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煤价飙涨、矿区排队等煤,有贸易商一笔交易就挣600万
2020年12月29日,今冬最强寒潮袭击北方地区。在河北省秦皇岛港口,寒风凛冽。即便在太阳的照射下,白天最高气温仅有零下三度,靠近公路的河流均已结冰。
在空旷的厂区里,除了架在上空的铁路运煤专线外,随处可见一座座堆积成山的煤堆。但与往年相比,这些煤堆已有所减少。
当天下午,在秦皇岛港口附近,秦皇岛港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受天气转冷和经济复苏加快影响,下游终端耗煤需求大幅回升,纷纷增派船赶往北方港口抢煤。
“抢煤“,成了近期众多煤炭交易商的常态。
“今年赚的还可以,就是煤炭资源太紧张,没货。”江志明从事煤炭贸易十多年,目前在一家发煤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2020年11月中旬以来,煤炭需求持续高涨,煤价不断攀高。
“这个月的煤价,是十年一遇的行情。”江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胆子大的赶上了,有的人都没想到能赚到这么多。”
沙经理常年在黄骅港、秦皇岛码头装船。10月左右,他所在的公司以每吨560元的价格,提前抢到了煤。两周前以每吨760元的价格出手,一笔卖了3万吨煤,不算中介费,赚了600万元。
“这不算赚的多的,有些大贸易商发财了。”他说,前几年煤价忽高忽低,做煤炭贸易不赚钱。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内陆电厂并不缺煤,挣钱多的贸易商,多为沿海电厂供货。
界面新闻获悉,12月31日,北方港煤5500K动力煤现货价格已达850元/吨,现货交易成交价约823元/吨。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煤价上涨趋势或延续到2021年1月中旬。
江志明预计,动力煤价格可能达到1000元/吨。这将接近煤价12年来的高位。
2008年,动力煤现货价格冲高至1060元/吨。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十年黄金期,煤价随之滑落,之后经历起起伏伏,但再没能站上1000元关口。
2020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受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需求旺盛、气温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长影响,今冬煤炭需求较前几年增加较为明显。
12月,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11%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因寒潮来袭,当月全国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夏季峰值,20个省级电网用电两位数增长。
除经济快速复苏、煤炭需求激增因素外,煤炭主产地供应受限,也是今年煤价走高的主要原因。
作为第一产煤大省的内蒙古,今年开展了倒查20年涉煤腐败问题,当地煤炭供应受到影响。下半年发生多起煤矿事故,导致环保、安全检查升级,也加剧了煤炭供需紧张。
目前的坑口煤炭,是非常抢手的资源。在部分主产区,出现了近年少见的“排队等煤”现象,煤炭价格也一天一涨。
12月30日,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消息称,榆林地区在产煤矿销售普遍较好,煤矿即产即销,均没有库存。面煤、籽煤出货顺畅。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2月23日至今,榆林地区35家煤矿上调价格,涨幅5-40元/吨不等。
“煤价太高也有风险。”
在另一位李姓煤炭贸易商看来,目前真正的市场煤交易并不多,电厂要求兑换长协,且均根据需求买煤,并不会像以前那样进行囤货。
“高日耗、低库存”,已成为下游电厂普遍现象。个别电厂库存可用天数,甚至降至个位数。
12月28日,河南安阳市发改委发布《安阳市煤电气保障情况分析报告》称,安阳市两个热电厂电煤库存均处于警戒以下。
其中,大唐安阳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4万吨左右,每天耗用8000吨,可用库存不足5天;大唐林州电厂可用优质煤库存6万左右,每天耗用6000吨,可用库存10天,均严重低于最低库存警戒线。
安阳市发改委表示,电煤告急的原因,主要为煤源紧张及运输困难。
安阳市主要采购山西煤,由于部分煤矿停产,山西煤源紧张,煤价由每吨400多元涨至600多元,即便接受高价,依然很难买到。
大唐安阳电厂每日进煤3000吨,缺口近5000吨。大唐林州电厂每日进厂3000吨,缺口3000吨。预计这两个电厂后期库存仍持续下降,停限热风险极大。
12月28日,全国出现大面积降温,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橙色寒潮预警。此次降温范围覆盖了全国中部到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煤炭运输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矿区“一煤难求”,铁路发运压力不小,煤炭港口也热闹非凡,派船北上增多,运价连续创新高。
秦皇岛煤炭网信息显示,截至12月15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报1346.54点,各航线运价均刷新近三年新高,秦皇岛、唐山、沧州三港口合计锚地船舶数量170艘,电厂采购需求高。
在上游供应不足、需求旺盛的带动下,港口煤炭库存快速下滑。
界面新闻获悉,2020年8月中旬至今,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连续四个月处于500万吨的低水平,甚至下探至490万吨。
一位资深煤炭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往年的库存量一般在550万-600万吨。
“从来没有这么低过”。
据他多年观察,秦皇岛下锚船超过30艘、甚至40艘以上,港口存煤量在500万的低位徘徊半个月左右,煤价肯定会上涨,且将带动周边港口煤价。
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近期秦皇岛港煤炭昼夜生产情况表显示,当前秦皇岛煤炭日均发运煤炭52.4万吨,铁路日均到车6439万吨,港口卸车6453车。
“秦港的设计能力是1.93亿吨,即日均发运52.8万吨,目前发运量接近设计能力。”某贸易企业驻秦港业务经理周先生告诉界面新闻。
在另一煤运港口黄骅港,目前煤炭库存仅为150万吨,日均发运量创新高。
界面新闻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获悉,12月,黄骅港日均发运煤炭达60万吨。
2020年,黄骅港年度煤炭吞吐量达约2.04亿吨,秦皇岛煤炭吞吐量约达1.76亿吨。黄骅港超越秦皇岛,成为中国煤运第一大港。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煤炭码头和原油管道运输码头。西港区以杂货、集装箱装卸运输为主。
上述不愿具名分析人士认为,秦皇岛港被黄骅港超越的原因在于总调度量不足。大秦线曾出了两起事故,煤炭运送产能降至480万吨,之后大秦线进行检修,煤炭货运部分分流至其他港口,检修结束后,运送产能也未恢复。
另一机构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很多电厂在曹妃甸拥有自己的码头,蒙冀线分流了大秦线运量,曹妃甸港则分流了秦皇岛港的货运量。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的客货源结构不同。秦皇岛港属于公共码头,户头较多,这使其垛位的运送效率没有后者高。
据该人士介绍,黄骅港煤炭吞吐量中,除伊泰集团年1000万吨外,均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属于业主码头。
秦皇岛煤炭则基本由四家煤企构成,七成煤炭来自山西。其中,同煤集团占大头,每年下水量达5000万吨,中煤集团约为400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和伊泰集团分别约1000万-1500万吨。
煤价的抬高,也与煤炭进口政策不断收紧有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煤炭进口量2.65亿吨,同比下降10.8%。
其中,10月进口煤炭1372.6万吨,同比下降46.56%;11月进口煤炭1167万吨,同比下降43.8%。
据普氏能源统计,今年1-8月,中国进口澳洲动力煤3860万吨、治金煤3160万吨,合计7020万吨,平均每月进口近1000万吨。
澳洲煤炭主要在广东、福建省等南部港口卸货。目前,华南不少电厂只使用5500大卡煤。澳煤进口受限后,5500大卡煤在市场上紧缺,只能依靠神华集团和同煤集团的煤炭替补,出现结构性短缺。
一位在中东从事煤炭进口的贸易商告诉界面新闻,限制澳煤进口后,印尼、俄罗斯 、南非、哥伦比亚的进口量均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进口煤缺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将带动煤炭需求进一步增长,煤炭供需可能出现紧平衡状态。
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公开表示,将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此外,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将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电厂存煤水平,确保不出现缺煤停机。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利润正加速修复,11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9.1%,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截至12月28日,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达1.32亿吨,可用天数为17天,处于高位水平。其中,湖南电煤库存336.9万吨,可用25天;江西电煤库存248.7万吨,可用16天。
(文中江志明为化名)
“随着气温降低、寒潮加剧,今冬煤炭市场出现波动,迎峰度冬期间煤炭需求持续增长。为防范和应对电煤供应紧张,各发电企业要监测并上报迎峰度冬煤炭供应和库存情况,加强订单发货和合同履约情况管理,提前启动2021年度煤炭保供工作。”近日发布的《上海市经信委关于做好2020年电力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提出,较上次冬峰,今冬最高电力需求预计增长14%,尽管总体平衡,电煤供应仍存在不稳定,需积极应对供应风险。
连日来,多地出现拉闸限电、有序用电等情况,煤炭保供形势牵动人心。另据国家统计局12月24日公布数据,12月中旬全国煤炭价格以涨为主,不同煤种涨幅在0.2%-5.2%不等。面对“保供稳价”压力,2021年电煤够用吗?
电企煤价承受力进一步降低
“近期煤价上涨太快,几乎一天一个样”——这是采访中,多位企业人士的一致感受。在此背后,供需错配是主因。
一方面,部分基建项目在年底加大赶工力度,钢铁、建材行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带动需求短时快速增加。同时,受雨雪降温天气影响,居民取暖用电用煤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随着煤炭生产向晋陕蒙等地集中,三省区煤炭产量所占比重超过70%,对煤炭供给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大。但因安监、环保等要求收紧,煤炭供给的刚性约束也在增加。以内蒙古为例,作为全国首个年产量超10亿吨的省份,地方政策对煤炭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倒查20年”、煤管票等制约,今年各月产量均出现同比下降。即便10月以来,在加大保供力度的情况下,增供效果仍不明显。
“随着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产地煤炭消费量提升,产地所形成的新型消费市场与原有消费市场相互竞争的格局正在形成。下半年,鄂尔多斯、榆林等地煤化工等产业用煤复苏,坑口直接销售量大幅增长,区内消费对区外市场的资源挤占,进一步使得主产区域煤炭外调量相对减少。”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相关人士称。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也称,煤炭市场产运需错位较为严重,电煤市场总体呈紧平衡状态,价格波动幅度超过往年。“2016年下半年以来,燃煤发电企业大面积持续亏损,目前经营依然困难。今年1-9月,华电、大唐、国电投等企业的火电亏损面超过40%,东北、西北、西南诸多电厂负债率超过100%,东部地区部分电厂亏损加剧。受此影响,电企对煤价的承受能力进一步降低。”
明年供需形势或呈“紧平衡”
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称,能源需求增长拉动了电煤需求增长,但根据监测,电厂的存煤天数和存煤总量均有保障。渡过“眼前”难关,2021年供应还会紧张吗?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人士称,从需求来看,新能源发展速度加快,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强,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需求增速,呈现“先高后低”的态势。从生产来看,受资源、环境等约束,晋陕蒙等主产区新增产能释放空间有限,新增产能或更多集中于新疆等地。“明年上半年,预计煤炭市场仍将维持偏紧状态,下半年有望重新回归平衡。随着中长期合同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煤价波动幅度小于2020年。”
多位来自主产区的负责人证实,按照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开发强度,是“十四五”期间主基调,环保对产能释放的要求趋严。“2021年,陕西煤炭产量将小幅增长,达到6.7亿吨。但同时,生态环境部要求单个煤矿建设规模调整幅度30%及以上的,需修编所在矿区总体规划,或提出局部调整方案,重新补充进行环评。对于已核增产能煤矿,涉及多个矿区,短期内完不成环评修编的系统性工作,或导致已核增煤矿无法完成环评变更,新增产能难以释放。”陕西省发改委运行办主任蔡胜斌称。
部分煤企还反应,煤电峰谷差加剧,给煤炭平稳生产、均衡发运造成困难,进而影响稳定供应。例如,“两湖一江”、西南等市场,电煤消耗峰谷差高达六七倍;在水电大省四川,枯水期煤炭需求旺盛,丰水期部分电厂甚至不接煤。
产运需三方共同发力保供
中电联燃料分会提出倡议:燃煤发电企业要提前谋划、加强预测,科学制定好电煤采购储备计划和应急保障预案。同时,与煤炭生产、运输企业加强沟通,加强诚信建设,共同做好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充分发挥电煤中长期合同在电煤供应关键时期的“压舱石”作用。
“目前,全国每年签订纳入重点监管的重点合同量8亿吨左右,其中电煤合同量占80%左右,是保供稳价的重点和关键。煤炭和电力互为最大客户,可以说存齿相依、唇亡齿寒。尤其在碳减排背景下,煤炭和煤电均承受着巨大的保供、发展和转型压力,两个行业更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并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逐步建立更加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该会副秘书长叶春表示。
作为“中间方”,铁路也在全力提升煤炭运输保障能力,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时效,并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国家铁路集团货运部主任庄河介绍,2021年,根据煤炭产销格局变化和铁路通道能力情况,将相应统筹调整铁路运输结构。一方面,实现西煤东运下水煤稳重有增,力保大秦线4亿吨运量不减,唐包线增运100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大量组织直达煤增量,瓦日线增运8000万吨以上、浩吉线增运2500万吨。
凉水井、牛家梁、鱼河、大保当四个集装站 神木火车站货场 神木县锦界集装站 绥德火车站杂货货场 牛家梁煤炭集装站 中能红石峡煤炭集运公司集装站等
神朔铁路线现共有煤炭集装站8个 新城川集装外站 大柳塔 榆家梁 孤山3个站属神华集团建设管理。燕家塔后站、燕家塔煤炭物资转运站、何家塔装车站 府谷县境内的新胜煤炭集装站
包神线上在榆林市境内只有两个集装站,都由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建设运营。
山西加强晋煤外运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大秦线: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提高,2008年运量突破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
神皇线:
神黄铁路自陕西省神木神东煤田大柳塔东至河北省黄骅市的黄骅港,全长815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由神朔铁路和朔黄铁路所组成。全线地形复杂,桥隧相连,桥,隧、涵占线路总长的30%,神朔铁路自陕西神木县大柳塔镇至山西朔州市,正线全长266公里;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县,东至河北省黄骅市。
神朔铁路从1996年7月1日开通,2002年11月1日全长588公里的朔黄铁路已正式全线通车。神黄铁路是I级干线,双电气化。全线共有桥梁356座(总长74257m),隧道129座(总长94023m)。输送能力为6800万吨/年,远期可达1亿吨/年。
焦日线:
焦日铁路由新月铁路和新菏兖日铁路组成:
新月铁路(新乡——博爱县月山站)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起自新乡站,东连京广线和新菏线,向西经新乡西、获嘉、修武、焦作,至博爱县境内的月山车站,最后与太焦线、焦柳线和侯月线连接。全长79.817公里,沿途经11个车站。重点控制工程为月山枢纽改造工程。
新月线、新菏线,贯通东西,是山西、豫北能源基地连接华东沿海工业区的主要通道。连接太(原)焦(作)、侯(马)月(山)和焦(作)柳(州)三线,是晋煤南运、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
新菏兖日铁路由新兖铁路和兖日铁路组成:第一段,新兖铁路西起河南新乡,东至山东兖州,全长305.303公里,其中在山东境内的长度为190.679公里。第二段,兖日铁路起于京沪铁路的兖州站,向东沿蒙山和沂山所夹山谷到临沂,与胶新铁路交汇,终于日照站。由于此前日照设市前,车站设在石臼所。
榆神矿区的大保当井田一带勘探出26亿吨优质环保煤。这种煤是良好的气化、化
工用煤,可用于工业气化、煤转油等方面。
榆神矿区大保当井田地处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白菜心”,位于神木县西部,井
田面积112平方公里,可开采煤层5层,平均煤层总厚度24.8米,煤岩类型
以半暗型、半亮型煤为主。全井田地质储量27.9265亿吨,工业储量16.
4921亿吨,可采储量11.4503亿吨,其中首采的2-2煤层占全井田储
量的40%左右。这个煤层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可液化、高发热量、水分含量
低的特点,是良好的动力、液化,气化和化工用煤,可广泛用于工业气化、低温干
馏、煤转油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显著优势。这个井田构造简单,储量大、开
采容易,是榆神矿区总体规划中一期开发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而且厚度十分稳定
,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好的整装矿区之一。开采出的煤炭将经神延铁路、西延铁路
和西康铁路运到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或者出口国际市场。
榆林市将建成的大保当煤矿是榆林煤液化的配套矿井,根据《陕西榆神矿区一
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煤矿建设规模为1000万吨/年,2006年完成煤矿项
目的前期筹备,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投产,实现配套项目与液化
项目的整体推进。届时,一座现代化矿井将在塞北大地拔地而起,为我国煤炭工业
战略西移及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与省煤田地质局日前共同投资12亿元,成立陕西省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拉开了陕北侏罗纪煤田小保当井田开发的序幕。
据了解,小保当井田位于神木县境内,属于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陕北煤炭基地的一部分,井田面积为220平方公里,区内含煤10余层,其中5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1~23米,可采煤炭资源量为47亿吨。煤层结构简单,为稳定型煤层。煤质具有低灰、低硫、富油、中高热值、热稳定性好的特点,是良好的动力、气化、液化用煤。该地区开采技术条件十分优越,是储量巨大的整装井田,适合建设高产高效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据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省煤田地质局在煤炭勘探开发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还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双方共同开发小保当井田不仅有利于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也为陕西煤炭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