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急!“全球最大纺织铝业巨头”紧急求助,山东首富的商业传奇
新冠疫情下,全球最大纺织和铝业巨头魏桥集团告急!其燃煤供应出现紧张情况,随时面临限电限暖危险。
01
魏桥告急!
2月2日晚,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集团”)通过山东省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应急保障组生产调度专班向山东兖矿集团发出一份告急求助函。
这封告急函显示,魏桥集团“现燃煤供应紧张,随时面临限电限暖危险”。
魏桥集团成立于1998年4月,拥有11个生产基地和15家子公司,是一家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是中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据悉,魏桥集团旗下纺织和铝产品加工制造两大产业,都对电力能源有着极大的需求。一旦魏桥因为煤炭供应不及而限电限暖,不仅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将受到影响,还将波及相关居民的生活用电、供暖,甚至有可能影响山东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工作。
2月3日中午12点,200多辆满载煤炭的车辆从兖矿陆续驶出,紧急驰援魏桥集团,预计当晚魏桥集团热电厂燃“煤”之急将得到缓解。
《小债看市》注意到,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魏桥集团已经捐款3000万以及口罩等物资,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防控。
02
坐拥三家上市公司
据官网介绍,魏桥集团位于鲁北平原南端邹平,旗下拥有魏桥纺织(02698.HK)、中国宏桥(01378.HK)两家港股上市公司和宏创控股(002379.SZ)一家A股上市公司。
魏桥集团自2012年连续8年入选世界500强,“魏桥”品牌连续16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魏桥集团控股股东为山东魏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穿透后创始人张士平为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为33.6%。
自成立以来,魏桥集团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近两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等原因,魏桥集团经营也出现下滑迹象。
2018年,魏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835亿元,较2017年下滑超过20%;实现利润为87亿元,较2017年下滑近34%。
据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魏桥集团销售收入为2800亿元,实现利润为78亿元,较2019年再次出现下滑。
《小债看市》注意到,魏桥集团负债结构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2016年之后魏桥集团的流动负债增长较快,其中主要是短期借款和其他流动负债增长导致。
虽然魏桥集团债务增长明显,但由于其货币资金、各项现金流、银行授信等资金较为充裕,因此自2017年1月之后就没有发行新债的 历史 。
《小债看市》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魏桥集团旗下魏桥纺织(02698.HK)总资产251.13亿元;中国宏桥(01378.HK)总资产高达1704.2亿元;宏创控股(002379.SZ)总资产25.38亿元,三家公司年营收超3000亿,位列全国第三。
据最新消息,魏桥集团目前已进军光伏产业,投资12亿上马分布式发电项目,3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各配电室陆续展开并网发电操作。
03
山东首富张士平
魏桥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被称为“铝业大王”、“红海王”和“亚洲棉王”。
张士平出生在邹平县魏桥镇偏远乡村,他是家里的长子,初中之后便停止了学业。为了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张士平在魏桥镇小厂,从扛百斤重的棉花包开始。
这样的工厂日子熬了17年。直到1981 年,张士平因为" 能吃苦、最勤劳" 被提拔为厂长,在滔滔黄河畔,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
邹平盛产棉花,棉油厂很多,张士平管理的棉油厂由县供销社主管,却是最烂的一个。“车间里头大小便都有,所有窗户没一块玻璃。”当时的主旋律还是计划经济,油棉厂只棉花生意,一到收购旺季忙不过来,但旺季一过,全厂就无所事事。
这种情况下,张士平成为行业里的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的人。他曾提到,自己也是全国第一个打破大锅饭,实施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度的人。同时他还大力推动上门推销。工厂产能、销售呼呼呼地上来了。
3年内,张士平就把这个乡镇作坊变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也是全国供销工业的利润第一名。
1984年,他带领厂子实现400万的净利润;1985年,他被选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一年之后,全国棉花行业萧条,大量的棉花卖不出去,张士平决定自己搞纺织。
从成立毛巾厂开始,张士平陆续进入毛纤、纺纱和织布领域,一边向纺织加工大步前进,一边抓住国企改革的机遇,将油棉厂改制成了自己控股、国有参与的魏桥创业集团。
1998年,魏桥棉纺织厂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也是在1998年,魏桥纺织集团收购巨亏的国营山东滨州第一棉纺织厂,生产能力扩大到33万锭。
当时,魏桥纺织一路扩张,一路被电困扰。尤其电力紧张时的拉闸限电,更是直接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不甘心受制于电的张士平,于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厂。最终搞出个热电联产模式,把电力成本做到比国家电网低出三分之一。
有了电厂,电费低,电量也足,这个闲不住的人琢磨起了电解铝。因为在电解铝产业,45%生产成本是电力成本。
说干就干,一路狂奔,不到15年,张士平的魏桥铝业就坐上全球铝业的头把交椅,做到了五个公认的行业之最:技术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用工最少、投资最低。
2014年,魏桥铝业超过巨头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成为了全球产量最大的铝制造商。
随着魏桥集团的产业完善、不断壮大,张士平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
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张士平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2012年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5名。
2018年,72岁的张士平从他一手打造的山东魏桥董事长位置上卸任,交接棒传到48岁儿子张波手中。
然而一年后,21世纪中国最传奇的企业家之一,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5月23日逝世,享年73岁。
2600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织、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魏桥每年消耗标煤2600万吨,排放7030万吨二氧化碳。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魏桥创业集团拥有有梭、小剑杆、苏州必佳乐大剑杆、比利时必佳乐喷气、日本丰田喷气、日本津田驹等各种织布设备,能够生产小提花类、牛仔布、大提花类、一般喷气类、高支高密类生产各类纯棉、涤棉、麻棉以及天丝、Modal、大豆纤维、竹纤维、丽赛、真丝棉混纺及各种新型纤维混纺或交织等3000余种面料,可以生产从47″—135″的任何幅宽、经纬密之和从90根到1000根的各种踏盘和小提花坯布,棉布重量范围从40g/㎡—650g/㎡,史陶比尔大提花织机85台,可以生产98″、105″、118″、120″,经纱密度173根/英寸左右的大提花品种,花围36—38厘米和72—74厘米两种规格,以及各种幅宽的染色布印花布等。
公司开发设计的纯棉大提花和新型纤维大提花及色织面料,采用世界先进的进口电子大提花织机织造而成,其产品具有花型新颖,组织丰富,颜色漂亮,手感舒适,有良好的亲肤效果,是高档家纺面料的绝佳选择;高支高密品种手感光滑细腻,高档小提花布风格独特、组织各异,是服装面料的最佳选择。 魏桥创业集团公司下属的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电解铝、氧化铝、阳极碳素生产和铝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已具备15万吨/年电解铝产能和160万吨/年氧化铝产能。几年来,公司在科学合理提升产量的同时,始终坚持不断优化经济技术指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尤其2006年顺利建成投产的氧化铝项目,以国外优质铝土矿为原料,采用能耗低的“低温溶出拜尔法”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家“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利用国外资源”的产业政策。如今,公司拜尔法氧化铝生产在生产管理、工艺技术、指标控制、节能降耗等方面已具备了较成熟的经验,产品质量以其铁含量低、白度高、料度好、吸氟性强等优点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矿供应方面,公司已与国外多家铝土矿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外铝土矿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解铝生产方面,公司采用先进的240KA大型预焙电解糟,不仅改善了工人操作环境,而且产品质量稳定,铁含量低,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汽车等行业,并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公司紧靠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周边密集分布着十余个铁路站点,公路、铁路相结合的综合运输方式,为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提供了畅通、快捷的物流保障。
9月25日,“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正式揭晓。500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89.83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超过千亿的数量增至222家;净利润为4.07万亿元,同比增长4.59%。
山东省共有50家企业上榜,较上一年新增了3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力压浙江(45家)、江苏(43家)、上海(33家),仅次于北京(93家)、广东(58家)。50家鲁企共实现营业收入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5%。
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石化及炼焦业(12家)、黑色冶金行业(7家)。从地域分布来看,省会济南数量最多,共有9家企业入选;东营以8家紧随其后;滨州有6家,排名第三。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各有4家;泰安、济宁、临沂各有2家;菏泽、聊城、日照、威海、德州分别有1家,枣庄则没有企业上榜。
山东前十强营收均超过千亿,排在6-10位的依次是中国重汽、山东高速集团、海信集团、南山集团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 山东钢铁集团 以2207.33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五,钢产量突破3100万吨。旗下产品涵盖板带、型钢、特钢、建材四大系列,畅销国内并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排在第四位的 魏桥创业集团 ,营收达到2889.64亿元,同时也蝉联山东第一大民营企业。其前身是一家小型油棉加工厂,经过40年发展,已成为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12个生产基地,形成“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铝精深加工-再生铝”双产业链。
海尔集团 排名第三,营收达到3024.73亿元。集团成功打造出3家上市公司,孵化了5家独角兽企业和37家瞪羚企业。拥有海尔、卡萨帝、统帅、GE Appliances、Fisher &Paykel、AQUA、Candy等七大品牌,以及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海尔已连续12年稳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产品进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10亿用户家庭。这背后离不开源源不断地研发投入,集团拥有39132件发明专利,仅次于华为。
潍柴控股集团 营收达到3048.82亿元,排在全国第77位,两年内晋升10个名次,成为当之无愧的山东制造“火车头”。其前身潍坊柴油机厂,是国内最早一批机械企业,填补了国内中速柴油机的空白。不过到90年代后期,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面临倒闭的风险,负债高达3亿元,而账面上全部资金只有8万元。
37岁的谭旭光临危受命,通过砸碎“铁饭碗”、狠抓产品质量,成功带领潍柴走出困境。紧接着他开始多元化拓展,拿下湘火炬 汽车 集团,打造出国内最为完整的重卡产业链。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德国凯傲集团及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等,成为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
近十年来,潍柴仅发动机业务的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去年产销量突破百万台大关,创下 历史 新高。截至今年8月,国六发动机产销率先突破40万台,稳居行业第一。
山东企业“领头羊”: 山东能源集团 ,营业收入高达6752.39亿元,排在全国第24位。十年前,以新矿、枣矿、淄矿、肥矿、临矿、龙矿等6家煤炭企业组成的山东能源集团正式成立。去年8月又与兖矿集团合并,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大型能源企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能源企业。
用煤炭赚到596.5亿身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一位来自山东的退伍军人,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缔造了一个这样的商业传说。
他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家庭中,18岁拥有1米9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成功成为了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回到了家乡开始创业。
谁能想到,现在的他居然靠卖煤炭的方式赚得了596.5亿身价,还成为了《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的第63位,并成为了山东的首富。
他就是中融新大集团的创始人——王清涛。从退伍军人到煤炭大王,他究竟凭啥?
1962年,在山东滨州邹平县的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王清涛,家中一共有5个孩子,虽然每次吃饭都不能吃饱,但在他18岁的时候还是成为了一个1米9的男孩。
1980年,正值18岁的他选择了参军,成为一名军人。入伍后,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训练,因为他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还曾多次受到部队的奖赏。 军队的刻苦锻炼,也为他之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退伍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看到很多人都放弃铁饭碗去创业,而他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一头栽进了煤炭行业。当然,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煤炭行业沸沸扬扬。
王清涛创立了中兴物资经销处,由于他脑子聪明、愿意吃苦、对客户非常守信用,不久后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又创立了邹平县铁雄煤炭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业务不断增多,他的公司就成为邹平县小有名气的公司之一。
2003年,拥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王清涛,花费2亿元成立了邹平铁雄焦化有限公司。 在他的带领下,克服了公司初期缺少的资金、技术、人才、环保等困难,在2004年终于投产的60万吨煤炭,到2008年,他的公司实现了营收86亿元,并成为了全国74家首批市场准入的企业之一。
2007年,他还成立了淄博一山焦化有限公司,之后通过兼并重组、合资扩建,在2009年成立了山东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之后几年,他的公司逐渐向金控集团转型,并在2016年3月,山东焦化集团,正式更名为中融新大集团。
到如今,中融新大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煤制焦、煤化工、发电、燃气供应等业务的能源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冶金焦炉四座,年产值冶金焦700万吨、钢铁500万吨,拥有员工5000多人,常年久居焦化产能的第一名。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他也从一个刚退伍的穷小子,逆袭成为了身价596.5亿的山东首富。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在军队培养的艰苦奋斗精神、敢于抓住市场的机遇。对于王清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