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黄鸣简介

沉静的糖豆
知性的美女
2023-02-02 08:57:45

黄鸣简介

最佳答案
迷路的宝贝
积极的酸奶
2025-07-10 10:45:29

黄鸣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皇明集团董事长)

编辑

黄鸣,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家能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鸣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黄鸣,女,1961年9月出生,汉族,上海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员。2000年9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1983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1983年7月起在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院工作,1983年7月至1990年12月任九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89年被评为工程师,1991年1月至1997年5月在九院工程总体设计研究所工作,任主任工程师,1995年3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任所长助理,1996年任副所长。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任九院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主持工作),2000年6月至2001年12月任九院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2002年1月任九院技术发展部主任,2005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2007年4月起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曾任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最新回答
感性的玉米
霸气的苗条
2025-07-10 10:45:29

沈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年龄不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能干的八宝粥
勤劳的蜡烛
2025-07-10 10:45:29

哈工大作为首批985 211院校,为各行各业均培养了大量高精尖人才,从业领域涉及政界、商界、学术界等等。从工大走出的人才无论是在大的方面——奉献社会、报效国家,还是在小的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回报母校的栽培均做的较为出色。这里仅列举介绍两位优秀校友。

王兆力  现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书记1984-1987年期间,就读于工大管理学院,并取得管理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我曾听过王书记在工大的讲座,主要关于哈尔滨人才培养及相关优惠政策。列举了工大及市里如何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及管理,倡导学在工大,积极参与到美丽龙江建设中来。听过讲座之后,每个人都得到了精神鼓舞。

李继耐  工大为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航天员杨利伟曾在学校演讲时说过:“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就是其中的一员。李继耐教授毕业于工大工程力学专业,从普通士兵做起,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一路晋升,做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的位置。

这种不畏艰难,一路向前摸索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除了解放军管理方面,李继耐教授对载人航天工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军事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使得我国向军事化强国的过渡期大大缩短。

虚幻的秀发
甜甜的黑裤
2025-07-10 10:45:29

博士导师:李瑰贤、邓宗全、王黎钦、钟诗胜、郝明晖、曲建俊、宋宝玉、陈照波、姜洪源、翟文杰、吴伟国、陈明、焦映厚、唐德威、王洪祥。

教 授(研究员):郝双晖。

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李明章、刘文涛、古乐、李笑、 李建生、 张峰、 于红英、 祁勇、夏宇宏、王瑜、李柏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7个系和4个研究所(中心),共 11个教学科研单位,设本科专业5个,并设有国家“ 863 ”智能机器人网点开放实验室、国家“ 863 ”CIMS培训中心、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 日本 SMC 哈工大气动技术中心。

2004年在研项目 219 项,科研经费达7500 万元,发表论文近700余篇。成果转化创产值近3亿元。近3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与教材60余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工大机电学院

天真的白云
顺心的香菇
2025-07-10 10:45:29
哈工大动力工程系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动力工程学科之一,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培养研究生,1994年6月,以哈工大动力工程系为基础,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能源学院)。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准按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2007年,该一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拥有6个二级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由2个系和8个所(中心)组成,设有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即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学院现有教师、教辅人员82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教辅1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6人。

学院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中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有多人在国家部委、省、市的领导岗位上任职,1人入选五十位中国知名企业家。

科研基地:

哈工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设有一批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

n 国家教学基地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流体力学)

n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体力学)

n 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1个:热能动力工程

n 国防重点学科1个:航天热物理

n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发动机汽体动力实验室,动力机械及工程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n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燃煤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

学院近年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委的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200MW、300MW、600MW电站机组;清洁燃烧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自然能源与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高级物理低温系统;资源一号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叶轮机械通流部分三维流场结构控制与优化;航空航天涡喷涡扇发动机;导弹发动机;舰用动力装置;1000MW水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飞机空中加油系统;坦克、自行火炮、导弹牵引车等液力传动系统;大型石化生产装置自适应控制系统等。

获得荣誉

先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

对外交流

了继续拓展科研领域,赶超世界水平,学院一直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诸多发达国家进行长期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专业设置

该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

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培养从事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方向对应热能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发电设备研制、设计及生产部门,大型电站,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船舶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以及万化系统动力设备研制、生产、运行部门等。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及其工作系统自动化,流体循环系统节能等,在水电水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程机械、食品纺织、航天航空、舰船武备乃至市政设施、工民建筑等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该专业方向包括流体机械及各类流体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培养从事叶片泵、水轮机、风机、液力、流体传动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动、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空调与制冷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空调制冷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飞行器动力系统是航空、航天器的心脏,是航空、航天器中最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和实力的标志。

该专业主要研究航空、宇航推进动力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热力动力方面的研究、设计、实验、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飞行器动力工程属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专业,下设4个研究方向:发动机设计与工程(含结构完整性分析与CAD);发动机流动与燃烧(含工作过程仿真);发动机控制与测试技术;发动机强度振动及故障诊断。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空气动力学、工程热力学、固体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飞行器动力装置原理与结构强度等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为航空、航天、舰船等工业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逐年增加,在能源、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核工程技术、工程热物理为主,以机械、电工、计算机技术等为辅的基本知识结构,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反应堆设计原理、核动力装置测试技术、核动力装置运行及控制等专业知识。

该专业所在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学术交往与合作。

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外,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自2010年起,能源学院按大类(能源动力类)招生。2011年共招收本科生192人。2011年,全院有四年制本科生762名,共29个班。其中一年级本科生由基础学部统一管理。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我院原有的三个本科专业(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动力机械)合并为一个新的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原有的专业设为专业方向,同时开辟了空调与制冷、大气污染控制两个新的专业方向。2002年申报成功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并于2003年9月招生。2008年申报成功核反应堆工程专业,2006级的4位学生和2007级的7位学生调至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习,2008年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开始列入学校招生计划,首批招收22名学生。考虑到社会需求,2010年开始取消大气污染控制专业方向。

精品课程

能源学院共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此外还有燃烧学、工程热力学),另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一门双语教学课程。

节能减排大赛

在全院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以“培养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该项赛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普遍认同的国家级主题竞赛之一,并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该项赛事开展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竞赛。

大赛组委会共收到作品1980件,覆盖182所高校,是该项赛事开展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竞赛。通过网评(2011.6.11-6.25)、会评(2011.07.4-5)、决赛(2011.08.07-10)三个阶段,我院共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再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设两个专业方向:

1.内燃机:研究内燃机的性能优化、设计和测试技术。

2.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常规热能的高效利用和污染控制、新能源开发。

本专业以工程热学、机械学、控制技术为课程教学主线,注重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和人文知识的教育,辅以工程设计和计算分析软件的训练,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扎实的热学、机械学、控制技术综合知识,具备创新精神、较高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内燃机、汽车、热电、核电等能源设备及其相关产业,有很多已成为企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

主要专业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转换装置原理、大气污染控制、能源概论、动力机械CAD、热力设备与系统、风力发电原理等。

毕业生适用工作领域

毕业生能够在内燃机、热电、核电、汽车、能源、环保、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众多领域从事动力机械与热力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营销等工作。

欢喜的冥王星
慈祥的苗条
2025-07-10 10:45:29
二人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

吴喜之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教授,吴选之曾供职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于2007年10月,回到祖国开始筹建龙焱能源,将毕生所积累丰富的太阳能。

温婉的鞋垫
迷人的煎饼
2025-07-10 10:45:29
张国宝——国家能源局

周凤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施鹏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石定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李俊峰——国际风能理事会副主席

秦海岩——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

Anil Kane——世界风能协会主席

ZERVOS,Arthouros——全球风能理事会理事长

SAWYER, Steve——全球风能协会秘书长

赵振宙——河海大学风能动力工程专业副教授、博士

王同光——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专业教授、博导

吕剑虹——东南大学风力发电等过程的自动控制专业教授、博导

邬培超——风力发电叶片研究设计专家

………………

………………

想了解更多的,我建议你到风电领域的专业网站上去了解一下,一般都会有这些专家的详细介绍,好像有个 中国风电产业网 上面还是比较丰富全面的,具体网址不记得了,你自己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