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能所属的行业,600032所属的行业
各位都知道,新能源板块把整个市场的人气都给带动起来了,成功升级为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板块之一。既然那浙江新能作为新能源板块的龙头股,是不是真的值得考虑呢?接下来就告诉大家答案。
在开始分析浙江新能前,我拿了之前整理的新能源行业龙头股名单送给朋友们,对下方文章进行点击即可获得: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浙江新能公司是从事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在了解到浙江新能的公司情况以后,我们来看下浙江新能有限公司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是不是值得我们考虑?
亮点一:区位资源优势
公司运营的水电站处在非常棒的地理位置上,辖区内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还是特别大的,可开发的常规水电资源是相当多的,大概就占了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从此就被水利部称作是中国水电第一市。
另外,浙江省区域经济发达也会使得电力需求极其旺盛,电力消纳的情况是很良好的。甘肃和新疆是公司运营光伏电站的主要基地,都是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以发现,公司运营的电站有这很优越的地理位置。
亮点二:项目开发、运营及管理优势
公司是一个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发电企业,通过水电发展起来的,有近20年的开发和投资经验,因此,公司在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行业具备较强的电站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除了具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之外,发起人也建立一套关于企业治理的体系,特别是针对光伏项目小、远、散的这些特点,利用精简高效的区域事业部制进行管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篇幅不可以太长,如果对浙江新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感兴趣的话,学姐提前弄到研报里了,快了解一下吧:【深度研报】浙江新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发展来看
今天,我国已经跨入了大规模地发展类似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新征程。推进水电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中之重,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三部曲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它们三个是缺一不可的。其中能源革命的主战场是电力领域,水电是当前能源革命的主力军,在能源革命中风能是第二梯队,太阳能将是能源革命的决胜力量。
这样看来,新能源行业在今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浙江新能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龙头股,在行业前景如此可观的情况下,有望迎来蓬勃发展。由于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倘若是说还想要去更准确地了解到浙江新能未来行情,就点击下方链接,链接当中有专业的投顾可以帮你诊股,看一看浙江新能估值是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浙江新能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本报记者 陈靖斌 岳阳报道
某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湖南湘阴,在湘阴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让湘阴这座位于长沙以北近70公里的小县城成为众多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该项目用地总规模约2400亩,规划年产能50万辆,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项目于2020年6月25日前需具备开工条件。
然而半年过去了,开工条件具备了却未如期开工,项目空地上原来巨幅广告牌却被悄然撤下,县长曾经调研项目的新闻也在政府官网上删除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猜想,湘阴引进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到底怎么了?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但实际上并没有招商到太多‘好项目’。”一位政府官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吐露,难得招进新能源产业的“好项目”,到底能否落实推进,目前却仍摸不透,这也使他们十分捉急。
好项目招商难、推进难背后,折射的是省市周边县域的发展难题:一方面是长沙的南拓以及虹吸效应,高新技术企业不愿来,湘阴自身的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带来的实际税收却又很少。而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还面临着规模工业的核查压力,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增长。
这也倒逼着湘阴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而新兴产业是他们首选的发展方向。“湘阴想发展新能源其实也是对新兴产业的博弈,能否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仍未可知。就像谈恋爱一样,来了是喜事,不来你又想着她来,想跟她谈她却只是抛了下媚眼,真的好难。”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坦言。
起底湘阴“新能源产业”
某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湖南湘阴,在该县筹建整车生产基地,着实让湘阴赚足眼球。
事实上,对于湘阴而言,该项目落地也确实意义非凡。
湘阴县县长李镇江在调研项目现场时曾表示,该项目填补了湘阴 汽车 生产的空白,必将对全县经济 社会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对于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33.32亿元的湘阴而言,确实炸开了锅。
根据《湘阴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湘阴县的招商引资取得 历史 性突破,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其中该企业筹建的新能源 汽车 整车及中央电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税收超60亿元。
《湘阴县政府工作报告》亦评述称,这是湘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项目,既是 科技 密集型产业,又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必将成为湘阴县推动强园兴工的“新龙头”“新引擎”。
李镇江亦在督导项目建设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咬定6月25日前具备开工条件这一目标,严格按照协议要求,坚持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然而半年过去了,《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发现,原来某企业的新能源 汽车 广告牌已悄然撤下,现场仅是一片空地,而政府官网上李镇江于2020年6月1日督导项目建设的新闻,也遭到了删除。
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坦言,眼见着好项目好不容易招商引资进来,企业又没说开工,也没说不开工,让他们也很为难。“它在湘阴既拿了地建房地产,也拿了地建新能源 汽车 。而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政府也不是很明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问题,但迫于产业转型和竞争压力,我们对这个新兴产业也不得不去 探索 ,政府当然还是希望项目能够顺利落实推进。”
产业转型之痛
湘阴之所以迫切希望新能源 汽车 整车生产基地项目能顺利落地,背后折射的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产业转型之痛。
一方面早在2017年,湘阴就规划5年内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配套,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湘阴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举动并没有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规划实施将近3年,才有企业弥补县新兴产业链的空白。
事实上,早在2017年,湘阴县就规划以环保设备、城市智能装备为重点,做大做强绿色装备制造产业。而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正是绿色装备制造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根据湘阴县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显示,湘阴县将深入贯彻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依靠园区兴工、项目立园,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绿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新型工业规模升级、质量升级、效益升级,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企业,实现由工业老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其中在绿色装备制造层面,湘阴将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配套,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配套进行零部件生产。着力延伸智能车库、智能电梯等城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力争五年内引进相关项目12个以上。
然而“筑巢引凤”也没有引爆湘阴的资本热潮。记者从高德地图上看,湘阴县位于长沙市北部,路程距离77公里,驾车时间约1小时直达。“由于长沙市的工业化发展路径是向南扩张,再加上长沙市先天的虹吸效应,许多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愿意往长沙或者长沙以南交通区位条件更加优越的地方投资发展。”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财政压力
事实上确实如此,位于长沙以南的湘潭县,离长沙距离与湘阴相当,但其经济发展实力,近两年却远超湘阴100多亿元。
根据湘潭县与湘阴县近三年的《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潭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04.27亿元、443.6亿元以及485.0亿元;而湘阴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60.6亿元、331.83亿元以及333.32亿元,三年来两地生产总值分别相差了43.67亿元、111.77亿元以及151.68亿元。
数据显示,湘阴当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在波动上升。根据《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为86.15亿元、83.45亿元以及100.97亿元。
而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规模工业总产值也呈波动下滑。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159家、130家以及11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64.4亿元、275亿元以及288.6亿元。
与此同时,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的财政收入虽然在稳步增加,但其税收收入却在波动下滑。数据显示,湘阴县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15亿元、15.75亿元以及17.4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1.31亿元以及7.2亿元。
而湘阴的财政支出却压力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财政一般公共总支出分别为42.8亿元,41.17亿元以及48亿元。
谋求绝处逢生
税收减收的同时,湘阴2020年还面临着巨大的规模工业核查压力。根据政府官网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显示,规模工业核查带来基数包袱,其中2019年国家对湘阴县菲菲毛巾、海日食品、信达电梯、远大可建4家规模工业企业进行了核查,而国家和省统计局已将这4家企业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预计2020年一季度这4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同期基数为13.5亿元(不可修正),同比减少12.5亿元,形成了2020年的基数包袱。根据联网直报平台数据显示,全年将背负60亿元的基数包袱,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湘阴的工业增长。
而这也倒逼着湘阴不得不选择对新兴产业进行博弈,以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事实上,除了招商引资某世界500强入驻湘阴发展新能源产业外,2020年10月,湘阴正式获批湘江新区新片区,全境纳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都市区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范围。
也得益于该县纳入湘江新区新片区的契机,2020年12月18日,湘阴县首次推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据悉,本次集中签约项目16个,开工项目6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115.9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开工的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绿色新型新材料等类别,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8个。
“湘阴无论是想发展新能源还是推动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其实都是政府对新兴产业的一场博弈,能否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仍未可知,真心希望项目都能够顺利落实推进。”一位政府官员如是说。
(编辑:赵毅 校对:翟军)
1、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光明。
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2、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广。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竞聘,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3、新能源汽车专业简介: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紧缺人才专业。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核心能力:具备新能源轿车的装配、检测、维护能力和汽车与配件营销服务能力。
所以你去学校学习新能源技术,是好的。
望采纳。
导火索
此次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指出, 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但实际上,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 TWh的锂电池,完全足够生产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同时,随着锂资源探明量增加,潜在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 说到电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没有了,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市场发展空间
动力电池回收利润空间丰厚,新能源 汽车 回收价值远高于传统能源 汽车 。 类似于传统能源的“五大总成”,新能源 汽车 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为 汽车 的核心 零部件,其成本占总成本的50%左右,其中电驱动总成(主要包括电机、电控、减速 器)、动力电池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分别约为10%及40%。
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退役电池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以邦普为例,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90%以上,预计到2035年退役电池的回收材料能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若将这些金属全部回收利用,动力电池回收价值约2.5万元,进而导致单位新能源 汽车 报废回收价值高涨至超3万元,约为传统能源 汽车 报废回收价值的8.6倍,预计2030年 汽车 正归渠道回收率为38%,对应拆解 汽车 总数为 1172.7万辆,市场空间高达2627.6亿元。
超越 科技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服务以及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服务。公司目前阶段主要提供的服务为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服务以及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服务,主要生产的产品为部分工业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产物。
公司拟使用全资子公司安徽德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工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形成 6 万吨/年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能力,项目预计总投资 40,000 万元。
光华 科技
公司主营业务是PCB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PCB化学品、锂电池材料及化学试剂等,全资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共22家符合《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通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合规合法的回收,拆解,再制造等以减少随意遗弃对环境的伤害,共同 探索 针对运营车辆续航里程恢复的焕能综合服务方案。
宁波精达
公司子公司组建一条新能源电池自动化拆解生产线,产能为2万吨/年。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为国内首创,目前已经与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基于可回收电池的板栅冲压生产线,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 ,此生产线取代进口市场,前景广泛。完成基于新能源 汽车 电池壳肘节式高速拉伸的生产线研发,结合公司的凸轮式自动化输送机构,使得每分钟速度可以达到60次以上,大大领先于行业的现有水平。完成基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盖板的600吨压力机生产线,并批量投放市场。
迪生力
公司持有控股子公司广东威玛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55%股权,广东威玛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等相关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为 汽车 铝合金车轮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 汽车 轮毂和 汽车 轮胎,且主要针对美国改装市场,国内行业少有的具备铝合金大车轮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天奇股份
以废钢加工设备、报废 汽车 拆解设备、有色金属加工及分选设备为主的循环装备产业以报废 汽车 回收拆解、 汽车 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及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的 汽车 后市场产业。专注于废旧锂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原料为废旧锂电池,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及规模化经济效益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基地。
泰尔股份
公司主营锂电池注液设备、锂电池回收拆解设备。子公司众迈 科技 主要生产锂电池自动化注液设备,旗下泰能新能源10GWH锂电池项目一期2GWH下线投产仪式5月14日在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举行,标志着国内首条200PPM高速21700圆柱形锂电池产品正式下线,国内冶金行业用联轴器领域龙头企业。
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仅供参考学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