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如何开发新能源
方法是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与传统能源生产主要靠资源消耗不同,新能源主要靠设备投资与人员维护,因此新能源投资需求大,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指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基础上,以机械化开发和利用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
大宗贸易就是指大宗商品交易。
通俗的讲大宗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包括三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农产品, 常见的大宗商品有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根据国家商务部《大宗商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界定是指:
以买卖双方缴纳保证金为入市条件
采用集中撮合交易方式进行
大宗商品标准化合约交易
在合约有效期内根据浮动盈亏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隔日无负债结算或者其他提前结算制度的机构或市场,
依法设立的期货交易所除外。
“目前,部分车企为了冲击月度交付量,不得不采取降价换量的措施,以保障车企在交付量排行榜中的排名。”新造车企业重视在资本市场上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提升交付能力与销量已成为新造车企业的必然选择。
这是特别简单,只要看一眼各大车企上半年任务完成的情况就知道了,大部分车企的上半年任务完成只到30%,那就是说下半年他们的压力山大。这里包括丰田、大众、日产,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是上半年销售额都干的不好,下半年要想完成的话,那肯定现在是得降价抢跑。当然了,现在也有一些没有降价的,比如说比亚迪有车就不错了,肯定降不了价。特斯拉虽然订单现在饱和度也有些不足,他们海外需求还是能顶上来,不一定会降价。上半年涨了很多的新能源车,新势力车,下半年可能会跟着降价。市面上很多二手车商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还过潜,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师可以几分钟就可以评估车一台燃油车的价值,但看到新能源汽车就傻眼了,因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心理没底,自然会疯狂压价,这是较为普遍的情况,自然就影响到了新车保值率的问题。
下半年上游原材料市场碳酸铝和电解钴价格的下滑,以及芯片得到缓解,也为车企降价抢订单创造了条件,毕竟过去因为原材料上涨引发的涨价也该过去了,同时今年筹建的很多工厂也逐步得到了产能释放,其一方面可以解决今年的市场饥渴问题,另一方面也给明年带来了充足的产能。
在消费者的反复斟酌中,相信市场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拓展资料:
大宗商品概念报跌,宁波能源(4.28,-0.28,-6.14%)领跌,厦门象屿(8.85,-0.37,-4.013%)、龙宇燃油(7.21,-0.22,-2.961%)、瑞茂通(6.2,-0.15,-2.362%)等跟跌。
相关大宗商品概念股有:
1、宁波能源600982:业务范围,电力电量、热量、灰渣的生产及其咨询服务;热力供应;投资管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董事长为马奕飞。马奕飞先生:1971年9月出生,中国国籍,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宁波市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宁波科丰燃机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波宁电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宁波开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司总经理为诸南虎。诸南虎先生:1974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工程师,曾任宁波长丰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宁波开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2、厦门象屿600057:公司在大宗商品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服务、物流平台开发运营“三大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起农产品供应链、金属材料供应链、塑化产品供应链、林产品供应链、进口汽车供应链等“五大核心产品供应链体系。
3、龙宇燃油603003:2015年的股权投资中,融屿贸易有限公司、LON-YERCO.,LTD和常州龙宇江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均经营大宗商品金属贸易业务。
4、瑞茂通600180:公司已成为中国A股领先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服务商。
5、正源股份600321:中国拥有接近14亿的人口,占据世界20%的人口比例,并且已经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的时代,各类大宗商品的消费几乎达到全球10-50%不等,依旧会确立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核心圈身份。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