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易鑫在分期买新能源车领域有哪些布局?
很多人都知道,易鑫在分期买二手车和油车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中都是前列的。现在,随着国家政策的刺激还有技术的发展情况,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崛起可以说是必然之势。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60万辆,渗透率达到25%。易鑫分期服务作为老品牌早已洞察这一情况了。易鑫上半年业绩报告也显示了,1-6月易鑫分期新能源汽车融资交易量为1.2万笔,而去年只有5000笔,同比大增135%;新能源汽车融资额则从去年同期的4.36亿元增至11.86亿元,同比增长172%。可见易鑫分期服务早就在新能源车赛道发力了。其实易鑫已和包括蔚来、理想、哪吒等多家知名新能源车车企达成合作,并将持续扩大合作品牌范围。预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一线以外城市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易鑫相关业务会有比较庞大的发展潜力。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选自《2022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发展趋势报告》,已上传有材 大数据+系统(首页菜单栏查看获取方式)。
1、大众:机电一体化新平台推出
大众将MQB、MSB、MLB、MEB和PPE平台拓展成下一代机电一体化可扩展系统平台(SSP平台),SSP平台将显著降低工艺流程复杂性,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 汽车 平台。大众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SSP平台上生产纯电动 汽车 ;大众将在沃尔夫斯堡投资约8亿欧元建立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开展平台核心和模块设计工作,以便提高SSP平台的竞争力
PPE是大众 汽车 集团的高性能平台,于2022年投产,用于高端车型;SSP平台的出现,使PPE平台车型全生命周期产销规模有限
MEB是大众自2015年开始的电动化转型的成果,产品体现更多的是动力系统的替换;于2020年投产,目前欧洲市场销量较好,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大众认为专利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和能源服务是决胜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关键因素,到2030年电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电池电芯与系统”和“充电与能源”将成为其新技术部门下的两大支柱
大众计划通过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从原材料到回收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搭建一条可控的电池供应链;将引入标准电芯,预计到2030年可降低50%的成本,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 汽车
大众将在欧洲建立6个40GWH的电池工厂,国轩高科将为其开发标准电芯,用于大众 汽车 常规量产车型;大众将在欧洲建设18000个大功率充电桩,在中国建设17000个,在美国和加拿大建设10000个
大众产业布局覆盖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的全流程
电池方面:大众与LG、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达成采购合作,并相继通过入股等方式与Northvolt、国轩高科、美国QuantumScape建立合作;为满足电池供应,大众在电池制造领域也有布局
原材料方面:为更大幅度降低成本,大众意欲扩充上游原材料的布局。2021年1月,大众正式开设第一家电池回收厂,计划利用回收的原材料支持新电池的生产制造
大众认为,电芯的正极决定了电池的成本(占比40%)和能量密度(续航影响因素90%),电芯的负极决定了电池的充电速度。大众的标准化电芯为方形电池,将使用无模组、干湿涂层、高硅负极等技术
大众已布局磷酸铁锂、高镍、高锰及固态电池技术,将在不同车型上搭载不同材料的电池。其中,入门级车型为磷酸铁锂,走量车型为高锰电池(低镍且无钴),高端车型为高镍电池
从2023年开始,大众将推广统一尺寸的电芯,到2030年搭载80%的车型,三元高镍和固态电池搭载剩余20%的车型
大众计划到2030年入门车型的电池成本降低 50%、走量车型的降低 30%、高端车型电池走定制化路线
2、戴姆勒(奔驰):“2020-2030 十年计划”全面电动化
电池技术方面:到2030年电池成本在车辆生产中的比例将大幅下降,下一代电池将高度标准化,适用于90%以上的奔驰 汽车 和货车,同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为所有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电池制造方面:奔驰计划与新的欧洲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和高效生产未来的电池和模块
下一代电池技术方面:与 SilaNano 等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在阳极中使用硅碳复合材料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预计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应用
3、通用:2035年完全电动化
规划到2035年全面消除轻型车的尾气排放,大力投资电动 汽车 和自动驾驶领域;到2025年美国产品阵容中的纯电动车占比将达到40%,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40%
目前,通用已发布全新的平台Ultium,将提前完成12款全球电动车型的开发工作。其中,GMC 悍马纯电动皮卡的研发周期从50个月缩短至26个月,于2021年底投产;凯迪拉克首款电动车LYRIQ于2022年一季度上市,较原计划提前9个月
4、雷诺-日产:2030年实现电动化90%占比
5、丰田:电动化战略激进
6、本田:5年内推10款全新电动车
7、现代:“氢+电”并行战略
8、现代-起亚:发布“Plan S”中长期战略
9、宝马:电动化战略提前两年
10、Stellantis:全新战略,4平台全覆盖
11、Tesla:深入布局电池,推进软件迭代
12、Rivian:电动产业经验10余年,知名机构多次投资
......
完整版报告请点击首页菜单栏查看详情
#新能源#新能源#
根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指导,中部地区和成渝地区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建设高速发展。西北地区主要受限于地理位置、市场空间、产业配套等因素,新能源产业布局较少,青海、西藏尚无新能源 汽车 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