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争夺特斯拉第二工厂!重庆、西安、成都、青岛应声参战,最终会花落谁家

彪壮的发带
传统的荷花
2023-02-02 03:47:57

争夺特斯拉第二工厂!重庆、西安、成都、青岛应声参战,最终会花落谁家?

最佳答案
愤怒的春天
爱撒娇的小鸭子
2025-07-06 00:07:42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而随着特斯拉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度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满足市场所需修建第二工厂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在重庆、西安、武汉、青岛、成都五座城市中,到底花落谁家?

西安和青岛落户可能性分析

西安市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着重要求做好全市的新能源汽车的后勤工作,着重加大充电站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显然这样的目标就是在向特斯拉抛橄榄枝,此外青岛市也是有力的竞争者目前奇瑞汽车青岛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因此在有了奇瑞汽车的成功经验以后,特斯拉落户该城市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特斯拉选址武汉的可能性分析

武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属于江汉平原长江中游地带,也是属于全国的中心,因此就以地利环境而言是得天独厚。若是特斯拉第二工厂选择在武汉,那么其销售市场可以辐射周边10多个省份,也可以利用长江水道进行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选择成都和重庆的可能性

目前在成都龙泉驿区的汽车产业规模高大4000多亿,有着极其发达的产业集群。并且该座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业链还相对比较薄弱。早在1997年之前,整个四川省的工业中心都在重庆,并且在整个西部地区重庆市的汽车工业也非常发达。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相比于上海和合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吉利汽车在两江新区布局新能源生产基地,但是其年产量也不到2.5万辆。因此在西南地区,特斯拉无论是选择成都还是重庆,对于这两座城市而言,重要的还是在于要形成要素的高度流通,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成于城市群的发展。

总结

因此成于两座城市以合作为主,要避免被武汉青岛等城市抢先机。要知道特斯拉工厂不仅仅只是带来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实现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引擎聚集,当然对于其他城市而言也同样重要。

最新回答
追寻的石头
陶醉的羊
2025-07-06 00:07:42

青岛双创汽车有限公司。青岛爱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青岛铭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优势:

青岛爱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汽车销售;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区内企业之间贸易、贸易项下加工整理及相关业务代理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代办汽车挂牌及咨询服务。

温婉的钢笔
瘦瘦的大碗
2025-07-06 00:07:42
近年来,全球掀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狂热浪潮。许多国家都将目光聚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上,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在如此多布局的地区中,谁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呢?

答案是: 中国青岛 。 

说起青岛,多数人第一印象会想起大海。

而提起青岛的工业,很多人也会想起 海信、海尔、青岛啤酒 等知名品牌,总之,几乎不会有人将青岛与新能源汽车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多年积淀下来的明星品牌之外,青岛近年来还在着力打造一项新的支柱型产业: 新能源汽车制造 。

与不少城市的大手笔规划不同,青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在宣传上略显低调。近年来青岛的该产业已经吸引了超过一千亿的投资,目标直指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 

0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8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寒冬,中国高速增长了几十年的汽车工业面临产销同比下滑的尴尬局面。

而青岛,却在这一年找到了城市汽车工业的突破点。

2018年,青岛地区汽车产业产值1071.9亿元,同比增长14%,主营业务收入1107元, 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

而这种逆袭局面,与青岛近年来一直布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

近年来,青岛紧跟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重点引进了包括 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 等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

以此为依托,以 国轩电池、特锐德电气、力神电池 为代表的一众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也纷纷前来落户青岛,在短时间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落户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经超过400家,包括北汽新能源项目、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项目130余个, 涉及总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元 。

历经几年发展,青岛地区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规划了 四大重点园区 ,分别是即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青岛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路径十分具有代表性 ,即在政策的引导下,吸引整车龙头企业入驻,在此基础上,青岛又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上下功夫,零部件配套稳步跟进,最终推动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

这一发展思路与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路径颇有些相似 。对标城市的成功经验也为青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足够的底气。

而最近,有消息称,青岛地区也正在与 恒大集团 对接新能源汽车项目,近期有望再度引进行业龙头企业。 

02

氢能正在发力 

当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未来相当被看好的方向。

青岛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十分给力,短短一个月内先后与 美锦能源、氢能知名企业德国FCP公司合作项目 ,总投资达140亿元。

6月28日,青岛工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与美锦能源签署了《青岛美锦氢能小镇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投资建设青岛美锦氢能小镇,总投资100亿元(具体投入需根据后续达成的正式协议确定)。

据预计,此次青岛地区与美锦能源的合作, 也将以二者所擅长的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制造为主。

公告中表示,氢能小镇还将涉及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以及相配套的产学研科创中心、燃料电池检测中心等项目。

引入美锦能源的氢能小镇,对青岛来说是一次扩展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在与美锦能源“亲密接触”后不久,青岛就迎来了氢能发展的第二个大动作。

7月26日, 总投资达40亿的FCP中德氢能源产业园项目在青岛开工奠基 。

德国FCP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氢燃料研发及生产设备和技术。此次打造的氢能产业园总投资达40亿元,将重点放在 氢能源产品生产及建设全球氢能源技术中国本地化研究中心上 ,推动青岛地区甚至全国氢能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将于明年年底竣工,2021年实现量产。预计中德氢动力公司一期项目 产值将达165亿元 ,可创利税10多亿元。

FCP中德氢能源产业园不止服务于本地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将 为央企提供核心部件配套 ,预计产值高达260多亿元。

无论是美锦氢能小镇还是FCP中德氢能源产业园,青岛的目光都始终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足以看出这座城市打造未来新支柱产业的决心和魄力。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青岛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不足。

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比,青岛在 智能型装备制造、核心研发、高端人才引进 三方面还存在差距。

以三地经验为参照,青岛地区还需要 设立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研发专题,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同时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进人才, 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长远、持续地发展。

当然,作为国内知名的海滨城市,青岛还应因地制宜, 发挥港口优势, 从货车、船舶等领域入手,推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创造来自青岛的“新世界名牌”。 

友好的玉米
暴躁的水壶
2025-07-06 00:07:42

目前青岛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规模较大的家电品牌。

2017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私营企业增长10.7%。

2017年,青岛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

汽车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8%。

2017年,青岛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7.5%。实现利税总额98.7亿元,增长9.1%。

扩展资料:

"十二五"期间,青岛重点规划的轨道交通、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2014年底,青岛工业产值达到1.67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5倍,工业产业集聚度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此外,产业链龙头项目引进也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青岛。一汽大众青岛工厂项目总协调耿茹滨表示,到2017年华东基地项目投产时,青岛家用轿车制造将实现"零突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岛

参考资料:人民网-辉煌十二五:高寒动车青岛制造 工业产值达1.67万亿

震动的水杯
自信的钢笔
2025-07-06 00:07:42
简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联合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平台,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最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并与美国Atieva公司、德国西门子、韩国SK等著名企业开展了成功的合作,大大增强了技术实力和研发实力。截止目前,主要推出的车型有E150EV、绅宝EV、EV160、EV200、EU260、ES210等。2016年12月21日,2016“质量之光”年度质量盛典,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获得年度质量标杆企业第7名。

法定代表人:徐和谊

成立时间:2009-10-23

注册资本:529772.6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12361665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经济开发区采和路1号