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正逐渐增加,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可能是一个关键。
可再生能源,就是指能源本身可以自然再生(replennish),永不枯竭的能源,最为常见的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geothermal),生物能(biomass)。人类大部分使用的为化石燃料(fossil fuels),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增长最快。
它有以下3个优点:
(1)应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会直接产生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气体主要是在其制造过程中例如制造,安装,操作等,但在过程中排放量很小
(2)减少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风能水能太阳能的使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相较于不可再生资源,地热和生物能造成的污染要少得多
(3)可靠:可再生能源永不枯竭,一旦建成,操作成本非常低,消耗的资源也是免费
但可再生能源也有以下3个缺点:
(1)不能大规模发电
(2)大坝和风力发电厂的建设会破坏野生动物的生活及其迁徙模式(migration pattern),破坏生态
(3)不稳定(intermittent),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依靠自然,电池储存能源也非常昂贵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既有挑战,但也提供一种替代化石燃料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无污染,更环保。先进的科技使可再生能源易获取,可负担,更高效,应对气候变化将会变得触手可及。
(关注每天一起学习充电)
绿色能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无害能源,当然你这个无害要有个范围,譬如风力发电,不产生废气等污染物,但是有噪声,对周围居民和迁徙的鸟类有危害。
比如说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撒,但是发电对我国来说,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也就是烧煤发电。
再比如说,木材、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撒,你能随便砍伐嘛?
1、煤炭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煤炭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费过程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 威胁生物栖息环境。主要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引起岩层的移动、矿井酸性排水、煤矸石堆积、煤层甲烷排放等。
2、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井喷事故、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的排放;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层水,含有硫、卤素以及锂、钾、溴、铯等元素,其主要危害是使土壤盐渍化;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硫化氢排放;炼油废水、废气(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烃类、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废渣(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后产物)排放;海上采油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油轮事故和战争破坏等原因泄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在交通运输业,机动车尾气等造成大气污染,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等污染物;等等。
3、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其对生态环境仍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截流造成污染物质扩散能力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受影响;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尤其是风景区;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截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建设过程采挖石料和填土,破坏自然环境;泄洪道变流装置的安装造成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破坏,截流阻断鱼类洄游等;会改变河流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诱发地震;小水电站还会向生物圈排放一些温室气体(特别是由于水库中生物质的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等。
4、核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核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阶段:核燃料生产和辐射后燃料的处理。由于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各种来源的天然放射性辐射之中,通常燃料生产过程的放射性污染较轻,一般不构成严重危害。但它毕竟对人体有害,故仍须予以充分注意。
5、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不利影响。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整体上较传统化石能源来说,更加清洁安全,但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仍然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风能开发中,风机会产生噪声和电磁干扰,并对景观和鸟类产生负面影响等。太阳能开发也会产生不利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影响景观等。此外,制造光伏电池需要高纯度硅,属能源密集产品,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含镉光伏电池(CdTe, CIGS)的有毒物质排放虽然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公众仍担心对健康的危害。生物质能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占用大量土地,可能导致土壤养分损失和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用水量增加。用汽车运输生物质会排放污染物。另外,农村居民使用薪柴和秸杆等生物质能作炊事和供热燃料的传统利用方式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地热水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热污染;含有害元素或盐分较高的地热水污染水源和土壤;地热水中的CO2 和H2 S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地热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等。海洋能是洁净的能源,对环境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但潮汐电站会对海岸线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波浪能发电装置能起到使海洋平静的消波作用,有利于船舶安全抛锚和减缓海岸受海浪冲刷,但波浪能发电装置给许多水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促使其繁殖生长,可能会堵塞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发电装置的热交换器采用氨作工质,氨可能会污染海洋环境;建在河口的盐差能发电装置,还要解决河水中的沉淀物和保护海洋生物的问题。
� 山西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就是煤炭,自1978年以来, 山西能源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煤炭工业突飞猛进,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煤化工工业开始起步,高耗能工业快速增长阶段;煤电并重发展,由单纯输煤向煤电双输战略转变的阶段。山西能源发展战略由浅入深,由不够完整到比较全面。不同阶段的能源发展战略,对山西能源开发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从能源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还不尽完善,没有
将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节约消费、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能源科技进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尚未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宏观调控、管理、运行机制。由此,带来了能源资源回采率低、破坏严重、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产品初级化、效益差、运力紧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应该在重点搞好煤炭开采、综合加工与高效利用的同时,强化煤层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能源产品生产与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高载能系列产品,搞好能源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注重能源开发、加工转化、利用与消费等环节的污染控制,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我们先来看看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山西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8000亿吨,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截止1995年底保有储量2586亿吨,占全国的1/4强,其中炼焦用煤1407亿吨,占54.9%;非炼焦用煤1179亿吨,占�45.1%。�山西煤炭资源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开采条件好,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与煤炭共生、伴生的煤层气、油页岩、铝钒土、高铝粘土、
陶瓷粘土、耐火粘土、铁钒土等其它矿产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煤炭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搞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已形成煤炭开采、洗选、炼焦、电力、化工等多元开发利用的格局。国家重点煤矿、地方国有重点煤矿、乡镇集体煤矿已占用全省煤炭资源825.8亿吨。1995年,山西原煤产量达3.4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火力发电量达到496亿千瓦时,占全国火电总量的6.1%;机制焦炭产量达到1204万吨,煤焦用洗精煤产量达到4015万吨。山西在煤炭管理、整顿乡镇集体煤矿、取缔私开矿、劣质煤及煤矸石利用、土地复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煤炭综合开发与能源可持续生产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第一:开采秩序混乱,私采乱挖,争夺资源纠纷时有发生。据1995 年统计,全省有私开煤矿达2700多个,越层越界煤矿达650多个。 煤炭平均回采率低于国际水平10—20个百分点,国有重点矿实际寿命普遍比设计服务年限缩短20—30%,乡镇集体煤矿吨煤损失资源高达6.6吨。与原煤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破坏更为严重。
�第二:勘探工作落后,采掘比例失调。在2000 年以前计划开工的项目中,80%尚处于详、普查阶段;国有重点矿掘进率仅66.7米/万吨,不及规定标准(90米/万吨)的3/4。
�第三:煤炭资源洗选率很低,加工转换比仅30.88%,转换效率只有78 .49%,原煤在终端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72.4%,煤炭综合开发程度低。
�第四煤炭优质劣用,浪费严重,大量宝贵的焦煤、 无烟煤被作为动力煤使用。炼焦、电力、煤化工等行业煤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土法炼焦每年耗损优质焦煤2000万吨。煤炭开采、炼焦、电力、煤化工等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很差。
�第五:煤炭开采和能源生产造成严重的土地塌陷、水系破坏、 地下水紊乱、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仅国有重点矿区土地塌陷面积达298平方公里,矿井废水排放达1立方米/吨煤,煤矸石堆存量1.6亿吨,其自燃产生的废气排放量达358亿立方米/年。炼焦、电力、 煤化工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
面对以上问题,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循环经济与山西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循环经济学原理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比较适合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我们必须强化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发展新型能源以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超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
理念。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与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式“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不同,它要求把经济系统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其核心就是把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结构调整、增加效益。对于面临严重资源环境压力的山西而言,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一个新课题。
发展循环经济,让快速增长的GDP变为绿色2003GDP2380上年增长12.5经济高位运行,其中冶金、煤炭、电力等主导行业高速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3.3%增长49.8%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6%,电力生产和供应增长18%源外输量也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3吨,比上年增长8%外输焦炭3658上年增长12.1%,33.23比上年
增长9.8%系列数据是山西多年来少有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高增长是以资源拉动型的运输经济和粗放型的采掘经济作支撑。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缺水富煤少油,以煤炭为代表的工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与高增长结伴同行的是高耗能、高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山西大气环境煤烟型污染特点突出,TSP、SO2超标严重,大部分城镇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全省排漏的甲烷气占全世界的1/5资源污染严重,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推行工业节水新技术,走无害化、产
业化循环之路我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贫水国家之一,缺水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与经济高速发展这一矛盾?缺水必须从节水做起,缺水是挑战更是推行节水的机遇。而工业节水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一方面是以煤、焦、铁行业为主的“黑色”经济大量的用水(清洁水)、浪费水(使用效率低)、排水(超标污水废水)、破坏水(污染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水资源枯竭、污染日益严重,全省主要河流达不到功能要求,汾河水八成超过五类水质标准丧失使用功能。缺水与污染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关注水,就是关注未来。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从国际水平的平均4降至2,到2010以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山西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新的节水制度,利用新的节水技术,推行节水经济。特别是在煤焦、化工、电力、造纸、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提高水资源利用
率,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废水处理,走无害化、产业化循环经济之路。
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用越少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核能;会.
2005/07/16 15:47来源:法制晚报发表评论
推出中国专题封面报道:“我们希望,未来20年中国也能造就一个环境奇迹, 其结果将不仅影响中国” 《自然》周刊:中国环境影响世界
原文作者之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称该报道自2001年开始策划历时4年 经过几百次修改才完成
美国《自然》周刊近期推出了一期探讨中国环境问题的封面文章,题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封面图片是上海市人群熙熙攘攘的南京路。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
”它(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意味着,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冲力将更加强劲。在过去20年,中国已经铸就了一个经济奇迹。我们希望,未来20年,中国也能造就一个环境奇迹,并且确立一个好例子让其他国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将不仅影响中国,而是整个世界。”
原文摘登
能源消耗导致环境污染
中国正在一天一天地繁荣起来,同时它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一天一天地增加。对中国的市民来说,全国大多数地区较差的空气质量就是中国对煤和其他燃料依赖的恒定指示物。
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它的经济增长已经超过能源的供应。从深圳到成都,电量的供应已经不稳定。去年,中国的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的24个承认它们缺乏足够的能源。
中国的煤矿正尽全力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电消耗的能源最多,虽然交通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中国电能的75%-80%都是由烧煤的火力发电站来提供的,只有20%左右的电能是由大规模的水力发电站来提供,而核电站提供的电力仅占非常小的份额。到2020年,根据正规的预测,燃气站可能满足中国15%的电量需求,而核能可能扩大到约5%。
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同一时期对电能的需求将翻一番,显然,大规模的燃煤发电是不可避免的了。
清华大学-BP清洁能源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李钲认为,“全球问题是气候问题,但对中国来说,常规的污染是主要问题。”
中国拥有更多环境改善机会
中国能源规划者认识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控制污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中国的可持续能源项目小组正同中国能源研究者共同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优先重点是制定建筑、器具和交通工具新的耗能标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未来,空气污染将进一步得到缓和,例如形成臭氧的化合物,将会更广泛地使用乙烷和甲醇。这样的模拟在世界上也是常见的,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将会更大,中国拥有更多的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就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意识到城市的空气质量太差会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中国目前正在加紧进行城市清洁,关闭了200多家污染严重的工厂,使用天然气输送管道等。
中国环境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地域上也是世界第3大国。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相比较,它的经济正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同时,它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许多中国的领导及人民已经着手解决。
但他们的努力仍没有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过度放牧、河流断流、土壤腐蚀、废料积累、水质污染和短缺,这些问题都在中国国内造成经济损失、社会矛盾及健康问题。中国的捕鱼量占世界15%,海产品消耗量占世界33%。虽然中国的人均环境影响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 但它对世界环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来做一个怎样的结尾呢?中国正在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间加速发展。
采访原作者
策划4年修改几百次
文章的作者之一Jianguo Liu(Jack)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法晚:为何推出有关中国的封面报道?是想引起西方人的关注还是想让西方人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
Jack:关于中国的封面报道是《自然》的编辑决定的。作为一名科学家,在目前各种信息都很泛滥的情况下,我当然是希望中国人及西方人都能对中国有一个客观、理解的态度以及真实的认识。
法晚:目前各大媒体都在关注中国,你认为这是不是一股“中国报道风潮”?
Jack:可能吧。
法晚:什么时候开始策划此封面报道?共进行了多长时间?多少人参与了选题的策划?
Jack:我们在2001年就开始策划此报道了,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个报告。经过几百次的修改,同时,为了这个报告的诞生,有20多人给予了我们直接的帮助。
法晚:在策划时,关注重点是中国的哪些方面?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的?
Jack:我们的侧重点在于环境和它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对健康及全球化,如国际贸易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关注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是怎样互相影响的。
法晚:是不是进行了实地采访?
Jack: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及接受教育的。虽然我在美国工作,但我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的客座教授,还是复旦大学的特约教授。我在中国有研究项目,每年都会访问中国。另外一名作者达蒙得(Diamond)是环境、地理及人类文明的世界权威。
做这个报告时我们没有采访什么人,相反,我们参考了许多出版物,包括同行们评议的文章、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报告、 政府公布的资料及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等等。
法晚:未来还会不会再做类似的关于中国的报道?
Jack:会的。
(文中图标为《自然》封面)
感觉这个回答的不是太好,我想你要问的应该是由能源消耗导致的环境污染吧。
例如:煤矿开采后留下的大片的煤矸石山无法处理 开采矿产后留下的地陷等问题 开采矿产过程中破坏地下水结构 不合理开采矿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燃烧各种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秸秆等等)产生的有害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汽车消耗汽油后排放的尾气
大概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