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直击百人会现场,万鑫铭:重产品强技术,CEVE力助驱动战略转型

年轻的裙子
自然的发箍
2023-02-02 09:24:05

直击百人会现场,万鑫铭:重产品强技术,CEVE力助驱动战略转型

最佳答案
大力的香菇
孝顺的果汁
2025-07-11 03:18:19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年度论坛,1月10日-12日,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的主题,邀请了政府有关部门、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就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与创新展开了深度研讨。

在本次论坛上,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的代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先生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路径的深层思考。

万鑫铭总经理开宗明义的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市场环境正由“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随着补贴退坡,增速下降,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将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据此,万鑫铭总经理在论坛现场重点发表了如下重要观点:

直击NEV消费痛点,CEVE构建科学评价规程

想要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市场需求,首先要明白消费者最关心什么。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表明,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仍有顾虑,续航和安全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购买的主要因素,其中续航忧虑占46%,安全忧虑占26%。

续驶里程锐减、与官方宣传不符成为新能源汽车投诉的重灾区。另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月至10月,国内媒体报道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共计56起,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为电池底部受压起火、 浸水后起火、充电起火。

对此问题,万鑫铭总经理表示:2019年中国汽研就正式推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以下简称“CEVE”),通过实车测试和大数据分析评价解答新能源车辆性能。一年以来,CEVE从安全、能耗、体验三大维及10各二级指标进行测评,直击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CEVE发现之一:NEV续航里程已有明显改善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当前消费者对能耗和续航里程有着更多的关注,也有着更多的抱怨,不仅是新能源车上标注续航里程不对等,还有不同温度环境下里程的变化很大等。

对此,万鑫铭总经理在演讲中提到,基于这些需求,2019年中国汽研联合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摸底研究,对四款轿车和三款SUV进行了单车的行车情况测试加大数据的测试。

最终通过 CEVE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在能耗方面的改进可圈可点。

首先是续驶里程,研究结果显示车辆WLTC工况续驶里程>320km,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日常行驶所需。与此同时,2019年新能源汽车私人乘用车和运营车辆起始SOC同比降低9.1%、15.5%,这都表明,消费市场所关注的新能源里程焦虑得到了显著改善。

另外在能耗方面,车辆电池耐用性开始趋好,万公里电池能量和整车里程衰退较小。电池衰退<1%的车型占82.6%,里程衰退<1%的车型占71.5%。但在低温(-7℃)和高速(120km/h)工况下,续驶里程平均衰减40%。因此,如何改善电池在特殊环境和高速行驶情况下的衰减,是当前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提出的迫切要求。

对此,万鑫铭总经理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方面加强精细化的热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智能化的节能技术也是多环境多种工况下的节能技术研究,整体提升能耗好的水平”。

CEVE发现之二:车辆防水和电池安全有待提升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一些安全问题,而在2019年更是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 2019年5~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而在这些事故中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到底是什么?

万鑫铭总经理对此提到,根据CEVE研究表明,在新能源车辆安全方面,整车安全防护及警示机制都表现较好;在售新能源车托底试验通过率较高,电池底部壳体刚度较高。电池系统一致性也较好,但部分车俩也出现了低温充电较差的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车辆防水问题,在300mm涉水评测中,电池包防水(IPX9)评测绝缘性能良好,但43%车辆出现积水,部分车辆出现故障。因此现有的新能源车辆防水措施及自然冷却电池系统热管理还有待提升。

最后万鑫铭总经理在新能源安全方面也给出了重要建议:“我们可以从单车和大数据两个维度,单车方面进一步深度研究机理包括测评方面,大数据方面希望开发出预警模型和监控平台”。

核心观点:产品技术是关键,CEVE力助产业转型

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总经理万鑫铭在演讲最后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前属于政策驱动型的,但真正恒久的还是靠市场的驱动,而想要尽快地形成由政策驱动型的主力转向由市场驱动型,则需要从产品和技术上去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对此CEVE研究结果也向行业提供了技术优化升级建议:鼓励驱动系统创新、智能能量管理,改善电动汽车耗能。通过热管理节能技术盖上低温适应性;应用多档化电驱动、双电机协同驱动,降低能耗,提高续航。

未来,CEVE评价规程还将通过“单车+大数据”双维度突破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难点,实现用车安全监测和预警,建成完善的国家级评价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导向提供科学依据,与消费者、车企与行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回答
欣喜的钥匙
高贵的鱼
2025-07-11 03:18:19

自从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以来,国家一直注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推广。经过连续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电动汽车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期,市场出现了较大变化。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19年全年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滑4%,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出现的首次年度下降。

与此同时,已经来到的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全局看,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汽车产业看,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收官之年。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和把握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动向,研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确立新能源市场目标,成为汽车行业和相关行业关注的热点。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现场演讲,回应业界热点,阐释政策指向,为新一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指向性的信息。

高层观点

为什么2019年汽车产业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分析其主要原因:

1.?????宏观经济出现的下行压力和贸易摩擦等外部影响。

2.?????排放法规从国Ⅴ向国Ⅵ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政策、市场与企业不协同的情况,造成了国Ⅴ车型库存积压,国Ⅵ车型准备不足。

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消化影响,新能源汽车连续5个月下滑。

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政策方向有哪些?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演讲时候表示,“建议在2020年底前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不再退坡。”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随后在发言中回应道,“大家很担心,去年 7 月 1 号(补贴)退坡,今年 7 月 1 号还会不会退坡?大家放心,今年 7 月 1 号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

(万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热点,还提出了六点建议:

1.?????建议构建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包括要执行新能源汽车停车费优惠、放开路权等措施)

2.?????建议取消对新源汽车限购限行的要求。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放开限行限购,适当放开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中的金融措施。

3.?????建议2020年底前,稳定现有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不再对补贴产品的技术指标作新的调整,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补贴退出后的产品规划与研发工作。

4.?????建议2025年之前继续实行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5. 建议明确 2025 年前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同时,我们还要优化实施双积分的管理制度,最终还是要归入到碳交易的过程当中,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贡献就是减少了碳排放。

6. 建议服务于民用车辆的充电服务企业,享受民用电价。

此外,万钢还转达了全国政协会议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的四点建议:

1. 在提升创新能力、制定激励政策、开拓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上下功夫。

2. 明确研发和产业布局,积极开拓市场,聚焦关键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创新平台、构建产业生态、鼓励跨界融合、深化开放合作。

3. 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政策协同,加快基础建设和标准体系的建设。

4.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分车型、分区域、分步骤开拓应用市场,逐步实现全面电力驱动。鼓励公交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电动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与国际竞争。

(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针对相关政策指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下一步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收官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为契机,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

2.?????要促进协调发展。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要尽早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机制,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

3.?????要加快改革创新。其将在确保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发布产品系族管理、集团化试点管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评估程序等实施细则。

4.?????要扩大开放合作,高水平、高质量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和国际市场。

针对建设未来智慧城市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演讲中表示:当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不仅带来了产业变革,也对出行方式、城市布局、道路设施、城市治理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加强对有关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王蒙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与此同时将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提升试点的层次和水平,继续鼓励试点城市因地制宜进行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建设城市数字化平台,打通城市数据链,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

针对能源领域,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在发言中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换电服务及储能的出现,逐步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将高度融合,实现绿色交通和绿色能源的转型,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李冶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

与此同时,他介绍2020年,国家能源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推动以下工作:

1.?????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促进“车桩协同”发展,提升用户充电体验。

2.?????加快推进先进技术研发,加快柔性充电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充电智能化水平。

3.?????继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充电安全性。

4.?????推动充电服务平台整合发展,为交通能源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念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如何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加强投资管理,防范产能过剩风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完善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加速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畅通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促进汽车更新消费。

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针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

1.?????要坚持战略引领。建议国家要把氢能纳入国家的能源战略体系,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当中的定位。

2.?????要坚持创新驱动。分析当前产业技术的短板和竞争优势,来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等关键技术。

3.?????要加快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形成性能的制、储、运、用的全产业链系统布局。

4.?????要坚持市场导向。

5.?????要坚持标准先行。

6.?????要扩大国际合作。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针对氢能源发展也表示,“氢燃料电池动力更适合长途大型高速重载替代柴油机,锂离子电池更适合替代汽油机。虽然柴油车跟汽油车比量是小,但是能耗并不小,排放也并不小,意义还是很大的。”

(欧阳明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

针对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面向未来,高性能、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的新型锂电池和新型电池系统将成为动力电池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新型锂离子电池主要是通过采用高电压、高容量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以及高压的电解液替代现有的锂离子系统,新体系包括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全固态电池,这些还在基础的研究开发阶段,需要我们抓紧。”

针对电机技术领域的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快新一代的电驱动技术升级,特别是在高性能的电机,超高功率密度集成的电机控制器,特别是在高密度的 IGBT 和碳化硅的半导体器件方面是今后升级发展的方向。”

针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除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提到过的,建设未来智慧城市之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在发言是表示,“我们要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我们的市场优势,在我们国家的公路系统和道路的信号灯等这些管控系统上,推行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秀丽的黑裤
温暖的咖啡豆
2025-07-11 03:18:19

金秋十月,长春再次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瞩目的焦点。10月13日,2020中德汽车大会首站活动在长春隆重举行。

2020中德汽车大会,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政府、吉林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大会以“深度融合升级版,协作共赢新机遇”为总主题,以“变局、趋势、共赢”为分主题,大会规格高、嘉宾阵容豪华,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

作为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于2017年联合两国有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商协会、专业机构共同发起的跨境合作品牌活动,中德汽车大会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大会有效整合了中德两国汽车行业的专业资源,搭建起两国企业间的务实交流平台,推动两国实现多个项目深入对接。

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深入,全球车企合作也越来越密切。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未来新能源产业将如何进一步融合共赢?

来自一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罗兰贝格、德意志投资银行、吉林大学、广汽新能源、采埃孚、澎湃电能、星星充电、德国莱茵、孚能科技、伟巴斯特、捷威科技及各大汽车主机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流媒体等两百余位嘉宾,出席了本届中德汽车大会新能源分论坛,共同研讨技术、市场、行业、政策方向,就行业发展中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路径与国际合作机遇,推动两国产业战略合作升级。

作为本次新能源论坛的会议主持人,车市红点创始人张红女士在开场时表示,精准分析及把握中国和德国汽车行业发展变革新趋势、沟通双方战略、挖掘合作机遇,探讨当前及今后中国和德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升级版深度合作、实现新时代共赢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是本届中德汽车大会新能源论坛举办的意义。

2025年之后BEV车型加速渗透

“综合分析各项技术现状、发展难点及突破方向,预计至2025年不同级别车型TCO陆续与燃油车持平;B级以上车型续航里程达到消费者期待,但绝对安全感受难以与燃油车达到同一水平。在2025年前,BEV吸引力将在部分消费人群中率先攀升,2025年后实现加速渗透”。

罗兰贝格合伙人袁文博在与大家分享的“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态”中,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他表示:从动力类型来看,NEV在全球市场渗透率快速提高,预估2030年欧洲和中国NEV市场渗透率将超过30%。

在分析中国、美国、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新能源发展规划后,袁文博指出,各国政策对BEV和FCEV均给予支持,但FCEV技术提升、降本和配套尚需时日,且未来规模化应用首先在商用车领域实现。FCEV在技术成熟度、成本水平以及产业链配套在短期内难以快速突破,预计FCEV乘用车大规模量产将在2030年之后。因此,2025年前,BEV吸引力将在部分消费人群中率先攀升,2025年后实现加速渗透。

新技术将在汽车产业广泛应用

有机遇就有挑战,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发言中,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进行分析指出:随着不断发展,未来汽车可能由交通工具变成下一代的移动智能终端,可能是一个披着汽车外衣的人工智能,也可能是一个更加私密的移动空间。在这样一个私密空间里,很可能会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

针对汽车商业模式,顾国洪阐述了个人观点,他表示:乘用车一般是2C的业务,整车厂在产业链里起主导作用,但在未来出现滴滴等这样的运营商来解决出行问题,就会转向2B业务;另外,燃油车的生产资料都是物理性的,所有的生产过程都可以量化,都可以设计金融产品;电池是电化学,目前这个阶段没有衡量指标与通用性,很难设计金融产品。

“电动、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将在10-20年内迅速在汽车产业得到广泛应用”。顾国洪表示汽车新四化趋势不可阻挡,而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人类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汽车的性能和功能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拓展,对人类社会的交通、能源、信息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我们的用户也在用越来越高的热情拥抱这种变化!当伟大的变革来临的时刻,我们要在现场!”。

精诚合作全力推进中国新能源发展

如果说前瞻的战略规划,是一个正确方向,那么企业的稳步实施以及合作全力推进,那就是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在论坛上,来自厂家的嘉宾代表也相继发言。一汽集团新能源开发院院长王德平在《自主创新 砥砺前行 全力推进中国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实施成果进行汇报。

他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一汽集团发布R.Flag“阩旗”11531技术战略,以“旗羿”为基础,以“旗偲”为核心,以“五力”旗技为支撑,以“布局、资金、合作”三维保障,打造生态合作的“旗园”,实现“旗麟”美好生活。

“中国一汽愿与各界同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融合共进、互利共赢,全力推进中国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共创、共投、共享’的开放态度,推动中国系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向上。”

充换电市场前景广阔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在《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与竞争策略》主题发言中,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现状进行解析时表示:当“全面电驱化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混合动力是内燃机汽车最有效的节能技术,目前中国HEV电池市场方兴未艾。

在发言中,梁锐也介绍了欣旺达与雷诺日产、东风柳州等车企的合作项目,截止目前,欣旺达已参与中汽研、中电联、中汽协等多家权威行业协会组织的换电标准制定工作。

此外,澎湃电能CEO也向我们呈现了换电模式的现有形态,是底盘整包与模块化电池,同时也对未来的换电模式进行展望,将借助模块化动力电池、区块链数字、换电网络共享,共创共享移动能源新纪元。

而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在演讲中提及,充电连接了万亿级能源市场,深度改变了能源传输方式和配网结构,但这远远不是充电产业的全貌。智能网联汽车来临后的出行服务市场,充电将连接上下成为中流砥柱。而下一个五年,充电行业的机会将是“移动能源网”,这将非常值得期待!

纯电模式及锂电池仍被看好

与此同时,在由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主持的对话环节中,包括赢创汽车工业团队全球负责人兼大中华区区域发展副总裁 朱骏、德国TUV莱茵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 夏波、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许俊海、孚能科技销售总经理 智伯文、德国伟巴斯特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 方剑飞、捷威动力CEO 王立普等多位嘉宾均表示,依然看好纯电模式、看好锂电池技术,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电池成本,电动车才有可能替代燃油车的地位。

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趋势日益凸显的前提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备受全球瞩目,除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汽车发展愿景外,中国市场极大的吸引力也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桥头堡。

此次,2020中德汽车大会新能源论坛热闹而隆重,来自全球汽车精英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畅所欲言、出谋划策,让本次论坛的举办圆满成功且意义深远!

虚幻的鱼
执着的大神
2025-07-11 03:18:19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开幕大会: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中,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发表了题为“加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助力汽车强国展翅翱翔”的演讲。

续超前表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汽车芯片短缺,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等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续超前也呼吁整个行业要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解振华特使,辛国斌副部长,连茂君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1年泰达国际论坛,在此谨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汽车界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由中国引领的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全球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成果显著。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当下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转变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召开对于产业界、学术界理清思路、凝聚共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主要想就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谈几点想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战略必争领域,综合考虑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态势。

1.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中和发展愿景,对碳排放大户——汽车要求进一步严苛,欧洲新政持续加码,今年公布的计划提出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减少55%,2035年新车排放归零的目标,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产业将很难达到各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2.汽车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首先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更加紧密,V2G技术发展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汽车将成为一个个稳步式储能单元,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的电网波动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新能源汽车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也正在不断加深,重新定义了汽车产品属性。向着移动智能终端和空间衍变,传统汽车技术与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的融合,也为这一传统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押注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美国新出售的汽车半数为零排放。大众、宝马、奔驰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过10万辆,德国大众提出2030纯电动汽车份额上升至50%,奔驰企业战略从电动为先转为全面电动目标,目标到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方面,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新的竞争赛道中拔得头筹,赢得未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若干的痛点需要高度关注。

1.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对于高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车规芯片是重要的问题。科技部两年前预计到这个问题,部署开展车规芯片测试研究,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围绕关键汽车芯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技术公关、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测试评价、芯片上车等工作。

    2.新能源汽车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后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5月科技部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不设门槛向全社会公开遴选团队,高安全的技术公关,实实在在解决用户困扰。

    3.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的问题,氢气成本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针对用氢成本偏高和重载商用难的问题,一方面科技部推进高密度车载储氢攻关,另一方面强化氢的制造、储存、运输全链条疏通,带动氢能供应体系为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和氢能关联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当然上述提到的问题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各位学术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科学攻关,我们都能够彻底解决。

    三、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的布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链,从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方面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和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2.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3.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愿与各方共同携手,向新能源汽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