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红色星期五”的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工人阶级为取得自身利益而发起的一次斗争。
在1923年,法国进攻占领了德国的产地-鲁尔。由于德国煤炭的生产和出口的急速减少。对于英国煤炭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矿工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在1924年和矿主签订了对自己有力的相关协议,矿工的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在1923年的时候,法国从鲁尔地区把兵撤回来。德国利用美国的便利,使鲁尔地区的煤炭产业恢复到正常水平,出口也有明显的增加。英国煤炭在对外出口急剧减少。国际之间的竞争的激烈使英国采煤业前景不容乐观。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甚至达到了12万左右。至少有超过半数的的矿工不能完整的上满一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者,做出降低工资和增加工时的计划。在1925年的时候,矿主决定从7月底开始,在1924年签署的工资协议全部作废,取而代之的是地区性的工资合同为参考标准;保证矿主的收益率;把工作时间从七小时改到八小时。如果实行的话,矿工们的权益将不再受到保护。矿主表明如果矿工不同意以上建议的话,他们就会从7月13日开始执行同盟歇业的计划。矿工显然不会接受这些建议。这次抗议得到了其他工会的帮助。保守党鲍德温政府对工人的罢工缺乏相关的准备,被迫暂时做出让步。在7月31日,政府决定为从事煤矿工业的人员做出9个月的帮助,帮助矿主改善了矿工的各方各面的条件。政府在当时委派了以赫伯特·塞缪尔爵士为首委员会,他们负责调查煤矿工业相关的情况。矿主同意了政府的措施,矿工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这天被称作是“红色星期五”。
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严格来说,工业革命不能算上是真正的革命,它没有推翻任何的政权或阶级,只是属于社会、科技方面的急剧进步和发展。
目录 [隐藏]
1 背景
1.1 家庭工厂化
1.2 尼德兰人才的流入
1.3 纺织业崛起
1.4 机械化工厂
1.5 蒸汽机现世
1.6 煤矿业崛起
2 主要进程
3 个别产业
3.1 纺织工业
3.2 新动力与新能源
3.3 运输革新
3.4 钢铁工业革新
4 参看
5 参考资料
背景 [编辑]家庭工厂化 [编辑]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工业革命累积了财力上的准备。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继续了近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
并且,英国过去是以国王名义借债,来弥补宫廷财政运转的不足。
1694年,英格兰国家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由国王债务制度过渡到国家债务制度,这从另一条渠道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
英国 *** 大力开拓海外殖民地,积极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本国工商业寻找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还把从各个渠道聚敛来的财富,绝大部分都用作生产性投资,以转换为再生产的资本。
而法国却把资金都用来维持费用浩大的军队和宫廷享乐,西班牙更是把海外贸易盘剥来的巨额财富,用来购买国外廉价的商品,结果冲击了本国的市场。
1800年英国纺织厂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
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
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 *** 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
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
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
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
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
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
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世纪末期,法国与尼德兰等国在手工业技术方面,特别是丝织业技术方面,都比英国进步,拥有很多技术熟练的工匠。
但是不断发生宗教战争,迫使许多信奉新教的熟练工匠逃亡到英国避难。
尼德兰人才的流入 [编辑]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时,也有大批尼德兰工匠逃往英国,从此以后就在英国东部地区定居下来。
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允许这些工匠定居下来,条件是每一户外来工匠必须负责培养一名英国学徒。
这些技术熟练的工匠涌入英国后,对于改良和革新英国的手工业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使英国新建了一些过去没有过的工业部门。
英国的染织业、制糖业、陶瓷业的发达,就是同尼德兰工匠的贡献分不开的。
在十七世纪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棉纺织业发展得尤其迅速。
十八世纪初,运到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一百万磅,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资本家为了追求越来越多的利润,除了增加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外,迫切希望改革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纺织业崛起 [编辑]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
后来, 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织布能力更为提高。
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
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出现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棉布工厂因缺纱而停产。
棉纱价格猛烈上涨,接着纺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
这种情况,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 *** 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1761年,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郡内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由于织工工资跟着棉布需求量的增长而提高,就使得原来兼营农业的织工逐渐抛弃农业,成为专靠工资收入的工薪阶层。
同时,珍妮机的使用排挤了旧式纺车,使那些买不起珍妮机的原来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纺工也放弃农业,到拥有珍妮机的人那里去工作,从而成为雇佣工人。
纺工和织工放弃的土地就为农业资本家所收买,小自耕农无力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竞争,他们逐渐受到排挤而破产之后,也就沦落为农业或者工业中的无产者了。
机械化工厂 [编辑]
1806年煤粉内燃机专利书
1775理查·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仿制品珍妮纺纱机虽然大大提高了棉纱产量,但纺出的纱不结实,细而易断。
由于珍妮机带动的沙锭日益增多,却需要手工来摇转纺轮,这样就使人力越来越难以胜任。
于是,便需要在质量和动力方面加以改进。
1769年,钟表匠理查·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这种机器用水力推动,机器上安装着许多滚轴,旋转很快,纺出的纱质地坚韧。
由于水力纺纱机体积大,又必须设置在可以利用水力的地方,因此,它就不能象旧式纺车或珍妮机那样安装在家庭内,而必须建立厂房,集中工人进行生产。
这样,就为工厂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771年,理查·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棉纺厂,成为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主。
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线虽然结实,但是很粗糙。
因此,还需要继续进行技术革新,以提高棉纱的质量。
1779年,工人赛米尔·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骡机综合珍妮纺纱机与水力纺纱机的优点,纺出来的棉纱既结实又精细。
此外,还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最初,骡机带动二三十个纱锭,后来随着机器的改进逐渐增加,到十八世纪末,已经有了能够带动四百个纱锭的纺纱机了。
自从骡机发明与广泛应用以后,集中从事生产的纺纱工厂迅速增加起来。
棉纱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把织布抛到了后面,于是,纺与织之间又出现新的脱节现象。
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良织布机。
1785年,牧师埃德门特·卡特莱特发明了用水力推动的织布机。
但是,这种机器非常呆笨,销路不广。
后来,经过拉德克利夫、霍洛克斯等人的改进,这种织布机才日益完善,逐渐推广应用。
1803年,拉德克利夫还发明了一种整布机,霍洛克斯又发明铁制的织布机器。
经过改进的自动织布机,比手工织布提高了四十倍的效率。
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水烧热了之后就膨胀为水蒸汽。
事实上,这个道理人们在很早就知道了。
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末,亚历山大里亚的赫罗,就认识到蒸汽的动力作用。
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他曾经制造过一种利用水蒸汽旋转的玩具。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尝试过设计一种利用蒸汽开动大炮的图纸。
然而,为了工业的目的把蒸汽用来作为动力的试验,则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1]
蒸汽机现世 [编辑]
英国18世纪蒸汽机工厂仿制品
1890年铁工厂油画法国物理学家尼斯·帕旁称得上是第一个蒸汽力的实验者,他于1680年在英国试验成功第一台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蒸汽泵。
但是,帕旁的发明并没有实际用于工业上。
1698年,英国人托玛斯·塞维利发明了利用蒸汽力而制成的抽水机,但是不够坚固,经受不住大量蒸汽的压力,常常破裂。
1705年,铁匠托马斯·纽科门在塞维利抽水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可用作动力的蒸汽抽水机。
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制造和修理自然科学仪器的工作时,注意到纽科门式蒸汽机之所以浪费很多热量和时间,是因为汽缸里既要产生蒸汽,又要注入冷水。
1765年春,瓦特终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安上一个隔离式冷凝器装置后,蒸汽不是在汽缸内冷却凝固,而是让蒸汽通过一个阀门,进入一个单独保持冷却的冷凝器,这样就不需要降低汽缸的温度,真空也能够不断产生。
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
这一年,瓦特以发明分离冷凝器,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一个专利。
但这种蒸汽机仍无法克服纽可门蒸汽机只作往返运动的缺点,不能使蒸汽机变成能带动各种工作机的原动机。
1781年,瓦特研制出一套齿轮联动装置,可以将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他因此获得了第二个专利。
接着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增大蒸汽机的动力,瓦特对汽缸本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782年,瓦特试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把原来的单向汽缸组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改为高压蒸汽,他也因此取得第三个专利。
1784年,经过再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
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瓦特蒸汽机的问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从此以后,只要有煤作为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
并且,工厂也是根据需要建立起来,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
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2]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蒸汽机的广泛利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使工业革命开展起来。
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以此为标志,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煤矿业崛起 [编辑]
1814年描述用煤发动火车和机械;又用火车和机械开采更多煤的油画煤炭可以说是近代工业的食粮,如果没有煤,就没有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工业革命。
正因为英国的煤炭储藏量非常丰富,所以才支撑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在中世纪,由于烧煤使空气污染,封建统治者严厉禁止采煤。
然而,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对于煤炭的需求扩大,煤炭工业迅速发展。
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四千四百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使英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主要进程 [编辑]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
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商品市场规模扩大。
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1568年-1648年,西班牙镇压尼德兰独立运动,因战乱,许多尼德兰工匠逃亡到英国,他们带来最早的手工纺织技术。
英国要求他们每个工匠必须带两个英国籍学徒。
[3]
1576年,英国 *** 颁布法令限制羊毛、大麻等本国原料或初级产品出口,禁止粗纹布、呢绒织品、亚麻布进口。
同时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使用公款购买成批原料、羊毛、大麻等为穷人安排工作。
法律还规定每个郡要办两个到三个工场,即感化院,收容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和流浪者[4]。
英国毛纺织工业获得一个发展机会。
英国确立外向型经济模式。
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排除通往美洲的障碍。
1607年,伦敦公司在北美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弗吉尼亚。
之后英国不断扩大殖民地的范围。
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专利权设立,保护新发明的权利。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英国(包括殖民地)的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只运输。
1660年,英国成立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
英国青年舍弃神学,追求实学,蔚然成风。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迫害胡格诺派教徒,其中很多能工巧匠移民英国。
1688年-1697年,发生大同盟战争,英国、荷兰和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同盟联合抗击路易十四法国。
1688年, *** 公开支持圈地。
1593年议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大量耕地改为牧场。
1597年因连续4年歉收而恢复反圈地法令。
1601年议会废除反圈地法令。
1607年英国中部各郡反圈地起义,迫使 *** 恢复反圈地措施。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圈地又起。
1688年起, *** 公开支持圈地
1689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执政,巩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1694年,民营的英格兰银行成立,为支持抗法,银行以8%的利息贷款给 *** ,而 *** 作为回报则授予其制币权、银行券改造权和证券投机。
1701年,Jethro Tull发明播种机,拉开英国农业机械化的序幕。
1714年,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兼任英国国王,开始了汉诺威王朝(1714-1901)。
乔治一世的母语是德文,不会讲流利的英文。
所以他不出席内阁会议,会议改由一名亲信大臣主持,成为英国首相制度的开端。
此后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1720年 英国议会通过法案,禁止进口和使用印度棉布[5]。
(英国直到1757年才控制印度。
)
1730年,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和佛罗里达(当时属于西班牙)种植棉花获得成功[6],到1784年,刚刚独立后的美国,开始向英国出口棉花。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
1761年,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获取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大量殖民地。
个别产业 [编辑]纺织工业 [编辑]
在德国伍珀塔尔博物馆的珍妮纺纱机模型1733年 兰开夏郡的钟表匠凯伊发明织布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后来, 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织布能力更为提高。
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
1764年-1767年 兰开夏郡的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7年 兰开夏郡的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兰开夏郡的克隆普敦结合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用水做动力的 骡机(Spinning Mule),后被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
1785年 莱斯特郡的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在1791年建造第一座水力织布机工厂。
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
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工厂必须设在河边,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随着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和成熟,蒸汽机动力开始被应用在纺织工业。
新动力与新能源 [编辑]1769年 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发明单向蒸汽机
1782年 瓦特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785年 瓦特在诺丁汉郡建立第一个蒸汽纺纱厂。
1800年 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力。
1811年 莱切斯特郡工人卢德捣毁机器。
1820年 煤矿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煤产量更加迅速增长。
1825年 蒸汽机猛增到15000台,375000马力。
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运输革新 [编辑]1765年 英国开始在煤矿使用铁轨
1788年 开始架设铁桥
1807年 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
1811年 英国也开始仿制汽船。
1814年 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在奇林沃兹煤矿运煤。
1825年 史蒂芬逊第一辆客运火车,在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759年 - 1830年英格兰2200英里的运河。
1844年 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
钢铁工业革新 [编辑]1709年,A·达比(Abraham Darby I)采用焦炭取代木炭炼铁,获得成功,并很快获得了这项技术专利。
1750年,亨茨曼(B.Hunt *** an)发明坩埚炼钢工艺。
坩埚炼钢工艺是转炉炼钢技术发明前最重要的炼钢方法,是欧洲历史上钢首次被熔化冶炼。
1873年,波特获得搅拌精炼法专利。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
人类对煤炭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古中国、希腊、古罗马等地都有使用煤炭的记录。距今大约2000多年前,古希腊开始开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国早在6800~7200年以前,煤炭就被发现和利用作为燃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此时对煤炭的认识尚处于早期,柴草是当时最主要的能源。
直到17世纪后,随着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木柴作为燃料越来越满足不了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煤炭真正得到广泛利用,取代木柴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
18世纪开始,煤炭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工业和运输能源。早期工业化国家发达的煤炭产业,为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大量能源,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蒸汽机的推广,冶金工业的勃兴及交通运输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因此,各国几乎都在产业革命的同时,迅速兴起近代煤炭工业。18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英国对炼铁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炼焦炉应运而生。
随着钢铁工业的兴盛,西方工业国家,尤其是英国,迎来了“煤钢时代”。此时英国的主要煤矿产区大都经历了一个钢铁行业耗煤量占煤炭总产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的时段,但是其峰值大多出现在1870年之前。
伴随着能源消耗和产业转型,煤炭产业在20世纪初迎来了繁荣时期。二战前,煤炭生产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苏联,合占世界总产量的3/4。1913年,世界煤炭产量13.20亿t,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92.2%,比1860年增加7倍,从而进入了能源“煤炭时代”。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大批煤矿被关闭,众多矿工被解雇,这又引发了不断的煤矿工人罢工。与此同时石油的大量开发,又夺走了许多煤炭市场,迫使煤炭产量出现了下降和徘徊局面。20世纪30年代,煤炭产业进入了最暗淡、最困难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复兴,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中期,美国煤炭产量迅速回升,支持了美国的战争和战后欧洲的复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煤化工也取得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1950年,世界煤炭产量比1913年增长39.8%,达18.18亿t,占世界能源消费的62.3%。
20世纪50年代开始,煤炭在工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式微,煤钢时代的几个传统大国在二战后也都不复当年之辉煌。新兴的美国和石油一起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天然气与核能也在总的能源利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黄金时代,其间煤炭产业发展缓慢。1951~1974年,是煤炭生产的萧条时期,20多年间煤炭产量只增加12.2%。一些传统煤炭生产国弃煤开油,西方国家的煤炭工业一度衰落。由于大量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除炼焦工业随钢铁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外,工业上大规模由煤制取气体燃料的生产暂时中止,不少工业化国家用天然气代替了民用煤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飞速发展,致使以煤为基础的乙炔化学工业的地位大大降低。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使煤炭工业重现生机,产量加速增长,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1980年煤炭产量达37.89亿t,比1970年增长29.3%1989年世界煤炭产量达48.8亿t,比1976年增加50%1990年世界煤产量达47.167亿t,为历史最高水平,比1980年增长59.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煤炭生产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由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增长变为负增长,1996年产量为46.3亿t,比1990年下降1.8%。主要原因是:前苏联经济严重滑坡,煤产量陡降,从1990年的7.03亿t降至1996的4.192亿t,下降40.5%西欧国家逐步取消煤炭生产补贴,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英国从1990年的0.944亿t降至1996年的0.505亿t,下降46.5%,德国从3.975亿t降至2.351亿t,下降45.8%全球环境浪潮的冲击,使发达国家煤炭需求减少,OECD国家煤炭总需求量从1990年的13.552亿t煤当量减至1996年的13.35亿t煤当量,减少1.5%世界第1和第3产煤国中国和印度煤产量增长速度趋缓。此外,曾是世界主要产煤国的法国和日本,煤炭工业即将消失,1996年产量已分别降到990万t和650万t。
进入21世纪,纵观当今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的煤炭工业,煤炭企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集团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除中国外,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前4家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在40%以上(美国45.8%、南非62%、澳大利亚64%),单井平均生产规模200万t左右(德国280万t、波兰200万t、英国180万t)。
EIA近期发布的一篇报道称: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2010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几乎占了世界煤炭产量的50%,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产国美国煤炭产量的3倍之多,差不多是继中国之后十大煤炭生产国的产量之和。世界排名前五的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煤炭生产占了全球煤炭总产量的75%,总产量增长占到了98%而世界其他国家煤炭增长仅占7%。2000~2010年间,全球煤炭产量上涨了66%,年产量一度超过80亿t。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科学发现、农业创新和技术发明把人们从土地上吸引到城镇里。在新兴科技和工业的前沿,英国帝国发展壮大,她成为世界领袖。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革命从英国蔓延开来,改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关于工业革命的关键事实由于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没有确切的开始日期,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始于1750年左右。
关键人物
Jehro Tull-发明了播种机和其他机械化农业工具Abraham Darby——发明了一种用焦炭冶炼铁矿石的工艺——Thomas Newcomen——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用于抽水——James Wa——精炼了Newcomen的蒸汽机,并增加了冷凝器——Mahew Boulon——James Wa William Murdoch的商业合作伙伴——对蒸汽机的贡献,机车和煤气灯约翰·凯——航天飞机的发明者,使织机更加高效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珍妮的织工,使纺纱更加高效的理查德·阿克赖特——建造了第一个机械化的工厂来容纳他的水力纺纱机塞缪尔·克朗普顿——制造了纺纱机,托马斯·泰尔福德(Thomas Telford)是负责道路、运河和桥梁的鼓舞人心的土木工程师约翰·马卡丹(John Macadam),他进一步改进了编织工艺,创造了一种新的路面铺设技术——十八世纪中叶,在一片绿色宜人的土地上建造黑暗的柏油路、撒旦式的磨坊“KDSP”,英国人民过着几百年来所过的生活。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在土地上长时间工作。有许多家庭手工业、作坊和工匠。旅行是缓慢而艰苦的,沿着未铺好的道路,要么步行,要么用马拉的车。起初,生活开始慢慢改变。一些新发明很快成为变革的浪潮,加快了步伐,开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在18世纪以前就已经播下,由上个世纪的自由思想家和发明家播种,但直到18世纪,在英国,工业化的条件才成熟。
18世纪的不列颠群岛提供了理想的经济和产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在1707年加入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法案之后,这个国家和平稳定。两国在自由市场贸易中有着共同的利益,而法律制度使建立公司以利用经济机会变得容易。来自大英帝国的资金使那些热衷于增加财富的企业家得以推动创新。努力工作和追求财富被认为是美德。除了财力,英国还有煤炭和金属矿等自然资源,这对新兴技术至关重要。英国拥有成为工业化摇篮所需的一切。
最初的一些变化是从英国开始的。18世纪早期,地主和农民开始改造英国的农业。选择育种、轮作和圈地行为导致了更高的产量和生产力。机械化提高了效率。Jehro Tull首先利用科学原理设计了播种机,然后设计了马拉锄头。图尔成功地证明了机械化优于人力,这一原则最终将推广到其他行业。
亚伯拉罕·达比是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早期先驱。达比,一个有进取心的贵格会教徒,参与了黄铜的制造。1709年,他完善了用焦炭而不是木头或木炭冶炼铁矿石的工艺,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铁在工业革命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制造商不受成熟木材供应的限制,uion和Darby的创新将允许大规模生产铁。
雕刻由Boulon和Wa设计的1784蒸汽机煤本来在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18世纪初,煤矿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水灾。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煤炭是在地表附近开采的。随着需求的增长,更深的竖井被下沉以达到更丰富的煤层,但水经常充满隧道。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是一位为采矿业提供能源的铁匠,他着手改进从矿山抽水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蒸汽动力可以用来驱动发动机。纽科门蒸汽机最早建于1712年左右,逐渐普及,不仅在英国使用,在国外的矿山也使用。然而,尽管经过了改进,它并不是一台特别高效的机器。苏格兰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在17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改进纽科门的发动机,他的主要改进是使用冷凝器,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到1776年,在他的商业伙伴马修·博尔顿的帮助下,瓦特得以推销他的新引擎。博尔顿和瓦特的员工之一,威廉·默多克,也对蒸汽机进行了改造,他在康沃尔安装蒸汽机的时候也在进行改造。他接着发明了其他一些东西,包括煤气灯,后来又发明了蒸汽机车。新的、高效的机器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动力之源。
当蒸汽机改变采矿业时,纺织业正在经历自身的转变。传统上,织布是一种家庭手工业。一家人在家里会有一台手摇织机,他们会一起打卡、纺纱、织布,卖织布谋生。一旦棉花开始从英国日益增长的帝国进口,就有过剩的棉花无法在国内加工。增加机械化是必要的,最早的发明之一是飞梭,约1734年由约翰凯介绍。这允许在手摇织机上更快地织布,使一个织机操作员而不是之前要求的两个操作员成为可能。出现了一个问题。现在织机的效率是原来的两倍,而简单的纺纱轮又跟不上,所以没有足够的纱线来喂织机。幸运的是,一些发明家已经准备好把这个障碍变成一个机会。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自己就是一个织布工,也有木工技能。1764年,他引入了一种系统,使纱线的供应能够跟上约翰·凯的飞行梭所创造的需求。哈格里夫斯的纺纱机珍妮是一个多锭纺纱机。最初,一名工人可以监管8个线轴,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轴数量增加到120个。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righ)根据约翰·凯(John Kay,不是航天飞机的发明者)的设计,制造了一台水力纺纱机,进一步解决了对纱线的需求。阿克赖特的水框被安置在德温特河畔克罗福德的一家棉纺厂里,使他的工厂成为最早专门建造的机械化工厂之一。
纺织业的最终改进是由塞缪尔·克罗普顿于1779年引进的。纺纱骡子之所以被称为混合纺纱骡子,是将珍妮纺纱技术与水上纺纱机相结合。骡子不仅使线纺得更快,而且使它纺得更细,生产出更优质的线。可悲的是,克朗普顿缺乏资金为他的发明申请专利,因此,尽管纺织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他未能从他的工作中获利。
改善的交通运输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托马斯泰尔福德,道路的巨人,是一个早期的土木工程师,他设计了许多道路(总共约1000英里),运河和桥梁横跨英国。他的伦敦至霍利黑德公路是为了让驿站马车把邮件从伦敦运到爱尔兰的邮船上而修建的,因此需要相对平坦市民的生活受到工业革命的威胁。
进一步研究罗杰奥斯本探索工业革命的起源在铁,蒸汽和金钱:工业革命的制造(2013)
工业革命解释:蒸汽,火花和大轮子:蒸汽,《火花与巨大的车轮》(英格兰的活的历史)(2013年),斯坦·约克不仅记录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而且还提供了关于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个时代的博物馆的信息。
乔治·艾略特的小说《塞拉斯·马纳》(1861年)讲述了十九世纪早期一个棉织工的命运。
英国广播公司的历史页面有几篇关于工业革命的文章BBC.co./Hisory/briish/vicorians/
YouTube视频,观看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
“James Wa的蒸汽机
土木工程师学会-Thomas Telford
世界煤炭工业 世界近代煤炭工业是从 18 世纪 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的,煤炭是欧美各国工业化的动力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煤产量达到高峰。1913年,英国产煤292Mt,为历史最高水平世界煤产量为1320Mt,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92.2%。从20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结构逐渐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煤产量增长缓慢,1950年世界总产量为1820Mt。
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黄金时代,煤炭在世界能源系统中的地位迅速下降 ,1966 年被石油超过而退居第二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煤炭重新受到重视,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工业的面貌,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使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廉价的能源。这在高技术领先的美国尤为突出。1990年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工业主要指标如上页表中所列。
中国煤炭工业 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991年,煤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6%,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原煤产量达1087.4Mt,其中统配煤矿占44.2%,地方国营煤矿占18.7%,乡镇和个体煤矿占36.7%。年产10Mt以上的大型矿区有山西大同、西山、阳泉、晋城,河北开滦、峰峰 ,河南平顶山 、义马,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辽宁阜新、铁法,山东兖州。全国原煤入洗比重18.1%。出口煤炭20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