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我是做煤炭行业的,现在要写论文,题目应该怎么写

勤恳的大白
开放的柜子
2023-02-02 09:12:31

我是做煤炭行业的,现在要写论文,题目应该怎么写?

最佳答案
标致的电灯胆
踏实的台灯
2025-07-10 21:28:05

给你一些建议吧,论文的题目需要小而美,不管是煤炭行业,还是其他什么行业题目不要贪图很大的题目,因为不好把控,而且不容易有实际上的研究结果。

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对论文本身内容的一个浓缩精华,你需要先想好想要写哪方面的文章,解决什么问题,题目就自然出来了

最新回答
欣慰的高山
优秀的裙子
2025-07-10 21:28:05

论述了主要含煤盆地和井字型构造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煤炭地质分区与勘查开发地质条件对比;通过煤炭资源与煤类分布图以及资源量统计论述了煤炭资源空间、数量和煤类分布特征;在构建勘查开发程度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圈定了相应的潜力区块;通过煤炭资源产消的历史分析开展了对于未来煤炭资源的供需预测以及综合保障能力分析,最后指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初步建议。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含煤盆地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大陆区井字型构造格局,奠定了煤炭地质井型分区的基本格架;构造应力场性质分异是导致东西部主要含煤盆地的盆地类型、煤系宏观构造变形、勘查开发地质条件分异的根本控制因素;(2)太行以东断陷型含煤盆地面临巨厚新生界覆盖、断裂发育、高地温、高地压、高水压等问题,地质条件复杂;中西部坳陷型含煤盆地煤系埋藏浅,盆内变形微弱,地质条件简单,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就瓦斯而言多数矿井勘查开发条件差;(3)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水资源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明显逆向分布;各赋煤区煤炭资源的多寡与构造演化过程中作为长期稳定构造单元的古板块的分布及组成各赋煤区构造单元的多少具有某种对应关系,以华北、塔里木、扬子等大规模稳定古板块内部蕴含的煤炭资源量往往较大。(4)我国煤炭资源煤类齐全,从褐煤、低变质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但分布严重不均;(5)勘查开发程度定量分析表明:浅部勘查程度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开发程度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分布特征不明显;蒙东、晋陕蒙宁、云贵川渝、北疆四分区以及神东、蒙东、晋北、晋中、陕北、新疆、云贵七大基地的资源前景无论在当前还是未来较长时期内均属较优之列;(6)未来煤炭资源产消均呈上凸式增长,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需求量分别为39亿吨、40亿吨和42亿吨左右,产能有能力与需求保持同步增长;煤炭进口量增加更有可能侧重于弥补某些特殊工业用途或优质煤炭资源的缺口上;总体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保障能力较强。(7)未来东部地区勘查工作应侧重深部、大型推覆体之下以及老矿区外围煤炭地质精细勘查,同时注重煤层瓦斯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西部在加强对于空白区和预测资源勘查力度的同时,加强对于保有尚未利用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勘探详查比例,形成资源梯级结构;(8)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在宏观和微观上均表现为战略西移,提出保护与减轻东部,稳定开发中部,加快开发西部的开发布局战略。

[1] 唐卫国,蒋星祥,汤亚平. 湖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 中国矿业.

2012(01)

[2] 邱增果,孟运平,廖家隆,王可新,丁磊. 江苏省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及勘查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1(10)

[3] 程爱国,宁树正,袁同兴.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1(08)

[4] 张瑞胜. 浅谈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J]. 科技风.

2011(07)

[5] 王双明.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煤作用[J]. 地质通报.

2011(04)

[6] 黄文辉,敖卫华,翁成敏,肖秀玲,刘大锰,唐修义,陈萍,赵志根,万欢,FINKELMAN Bob.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现代地质.

2010(06)

[7] 朱春俊,王延斌.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6)

[8] 李鑫,庄新国,周继兵,汪洪,马小平. 准东煤田中部矿区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相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5)

[9] 易同生. 贵州省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煤炭.

2010(06)

[10] 陈武,李云峰.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05)

懦弱的未来
忧郁的绿草
2025-07-10 21:28:05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

(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2000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600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1250亿吨。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1.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

据调查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的11.2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1.42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13%。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3.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7.7亿吨和14.7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4.5亿吨和11.1亿吨。

(三)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20.68%,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

2.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3.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煤炭安全形势严峻

2004年煤矿共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3.08,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0.03,波兰0.09;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

2.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

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五)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煤炭运输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

2.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SO2排放的75%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SO2排放总量增加至2158万吨,酸雨污染加重。

2003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万吨。

我国CO2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的排放约80%来自煤炭燃烧。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

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生产技术结构,进一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要搞好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要逐步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生产技术,支持依法生产的小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一)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

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

(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发布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亿吨,预计2010年达到15亿吨,2020年达到18亿吨。

(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

(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2010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年的3.08降到1.5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0.4以下。

(五)加强煤炭开发的资源保障

增加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要建设大型煤矿和煤炭基地,应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资源管理。资源勘探开发登记、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国家要控制大型矿区勘查开发规划的审批。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

(六)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成为高效和比较洁净利用的燃料,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四个部分,即煤炭加工技术、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开发利用中的污染控制技术。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焦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通过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生产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改变我国终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

(七)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开发煤层气资源。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当前以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相结合,实现煤层气开发产业化,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控制煤矸石的产出量,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八)关注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提高煤炭运输能力

加快铁路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放开铁路运输价格,取消计划内外双重价格;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

2.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

借鉴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经验,制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的税收政策体系,公平税负。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3.35%的税负的原则",调整煤炭税收政策。

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煤矿及矿区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4.建立和完善煤矿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煤矿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决关闭开采方式落后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现象,保障安全生产。

解决煤矿衰老报废的转产、人员安置等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科学界定煤炭产业地位

参照国际的有关做法,可将煤炭行业划入第一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

6.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应考虑煤炭资源、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煤矿衰老报废等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指导价格;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7.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

要从有利于煤炭工业长远发展出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煤基地建设,稳定出口份额。

爱笑的小熊猫
精明的花生
2025-07-10 21:28:05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煤炭资源大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如何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成了煤炭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煤炭深加工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体现,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当代,每个企业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其中又以人力资源的应用最为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以怎样激励人为核心。但是,黑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煤炭深加工企业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使得企业人员激励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对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从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同时,对影响人员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将激励和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进行分类,利用数学函数的方法对其建立相应的函数方程,借鉴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能力约束曲线、均衡组合等方法,在综合管理学的激励效果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组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不同变量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然后,给出了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本研究旨在对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最后,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为综合应用案例进行探讨和说明。

关键词:煤炭深加工;人员激励;激励组合模型

目录: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4

1.4 本章小结 6

第二章 激励理论概述 7

2.1 管理学激励理论 7

2.2 经济学激励理论 13

2.3 本章小结 14

第三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15

3.1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的特点 15

3.2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16

3.3 本章小结 20

第四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因素分析 21

4.1 外界因素分析 21

4.2 个人因素分析 24

4.3 本章小结 27

第五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模型 28

5.1 激励函数 28

5.2 激励组合模型 31

5.3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模型的策略分析 40

5.4 本章小结 41

第六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42

6.1 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42

6.2 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44

6.3 科技人员的激励 45

6.4 一般员工的激励 47

6.5 其他人员的激励 48

6.6 本章小结 49

第七章 综合应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研究 50

7.1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概况 50

7.2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现状 51

7.3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分析 52

7.4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54

7.5 本章小结 59

结论 60

致谢 61

参考文献

1 刘宝庵.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37-160

2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8-170

3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管理学原理[M].第7版.孙键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3-467

4 A.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McGraw-Hill,1954.231-292

5 F.Herzberg,B.Mausner,and B.Snyderman.The Motivation to Work,John Wiley,1959(6):45-47

6 姜宝钧.实用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

7 B.F.Skinner.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New York:Free Press,1953:181-196

8 卢 江.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281

9 V.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John Wiley,1964(6):75-83

10 L.S.Adams.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65.267-300

11 E.A.Locke,E.Frederick,C.Lee,and P.Bobko.Effect of Self-Efficacy,Goals,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241-251

12 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1):153-155

13 M.Siegall.The Simplistic Five: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Motivation,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ing Review,1987,12(4):141-143

14龙君伟.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7-125

15 王祖成.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激励[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8-29

1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28-260

17 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216

18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9

19 杜遵海.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4):59-60

20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104-106

21 刘衍杰,李铁,杨立军.实施煤炭深加工战略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3-14

22 江建华.浅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J].煤炭经济研究,2005(3):72-73

23 刘 伟,刘金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05(1):68-69

24 张海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5(3):21-24

25 王廷弼.问题与对策:关于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2):48-50

26 夏泽育.谈煤炭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4-28

2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8-88

28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9-84

29 李善民.西方经济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67-75

30 贺家铁,曾德明,姚艳红.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组合模型设计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5(12):52-54

31 朱清香,胡望斌.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模型设计[J].东方论坛,2003(3):121-125

32 李 垣,张完定.管理者激励组合的理论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2002(3):54-56

33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22(6):90-96

34 解东辉.浅析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5(5):43 -44

35 颜爱民,宋夏伟,袁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01-306

3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58-265

37 王建香.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大众标准化,2005(1):10-17

38 黄 雯.湖北建筑业高层次人才激励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5

39 汤 睿.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

40 朱先奇,刘庆玲.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49-51

41 王 莉.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及第振兴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42 马桂兰.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改制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

43 胡 静.激励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4

44 李 霞.论我国国企人力资本激励机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04

45丁 琦.浅析煤炭企业人才队伍现状[J].山东煤炭科技,2005(1):78

46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35-37

47 李伟昌.企业激励方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48黄玉春.人力资本定价及激励[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生动的玉米
高贵的小天鹅
2025-07-10 21:28:05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是考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掌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 毕业 论文的撰写与指导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一个好的题目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方便大家。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篇1

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 安全生产 管理

2、浅谈《安全生产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浅析煤炭行业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4、生产中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5、电工特种作业事故预防与安全操作仿真系统研究

6、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分析

7、论倡导与弘扬安全文化

8、安全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9、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

10、浅谈职业危害的控制对策

11、浅谈坚持“以认为本”搞好施工安全管理

12、论建立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格局

13、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浅析安全生产管理及其经济效益

15、论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式、成因及其发展方向

16、浅谈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

17、浅谈企业如何抓安全管理

18、安全科学体系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19、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

20、论我国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2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研究

22、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之比较研究

23、生产过程安全分析与评价

24、管理理论视角中的现代安全管理研究

25、浅析煤矿行业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6、安全管理 措施 在预防煤矿事故中的作用

27、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究

28、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29、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研究

30、事故应急管理研究

31、论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32、论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3、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放与应用

34、小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浅析

35、论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36、加强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探讨

37、谈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38、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

39、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40、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对策研究

41、美国煤矿企业生产法制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42、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探析

43、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研究

44、企业改制后的安全生产管理初探

45、试论我国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

46、分布式数字管理系统及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47、安全生产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

48、企业生产中实时风险检测系统的初步研究

49、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

50、我国的安全生产基本政策研究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篇2

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研究

岩土工程安全评估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知识库的构造与实现

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改进研究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安全文化视角下的工程伦理研究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与管理 方法 研究

深基坑工程安全预警体系研究

安全价值工程与煤矿安全决策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研究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场理论及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分析与预控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

泵站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方法研究

引入安全因素的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钻井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研究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安全监理的控制研究

EPC/T总承包模式福清核电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

地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GZ市天然气置换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

四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咨询服务事务所企业化运作研究

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方式研究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乌鲁木齐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与对策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群体行为交互影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变电站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研究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重庆地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

钻井工程安全动态评价方法研究

县级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县区级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质量安全 保险 费率研究

高压输电工程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河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质量与安全监督集成管理研究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评价研究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霸吴Ⅱ回500KV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研究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广州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交底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模糊积分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有效性研究

安全系统工程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煤矿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管控模式研究

HX省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改进策略研究

输电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农网管控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铁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基于安全链的深基坑工程安全管控体系设计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挣值法研究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之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赣南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及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土 木工 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

济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技术与方法研究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防洪公路安全状况评价和工程措施研究

国际EPC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工业工程方法在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火力发电厂脱硫技改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失效模式分析的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管理研究

基于ObjectARX的工程图纸安全保护系统研究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安广江堤安全状况评价和工程措施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施工安全成本分析

余姚地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基于人因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研究

新建变电站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及安全控制研究

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研究

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监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铁路新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重庆市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家安全视阈下的载人航天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及机制研究

滨海新区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研究

农村安全饮用水水价及饮水工程后评价

引水工程安全运行的模糊综合评价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工程保险险种选择研究

危险性较大门式膺架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高海拔地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及管理研究

大型架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

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输变电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重庆市“金质工程”网络安全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大型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模型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建模及应用研究

水电站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世纪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供水工程优化选型及安全经济运行策略研究

临镇—子长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公路工程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水闸工程的安全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受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成技术研究

云桂铁路YGZQ-4标隧道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深基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研究

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应用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研究

基于轻量级J2EE架构的水电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

北京市人防工程公益化利用安全问题研究

建筑工程领域的执法行为研究

济宁市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分析与项目评价研究

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及法定刑问题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聊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研究

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测算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泵站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乐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评价研究

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及投资分析

OHSAS在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实现研究

LNG接收站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变电站工程建设中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复杂海上工程施工期的通航安全动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隐蔽工程电气线路的本质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