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启又一座煤电厂,德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做呢?
德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太贵了,为了节省天然气的使用量,不得不重新启用煤电厂发电。
怎么说呢,其实德国这么做,就是因为承受不住天然气的价格了,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之后,因为德国禁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导致德国的天然气价格暴涨,再加上今年的极端高温,天然气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原本就天然气短缺的德国,更加的短缺了。期间甚至直接就恢复了“北溪-1”的管道运输,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但还是死要面子不恢复“北溪-2”。到现在,德国的天然气缺口已经无法形容了,用天然气发电成本太高了,在这个月中旬的时候,德国的电价都突破了500欧元一兆瓦时,换算成一度的话,那就是3.4元一度左右,而且这个价格还在疯狂上涨,德国不得不重新启用煤电厂。
有一说一,德国也是被迫无奈才选择启用煤电厂了,因为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本来天然气的储备就少的可怜,现在德国天然气的价格都原地起飞了,再这么下去,德国就要玩不起了。所以赶紧重新启用煤电厂,用煤炭来发电,因为煤炭的价格没有天然气这么离谱,可以拿来当做是缓解天然气发电造成电价疯狂上涨的问题。但说到底,其实这一切都是德国自作自受导致的,死要面子,坚决不启用前人为他们准备的“北溪-2”输气管道,这个一启用,德国完全不需要担心天然气短缺的问题,但奈何死要面子活受罪。
总的来说,德国选择重启煤电厂,是因为使用天然气发电成本太高,加之国内天然气缺口大,就想着用煤炭发点来缓解天然气发电的紧张。
由于受到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很多国家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德国为了保证发电已经急令重启燃煤电厂及石油发电,这将对当地石油与煤炭市场形成影响。首先德国作为世界大国以及环保大国带头重启燃煤电厂,一个冬天下来德国境内乃至欧洲煤炭价格必然会上升。其次德国境内虽然也有油田但也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石油,而这一次德国也将启动石油发电厂,这也必然让石油进口量增加并且价格不断处于上升当中。另外以往德国人在冬天时都是用天然气供暖,但今年天然气不仅价格高关键天然气根本不够用,再加上今年冬天对于煤炭和石油大量使用,必然导致整个德国甚至是欧洲能源市场变得更紧张。
1、煤价必然会上升
德国多年来为了提升环保效果,减少污染气体排放,已经很少采用煤炭发电。但这一次重启燃煤电厂也实在是因为没有办法,虽然冬天取暖时间只有五个月,但这五个月里德国境内煤炭价格必将上涨,煤炭市场也将迎来一段兴盛期。
2、石油发电量增加使得石油需求大增
石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主要能源,用石油来发电这也就是德国这种发达国家才干得出来,但毕竟没有天然气就只能是把燃煤或石油来作为主要能源使用。德国境内有一定石油产量,但要想保证发电量就必然要大量过口,到时候石油需求大增价格也将上升。
3、德国必然要从其它国家进口能源
德国人平时烧水做饭都是使用天然气,如今天然气越来越缺乏。而石油与煤炭用来发电也实在是德国政府一种无奈之举,虽然一直受到环保主义者抗议但也必须这样做。更不要说因为能源市场比较紧张,所以德国也必然从俄罗斯以外其它国家大量进口各种能源。
赢创工业集团是一家创新型的工业集团,主要致力于发展三个高效益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领域:化工、能源和房地产。赢创工业集团既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工企业,也专长于利用煤炭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还是德国最大的私人住宅房地产公司。我们的优势在于变革创新、术业专攻、自我更新和值得信赖。赢创工业集团业务遍布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在2008财年,该集团41,000多名员工创造了159亿欧元的销售额。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达到22亿欧元。
随着俄乌争端不断地升级,导致德国极度缺乏天然气这一种资源,这就导致德国将会重启一座煤电厂来进行发电,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民并不是不在意碳排放,而是德国当局为了保障民生所以不得已才这么做。但是德国当局之所以遭受到天然气缺乏的态势,原因就在于德国在贸易出口政策上总是针对俄罗斯,自然俄罗斯对德国输送的天然气数量急剧减少。
德国虽然是欧洲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但是这个国家极度缺乏各种能源,而且在冬天的时候德国就需要大量的天然气来进行发电,同时也要通过天然气来为各位居民进行供暖,因为俄乌争端不断地升级,导致俄罗斯输送到欧洲地区的天然气数量越来越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才启用了煤电厂,大家都应该知道煤电厂启动之后会生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样对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然而德国当局为了保障民生,不得已启用煤电厂,所以并不是他们不在意碳排放。因为德国天然气极度缺乏所以才会重启煤电厂
要知道德国这个国家是最注重节能环保的,他们在全世界首先就提出要每一个国家减少碳排放,以此来达到一个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德国又重新启动了煤电厂,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极度缺乏天然气,所以他们并不是不在意碳排放,而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使用了煤电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德国民众的生活。总结
总的来说,德国这个国家缺乏天然气的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造成的,毕竟他对俄罗斯的贸易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政策,这就导致俄罗斯对于欧洲地区的天然气输送量变得越来越少,而欧洲地区在冬天的时候非常需要天然气,所以在没有天然气的情况下只能够使用煤电厂。
有消息称,德国决定重启通过煤炭和燃油发电的法令,这是不是不管环保了。这一个消息,可以看到德国是在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做出的反应。
受到最近国际形势的影响,包括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都在面临着像能源、粮食危机问题,应该怎么样寻求能源供应,成为德国目前的难题。现在的能源问题,德国面临的已经不是价格上涨的问题,而是能源的供应有无问题。受到最近国际局势的影响,一直提倡要使用清洁能源的的德国,也开始“松口”使用煤炭和燃油这些传统的能源,而不是使用相对清洁的天然气能源,这也不是单纯说德国已经不顾环保了,而是受到局势影响,不得不为之。
德国一贯使用的天然气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天然气的供应也成了问题。再加上目前国际上的各种能源都在涨价,所以,德国才会重启通过煤炭和燃油发电的法令。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已经承诺本国的碳中和时间会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还表示说会提高减排目标,预计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减少65%,高于欧盟减排55%的目标。本次紧急通过煤炭和燃油发电的法令 ,这也无疑会影响到当初作出的承诺,但是这也不代表德国会不管环保了。
在德国国内,占大多数的民众都是支持使用清洁能源,环保是大部分民众认可的,这样紧急通过煤炭和燃油发电的法令,或者是在应对目前的形势,但不能说明德国会不管环保了,只是德国之前对国际作出的承诺,将会延缓实施。从德国目前的做大,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他们的目标和承诺,是有“灵活的变通底线的”。
戴勒姆-奔驰汽车公司:欧洲最大的轿车制造商之一。除生产汽车外还生产坦克、舰艇和飞机引擎。
大众汽车公司: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欧洲主要的汽车制造商。
西门子公司:德国最大的电气工业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电气、电子生产制造商之一。
巴斯夫公司:德国三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之一。
拜尔公司:德国三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之一。
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德国电子、电气第二大公司。
赫希斯特公司:德国三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之一。
蒂森公司:德国和欧洲最大的钢铁制造商。
鲁尔煤炭公司:德国最大的采煤业巨头。
曼内斯曼公司:德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世界的主要钢铁制造商之一。
工业复兴公司:意大利最大的国家持股公司。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之一。
菲亚特汽车公司: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瑞典滚珠轴承公司:瑞典机械工业龙头。北欧最大的工业企业。
瑞典塞柯刀具公司:世界上生产著名的硬质含金刀具的生产商。
瑞典爱立信通信公司。
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
瑞士ABB电气集团。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
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
比利时ELECTLAVEL电力公司。
比利时PETROFINA炼油公司。
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工业集团。
法国埃尔夫阿奎坦公司。
法国雷诺汽车公司。
法国标志雪铁龙汽车集团。
英国石油公司。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
德国艾柯夫EICKHOFF公司于1864年创建。该家族企业*为当今世界zui大的独立拥有的采矿设备制造企业。艾柯夫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在采煤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艺,不断拓展采矿设备的范围。
zui近三十年来,德国艾柯夫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煤炭企业中拥有一大批使用采煤机的用户,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有些时候,人类会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真的符合自然的法则。就拿德国关闭核电站一事来说吧,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最自然的煤炭发电模式,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核能是一种干净清洁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核能的不可控性又决定了它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能源。世界上目前已有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有过核泄漏的经历,这些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要持续多少年才能减退,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前苏联关闭的切尔诺呗力核电站周边,至今还是不能够适合人类居住,可见他的后续麻烦会有多少了。
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强国,他的选择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可说是做了一件好事。让更多的人从核电的美梦中醒来,去追求最本真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人类的良好选择。
为什么是德国在做这样的事情,我想还是因为他是一个经济强国的原因,他需要自己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能源才是万无一失的好办法呢?无疑,最天然,最自然,才是最好的。毕竟这种方式伴随了人类那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可说是经历了考验的一种能源方式。
核电技术虽然是现代化的,是新鲜的,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技术实力,但是它后续的不可控性实在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以当前的核能建设基础来看,还是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完美解决核泄漏问题的手段,所以我想德国人也是在权衡了核电与煤电这二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后,才做出关闭核电站的这一决定的吧。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核电的危害远大于他带给人们的利益之时,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做出与德国一样的决定来吧。
据央视新闻消息,从当地时间11日开始,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正式生效。
今年4月,欧盟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煤炭禁运。欧盟最初提出给成员国90天过渡期,在德国等国要求下延长至120天。这意味着,过渡期已于当地时间8月10日午夜期满结束,禁运从11日开始正式生效。对俄煤炭禁运是欧盟第五轮对俄制裁系列措施之一,也是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
据悉,2021年欧盟进口煤炭约1.1亿吨,其中约5100万吨进口自俄罗斯。欧盟每年进口的煤炭45%来自俄罗斯,总值大约40亿欧元。
相比于石油和天然气,欧盟进口的俄产煤炭金额低得多。目前,欧盟正加大力度从南非等国采购煤炭,希望弥补市场空缺。不过,欧盟内部普遍认为,尽管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煤炭,但成本将上涨;对俄煤炭禁运还意味着欧盟地区将面对电价上涨。
全球煤炭消费有望增至80亿吨,持平历史纪录
在俄罗斯能源遭到欧美日等国的抵制后,全球对煤炭和天然气的争夺日趋激烈,发电企业也在积极囤积燃料,全球煤炭消费增加。
数据显示,7月俄罗斯海运煤出口量环比下降6.19%,同比下降3.14%。其中向欧洲、韩国等地出口量均明显下降,向中国出口量同比增加14.65%,占比32%。已有印尼出口商开始向欧洲发运煤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买家均对印尼煤有采购意向。
随着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欧洲积极从全球各地采购煤炭来取代俄煤进口,需求激增推动欧洲煤炭市场价格一路上行。截至7月末,欧洲ARA港动力煤现货价/澳洲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分别为362美元/吨和421美元/吨,相比年初分别上涨142%和141%。
开源证券表示,欧盟对俄煤禁令即将生效,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进口的缩减也正逐步实施,油气替代性需求也转向煤炭,海外煤价或将被继续推升。
国泰君安也认为国际煤价或将再度上行。其表示,减排大背景下全球多年缺乏煤炭资本开支,能源制裁使本就偏紧的供需雪上加霜。测算替代叠加转移需求有望提高全球煤炭消费量的2.5%,除中国市场外有5.5%的提升。
近期,国际能源署在《7月煤炭市场报告》中称,根据目前的经济和市场趋势,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将在2021年增长6%的基础上继续增长0.7%,届时全球煤炭消费量将达到80亿吨,与2013年创下的年度纪录相当。
煤炭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高增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家煤炭上市公司预告或公告中报业绩。以区间中值计算,17股净利润同比翻倍,占比近六成。
在4家千亿市值巨头中,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在去年同期净利润超60亿元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近200%;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4家上市公司均在业绩预告中提及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对于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此外,山煤国际、冀中能源、神火股份等一众百亿市值煤炭股,均有净利润同比增逾200%的亮眼表现。
七月以来,煤炭股跌多涨少。华阳股份涨幅居首,累计上涨37.68%;其后神火股份、国际实业双双涨逾20%。19股跌超5%,靖远煤电、兰花科创、昊华能源、晋控煤业、山煤国际累计跌幅均在10%以上。
机构关注度方面,7股评级机构逾10家,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评级机构逾15家。
数据宝统计,多家煤炭上市公司具备欧洲出口业务。山煤国际拥有煤炭进出口专营权,公司主要产品为原煤及洗精煤,主要用于配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安泰集团涉及欧洲市场以出口西欧地区为主,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独立焦化龙头企业山西焦化其主产品冶金焦炭出口国为德国、荷兰等。(数据宝 张智博)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