳与地核的强大作用而形成的持续亿万年的造山运动,使原本贫瘠无物、砾石遍野,更与漫漫黄沙相伴,如同月球一般蛮荒的洼凸之地,缓缓隆起,再隆起。其间经历了无数次震荡、断裂、倾覆、还有无数次的衰亡。当它以北方高原的雄浑气势挺立之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它竟成为鄂霍次克海、南太平洋湿润季风东进北上的屏障。由此而产生的对气团的阻滞作用,使这如今被称为大兴安岭的绵延山地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滋生了一层薄薄的绿色植被,恰如少女柔嫩的肌肤。对动物群体、植物群落来说,这是再生性生命之源。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日里,大片的森林出现了,一条条河流诞生了,连那大兴安岭西侧绵亘不见尽头的荒漠也因它的新生而披上了绿装,进而有幸被后人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一片绿色的净土”。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达到了完美。这以大兴安岭为母体的生态环境,自我塑造,自成一体,慷慨地为松嫩平原浇灌雨水,还将连绵的雨露倾洒在呼伦贝尔高原,使其千百年来绿草如茵,生机盎然。森林--草原--丘陵--平原,在这里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为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联盟。

这是由森林和草原构成的生态屏障,真可谓浑然天成,其相互作用、其整体感、其附着于地面的表层性、其作用于气候的立体性,还有在人类这一“天敌”(就目前这一时态而论,就一些人所持有的战胜大自然这一观点和随意蹂躏自然环境的心态而论)面前表现的脆弱性(薄薄的植物表层用以遮盖河谷上条条块块的黑土、还有遍野的砾石和无边际的黄沙),生活在这一生态屏障地带以及那些千里之外享受这一福祉的人们,远远未能理解和感悟。无论人们怎样揣摩、如何估价,这一生态屏障营造的生态效应仍然超出他们的想象。

大兴安岭至此获取了生命,雄据于中国最北端,占据寒温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广袤与博大,生活在公元一九九八年的人们无从想象,难以望其项背。原初的大兴安岭东接小兴安岭,南抵数千里之外的古长城脚下,那是一条在中国北方横贯南北,纵横东西的绿色长龙。那曾是何等壮观的景象,长龙舞动,满目绿色,一派生机。

可叹的是,历史并未给我们留下有关大兴安岭被肢解和腰斩的文字记载,当代人误以为视野中蜷缩在中国北方一隅的大兴安岭,仍维系着原初的概貌。历史并非如此。依照大兴安岭自身的生命历程来说,它过早地消瘦了、萎缩了、衰老了……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它退缩为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河水系等几条河流的发源地;沦为被现代人仅以木材蓄积量估算其价值的残存林木的寄生之地。

如今,惟有一张由不同色块相区分的平面地图,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在漫漫长夜中迫使大兴安岭森林远远地消退的,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炊烟;而紧跟大兴安岭退却脚步逼近的,却是荒漠与流沙,还有其身后仓促撇下的一条条干涸的河床与枯萎的溪流。这并非夸大其辞,任何一位登上古长城向北方眺望的细心人都将发现,收入其眼帘的只有光秃秃的山岭和令人不寒而栗的森林远退、风沙逼近的景象。

谈到人类活动的炊烟,在这里可以提出一个反问: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最北端竟然幸运地留下如此偌大的“绿色城堡”?难道这里果真渺无人烟,难道这里不是扎赉诺尔人、室韦部族、东胡人、鲜卑拓拔部落的发祥之地?难道这里不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久居的故乡?历史无法更改。大兴安岭确实是中国北方民族生长的摇篮,从那远古开始,这里一度炊烟缭绕,马蹄哒哒……但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早期居民们,以其俭朴的、尚不具有破坏力的生存方式,无意识之中遵循了山地生存的自然定律。那是一条被现代人所忽略和轻视的、古人却以心灵感悟了的自然定律。这一条定律,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他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中做了精辟的论述:“山地往往人口过剩,或者对它的财富来说,至少是人口过多。在山区‘人口的最佳密度’很快就达到并且超过。因此,山区必须周期性地向平原倾泻它过多的人口。”看来,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早期居民们这样做了,室韦部族这样做了,东胡人也这样做了,他们选取不同方位向大兴安岭两侧运动、迁徙;而智慧的拓拔鲜卑部落则以清醒的意识告别森林腹地,向内陆平原挺进,落脚于中原。这是明智之举。在那漫长年岁月中,经过那流水般的迁徙与漫长的沉寂之后,大兴安岭平静了、歇息了、复原了,也许以百年为一个时段。或许可以说,这是默默无语的大兴安岭向早期居民们提示的应遵循的生存前提,是无字的契约。而我们的先人领悟了,行动了。就在先人们的无意识动作之中,遗赠给我们后人的并非是第二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和绿洲,是满目的葱茏碧绿、是洁净的空气,还有充沛的水源。无论怎么说,我们应该感恩戴德,我们是这笔自然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带有几分清醒更带有几分糊涂的获益者。

还是拉近我们的视点,看看大兴安岭近百年来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无疑,这是一个沉痛的时期。大兴安岭在这一时段忍受的痛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这一期间它承受了外侮的疯狂掠夺,至今人们还可从中东铁路的遗迹旁,找寻到当年沙俄、日寇盗伐的一棵棵半人高的残留木桩以及铁路两旁一座座剃得溜光的山岭。那是一个凶残的岁月,贪婪的胃口与侵略者的疯狂主宰了世纪之初。大兴安岭伤痕累累,好在那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

近五十年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切特别值得认真思考。这一期间,大兴安岭有幸与一个新生的共和国相伴,这在它生命中是一段绝无仅有的经历。这一历史时期政治上的开创性、发展经济的急迫性,人们谈得太多,公众早已耳熟能详。由此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舆论力量,以致人们一度在环境开发领域以合法而不合理的方式无休止地拓荒、砍伐,将征服大自然视为最大荣耀。发展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大旗,遮掩了决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忽略,遮掩了因某些机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时期,大兴安岭付出的太多了(应该说3/5的可利用资源已被消耗殆尽),它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

简括起来说,数十年间,当一亿多立方米的成品材源源不断地运出林区之日,大体上意味着两倍于这个数字的林木消失了。其中部分原因是落后的、以损耗资源为代价的采伐作业和低水平的资源管理状态;加上百万之众的常住人口拥聚在这个被漫漫长冬所笼罩的寒冷地带,造成了大量的木材被日常生活所消耗。至于六十年代末,突然涌入大兴安岭东麓的数十万移民,他们凿地为屋,砍木为柴,漫山开荒,更为这里带来了无法缓解的人口与环境双重压力。

在这不太长的时间里,大兴安岭的有林地骤减,森林郁闭度锐减,疏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逐年萎缩。面对这一状况,人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从七十年代起,这一不良态势延顺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人们似乎并不关心生态环境变化所必然产生的后作用。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生产者,对生态屏障地带开发面向未来的生态农业,缺少必要的准备。而对那古老的、一直以灭绝天然植被为前提的山地农业及其潜在的破坏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难以消解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农作物产品的价格上扬,八十年代初骤然兴起一股开荒热,其狂热、其急迫感,令人想起当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狂潮。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大兴安岭东麓嫩江上游的水源地带、大兴安岭西侧具有重要屏障作用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草原上具有固沙作用的河谷地带,开始了大面积、无规则的毁灭天然植被的行动,一时狼烟四起,满目疮痍。以致有一天,关心这一生态屏障的外国友人,从卫星资料上发现条条块块的黑色污点,惊叹道:呼伦贝尔草原怎么了?

几乎退回到了跑马占荒的年代。祖先遗赠给后人的生态屏障,一时竟成了弄权者和资本占有者的跑马场。弄权人的涂鸦之作--那些写有个人姓氏的白纸黑字,取代了威严的法令法规,而法令法规成了凌空飘荡的装饰气球。陡坡地上有人在开荒;疏林地上有人在开荒;沙质地上有人在开荒;护河岸的草甸上也有人在开荒……自然有人会问,那些资源管理机构处于休眠状态,还是陷入了同谋的洞穴?

生态环境变化的后作用,早已逼近。短短的数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湿度衰减,风速增大,火灾变得频繁;大兴安岭东麓连续多年持续干旱,冰雹与霜冻不期而至;大兴安岭西侧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连续三年出现了沙尘暴;呼伦贝尔草原连续多年冬季少雪、夏季少雨,致使西部区域逐年退化;从大兴安岭腹地起源的伊敏河水(额尔古纳河上游支流),在流经呼伦贝尔草原东侧与海拉尔河交汇处,1998年早春出现了断流。应该记住,自古以来这里一直雨量充沛、是河流纵横的水源充裕之地!

以大兴安岭为主体的生态屏障系统受到侵蚀,自我调节能力衰减,气候的紊乱已经变得十分明显,无需专家向人们阐释。

谈到这里,可以肯定地说,那连绵的大雨在变得光秃和裸露的嫩江水系河源地带,裹挟着千百万吨泥土和沙石奔腾而下,顷刻间吞噬人类的家园,就是必然无疑的事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1998年盛夏的大水,是我们自己漫不经心撒下的“种子”,也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沉重的“收获”。

《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作者的告诫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作为个人变得更负责任,必须用严厉的眼光检查我们自己身上的哪些思想习惯和行为反映着--而且也导致了--这场严重的危机。”

当我们怨恨无情的洪水之时,更应该深刻地反省我们自己,反思我们那并不光彩的过去、反思我们头脑中隐含着愚昧的观念、反思我们一贯对大自然采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还有我们那与长远利益相矛盾、相冲突的行为。一句话,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大自然、加倍地爱护大自然。

早在1939年,法国历史学家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北方,欧亚大陆纵向的草原地带是直接连接于西伯利亚气候支配下的北极森林区域,这个地带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以至于蒙古和满洲的北方边境。在它的中部有三个正在沙漠化的中心地区渐渐地变成了不毛之地:在河中地区(乌浒河外地)的克齐尔库姆沙漠与在阿姆河南的哈拉库姆沙漠;在塔里木河所环绕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是戈壁沙漠,这是一片从西南伸展到东北的广大的地带,它在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接,一直伸展到满洲边境的内兴安岭。就在那里,三个大沙漠像癌扩散似地在蚕食着草原地带,它们从原始史时期起就没有停止过向后者的蚕食。”

这是历史学家的告诫。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同那漫无边际的沙漠,两者只有一步之隔,这是无法更改的地质构造。也可以说,人们引以为荣的大草原,不过是大片沙漠上的一块绿洲。这也是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缩影。既然边远的生态屏障地带面临如此危机,那些生态环境衰败的区域面临的困境就无须赘述了。

记得负责森林工业的某位官员曾说过一句活:

“眼下,爷还活不好,管得了孙子吗?”

这句话听起来真让人心惊胆战。

大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动作?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作为决策者,有必要反省以往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人口压力、寻求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进行审度和均衡把握。那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急功近利的行为,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真是一种罪孽。作为决策者,有必要将生态屏障地带列为生态战略区域予以特殊保护,在这一影响全局和事关未来的战略区域,无疑要以生态效应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同时作为重要参照系,作为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去奋斗、去实现。而每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亟需树立全新的、面向未来的生态环境价值观,用通俗一点的话说,从自身做起,爱护每一棵树木,珍惜每一片绿色的植被,将其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未来,我们的明天,已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子孙的命运,也将由我们的行为来决定。

这场大水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在以往的教训中汲取必不可少的生态智慧

轻松的宝贝
着急的冬天
2025-07-11 16:27:11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被誉为金鸡冠上的 “绿宝石”。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其无与伦比的特色旅游资源,这里有中国最北的界江--黑龙江,沿江顺流而下,可以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这里有最北的村屯-北极村,站在中国的北极点,可以感受极地之高远、神州之广博;这里有最北的寒温带原始森林,置身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之中,可以感受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留下的 “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亿万章”的绝妙意境。

大兴安岭是一个孕育远古文明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五个少数民族和魏、清两个王朝的发祥地,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历史的长河把祖先创业的足迹沉淀,“嘎仙洞”记录鲜卑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胭脂沟”讲述淘金者昨日的艰辛,“雅克萨古战场”仿佛硝烟未散,“黄金古驿站”马蹄声声好象就在耳边……“一人、一马、一杆枪”的鄂伦春游猎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民俗风情。

大兴安岭由于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仍然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夏季,碧水、青山、蓝天和松林,共同汇聚成静谧幽远的天然美景;冬季,万里兴安被皑皑白雪和剔透冰川装扮得分外妖娆;春季,满山遍野的杜娟花开,带来了北国独特的春的气息;秋季,松、杨、柳、桦把莽莽群山装点得五色斑斓,这里一年四季景景可观,沉浸于大自然中您定会流连忘返。在每年的夏至前后,您还可以亲身感受白昼天象,有机会一睹 “北极光” 的奇异风采。

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的美誉。广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着黑熊、马鹿、狍子、飞龙鸟等 300余种异兽珍禽,生长着千逾种野生植物,北芪、红景天、草苁蓉等野生中草药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越桔、都柿等野生浆果酿造的香醇美味的饮品,木耳、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类和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凭借国家实施“天保”工程、西部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东风,大兴安岭突出“生态旅游”的总体定位,发挥本态自然、高寒冰雪、迤逦界江、神奇天象等旅游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现已开通直达北京、沈阳、大连·哈尔滨等主要大中城市的旅客列车和至省城的空中航线,贯穿首府城市加格达奇至北极村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全线通车,漠河机场也将明年竣工。星级宾馆和各类家庭宾馆遍布全区。方位游、冰雪游、界江游、驾车游、避暑游、风情游、狩猎游和会议旅游等项目连同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兴安岭北极光节”吸引四海宾朋,云集八方游客。

2004年,我们以迎接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周年为契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此诚挚欢迎国内外资本投资林区旅游及各项事业。北极夏至节、冰雪节、冬泳挑战赛、中俄界江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挑战赛、兴安杜鹃花观赏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收等各项旅游载体活动将推动这里的旅游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水刚刚退去,人们正从忧思中醒来。随着大水的消退,除了那些深受大水蹂躏的灾民们,对这场大水怀有切肤之痛,在心灵中刻下抹不掉的记忆外,还有抗洪英雄们的业绩,也在公众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为何那泥沙俱下的大水大有吞没山谷、淹没平川之势?那置人于没顶之灾的大水何时还将卷土重来?似乎更多的人无暇思索这些沉重的话题,转眼间便陷入被各种欲望和利益所纠缠的日常生活中。

这一次,人们用“百年一遇”这一宏大词语,描述这场大水,形容其来势之猛,水量之大,灾祸之深。人们接受了这一现实,认可了这一推断,无意之中也将祸根归咎于那循环往复的气候轮回。“百年一遇”是个长时段。果真如此,就将这场不期而遇的大水推托给了历史。历史是过去时,也是由众多的手臂托举过的一片天地。通常说来,那是无人为其承担责任的、仅供现今参照的、由大大小小事件构成的时间系列。

大水到底缘何而来?

谈到那令人猜不透摸不准的大水施虐的缘由,人们大概只是记起一些陌生的名词,什么“厄尔尼诺”,什么“拉尼娜”,这些以“圣婴”之类神奇传说命名的异常气候现象。当然还有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升高、季风雨频繁一类专业术语。但无论怎么熟记这些新名词,它还是那么陌生而遥远,似乎那是纯粹的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现实、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并无直接的关联。

还是看看中国北方一度平稳、恬静的嫩江之水。

嫩江之水源自大兴安岭,源自那曾一度茂密的崇山峻岭。

今日的大兴安岭,完全有理由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它沉默已久,忍耐已久,应该说在万般无奈之中显示了某种主宰的力量。或许在山洪逼近的那一时刻,人们才不得不放远目光,从咆哮的嫩江之水上溯其源头,远眺那崇山峻岭。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一日之间变得如此陌生?或许在性命攸关的瞬间人们才想到,那衰败的山野中袒露的不是扭曲、破损的形象?明眼人发现,那一形象显而易见地表露着无奈与苦痛。此时此刻,人们或多或少总该意识到在偌大的地域,在整个中国北方大地,惟有它顽强地支撑着生态环境的命脉。

这是条定律,随着大水的怒涛浮出水面。

应该说,远在太古之初,由于地壳与地核的强大作用而形成的持续亿万年的造山运动,使原本贫瘠无物、砾石遍野,更与漫漫黄沙相伴,如同月球一般蛮荒的洼凸之地,缓缓隆起,再隆起。其间经历了无数次震荡、断裂、倾覆、还有无数次的衰亡。当它以北方高原的雄浑气势挺立之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它竟成为鄂霍次克海、南太平洋湿润季风东进北上的屏障。由此而产生的对气团的阻滞作用,使这如今被称为大兴安岭的绵延山地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滋生了一层薄薄的绿色植被,恰如少女柔嫩的肌肤。对动物群体、植物群落来说,这是再生性生命之源。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日里,大片的森林出现了,一条条河流诞生了,连那大兴安岭西侧绵亘不见尽头的荒漠也因它的新生而披上了绿装,进而有幸被后人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一片绿色的净土”。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达到了完美。这以大兴安岭为母体的生态环境,自我塑造,自成一体,慷慨地为松嫩平原浇灌雨水,还将连绵的雨露倾洒在呼伦贝尔高原,使其千百年来绿草如茵,生机盎然。森林--草原--丘陵--平原,在这里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为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联盟。

这是由森林和草原构成的生态屏障,真可谓浑然天成,其相互作用、其整体感、其附着于地面的表层性、其作用于气候的立体性,还有在人类这一“天敌”(就目前这一时态而论,就一些人所持有的战胜大自然这一观点和随意蹂躏自然环境的心态而论)面前表现的脆弱性(薄薄的植物表层用以遮盖河谷上条条块块的黑土、还有遍野的砾石和无边际的黄沙),生活在这一生态屏障地带以及那些千里之外享受这一福祉的人们,远远未能理解和感悟。无论人们怎样揣摩、如何估价,这一生态屏障营造的生态效应仍然超出他们的想象。

大兴安岭至此获取了生命,雄据于中国最北端,占据寒温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广袤与博大,生活在公元一九九八年的人们无从想象,难以望其项背。原初的大兴安岭东接小兴安岭,南抵数千里之外的古长城脚下,那是一条在中国北方横贯南北,纵横东西的绿色长龙。那曾是何等壮观的景象,长龙舞动,满目绿色,一派生机。

可叹的是,历史并未给我们留下有关大兴安岭被肢解和腰斩的文字记载,当代人误以为视野中蜷缩在中国北方一隅的大兴安岭,仍维系着原初的概貌。历史并非如此。依照大兴安岭自身的生命历程来说,它过早地消瘦了、萎缩了、衰老了……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它退缩为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河水系等几条河流的发源地;沦为被现代人仅以木材蓄积量估算其价值的残存林木的寄生之地。

如今,惟有一张由不同色块相区分的平面地图,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在漫漫长夜中迫使大兴安岭森林远远地消退的,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炊烟;而紧跟大兴安岭退却脚步逼近的,却是荒漠与流沙,还有其身后仓促撇下的一条条干涸的河床与枯萎的溪流。这并非夸大其辞,任何一位登上古长城向北方眺望的细心人都将发现,收入其眼帘的只有光秃秃的山岭和令人不寒而栗的森林远退、风沙逼近的景象。

谈到人类活动的炊烟,在这里可以提出一个反问: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最北端竟然幸运地留下如此偌大的“绿色城堡”?难道这里果真渺无人烟,难道这里不是扎赉诺尔人、室韦部族、东胡人、鲜卑拓拔部落的发祥之地?难道这里不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久居的故乡?历史无法更改。大兴安岭确实是中国北方民族生长的摇篮,从那远古开始,这里一度炊烟缭绕,马蹄哒哒……但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早期居民们,以其俭朴的、尚不具有破坏力的生存方式,无意识之中遵循了山地生存的自然定律。那是一条被现代人所忽略和轻视的、古人却以心灵感悟了的自然定律。这一条定律,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他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中做了精辟的论述:“山地往往人口过剩,或者对它的财富来说,至少是人口过多。在山区‘人口的最佳密度’很快就达到并且超过。因此,山区必须周期性地向平原倾泻它过多的人口。”看来,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早期居民们这样做了,室韦部族这样做了,东胡人也这样做了,他们选取不同方位向大兴安岭两侧运动、迁徙;而智慧的拓拔鲜卑部落则以清醒的意识告别森林腹地,向内陆平原挺进,落脚于中原。这是明智之举。在那漫长年岁月中,经过那流水般的迁徙与漫长的沉寂之后,大兴安岭平静了、歇息了、复原了,也许以百年为一个时段。或许可以说,这是默默无语的大兴安岭向早期居民们提示的应遵循的生存前提,是无字的契约。而我们的先人领悟了,行动了。就在先人们的无意识动作之中,遗赠给我们后人的并非是第二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和绿洲,是满目的葱茏碧绿、是洁净的空气,还有充沛的水源。无论怎么说,我们应该感恩戴德,我们是这笔自然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带有几分清醒更带有几分糊涂的获益者。

还是拉近我们的视点,看看大兴安岭近百年来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无疑,这是一个沉痛的时期。大兴安岭在这一时段忍受的痛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这一期间它承受了外侮的疯狂掠夺,至今人们还可从中东铁路的遗迹旁,找寻到当年沙俄、日寇盗伐的一棵棵半人高的残留木桩以及铁路两旁一座座剃得溜光的山岭。那是一个凶残的岁月,贪婪的胃口与侵略者的疯狂主宰了世纪之初。大兴安岭伤痕累累,好在那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

近五十年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切特别值得认真思考。这一期间,大兴安岭有幸与一个新生的共和国相伴,这在它生命中是一段绝无仅有的经历。这一历史时期政治上的开创性、发展经济的急迫性,人们谈得太多,公众早已耳熟能详。由此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舆论力量,以致人们一度在环境开发领域以合法而不合理的方式无休止地拓荒、砍伐,将征服大自然视为最大荣耀。发展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大旗,遮掩了决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忽略,遮掩了因某些机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时期,大兴安岭付出的太多了(应该说3/5的可利用资源已被消耗殆尽),它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

简括起来说,数十年间,当一亿多立方米的成品材源源不断地运出林区之日,大体上意味着两倍于这个数字的林木消失了。其中部分原因是落后的、以损耗资源为代价的采伐作业和低水平的资源管理状态;加上百万之众的常住人口拥聚在这个被漫漫长冬所笼罩的寒冷地带,造成了大量的木材被日常生活所消耗。至于六十年代末,突然涌入大兴安岭东麓的数十万移民,他们凿地为屋,砍木为柴,漫山开荒,更为这里带来了无法缓解的人口与环境双重压力。

在这不太长的时间里,大兴安岭的有林地骤减,森林郁闭度锐减,疏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逐年萎缩。面对这一状况,人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从七十年代起,这一不良态势延顺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人们似乎并不关心生态环境变化所必然产生的后作用。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生产者,对生态屏障地带开发面向未来的生态农业,缺少必要的准备。而对那古老的、一直以灭绝天然植被为前提的山地农业及其潜在的破坏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难以消解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农作物产品的价格上扬,八十年代初骤然兴起一股开荒热,其狂热、其急迫感,令人想起当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狂潮。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大兴安岭东麓嫩江上游的水源地带、大兴安岭西侧具有重要屏障作用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草原上具有固沙作用的河谷地带,开始了大面积、无规则的毁灭天然植被的行动,一时狼烟四起,满目疮痍。以致有一天,关心这一生态屏障的外国友人,从卫星资料上发现条条块块的黑色污点,惊叹道:呼伦贝尔草原怎么了?

几乎退回到了跑马占荒的年代。祖先遗赠给后人的生态屏障,一时竟成了弄权者和资本占有者的跑马场。弄权人的涂鸦之作--那些写有个人姓氏的白纸黑字,取代了威严的法令法规,而法令法规成了凌空飘荡的装饰气球。陡坡地上有人在开荒;疏林地上有人在开荒;沙质地上有人在开荒;护河岸的草甸上也有人在开荒……自然有人会问,那些资源管理机构处于休眠状态,还是陷入了同谋的洞穴?

生态环境变化的后作用,早已逼近。短短的数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湿度衰减,风速增大,火灾变得频繁;大兴安岭东麓连续多年持续干旱,冰雹与霜冻不期而至;大兴安岭西侧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连续三年出现了沙尘暴;呼伦贝尔草原连续多年冬季少雪、夏季少雨,致使西部区域逐年退化;从大兴安岭腹地起源的伊敏河水(额尔古纳河上游支流),在流经呼伦贝尔草原东侧与海拉尔河交汇处,1998年早春出现了断流。应该记住,自古以来这里一直雨量充沛、是河流纵横的水源充裕之地!

以大兴安岭为主体的生态屏障系统受到侵蚀,自我调节能力衰减,气候的紊乱已经变得十分明显,无需专家向人们阐释。

谈到这里,可以肯定地说,那连绵的大雨在变得光秃和裸露的嫩江水系河源地带,裹挟着千百万吨泥土和沙石奔腾而下,顷刻间吞噬人类的家园,就是必然无疑的事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1998年盛夏的大水,是我们自己漫不经心撒下的“种子”,也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沉重的“收获”。

《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作者的告诫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作为个人变得更负责任,必须用严厉的眼光检查我们自己身上的哪些思想习惯和行为反映着--而且也导致了--这场严重的危机。”

当我们怨恨无情的洪水之时,更应该深刻地反省我们自己,反思我们那并不光彩的过去、反思我们头脑中隐含着愚昧的观念、反思我们一贯对大自然采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还有我们那与长远利益相矛盾、相冲突的行为。一句话,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大自然、加倍地爱护大自然。

早在1939年,法国历史学家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北方,欧亚大陆纵向的草原地带是直接连接于西伯利亚气候支配下的北极森林区域,这个地带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以至于蒙古和满洲的北方边境。在它的中部有三个正在沙漠化的中心地区渐渐地变成了不毛之地:在河中地区(乌浒河外地)的克齐尔库姆沙漠与在阿姆河南的哈拉库姆沙漠;在塔里木河所环绕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是戈壁沙漠,这是一片从西南伸展到东北的广大的地带,它在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接,一直伸展到满洲边境的内兴安岭。就在那里,三个大沙漠像癌扩散似地在蚕食着草原地带,它们从原始史时期起就没有停止过向后者的蚕食。”

这是历史学家的告诫。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同那漫无边际的沙漠,两者只有一步之隔,这是无法更改的地质构造。也可以说,人们引以为荣的大草原,不过是大片沙漠上的一块绿洲。这也是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缩影。既然边远的生态屏障地带面临如此危机,那些生态环境衰败的区域面临的困境就无须赘述了。

记得负责森林工业的某位官员曾说过一句活:

“眼下,爷还活不好,管得了孙子吗?”

这句话听起来真让人心惊胆战。

大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动作?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作为决策者,有必要反省以往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人口压力、寻求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进行审度和均衡把握。那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急功近利的行为,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真是一种罪孽。作为决策者,有必要将生态屏障地带列为生态战略区域予以特殊保护,在这一影响全局和事关未来的战略区域,无疑要以生态效应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同时作为重要参照系,作为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去奋斗、去实现。而每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亟需树立全新的、面向未来的生态环境价值观,用通俗一点的话说,从自身做起,爱护每一棵树木,珍惜每一片绿色的植被,将其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未来,我们的明天,已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子孙的命运,也将由我们的行为来决定。

这场大水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在以往的教训中汲取必不可少的生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