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爆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何影响?
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经过我国的不断努力,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国外却呈现了蔓延趋势。那么如果疫情全球爆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呢?
产销下滑
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均选择延迟复工复产,避免交叉感染,而疫情全球爆发之后同样也会如此。比如现在的北京车展和日内瓦车展等均选择了取消或者延期,就连奥运会也选择延期举办,那么这时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就会不同程度的下滑。以我国为例,在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为9951台和12908台,同比下降约82.9%和75.2%。
汽车研发方向改变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汽车研发方向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国内的部分企业已经着手研制防护级别更高的空气净化功能,这样使驾乘人员尽可能的降低接触病毒的机会。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无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汽车的无人驾驶也成为了研究的主力方向。
疫情结束,销量逆势增长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在疫情期间,也增加了消费者对私家车的认知。因为疫情期间驾车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聚集,从而避免交叉感染。而疫情结束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就会被激发,所以逆势增长也不无可能。
写在最后
由此不难看出,疫情全球爆发会在短期内导致新能源汽车产销下滑,并且影响汽车研发方向,但疫情结束后也会逆势增长。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据提供基准排放数据的科学家称,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地工厂停工,人们出行减少。虽然对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但好处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下降。专家称,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5%,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从欧洲一月份和三月份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氮排放已明显减少。
有网友调侃道,新冠疫情是地球开启的自清洁模式,逼着人们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显然,这样的“自清洁模式”对经济的冲击和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是难以接受的。当下最切实可行的,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各地陆续复工复产,是否国内新能源市场将迎来报复性增长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有点骨感。
受上流供应链影响,动力电池行业将受冲击
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都是锂电池,自然离不开锂资源。我国的锂矿资源丰富,矿床多,规模大,但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等高海拔、高寒地区。一方面开采环境较恶劣,另一方面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较薄弱。所以我国虽然锂储量占全球22%,但锂矿石仍有较大比例需进口。
国外主要的锂生产国为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其中“锂三角”的锂储量占了全球总量的59%。可随着国外疫情的爆发,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都陆续实施了隔离措施。如果海外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意味着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将面临断供风险。
目前的动力电池以三元锂电池为主,除了锂之外,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材料。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在钴化学品领域的产量占到了全球的80%左右,单看电池的话,全球67%的产能来自中国。产量虽高,但都得益于我国在刚果(金)买下的几座钴矿山。而如今刚果(金)也开始实施隔离政策,南非的边境和港口关闭,钴的供应也可能会中断。
比亚迪或因此改变新能源市场格局
可以预见的是,海外疫情爆发,全球物流放缓,将会对三元锂电池产业链带来不小冲击。但是比亚迪近期发布的“刀片电池”或将给行业指出新的方向。首先,这是一种不含钴的磷酸铁锂电池,所需原材料在我国都有较丰富的储量。也就是说,不管国外原材料供应是否中断,“刀片电池”在国内就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受到的冲击要比三元锂电池小得多。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了几年高速发展后,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也变得更加理性。特别是2019年国内发生了几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让人们对系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越发重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就有高安全性的特点。而比亚迪通过特殊设计,不仅让“刀片电池”的安全性相比普通磷酸铁锂电池更上一层台阶,而且整合后的电池包拥有类似“蜂窝铝板”的结构,整体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比亚迪近期还挑战了“针刺测试”,在电池被刺穿、短路的情况下,“刀片电池”体现出了领先行业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还是拥有“电机、电芯、电控”核心技术的少数几家车企之一。也就是说,基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相比国外企业或一些合资企业,其全产业链受到的冲击较小。比亚迪在进军汽车行业时,就是从模具到发动机全都自己造,当时看来,能减少生产成本,但对于比亚迪的发展似乎不太有利。经此一“疫”,看来王传福还是很有远见的。
写在最后:此次全球疫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对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来说,也是一次机遇,比亚迪能凭借其改变现有新能源市场格局吗?值得期待。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信心比金子更重要,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除中国外,GDP增长速度都不及预期,这严重影响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一点也可从国家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包括降息、降低交易费用、降低准入门槛等手段、但交易量仍然严重不足看出。
2、影响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要去改变是要很大的社会成本的,也是要很长的时间的。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改变了人们出行、聚会以及娱乐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疫情爆发以来,以外卖、线上演唱会等消费模式和新业态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而疫情以前国际旅游、国内出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影响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一旦形成消费习惯,过去惯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3、影响全球化进程: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国家都纷纷关闭国门,部分国家借此机会否定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有所抬头。
4、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剧烈:发达国家由于在高科技领域发展很快,而在其他领域例如新能源、高铁、5G等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又没有竞争力,因此会通过加大对自己占优势的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出口管制和限制,这将造成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国家剧烈,发展中国家将花费更大的代价获得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
要说新能源在2019年的表现,只能算是勉强及格,年初宣布要大干一场的各大造车新势力,在年中时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计划,而在全年的总结中,却发现仅有2万多销量的蔚来居然占据了新势力的榜首位置,紧随其后的小鹏和威马,也只有一万多的年销量。这种数字在传统汽车行业的某品牌当中,可能都不够一个月消费者提走的车数量,奈何却成为了新势力的年终报告。从2019年根本看不出来会如何的2020年,却又在开年赶上了特殊的疫情灾害,不让出门,不需复工,不要聚会的“三不”政策之下,人们不想出门了,也没有了消费的意愿,这对于新势力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
第一依然还是蔚来
最近蔚来的新闻有点太多了,什么第三大股东撤资,吉利又要进来“掺和”,近期又融资到了1亿美元,好像可以缓解去年蔚来的裁员和迟发工资问题了。但是不管蔚来怎么难,怎么苦,从今年1月份的新势力销量看来,蔚来还是老大,这一点不容置疑。
1月份,蔚来共计交付1598辆车,然而不容乐观的是,ES6还算是不错,交付了1493辆,而ES8只交付了105辆。需知道的是,E8在去年共计交付8169辆,月均交付超过700辆。也就是说,ES8今年1月份的交付量相比去年的月均量,跌了足有七倍。相对于兄弟的走高和自己的走低,想必也是因为去年出现多次的自燃事件有关,有更便宜的ES6,ES8还是需要蔚来反省的。
小鹏走稳定路线
相比于蔚来的大起大落,小鹏倒是稳定了许多,从去年看来,每个月的交付量大概在4位数左右,那么今年1月份的销量也不相上下,月交付1073辆。
对于小鹏来说,也是经历过“挫折”的,从推出新款G3打击了老用户的信心之后,小鹏也曾一路走低,但可能是因为新款G3的确比之前有了好多改进,所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客户会选择,并没有在销量上造成过多压力。现在小鹏的月销量也可以证明,只要车好,用户不担心少。
哪咤紧追不舍
在北方很少见看到这款车,但是在南方却还真不少,虽然合众新能源的地位比较尴尬,但是2019年1月份暴涨的哪咤01倒是让人耳目一新,交付了1025辆,同比上涨达到262.19%。
这款哪咤01定位在小型SUV,起步价只需要6.68万元,续航里程可以达到至少300km,要是相比于现有的同类产品,无功无过,样子还可以,功能也够用,但也正因为如此,合众新能源的走势不高不低,原本一把好牌打到现在这个样子,希望哪咤01的成功可以多持续一段时间。
威马不足四位数
应该说前三位从1月份的销量上看来,和疫情的关系不大,但是威马就不行了,毕竟是温州企业,所以被这次疫情影响之下的TA首月销量只有808辆。但是1月份毕竟只是疫情的开端,到了2月份才是疫情的爆发,所以2月份的威马能什么样,现在更加扑朔迷离。
鬼扯:交付量的确是一个车企的市场认可度,但是鉴于造车新势力的无根基,如此表现也算不错,只是能否有所突破,比如在续航里程上,在电池费用上等等,不是车子造的越来越好看,是真的越来越好用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开年的一场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灾难,全球经济倒退,国内前三个月的汽车销量可以说是下降到了冰点,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很大,国家也在酝酿新基建投资,这里面包含了对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
本次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受到较大影响,消费者的钱袋子也进一步收紧。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汽车行业就处在变局中的局眼里,有变局、有破坏就会有新的机会和机遇,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仍然抱有很大期待。
强化消费者的私家车认知,新能源汽车相关“新基建”推出
疫情期间民众对公共交通的信赖程度降低,对自驾的需求显著挺高,疫情会对首购群体购车起到促进作用,这次疫情也会强化消费者对私家车需求的认知,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需求会明显好转。
此外,近日提出的“新基建”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入七大领域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和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增加了信心,为后面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松了绑,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打实的好处,国家政策上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给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一颗定心丸,这是今年的一个小期待。
加快技术创新转型,汽车体验全面提高
疫情给中国车市带来了冲击,也在倒逼着中国汽车主动做出一些创新和改变。这次疫情见证了车企技术创新的潜力,也让车企意识到“人本、体验”理念的重要性。比如吉利汽车主导研发了“全方位健康汽车”消费级产品,其不仅具备吉利汽车产品已有的隔绝外部空气中有害物质、快速高效净化车内空气等功能,还将重点突破车内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有效抑制并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此类技术的研发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新能源意向用户关注配置与传统燃油车用户存在差异,更关注科技性高的内部配置和便利性配置。如广汽新能源Aion LX 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北汽新能源的达尔文系统,以及其他品牌构建的各种生态系统下多场景驱动的创新体验,再加上语音交互结合多种交互方式的自然交互方式,都让用户的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这种体验上的提升是看得见的。
多种黑科技配置,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是广大汽车行业从业者和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另外一个小期待。
全球汽车产业受疫情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赢得短暂喘息时间
新能源汽车的成长逻辑已经转变为全球逻辑,行业“鲶鱼”效应将越发明显,供给改善将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根据EV Sale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特斯拉Model 3以30万辆的销量新高度夺得热销车型第一名,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分别以销售23万辆、16万辆的成绩分列第二和第三。从车企排名来看,除特斯拉强势登顶外,宝马、大众等外资品牌电动化转型成果也引发市场关注,这将给中国新能源车企未来扩大市场份额带来压力。
尽管中国新能源车企面临补贴即将退出和竞争白热化等压力,但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对本地车企给予了较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在2020年补贴退坡幅度大概率放缓的背景下,预计3.4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显著提升,而欧洲疫情的大爆发,也会为中国车企争取少量喘息时间,降低宝马、大众等德系品牌新能源产品投放对国内品牌的影响,这次肺炎在欧美大陆的传播,也可能是中国汽车品牌产业链调整、技术革新突围的一次机会。
总结:
2020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分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先活下去!
我们期待2020年,政府的新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做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让车企和用户真正收益。同时也期待新能源车企把握住疫情在世界范围传播所带来的时间窗口,加紧电池、车联网等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布局,在车型设计上能够真正回归到用户的刚性需求,将科技配置转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品牌实力与自信。
作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