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呼吁在新能源领域追赶中国,中国新能源有多先进?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马里兰州发表了关于气候问题的首次演讲。布林肯声称,应对气候变化的“乏力”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他发出警告说,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落后中国,美国必须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目前国内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如何?
首先,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是什么?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迄今,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还有20多亿人口尚未用上电,其中我国约占6000多万人。由于无电,这些人大多仍然过着贫困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些地方,缺乏常规能源资源,但自然能源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并且用电负荷不大,因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其供电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如何?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要想彻底取代传统的能源利用是不现实的,首先体现在人们对于此能源的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以生物质能源为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现有耕地面积15万亩,仅农业生产,每年都会产生约60万吨植物秸秆,经调查,50%的农民为图省事,会选择直接将秸秆燃烧,对于“变废为宝”的慨念相对陌生,根本没有意识到秸秆的能源高效利用效率,因此这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家好: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经被灵活的市场经济所取代,中国获得了世界的瞩目。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的GDP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增加了50倍,将近5亿人摆脱了贫困。尽管2008年9月发生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但是该国的GDP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在中国,很多千年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中国人民和以前相比,生活更富裕,受教育水平更高,身体也更健康了。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涌现了一些重大的新挑战,包括如何去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去克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确实,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它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方面所获得的更多的收益来作为克服上述挑战的基础。但是,任何一个目睹今年发生在中国西南旱灾的人都会无可避免地意识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隐患,如果该隐患任其发展的话,将会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尤其是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
幸运的是,中国的领导人已经高度重视经济和环境之间平衡的问题。而且,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经济并不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低碳的做法反而可以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的催化剂,而且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但是,这个并不是说,走向低碳经济的这条道路是一帆风顺的。随着高能耗工厂的关闭,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经济和工人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关闭那些以燃煤为主的高耗能工厂将导致约60万工人失业。因此,短期内使这些失业工人通过社会保障维持生活,并获得新的绿色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省级和地方各级,可能仍需要做很多工作来支持和激励决策者朝着绿色经济模式方向努力。
但中国面临的机遇是巨大的。在绿色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在绿色经济和绿色增长方面的进一步投资,中国有机会跳过几十年通过高污染燃料发展的传统模式。这同样也是一个重新建立新型低碳社区的宝贵机会:在将来的20年里,3.5亿人预计将会进入中国城市,但是与其相匹配的住房和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建立起来。同样,绿色经济也将会在其他领域获得巨大收益,包括从改善人类健康到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
中国政府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承诺发展低碳经济和社会,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中国将会“努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和循环经济,加强气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2009年11月,中国做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05的水平上降低40%到45%。同时,中国公司也已经抓住了一些发展低碳模式的机会,一些可再生能源部门已经价值170亿美元,并雇用了将近100万工人。
对于联合国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支持低碳经济和社会的行为也是至关重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呼吁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议题”。而且,2009年7月他在访华期间也明确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重要经济体。它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政策方面的进步,不仅对于中国公民,对于全世界的公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该问题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联合国驻华机构将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陆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去推动低碳经济。事实上,联合国未来5年对华发展援助框架中的三大总体成果之一就是“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经济。”
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今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设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向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通过分析中国向低碳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风险和潜在的好处,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政策上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该报告强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抓住这个机遇,这将有可能不仅推动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和改善人民健康。这样的社会将会和中国自身的小康目标相一致,相互协调,促进繁荣,支持减贫,促进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