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今日秦皇岛煤炭库存每天公布吗

繁荣的溪流
调皮的战斗机
2023-02-02 07:53:59

今日秦皇岛煤炭库存每天公布吗

最佳答案
体贴的柠檬
寒冷的万宝路
2025-07-09 19:31:25

是。

秦皇岛煤炭网,是由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于2007年创立的煤炭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发布煤炭的物流、库存量、价格、海运价、行业资讯、商务信息等内容。根据秦皇岛煤炭官显示,该网站从创立以来每日实时更新秦皇岛煤炭库存量。

最新回答
快乐的香菇
踏实的超短裙
2025-07-09 19:31:25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消息显示,截至12月1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为1775.37万吨,较上周同期相比回落25.86万吨,跌幅达1.44%;日耗煤量70.14万吨,较上周同期相比回升14.03万吨,涨幅达25%。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14.56万吨,增幅52.94%,日耗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0.16万吨,跌幅0.25%。

据悉,随着沿海电厂日耗快速攀升,部分贸易商存看涨心态,选择暂停出货,也有部分贸易商开始将报价上浮5-10元/吨,但实际成交一般。目前5500大卡蒙煤主流报价在620-625元/吨,山西煤主流报价在625-635元/吨不等。

不过,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近两日因销售冷清,榆林煤价继续下滑,榆阳区两家大矿再次下调价格。其中杭来湾煤矿12月1日将末煤降价15元/吨,优混煤降价10元/吨。金鸡滩煤矿将混煤降价20元/吨,块煤降价10元/吨。

崔玉娥也称,目前市场供应依然比较充足,加上雨雪天气下,下游采购不积极,产地目前依然还是看跌的趋势。

12月1日,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出现回升。截至上午收盘,动力煤主力合约1905报568.6元/吨,涨幅为0.18%。

当日,A股市场煤炭板块也小幅上扬。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午收盘,中信一级煤炭指数涨0.08%,个股中ST云维涨2.81%,开滦股份涨1.21%。

动力煤旺季不旺

与去年冬季动力煤价格高企,电厂供应吃紧的情况相比,今冬煤炭市场可谓旺季不旺。

去年同期,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达到700元/吨以上,而目前港口煤价仅约625元/吨。期货价格走势也显示,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间,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一路上行,主力合约最高达679.8元/吨。而今年4月份以来,该期货价格一直维持小幅盘整态势,旺季并未获得价格提振。

动力煤今冬旺季不旺,与电厂库存持续高企直接相关。

“虽然日耗达到70万吨以上,但沿海六大电厂12月1日的库存达到1764万吨,比去年同期要高出50%左右。”崔玉娥称,目前电厂库存可用天数在23.8天,而去年同期则不到17天,差距较大。

据介绍,在今年年初出现电厂用煤极度供不应求的情况后,国内一度加大了煤炭生产量,煤价在2月至5月间出现大幅下滑,港口煤价一度跌至560元/吨左右。此后发改委要求电厂积极补库,要求库存可用天数维持在20天以上。因此从今年8月份来,六大电厂的库存一直维持在1500万吨的高位,甚至一度达到1800万吨的历史新高,而去年全年,沿海六大电厂的库存整体都持续在1200万吨以下,可用天数在20天以下。电厂积极补库,加之今冬旺季日耗较低,使得市场供需再度转变,煤炭紧缺的情况未能再现。。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消息也称,截至12月1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为1775.37万吨,日耗煤量70.14万吨,可用天数25.3天。分析认为,目前电厂日耗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后期随着严寒天气持续,电厂日耗继续攀升的可能性较大,补库需求有望提升,由于库存总量仍处高位,所以大规模采购的现象不太可能发生。

颓势或依然持续

此番沿海电厂日耗回升,能否带动国内煤市转向回暖?

崔玉娥认为,除非近期降雪天气明显增多,或者出现极寒天气,煤炭资源偏紧,否则今冬煤价很难大幅回升。目前市场有消息称南方天气已有回暖迹象,因此煤价上涨就更缺乏支撑。此外,今年环保督察力度明显加大,导致下游工业企业停产增多,对于工业用电也形成利空。短期来看,12月下旬或1月初煤价或受需求消费回暖的影响有阶段性走高,但如果这一期间煤价未能获得上涨,那么后期临近春节,工业企业停产导致工业用电下滑,煤价就更难再有涨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1-11月煤及褐煤进口量增加9.3%至2.71亿吨,已略超去年总量。在进口煤平控政策引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已通过口头和会议形式通知全国主要港口,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不再安排进口煤炭通关。只有个别为保障冬季供电有紧急需求的电厂,可以通过上属集团公司向发改委进行申请豁免。在此情况之下,下游企业对进口煤的采购需求将转向国内煤炭市场,短期之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沿海煤市有所支撑。

与此同时,环保限产的影响依然持续,或将再度导致工业用煤量下滑。

据悉,河北省政府钢铁产业政策要求,河北胜宝钢铁450万吨产能全部退出,并于12月7日开始正式停产。河南由于全省范围内出现重度或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1个省辖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15个省辖市启动橙色预警,2个省辖市启动黄色预警。按照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预案,将有停产企业6131家、限产企业1.24万家。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消息也称,临近年底主产地晋陕蒙区域部分大矿已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后续将以保安全为主,煤炭产量将会出现环比减少的情况。进入12月中旬以后低气温持续,居民用电需求将继续增加,在日耗高位攀升以及进口煤限制的刺激下,短期之内对国内煤市形成利好,动力煤价格将会有所小幅上涨。长期来看,考虑到终端用户有在协煤的保障下,以及2019年1月份进口煤炭的补充,市场煤的采购需求或将有所限制,煤价仍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

留胡子的曲奇
奋斗的荔枝
2025-07-09 19:31:25
今日秦皇岛煤炭库存量是每天公布。截止到2022年8月30日秦皇岛煤炭网,是由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于2007年创立的煤炭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每天发布煤炭的物流、库存量、价格、海运价、行业资讯、商务信息等内容。

兴奋的海燕
文艺的朋友
2025-07-09 19:31:25

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课题组

研究员曹恩惠、彭强

特约研究员綦宇

无通知的停水、停电,楼道里的电梯骤然停运……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东北的居民从几乎长达十数年的“用电自由”中惊醒。凛冬未至,席卷全国多个省份的“有序用电”,却让人们提前感受到阵阵寒意。

据央视新闻报道,辽阳市委宣传部证实,9月24日该市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虽然这只是此轮拉闸限电中发生的极端事件,但也折射出供电形势面临较严峻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出现部分省份限电之后,中央层面在七八月份就陆续发出信号,要求各地纠正“运动式减碳”,同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然而,9月下旬,“限电”仍在各地蔓延,个别地方甚至将限电延伸至居民用电领域。虽然9月29日举行了山西省保供十四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签订会,但目前来看,10月份的用电压力仍相当大。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有许多待解的疑问:全国各地限电情况究竟严重到何种地步?为何在工业生产淡季还有所加剧?今年以来的限电措施影响到了哪些产业?用电的矛盾为何迟迟无法解决?……

简单将这一轮的“拉闸限电”,归结为“能耗双控要求”甚至“限制低端产能”,都是片面的。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要剖析国内与国际两个能源供应市场,更要深入到疫情后中国的产业结构中。

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课题组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长期更加安全、清洁的能源供给结构、更加市场化的电力交易体系以及推进更加高能效的产业结构调整。

“拉闸限电”缘何突袭

1、电力供应增速不足

今年1-8月,国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电力生产和煤炭供应增速,不及需求增速。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 社会 用电量累计达到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达到了3.65万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66%,同比增速达到13.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发电量5.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而8月电力生产增速已经明显回落。其中,8月份火电同比增长仅为0.3%,水电下降4.7%,风电增长7%,核电增速10.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7月发布报告指出,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部分时段已经出现电力供应偏紧的现象,1月受寒潮等天气影响,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出现电力缺口,二季度蒙西、广东、云南和广西等地都采取了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措施。其中,广东、云南的电力供应尤为紧张。

中电联当时预计,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仍将保持平衡,但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比上年将增多。

承担电力稳定供应主力的煤电方面,煤炭市场供需紧张、价格暴涨制约着煤电供应。

今年以来,受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幅度有限、进口煤炭增量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下半年煤炭价格一路高涨,煤电企业库存较低,电煤企业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原煤生产量26亿吨,同比增速4.4%,这主要是由于1-2月高增速的带动。自今年3月起,国内原煤月度生产量大多保持同比下滑的趋势,仅在5月和8月有小幅的回升。

目前正处于传统意义上的用煤淡季,但市场却呈现出异常火热的态势。目前,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突破1300元/吨的大关,实际市场价格约在1600元/吨左右,而往年同期价格不过500-600元/吨。涨幅达300%左右。

高涨的煤价将火电厂迅速推入亏损境地,发电意愿不足。无论是通过长协,还是企业主动降价等手段,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是,市场上流通的煤炭已经变少了。

今年夏天以来,高温带来的用电高峰,以及出口强劲(1-8月我们出口总值同比增幅达到23.7%),拉动了工业生产,这些都刺激了用电需求的增长。

2、能耗双控

限电、限产在诸多行业都不罕见。诸如钢铁行业,上半年突飞猛进地生产后,在较大的产量控制压力下,7月开始多地钢铁产业就开始执行限产政策。水泥建材方面,出于环保、用能等因素,一直在进行错峰限产。

但自8月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点名多个省区能耗双控工作未达标,并进行预警。此后,能耗双控工作紧张的地区,陆续开始在三季度末实施限电限产,试图冲刺完成指标。

目前,能耗双控涉及的主要行业有化工、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煤电等多个行业,涉及十几个能源消耗较大的省区。

图:各省份上半年能耗双控完成情况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上半年能耗强度不达标的省份,合计占到中国工业增加值的70%左右,其中红色预警和黄色预警的省份,分别占比约38%和32%。

但“能耗双控”并不是各地限电拉闸的唯一原因。对于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来说,用电量增长,电煤紧缺、新能源发电不足等因素,导致当地电力供应不足,因而带动了东北地区大范围的限电停产。

图:各省份能耗双控举措

取暖季即将开始,在传统的消费旺季,煤炭市场供需两侧都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煤炭市场整体预计仍将维持强势。

限电效应

从工厂停产到电梯停运,“拉闸限电”的影响已经由工业生产渗透到居民生活。一时间,20多家A股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告急,宣布受限电波及。但令人唏嘘的是,本轮限电却一度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电力狂欢”。

1、电力市场剧烈波动

由于电力供应吃紧,施行了工业企业的限电限产之后,不少地区的居民用电也都受到了影响。

在国内节能形势较为严峻的地区,出现了严控空调用电,要求优化照明用电的情况。

在东北三省,多地出现未经通知就突发停电的情况,个别地区甚至到了电梯停运、红绿灯停工、停水的地步。工业企业限电限产之余,有地区的商场停业歇业时间提前到了下午4点,楼体亮化全部关闭,晚间路灯都调低了亮度。

今年6月开始,广东、陕西、浙江、广西等地都对当地峰谷电价进行了调整。

但整体上来看,峰谷电价进行的调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实现了部分电力使用过程中的“削峰填谷”。但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天然气、煤炭高价带来的高成本,峰谷电价调整仍是杯水车薪。

在工业制造领域,大规模的限电限产持续影响着诸多行业。悖谬的是,供求与价格相互缠绕,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怪圈。

在光伏产业,能耗双控进一步加剧光伏产业上下游供需不匹配、硅料供不应求的态势,助长了整体价格走高的趋势。下游需求对当前硅料价格的高企起到了支撑作用,能耗双控的推进则对硅料的产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限制了供给。

水泥产业方面,由于煤炭价格的走高以及多地限产政策的加持,产品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上涨。而在钢铁产业方面,下半年以来,在限产政策的执行下,钢材价格保持在较高位;在此基础上,多地的能耗双控进一步限制了钢材的产量,增强了减产的预期。

临近传统旺季的末期,钢材市场消费偏弱, 社会 库存保持去化节奏,整体市场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减产政策主导市场。钢企的限产直接削弱了铁矿石的市场需求,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

7月下旬以来,铁矿石价格持续下滑,目前国内铁矿石主力期货价格跌至700元/吨以下,今年5月曾创下1358元/吨的高点。

2、资本市场的“冰与火”

8月初开始,A股电力板块开始持续攀升,7月28日处于1107的低位,到9月28日最高突破1600。同一时期,煤炭开采加工板块也开始显著攀升,8月3日,指数为1498.48,到9月16日最高涨至2483.68,近期已经回落至2100左右。

各行业的数十家上市公司纷纷公告停产、限产消息。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7日,已有2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限电停产相关公告。最先宣布受到影响的,是广西的陶瓷生产企业蒙娜丽莎(002918.SZ)。

图:部分上市公司受双限影响一览

9月14日,蒙娜丽莎宣布,控股子公司桂蒙公司6条生产线、合计15万平方米/日的建筑陶瓷产能被迫停产,剩余的一条生产线(产能2.5万平方米/日建筑陶瓷)也处于低负荷非正常运行状态,并面临停产风险;公司原计划下半年启动的4条生产线也可能无法如期建设和投产。

此后,帝欧家居(002798.SZ)、晨化股份(300610.SZ)、中农联合(003042.SZ)、优彩资源(002998.SZ)、利民股份(002734.SZ)、润丰股份(301035.SZ)等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受限电影响,生产将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限电范围不断扩大,9月27日,有多达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限电影响公告;其中,桃李面包(603866.SH)的停产消息甚至冲上了热搜。

据披露,桃李面包旗下位于江苏、广东、吉林、辽宁、山东、天津、黑龙江的9家全资子公司都接到了当地政府的限电通知,分别进行限电甚至是停产。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具体行业来看,受到能耗双控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化工化纤四大行业,这些行业的主要特征是高耗电+高碳排,采取的措施包括直接停产、削减产能(20%-90%不等)、错峰生产、分时段限电、削减用电优惠等。

全球“昂贵的冬天”

这一轮的“限电”绝不只发生在中国。事实上,全球正迎来“昂贵的冬天”。

近些年来,各主要经济体大都在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但当欧美地区这方面工作取得进展时,阵痛亦相随而至。

1、欧美煤炭、天然气价格暴涨,电价飞升

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内,国际动力煤价格已经增长数倍。截至9月24日,欧洲ARA港、南非理查德RB、澳大利亚纽卡斯尔NEWC动力煤的现货价格分别为185.68美元/吨、161.15美元/吨、188.72美元/吨,较一年前分别增长249.68%、172.90%、215.37%。

与此同时,欧美天然气价格正不断刷新 历史 新高。截至9月24日,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已从2020年5月的每兆瓦时8英镑一度飙升至200英镑左右,涨幅接近25倍。9月27日,美国NYMEX10月天然气期货收涨11.01%,报5.706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刷新2014年2月以来新高;ICE英国天然气期货收涨8.20%,报190.39便士/千卡,盘中最高触及193.23便士,逼近9月15日录得的 历史 最高位。

随着煤炭、天然气价格暴涨,欧美国家电价也进入上涨的快车道。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仅截至7月,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电价,分别较一年前大幅上涨166%、167%、170%、134%;同期,美国居民用电高达13.9美分/度,创 历史 新高。

对于天然气价格走势,高盛分析师 Samantha Dart表示,如果欧洲的冬天比预期的要冷,那么欧洲可能需要与亚洲竞争液化天然气供应。其预计,今年年底与明年年初可能会迎来进一步上涨,因为今年的冬季温度较以往更为寒冷。

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油气市场供应与价格。

2、欧美能源结构稳定性遭遇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的低碳行动下,火电被走在环保前列的欧洲逐渐弃用。例如,在西班牙、英国,火电占比仅为4%和2%。这与近些年来欧美不断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有关。

根据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最近两年,欧美等国已经较大幅度提升其能源结构的绿色程度。例如,欧洲地区,其整体电力结构已经形成核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发电占比居前三的格局。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欧洲(含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占比(包括水电)已经接近40%,天然气发电占比约20%,而煤炭发电占比已经低于15%。

然而,今年受极端高压、大面积干旱等极端天气侵袭,欧洲大力发展的风力与水力发电量在年内骤降。在欧洲,截至今年7月份,其风力发电占比从年初的17%降至不足11%。且在今年6月份,欧洲地区整体的风力发电占比一度跌破9%,几乎回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

外界普遍将本轮欧美国家的“电荒”原因,归结为极端气候导致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停摆”。于是,此消彼长之下,天然气、火电需求激增。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三季度能源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加3.2%,且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增加。

然而,一个客观事实是,疫情前后,全球范围内的油气勘采热情不断冷却,产能储备下行。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共获得179个油气发现,新发现油气储量19.5亿吨油当量,同比大幅下降30%;天然气新增储量同比下降43%,全球天然气产量仅为4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6%。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供给波动,欧洲地区对天然气的依赖性增强。截至目前,美国、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主要的出口国。但如今,这两大出口国正在下调产量预期。8月底,美国因飓风“艾达”导致天然气出口重创;俄罗斯近日预计2021年天然气产量为758.8亿立方米,同时将2022年天然气产量预测下调。

须高度重视供给端

事实上,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当前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于电力供给端上的不足。尽管在分析本轮国内多地出现电力缺口时,不可避免地会谈及疫情以来我国 社会 生产用电需求增速提升。但业内人士亦指出,在全年用电增速高达8.5%的2018年,并未出现大规模限电的现象。

1、煤炭供应偏紧

作为一个“富煤、少气、贫油”的国家,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正在不断加大能源结构转型,但在当前的电力结构中,火电依旧是最核心的供电来源。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版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煤炭发电量占比为63%,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水电为第二大发电能源,发电量占比为17%;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提升至11%,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增加了9.7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此外,核能、天然气最近两年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发电占比,2020年的比例分别为4.7%、3.2%。

现阶段的电力结构,决定着当下煤炭供给依旧是电力供给侧的核心。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我国生产原煤25.97亿吨,同比增长4.4%;进口煤炭1.98亿吨,同比下降10.3%。其中,8月份,生产原煤3.35亿吨,同比增速由上月下降3.3%转为增长0.8%;进口煤炭2805万吨,同比增长35.8%。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国内煤炭生产和进口量自8月份开始有所好转。不过,煤炭产量的释放还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我国煤炭产能正处于下行周期。尤其是今年7月份以来,国内煤炭供需错配的情况愈发严重。

在需求端,随着疫后经济的复苏,我国工业生产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和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往年同期。此外,电力需求向好,1-8月份全 社会 累计用电量同比上升13.8%。其中,占全 社会 用电量2/3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了13.1%,是推动全 社会 用电量高增长的核心原因。

而在供给端,一方面,国内煤炭产能正处于周期下行的背景中,且另一方面,受国际关系与海外疫情的影响,我国今年从蒙古、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有所减少。多种因素叠加之下,目前国内煤炭库存遭遇一定的压力。

Wind数据显示,在主要港口方面,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整体下滑,9月上旬日库存量一度低至352万吨;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量今年以来更是持续下滑,8月份的库存量已经降至4890万吨。

2、水力发电量下滑

在目前我国的电力结构中,水电依旧是第二大电力能源。但今年以来,水力发电量增速下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水力发电量约为7617.1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其中,发电量占比较少的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保持了水力发电的增长,而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主要水力发电省份却呈现发电量下降。

受干旱天气等气候影响,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今年1至8月份的水力发电量分别为1818亿千瓦时、4482.9亿千瓦时、775.1亿千瓦时。其中的重点水力发电省份发电量均萎缩:湖北省水力发电量966.7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8%;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力发电量342.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3%;四川省水力发电量1983.9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6%。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水力发电新增装机量整体处于下滑趋势。2020年,我国水力发电新增数倍容量为1323万千瓦,同比增长217.3%。不过,这一高增长的背后得益于总装机1020万千瓦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3、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尚未堪大任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能正不断扩大,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占比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9.5%,占全 社会 用电量比重在9.6%左右。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目标是,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 社会 用电量的比重达要到11%左右,2025年达到16.5%左右。

整体来看,随着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的提升,不少风光资源丰富的省份也开始倚重风电、光伏。但在今年极端天气多发的年份,风电、光伏发电的稳定性遭遇挑战。

东北此次罕见的居民用电被拉闸背后,风电骤减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省工信厅9月26日召开的全省电力工作保障会议指出,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

国泰君安认为,“从我国目前的发电结构来看,对于火电的依赖依然较为严重,风电和光伏未能贡献出应有的产出。”该机构分析称,虽然我国目前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已达到24%,但目前产出仅占发电量的10%左右,说明我国对于火电的依赖较为严重,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和其发电量不成比例,未能贡献出应有的产出。从发电增速来看,风电产出大幅提升,累计同比达到44.7%,而光伏发电的增速依然相对较低,仅9.7%,相反,装机占比不断下降的火电增速反而达到了16.1%。这表明发电结构的不成比例也存在趋势性特征,对于整体的电力供给造成了较大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风电、光伏,在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其上网的稳定性一直是关键问题。为此,与新能源发电密切相关的储能、特高压技术的研究有待提升,以消除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配套基建不匹配的矛盾。

能源结构“跳闸”反思

近十年来,国内已经先后三次出现规模性的地方限电现象。

2010年,即“十一五”收官之年,多个省份在能耗强度目标的约束下,于5月份开始实施“拉闸限电”,随后因影响经济生产秩序,当年10月份基本被叫停。

2020年四季度,浙江、湖南、江西、内蒙古先后出台限电措施,应对阶段性供电不足。

这次始于2021年5月份,并在持续发酵的第三次限电潮,其影响目前仍然在扩大。

与此前两轮不同,本轮限电发生的原因,直指当前能源结构本身的“跳闸”现象。

我国正迎来能源结构转型的“快步走”时期,在电力体系的重构过程中,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平稳过渡时,缓解“电荒”、防止拉闸限电,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未来几年仍需稳住火电供应

本轮限电的关键因素在于供给端,而未来几年我国 社会 用电量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

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预测:2025年、2030年,我国 社会 用电量由2020年的7.5万亿千瓦时增长至9.2万亿、10.7万亿千瓦时。该报告进一步测算了需求增速——2020年至2025年,我国 社会 用电量年均增速约4.2%;2025年至2030年,用电量年均增速约3%;2030年至2050年、2050年至2060年,用电量年均增速将下降至2%、0.6%。

在此基础上,国泰君安测算,未来随着碳中和对于煤炭产能的限制,以及火电新增装机增速的下降,火力发电量增速将从2021年的5.6%降至2025年的1.3%;风电和光伏的新增装机不断提升,其每年的发电增速将维持在10%以上。

然而,在这样一个电力结构转换中,我国电力供应增速将持续低于电力需求增速,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而在整个转换过程中,火电供应的稳定性也将关系到电力结构在未来几年的平稳过渡。

2、避免“一刀切”式减碳

本轮拉闸限电,被置于一个较大的背景:“能耗双控目标考核”。不少地方为完成双控考核而拉闸限电。有的地方因为被约谈,而连夜开会“统一安排”拉闸限电。然而,“能耗双控目标考核”并不是此轮拉闸限电的根本原因。

“能耗双控”是执行多年的老政策。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2011年开始实施能耗双控考核。其中,“十二五”规划在把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费总量低于5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如前文所言,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我国也出现多个省份在能耗强度目标约束下“拉闸限电”的现象。其结果,最终导致 社会 生产经济秩序受到影响,此为前车之鉴。

尽管“能耗双控”是刚性要求,减碳是大势所趋,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和 社会 生活的伤害巨大,甚至得不偿失。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碳达峰工作的一些偏差,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的会议已作出明确表态。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

3、重构电力体系谨防激进思维

当前,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我国电力结构正在进行积极转型。《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版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20年,我国电力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我国煤炭发电量占比为78%,水电占比17%,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1.3%;2020年,煤炭发电占比降至63%,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升至11%,水电占比保持不变。

这组数据的变化显示,过往十年间,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主导着电力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此消彼长”。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当前电力结构转型中,我们依然需要正视火电的地位。

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结构占比为火电56.6%、风电和光伏24%。但显然,火电56.6%的装机占比对应着63%的发电量,风电、光伏合计24%的装机占比仅对应着11%的发电量。这意味着,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发电还不能承担起当前电力结构供应的主导型重任。

4、加快发展储能、特高压技术

值得肯定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技术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平价上网时代渐行渐近。

无论是从资源获取还是发电潜力上看,新能源将是未来主导世界能源结构的不二之选。但随着发电装机量的提升,如何保持新能源发电稳定上网,避免无序脱网的现象,亦是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时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2019年8月9日,英国电网发生大停电事故,集中于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约有100万人受到停电影响。数据显示,2019年,英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经升至35%。而此次事故起因,便是英国电网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出现大量无序脱网,导致系统频率下降至48.9赫兹,引发系统中低频减载装置动作,切除大量负荷。据当时资料,事故发时,英国风电渗透率已达到34.71%。在本次大停电中,抽蓄机组及时增加出力,阻止了事故进一步扩大。

从英国电网停电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随机性风险,即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

国泰君安指出,储能技术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此外,特高压技术可以将富集区资源运送到负荷中心,解决资源与负荷的区域错位问题。因此,储能和特高压技术值得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供给才是主导本轮“电荒”的原因——能源与能耗观察系列之二》,国君宏观研究;

2、《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3、《限电限产下的传导路径》,中金公司;

4、《能耗双控、限产限电的宏观分析与展望》,中信证券;

5、《东北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无关,这三点才是真实原因》,《 财经 》杂志;

6、《英国“2019•8•9”大停电事故分析报告》,《电力之窗》;

7、《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版,BP;

8、《减产主导市场 下周钢价高位盘整》,兰格钢铁;

9、《2021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俏皮的大象
不安的哑铃
2025-07-09 19:31:25
截至11月底,中国煤炭工业秦皇岛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中煤秦皇岛公司)煤炭贸易量突破5000万吨,其中出口1270万吨,内贸3815万吨。 中煤秦皇岛公司是中国中煤能源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通过实施业务和区域整合,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内外贸执行为主业,自营内贸、仓储、除杂和检验等为补充的煤炭相关业务体系。煤炭贸易量和创汇额连续多年保持河北省首位,多次被评为秦皇岛市和河北省文明单位,并蝉联秦皇岛市“金融诚实守信企业”。今年中煤秦皇岛公司预计全年煤炭周转总量将达到5700万吨,出口创汇7.5亿美元,年上缴税金8500万元以上,总资产超过13亿元。

现实的老虎
从容的大神
2025-07-09 19:31:25

我认为肯定是会再度出现的。因为煤炭是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再加上冬天的到来。煤炭市场的价格正在大幅度上升。

石油煤炭天然气都是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相对于普通国家而言,对三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因为国家要想发展,那必须要首先做到工业方面的进步。工业进步的前提,必须是拥有足够的矿产资源用于支撑。

冬季储煤需求释放,煤炭股爆发。

随着冬天的到来,也表示全球气温将会大幅度降低。那么全球居民对于暖气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但是暖气的供给需要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作为燃烧物。对于欧洲国家而言,本年度的冬天将会非常难以度。冬季的储煤需求量正在不断的释放,煤炭的股票价格也在一路上涨当中。相信在短时间之内,煤炭市场的价格将会长期保持在较高的位置。

煤炭需求量的缺口是非常庞大的。

各个国家对于煤炭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因为煤炭不仅仅能够提供暖气,同样也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电力。因此需要进口更多的矿产资源,而煤炭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要知道煤炭只有少部分地区拥有充足的产量,可是又要满足全球各国家的供给。难免会造成产量不足,导致价格上涨的趋势。

可以选择提前储备充足的煤炭。

要想避免煤炭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损失,我认为各个国家可以选择提前储备大量的煤炭。能够有效保障当地居民在冬天使用上廉价的电力以及暖气,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当然我国在煤炭需求这一方面不需要任何担心,我国可以从俄罗斯地区进口非常廉价的煤炭资源。

热情的大象
执着的战斗机
2025-07-09 19:31:25
2020年12月29日,今冬最强寒潮袭击北方地区。在河北省秦皇岛港口,寒风凛冽。即便在太阳的照射下,白天最高气温仅有零下三度,靠近公路的河流均已结冰。

在空旷的厂区里,除了架在上空的铁路运煤专线外,随处可见一座座堆积成山的煤堆。但与往年相比,这些煤堆已有所减少。

当天下午,在秦皇岛港口附近,秦皇岛港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受天气转冷和经济复苏加快影响,下游终端耗煤需求大幅回升,纷纷增派船赶往北方港口抢煤。

“抢煤“,成了近期众多煤炭交易商的常态。

“今年赚的还可以,就是煤炭资源太紧张,没货。”江志明从事煤炭贸易十多年,目前在一家发煤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2020年11月中旬以来,煤炭需求持续高涨,煤价不断攀高。

“这个月的煤价,是十年一遇的行情。”江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胆子大的赶上了,有的人都没想到能赚到这么多。”

沙经理常年在黄骅港、秦皇岛码头装船。10月左右,他所在的公司以每吨560元的价格,提前抢到了煤。两周前以每吨760元的价格出手,一笔卖了3万吨煤,不算中介费,赚了600万元。

“这不算赚的多的,有些大贸易商发财了。”他说,前几年煤价忽高忽低,做煤炭贸易不赚钱。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内陆电厂并不缺煤,挣钱多的贸易商,多为沿海电厂供货。

界面新闻获悉,12月31日,北方港煤5500K动力煤现货价格已达850元/吨,现货交易成交价约823元/吨。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煤价上涨趋势或延续到2021年1月中旬。

江志明预计,动力煤价格可能达到1000元/吨。这将接近煤价12年来的高位。

2008年,动力煤现货价格冲高至1060元/吨。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十年黄金期,煤价随之滑落,之后经历起起伏伏,但再没能站上1000元关口。

2020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受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需求旺盛、气温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长影响,今冬煤炭需求较前几年增加较为明显。

12月,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11%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寒潮来袭,当月全国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夏季峰值,20个省级电网用电两位数增长。

除经济快速复苏、煤炭需求激增因素外,煤炭主产地供应受限,也是今年煤价走高的主要原因。

作为第一产煤大省的内蒙古,今年开展了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当地煤炭供应受到影响。下半年发生多起煤矿事故,导致环保、安全检查升级,也加剧了煤炭供需紧张。

目前的坑口煤炭,是非常抢手的资源。在部分主产区,出现了近年少见的“排队等煤”现象,煤炭价格也一天一涨。

12月30日,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消息称,榆林地区在产煤矿销售普遍较好,煤矿即产即销,均没有库存。面煤、籽煤出货顺畅。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23日至今,榆林地区35家煤矿上调价格,涨幅5-40元/吨不等。

“煤价太高也有风险。”

在另一位李姓煤炭贸易商看来,目前真正的市场煤交易并不多,电厂要求兑换长协,且均根据需求买煤,并不会像以前那样进行囤货。

“高日耗、低库存”,已成为下游电厂普遍现象。个别电厂库存可用天数,甚至降至个位数。

12月28日,河南安阳市发改委发布《安阳市煤电气保障情况分析报告》称,安阳市两个热电厂电煤库存均处于警戒以下。

其中,大唐安阳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4万吨左右,每天耗用8000吨,可用库存不足5天;大唐林州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6万左右,每天耗用6000吨,可用库存10天,均严重低于最低库存警戒线。

安阳市发改委表示,电煤告急的原因,主要为煤源紧张及运输困难。

安阳市主要采购山西煤,由于部分煤矿停产,山西煤源紧张,煤价由每吨400多元涨至600多元,即便接受高价,依然很难买到。

大唐安阳电厂每日进煤3000吨,缺口近5000吨。大唐林州电厂每日进厂3000吨,缺口3000吨。预计这两个电厂后期库存仍持续下降,停限热风险极大。

12月28日,全国出现大面积降温,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橙色寒潮预警。此次降温范围覆盖了全国中部到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煤炭运输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矿区“一煤难求”,铁路发运压力不小,煤炭港口也热闹非凡,派船北上增多,运价连续创新高。

秦皇岛煤炭网信息显示,截至12月15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报1346.54点,各航线运价均刷新近三年新高,秦皇岛、唐山、沧州三港口合计锚地船舶数量170艘,电厂采购需求高。

在上游供应不足、需求旺盛的带动下,港口煤炭库存快速下滑。

界面新闻获悉,2020年8月中旬至今,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连续四个月处于500万吨的低水平,甚至下探至490万吨。

一位资深煤炭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往年的库存量一般在550万-600万吨。

“从来没有这么低过”。

据他多年观察,秦皇岛下锚船超过30艘、甚至40艘以上,港口存煤量在500万的低位徘徊半个月左右,煤价肯定会上涨,且将带动周边港口煤价。

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近期秦皇岛港煤炭昼夜生产情况表显示,当前秦皇岛煤炭日均发运煤炭52.4万吨,铁路日均到车6439万吨,港口卸车6453车。

“秦港的设计能力是1.93亿吨,即日均发运52.8万吨,目前发运量接近设计能力。”某贸易企业驻秦港业务经理周先生告诉界面新闻。

在另一煤运港口黄骅港,目前煤炭库存仅为150万吨,日均发运量创新高。

界面新闻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获悉,12月,黄骅港日均发运煤炭达60万吨。

2020年,黄骅港年度煤炭吞吐量达约2.04亿吨,秦皇岛煤炭吞吐量约达1.76亿吨。黄骅港超越秦皇岛,成为中国煤运第一大港。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煤炭码头和原油管道运输码头。西港区以杂货、集装箱装卸运输为主。

上述不愿具名分析人士认为,秦皇岛港被黄骅港超越的原因在于总调度量不足。大秦线曾出了两起事故,煤炭运送产能降至480万吨,之后大秦线进行检修,煤炭货运部分分流至其他港口,检修结束后,运送产能也未恢复。

另一机构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很多电厂在曹妃甸拥有自己的码头,蒙冀线分流了大秦线运量,曹妃甸港则分流了秦皇岛港的货运量。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的客货源结构不同。秦皇岛港属于公共码头,户头较多,这使其垛位的运送效率没有后者高。

据该人士介绍,黄骅港煤炭吞吐量中,除伊泰集团年1000万吨外,均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属于业主码头。

秦皇岛煤炭则基本由四家煤企构成,七成煤炭来自山西。其中,同煤集团占大头,每年下水量达5000万吨,中煤集团约为400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和伊泰集团分别约1000万-1500万吨。

煤价的抬高,也与煤炭进口政策不断收紧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煤炭进口量2.65亿吨,同比下降10.8%。

其中,10月进口煤炭1372.6万吨,同比下降46.56%;11月进口煤炭1167万吨,同比下降43.8%。

据普氏能源统计,今年1-8月,中国进口澳洲动力煤3860万吨、治金煤3160万吨,合计7020万吨,平均每月进口近1000万吨。

澳洲煤炭主要在广东、福建省等南部港口卸货。目前,华南不少电厂只使用5500大卡煤。澳煤进口受限后,5500大卡煤在市场上紧缺,只能依靠神华集团和同煤集团的煤炭替补,出现结构性短缺。

一位在中东从事煤炭进口的贸易商告诉界面新闻,限制澳煤进口后,印尼、俄罗斯 、南非、哥伦比亚的进口量均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进口煤缺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将带动煤炭需求进一步增长,煤炭供需可能出现紧平衡状态。

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公开表示,将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此外,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将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确保不出现缺煤停机。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利润正加速修复,11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9.1%,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截至12月28日,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达1.32亿吨,可用天数为17天,处于高位水平。其中,湖南电煤库存336.9万吨,可用25天;江西电煤库存248.7万吨,可用16天。

(文中江志明为化名)

细心的砖头
坦率的云朵
2025-07-09 19:31:25

18 年即将收官,经济仍显疲态,下行压力不减。从 12 月以来的中观高频数据看:终端需求依然偏弱,地产销量增速再度回落,乘用车批零增速持续探底;工业生产短期稳定,发电耗煤增速跌幅收窄,但粗钢产量增速已现回调,且汽车、钢铁等行业开工率仍处下行通道。

回顾 18 年的实体经济,以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为标志的去杠杆的推进,使得非标融资大幅收缩,而表内信贷扩张难以承接非标的庞大体量,叠加外部所造成的出口转差、居民购房形成的高杠杆对内需的制约,令企业经营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增速稳中趋缓。 19 年外部需求尚不容乐观,内需将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提振内需关键在通过减税降费让利给居民和企业部门,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需求:下游地产、乘用车走弱,家电、纺服改善,文娱走弱。中游钢铁、水泥改善,化工走弱。上游煤炭走弱、有色分化。交运走弱。

价格: 11 月 70 城房价同比涨幅回升,上周国内生资价格涨跌互现,国际油价回落。

库存:下游地产去化、乘用车回补。中游钢铁去化,水泥、化工回补。上游煤炭、有色分化。

下游行业:

地产: 12 月以来 41 城地产销量增速回落,百城土地成交放缓。 12月下旬前5天41城地产销量增速转负至-1.5%,12月前25天41城地产销量增速0.4%,较11月增速回落,几近归零,其中三四线城市仍处低位,而一二线城市回落幅度较大。前期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短期回暖令库存略有去化,上周十大城市商品房库销比回落至37.8周。土地市场成交仍在放缓,上周百城土地成交面积有所回落,而同比增速由正转负。

乘用车: 12 月前三周乘用车批零尚在探底,开工率持续回落。 11月汽车产销仍弱,汽车制造业主营收入增速-3.7%,跌幅较10月收窄,但主要缘于基数偏低,累计增速降至4.7%,仍维持下行趋势。12月前三周乘用车批零增速分别为-30%、-35%,较11月大幅下滑,尚在探底。上周半钢胎开工率也继续回落至66.8%,目前已处于历年同期低位。供需双弱格局未见明显改观。

家电: 11 月三大白电出口涨多跌少,空调厂家销量增速反弹。 11月三大白电出口增速涨多跌少,其中空调出口增速大幅回升至46.6%,冰箱增速小幅上行至14%,仅洗衣机出口增速因去年同期高基数而由正转负至-1.3%。11月空调厂家销量增速10.3%,也因去年同期低基数而明显走高,其中外销表现尤为亮眼,或与出口“抢订单”效应有关。11月空调厂家库销比略回落至1.03,但仍处于历年同期高位。

钢铁:上周钢价有所回升,开工率继续回落,社会库存去化。 上周钢价有所回升,螺纹和热板价格均涨,但仍处低位,钢价涨幅不一令吨钢毛利走势分化,螺纹回升而热板价格略降。12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产量增速7.5%,较11月微幅回落至。上周高炉开工率也继续下滑至65.1%,与17年同期的差距进一步缩窄,供给趋于收缩。12月上旬重点钢企库存增速大幅下滑至2%,而社会库存去化速度有所放缓,指向经销商或有累库行为。

水泥:上周全国水泥均价小幅上扬,库容比接近去年同期。 上周全国水泥均价小幅上扬,环比增速升至0.07%,库容比继续回升至48.9%,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12月下旬,北方地区大都进入淡季,需求减弱明显,因有错峰生产支撑,价格相对稳定;南方地区天气好转后,下游需求明显回升,企业发货基本恢复正常,水泥价格继续在高位保持稳定为主。分区域看,华北和中南保持平稳、华东稳中有落而西南大稳小动。

化工:上周 PTA 产业链价格普遍回落,涤纶 POY 库存上行。 上周PTA产业链产品价格普遍回落,其中涤纶POY、聚酯切片、PTA价格均再度回落,油价回落叠加下游需求不旺,令PTA产业链产品价格再现回调。上周涤纶POY库存上行至13天,处于历年同期高位。上周PTA产业链负荷率涨多跌少,仅聚酯工厂略有回落。整体看行业生产平稳需求偏弱。

机械: 11 月子行业收入增速涨多跌少,行业景气有所改善。 11月机械各子行业收入增速涨多跌少,通用设备、铁路船舶和电气机械分别升至9.4%、6.8%和7%,专用设备行业收入增速更是大幅上行至16.8%,仅仪器仪表降至0.7%。行业收入增速回升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而另一方面也反映行业景气有所改善,或与补短板政策推进下开工情况向好有关。

电力: 12 月前 26 天发电耗煤增速降幅收窄,工业生产短期稳定。 12月下旬前6天六大发电集团日均发电耗煤增速由正转负至-3.2%,环比增速则转负至-0.9%,创下历年同期新低。而12月前26天日均发电耗煤增速回升至-3.3%,较11月降幅明显收窄,指向工业生产短期稳定。但汽车、钢铁等主要行业开工率已开始出现连续下降,意味着后续生产端压力仍然存在。

上游行业和交运:

煤炭:上周煤炭价格有平有降,电厂库存去化、钢厂库存回补。 上周煤炭价格有平有降,其中秦皇岛港煤价格继续回落。12月前26天六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增速较11月跌幅收窄,上周电厂煤炭库存天数继续下降至22天。上周高炉开工率再度回落,钢厂炼焦煤库存天数继续回升至15.2天,已处于历年同期偏高水平。

有色:上周 LME 铜价降、铝价升,铜库存降、铝库存升。 上周基本金属价格涨多跌少。印度法庭撤销对于关闭矿业公司韦丹塔的铜冶炼厂禁令,上周铜价均值下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开部分电解铝骨干企业座谈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拟停产电解铝规模或将超过80万吨/年,上周铝价略有回升。

大宗商品:上周原油价格回落, CRB 指数下行,美元指数回落。 上周原油价格再度回落,俄罗斯12月石油产出再创历史新高,市场对OPEC减产的时间和力度均缺乏信心。上周CRB指数均值下行。上周美元指数回落,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BP且下调经济增速预期,目前利率水平已接近决策者所估计的中性利率底部区域。

交通运输:上周BDI、CCFI指数均降,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回落。 上周集散运表现均不佳,BDI和CCFI指数双双下滑。海岬型船舶平均租金环比下降16%,巴拿马型船舶平均租金环比下降2.7%,超灵便型船舶平均租金环比上涨0.1%。上周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回落。

疯狂的小馒头
知性的绿草
2025-07-09 19:31:25
当前国内用电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依赖于煤炭发电的地区,东三省率先敲响了警钟,很多地区都开始拉闸限电。而此次之所以拉闸限电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煤炭供应短缺、价格上涨,这就造成火电成本走高,供电量难以保障用电需求,那为什么煤炭的供应会出现短缺呢?

一是双碳政策背景下,煤炭产量走低。去年,我国首次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概念,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绿色低碳,是国家对各级ZF的工作要求,涉及到地方考核指标,这造成了煤炭产量被压缩,市场供应量走低。

二是海外疫情影响,大量订单涌入国内,造成用电需求大幅度提升,用电量增加,要想多发电,只能大量买煤(我国目前火电是主力),这就造成市场上煤炭的价格上涨,增加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有相关经济数据显示,今年9月相比年初,煤炭单价上涨幅度接近一倍。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为例,1月份为500元/吨,9月份达到了1009元/吨,超过100%涨幅。这种情况下,在电网不提高收购价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发电量的越多,亏得就越多,当然不愿意增加发电了。

三是北方省份为应对秋冬供暖煤炭储备,进一步造成了当前电力用煤短缺。目前马上进入10月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再过两个月即将普遍即将进入秋冬供暖季节,为应对秋冬供暖、保障民生工程,此时就需要储备更多的煤炭资源(毕竟供暖比照明,生产更重要),这进一步造成了当前的煤炭短缺。

有人说拉闸限电目的是为了不被国外剪刀差,同时避免疫情过后的产能过剩问题,这是一个方面的因素,但并非全部因素,毕竟单纯从出口产品来说,东北地区远远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但目前全国仅东北地区连居民都开始限电了,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剪刀差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国内真的出现缺电的局面了,电力供应短缺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今年由于来水量少致使水电发电量少,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比重短期内不可能大幅提高,而全社会用电量又比去年增加,导致火电厂用煤量增加,但是煤炭由于安全生产以及进口的减少等方面的原因,供应跟不上需求,库存量很少,煤价涨幅很大,电价不涨,火电厂因此亏损,而且马上冬季到了,正是用煤量高峰期,为了保证居民用电不受影响,必须储备一定的煤炭,所以才会造成如今用电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