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如何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
其中,水电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光伏发电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生物质发电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23.6%。
能源
关于能源的定义,约有20种。例如: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
《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
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来看,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特点,资源和负荷匹配相对较差,且部分地区就地消纳困难“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中调峰电源相对较少,特别是自备电厂供热机组比例较大,在冬季供热期调峰能力进一步受限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电力需求放缓,装机出现了相对过剩辅助服务政策不到位,或落实不力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速度较快,配套电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电能通道输送能力尚待提高。
总体来讲,“十三五”时期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水电,全面协调推进风电的开发,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质能,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同时推进海洋能发电示范应用。另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在供热、燃料、供气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供热系统中太阳能热水器80000万平方米,地热能利用160000万平方米燃料产业中生物燃料乙醇年产40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200万吨供气达到年产80亿立方米。
根据工信部规划,未来十五年,我国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的回收渠道”。 地方层面,京津冀、湖南、浙江、广东、安徽、四川、宁波、厦门等地均已公布了针对性的试点实施方案。但现实情况却是,截至2019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拆解、再生项目规划产能已达120万吨/年,而2019年实际处理量甚至不足2万吨。
“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动力电池的特性,相关回收产业是一个实打实的朝阳产业。由于退役电池属于一般的工业固废,回收没有特别门槛,只需有正常资质即可。在新能源 汽车 诞生之初,行业内很多人早就看到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近5年来,相关企业数量增长显著,企业增量逐年上升,2019年新增企业超700家。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6日,我国经营范围含“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有3000余家。
目前,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目前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就细分材料体系来看,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是动力市场的主流,且三元体系占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共有63家国内新能源 汽车 生产企业和3家进口商设立了2882个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其中75%的产能集中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
不过,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商业模式仍在 探索 之中。除了拆解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高成本也是阻碍退役电池回收再生的难题。随着退役动力电池价格水涨船高,回收再生企业的成本也日益增加,盈利难逐渐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考验。对报废回收的动力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正规企业必然投入较高的环保及生产运营成本。
目前,符合工信部《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五家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再生处理能力,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既要平衡企业同车主间的平衡,又要对回收上来的电池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据业内预测,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将降至20余家,相较2016年的200余家,将淘汰90%之上。
“可能2021、2022年才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火爆,真正的风口可能在那时才能吹起来。” 电动 汽车 退役动力电池已经从三年前的车企花钱请回收再生企业进行处理,到如今变为需要回收再生企业竞标购买退役动力电池。据机构预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届时三元拆解回收、磷酸铁锂梯次利用双主线进行。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中国储能市场装机结构、中国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中国储能市场新增装机结构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电储能、氢储能以及热储能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定义,储能是指通过解释或设备将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根据能源存储形式的不同,储能又可以分为电储能、氢储能以及热储能,目前主要为电储能。而电储能又可以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其中电化学储能主要为我们熟悉的电池储能,包括锂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等。而机械能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
2021年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3.44GW
2021年抽水储能在中国储能市场中累计装机规模占比超86%
在电力储能中,抽水蓄能是较为传统的储能方式,而电化学储能等属于新型储能方式。从2021年中国储能市场结构看,抽水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7.57GW,占比超86%,而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12GW,占比达到11.8%。在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91%。
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容量超过5700MW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以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29.7MW,较2020年增长74.5%。
2021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项目中抽水蓄能仍占多数
2021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量为7397.9MW,其中抽水蓄能项目装机规模为5262.0MW,占比为71.1%,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为1844.6MW,占比为24.9%。在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新增项目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为1830.9MW,占比为99.3%。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储能行业高速发展,2021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7.4GW,累计达到43.44GW。抽水蓄能是主要的储能形式,2021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占比达到11.8%,其中锂离子电池占绝大多数。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